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出抑郁症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走出抑郁症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5 01:36: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出抑郁症的读后感大全

  《走出抑郁症》是一本由王宇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抑郁症》精选点评:

  ●在我发现自己有些抑郁的时候读的。

  ●有点“幼稚”。听书 当作镇定剂。

  ●书内的许多内容我都相当有所共鸣,大多数解读都一针见血地抠出我的毛病。尽管没有给出太多实质性的解决方法,但当我钻牛角尖的时候很有劝解作用。 一直以来都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我觉得过分小题大做无异于矫情做作,所以我硬是无视。直到挤压到临界值后爆发到一个不可控的地步,我被迫做出应对。尽管期间大多数时候都受困于抑郁问题,但却不知如何是好。我现在想要治好自己,我要面对真实的自我。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吧,我也不确定自己能否痊愈,我希望终有一天我能够和自己达成和解。

  ●平实的文字,大量的案例,读者也许能从中找出自己的影子。不过与其继续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不如早些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一切现实。末尾引用尼采的话“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都让我更强壮”,说的多好。

  ●写得一般 干货很少

  ●感觉有些老生常谈,分享的感觉有点点共鸣,也仅此而已。

  ●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我一直觉得抑郁症看书是没有用的,但是自己还是看了好几本类似心理治疗的书。

  ●里面给出的方法很有用,不只是对抑郁症患者,对大多数的人都很有帮助,虽然作者的文笔实在是差

  ●去年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的时候看的书,会买纸质书,会重读!

  ●前部分联系作者的经历让我真的感觉理解很多,但是后面太多分析...也许职业病哈哈哈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一):感想

  前面部分确实有点像小学生的日记,但是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看这本书会有很大的共鸣。

  迷失自我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不愿意或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自己一直以为的追求自己,不过是追求理想自我的过程,而从来都是忽略真实自我的存在,导致不真实感非常的 强烈,对真实自我的感受基本忽略了。

  书里里面很多建议,我觉得最有用的是和自己的情绪对话,那是感受自己存在的最佳时刻,用心体会,感受真我,面对他,不要忽略他。

  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相比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二):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

  书的作者曾经历过轻度抑郁症,经过自己的自救走了出来,并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书本身写得一般,而且估计对更重一点的抑郁症帮助不大,但作为一个曾经也经历轻度抑郁症的我来说,在书中找到很多共鸣,估计这是我划线最多的一本书。

  由于各种各样的成长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会对自己要求很高,在心中设定一个理想的自己,这个理想的自己通常是完美的,而且完美不在一个点而在一个面。同时这种完美的标准还会外移至他人。而现实的自己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太大,从而产生病态的自卑或者病态的自负。长期出于这种心态内部斗争中,轻则焦虑、逃避、恐惧、扮演完美,重则想要消除不能达到完美的自己(自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最高层是“自我实现”,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自以为的自我实现并不是真我的需求,而是社会及外界理想价值观中的成功,误解这条理念太久了。

  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对真我的接纳,而不是在各个方面都胜过别人。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接受自己的生活是平凡的生活,接受自己不能避免的所有错误,允许自己有很多做不到事。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三):作为一个焦虑症患者的读书感受

  

去年发生过一次惊恐发作,断断续续看过不少心理学书籍,但都不如当时在B站看的王宇的视频给我的印象深刻:王宇的几个视频实实在在地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从小争强好胜的结果就是随着升学,越来越多的强人与越来越多评价人的标准让我无所适从,不仅要在学习上超越别人,还要在人际关系方面、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与他人作比较,最终导致了我的焦虑状态。升入研究生后不愿意面对导师的项目,因为怕自己能力不足,非要再做项目之前了解项目所需能力的方方面面,直接导致了迟迟不敢开工,只能用逃避来解决问题。完美主义的倾向加上疑病症的倾向,再加上身体上确实也出了不少问题,导致我近几年状态很差。看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受B站上wangyubaolei账号发布视频的启发,从书中也得到了不少共鸣和有用的建议,希望每个因为争强好胜,不能面对现实的有精神困扰的同志也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迷失了真我也就迷失了希望与爱。爱与希望的迷失,让患者活在空洞的生活里,虽然他努力前行,但心中却充满了空虚与孤独感。看似勤奋,实则被逼无奈;看似执着,实则是因为恐惧,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波澜不定。就在这种虚假的生活中他等待着奇迹的出现。殊不知,奇迹就好像海市蜃楼般缥缈,痛苦的根源不是奇迹没有出现,而是他一直没有脚踏实地地活。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四):《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书评

  

时常会看一些抗抑郁的书籍或者记录患者抑郁康复经历的书籍,倒不是因为我本人有抑郁症(心理健康,偶尔因饮食或激素水平下降,或因压力有时不容易开心罢了),只是每当看了这些形形色色人的经历后,才发现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焦虑或者家庭误解同许多人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自己其实有时是放大或者钻到牛角尖里了。

正如作者引用吉尔伯特(Paul Gilbert)的话说:“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在品味别人人生与自己人生的过程中总能收获一些成长,因此品味“抑郁”也可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书中的"情绪ABC理论(如下图)"分析的非常到位,出问题的其实就是从B环节开始。其次我很喜欢这本书中诊断的部分和初步治疗的几个方法,与此同时此本书第3章中的“完美主义”与第5章中“工作中的完美主义”都是我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特别是里面关于完美主义与上进心的区分是易混淆的;上进心是对事物或事业朴素的热爱,而完美主义是想要成为优等人种的病态需求。另第四章中的“伪装感”也是我有时会不小心踏入的一种感受。

(其实读的时候熙熙攘攘记了一千多字,但最后发现有些思考相互矛盾且逻辑混乱,于是便精简评写了✍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五):放弃理想自我的幻想其实挺难的

  读了本书,说实话有一定感触。

  我读完之后,脑海中留下的核心内容是,作者以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这三个部分来阐述,抑郁的产生部分源于“病态自卑”和“病态自负”,源于无法面对现实和接纳现实中的自己,进而掉进了自己充满幻想或压抑的漩涡之中,鼓励人们寻找真我,放弃对理想我的追求。同时指明,抑郁症需要患者本人找到真实的自己,药物治疗可以作为短期辅助手段,心理治疗和患者本人的自我治疗,对抑郁病因的溯源和认识,是治疗抑郁的重要方式。

  其实,全书读完我感觉挺混乱的,围绕在心头的就是“放弃幻想”和“病态自卑”,没有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本书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你耳畔侃侃而谈,耐心唠叨,本书流露出一种以鼓励和交流为主的风格,传递了最持久的共情与爱,而非是指导性比较强的内容。全书更多是摆事实,内容零碎重复,逻辑性不够,经常是读完了这章,下一章又会出现类似的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本人的患病经历挺有趣的,内容会让人有一定共鸣,后续对抑郁症初步分析治疗主要用到了情绪abc认知疗法,深入分析作用动力学治疗方法,探究“完美主义”的形成,同时应当摒弃“病态自负”,面对现实,解决自我内心的挣扎。

  本书买来是给家人看的,不过我看完之后觉得并不太适合家人。首先,我觉得本书比较适用于领悟能力,感受性和觉察能力较强,同时具有较强勇气面对自己和解决困局的读者,因为,我觉得“病态自负”和“病态自卑”几乎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理论有一定的启发,而核心在于你是否为此而痛苦,或者你能够察觉并领悟到自己需要改变。而且,也的确存在抑郁症患者或许并非“病态自卑自负”,或者并不为自己的追求“理想自我”而痛苦,这些人读了本书或许不能有所收获。

  因为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部分在于,如何引导自己“放弃幻想”?我知道我自卑,我知道我讨好别人,我知道我自己一直在幻想,但好歹这样的我可以暂时逃避着,可以伪装着。我知道自己的痛苦在哪里,也知道是源于家庭等创伤,关键是,我怎么领悟?如果对方就是没有领悟的能力或者放弃的勇气呢?心理治疗如何发挥作用?

  作者如果能够将“放弃幻想”这部分内容充实一下,对读者的启发会更大,可以涵盖咨询师的引导,来访者的案例或者心路历程,给人以借鉴。

  总之,此书给我很大的帮助,不过重在行动,让我们重新去认识自己,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