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6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读后感10篇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一):达尔文是个社会科学

  好像还没有一位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科学的直接影响(注意,我说的是直接影响)能够超过达尔文,他的进化论直接挑战了宗教的理论根基,并形成了传说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扩张以及二次世界大战都有很大影响,至今都有很大影响力。中国开放没有多少年,但自严复吸收其徒子徒孙的思想并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后,这个思想在20世纪就没有断绝过,思想巨擘胡适的名字就来自这句话,即使在文革那种排外的氛围中都没有断绝,笔者时候所在乡村及其封闭,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口头禅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见影响力之广、渗透力之强。但吊诡的是,如果我们随便问一个正好在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人:您看过《进化论》原文吗?答案是“没有”的,应该达到99.99%。这就是经典,没有读过,却有传说。

  但杨照先生真心读过《物种起源》的,不但读过,还进行了深入解读,成果就是《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一书。这本书的志向很大,就是驱散笼罩在《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上面的误读和曲解,使得原貌能清晰的展现给世人。当然了,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但这志向是超赞的。为了实现这一志向,作者把达尔文不自觉定位为社会科学家,旁征博引,列举林奈、马尔萨斯、道金斯、涂尔干、博厄斯、斯金纳等各学科人物,试图还原真实的达尔文。可是,达尔文一个研究生物的,他写《物种起源》能想到那么多社会学理论?当然,著作写出来就不属于作者了,多视角解读即可,只要有道理。杨照表面虽然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立论,但有些不自觉地走到了“人与社会”的老路子,比如在解读第三章《生存竞争》时,参照系又回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凡此种种,要靠读者自己体味了。

  个人认为,杨照先生《人的三部曲》这个系列,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解读,让读者重新审视经典,因为经典因为注释或者转述过多,其原貌往往会被扭曲和误解。而杨先生的书,虽然也是解读,但却是鼓励读者去阅读原著的,从这一点讲,这套书是一次很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值得点赞。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二):抛砖引玉

  从小学开始,伴着《XX阶段必读书目》的,定会有各种精读本,尤记得三年级时读了一本约巴掌大小半厘米厚的红楼梦浓缩画册,一直没有兴趣去看原著,直到大一时偶然读了,才发现自己因为几颗鸡精错过了大碗的香浓鸡汤,锤胸顿足。经典被反复浓缩,传播,就像饭菜多炒了几次,己失去原本的鲜香一般,失掉了可以让它传承数干年的神韵。对于大多数非生物学出身的人而言,《物种起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来概括,便能满足他们从这本书里所想要得到的东西,但这其实与原文已有了不小的差距。

  因而对于经典的态度,应多偏于"解读",而非精简。本书中杨照先生将《物种起源》划分为几个逻辑部分,对其行文构思和技巧进行了解读。并补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引起的社会反响、其理论在后续时代中的补充和质疑、它的学说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读书所必备的铺垫知识。杨照先生读书涉略的范围甚广,并且从他旁征博引的行文中便可知晓其阅读的系统性和深度性。本文中把达尔文的祖父,也就是发现进化论雏形的老先生,八卦了一番,虽然也算是生物领域的人,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与杨先生一比,真是惭愧得很啊。

  读懂一本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就有谈到读书的高级层次为系统阅读,并不是单单要读这一类的“系统”,而是延展到相关领域的“系统”,对待一本书,除了嚼其筋骨,它的来龙去脉、反响如何、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读懂了这些,会发现它们变成一个融洽的整体刻在脑中,回味绵长。杨先生正是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所输出的东西,便显得系统生动,没有干巴巴的柴火硬堆起来的生硬感。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读《物种起源》,仅读这一本解析,也仍是不够的,这本书乃是一个引子,吸引读者去关注原著,去接近原著,真正领略到原著的精美之处。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三):重读经典之达尔文

  在日常盛会中人们常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达尔文先生也并不陌生,百度搜索引擎输入“达尔文”三个字的结果是819,000个相关网页,由此可见他的知名度之高。但是另一方面,真正了解他的学说的人就没有及格了。我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谈及达尔文的时候,基本上都说其贡献进化论,中心内容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由此引申出各种各样竞争理论的合理性,但是深入问及达尔文学说的时候,往往就语焉不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国内外都算得上是经典之作了,都耳熟能详了,但是为什么能够具体深入理解的人就那么少呢?这个问题在杨照先生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这本书的正文第三页中就有相关的说明:经典之作,就是我们谈论得最多,但是读的最少的书。类似于《物种起源》这类经典书籍都是反复引用次数相当高的书,但是原著版本有五百多页,这也就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我们们往往阅读一些简明版本就了事,这样是不好的。我们可以采取先借助简明读本等先有个大概了解,然后深入阅读原著,这样效果可能更好点。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这本书在众多简明读本中可以算得上一本很优秀的书籍了。这本书不仅仅单纯概括了《物种起源》的大概内容,本书开头先从《物种起源》的意义地位开头,然后介绍物种和地理大发现,引伸出达尔文前时代的进化论,通过前面的层层铺垫最后才开始引伸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本书8各章节仅用了其中三个章节来简单介绍《物种起源》,而且不是简单的大意概括,同时还加入了作者的讨论。例如:第五章在讲到本能与不育这一节里面在讨论物种变化论点的时候,作者就直接将达尔文物种变化和变化原因的意义用自己的语言做假设进行了解释,这样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最后还对进化论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些影响是因为我们现代人的滥用引起的,而不是真正的进化论的问题)进行了一点讨论,降到进化论的三个陷阱:1、“粗糙的误用”,用自然来解释一切;2、忽略了人类是所有的生物里唯一具有反省能力和反思能力的这个重大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人类会试图去理解进化的道理,人类对于进化的知识本身变成进化的变数,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这么重要理由:3、其他一些进化论无法解释的地方:咯如自杀和同性恋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能僵硬的将进化论理论套上去运用了。

  总之,想要深入了解达尔文,本书是一个不错的参考读物,当然要想真正有自己的收获还是要看原著才行哦。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四):啃得经典,则难得糊涂 ——读《小猎号上追随达尔文》的启示

  啃得经典,则难得糊涂

  ——读《小猎号上追随达尔文》的启示

  文/看书起舞

  毫无疑问,《物种起源》是一部经典书籍,还不是一般的经典,几乎是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都绕不过去的一本书。但是这本厚达四五百页的书也有和其他经典书一样命运,很少被直接阅读,多是被简化,被“转发”。

  当然《物种起源》作为经典巨著有这几个条件:它是很难被简化的,因为在的过程中,会失去这本书的内在力量与内在意义;它一般人的非专业立场,也能读得懂;今天读这本书的经验和结果仍然是令人愉悦的,是可欲的。

  那么问题来了。《物种起源》究竟经典在哪里,它在1859年问世 ,并建立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物种是会变化的。进而告诉我们,人是进化而来的,而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这在当时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让很多人精神崩溃,甚至“失业下岗”。

  当然,如果仅仅这样理解《物种起源》,那还只是中学教科书水平。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深远的思维和持久的活力。经典是永远年轻的。《物种起源》仍然能解释当今的许多现象。如书中所说,男女在两性关系上的关注点不同男人关注的是女性有无和人肉体出轨,女人关心的是男人是否精神出轨,这其实也是一种进化论思想,男性因为进化的关系,最在意的是配偶的不忠,让配偶的生殖机会被别的男人抢走……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不仅解决人的知识问题,也解决思维的问题。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五):俯瞰进化之旅

  我们都了解生物,虽然懂得不多,但“人是从猴子进化的”这条理论想必得到众人默认。可书中却告诉我们更真实的情况→创造进化表的另有其人?

  作者杨照先生本身熟读经典,且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哈佛史学硕士的出身更让本书从达尔文祖父时代开始追述,穿插当时社会普遍情况,让我们跟达尔文同步于传统压抑的19世纪,体会本书被积压20年仍不敢发表的真是原因。

  书中开篇就快速颠覆我的常识:牛顿作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居然终其一生都是炼金术信仰者!哥伦布之所以有勇气横渡海洋,原来是把航程错算成实际航线的一半……

  太多的发现出自偶然,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却属于某种大势所趋,因为搭乘哥伦布的植物学家发展太多无法用神论解释的新事物导致整个自然界重新启用了另一套分类方法。达尔文出书后,更多的人很快便理解并接受这套理论。可见,隐约中,当时的人们已经感觉到创造论的不合理性。

  作者在书中最大的贡献是完整说明达尔文所处的时代,然后用简单的实例“长颈鹿”的进化来说明进化论,让我很快理解书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然后,透过各种论证有力推断出现代社会的人类继承了哪些理论。我们都知道进化论是把人类与自然界整合的著作,但作者这个观点的历史意义详细说明,从而让我更好的解读达尔文。

  而书中关于达尔文与宗教创造论的对立也让我津津乐道:从一开始一家独大的教会与被压制的达尔文理论,到现代依然挣扎,却仅仅争取话语权的当代创造论学者。进化论起到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前后梳理了书中的理论,让我在脑中勾勒出达尔文理论的框架,又透过种种小事情表现出达尔文的聪明避重就轻~如此,更加深我阅读原著的兴趣,可惜书中并未大段引用原著文章,剩下的只好由我自行阅读了。

  全书不厚,却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前因后果,虽然当代很多人都知道书中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依然忍不住赞同作者,一起为19世纪的达尔文点赞!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六):品经典,识大师

  何谓经典?权威、典范、经久不衰……我们不吝溢美之词,似还言说不尽。杨照言简意赅:“我们谈论得最多,但是读得最少的书。”用这个标准来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确当得起“经典”之名。身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无数次在书本上、课堂上接触到“达尔文”这个名字,但诚如杨照所言,从未被要求过阅读《物种起源》原作,代之以被咀嚼过的“达尔文主义”,满心以为得其要领。

  杨照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为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正了名。问世150余年来,《物种起源》不断被解析、被引申、被融合进新的领域、被有意无意地误读。公众对达尔文的普遍认识,只是被过度诠释的进化论的皮毛,即便泛泛浏览过原著,也难免会有误解。杨照认为,经典值得被精读,对《物种起源》的精读能让我们正确评价其价值,也是理解相关著述的基础

  22岁的达尔文登上“小猎犬号”帆船,开启了为期5年的环球考察,途中见闻成就了《物种起源》,杨照的书名即来源于此。小猎犬号是达尔文酝酿理论的起点,由此一路相随,读者似能感同身受,不只思考进化论讲述了什么,还有它是脱胎于何种现象、如何进一步证明、如何归纳总结。杨照说:“了解自然史,必须先有足够敏锐的观察,要不然看不到自然的微小变化,也就无从想象这些变化通过漫长时间,放大千万倍之后的结果。”同样的,了解达尔文,要做旅伴,不做看客。

  回到达尔文时代设身处地,杨照大力扫除成见,譬如达尔文主义不等同于达尔文达尔文自己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对拉马克没有敌意,而是补充;人类社会学上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后人强加给达尔文的解读等等。不过,杨照更注重还原历史,对达尔文也不尽然是赞誉——虽然达尔文极尽掩饰,仍有种种迹象表明,《物种起源》的雏形可能有部分来源于他的祖父。而针对进化理论的缺憾,也必须用现代更进步的科学思想来指正。

  其实,正确理解《物种起源》远非杨照写这本书的全部目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只是一个精读经典的范例。速读时代,简编本、二手改编本横行,我们逐渐失去了阅读经典的耐心。看似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却丧失了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杨照正是想带领我们找回这些遗失的东西,原汁原味的理论,忠于历史的轶事,还有辩证思考的方式,能让我们在阅读中收获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快乐。

  ——乙未年读杨照《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七):杨照先生讲达尔文《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这个系列三本书,分别讲的是佛洛伊德、马克思和达尔文,杨照先生并不是学哲学的,而是历史出身的台湾媒体人,可是我看完这三本书以后,却感觉比很多很多学哲学的把这三者的思想讲得更明白,更透彻,更有逻辑性。

  首先我们都知道达尔文,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达尔文,看了介绍才知道达尔文出生在医学世家,祖父就是一个著名的医生,而且非常关注生物学,关注生物的分类和演化。所以达尔文的学说和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另外杨照先生告诉我们达尔文其实很内向,很谨慎,并不是一个大胆的人,和我们想象中的把上帝拉下神坛的勇士完全不同。就是《物种起源》这本大名鼎鼎的名著,也是在华莱士将要发表进化学说的社会,不得已才拿出来的,如果没有华莱士,那么不知道达尔文还要等待多少年。

  在书里面达尔文也是用了大量的例证,严密的逻辑来证明自己的理论,不敢超越科学的界限,更不敢去嘲笑宗教,上帝造人的观念。而且在书中还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纲要,呵呵,这么厚一本书,对于达尔文来说还是不够,他实际上还有更多的证据,只是没空整理进来而已。这就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多么谨慎的人。这么了不起的发现,竟然被他压下了二十年,这二十年一直在补充证据,好让自己的理论铁案如山。

  其实进化论非常复杂,同样是承认进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进化,也有不同的说法,书里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环境导致进化,有物竞天择,有基因主导进化等等,可惜我没全都记住。到是最后的那部分让我感觉很有趣。

  比如捍卫创始论的人也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如果是自然选择,那么人类出现的概率岂不是太小了。靠着一点一点的试错,大自然怎么会进入出人类这种怪物呢?想一想也有一点道理,至少进化论还没有找到人类是如何进化来的具体路线和证据。还有宗教信仰是怎么来的呢?比如相信不相信来世,影响了我们对待祖先的态度,一个相信来世,尊重祖先,没到清明都会去上坟的人,肯定会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他们更看重生儿子,在今天生孩子越来越少,丁克家庭越来越多的时代,他们的基因就更容易流传下来。还有到底什么是雌性,什么是雄性,怎么区分,别的物种都是雌性选择雄性,为什么人类变成了雄性选择雌性。按照进化论自杀怎么解释?人类懂得了进化论以后是不是会影响到人类的进化本身呢?呵呵,这些问题很有趣吧,进化论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有趣得多。有空还是看看这本书吧。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八):重读《物种起源》

  毋庸置疑,《物种起源》在生物界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我们无论学习哪个专业,具备什么样的学历,对这本著作的名字都不陌生,因为她是经典,曾在这个世界上发挥过很大的影响与作用。但《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的作者杨照先生在书中有一段话:关于‘经典’有一个最简单,却也最精确地定义——我们谈论的最多,但是读得最少的书。这句话一语中的且直指出现代人的浮躁,作者详尽地诠释了这段话,同时也教给读书人应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如何抓住核心,我相信这些建议能给读者以启迪。

  说到《物种起源》的核心内容,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也只能惭愧地用一句“物竞天择”简单回答,也曾自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然而,读了《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才知道这本巨著远不像表面理解的那么简单,洋洋洒洒五百页的《物种起源》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手稿完成二十年后才出版?达尔文又饱受了什么样的折磨?等等这些疑问都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因为它们能帮助世人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杨照先生将《物种起源》回归到她所处的时代,探究那时的思想潮流、同时期的科学成果,它们又与达尔文的观念有何相似、有和碰撞,甚至相悖,在杨照先生的长篇叙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科学研究需要一个科学的头脑。与达尔文同时研究进化学、生物学的还有其他人,但为什么只有达尔文写出了《物种起源》?因为在分类学进入死胡同时,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达尔文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分类,即逆向思维,以前的人是先看到分类,才看到生物个体,然而,达尔文要倒过来看生物世界,先看到个体,在从个体看物种的集合。这种思维方式将进化学推进了一大步。这正是现代知识青年缺乏的,科学的头脑还需要从小培养、锻炼。第二,如何真正读懂《物种起源》。我们不可以为知道了“物竞天择”就等于读懂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达尔文说过这不是一本完整的书,这是一本他还没有写出来的书的摘要,可是没时间完整地写,只能告诉大家比较简单的摘要。原来五百页的书只是沧海一粟,这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达尔文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物种进化呐?杨照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达尔文所处时代是上帝至上的时代,人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创造论”拥护者,我们在读他的书时,必须记得:“创造论”其实一直在他心中。他写的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心底都有“创造论”在。以这个视角读《物种起源》,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此外,作者还纠正了大众对达尔文观念的一些误读、误解,即“天择说”,书中对此做了详尽的解释。然而,人无完人,达尔文受当时知识的限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累积说”便是达尔文理论的一个严重缺陷,另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细微论证,杨照先生做了很多诠释。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帮我们重读了经典,帮我们挖掘出了《物种起源》隐藏的奥秘,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这部巨著,毕竟,这部作品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再研读。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九):进化论诠释注解版

  进化论诠释注解版

  许久之前,因为经常关注梁文道,就听说过杨照的名字,梁推荐过他的书。但直到最近,机缘巧合之下,才第一次读了杨照的书,而且是一口气读了三本,今天先来说第一本《小猎犬号追随达尔文》。

  想必只要是受过中学教育的国人,基本上没有不知道这个人名的,他提出了进化论,成为中学生物教材上的必备一课,由此也可见出这个人对人类知识的贡献。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里对达尔文的描述:“他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从这段叙述中,我明白,伟大的思考者写出伟大的理论,其来有自。

  杨照此书其实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阐述和评论,或者用杨自己话来说,是“诠释、注解”。全书共分八章,前三章相当于前言或引子,第一章强调了《物种起源》的意义,第二章通览了《物种起源》的结构,第三章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是有前人做基础的。对于一本书来说,前言和引子不可缺少,但占到全书四分之一以上篇幅,还是有铺垫过度之嫌。实际上,这本书我读到一半时还觉得有些啰嗦,或者说水分多,信息量不大。第四章到第六章,对应书中的59页到159页,这是全书的重点,也是全书的精华。杨照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物种起源》,第一部分可以视为不破不立,击破创造论,树立进化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进化论,第三部分是对人们可能的质疑进行还击。第七八章,属于总结升华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一些可能在人们的概念中不属于进化范围的事,而又指出进化论不能滥用,存在三个陷阱。

  在叙述《物种起源》地位的部分,杨照谈到了读经典的意义。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已不是唯一的信息接收渠道,实际上尤其是在此国,读书的人很少了。即使是爱读书的人,面对浩瀚书海,也不知从何读起。无论是不读书的,还是读书的,面临巨量信息可能采取的途径就是简化以助于理解,但这却常常不知不觉间让我们陷入一知半解的偏见中,值得特别注意。我在读杨照此书的过程中,肯定也用了简化处理的思维方式。关键就在于有些书简化思维会遗失大量精华,有些又不会,而分辨哪些是不能简化处理的书,本身又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议题。

  再回到此书上来,我觉得最精彩、最显露思辨的部分在于达尔文的辩白一章。关于进化是累积还是突变,人类对进化的认识是如何从达尔文的累积说转移到突变说,叵耐寻味。关于进化论是否有“循环论证”“存在即合理”“是否可证伪”的思考也很好。关于利他行为与进化论的矛盾,作者引出了《自私的基因》,并说明进化以基因为单位,我读过该书,杨照点出这书使我理解加深。

  最后,进化论的三个陷阱说到了点子上。一是论证某些事并不意味着同意某些事,这个区别实际上许多人容易搞糊涂;这也牵出了第二点,杨照认为反思能力是人类的重大能力,但实际上据我观察,人类的偏见更甚。或者说偏见是本能,反思需要后天不停的强化训练。第三点,进化论尚待完善,还有许多现象等待解释。

  这是一本可以简化一读的书。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十):越重要的经典,越被大家谈得最多读得最少

  就我们的生也有涯而言,读书这件事当真是能令芥川龙之介这样的人痛哭失声。就算是认真读书的芥川龙之介,一辈子顶多也就读三四千本书。所以,读书就有了选择和安排的问题。先读什么,后读什么。

  为了帮助读书的速成和博览,摘要、精读、评介之类的快消品就应运而生了。事实上,当我捧着杨照先生的《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看着杨先生对于人们速读经典以致造成对经典的误读的批判的时候,心下栗栗。今天读这本书的我,何尝不是在杨先生的扎实功课上的偷懒。

  越重要的经典,越被大家谈得最多而读得最少——杨先生此话一针见血。

  那么,问题来了。《物种起源》这样的大部头又被人们从哪些落点上误解了呢?

  当我力图归纳一下作者的观点的时候,顿时发现,本人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归纳,正确与否基本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那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事实上是个糊涂人。他之所以敢以身犯险,豪气干云地走向别人从未触及的禁地。原因只有一个——这兄弟脑子不大灵光,真真是算错了。搞笑的是,他故意哄骗水手的数据,反倒更接近事实真相。

  达尔文已经扔进去将近二十年时间撰写的书稿,结果就是迟迟不拿出来出版,反而是在他人发表类似研究的成果时,迫不得已才咬牙决定出版。当然,在有限的时代条件下,书中的谬误难以避免。成书若干重要原则中有的说起来真是让人很难理解,比如将一锅看似凌乱的十几种佐证杂烩生生变成猛药。

  最可恨的是这个孙子居然无视身为植物学会会长的亲爷爷的赫赫功勋,明明受到了爷爷学术上的深刻影响,却刻意不提,偏偏漏掉自己的祖父。

  种种谜团在杨先生的考证下瞬间变得如此有趣,使得我对自己没有下狠功夫啃《物种起源》的惫懒行为有了几分原谅之心。尤其精妙的是,洋洋洒洒的大部头居然用了一本书说了一件事——《物种起源》全书是一个长论证,也就是说,整本书只在论证一件事。更逗的是,达尔文的序言中告诉大家,其实整本书只是一份摘要。花这么大气力做一份摘要。达尔文也是奇人一个了。能把这个奇人扒拉出来认真翻腾,杨照先生更是勇气可嘉。在杨先生把他的疑惑一个个抛出来的时候,阅读过程始终在好玩的状态下昂首推进。

  达尔文怎么那么啰嗦?原来是有病。病了的不光是他自己,更是整个家族。

  达尔文的“天择说”常被误解,或者被过度推论。那么,天择、自然选择选的究竟是什么?面对质疑,达尔文如何选择了用金鱼的嘴巴回应批评者。当然,高招在后头,那就是移花接木、转移焦点。

  全书结尾处,杨先生说达尔文尚未离开。这个观点我倒是深深赞同。我要是达尔文也坚决不会离开,面对杨照先生的这番解读,我总得想想自己是该笑、该怒,还是该握手言和,抑或抱头痛哭知音难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