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100字

2021-09-22 00:30: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100字

  《试管医生手记》是一本由刀豆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1-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一):刀豆不是医生,医学小说写得相当好看

  刀豆不是医生,但据说家里的医学书籍比不少医生还多,至少比我的多。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传说我是她表哥。

  断断续续看了她的三部医学小说,第一部是获得豆瓣中篇首奖的《女医生的小欢喜》,然后是《另类女医生》,再就是这部《试管医生手记》。没错,三个女主都是医生,一个割包皮,一个捅菊花,还有一个搞生殖,总体来说都是下三路,典型流氓行为。三个女医生都是流氓,在医院,流氓不是贬义词,就像医生的职称,它要比瘪三、混混、阿飞高不止一个层次,相当于副叫兽。在医院,通常女生当男生,男生当畜牲,所以有点流氓精神,才能活得舒坦些。

  刀豆的女主都是具有流氓精神的,这一部的梁丹妮就是典型,属于豆瓣喜闻乐见的那种独立勇敢的女主,具体事例我就不剧透了。

  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八细胞的承诺》,一开始我看成《八胞胎的承诺》,心想这也太超前了,国务院才允许生三胎,这就提倡八胞胎了。后来才发现是自己老眼昏花。带着到底什么才是八细胞的疑惑,我走进小说 。

  小说好看,虽然生不出娃的话题很沉重,但小说幽默风趣,没这么多苦大仇深,人物各有特点,地点南城,干估就是现实中的贵阳,一个兼具匪气烟火气和边陲气的地方,欢迎大家有空来旅游,找我喝酒,有机会把作者也约出来。

  作为医生,我不得不佩服,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人工辅助生殖的科普读物,如果碰巧有读者不孕不育,看完这本书您可以少走弯路,不用去电线杆看老军医的小广告。

  作为医生,看了不少医疗小说和医疗剧,最大的感觉就是假。这部小说看完觉得还行,所以很多人会以为作者是医生。

  好了,不啰嗦了,最后就一句话:值得一看。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二):让德云社走投无路的试管医生日记

  正逢中秋节小长假,身边朋友相亲的频率高了起来。相亲-结婚-生育-育儿,这是很多人经历过的一系列环节,对其中每一个环节,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群体。在医院的一次例行检查中,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试管婴儿父母。

  出于职业敏感,我想更多地接触他们,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入地了解。于是我翻开了这本《试管医生手记——生殖科女医生的私密日记》

  在书中,我们陪着生殖科大夫梁丹妮渡过了一年的宝贵时光,这一年她有收获、有成长、有焦虑、有纠结,最终她也有了自己的选择。

  本书在内容上遵循着两条线并行,一是梁大夫所在的生殖科,以陈主任、谭主任、大师姐、小师妹、 补小花等几个人物为主,以高超的医术为广大患者扮演者“送子观音”的角色。二是梁丹妮的私人生活,无论是妈妈的关爱、爸爸的理解,自己的困惑,既与主线完美衔接,又扩展了故事空间。

  从行文上说,本书语言幽默活泼,几位医生也脱离了职业刻板印象,打诨贫嘴简直要让 “德云社”无路可走,梁大夫更是坐实了”女流氓“这个称呼。我看书时好几次差点笑得差点把口中的水喷出去。

  本书作者将生殖科的几大职能描述得淋漓尽瘁,门诊、取卵、移植、科研,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真实感。

  书中几个患者的故事也向我们揭示了社会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在生育面前,女人无疑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只能在无数个不确定面前,争取一个确定的结果。然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时间的流逝 、金钱的消耗,多少女人的青春就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期待、准备、希望、失望中磨灭。

  书中还有一条暗线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医患问题,大师姐在备孕二胎之前,是名副其实的“罗刹王”,对待患者经常是冷嘲热讽,嫌弃病人。但在她本人开始作试管婴儿后,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患者的难处,简直脱胎换骨,从“冷面女魔头”变身成“暖身女子”。对待患者不但耐心、细致、还要确保患者完成到位,用感恩、慈祥的心对待她们。当然,现实中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医生个人态度问题,还涉及到院内的管理制度、任务指标等问题,因此大师姐的转变只能是医患改善的一个小亮点。

  本书还有一个亮点,这是豆瓣方舟文库“新文艺”独立推出的图书,“新文艺”要求作品中都市人的生活、情感状态贴近当下,表达对崭新事物的态度,侧重作者的写作功底和社会阅历。而本书确实很符合上面的要求。

  虽然作者“刀豆”不是医生,但据说家里的医学书籍比不少医生还多。这本书已经是她的第三部医学小说,其余两部分别是《女医生的小欢喜》和《另类女医生》。看来我要抓紧时间把前两本看完啊。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三):每一个打算结婚生子男女的必读之书

  最近看了一本医疗小说《试管医生手记:八细胞的承诺》,说实话,越看到小说后面,我的眼睛越湿润。同为女性,对于书中的很多感受都能够感同身受,女性的不易、怀孕的艰辛、婚姻的脆弱,往往伴随着带来希望的新生命一同到来,让人难以招架。

  这几年,读过不少关于两性关系、婚姻制度、生育制度一类的书籍,但是从医生角度、从技术的层面来写生育,尤其是特殊的生育——试管婴儿,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小说。

  作者本人并不是一名医生,而是一名亲身经历过试管婴儿技术的母亲。她结合自己求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加上自己“久病成医”所得的专业知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成了这部小说。主人公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中的桥段却往往来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

  医生是耳闻目睹生离死别最多的人,见惯了生死,是不是人会更理性、更超然呢?未必!作为一名有良知和责任心的医生,梁丹妮既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有妙手仁心的技术,更有与患者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所以,她常常能体察患者的不安,抚慰患者的担忧,同情患者的遭遇,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

  在小说中,除了试管婴儿技术和医患关系,作者还探讨了关于两性、爱情、婚姻、人生等问题。在中国,结婚和生子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即使是在大城市,丁克族也倍受歧视,传统文化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束缚,让许许多多夫妻,尤其是妻子背负着巨大的生育心理压力,由此导致婚姻破裂的家庭也不在少数。仿佛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生不了孩子的女人跟不能下蛋的母鸡一样,女性只是一个生育工具,而非活生生的人!

  社会上一直呼吁的男女平等,往往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只有女性享有绝对自由自主生育权的时候,平等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主角梁丹妮在小说的最后,在三十几岁依然没能遇到合适的人生伴侣的时候,选择到香港“冻卵”,用提前购买生育保险的形式,为自己的未来留了一条后路,这样,她就可以在自己遇到合适伴侣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高龄难怀孕的问题。不幸的是,这一技术在我国现在还是非法的,广大女性想要名正言顺地成为妈妈,还是只能通过婚姻的合法途径。

  书中让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作者对于婚姻的反思。人们因为爱情、因为年龄、因为社会家庭压力或者其它种种原因走入婚姻,却发现婚姻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也许,少数的幸运儿能够在婚姻中收获一个患难与共的伴侣,但是大多数人只能在婚姻中经历重重磨难,看破人性的本质和真相,最终却一无所有,孤独终老。

  如果,你提前知道你的人生会经历种种艰辛、背叛、失落、绝望、不被爱;如果,你提前知道哪怕拼尽了所有努力,却依旧失败,你还会想要到这个世界来走一遭,你还会想要去尝试吗?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四):“久病成医”的试管医生手记

  “久病成医”的试管医生手记

  我妈看了不少国产剧,里面有好几部都是关于妇产科的,因为比较有料,容易变成喜剧,还能让男女主配角,大谈恋爱,寻找到必要的技术与舆论支持,毕竟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在一个守候结晶产生的神圣之所,怎么能不谈恋爱呢?不谈的话,那还算是人吗?

  而比妇产科更有料的,更容易变成喜剧的,应该只有生殖科了。正如同刀豆所著的这本《试管医生手记》中大女主的自我介绍:梁丹妮,大龄未婚,主要工作是帮人配种——因为她是一名生殖科医生。

  此书用日记的形式,看起来很“纪实”,语言风格轻松,不拘小节,百无禁忌,再加上因为看惯了人世间的生来送往,就跟一个个后现代的送子观世音菩萨般,不用端着架势,也不用藏着掖着,不需要有生育问题的善男信女磕头烧香,只是用科学理性的方法,以及合理可盼的心愿,来完成一个个“功德”。

  其实用观音菩萨来形容这帮试管医生,可能有点太过“正经”,因为这书里不管是大师姐,还是小师妹,甚至是主任,实习生,都挺无厘头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大女主的各种化身和“代言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把TA们比作西方传说中的送子鹳,可能更合适一些。

  因为是日记的形式,所以比较自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除了介绍各种奇葩病人,比如扬言如果包生儿子,就出一百万的大款,还有儿子是无精症,但死也不愿意相信的一个老母亲……而梁医生自己也可以说是个大龄未婚女青年,不但老妈总念叨,什么事情都能扯到相亲,连医院里的同事都替她担心,压力山大。

  接下来比较戏剧性的戏码上演了,梁丹妮的前男友和太太,也来找她看病,当然是因为生孩子的问题。这让梁医生内心五味杂陈,这不是靠理性和专业知识,就能冲淡和化解的。当年因为执意要去香港读博士,于是跟男友分开了,现在还单着的梁医生不免会设想,要是之前没分开,那他和她的现在,会是什么样的?难道是找另外一个生殖科医生看病吗?

  不只是结婚没多少年的夫妇,要为这种事担心,就连上了年纪的,也同样不省心,因为近年来放开了二胎,所以趁着卵巢还没萎缩,还想生二胎的,同样要来找生殖科的医生,甚至包括里面的医生本人,也是一样。比如故事中的大师姐,原先很高傲的感觉,不是很理解病人的痛处,总觉得那不是什么大事,而这回自己生二胎,也做试管,第一次还不成功,经此一“役”,她在工作上的态度完全改观了,因为有亲身经历,而不只是以医生的身份进行操作,所以更能和病患换位思考,充分体谅对方。

  接下来在各种“鸡毛蒜皮”和“鸡飞狗跳”的医院事务与医患“矛盾”中,更为戏剧性的场面开始了,而这几乎就发生在大女主梁医生自己的身上。因为年岁渐长,一时间又碰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而卵巢等不起,但内地这边没有结婚证是不能冻卵的,而香港这边可以,再加上梁医生在香港读过书,人脉地方都熟,于是瞒着领导和家人以开会的名义去香港冻卵,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个主动的选择……

  反正这是一本看起来很专业的书,但用的是极为轻松与家常的口吻,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寓教于乐吧。在全世界男人精子质量每况愈下的大形势下,虽然男女双方,不孕不育的几率还不是很高,但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事先了解下相关情况,多一点人工“配种”的知识储备,还能收获一份轻松的快乐,总是不吃亏的。

  《试管医生手记》读后感(五):试管婴儿:简单四个字背后的万千辛酸,也许只有妈妈才真正的知道

  说起试管婴儿来,仿佛离我们很近,但仿佛又离我们很远。

  离我们很近呢,是因为这个词经常会在我们耳边出现,包括一些取卵手术啊,胚胎移植啊等名词也是时不时地都会在各种新闻上出现,就算是再不关注新闻的爸爸妈妈们,也会对这几个词有一种熟悉感。而且我们身边选择了试管婴儿的人也并不少见。像开心爸爸和开心妈妈都有同事选择了试管婴儿,而且还都非常顺利。开心妈妈的同事甚至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男一女的双胞胎,看得别人羡慕不已。

  而离我们很远呢,则是试管婴儿真的不算太常见。

  大家见到过的关于试管婴儿的广告啊新闻啊,往往都是什么泰国啊,香港啊等地,开心爸爸作为一个内陆城市的人,长这么大都没去过泰国和香港,所以连带着对广而告之的,需要在这两个地方做试管婴儿的新闻也有了一种距离感。

  事实上医学技术发展到现在,试管婴儿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已经是很成熟了,包括从刚开始的检查,到中间的手术准备,以及最终的结果验证都是有了相当庞大数据的支持的。可以说是有比较强的科学性的一种技术了。

  正好这段时间开心爸爸看到了这本《试管医生手记》,作者用一个生殖科女医生私密日记的形式,用一个个患者千奇百怪的故事,将自己对试管婴儿,以及对生孩子,对两性关系等方面的思考展现了出来,而且语言诙谐文字幽默,阅读轻松,不经意间就能收获很多生育硬核知识。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开心爸爸和大家聊聊关于试管婴儿的那些事。

  要说试管婴儿之前,不得不说的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怀不了孕?

  事实上不孕不育这个比较冷门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频繁的出现机会。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有两个方面比较引人注目。

  一个是我国目前登记结婚的女性中,35岁及以上的女性占比逐渐增加;另外一个就是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由之前的12%逐渐攀升到了18%。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冰冷的数据。

  如果把样本放大了说,就是100对夫妻中有将近1/5的夫妻不能自然生育孩子,而这些夫妇有很多在逐渐地失望之下,会选择试管婴儿的方式来追求一个宝宝的出生。

  那么,为什么会怀不了孕呢?

  其实在《试管医生手记》,作者就借生殖科女医生和妈妈的对话,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有环境的原因。

  现在的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环境却变得恶劣了。开心爸爸小的时候在老家看到蓝天是常态,而现在想看到蓝天,除非当天有狂风经过。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对我们身体产生影响,而对备孕妈妈们的影响,就是很难自然受孕了;

  也有食物的原因。

  虽然说现在交通运输发达,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几乎全世界的好吃的,但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更加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几年,几乎隔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被爆出,想吃到一个安全有机的食物很多时候真的很难。而这些食物在伤害我们身体的时候,也会影响备孕妈妈们的受孕几率;

  有生活习惯的原因。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其实并不好,什么熬夜点外卖,暴饮暴食,夏天不是空调就是冰淇淋,再加上很多人工作就是在一个地方坐着缺乏最基本的运动,这就会导致很多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身体素质一旦下降了,对于女性来说,直接影响就是自然受孕变得困难了;

  当然也有现实一些的原因。

  就像上面开心爸爸说过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35岁以上女性都已经到了高龄产妇的标准,结果她们中的很多人才刚刚结婚,所以难以自然受孕也是随之而来的问题。

  事实上,不孕不育属于一门很严肃的学科,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女性如果怀孕前有过多次流产手术的话,想再次怀孕的话就比较困难等。不管怎么说,好像都会有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生活越来越好了,但身边不能怀孕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不过让大家放心的是,不孕不育是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治疗方案的,就算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后也是可以选择试管婴儿这个辅助生殖技术的。

  具体的试管婴儿手术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

  简单地来说,就是用手术的方式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专用的器皿中结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了初期的胚胎发育,然后将其一直到妈妈子宫内的过程。

  因为这个手术将胚胎的形成和初期发育都放到了专用器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有相关病症的妈妈们。

  但说实话,试管婴儿只是一把钥匙,至于这把钥匙多少次才能打开孩子这把锁,真的不好说,而且有的时候还有点玄学的意思在里面。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试管婴儿一次成功的案例,但如果能多看几页的话,又会看到多次手术但依然失败的案例。所以试管婴儿成功率这个东西,说高也高,有很多夫妇一次就成功,但说低也低,很多夫妇散尽家财最终依旧是失败,简直就是生殖医学界的薛定谔啊!

  换个角度来看,试管婴儿又何尝不是一块试金石呢?

  只不过这块试金石,试的是妈妈对宝宝的执着,试的是爸爸对妈妈以及对家庭的执着,试的是一个人究竟能不能为另外一个人做到极致。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试金石前露出了原形。

  《试管医生手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患者经过检查后,需要先取卵细胞并且冷冻起来,然后在这段时间内再调理输卵管,等效果出了之后再进行胚胎发育以及移植,几乎就是一点事都不耽误。

  而且这个时间很短,最多三个月。

  可就是这三个月,成为了这个患者一生的痛。她的丈夫真的连三个月都等不下去了,借口家里面的钱被她花光了,结果还是怀不上孩子,直接提出了离婚。更可怕的是,这段时间她丈夫迅速找到了另外一个女人,并且光速地有了孩子!

  也许从实际的角度,大家都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选项,但从道德的选项,很多人在试金石前,还是输得一败涂地。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但说实话,不管是自然怀孕还是试管婴儿,作为爸爸只需要提供精子即可,而妈妈呢,自然受孕需要经历十月怀胎的折磨,还要经过一朝分娩的痛苦;需要经过新手带孩子的茫然无措,还要面对各种指责以及产后抑郁的侵袭。

  是的,这些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妈妈们面对的。

  试管婴儿的话,妈妈们除了上面要面对的,更需要面对抽取卵细胞的疼痛,虽然会有一定量的麻醉剂,但还是会疼到让人无法抑制。更可怕的是,这种经历有时候不仅仅是一次,两次,甚至会是三次,四次......

  这些,都是需要妈妈们自己承受的。

  很多时候医学技术并不能改变一切。

  就像试管婴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孕不育夫妇们的现状,但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家庭。有的时候,做试管婴儿忍受的痛,会被日后生活的甜冲淡,变成了令人回味的蜜,但也有时候会被日后的生活弄得痛上加痛,成为了挥之不去的伤。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