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摘抄

2021-04-30 01:33: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摘抄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是一本由[德] 弗德曼•舒茨•冯•图恩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一):《沟通的力量》 :正确的表达,让沟通更轻松!

  

最近刷了一遍《大理寺日志》,因为是第一季,大部分都是大理寺的日常生活和大体的人物介绍,直到最后几集才慢慢融入剧情,画面和细节都把握的很好,坐等第二部。 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想法的表达是从心到嘴巴的过程,而很多人在表达的时候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讲解和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怎么把具体情形描述给对方? 很多人在沟通中虽然表面沉默不语或者是手足无措 ,但内心却有无数的想法和措辞,而自己却不知道怎么通过词汇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如果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 ,推荐你看一下这本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 》。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演技小达人”! 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但在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会引发自己多重的思考和态度 ,作者将其称之为多个“灵魂 ”,而且在书中给出了一个恰当的例子 。在此 ,我举一个差不多的例子 ,进行参考 。 比如在大商场 ,女生在喜欢的包包面前 ,由于这个包包价格昂贵 ,此时女生的内心便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 想法一 :太贵了,还是不买了,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包 ,余下几个月都要吃泡面了! 想法二 :买吧买吧 !这个包包这么漂亮,背着出去逛街 ,被小姐妹羡慕死的 ,到时候就会收到很多的夸赞,吃几个月泡面也值了 ! 想法三 :这个包包也不是特别好看 ,而且这个包包颜色特别,和我的衣着风格不搭配 ,还是再等等吧 ,如果过几个月还喜欢再来买,那时候也会有足够的钱 ! 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心戏 ,很多时候我们有着过于丰富的内心戏 ,但在不同情景中却不知所措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正视他们的存在 ,好好梳理这些看法和态度,他们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沟通和表达 。

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这些“演技派”,而且可以赋予他们更加有意思的名字,比如我乐观积极的想法,我们可以叫她:乐乐,消极逃避的想法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小朵(躲),当然不仅仅是可以用谐音,还可以用文学作品或者神话故事中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在这之后,你会发现存在你内心的各种想法和态度 ,进而更加了解自己 。 2、众说纷纭不如组团一起讨论! 在你了解并且命名了你内心的众多想法和态度之后 ,下来就要对这些“小朋友”(想法和态度)进行归纳和总结 ,也可以一人成组 ,根据实际情况大体分组就行 ,比如积极助人的想法可以归为好好先生组 ,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类可以分为:以我为中心小组 ,依次分组即可 。 3、情景不同,团队不同 ! 如果你已经大体分完组 ,你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分配出不同的团队去和贴合你在情景中所扮演的角色 ,而表达出真实的自己以及和情景相符的态度 ,当然具体的教程在《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 》第六章有详细的解释 ,对这一方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仔细阅读 。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二):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心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它不仅仅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样也存在于人与内心之间沟通,如何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了解人与人性的重要一课。

沟通是人生存很重要的一课,说话谁都会,但如何把话说得艺术,如何跟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想更好地与人沟通,就得学习一点沟通的技巧,当我们无法自主学习沟通的能力时,便不得不借助一下外力,例如读书。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的作者弗德曼•舒茨•冯•图恩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及沟通学专家。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专攻协商与训练。《沟通的力量》系列是其代表作,且已成为德国许多学校师生与职场工作者必读的权威著作。由此延伸并与多位作者合著有《解释协助:治疗师、谈话指导者与主持人的手册》《交谈:给主管们的沟通心理学》等。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表明好的沟通就是内处一致的表达。

向内——自我认同

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我都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与自己达到一致,希望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否则就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向外——身份认同

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我都希望能符合我所参与的情景。如果不能符合情景和我所扮演的角色,即使我恰好完全真实,但实际上还是露怯了。

想要获得沟通的力量,首先要弄懂如何沟通才是“正确的”,如何与内心的自己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本书中与内心沟通是获得沟通的力量的必经之路,获得内心的满足,才能给沟通带来转变。

我们都知道所有人际关系的开始在于你开口前给人的第一印象,你在开口前其实已经在与人沟通了。你的身体语言在你张口前也能传递、解读复杂的信息,无论是你倾听、谈话,甚至是思考问题时身体的所有动作都在无意识地传达着信息。而不管是你的语言还是身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内心,与内心沟通的结果往往会表现在身体语言之中。

就像我们都是“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内心沟通会让我们的多重人格表现出来,这是内心中两个灵魂多样性分歧或和解的结果,当内心团队发生冲突,多重人格就会上演内心冲突中的对立面。

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可以影响行力、塑造文化,它是一种表达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本书旨在获得内心沟通力量的同时,教会我们如何控制内心的多样性与冲突的发生,了解内心团队阵容的变化与人格特性,只有深入的了解内在表达的需求,才能做到沟通一致。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内心的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

都说语言是改变观念的一种力量,不论你是来自于何方,说着何种语言,只要是正确的使用语言来分享知识、想法和故事便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而获得沟通的力量会使我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用语言来进行分享以达到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三):学术派谈沟通:表里如一是最高级的沟通表达

  

如果谈到沟通心理学,冯·图曼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作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人类沟通专家,他的著作影响深远,其中《沟通的力量》甚至成为沟通心理学标准教材,冯·图曼还首次提出了沟通的思维模型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沟通的基本元素,也首次提出“内心团队” 模型,该模型非常直观的说明一次良好的沟通就是内外一致的表达。本书配有大量维蕾娜·哈斯的配图,一起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形而上,具象又形象化。

书封

人性的多元化在这本书里全面的解释了,在书本中指出人是一体多面的,一个人的内心团队丰富多面,而人格是“内心团队动力和外界回馈交互作用下的暂时结果”。内心团队成员间时刻发生角力游戏,最终呈现出人的多面性,性格的多元化,行为表现的丰富。

本书首次提出沟通的内心团队模型,解析人心的内在多元性,解剖人格结构,分析如何管理内心冲突,以及外在沟通情景如何决定内心团队阵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认识到沟通模式与自身特性及情景特性之间的契合,实现既能与他人正确沟通,还能与心中的自己打交道,做到内外一致的表达。内容集实用性与趣味性一体,比如为什么我们经常口是心非,为什么我们会对说出口的话感到后悔等。

eg:内心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书中还提:虽然一个人的内心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是相斥的,他们的关系是对立的,偶尔也有剑拔弩张,一般情况下,人在理智清醒的正常情况下是能维护好内心秩序的,显示为主人格表现。然而酒精和毒品等让人心情开朗和镇静的药物就成为短期或暂时度过困境的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将人带入更深的内心愁苦里,还会增加崩溃的风险。外象表现就是“失控”。本书中还以多种职业做案例分析,各行各业都有表现形象和隐藏形象。

eg:一个人表现形象vs隐藏形象

有了上述理论做基石,当我们再去回顾一些欧美电影的时候,就会更好的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人性”之复杂和多元,例如豆瓣9.1分的丹麦电影《狩猎》,2018年美国上映的萝莉电影《坏种》,萝莉面孔,天使的表现,腹黑的心肠。人性是复杂的,人的行为也是复杂的,沟通更是有多种形态的复杂的行为模式,但一次成功的沟通依然是内外一致的表达。

坏种剧照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读后感(四):与心中的自己打交道,做到内外一致的表达

  

生活当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内心戏:一位不是很熟的同事来找你,想要复印下你的资料,你一边想可以帮助同事是很好的,另一方面又想这是我的资料凭什么分享给你。不知道是应该同意还是拒绝。还有就是即便是做出决定,内心可能马上又感到后悔。

其实,之所以我们内心会有这么多的表达声音,就在于其实我们内心里拥有多个角色的自我。这些内心的角色将直接影响到你的表达方式。

人性是复杂的,人的行为也是复杂的,沟通更是有多种形态的复杂的行为模式。在《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当中首次提出沟通的内心团队模型,解析人心的内在多元性,解剖人格结构,分析如何管理内心冲突,以及外在沟通情景如何决定内心团队阵容。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认识到沟通模式与自身特性及情景特性之间的契合,实现既能与他人正确沟通,还能与心中的自己打交道,做到内外一致的表达。

看清内心的每个角色

“认识自己”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之一,可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像是隔着重重迷雾。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并不只有一副面孔,而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意转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有多少次,我们明明心里喜欢,嘴上却不敢说“我想要”;有多少次,我们明明心里不情愿,却又说不出一个“不”字;有多少次,我们明明在腹诽牢骚,表面上却应和着“好的”;有多少次,我们明明委屈难过,却假装轻松地说“我没事”;有多少次,我们明明生气不满,却仍礼貌地回应“没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吵的过程中,当我们冲口说出“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这句话时,假定对方回应说“那么,你说吧,你想让我怎么理解你,理解你什么?”。

听到这句话,我们可能会莫名地忽然不想再继续交流下去了,哪怕此时我们已经确认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害怕失败”“想让你更加宠爱我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角色产生了分析,导致我们都没能认清,或者羞于认清。因此,无法轻易地说出真实想法。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连你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希望别人对你的哪种心情感同身受”,那么你又怎能要求别人的所作所为如你所愿呢?

表里如一表达自我

什么是表里如一?表里如一的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出自于《论语·颜渊》中:“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翻译过来就是:以忠义为原则处事的人,正是事情所要的结果。

在沟通表达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搞明白内心表达的目的,才能不让自己被内心的团队所干扰。你现在到底是想要做些什么,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当你明确自己的目的之后,用什么样的情绪表达出来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容易让别人了解到你的想法以达到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事: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结果就遭到了妻子的抱怨:“你怎么连我的生日都能忘了?”如果丈夫的表达不够体贴,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会发生争吵。 “你怎么连我的生日都能忘了?”这句话带有浓浓的“本不该忘记”的谴责之意,所以才会让人听了不舒服。

其实,妻子的本意并不是质问丈夫“为什么忘了我的生日?”,而是想传递给丈夫一种感受——你连我的生日都记不住,说明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所以我很伤心。

但是如果妻子直接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讲给丈夫听,或许丈夫马上会安慰妻子说:“哪有,你想多了,在我心里你是最重要的!”或者丈夫会给妻子一个惊喜:“其实,我一直准备着……”

内外一致表达,是即使不同意时,也不指责批评;不讨好,也不压抑自己去关怀对方;不超理智,带着感情、感受和对方沟通,而不是一味讲道理;不打岔,不害怕,勇敢真实得表达自己。

《沟通的力量:正确表达的艺术》教会我们好好梳理内心各个角色的看法和态度,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沟通和表达,实现与他人的正确沟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