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锦集

2020-03-23 23: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锦集

  《走在蓝色田野上》是一本由[尔兰] 克莱尔·吉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出版的法式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1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精选点评

  ●2018/09 在痛哭流泪后的公交车之旅上看完了

  ●每次读完内都很平静

  ●时隔一个月,好像都忘记了里面写了什么,那就该怪翻译

  ●真的是每一篇都喜欢

  ●这种带着自然气息文字暗流涌动的故事,真是令人无法抗拒啊……

  ●庆幸有评可参,得以有更深更广的认识。最喜欢最后一篇《花楸树的夜晚》。

  ●大概书名起的太棒,装帧做的异常严肃,又加之网络上的口碑很好,所以对这本短篇小说集抱有很大的期待;又大概是不久前读过《海风失落血色馈赠》,以为经典的短篇小说集都应该或者至少是接近那样的水平,所以觉得吉根(这可是爱尔兰短篇小说女王啊!爱尔兰啊!【这意味乔伊斯贝克特,甚至如今的艾德娜·奥布莱恩以及科尔姆·托宾】短篇小说女王啊!【享有同样地位的还有门罗】)应该也是永远不会让失望的那一类作家。可是读完还是稍显有些失望,然本作里面不乏《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和《护林员的女儿》这种读起来很难掉的作品,但的确离“不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想起来多年曾前读过她的那本《南极》,如今再回忆却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改日需要原文来读,兴许会有另一番感悟

  ●把狗血的故事写得异常冷静 在没开空调书房读完,被清冷阅读感灌透了,读完吃了碗热汤面

  ●太好看辽,作者你怎么这么厉害

  ●有代价,有伤感,覆水难收。凡是当众承诺时候人们都会哭。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一):“你现在高兴吗?”

  《黑马》没有看懂,最后一篇《花楸树的夜晚》很诡异,《离别礼物》冷静克制已达登峰造极,《漫长痛苦的死亡》在讲什么?《在蓝色的田野上》神父拿着珍珠走向新娘唯一让我心动,但是结尾神父好像走向了解脱(?谁知道),《护林员的女儿》很不错,吉根就是有能力把那么俗常的事写得如此平静而暗流涌动,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写出轨的短篇,她切入的点不太一样,护林员的女儿不是护林员的女儿,护林员本身就是一个奇怪的人,娶老婆仿佛只是为了一个工具里能有人给他打扫收拾做饭养小孩。最后傻儿子放火点着了房子神来之笔,看的时候还在想怎么收场,老婆将家丑以那样昭然若揭的故事形式讲出来,家里还能怎样维持表面和谐呢?两个人对质的那一场是全篇压抑高潮之处,也是最精彩之处。“你现在高兴吗?”“结婚十年,你终于问了。”真精彩啊。总之,吉根的短篇还是挺出人意料的,属于那种我可能对她写的内容不怎么喜欢和感兴趣,但就是觉得她很会写,写得很棒。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二):大风吹拂的蓝色原野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我始料未及的。

  它让我想起记忆中的一场大风,在深秋,风呼啸而过,留下干干净净的街道、湛蓝的天空和眩晕的内心。此前我读过的短篇小说,像一台台温文尔雅的舞台剧,有巧妙的转折,出人意料但绝不惊心动魄的包袱,精巧的语言铺设,是可控的,带着一点戏谑,恰到好处的甜点一样。可是,克莱儿的小说是什么呢?是冷酷人世的一点温情,好像用一双上帝之眼在俯瞰人世。是的,那些欲望,只要有人就会存在。只要用一把刀,撕开一个口子,你就能看到暗流涌动,波涛汹涌。像在凝视内心的深渊,你通过阅读审视了自己,洗涤了自己。你知道生命中什么才是重要的。

  人世从来都是艰难的,克莱儿不避讳。她的作品写出世界的真实。真实,并不总是让人觉得愉快,但诱惑我们穷尽一生去寻找。太喜欢这本书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故事,他们给了我信心去探索世界,哪怕我脆弱,生命短暂。即使天色已晚,我也不害怕,因为想明白了,我就可以出发。随时随地。我是自由的,我的脚可以踏上任何一处土地。

  打动人心是种天赋,克莱儿做到了。至少她打动了我。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三):不动声色之间的绝望

  前年去澳洲旅游,参加了一个当地的一日团。当我们的车开在公路上时,台湾导游告诉我们,农场生活十分的无聊,很多农场主因此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于是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禁频频想起当时看到的场景。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场,远处低头啃草的牛羊,还有想象中红着酒糟鼻子穿着皮围裙和胶鞋在栅栏间穿梭的农场主。

  作者平静又缓慢的叙述中,藏着太多人与人之间汹涌的暗流。恋人嫁做他人妇的神父,被母亲送去父亲房间被性侵的小女儿,嫁给不爱之人之后出轨的少妇,每一个故事中暗含的几乎都是让人意料不到的肮脏、灰暗之处,在不动声色之间传递源源不断的绝望和悲伤。太阳底下无新事,到处都有人生的悲剧正在上演,蓝色的田野上不止有牛羊和看上去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还有因着人类内心幽暗又肮脏的角落而显得雾蒙蒙一片的世界。就好像是在蓝色的田野上,在静谧的生活中,因为这些故事而被悄悄投放下了雾霾,令人心头徒生不快。

  我们臆想中的那些事情,淳朴的农场主和他勤劳善良和蔼可亲的妻子,从这本书里无影无踪。太闷了,合上书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世界又和现实连上线,是一种着陆的安定感。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四):蓝色的田野,清冷的欲望

  从买入这本书,到翻开书籍的第一页,中间过了一年又四个月。

  这本绿皮子模样的书籍就这样躺在我的书架上,冷冷地注视着我的日常,等待着被发现,被阅读。

  已经忘了当初是为何买下这本书,或许是书名,或许是某个博主的推荐。而在“漫长的假期”中让我决定开始阅读它的原因,是它的名字——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迷人,又古怪。

  第一次阅读这位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并未听闻过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打开目录,一共八个短篇,整本读下来,清冷感迎面而来,如同冬夜里的月光。文字里散发出极其克制的冷调,欲望显得平静,平静又让人感到绝望。

  第一篇《漫长而痛苦的死亡》,写的是一位作家为了寻找写作的灵感,来到了知名艺术家的故居进行创作,期间一个德国男人来造访,双方之间的对话及对德国男人的印象让作家写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篇幅不长,却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克莱尔对于情景及心理的把握过于精准,阅读中彷如置身于此,情绪随着情节的起伏而动荡。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第三篇,也是小说同名篇章《走在蓝色的田野上》。文中的内容是,神父主持了一场婚礼,在婚礼的展开下,慢慢道出了神父与新娘的故事。原来新娘和神父曾在教堂里相遇,相爱,新娘要神父做出选择,神父选择了继续坚守神职。今天,她结婚了,神父在回忆之中思考着新娘对他说过的话,她说:“一个男人不可能在认清自己之后还独自生活。”“她相信,对肉体的认识位于做爱的前端。”“对自己的了解位于语言的远端。”神父怀念着和她的亲密接触,她的观点让他觉得沮丧,却无法证明她是错的。为了寻求心灵的平静,神父来到了一个中国按摩师傅的家里......

  人性之欲望,欲望于生活。克莱尔·吉根用生动、克制、敏锐、冷调的语言和对人生体验的透彻感,塑造了她独有的风格与味道。也让我认识,记住了这位优秀的爱尔兰作家。默默的将她另一本短篇集《南极》放进了我的书籍清单。

  读到了一本好书,遇见了一位气味相投的作者,实属人生之幸事。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读后感(五):生活本就如此

  读吉根的短篇小说,叙事平静、简洁,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一以贯之,却不会太浓烈。就像走在蓝色的田野上,不过这田野不是荒凉的,而且有人烟的。换而言之,她书中的生活是有温度的,一个简简单单的细节就会让你觉得如此细致、贴切。例如《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这一篇,神父脱鞋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脚很臭。我想,许多人都有过这样尴尬的时刻吧。

  从爱尔兰乡间走出来的吉根在对乡村生活表达一种致命的宿命感。《在水边》中的外婆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宁愿去做妓女,也不想这样过一辈子;《护林员的女儿》中的玛莎不爱他的丈夫,但因为自己年龄大了,该嫁人了,出于无奈选择了婚姻。反观这两个人物,过另一种人生就会幸福吗?妓女当然是一种不太看得到前景的职业,而玛莎也尝试了出轨,但那个男人此后杳无音信。她们对此无能为力,只得继续着眼前糟糕的人生。“作为一个成年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黑暗中摸索。”生活本就如此。

  这种宿命感在《妥协》中的警长身上达到了顶峰。这桩婚事明明不是他想要的,可又能怎么样呢?他准备好了戒指,走向这个命运的安排,他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将来:女人瘦骨嶙峋的手在面包上敲出空洞的声音,男孩带着饥饿的眼神,跟她要面包吃。”

  除此之外,吉根笔下的人物,生活的格局都很小,往往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对贫瘠的物质甚至不太在意。但都得不到伴侣的理解,究其原因是男性对于女性思维和需求的漠视,从而集体陷入一种麻木不仁的泥沼中。

  个人比较喜欢《漫长而痛苦的死亡》,耐人寻味。一位颇会享受生活的中年女性,遇到了一个指责她的教授,令她回忆起了自己几次结婚不成的过往,她归咎于那些她鄙视的男人。然而,即便她把他们看得这样通透,却也免不了虚荣心作祟,渴望得到他们的赞美,即使这赞美只是厚颜无耻的谎言。之后,她愤怒地将教授写进作品中,让他得了癌症,正在等待那漫长而痛苦的死亡,获得了更为孤独的满足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护林员的女儿》,农民狄甘拥有很多(尽管女儿不是亲生的),但他都视而不见,一心只为了努力赚钱取回家业的地契,一切生活享受都要留到愿望达成以后再说,他和妻子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河。“大部分时候,不管是疯癫还是清醒的人,都在黑暗中跌跌撞撞,伸出双手寻找他们并不知道是否需要的东西。”

  直到存在智力缺陷的儿子一把火点燃了他们的房子,所有家业付之一炬。但狄甘却在失去一切之后与妻子、女儿,甚至邻居们都达成了和解。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有启示,别让一个执念蒙蔽了你的双眼,而忽视了已经拥有的幸福。或者说,这个当前是我们完全可以掌控的,为什么不让它慢慢好起来呢?生活的严厉并不会影响它的温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