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造圣经的城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创造圣经的城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01 03:3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造圣经的城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创造圣经的城市》是一本由罗伯特•R.嘉吉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一):穿越时空的记忆,遇见圣经的故事

  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书,《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更是一部旷世文学巨著,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读懂圣经,才能理解信仰,而想要读懂《圣经》,就必须得了解成书的背景知识,特别是地理知识。你可知道,腓尼基、巴比伦和耶路撒冷不但是圣经中史诗故事的背景,更是神圣的代名词。探寻这些城市,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圣经及其人物的活动背景,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的圣经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二):创造圣经的城市

  

圣经不是一天写成,也不是在一地写成,是花了几百年和多达10几个城市为现在的圣经文本奠定了基础。

拆经文文本,在东地中海圣经发源地,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学,经文学交织在一起,让普通人能了解圣经的形成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作者想给现代人传达以下信息和面对经典(包括古兰经,佛经,论语或是古希腊文字等)的观念:

1. 圣经不是活文献,其文字是死的。需要翻译,诠释,才有其效力。

2. 圣经的价值在于如何落实书中的讯息和律法,而不是认为其完美无瑕,毫无错误与没有抵触。

3. 不将它视为引导现代社会的蓝图,而将它视为记录信奉上帝者经历的挣扎。这样才能显示圣经里对我们面临的人永恒哲学问题的思考,而不是教条。

所有远古留下来的经典文本都是先行者没后几百年之后,其所言所行才被用文字记录,并演变成正典。不论里面有多矛盾冲突之处,不合理之处,匪夷所思之处,不符合现代观念之处。但所有这些经典文本所关心的正义,慈爱待人,行事虚心,以及应该善待他人都是作为人类(无论信不信经)必须回答和实践的经世济民的准则。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三):《圣经》是怎么来的?

  我们都知道《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是想回答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圣经》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是2004年在给著名女影星妮可基德曼抛给作者的,本书作者化了十多年来思考和探索,于是才有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角度是比较新颖的,它不是讨论先知或圣经,不是单纯从文本出发来讨论。而是另辟蹊径,主要从探讨与圣经中有关的古城。书中穿插了很多生动活泼的个人见闻,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有关圣经中的故事。本人的作者是一位爱荷华大学古典文化与宗教研究教授,撰写过《穿越时空探索昆兰》等著作。而且作者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斋学者,而是有非常丰富的实地考古经验。他曾上过十几部电视纪录片,包括CNN《发现耶稣》系列节目,以及历史频道《圣经揭密》系列节目,也主持过国家地理杂志的纪录片《书写死海古卷》。在本书中读者也可以看到不少珍贵的第一手的照片,这些图片包含遗迹、古物、工艺品、挖掘现场、古战场、卫城、昆兰洞穴、教堂、神庙,以及精美手绘地图等。

  本书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11章节。作者选了十四个城市,逐一讨论每个城市是如何影响、塑造圣经的内容的。这十四个城市分别是:腓尼基的比布鲁斯、推罗、西顿,乌加里特、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库姆兰、伯利恒、拿撒勒和罗马,这样是安照时间顺序来依次展开的。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四):小记

  腓尼基

  西方书写的诞生地,创造字母,纸张,得以让《圣经》成文。而推罗,西顿与比布鲁斯等城市协助建造了耶路撒冷圣殿

  乌加里特

  作者推断旧约中的很多典故深受乌加里特的许多传说的影响

  尼尼微

  耶路撒冷因抵御了亚述的围攻而存活,一跃成为坚不可摧的圣城

  巴比伦

  巴比伦摧毁了圣城圣殿,使以色列人流亡巴比伦,而他们在此地自责,他们相信是因自己的罪,上帝才会允许巴比伦毁灭圣城

  米吉多

  预言这里将会爆发一场终极的善恶之战

  雅典

  雅典化希腊化,这些文化融入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使其内容更易被外邦人接纳,而传扬到外邦

  亚历山大城

  曾经的西方世界的知识中心,并将希伯来文的希伯来圣经,翻译成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协助创造现代圣经

  耶路撒冷

  并非因古人在此地撰写圣经而盛名,而是他是犹太教与基督教思想,政治与神学的中心

  昆兰

  发现死海古卷,是比现存最古早的圣经抄本更早一千年的希伯来圣经抄本

  伯利恒与拿撒勒

  来自拿撒勒的耶稣诞生于伯利恒

  罗马

  从早期迫害基督教到后期确立为国教,也拍板定案了新旧约的正典内容

  作者总结写道圣经的圣典并非完整从天而降,是由数十位作者与数百名编辑修订者耗费心血成书,每一位参与人员都融入其自己的视角去编写记录,被信仰虔诚的人经历过其中的真理,它才能发挥力量

  最后,作者希望读者可以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本书里提到的城市

  我已经走了一半之多,阅读的时候也不曾忘记当时深处此地带给人的震撼,有机会的话,了解到更多历史与背景之后,再此去拜访,应该又会有不一样的新体验,期待企盼着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五):《圣经》城市解析

  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是以《圣经》中所提及到的城市来帮助我们了解《圣经》的历史。可以说很少有影响力比《圣经》还强大的书了,在国外几乎人手一本,其中有很多传说,我看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是教徒,而是这些故事真的很有趣。本书揭露了很多事实,还有那些神话故事的背后,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过《圣经》的人,不一定知道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中的故事,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样,帮助人们解读《圣经》。

  《圣经》就像一本字典一样,它不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一个地点完成的,而是经过时间不断做修正。这本书记录着历史的发展,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等,这本书成了很不错的参考文献。很多故事本身很有趣,其背后的创作过程更加有趣,这本书揭示了哪些改变故事发展的主要事件,看过本书之后,读者对于《圣经》的理解会完全刷新,这也帮助原著发挥到了极致。

  这本书十分具有历史依据,书中的配图都是实地的拍照,很多历史古迹如今都还存在。《圣经》中的内容可见都是有依据的,近东地区对于《圣经》的影响巨大,书中不仅提及了真实的古迹,还有作者对于这些记录的看法,因为作者对于这些历史的研究十分专业,并不是门外汉。作者也十分顾虑读者,在书中他没有用那些专业术语来讲,而是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语言来讲述。

  书中第一座城市是比布鲁斯,也就是圣经的意思,毫无疑问,这里一定就是最适合《圣经》开始的地点。书中列举的十四个城市不代表所有,这些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最大的几个城市。从宏观到微观,每个点都紧紧相连,也包括原著中出现的那些典故与人物的大体细节,书中都有提到。

  我以前读过《圣经》原著,因为之前没有过任何接触,读起来十分无聊,索性就放下了。如今看了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我对原著的认识完全改变了,因为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直接步入了专业人士的行列。我个人建议没看过这本书与原著同时看,但看其中的任何一个可能都很难看懂。人类的文明在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些历史是震撼人心的,也只有真正去研究它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六):城市隐藏的历史密码 ——《创造圣经的城市》的另类视角

  城市隐藏的历史密码 ——《创造圣经的城市》的另类视角

  看过的西方历史书其实没有很多,基本上都是近些年到了大学之后穷极无聊看的《世界史》一类的,历史类的小说也多是一战二战时期的为多,毕竟这些历史文科生是必考题嘛;但是关于宗教的历史其实是不能绕过去的一块解读城市的密码,因为毕竟留下来最多的历史建筑,在东方是庙啊寺啊,西方就会是教堂一类的——人们总是敬畏信仰本身,虽然我们中国人总是被说成是“没有信仰”,但是如果不知道信仰是什么,其实当我们走出去看看的时候,还是会蛮费劲的。

  刚好六月份去了意大利玩,看了很多博物馆和教堂,而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的历史,其实很多人都听过,至少是在文艺作品当中看到过,而亲眼见到宗教本身的魔力,为了巩固信仰和信众信众的力量所缔造的奢华、精美和无法复制的用心,应该说,就会让人想要了解这背后的凝聚的能量。

  《创造圣经的城市》讲的是圣经的诞生过程,作者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当然是要用我们说的那种跳脱了崇拜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形成过程当中《圣经》首先作为一部犹太人的不完全的史实而不断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见到了宗教在形成过程当中的融合,宗教的起源的那种“庞涓死于此树下”类型的中国人心知肚明的“天有异象”式的来源,以及宗教能够成为影响世界的宗教的与统治者的意志以及统治需要的相关性,以及文字上有意无意的释义问题。

  作为一本西方作者写的读本,当然你如果没有读过《圣经故事》之类的简要概述版本,并不是天主教信徒或者基督徒的一般读者还是有点难以读懂本书当中的段落的,这点上面其实还是要事先预习一下的;但是这本书如果脱离了内容去看,其实也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身的那些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城市文化底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参考,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模板等待我们代入嘛。

  其实出去玩之前已经参看了不少历史书的我,还是会有对很多小点不理解的地方;所以本书一类的学者对西方文化历史及城市发展背景的脉络梳理,对于背包客和自由行爱好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毕竟你需要自己去理解你所遇到的城市;当然《创造圣经的城市》对于中东游、欧洲游、北非游之类的更加有帮助——至于是否真的要去中东和非洲,这真的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啊。

  y 林怿 2017-6-29 22:23:36 写于御庭园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七):创造圣经的城市

  

本文以生动有趣的笔触,从考古学的角度客观讲述了《圣经》的起源地以及与其书创造相关的城市,本书不以宣传或传道为目的,只用作考古与研究所用,比如腓尼基创造出字母以提供写就《圣经》的文字,腓尼基、推罗、西顿以及比布鲁斯都曾参与建造耶路撒冷圣殿并共同创造了《圣经》。

乌加里特的考古宝藏中也记录了很多与《圣经》有关的背景故事,很多故事都能看到《圣经》中故事的雏形,乌加里特出土的文献中也揭露了许多《圣经》故事的起源,以致于这个古城从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圣经》,但是并非那些宏大的建筑创造了《圣经》,而是建筑内保存的珍贵文献深切地影响了《希伯来圣经》的故事,乌加里特人早期所敬拜的腓尼基诸神让人知晓了《圣经》里诸神的原型,比如埃尔作为天地的创造者,有时候等同于希伯来上帝,有时又指乌加里特的外邦神,其妻亚舍拉海神也曾出现在耶路撒冷圣殿内。从乌加里特的巴力哈达神庙也看出古代以色列曾公开敬拜巴力神,在以色列境内极受欢迎。从乌加里特出土的6个石碑档案中也能找到美索不达米亚类似于《圣经》的故事,包括大洪水的故事,供人了解《圣经》故事的起源以及众神的来龙去脉,包括《巴力神话》、《基尔塔王传奇》、《阿迦特传说》等,这些故事可能启发或彻底改变了《圣经》里的故事。

亚述帝国尼尼微也对《圣经》的影响也很大,包括《圣经》的书写题材与主要神学观点,尼尼微让耶路撒冷成为上帝之城而抵御了亚述的围攻,但撒玛利亚与以色列却惨遭灭国之灾。由于巴比伦曾残酷迫害犹太人,《圣经》对巴比伦的描写极为负面,但巴比伦对《圣经》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巴比伦的金字形神塔启发了《圣经》记载的巴别塔,汉谟拉比法典也成为《圣经》法典的范本,《希伯来圣经》与《旧约》都撰写于巴比伦。而米吉多则是在世事艰难的条件下发生“终极善恶大决战”的地方,也是正最终战胜邪的地方。

当然最为重要的城市是耶路撒冷,主要是因为它是思想、政治与神学中心,也是耶稣在此死亡、埋葬与复活的地方,所以这里是基督教的源头,它改变了西方世界。那些城市与建筑都是承载了数千年历史的地方,如果想了解基督教文化与《圣经》,可以循着这些城市进行游历,结合本篇讲述的故事,相信会对西方的文化与思想的源头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八):寻访圣经的故事

  寻访圣经的故事《创造圣经的城市》

  《圣经》我们都知道,圣经故事我们也比较熟悉,可是这本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流传的,我们却几乎一无所知。

  这本书的作者前往产生《圣经》之地,去寻找答案,《圣经》之地就是人类文明史的新月地带,这里孕育了四大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相比,古巴比伦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神秘的。古巴比伦的历史也是最模糊不清的,因为这片土地至今四分五裂,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国之间至今战火纷飞,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很难在这片土地上开展深入研究,即便是已经存放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和名列世界遗产的古迹都可以随时被摧毁。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不要说研究和发展,就是和平都依然没有到来。

  在作者的书中也经常会看到,偷偷的穿越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到处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军人。不要说研究,就是想要去旅行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作者探访了十几座古城,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已经成为荒漠,有腓尼基、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昆兰、伯利恒、拿撒勒、罗马。

  对于一个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来说,看这些历史,看这些城市,其实比较陌生,可是跟着作者走进去之后,却总是能发现和自己原来知道的东西能够进行衔接,比如昆兰我们不熟悉,可是昆兰发现的死海古卷却世界闻名,那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圣经》版本,正是以色列建国那年发现的,被认为是一个奇迹。还有伯利恒,那是耶稣出生之地,我们熟悉圣诞节,那里就是圣诞的地方。至今留有圣诞教堂,留有一个圣孔,据说是耶稣出生的马槽子所在地,可是作者却发现没有任何考古证据能证明这里是耶稣出生的地方,甚至《圣经》里也没有详细的记载。还有亚历山大,那是圣经中出埃及记里面的城市,这段历史是真实的还是来自虚构。还有罗马,是罗马人把耶稣当作异教徒杀害,后来也是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作为国教,《圣经》才传播到世界各地。

  提到《圣经》我们都把它当成经典,当成一本传奇,却很少去想这本书其实也是由普通人写成,并由普通人传播开的,当这一历史被一点点的还原,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圣经》,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基督教,看到一个作为人的耶稣,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虽然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不过想要走进去,一定要做好各种知识的准备。里面好艰深。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九):《圣经》和14座城市

  《圣经》,即便是在基督教人数并不多的中国,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部著作。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疑惑过:《新约》和《旧约》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圣经》中有那么多种福音书?《圣经》到底是犹太民族的宗教经典还是基督教的?《圣经》是谁写的,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和世界上大多数经典一样,很多东西,我们都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在通晓文字的那天,这些东西就这样存在了。偶尔会浮光掠影,知道与不知道并不影响生活,那么如此说来,罗伯特•嘉吉教授真是算钻牛角尖的人了,因为这本《创造圣经的城市》就是一本探究“其所以然”的书。

  如果真的探究《圣经》的来历、历史渊源,恐怕一本书是写不下的,这也不是一个人能做完的工作。本次罗伯特•嘉吉选择的媒介是“城市”,通过城市的变迁来外围地解决一些《圣经》存疑。

  书里写了14个城市,除了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之外,其他的13个城市可能对读者来说都很新鲜。虽然它们作为城市可能闻名遐迩,但是和《圣经》扯上关系,用它们的历史交叉《圣经》诞生的历史尚属首次。这段“城市之旅”可谓是趣味盎然。在这趟路程中,罗伯特•嘉吉也尽量摒弃学术写作,大体上来说,只要是普通读者都读得明白,也很容易读进去。如果你对考古和历史感兴趣,那看这本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了。

  当然了,这不代表你读完之后,疑惑尽解。比如对于我来说,反而疑惑更多了。爱因斯坦不是用大圆和小圆来代表了知识的边界,如果并不知道一些,也就可能不知为不知了,偏是读了一点之后,才知道,不知道的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城市和《圣经》背后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

  看《冰与火之歌》的时候,就对欧洲的历史感兴趣,如果结合本书的阅读,就会发现在西方世界,乱伦,以及屠城这些简直普遍不过,而且上帝也不是那么“慈悲为怀”的,比如说某个人(记不住名字)碰了约柜一下,上帝就立刻要了他的命;上帝似乎对巴比伦也有着刻骨的仇恨。说起来,上帝也是民族主义的,毕竟,他最初是慈悲本民族的,异族的妇女他会轻佻地污辱其为猪,似也和中古世纪以及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世界观暗合。当然,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不是要批判过去的野蛮和黑暗,只是觉得,如果读的进去历史,会更能理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没准,再过千年以后,后人还会觉得我们落后和愚昧呢。

  如今,这些和《圣经》有关的城市还存在着,只是在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也曾繁荣也曾寥落,也曾熙来攘往也曾黄沙覆盖,也曾和平也曾战火纷纭。正如《圣经》,它并不绝对,虽然上帝承诺守护耶路撒冷,但是真正能守住的,还是人。虽然人们传说《圣经》是上帝的话,字字珠玑,但是流传和翻译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修改。没有一成不变的,城市也好,《圣经》也罢。

  但是人类又是这样的伟大,不管是什么样的际遇,最后总有文学艺术留存。说起来,还是人类的文学艺术更加历久弥新呢。

  《创造圣经的城市》读后感(十):形而上的宗教与世俗学问的悖论

  春节期间,读了《创造圣经的城市》,挺有启发。《创造圣经的城市》作者罗伯特•嘉吉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古典文化与宗教研究教授。过去二十多年来,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参与多项宗教考古项目,对该地区的情况非常熟悉。他撰写的本书,从地理角度解读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历史,角度独特,别有趣味。

  作者从自己亲身到达过的地中海沿岸十四个城市,腓尼基的推罗、西顿和比布鲁斯,乌加里特、尼尼微、巴比伦、米吉多、雅典、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库姆兰、伯利恒、拿撒勒和罗马,作者借助考古遗址、文物、废墟和遗物,当地历史典籍,以及和圣经文字的对比,带领读者探访耶稣诞生地、亚述帝国、米吉多战场、雅典卫城、昆兰洞穴和罗马城,穿越数千年的时光,试图寻访和揭示圣经典籍背后的历史真相。

  本书里的一些观点挺有趣:

  埃尔 ‘El,乌加里特诸神之父,圣经中埃尔偶尔等同于希伯来上帝(耶和华),偶尔又指源于乌加里特的外邦神明。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定都比布鲁斯,后又迁都推罗。古代的纸莎草纸是经由比布鲁斯出口到爱琴海的,因此此城被冠以纸名。圣经的英文Bible由此而来。腓尼基人还创造了用来攥写圣经的工具,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曾是迦南民族的主要书写字母,《圣经》的希伯来经文是用腓尼基字母与方角亚兰文字母撰写的。

  《创世纪》提到的通天塔是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金字形神塔或古代神庙的敬拜高台所影响。

  福音书的内容并非一致!光伯利恒便足以说明这点。福音书是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读者书写,从中反映耶稣生平的不同面向。

  犬儒主义,苏格拉底弟子安提西尼创立,推崇简约生活,某些学者认为耶稣与保罗批评财富权势是受犬儒主义影响。

  柏拉图主义,后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将其二元世界观纳入基督教,从中解释世界一分为二:其一是上帝居住的天堂,其二是凡人生活的尘世。

  新柏拉图主义,神秘的柏拉图主义,起初是反对基督教的。早期神学家希波的奥古斯丁将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重新诠释为《约翰福音》第一章提到的“道”logos

  《希伯来圣经》中《传道书》是最明显记载希腊哲学的例子。保罗书信引述了许多希腊作家的言论。

  《圣经》本身并不神圣,赋予神圣的是人。《圣经》只是一本书,但它“因为”人而“被”人撰写。《圣经》之所以神圣,并非它的文字神圣,而是信仰上帝的人“尊重”它。

  保罗利用希腊与罗马哲学的语言来重塑犹太教与基督教信息,使其更容易让外邦接受。。。若没有雅典与希腊化,犹太教与基督教根本无法跨越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而传扬到外邦。

  古人敢于同上帝搏斗,幸存之后写下感想,最终创造了《圣经》。由是观之,《圣经》不是一本律法书,属灵的刀剑,或者与上帝对谈的电话。它是记录虔诚信仰者对自身遭遇的观点。

  《圣经》不是活文献,它的文字是死的。《圣经》唯有被“翻译”、“诠释”(了解作者要传达的真实意义)、“考虑”、“评估”,以及被信仰虔诚的人“经历”其中真理,它才能真正发挥力量。

  《圣经》是让我们了解人类历史,而不是让我们彼此仇视,互相残杀。我们应该省思《圣经》人物做过的决定,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无论天主教徒,新教徒与东正教徒,或者犹太教徒,自然神论者,世俗人道主义者或无神论者,大家都应同意人该遵守基本的规范(正义、慈爱与虚心)以及应该善待别人(喂养饥饿者、让赤身裸体者有衣服穿、接待陌生人,探视病人)。

  。。。。。。

  上面最后一段文字是本书的结语,感同身受。 环顾我们的身边世界,如此多的悲剧和灾难,大多数都源于我们内心的阴暗面影响,但“万法唯心”,其实,只要我们时时反省和审视自身,心怀谦卑和慈悲,常常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

  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无论如考古学等世俗学问的考古手段如何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千百年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痕迹会越来越模糊,试图从有限的考古资料,包括文字卷宗里发现严谨的,环环相扣的证据,以证明某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往往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形而上的宗教遗址,涉及神迹和某些不可思议事件的事件,更不一定是我们世俗学问所能证明和证伪的。

  但无论如何,回顾千百年来直到如今,有无数人在对宗教经典中的某个问题争论,仇视,甚至残杀,我们都应羞愧,我们都应该时时反省,这些人间悲剧的发生,我们遵守了上帝或真主的教导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