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1000字

2021-04-06 04:5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1000字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是一本由[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01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精选点评:

  ●于自身的闪耀瞬间大多数人并无意识

  ●出于理工生朴素的审美观,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文字太华丽了,形容词太多,宏伟壮丽的词太多,还有点煽情。我更喜欢冷静、克制、简洁,类似于教科书里的文字。书中一共有14个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的主人公让我感觉不那么伟大,甚至有点可笑,比如《不朽的逃亡者》里的巴尔博亚,也有些故事里的主人公让我深受感动,比如《逃向上帝》里的托尔斯泰,和《梦的破灭》里的威尔逊。人和人之间竞争、征服的主题,让我提不起兴趣,而关心他人、致力于为整个人类增进福祉的故事,又使我感到无比温暖。因为眼睛的问题,是在喜马拉雅听完的。3.5星。

  ●与其说是截取了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时刻,不如说是茨威格作为一个作家和思想家在用这些或伟大或卑鄙的人物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对世界的看法,作为历史,还有很多很多更为伟大的人物没有讲述,因此,本书仅能作为一种有兴趣的历史故事科普或是了解茨威格个人思想的小书,但也生动有趣了。 从书中人物的故事来看,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点——即或为了人类的命运而奋斗、或为了个人的幸福而奋斗,他们都有崇高的理想,最终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但都是人类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不一一赘述,由此观之,茨威格本人或许就有用理想改变世界的梦吧,那么其人格就是伟大的。 本书中的哲学思想值得再度 尤为喜欢西塞罗、君士坦丁堡陷落和西班牙征服者的故事

  ●形式上是开创先河的,巨人的陨落等等都是对本作的效仿。除了最后两篇的理想主义之死是作者对自身现实的影射以外,其他十二篇都可以归纳一个主题:世事无常,命运叵测,但人还是应当不断“折腾”。这也是欧洲文明在十九世纪之所以蓬勃发展的原因:永远追求更快、更强、更好。就好像百年前那位濒死的南极科考队长在日记里写下的:“关于这次旅行,我能和你讲什么呢?它比起舒舒服服待在家里好多了!”

  ●译文并不流畅,渲染过多,有几篇令人激动,有几篇没什么味道。

  ●看书名还以为是会将各个历史上知名人物的故事,没想到更多的是那些没那么有名却影响了历史事件进程的人

  ●人类的意志、信念、坚韧在缔造着历史,历史也在不断缔造着人类。

  ●拜占庭陷落和滑铁卢这两篇特别有意思,前者告诉我们有时候细节改变历史,后者展示了唯命是从不知变通能带来多么惨痛的代价;托尔斯泰的晚年原来是如此境况;最后,这些故事里,无论人品如何,只要有机会,人类对于征服自然、名垂青史的追求,对于民族国家的归属感,真是一致而坚定啊。

  ●历史上各种人物的历史片段,有几篇在教科书中见过,有几个短篇确实激动人心。

  ●-20190819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一):淡淡的悲情

  茨威格的作品,绝对值得一读。之前读了四遍《昨日的世界》,现在又读了两遍《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应该可以说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顶尖作家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对战争场面的恢宏概览都非常让人为之震撼。尤其喜欢《一夜天才》《南极争夺战》《梦的破灭》,在貌似胜利的背后却有淡淡的悲情……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二):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 4星 拖了好久的书评了。。 半个月前看完的一本书吧,一直以为都莫名对茨威格有好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他对暗恋者的心理剖解的可以说是非常到位,语言十分生动了。在这本书里,14个历史故事在茨威格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拜占庭的陷落。只因为一扇小门而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国的致命弱点,令人唏嘘不已,十分具有戏剧性的感觉。 茨威格的文笔无论是在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象棋的故事,亦或是在这本书里,都让想要所表达的意思演绎的淋漓尽致。 他的文字和历史的结合使我意识到历史竟然可以如此绚丽多彩的展现在人们眼前,以可爱生动的语言去为人们演绎一次又一次人类群星闪耀时刻。 总觉得历史包含了许多偶然,每个故事都是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一刻。在这里看到了托尔斯泰的特别,欣赏到了亨德尔的音乐,看到了西塞罗的伟大,同时也看到了如星星般的无数渺小人生。 文摘:一件艺术品可以被时间遗忘,可以被取缔,被埋葬,但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要战胜只能短暂存在的事物。 一个人永远不能长久地保卫群众的自由,而只能永远保卫自己内心的自由。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三):【4.6/5.0】上帝之手和人类意志

  --不朽的逃亡者这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社会渣滓为逃避判罚无意之中翻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然后在同样狡猾奸诈的贵族手中受审走上断头台的故事?

  --舰队翻山越岭,确实很有想象力

  【那扇几乎已经被遗忘的凯尔卡门,竟然会将欧洲卷入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强劲风暴中,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为此懊悔不已。但这就是历史,客观而无情。有时候,哪怕一个小小的过错,也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即使用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无法挽回。】圣索菲特大教堂最后的弥撒写得很悲壮

  --(๑•̀ㅂ•́)و没有烟叶就吹泡泡玩,哈哈哈

  --一夜诗人的故事比复活的亨德尔好看。亨德尔故事有点老套,伟大的创作者战胜病魔和心魔,重新在艺术道路上复生创作的故事,已经没有感动点了。马赛曲作者的故事倒是很有有意思。

  【《马赛曲》响彻云霄,却没有使唯一的一个人,即创作它的那个人出人头地。整个法国没有一个人关心鲁日·德·利勒上尉,一支歌曲所能获致的最巨大的荣誉只属于这支歌,丝毫不曾惠及它的作者。歌词上没印上他的名字,在那些辉煌的时刻他自己完全不被重视,也并不因此而愤懑。】

  【那一次残酷的偶然机缘使鲁日有三小时之久成为神和天才,随后又轻蔑地把他再度掷回原来的卑微】

  【1836年,他终于以七十六岁高龄在舒瓦齐勒罗瓦去世,这时已经没有人知道他是何许人,没有人能说出他的名字。又过了一代人的时间,直至世界大战,其时《马赛曲》已是国歌,法国各条战线又再度响起这支战歌,这位小小的上尉的尸体才被移葬到荣军院,和小小少尉波拿巴的遗体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一支不朽名曲的极不出名的作者终于长眠在令他感到失望的祖国的荣誉墓地,但只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一夜诗人。】

  --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

  【然而有时,虽然在任何时代都极为罕见,命运会出于一种奇特的心情,投入平庸之辈的怀抱。有时——而这则是世界史上最令人惊讶的瞬间——命运之线掌握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足有一分钟之久。这时,参与英雄豪杰们的世界游戏所承担的重任总是使这种人感到惊骇甚于感到幸福,他们几乎总是颤抖着与投向他们的命运失之交臂。极少有人能抓住机遇而平步青云。因为大事系于小人物仅仅一秒钟,错过了它,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恩惠降临在他身上。】

  【伟大的一秒钟,他对不恰当地被召唤来而不善利用他的人的报复就这么可怕。一切市民的品德,小心、服从、热诚和谨慎,一切全都熔化在命运降临时伟大瞬间的烈焰中而于事无补。此一瞬间只要求天才,并将他塑造成为永恒的形象。此一瞬间鄙夷地将犹豫不决者拒之门外;他,大地的另一尊神,他的火热的手臂只将英勇无畏者高高举上众英豪的天空。】

  --南极争夺战太感人了!

  从个人喜爱度上排:南极争夺>一夜诗人>滑铁卢一瞬>拜占庭陷落>黄金国的乞丐>>>>>>>>>>>>>>>>>复活的亨德尔>托尔斯泰>西塞罗之死>玛里恩浴场哀歌>不朽的逃亡者>威尔逊梦的破灭

  对名人故事兴趣不大,平凡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奋斗,似乎比伟人做伟业更令人感动。比较意外的是看过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故事后,又去搜索了托的事迹,原来是个终生手性欲亢奋折磨的人.....多次感染花柳病....,对人类有大爱,对身边之人无小爱,夫妻亲子关系冷淡。终生享受贵族生活,却又剥夺家人享受的权利,略一言难尽。

  歌德74岁高龄还要娶19岁少女,比杨振宁还要惊世骇俗。一句话,性、女人,伟大作者不朽的创作源泉。

  打分整体偏高,南极到黄金国这五个故事,当之无愧的4.5以上,亨德尔托尔斯泰西塞罗歌德威尔逊很无聊的故事,不看也没损失,最多3.5分。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四):闪耀个人浪漫的英雄主义

  我第一次从文字间看到了百年之前作者热泪盈眶的浪漫主义,仿佛是一个人的书房,又仿佛是浩如烟海的泛黄史书,那里波澜壮阔的生生死死,功败垂成的来来往往,是千百年的漫长岁月被压制在薄薄的纸张里,那喷涌而出的激荡,轰轰烈烈的瑰丽,经由茨威格笔下的个人浪漫,璀璨成整个人类的群星闪耀。

  原来在茨威格的笔下,失败的拿破仑也可以在滑铁卢浪漫得像是一幅历史油画。“这是扣人心弦的艺术作品,是面临灭顶之灾的顷刻惊骇和希望无数次交替的典范,这是拿破仑生涯中蔚为奇观的烟火,壮观得有如一枚火箭,再次升上高高的天空,然后颤抖着坠落下来,永远熄灭。”大概很少有人像拿破仑这样,以一场失败的战役站在历史知名的制高点,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战也成就了它在历史漩涡里最具辨识度的身影。他没有等来格鲁希,他不是输给威灵顿,他以死相拼的背水一战是输给了自己曾经无可奈何的决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掉了最勇敢,最有远见的人在叱咤风云的二十年里建树的一切。茨威格似乎对他笔下的历史人物都足够偏爱,他筛走了所有人性的弱点,带着悲悯到浪漫的哀戚,哪怕牺牲掉客观公正的史观,也要以最波涛汹涌的笔触去悼念葬送在历史关键瞬间的每一个英雄。

  当茨威格的浪漫和亨德尔的浪漫水乳交融的时候,这一场一世一次的华丽邂逅,是音乐与文字的浑然一体,难舍难分,再也没有人怀疑,茨威格用文字写出了亨德尔的音符,亨德尔的音乐里又同时夹杂着茨威格的笔画。

  周遭是万籁俱寂的静夜,这座大城市的上空,潮湿昏暗,渊默无声,然而在他心中,光明在奔涌,在这间斗室轰然鸣响着别人听不见的宇宙之音乐。

  是的,别人听不见。哪怕是亨德尔,也需要经历中风,需要在肢体和心理上回归笨拙的本源,以最纯澈的安宁去迎接这宇宙之音。当他在座无虚席的大剧院中抬手指挥那曲名满天下的《弥赛亚》的时候,他会想什么,他经历过的所有苦痛,来自身与心的双重不幸,经历过的沮丧失意,似乎都可以在这一刻闪耀成命运的馈赠。他不再慌乱了,有人给他制造麻烦,他也懂得如何体面地战胜他们,他成了为音乐而生的战士,他以不知疲倦的心创作出的旋律,永不中断。

  如同贝壳发出大海喧嚣的涛声,他的心里响起无法听见的音乐,比他平生听过的都更奇异,更瑰丽。

  他们的生命,他们抛掷的杰出的生命是为了一个没有核仁的空壳,为了没有内容的空话,为了一个没有真理的思想,仅是出于欢乐而献身。他们怀着这样的热忱和力量就像为了一项神圣的事业一样,供仇恨和杀戮驱使。

  茨威格在为托尔斯泰《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里这一段喟然叹息,似乎足够穿越历史,向代代的青年人发问。我们的年轻人,无数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堂而皇之的师出有名将他们推向了矛盾的前沿,他们急于与邪恶划清界限,就太容易被高喊正义的意图不明的人所利用,又是发声筒,又是挡箭牌,他们神圣而热烈的信仰,成了冲突与利益的背书。我们的年轻人,纯粹简单的信念容不下一粒沙子,他们清澈透亮的眉眼里装着的是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他们或生于乱世,或生于太平盛世,都有同样的激愤和冲动,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堂堂正正的世界观念,让他们不惜不自量力,不惜以死相逼,而这样的中正又恰恰正中了谁的下怀。哪怕是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也还是能够看到年轻人走上街头以国家的名义抵制不公,拔高姿态为特殊群体发声,我们丝毫不怀疑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是心怀天下的,是忧国忧民的,可是以极端的凸显自我的方式来表明姿态,往往会让问题陷入无法调和的尴尬困境,一旦撕破脸皮,正确的谈判就被逼得骑虎难下,不将姿态摆到最后似乎就是临阵脱逃的败将逃兵了。百年之前的茨威格,就借由托尔斯泰的名义写出了这样的担忧。

  没有一个道德的秩序能够通过暴力而强行建立起来,因为每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又制造出暴力。一旦你们拿起武器,那你们就制造出新的专制,你们不是去摧毁它,而是在使它永远存在下去。

  面对年轻人的质问,托尔斯泰没有急于反驳,他甚至以老人的羸弱之态节节败退。但他远比年轻人们明白,激进的革命态度除了自我感动之外根本不利于解决任何问题,只是另一方面,他又是那么爱护这些年轻人的冲动,因为至少我们的时代没有沉默,我们的年轻人还在奔走,哪怕他们是在画地为牢。

  托尔斯泰的担忧似乎在西塞罗那里得到了回应。这个天才的演说家要求对立平衡,知道独裁是危险的,革命也同样是危险的。他支持屋大维的共和,却被“后三头“同盟背后插刀。那些要得到权力的政治家,只要还没有得到权力,总是要才智出众的人做自己的支柱,一旦得手,就蔑视地把他们一脚踢开。这是茨威格的通透,又何尝不是西塞罗的无奈,他知道一人独处要比身在帮派更为聪明,他曾想尽办法远离权力漩涡,却还是对争权夺利的统治者抱有最后的幻想,可是当他站出来向人民发声的时候,就已为自己的离开挑选了身不由己的死期。但或许,天才如他是料好了这样的结局才让自己离开隐居的小屋重见天日的。

  他曾在《论老年》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老人既不可以寻求死亡,也不能去拖延死亡,它总会在某个时刻到来,必须泰然地接受它。

  最后惨死横尸城头的西塞罗,到底是在接受死亡还是寻求死亡我们不知道,但至少,他从来没有拖延死亡。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唯英雄永不朽,唯文字永浪漫。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读后感(五):《人类群星闪耀时》书评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0.5.27读完《人类群星闪耀时》。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自去年读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这本书是读的第二本,铺展开14个决定人类社会历史性命运的瞬间。科幻的书名,扣人心弦的小说、韵律和谐的诗歌、行文流畅的散文集于一体,将客观现实的历史问题赋予或诗情画意般的即视感,注入波涛汹涌的感情,揭开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感受触动心弦的致命一击。

  相比“正统地位”的语数英,历史的故事情节更加感兴趣。然而,对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懵懵懂懂的帝国征服,局限于相似冗长的人名,关于最后失败成功的原因以标准统一的答案应对考试内容,以至于似乎忘得一干二净。茨威格,以他对历史地调查,将历史人物所处环境的心境绘声绘色描绘出来,以至于当代读者深入历史随着它大起大落。“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人在困境的潜力无限大,默默无闻的惨死与拼死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两者的选择两者的结果。往往,决定历史的重要人物都有冒险精神,就像巴尔博亚为了成为发现其他航海家没有发现海洋的唯一人,征服传说中的黄金国,在国家死亡文件下达来临之前当机立断前往未知领域。长途跋涉、不辞辛苦的前进,让渺小的名字在历史碑刻上闪闪发光。“在人类居住的世界的尽头,对于他而言只有一种逃亡的形式,那就是逃遁到宏伟壮丽的事业中,逃遁到不朽的事业中。”当然,“征服”一词本就带着强烈的人性欲望,对当地印第安人的屠杀显示了人类罪恶的嘴脸。世界大陆的衔接、人类的命运与共最初都是建立在王国地域的扩展,以武力统一,最后土著人的灭绝与世界大战带来的血流成河的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回归历史瞬间,这是必不可挡的趋势,只是早晚的问题。在《拜占庭帝国的陷落》中,穆拉德苏丹马霍梅特为攻破坚不可摧的拜占庭的城墙,铸造战斗力强悍的大炮从一个国服运往另一个国度。而将命运寄托在别国的被困者国家是不可取的,短暂的胜利像被困在蜂蜜汁玻璃瓶里面的老鼠,沾沾自喜而不知危险的来临。就如历史的一瞬间,正在前进的四艘意大利橹舰因为风的停止被土耳其敌军攻击;却在橹舰即将失败之前的一瞬,风声的重新响起,又一次击败了苏丹的野心。历史的奇迹很多时刻来源于毫不起眼的转折,在总战前夕两方对垒,一方视死如归地抵抗,一方气势如虹地攻击,最终谁也没想到被击者毁于被遗忘的凯卡波尔塔无人照看的失误。然而真的是这小细节的问题吗?背后是不是城中人坐以待毙的“自杀性幻想”以及毫无准备的外界寄托从内部摧毁了自有力量?是不是敌军舰队的翻山越岭坚持不懈的意志、绞尽脑汁制定的战略方案才会赢得胜利?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被遗忘的小门的出现是建立于前仆后继的铺垫工作,建立于苏丹为这次作战准备的深谋远虑安排,最后才给予的最后一击,这一击成就了帝国的沉浮。而在《滑铁卢的一分钟》中,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又何曾想到因固步自封的格鲁希元帅犹豫不决时的一瞬间,错失良机。

  除了大陆帝国的统一,艺术家在一瞬间灵感的喷涌照亮人类精神文明的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生。52岁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中风右侧瘫痪,在医生下了“除非出现奇迹”的诊断,断了创作的想法。艺术家的强大之处在于精神力的掌控,强大到发生奇迹。“犹如地下神秘的热泉,在僵硬的躯壳中尚有难以琢磨的活力,那是亨德尔的意志,他那尚未被毁灭性的一击触动过的原始的生命力,在濒临死亡的肉体中依然不肯放弃对'不朽'的追求。”对于创作的热情,对于生命的渴望战胜了最强大的敌人——自己,最终主宰自己的身体,举起手来奏乐。然而,错误的时机、严寒的季节、演员的生病、债务的压迫、观众的漠视、内心的郁闷使得艺术源泉枯竭。一个艺术家以才思灵感为命,一旦没有了,生活也是可有可无的,而亨德尔现在就是处在这个精神衰弱的极端。从地域重新站起来的亨德尔在灵魂深处反复游离,从外界的困苦中源源不断地吸取能量,高压下的逼迫抓住对力量的渴求,隔绝了一切,在音乐的浪潮里奋勇争先,创造了《弥赛亚》。就像人们耳熟能详的失聪的贝多芬战胜病魔创造闻名交响曲的事情。“我自己曾经是个病人,因它而得以康复。我曾是个囚徒,是它解救了我。”苦难是难熬的,而人的一生都在经历太多的苦难,音乐解救了亨德尔,也换的艺术新生。人类的进化是向着高级文明发展,但是逃脱不了与生俱来的兽性,内心都藏着一个野兽,在毫无退路时嘶吼地反抗。艺术最终引起人类的共鸣,那是在生命深处唤起了原始本性的呼吁,前进的浪潮中仍然不忘返璞归真,而这就是艺术家的使命。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使得鲁日机缘巧合下在一夜之间创造了前进的《马赛曲》,让革命一战到底,鲁日却化作无名里的尘埃,可想而知,艺术不分名气、性别年龄与否,在该出现时,总会以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除了这14个伟大的瞬间,历史上千千万万的转折都藏在不为人知的选择中。我们庆幸有茨威格这样的文笔丰富的传记作家展现了与书本上不同且让人心潮澎湃的一面。或许,在未来的社会,有更多这样的人存在,但是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见证精彩瞬间的同时,也要重新开辟新的道路,无论是国与国的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护,还是艺术新派别的衍生、精神瑰宝的创造,不管是个体还是团体的奉献,都应该川流不息。以史为镜,得以流长。

人类群星闪耀时(经典译林)8.1[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 2017 / 译林出版社

  ——欢子随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