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在现场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在现场读后感摘抄

2021-03-24 04:0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在现场读后感摘抄

  《我在现场》是一本由黄盈盈 等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6.00,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现场》读后感(一):可爱的人

  估计内分泌依然旺盛,所以还挺喜欢这本书的。

  当然这是一本合著,风格多变,也很有趣,更有趣的是研究的东西:性。两年前第一次听田野调查还以为是农学范畴的一种学术方式。

  性作为心照不宣的某种话题,自然是很吸引眼球的,只看了前几篇,人性之困就已经沉重的压在读者心头了。这些人无疑是敢于直面惨淡的勇士,或许他们的表达受到了学术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规范,但是终而归咎于一颗血肉之心,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样的考验与颠覆。

  《我在现场》读后感(二):谈性不变色,把性当职业。

  这是一本红灯区实地调查笔记,是多名性学研究者的随笔合集。这些人多是潘绥铭教授的门生。这样一个主题,相比男性学者的理智,几位女性学者的文章虽然价值中立,但笔触中无不透露着大时代背景下女性群体的无奈。书中大部分作者都很真诚,甚至透露着一股单纯的书生气。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北京师范大学赵军的《入圈考察十年随笔》。赵军做过警察,社会经历丰富。写男性时有江湖,写女性时有柔情。写专业调查方法时,有批判,有反思。整个文章非常接地气,很社会!书的内容涉及性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人际关系、收入水平、健康风险、忙闲时段、消费者洞察等,很有意思。看到一半后,发现后面部分内容大同小异,所以看到80%就弃书了。

  《我在现场》读后感(三):关于小姐,嫖客,人流,坐月子的研究

  

这本书是一个潘绥铭教授带过的学生的田野调查感想集,由于选题范围的限制,许多关于社会调查,研究者身份的问题是重复的,非专业读者看到这部分会觉得晦涩又无用。 其他内容倒还完美满足了我的猎奇心理,关于小姐们的生活,她们的喜怒哀乐,警察抓嫖的过程…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内容:大妈怎么坐月子,未婚人流女青年的想法 不过以上的后两个课题大多没有很多被研究者的故事,有的只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克服困难接近田野的过程,想看故事与结论还得移步知网。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姐与赌徒的“浪漫爱情故事”,原来真的有原生家庭条件优渥而自甘堕落放浪形骸的小姐,原来小姐的老公也在乎她是不是处女,原来小姐接客的时候她的老公居然在嫖娼还专要“没开过苞”的来补偿自己,原来不正常的人真的很难拥有正常的爱情,因为他们的情感机制从一开始就是扭曲和幼稚的。

  《我在现场》读后感(四):2021.1.19

  2021.1.13.S1-潘,人文关怀啊 黄,b站中国小姐研究20年演说较之更详细感觉。现国内ngo组织个人英雄主意色彩较浓,制度化进程困难。 刘,看标题提前看的,起手书生气,自视甚高,颇有卖弄之嫌(好像我以前也这德行),其后内容或许为实,但感觉是读书人的自我陶醉(7拥抱红晕),暗示嫌疑?优越感作祟?后面个人介绍70年代,算算都四五十了,这年纪过了……联系前文,其转折在于点了个泳装MV对方态度即转。上者后退半步即下者恩?自我认清不足,愈发感觉是古代书生做梦梦到妖怪富家女幻想。人文关怀不足。 1.15王,示弱,互惠。 1.16杜,人情世故 江,真实与谎言 1.17游张老生常谈 1.19赵军,这篇顺序太靠后了,应该排前面。警,皮条客。嫖幼女资助上学,智障儿子,开洗浴中心的。前面鱼警察的倒显得稀松平常。其中那个警察扫黄,不方面现场演示的替代之法……莫非是上扫到的小姐。

  《我在现场》读后感(五):研究方法的反思

  

是一本田野调查的感受集,看的过程很轻松,对田野调查的细节和过程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话说这样的书也应该多一些,这样,初学研究方法的学生就能有一个更为接近实际的田野经验的补充,以供其和专业的理论做链接和对话。 回到书的内容,对我而言倒还真没有什么太新鲜的观点,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对性的观念有这一种骨子里的自由主义吧,觉得没什么是特别不能理解的。但是后面的几篇文章里对于田野的反思倒是挺出乎意料,印证了我一直就抱有,但是骨子里还是怀疑的一些观点,但以后我对此就能更坚定了。 最后说一句比较私人的感受,正如潘绥铭教授和黄盈盈教授最后的一篇文章所写,对研究伦理的贯彻和遵守不仅是个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学术的问题,它无疑阐释了一个研究者的专业程度,因为他必须非常了解被研究者,能和被研究者建立起一个平等互惠,信任的关系,他才能体察到研究有可能给他带来的风险,这一点上真的看出来了我们人文社科的正气,让人骄傲。

  《我在现场》读后感(六):当你凝视她们时候也被她们审视

  总体来说是对红灯区性工作者的一个田野工作笔记记录,有些研究者田野调查的深入展现的也充分,印象比较深刻的书里有这么几句话:

  1. 阿凤的反应告诉我,做小姐并不阻碍你谈朋友;爱情与性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性产业内的性和性产业外的性是不同性质的,对于当事人来说,此“性”非彼“性”;也可以说,对于大多是真正入了行的小姐来说,做生意就不叫“性”。

  2. 这正是田野调查的魅力所在。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仅仅是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而是在情境中理解人,是沉浸在生活世界之中去理解生活。

  3. 这就像许多小姐永远认为我们是来踩点的,自己早晚也要出台;就像这位小老板八成认为,既然我可以这么坦率谈性,那也就一定可以随便地做爱一样。

  女性研究者的视角更集中在小姐这个群体本身,有意思的是书里男性研究者的视角却总会拉回自身的感受别人对自己的感受,那这又是不是一种别样的男性凝视呢?总体看,赘述多于内容,但的确成功引起我对这个群体的好奇与关注。

  《我在现场》读后感(七):读后感

  社会学的研究一直都比较有烟火气 尤其是田野调查这种“入住式社区考察” 相对于我们心理学里动辄核磁脑电这些看起来高大上实则枯燥无聊的研究方法而言 虽说难以保持客观及价值中立 但在我看来要有趣得多。 第一次接触到性学笔记 还是“小姐”这种在道德或直觉层面特别敏感的群体 其实我猎奇的成分更多些。一开始只是当做地摊文学厕所读物在看 但当我看完潘绥铭、黄盈盈两位教授的文章后 便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社会的边缘群体作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等人格 所拥有的价值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活着的尊严”、“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 看起来多么轻飘飘的几个字 但是说到底 有几个人真正是以平等的姿态在看待他们呢?我们总是试图以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姿态呈现出善意的关怀 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而已。甚至我们在无意识地以“我们”和“他们”进行区分的时候 是不是也暗示了一种歧视? 所以我对潘,黄两位教授肃然起敬。他们教会我的 是把人当人看 是“眼里看得见角落,心里才会有全局”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谦卑和感恩。 虽然很难 但我会努力去做。

  《我在现场》读后感(八):《我在现场》读后记

  这是一本典型的“被广告”书,属于冲动消费。当时看到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大谈特谈此书的“劲爆”与“前卫”,我一个没忍住就偷偷买了。

  很可惜,我想看到的东西都没有看到,现在想想,也不可能看到。性学话题在中国基本上还和色情挂钩,但其实里面包含很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上的东西。不过,对于那些失足妇女来说,我一直不觉得像对待动物一样研究她们就是对于她们的善良。特别是这种研究者还在叫嚣着建构什么理论体系以达到自己学术目的的时候。好在潘老师的学生们做的都不错,都是以心贴人、以情度人的。

  草草读下来记住的东西不多,原因可能是这些博士、讲师、副教授们写的东西太像QQ空间里的博客了。习惯了读比较规整的书,对这种形式好像还不太适应。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而是一些人的随感,类似豆瓣文章的合集(本来策划这本书的也是一个豆瓣小站)。通过阅读我还是记住了一些概念的,比如说“妈妈”和“鸡头”,这两者就有区别。

  不在其位,不明其苦,广阔的田野调查并非益事,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工作的人,值得我的尊重。

  《我在现场》读后感(九):浅谈

  很少看关于性方面的书籍,一是因为这类的出版物很少看到,二是这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隐秘的话题,在传统家庭长大的我也难以接触。这本书简要的讲述了在“红灯区”小姐这一类人的生活情况和她们故事。一直没有涉足过红灯区,也对小姐这一行不了解,通过这本书有了一点了解,她们也只是普通人,只是人们给他们定义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形象。我虽然不嫖妓,但我也一直不反对这个行业的存在。因为这个行业的存在,会大大的降低在强奸这类刑事案件的发生率,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出于道德方面,肯定有很多人持反对的态度,包括同性恋在内。我个人是一直都是保持偏支持的态度的。在你的世界里,他们是局外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你也只是一个局外人,何必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呢。本书还讲了大量关于社会调查,特别是田野调查的心得和方法,对于此类的调查方法我很赞同,如果不能以平等的姿态进入被调查者的生活,是难以获取有效的真实信息的,当然这一切都必须遵从被调查者的意愿。尽量要做到不要影响甚至伤害别人的生活。现中国还有很多的女性和少部分的男性存在性压抑的情况。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社会调查能公布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过于的道德束缚只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我在现场》读后感(十):呆若木鸡真是太形象了

  看潘绥铭老师写的小姐,说小姐生活太狭窄,很无聊,客人随时可能来,只能坐在那等着,无事可做就坐那发呆,太无聊了。时间长了,小姐是呆呆的,呆若木鸡,这个词太形象了,她们就那么呆呆地待着。

  看到呆若木鸡我就笑了,还真的是形象。我想起我以前在城中村住的时候,楼下按摩店的小姐可不就是这样吗。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普及,白天从外头望进去,里面光线阴暗,像黑漆漆的山洞,小姐们就坐在里头,百无聊赖翘着二郎腿,也不聊天不做什么,就同潘绥铭老师说的那样,发呆,长时间地发呆。有时天气好出太阳了,还能见到她们搬张小凳子到门口坐,眯着眼仰着头沐浴在阳光下,挺安逸的样子,不像小姐,像个寻常人家。

  有一个胖胖的小姐倒挺活泼的,之前没见过,后面下班路上经常看到她,应该是新来的。总是笑脸盈盈,脸圆圆的,一笑眼睛就弯,像个福娃,蛮讨喜的。街边的店老板喜欢打趣她,见她来买东西,会故意占点嘴巴便宜,而她则是娇嗔地拌几句嘴,掐他们一下或拳头轻轻锤两下。我晚上在楼下麻辣烫店拣菜呢,她跟我同时拿起了一串菜,抬头对我笑了下,我也回敬她一个笑容,然后那串菜让给我,转身她跟老板要去了。那时候我还挺想跟她聊上天,我很好奇她们,像童年时趴在窗户上听大人聊天好奇成年人的世界,我那时也常从窗户望向巷子深处偷看,好奇小姐的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