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分钟说话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分钟说话读后感摘抄

2021-05-16 02:39: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分钟说话读后感摘抄

  《一分钟说话》是一本由(日)伊藤羊一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分钟说话》精选点评:

  ●作者主要讲了如何用金字塔模型(主张-根据-例子)来表达,最后用了4个场景事例进一步说明。作者的观点是,你的表达需要设置目标,也就是这场表达能让对方向你的目标靠近或采取行动,为此需要尽力去调动或者打动对方,所以你需要对自己讲的东西抱有自信和热情。最后是练习以做好准备。 书中说到将表达内容用一个超级词即关键词来概括,这会让对方理解并印象深刻,比如作者在一次报告中用到的“精准配送”来说明使销量上升的具体时间送到的快递策略。

  ●话题阅读,如何说话,如何沟通,如何交互?

  ●读到有三点的反应,噗的笑出来。让人有收获感就是输出的基本原则。

  ●超级词的概念不错。

  ●喜欢作者,写作方式全面体现了书里想传达的沟通理念和小技巧,读完检视一下入脑入心的程度,就能发现这种表达技巧虽不花哨,但是有用!

  ●日本人的书都很实诚

  ●超级词。表达的目的是打动对方让他做出你想要的行为。sds,prep。给出结论。金字塔。受众导向。

  ●当我在西西弗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嫌我说话啰嗦的登妈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这书前半部分讲如何通过构建“结论-根据-实例”组成的金字塔模型,一分钟表达清楚自己,并调动听众。后半部分用主持会议、向上司提案、与客户洽谈等案例,讲如何通过排列“结论-根据-实例”的顺序,以达到更好效果。 看完意识到,我在跟登妈交流时,是习惯把这个顺序完全反过来,最后才讲结论。。

  《一分钟说话》读后感(一):学说话

  省略不必要的话,表达不畅。

  调动对方的情绪。

  考虑对方立场,思考对方反应,让对方理解不是目的,怎样表达能有下一步推进。

  提前想好,让听众走到哪一步。

  金字塔模型思考--塔尖为结论,塔基为依据。

  事实和数据不是结论,结论需要思考推导。

  站在听众角度,意思连贯,避免逻辑隐藏。

  削减表达,说太多容易产生理解困难。

  讲不通的时候,试试设置前提。

  1、共享前提;

  2、明确结论;

  3、找好结论所需依据;

  4、检查意思连贯性。

  让所有表达都有意义。

  认真看对方、做一些动作、音量高低适度、讲完一段之后停三秒。

  超级词,留下印象。

  反复练习。

  整理领导说的话,区别 结论和根据,记住每一条需要修改的根据,研究出对策。

  掌握说话的主导权,做“烤肉者”。

  与上司,可以有顾虑,不要有顾忌,抱着“我们”的意识展开对话。

  表达自己意见-“我是这样想的”(主观的我)

  听对方意见-“试着理解你的感受”(客观的我)

  思考时候-“我们是这样想的”

  对话时变换主客观形式。

  舍弃自我,只为客户解决问题,回应其需求。

  主持时不诱导结论,给予“真好啊”回应,广泛引出大家意见。结论前抓住自己认为的好意见,咬住不放。

  会议前可以提前提示事项。

  《一分钟说话》读后感(二):职场书单01|《一分钟说话》(附思维导图)

  

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在一分钟内把话说清楚,并且怎样调动对方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行动

就拿开会来举例

1⃣️准备

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走到哪一步:理解/赞同/行动

同步信息只需要让对方理解,公布决定需要让对方赞同,布置任务需让对方按预期行动。

开会前通知,让大家知道开会的主题和想要达成什么

2⃣️逻辑

事实和数据不是结论,如何得到结论,问自己:所以呢?

是否连贯,看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说得通

3⃣️表达

利用金字塔原理:结论-根据-举例。我的主张是…原因有3点,第一点…举例…,第二点…举例…,第三点…举例

❌不说不必要的词语,比如:基本上;不说过程,顾虑

✔️可以用照片视频,举例,让人产生想象

✔️用手势,视线,声音,说话节奏(说一段停3秒),调动对方。因为人呐是特别不愿意改变的,所以一定要尽力去调动对方,让别人按照你说的去行动。

4⃣️事后追踪

我扩充下,如果不把任务明确到具体的人,和时间截点,任务就会很难推进。需要一个总负责人督促推进大家。深有体会

开会的时候,我可太喜欢说话言简意赅的人了,屁股再也不痛了

  《一分钟说话》读后感(三):《一分钟说话》读书小结

  

为什么?

“对于对方说的话,人们通常会忽略80%”。根据情况,也有可能会忽略90%。如果想让别人听自己说话,我希望大家从认识“大家都不听别人说话”开始。

为此,你需要做到:“以一分钟讲完的原则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这是基本的要求。我认为:“如果一分钟内说不完,那么,最后花几个小时你也表达不清楚。”反过来说,即“无论什么话都可以用‘一分钟’讲完”。就是这样。

怎么做?

讲逻辑的同时一定要有热情

人是用左脑来理解,用右脑来感受,然后才行动的。而且,如果讲话者自己没有热情,不管他向对方做多少次说明,对方也不会被打动。若想调动他人的兴趣,必须让对方的左脑和右脑都运转起来。就技能方面而言,进行有逻辑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但也需要狂热的想法。请一定要有同时调动对方的右脑和左脑的意识。

说话要带着目标

想清楚“结论是什么”或“想让对方移动到什么目标处”。养成机械的“思考=得出结论”的习惯。

使用金字塔模型

只列出一条根据,很多情况下说服力都会变弱,最好能举出几条深思熟虑后得出的根据。

“我的主张是……理由有三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去掉弱语言

下狠心,凭借干劲和毅力,务必使表达“流畅、简单”。

带领观众走入想象

人在想象具体形象的时候,感情会激荡好想买,买吧,虽然会有失败的风险,但还是想迈出那一步,无论如何都想买,啊,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买吧!……就这样,我们下定了要购物的决心。那么,在理解了你的话语之后,能让人产生“想要,想要”心情的是什么呢?如果知道了这个,在报告中加入该要素就行了。

演讲框架

若你检索“演讲模板”(framework),就会发现人们经常列举SDS、PREP这两种形式。

SDS,即:“Summary(总结)-Detail(细节)-Summary(总结)”

PREP,即:“Point(主张)-Reason(根据)-Example(举例)-Point(主张)”

这实际上就是包含主张(结论)和根据的金字塔模型。

说明新对策时的PCSF做报告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在启动新的革新性措施时,可以用“Problem(问题)-Change(变化)-Solution(解决方案)-Future(未来)”这样的形式来说明。

几种场景

【会议】突然被征求意见而大脑一片空白

突然被问到意料之外的问题时,你可能会急着想要早点儿回答,但是,请先冷静地听对方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选择下面的回答形式。

●用Yes/No来回答就可以了吗?

●对方是要听听你的想法吗?

●只需要回答对方担心的地方就行了吗?

在会议上“决定立场”是很重要的。先把金字塔抛向对方试一试。这个姿态很重要。如果有人反驳,就让他们反驳好了,这就是所谓的讨论。

决定立场,得出结论,寻找支持这个结论的根据,这些事情让与听众“讨论”成为可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讨论之后觉得还是不对的话,订正结论就可以了。所以,首先要得出结论,并将其传达给大家。鼓起勇气说出你的立场吧!

【发表会】感觉大家好像没有在听我说话

只讲逻辑是无法表达好的。只说正确的话是无法把想法传递给别人的。请在每一句话中都倾注思想,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清你的声音。

发出声音,站起来,多练习。通过练习,你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向上司提方案】要意识到你不是在做报告,而是在“对话”

营造一种能好好对话的氛围,以能一起推导出结论为目标。

要学会引出上司的话下属不能只是以“我恭敬地向您汇报”,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后就说“我说的这些,您觉得怎么样?”这样的态度等着上司的话。这样,上司只会对你的方案做出修改。不要那样做,而是要提出自己的方案,同时引出上司的方案,互相比较,推敲打磨出最好的方案。我需要再重申一次,这个主导权要掌握在身为下属的你的手中。

【和客户洽谈】比起提议,“解决问题”更能赢得信任

首先,你要先回应对方的需求。这样的话,你和客户自然就会产生信赖关系,这样才能做成生意。只要这样做,你就会成功。

【主持会议】要意识到该发散还是该集中

先发散再集中。具体方法是:

在会议的前半部分,无论如何都要让大家把脑海中的事情都倒出来。有多少人发言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营造出一种“说什么都行”的氛围,基本上,你可以对所有发言都给予肯定。“真好啊!”以这样的感觉不断地引出大家的意见吧。另外,会议的后半部分要改变模式,因为这部分是总结集中的阶段,所以发言的质量很重要。

在主持会议的时候,必须事先做好准备:

● 事先向参会者提示你的想法。

● 考虑一下你希望大家共享什么事项。根据情况,事先给负责人一些提示。

● 考虑核心问题(也就是“根据”的“箱子”)里应该加入什么,要设置几个?

● 想象一下会进行怎样的讨论,在脑海中想象出具体情形。

● 事先考虑好如果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该如何处理。

  《一分钟说话》读后感(四):一分钟建好金字塔,你也可以|《一分钟说话》

  

估计你看到这个标题很迷惑:怎么可能一分钟建好一座金字塔?当然此塔非彼塔,我们讲的其实是是“沟通金字塔”。

据统计,普通人的语速为每分钟160至180个汉字左右。那怎么只用160个汉字,不仅把你的观点表达清楚,还能说服别人呢?今天给您分享一个好方法。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学习过《金字塔原理》,只是很遗憾,知易行难,我们还是经常感觉无法清晰表达观点。我们只是很努力地说了,却很沮丧地发现没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好像我们建了一座“没有塔尖的金字塔”。

比如,经常会有人这样说:

“A先生也同意了。”

“顾客也会很高兴的。”

“实际销售额也上升了50%以上。”

有些人说完这些就结束了,对方的反应则是“然后呢?”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领导和你谈事情,经常要问你“然后呢?”,他会赏识你吗?

日本作家伊藤羊一因此写了《一分钟说话》这本书,来分享他在各类场景(尤其是商业场景)中灵活运用金字塔沟通模型的心得。

这是一本现象级畅销书,上市一年加印超过20次,连续50周排名日本商务类好书Top10,深得各界好评。

伊藤羊一在书中首先说明了他理解的“表达”规则:

✔你说的话,80%都没人听;

✔比起顺利地表达,更重要的是“调动对方”;

✔要以一分钟讲完的原则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

✔人是用左脑来理解,用右脑来感受,然后才行动。要让右脑和左脑运转起来;

具体沟通要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三个最重要的技巧:

明确目标,准备论据

首先要以调动对方为目的,去做相关的准备。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达之前明确沟通对象和目标

然后就是要用金字塔模型思考符合逻辑的故事。这一步要特别注意事实和数据并不是结论,要把“信息”和“知识”加工出“结论”,同时要找出支撑“结论”的三点根据。

而且其中的逻辑关系是经得起推敲的,然后删减掉整体表达中冗余的部分。

尽量多用图表来展现数据,使用中学生都能懂而不是专业术语去讲解。

这样就可以有了富有逻辑,理性清晰的基础材料了。

激发右脑,促发想象

光以上这些,远算不上大功告成,我们还要考虑怎样刺激听众的右脑,让人联想到具体的形象,促发他的行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买某些高价物品时的情形。 比如,你想要一个自己的家,于是思考着要不要买个公寓,便去浏览了销售公寓的网站,并试着查了某处的房子。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明,而你不断地读着那些说明。 有一个距离市中心很近,而且离车站不远,又很安静的住宅区。嗯,真好呢。房间的布局适合一对夫妇带一个小孩子的家庭。嗯,这个看起来很好。而且,价格也正好在适当的区间内。嗯,这样的话,还算买得起。 但是,只是这样就要买公寓吗?所有的条件都符合,所以就要买?应该没有这样的事吧。即使不是像高级公寓那样昂贵的东西,只要符合自己的条件就去买……这种事情也是不会发生的。一定有一个让你“嗨哟”一声,踏出那一步的契机吧?介绍房子的话术

象上述中的B说法就会很容易调动我们的想象,成交的机率大增。

具体来说,可以有三种激发想象的小技巧:

第一种方法,为了让对方获得视觉上的印象,理所当然地要进行“视觉呈现”,多使用照片、图画或动画等。

第二种方法,适合没办法用视觉元素来说明,必须用语言让听众想象出其形象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说“比如”,然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金字塔三段结构

第三种方法是用“假如......”式表达,把听众所经历的各种体验和你自己要表达的画面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即:

“请想象一下吧。”

“如果能体验这个世界的话,你会怎么样呢?”

请用这样的语言促使听众去想象,认真投入的听众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自由地展开想象。

吉野家

“超级词”概括

作者告诉我们,一定要放弃让对方把故事全都记住的念头。整体的故事,只要对方看资料能想起来就可以了。请一定不要抱有超出这种程度的期待。

那应该怎么办呢?“用一个关键词来表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这个词就是“超级词”,意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词”。

2011年,作者给孙正义先生做关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报告,他使用“精确配送模式”一词来总结电子商务的配送时间要求。在全体人员的报告结束后,孙先生独独对他印象很深,还鼓励他说:“你的‘精确配送模式’不错啊!”这就是一个“超级词”的魅力。

作者在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常用的“沟通框架”,如:

SDS:“Summary(总结)-Detail(细节)-Summary(总结)”

PREP:“Point(主张)-Reason(根据)-Example(举例)-Point(主张)”

以及讨论了如何在会议、提案、客户洽谈等场景的灵活应用。因为内容比较直接简单,就不再一一解读了。

《一分钟说话》这本书只有240页,内容通俗易懂,但它的目标却不简单,讲的是怎么用“金字塔”沟通模型打造“一分钟”内的有效沟通。“一分钟说话”就是作者给这本书起的“超级词”,这个技能你get到了吗?

(全文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