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翳礼赞读后感100字
《阴翳礼赞》是一本由[日] 谷崎润一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阴翳礼赞》读后感(一):和〔阴翳礼赞〕度过的一周.
终于买到了!!!先五星 也许我喜欢谷崎就是因为他对中国的态度吧. 再更!读到〔懒惰之说〕 发现谷爷也觉得生命在于静止哈哈哈哈哈哈 我十分认同[安安静静读书或许更有益处]
《阴翳礼赞》读后感(二):物哀与物美
日本文学家写的随笔一般着重点都很细微,以小见大,从平常不为人注意之处开始,谈美、谈理想、谈国度。
像是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之中,都可以洞见到一种隐匿于缝隙中的内敛美感,充满了隐晦的探索意味,同时不乏对于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作品具有蛮鲜明的时代性,这一点在其他同时期的作家的作品当中也显而易见,其中的物哀美学对于同身为亚洲人的我们感触还是比较深的,也因此,此类单单借以人性本能意识的快感和美感作为生命的源泉的创作意识,使得作品在时代潮流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值得读。
《阴翳礼赞》读后感(三):觉醒的“阴翳”之美
——读谷崎润一郎散文集《阴翳礼赞》
自19世纪中叶受到西方文化滋养的坚船利炮的撞击后,延续了几千年统治地位的东方传统文化,来不及挣扎即退出主流,隐遁于舍壁街角。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敏于感触、勤于思索的东方文人渐渐在日常生活中,反思并重新发现了传统文化之“美”,并从中觉醒而萌发了本土文化的自我认同。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集《阴翳礼赞》,就是在西方文化长时间侵袭的背景下,对日本本土文化认同意识觉醒的代表作。
《阴翳礼赞》读后感(四):谷崎润一郎
装帧美腻,和内容风格不搭。
老爷子絮絮叨叨,就像个愤青一样抱怨世风日下,有点固执有点幼稚。对厕所描写尤为趣味:认为厕所不该烧丁香,因为老爷子自己喜欢丁香浴,会觉得膈应【笑】,愤愤的吐槽民国居然厕所落后,而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说大便厕所在哪闹了很多笑话……最后眼红的羡慕中国以前一个土豪,用蛾翅膀塞厕所,感叹一句中国人就是有钱……
书中前几篇倒是正儿八经的美学观【《阴翳礼赞》《恋爱与色情》《厌客》】,但是总有些留于表面,还有些单纯的相信八卦【诸如相信爱因斯坦也觉得日本灯泡太多啦,开灯会增高室温啦】。但是总有一种让我们称之为“美学”的东西在其中,且浓浓的日本性格,【春天慢悠悠坐电车赏樱什么的】还是足以看到谷崎润一郎作为文豪的一面,但是仅仅是一面,欧吉酱的絮叨叨毕竟有些冗琐了,更多时候只是个小聪明的关西老汉,相比之下《阴翳礼赞》这个名字就起的太大气了。
《阴翳礼赞》读后感(五):阴翳之美,传统之美
文/文小妖
初读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是他的小说《春琴抄》,小说的文字清淡古雅,故事情节在追求极致美感的同时带着几许快意的痛感。冠以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之称的谷崎润一郎早年在文学上受到波德莱尔、爱伦·坡和王尔德的影响,不仅让他在文学上,乃至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孜孜不倦,也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能力和感受力。
《阴翳礼赞》是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集,也是一本精致的美文集。全书收录了《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六篇美文,全书涉猎广泛,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谷崎润一郎的审美情趣。
《阴翳礼赞》读后感(六):东方审美
谷崎润一郎在书中谈到的“阴翳之美”,体现在房屋建造、室内装饰、点灯、厕所、女性化妆方面。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比中国早,谷崎润一郎也提到了因经济崛起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高楼大厦的建立,都无不说明着“古代建筑”的消失。
不是美国的人种和日本的人种有区别,而是现代化道具的使用,使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对比,古代与现代的变化就体现在道具的变化上,而现代化对人的异化又是另一个问题。
日本自黑船事件后打开国门,走上现代化,中国的乎意识形态一直很重。喜欢iPhone,就被说崇洋媚外,殊不知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背负那么多意识形态。
谷崎润一郎结过好几次婚,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风流韵事,其实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人都有喜新厌旧、得不到就是美的心理。
《阴翳礼赞》读后感(七):喜欢,是旧旧的
文人呐真是擅长碎碎念,其实这本书还蛮薄的,一上午看完了,挺多念叨的点都很符合当下一些事物的。生活气息浓郁,但又字里行间透着作家特有的“清高感”(非贬义)。
“对衣食住行中的各种琐细的趣味处处用心,实在太奢侈了。”
他和你谈家装,追求复古的日式风格,但又拘束受限于一些现代装置,风雅和实用很难两全。
他和你谈厕所,在厕所这个普遍意义上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絮絮了很久,甚至是阴翳礼赞的一个重要部分,“最是风流”,风花雪月。
一盏落后于试戴的戴着浅灯罩的电灯、一张肌理“犹如初雪霏微,将光线含吮其中”的纸张、中国的玉石、日本的漆器、料理、建筑、能乐……
他在这些器物或人文中发现阴翳之美。
礼赞的阴翳是——
“伏藏于薄暗的光线里,苔藓遍布的林荫处”、
“那种光亮消失、有时代感、变得沉滞黯淡的东西”、
“晦暗之处一星一点看到底光”、
“一种神秘、一种禅味”、
“美,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反思西方文明为东方世界里的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是前进与便利,还是破坏与扭曲。
恋爱那一章也挺有意思的,恋爱故事在东方文化中的不受重视,
但在西方,是神曲的开端,是莎士比亚的悲喜剧,是侦探小说的犯罪动机,
而东方把女性看得崇高的,太少了,美人没有自己的面目,同一张脸,同一种美。
厌客那一篇,开头对猫的描写,可爱,多想摇一摇尾巴,作为对你的回应啊。
《阴翳礼赞》读后感(八):切分时间的美学
前后脚地读完了《阴翳礼赞》和《设计中的设计》也实属巧合,而读罢《设计》之后,才知作者原研哉也是《阴翳礼赞》的忠实读者,从这本书中大约可以窥见日本美学的某些核心。
《阴翳礼赞》读的是上海译文最新出的版本,装桢上分为昼夜两版,必然心动于夜版。单从文体而言,这本书是谷崎润一郎的六篇美学散文的结集。散文的语言是好的,节奏,语气,到气质都笃定而节制,形成一种疏松的自得,十分之吻合印象中的日本文学。书中开篇的《阴翳礼赞》大概是作者最负盛名的美学之论了,由光影之阴翳而生出一种美学框架,此等感知力与审美强度确是了不起。书不过薄薄一本,读时却令人不住地感叹。
既是散文,便难以剥离了语言去谈论文本。然而,我更愿意顾左右而言言其他。读罢全书,心里震动,虽然谷崎润一郎醉心的美学是如此极端的黯淡与静谧。甚至有的地方说其偏执(如其对厕所和女人的审美)也不为过,但既是审美,偏执亦可为褒义,不偏激如何形成美学观点(瞬时想到了王尔德)。标注笔记很少,大半是因着慨叹他对细节的观察、捕捉、感知以及消化吸纳的审美力。几近读完之时,感知与理解的水面才浮起了某些谷崎润一郎美学的核心部分:慢与极度的精简;而这其中根本的东方人文精神,是顺应(尤相比于西方文化中人对外部世界的征服与改造;我与他者的独立对立哲学概念)。谷崎润一郎的确十分之漂亮与优雅地将他这一深刻的美学表达和表现了出来,且让人乍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值一提(看看他所极力描述的对象:阴翳、懒惰、厕所、火车)。不得不说这其间的反差也是美。
谷崎润一郎对难以尽数微小细节的观察与捕捉,与其说他具有极高的审美天赋,倒觉得不如说他具有切分时间之力更为妥贴。阴翳礼赞一文里对光影之间的器具以及人与器具之间的关系的描述,令我恍惚感到,在他的时间谱系里秒是被切分成无数更小的单位用于观察和感受的,实在令人叹服。这种慢,比分秒还要慢的生活意识是了不起的,尤其放在今日世界这上网玩手机一整个晚上就砰然蒸发的普遍语境之下。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也许谷崎润一郎的美学也是一种时间的美学。
《阴翳礼赞》读后感(九):《阴翳礼赞》:有一个地方,只有自己知道
小孩子喜欢过年,长大了就不喜欢了。或者说,过年前期待而愉快的心情,要远远好过对过年本身的体验。这里的道理也不难想,过年是热闹的,也只有小孩子热衷于热闹——那我们为何还会对过年有所期待呢?除了难得的假期,大概只是因为,固定的模式下生活得久了,我们也会期待热络和亲切吧。
不过热闹久了,人还是期待平静的,这就好像阳光下走得久了,一片阴凉才是休憩的好地方,而比起正面和直接,委婉与曲折含蓄,自然也有其魅力。世界之大,也在于任何品质都可以得到舒展和体现,找到其恰切的位置。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说的差不多就是这样的道理。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美感——这种感受往往不会直接见诸字里行间,而是慢慢渲染开来,余韵悠远。在这本散文集里,我们也不难从谷崎润一郎对诸多话题的探讨中,窥探其独特的美学观念。
《阴翳礼赞》的成书,已经是谷崎润一郎身后之事了——1975年,中央公论社将原本收录在《倚松庵随笔》中的《懒惰之说》一文,与后来发表的五篇作品一道结集,便是这本《阴翳礼赞》。这六篇作品可称得上是谷崎润一郎散文的代表之作,而选编者的用心,读者也自然可以在读过全书后有所领会。
文集中最重要的两篇作品,当属《阴翳礼赞》与《恋爱与色情》两篇。前者由家装入手,论述了“阴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普通的观点看来,房间的选择和布置,一定要以采光为先——但阴翳的设计同样不可忽视。所谓“阴阳相生”,而对阴翳的考量,使之与整体环境相得益彰,所彰显的意义,其实也是对世事平和守恒的信仰。万事皆“过犹不及”,所谓生活之美感,使人舒畅,也定然平稳和谐。
而《恋爱与色情》一篇,侧重的则是东西方意趣与美学的比较。东方人含蓄内敛,但也并非寡情而慵懒;西方人热情直接,却也并不是夜夜笙歌。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众人的需求大体相同,所区别的仅仅是表达方式的选取。而具体到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样也应当以“合适”为宜,不必强求与刻意。
总体上说,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美学”,侧重平衡与沉静,倡导的是人与自我的和谐与舒适。在此意义上,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今天或许格外值得推崇——人们或许因为交通方式的便利,在可以与他人保持联系的畅通遇阻之余,越发贫乏与自己独处的空间与契机。纵然阳光美好,使万物自由生长,阴翳却不可或缺——总要有这样的精神角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使人惬意而自足。
《阴翳礼赞》读后感(十):人生中的阴翳之美
人生中高兴随心的事情太多,反而让人觉得生活不够真实;经历了太多的顺风顺水,就会担心是否有更大的坎坷等在后面。所以说,人生中有颠簸、有波折、有不顺,才能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人生的意义。这种人生中的阴翳之美,倒与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在 《阴翳礼赞》中阐述的理论颇为一致。
“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阴翳的作用不仅在于衬托事物的光彩,更在于它能使人的内心平定下来,在欣赏器物的同时,也能咂摸出岁月流年的味道,并经由手掌的触摸,而给这种阴翳增添更多的内涵。
作为一部关于生活美学的随笔作品,《阴翳礼赞》中涉及到的关于生活的层面不可谓不广,而作为美学家的谷崎润一郎的思考角度不可谓不新。寻常生活中诸如上厕所、恋爱、旅行、闭门谢客等等大小事情都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一种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美感。但是,这种美感,总需要一些不那么美的事物来作为陪衬的。否则,美者之美,便无从交待。所以说,“阴翳”是个好东西,没有它,哪来光明璀璨?
所以,从美学角度上来说,阴翳者是应当被赞颂的对象,从人生成长的角度来讲,不时出现的挫折波动,才能造就更为美好的人生,并因了这些“阴翳”的存在,生命而终于达致于不朽。
阴翳,不仅是一种美,也可以是一种态度。人生短促,但又何必诸事皆要追求完美?留下一些遗憾,才能让生命没有遗憾;多一些不完美,可能人生才会在不断地创造完美、追寻完美的道路上推动着生命持续地进化。如果一开始就什么都完美、什么都圆满了,要这么长的人生又有何用?正好比,被乌云遮蔽了光芒的太阳最使人期盼,被云翳遮挡了光华的月亮最让人爱怜,那么,因为“云翳”的存在,而不断壮美开阔起来的人生,不也正是我们所盼望的吗?
这本《阴翳礼赞》看似是讲生活美学,其实通篇都闪现着关于人生的哲思智慧。但作者的文笔实在美感毕现、细腻幽深,所以一口气读来竟也不觉辛苦。但这本书,最好不要读得过快,就好比,人生的每一天要慢慢地走完,人生中的阴翳也要教它们停留得足够久。不然,于书来说,无法领略其幽妙,于人生而言,则显得仓促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