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1000字

2021-04-18 01:40: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1000字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是一本由[德] 迪特·库恩著作,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一):喜欢这个矛盾的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讲,宋的转型,为后世中国人的理性、文化、世俗奠定了1000年的基础,对宋的认识很矛盾,一方面,它不及汉唐疆土辽阔,国力强大,每每被游牧民族欺负,痛恨不已;另一方面,宋又是非常开明、理性、务实的时代,私人生活的天堂,我毫不掩饰对苏轼、柳永的喜爱,快意人生,悲欢起伏。如果一定要让我选择一次穿越,回到过去的年月,现在的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宋。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二):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我是因为研究宋代文学,故而先看了这本书。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思路很好,不拘泥,不是重于史实的讲述,更多的是思路的整理。

  扣一星的原因在于文献多是二手文献,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论述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毛病,毕竟都是别人嚼过的,第二个就是很多错误被人犯了,自己抄过来也就会错。

  思路可取,论述还是浅了些,终究是外国人写的中国史。但是其中关于宋词的一页多的描述,却比《剑桥中国文学史》写的要好,不知是什么原因。(摊手表情)

  还是比较推荐。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三):宋朝,转型与儒家统治

  本卷秉承“唐宋变革观”,将唐代旧制度和旧社会结构的瓦解,与宋代“士大夫”与“道学”、“理学”等新社会阶层与新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出现相结合,把焦点集中在“转型”和“儒家统治”上。

  转型:经历了唐朝中后期和五代十国的动乱,传统的、由皇帝和士族、门阀共同构成了社会上层的旧模式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职业文官——士大夫阶层。

  儒家统治:儒家思想变成系统的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规范模式,从官员选拨、学术思想、市民生活、家庭伦理、国防外交、商业活动各个角度全方面地影响着宋代中国,甚至直接决定了这个王朝的生与死。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四):史事迭错,史识有趣

  葛兆光在为哈佛中国史丛书作序时提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总是以政治为线索展开对历史的叙述,而西方人写历史则喜欢从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是政治,还有文化、生活甚至气候等。迪特·库恩是德国人,他的《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版)是哈佛中国史丛书中的第四册。书中对宋代历史史事的讲述时有错误,如在《南宋》一章中,刚说完岳飞在1142年1月被毒死在狱中,又说在岳飞死后不久的1141年12月,宋金签订和议。当然,书中的史识值得肯定,如认为宋朝的转型是贵族势力衰弱而士大夫阶层兴起。这样的史识是具有启发性的。可惜的是,本书并没有对这样深刻的史识做出明确的分析。宋朝自然是贵族势力衰弱而士大夫阶层兴起的时代,其原因很复杂,似乎绕不过五代。武力乱极,自然就会有文治之盛极。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五):一个被低估的中华时代

  受正统历史教育和民间文学的影响,普通民众总是把宋代贴上孱弱的标签,缺少雄才大略能征善战的统治者,常年被北方民族压制,甚至都不好意思称之为帝国。。。

  但实际上,宋代军事上的孱弱掩盖了其熠熠生辉的内向型文化,藏富于民的经济特质和生机勃勃的科技发展。与唐不同,宋时期文化缺少扩张力,却更加凝练,形成了后世中华文明的重要表征;与文化相似,经济与科技在以士大夫阶层为中坚力量的“小政府”环境下自由生长,显示出后世所不及的力量和令人惋惜的高起点。

  宋的运气显然不好,与强大的契丹、女真为伴,更是碰到了世界范围内空前绝后的蒙古帝国。历史没有假设,但若任性假设一下,没有那个“创建世界史”的蒙古,一切可能不同。

  国人的史观也是一种文化,农耕文明的传承。重疆土,而非文化,期强权,而非民生。在这种认知的趋驱使下,历朝自负能力超强的大老板,都能找到名垂千古的KPI。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六):从疫后世界回看中国的转型

  疫情后的世界,注定会更加极化。我们希望世界理解中国,可是我们又何曾了解它。对我而言,对于历史我一直持有一个最大的好奇:中华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

  如果划分,我会这么把中国历史分为五段,我认为有四个标志性事件:秦灭六国而天下一统,五胡乱华而晋室南渡,崖山之战而宋室覆亡,鸦片战争而国门尽开。

  而当前我们仍处在为自被迫卷入全球化浪潮后的现代化国家转型中。

  读史的好处,在于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我们不会认为自己站在历史的顶点,也不会觉得我们是最惨最可怜。当读到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他那个时代发出过振聋发聩的深刻见解或是主张,历经岁月沉淀仍然引人深思,此为一种幸事。

  说这麽多,宋确实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社会繁荣,文化思想融合,重商兴贾,它是空前的。于武,感晚唐五代之武人专权,欲将军队国家化,却又面临对外军事失败孱弱无力的现实。

  对于宋的了解我还想知道更多。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七):意想不到的宋

  

这是读的第二本哈佛中国史,作者换了,文风和关注问题的角度也不太一样了,外国人看中国是个有趣的事情。对于我们熟识的事物用了一种奇妙的形容,比如“钻风的长筒式船篷”,咦,这不就是乌篷船?

整本书读下来对于宋有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感觉:盛唐未必多盛,宋朝对外的软弱未必不强盛。比如经济的高度发展,纸币的流行就在此时;新儒家的格物思想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高度自由,没有了宵禁,减少了束缚。

除了对宋的历史描述,还有对同时代辽、金、蒙古等国的介绍,“蛮夷”们的历史星星点点,当时的中原之主的学者们大约也不屑为他们记录历史。不过,这里的星星点点还是很有意思的。

整本书很好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很多方面,值得一读。

同时因为这个类别的书籍涉猎不多,难以评价它的优劣,只是主观感受吧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八):儒家思想吟唱强音

  据说,这套哈佛中国史已经成为数十所世界一流高校中国史课程指定教材,这套书也成为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史的一个窗口。《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是哈佛中国史的第四本,由德国史学家迪特.库恩所作。全书一共12章,几乎从各个领域还原宋朝的原貌。尽管这里没有元帅或将军的神奇故事,也没有皇帝登基的曲折辗转经历,但这里有扎实的文字记录,有宋史的鲜明特色,让我们了解宋朝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

  欧洲学者写中国历史,当然与中国史学家的创作有很大不同,以往我们所认知的中国史,无一例外都是以政治史为主要脉络,辅以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几大主题就完毕。但我们看到的这本书却是笔墨均匀,涵盖了所有的领域,将宋朝的原貌完美的呈现出来,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传统中国的认知上,探究宋朝历史是如何在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的。

  在宋朝,“新儒学”价值观成为宋文化核心,几乎无孔不入,渗透在各阶层之中。迪特.库恩推崇宋朝哲学的深度,将儒家统治的时代作为区别于其他朝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宋代的新儒学思想,为宋朝的转型提供了方便可行的出路,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步伐。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九):随感

  书的前四章笼统地概括了从唐末到宋末华夏的历史,以及西夏、辽、女真的崛起和衰落,最后蒙古铁骑横扫欧亚,若非当时华夏人口众多且处在文明的顶端,我国文明恐怕就此断送。

  一些疑问@_@

  ①无论宋朝的皇帝是怎样的,他们重文轻武的任人方针始终如一,若当时没有异族的威胁,按照宋朝那样代代出人才的速度,很快,华夏文明将会达到某种不可企及的高度。然而,当时,每个人都引以为傲的宋,竟然会毁在对我们而言毫无文明的异族手中。这样的冲击,彻底摧毁了当朝朝廷的腐败积弱,而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并未给华夏文明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②无论褒贬王安石 ,许多论调都觉得他与北宋灭亡有直接关系,然而,没有王安石,一直实行保守派的治国方针,在崛起的女真、蒙古人面前,宋的军事实力就可与之抗衡了么?在没有王安石之前,澶渊之盟不也签了,西夏不也独立了么。

  书中第五章提到了程朱理学。

  ③当一些学者提出某些哲学理论时,除了会因它更加贴近真理而广受推崇外,也会因时代及当时政治家所需,将它谱写成流行,或许,这种应时代而生的作用对它的传播起了更重要的影响。

  ④感人至深的结语。

  难以想象,若是宋朝得以使改革转型的萌芽开花结果,我们的中华又将成为怎样的中华呢。

  《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读后感(十):经济强国,军事弱国

  国策决定国运,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因兵变而称帝,他依靠军队立国,又害怕将领的威胁。因此有了“杯酒释兵权”,也为此宋朝巩固了文官体制。文官的招募依靠科举制度,宋朝的科举制度比起唐朝执行的更彻底和公平,士大夫阶层由此产生。这个制度设计导致了整个社会崇文弃武,在外交上用钱买和平的可伶境界。

  书的题目叫宋的转型,非常的贴切。我觉得宋朝和秦汉唐真的非常不一样,它确实转型了,而唐朝后期的一些变化和五代十国的累积也是它转型的基础。首先,门阀士族消失,宋朝由士大夫阶层所控制,这和前几个朝代截然不同;其次,整个国家崇文弃武,考起功名是全社会所热衷的,军人不再像秦汉那样受人尊重;最后,儒学真正的成为了国家统治的正统,这和之前朝代也是截然不同的,秦乃法家,汉以儒家粉饰霸道治之,唐更包容杂治。新儒家有进步也有倒退,它使得整的社会文化认同更牢固,也更单一。女人在这个朝代起开始了裹小脚,足不出户,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前几个朝代瞬跌几个档次。

  宋朝的经济文化非常发达,是当时世界上GDP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可这样一个国家军事能力却弱的一塌糊涂(其实有一战之力,可惜每次都是不战求和),数位宰相和皇帝都“以和为贵”,一味的用金钱买和平。北宋的开封陷落,宋朝皇帝受尽侮辱,徽宗和钦宗被金人押解北行,开封彻底失去往日风采,大量仓库被抢,很多人被贩卖为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