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读后感100字
《花影》是一本由叶兆言著作,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己犯病又翻出来看一遍。。。失望到想摔书。如果让张爱玲来写。。。。
●讲座前总是在赶各种作家的书,以便见到他的时候不会显得过于陌生。。。确实让我想起苏童了
●此恨无关风与月
●小说胜过电影。
●叶兆言 小说
《花影》读后感(一):逃不出的命数
为了避免局面脱离控制 在即将圆满 即将破灭 岩浆即将喷出的边缘 地壳 作为最不被注意的部分 暗中操控 将岩浆 固结 成为永远被禁锢的侵入岩 在妤小姐爱情即将圆满之时 在怀甫即将结束这场梦境 回归本分的命运之时 同样的手法 同样的命运 上演 最终 一切都操纵于怀甫手中 命运 权利 钱财 以及卑微的爱情 也是命运吧 作为最合理的继承人 作为旧派的老姑娘 作为新派的青年 我们
都逃不掉
《花影》读后感(二):披着爱情故事的外衣描写着人性迷失的悲剧
叶兆言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去写一个封建社会中长大的女人,这个女人不是普通的女人。
她出生成长在江南小镇的古宅里,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出宅门,整日目睹父亲与兄长淫欢作乐,她也是叛逆的,不屑世俗的。在她手握宅第大权后,像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对待女人一样地对待男人。在我看来,妤小姐并不是因为想还女人一个公道才那么对待男人,反而是因为她看不起女人,这些女人在男人的蹂躏下忍气吞声、勾心斗角,她偏要男人在她面前俯首称臣。可是后来她还是动情了。像一个普通女人一样爱上了一个男人,毫无保留的,一心一意的。她任性又叛逆,可在那个见过世面的男人面前却是可爱的,和每个怀春少女一样的可爱。虽然她已不再年轻。同样两个心理有着严重缺陷的人,相爱注定是悲剧的。妤小姐走了兄长的老路,瘫痪在床,成了残废。而他,远走他乡,再也不会回来了,也永远不会知道,妤小姐那封信上写的要嫁的人的名字究竟是谁。不重要了,一切都不重要了。膏粱锦绣,色欲性情,不过是一些伐戮性命的东西。
而怀甫也是全书中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这本书就是披着爱情故事的外衣描写着人性迷失的悲剧。
《花影》读后感(三):妤小姐论
妤小姐是一个被男性化的女人,她从小就生活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目睹了父兄对女性的玩弄,对甄家的女人们有一定的同情心,这点从她遣散父兄的女人,让她们各自嫁娶可以看出。父兄整天花天酒地却耽误了她的婚事,她仅有的性知识还是通过看《金瓶梅》得来的,心理和生理上都得不到满足,对父兄有不满的情绪。 作为一个27岁的老处女,妤小姐对性有着近乎疯狂的渴求,在她的女权主义社会里,男人反倒成了她排解性欲的工具,这点倒是和她的父兄很像。不过,生理上得到的满足并不能填补心灵上的空虚。妤小姐是个孤独寂寞的人,在小说中除了小云,他似乎并没有对第二个人流露出一点喜欢的意思,对身边的人到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妤小姐为什么会被袁小云吸引,原因何在?首先,他们是有感情基础——小云是妤小姐少女时期唯一的玩伴。其次,袁小云是一个“洋学生”,他身上的新潮气息对妤小姐这样一个长期生活在腐朽封建的家族的女人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第三,小云是大宅里唯一不听妤小姐使唤的人,这样一直高高在上的妤小姐觉得这个男人很有挑战性,激发了她的征服的欲望。 很可惜。妤小姐和小云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尾,借用电影《风月》的主题曲《当真就好》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太骄傲,太在乎谁重要,比较那付出,只有添加了煎熬。”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他们互相吸引却又是他们1分离。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妤小姐妄图建立一个由她主宰的女权世界,但他的世界却无时无刻不笼罩在男权统治的阴影之下,如果没有那个特殊的时代,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悲剧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现在仔细想想看,妤小姐的女权社会其实是很脆弱的,她的权力来自于她的父兄,是完全建立在男权的基础之上的,最终又回到了男权统治的世界。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小云像怀甫那样对她百依百顺,那么妤小姐还会被吸引吗?
《花影》读后感(四):人书俱老
毕业之前,什么事都不用做。唯一可做的,就是等着毕业。 从前的种种一概被废除掉了,那些考试,班会,运动会,党员培训,四六级,考研。生日酒会,失恋…… 全部在毕业到来之前,宣布作废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让人快乐不起来的赦免。 被赦免的同时,毕业代表着,青春的终结。从此以后,拔掉奶嘴,自己当家。失去任何软弱的机会,放弃所有被保护的渴望。
就在这种气氛下,我唯一想去的只有图书馆。尤其是在晚上,大家都出去应酬忙碌了。从前热闹的寝室,走廊安静下来。我虽然喜欢清净,但是无法忍受那种空无一人的孤独。到图书馆的四楼去,那里有看不完的文艺书籍。天气闷热,我不喜欢坐在风扇下面。空气沉闷,这间房子的通风不好,我总是会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书架上去取下这本《花影》。叶兆言的小说,在《后羿》之前还从来没让我失望过。非常快的,伴随着空气里沉郁的霉味,以及外面的闷热。我走进到那个故事里,潮湿多雨的江南,大烟飘出来的香味,罂粟花般的妖艳。我把自己沉浸到这个故事里……甚至已经忘了快闭馆了。我还差最后的结局没有看完。不情愿的合上书。意犹未尽的慢慢走下楼去。
后来,我就再没有看到这篇小说的结局。第二天图书馆闭馆休整,第三天是休息日,不开……我的图书证交上去了。彻底的失去看完结局的机会。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毕业已经用天计算了。即使大家都不出去,待在寝室的夜晚,喧嚣也已经散去。每个夜晚,更多的是被散伙饭代替。很惭愧,很无奈,很惶恐,有些人竟然是在散伙饭上才相识,才惺惺相惜的。从前的我们都在忙什么呢?
上周,我又在书店看见这本书。本来想翻到没看完的那页,继续那个没完成的故事。可是我的心让我的手放下了。因为心里装满了很多从前的事,此刻已经容纳不下这个故事了。
《花影》读后感(五):《花影》及背后的故事
书店把《花影》一书带回家,因为要购到一定金额的书才能使用代金卷,已选了俩本书还差一点金额才能使用代金卷,又急着回家,就在书架上找熟悉的作家,一个口碑好的作家总不会写出烂作品。叶兆言的《花影》在眼前,叶兆言的大名早听过,但他的小说还真没有阅读过,对他的认识只停留在央视十套一个的人物专访,他对女儿的教育异于一般家长,因为女儿很独立也很有主见,而女儿也很长脸,已到美国留学去了。好吧,那就选《花影》。
《花影》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国民前江南大宅里男男女女间的情爱故事,正像过去曾阅读过苏童的《妻妾成群》差不多。只是叶兆言的《花影》是为陈凯歌的《风月》而写,也就是说陈凯歌的《风月》来至叶兆言的《花影》,有趣的是俩人并没有因为合作而成为朋友,好像这一次合作很不愉快。电影《风月》上映时,并没有署上叶兆言的大名,叶兆言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有一种逃脱后的庆幸,因为在叶兆言的眼中《风月》是一部糟糕的电影。其实陈凯歌把《花影》拍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电影《风月》我也没看过。
之后,叶兆言在网上看到自己签名赠送给陈凯歌的一本书,《绿色陷井》被人放网络上拍卖出售,显然陈凯歌导演没把叶兆言作品放在眼中。法国版的《花影》一书还以巩俐在《风月》中的扮相为封面还引来了叶兆言的不满。《花影》与《风月》之间的这么多八卦,来至叶兆言为新版的《花影》写了一则新版后记,这个后记中的故事比《花影》更精彩。
可能当初叶兆言在写《花影》时已定下了小说中的男女主角的人选了,妤小姐为了艳丽而媚人的梅艳芳所写,小云身上的气质只属于张国荣。陈凯歌的《风月》只找到张国荣来演男主角,而妤小姐一角请来了巩俐,再上加剧情的改编,让叶兆言大失所望吧。若干年过去了,我手上这本是2008年的新版,此时也物逝人非了,梅艳芳和张国荣都已逝去了,如果要重拍《花影》,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请周迅来演那个喜于戏弄人生暴虐乖张的妤小姐,陈坤出演敏感刻薄爱恨重叠的小云,而那个老实木纳黑实的怀甫就交给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