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之魔读后感锦集
《正午之魔》是一本由[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6.00,页数:6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午之魔》读后感(一):翻译很好。
很厚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大全。作者拿出了写学术论文的功夫,但又保留了新闻报道式的流畅。几十年的抑郁症经历使作者对这种病的理解非常深刻,书中到处是一针见血的警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非常好。看得出两位翻译者是拿出了做事业的态度来翻译这本书。很厚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大全。作者拿出了写学术论文的功夫,但又保留了新闻报道式的流畅。几十年的抑郁症经历使作者对这种病的理解非常深刻,书中到处是一针见血的警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非常好。看得出两位翻译者是拿出了做事业的态度来翻译这本书。
《正午之魔》读后感(二):抑郁其实是人体的过敏反应
很厚的一本书,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了一遍关于“抑郁症”的前因后果、发生状态、目前的治疗手段、发生的人群、导致的问题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非常全面。相比上一本看过马特·海格关于抑郁症的自述《活下去的理由》,这本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来阐述。 其中对我触动很大的是《自杀》,里面作者母亲因为癌症放弃治疗,全家一起策划了母亲的一起自杀过程,非常动容。而作者给出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现代生活的压力和负担,与我们大脑的演化并不相容,我们去做那些与我们演化状况不符的事,结果很可能就会导致抑郁。——所以抑郁或许是大脑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会不会跟身体免疫系统一般,过度的免疫容易导致自身的过敏反应?反而需要通过外部药物如氯雷他定来自我治疗?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或许每一个人都会有阴暗面,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都会出现一两次自杀的念头。但是在看这本书刚好“自杀”章节的时候,我问了我身边的朋友,可曾有过抑郁或者自杀的念头?他回答“没有,从小到大都没出现过,或许生活得比较没心没肺。”所以抑郁的情感真的是出现在部分人之中的,不是一个普遍情感。而就如作者所说,有一点令人震惊,“无论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抑郁,其他人都不会真正的相信,除非他们看到你、跟你谈话的时候你看起来极度抑郁,或者医生的诊断说明。”所以抑郁是一场最孤独的自我战争。
《正午之魔》读后感(三):这个增订版(2020)的特色
书还没有,但毕竟封面审出来了。忘了在电商文案说明版本特色,希望这里传播一下,也能说得更多点。
1.对就是封面。大家可以评判是不是舒服些。
2.增加了50多页的第13章,介绍2015年以后的事情,这是之前没有的。
3.无意评价同行,但以前的译文是令作者恼火的,据我了解是做了编译缩减(看过书以后你可能会明白原因),所以这次作者特别要求审译稿。所以最终呈现,除了译文,连同书名 封面 文案等,都是作者认可过的。而且特别难能可贵,较比原文,除一两处个别字眼,不超过10个字吧,没有删减。
4.除了用心校改译稿,编辑还制作了一系列附录,介绍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对照,一些人物的生卒年和生平(也因此发现作者搞错了几处人物时代和名字写法),也添加了一些必要的随文注释。虽然不免还是因能力有限而有错讹,但想来利大于弊,真心希望,能帮助到读者。
5.虽然定价110多,但为了价格亲民,惠及更广,在可能的范围内已经大力地字小行密了,完全是字大行稀的反面。这样不用八百多页,不用分两册(那样定价怕总是要150左右了),给你一种超实惠的感觉。虽然也可以用平装更便宜一点,但书毕竟厚,而且trust me,是个经典版。希望它不至于太快散掉。
如果大概半个月后你第一时间购买,那么,希望你能喜欢。里面有太多故事感动编辑和少数读过部分proof或/和原文的人了,期待和你一起分享体会。
《正午之魔》读后感(四):正午之魔—我们的焦虑和抑郁
正午之魔9.1[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 2020 / 上海三联书店
好厚重的书:一是字面意思页数多,二是内容沉重让我几度暂停平复情绪。所以,读完这本书超级累。
一本刊载在《纽约客》等杂志的书,作者拿出了写论文的能力在写这本书,以自己的抑郁症和很多访谈得到的抑郁症为案例,大量的文献和专业介绍,写了关于抑郁的方方面面。前三章看的人崩溃,从头到脚的无力感,对抑郁的描写非常细致贴切,这些文字只有真正的抑郁患者才写的出来吧。
在看之前其实是知道了作者有30年的抑郁经历,所以让我想起了“刮骨疗法”——把抑郁的痛全部赤裸裸的撕开,送到你眼前给你看,但是伤口里面,是大量的详实冷静的数据和经验。作者用这些东西来唤起大家对抑郁理性认知,所以在最后一章【后来】里面,作者又再次介绍了抑郁症研究的发展及治疗手段的进化,这应该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书中除了写了抑郁的症状,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贫穷,政治,性别,甚至肤色,还有不断的进化的治疗方法及药品,虽然作者在书封上就强调,这本书不能作为治疗指南,但是这本书的价值远大于此,只有知道了抑郁的来龙去脉,才能正视及接受,才能正面的积极治疗。
书中描写的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对抗抑郁读来让人心里发堵。向他人求助,自我调节,甚至包括自残,自杀,甚至可能也是对抗抑郁的方式之一。正视身边人的情绪,如果有向你发出信号,伸出怀抱去帮助他们。
没有一个人想要抑郁,当抑郁缠绕时,会“失去了信任任何人的能力,失去了被感动的能力,失去了悲痛的能力。最终,你干脆在自己的人生中缺席”。(多绝望)
抑郁不是突发的,很可能是长时间的情绪积压,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社会环境,暂时无法逃离让我们窒息的家庭或工作,但是,正确疏解自己的情绪,可能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避免遭受抑郁的最简单且有效的方式了。
“抑郁是一场最孤独的战斗。像冬天一样,夏天也会再次到来。我已学会了在状态最差时想象好的感受,而这用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技能,像正午的日光,穿透恶魔般的黑暗。”
抑郁像感冒一样普遍,希望终有一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普通感冒一样去对待和治疗。
《正午之魔》读后感(五):每个人都有可能抑郁
感谢作者在反复的抑郁中还坚持把这本书写出来,他的慈悲让人动容;感谢编辑们能让这本书出来:这次的内容没翻译腔,里面很多内容很敏感,过审应该花了很多力气;感谢好朋友的推荐,让我知道了这本书。 有些知识习得是不可逆的,虽说会忘,不过在遇到类似的情境时,潜意识中的知识会出来帮助你。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开始啃这本大部头。 没看这本书前,我以为抑郁就是情绪不好,压力大导致的。觉得开朗,生活顺遂的人,不会得抑郁症。简而言之,抑郁症就是心理疾病。看了后才知道,抑郁症引起的原因不止心理问题,有可能是遗传,基因,脑电波不协调,身体的自我保护等等。就跟感冒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原因,到来了就是到来了,有时候,与当事人并无关系。当然,重大的生活变化导致情绪波动确实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病变的主要原因,但有的人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有抑郁症!并不是当事人生活中有不健康的行为导致抑郁,而是抑郁就跟感冒病毒一样,无缘无故就会发生。我们不能苛责抑郁者,而是理解并陪伴他们,走出孤独的世界。 对于抑郁的治疗,作者建议不要拘泥于形式:药物,谈话那种有用就用那种,并行亦可。他们只是治疗的工具。甚至物理形式的也行:电击,核磁共振,甚至手术。当然后面这些形式要慎重。 抑郁的人群出乎我意料的多。除了我们知道的中年人以外,婴儿也有!青少年,和老人,这两个群体因为处于主流舆论的边缘,受到的关注不多,导致最后都走上了自毁的路。另外不同肤色的人种,抑郁的比例相差也很大。 药物治疗容易有药瘾。这也是很多人避免药物治疗的原因。《成瘾》这章作者详细介绍了几种违禁药品起作用的原理,副作用,和生动形象的服用感受。这也是我觉得本书最大胆的一部分,感谢作者和编辑团队。 如果这些还是不能让人挺过去,很多人就走向了自毁。这里让我最吃惊的是,很多人治疗初见成效时就自毁,原因竟然是患者在抑郁最严重时,连下床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做自毁这需要勇气,力气,心智都必须具备的事情。他们明明知道下床,穿衣,洗澡开门都很容易,可是他们就是做不到,时时充满恐惧,浑身没有力气,大脑充满各种尖叫,无缘无故的流泪。就像自己已经被挤出身体,任由各种情绪掌控身体,而自己什么都做不到。或者说就像做一个噩梦,而你是清醒的。这一章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的母亲因为抗击癌症无望,最后选择了自毁。安乐死当天,全家人就像往常一样,相聚,吃饭,最后一次谈话,吃药,当我读到母亲说:大卫,这是我最后一次说了,你能把饼干放到盘子里吗?瞬间泪如雨下,不想再读下去了。我无法想象一个深度抑郁的人,如何以冷静,客观的描述把这一幕从自己的记忆里挖出,写下。我心里为他深深的鞠躬,并想拥抱他。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从亚力多德时期,西方就在研究讨论抑郁了。到了十六世纪,英国人竟然把抑郁认为是贵族的特权,是一种时尚。文学家,艺术家竟然以抑郁自豪,没有抑郁的也装作抑郁,因为这证明你有创作的天赋。“他有一种诗人般的忧郁”,类似的描述,应该就是那会遗留下来的审美。这也是抑郁症得到最好对待的时代。 很多人因为贫困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就一张车票,他们有时候都拿不出,这也是很多穷人最后由轻微抑郁滑向重度抑郁的原因。再加上抑郁者生活自理都有问题,更不要说走出去为他们这个群体争取应有的权利,这也是他们越发得不到政府支持的原因,好在这个境况正在逐渐改善。 《演化》这一章是值得咀嚼的一章。它讨论了抑郁的起源,和人的本质。抑郁有可能是生物演化的遗留,比如抑郁的人嗜睡,这跟动物冬眠很相似。抑郁的人敏感,谨慎,这对于荒野生物来说,是一种保护;有可能是现代人远离自然太久,生活在人造城市里所以抑郁:不过我想到反例——北欧人民非常亲近大自然,然而他们的抑郁人数在世界前列。 还有好多内容,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过,我知道,他们肯定在我的潜意识里面。 本书名我一直觉得很不好,有种恐怖,会让人远离。直到看到作者的解释,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名字。 公元五世纪卡西安笔下的第6场战斗,对垒的是心之疲倦与痛苦,这是诗篇第90篇中所说的正午之魔,令人嫌弃自身处境,产生厌恶,鄙弃,藐视他人的心境,感到心灰意懒。所涉诗篇的段落,从武加大拉丁文圣经中译出如下:他的真理是护佑你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不必怕白日的飞箭,暗中寻梭巡的家伙:那是侵犯,或正午之魔。……我为本书选的这一书名,是因为他把抑郁中的体验描述的如此正确,有了这个意象,人们即可想见抑郁者在困境中遭受侵犯的可怕感受。抑郁有一种肆无忌惮的特性,多数恶魔,大多数形式的痛苦都需要依靠黑夜的掩护,如果清楚的看到了它们,也就打到了它们。而抑郁就站在阳光的照耀之下,认出他来,并不会给他带来挑战。你可以明白所有的原因和来由,但受苦程度毫不亚于全然无知的情况。几乎没有另一种精神状态是这样的情况。 面对抑郁者,我们旁观者能做什么? 1.对于陌生的抑郁者,我们不歧视,不要觉得恐怖,不要觉得他们残疾了一般。他们只是情绪出问题了,不是性格使然。他们是人,活生生的人,受苦的人。 2.如果不幸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我们就是要做好陪伴。跟他们说话,或者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并给予回应。若他不想说话,就坐他旁边陪伴。若他不想身边有人,那就离开他身边,在门外陪他。总之一句话,不要让他孤独的沉浸在自己脑海中的地狱里,让他知道,这个现实世界,还有人挂念他,陪伴他,爱他。 3.买这本书,慢慢看完。这样,当你或者身边的人有抑郁并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你能及时察觉并给予干预和帮助,这很重要。 朋友,若你需要我,请你随时联系我,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工作休息,我一直在。 “我们没有错。我们不孤独。我们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