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心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11-29 0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心力》是一本由邓亚萍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力》读后感(一):036

  在生活中,应该怎么给自己打鸡血呢?核心的原则就是针对过程打气,不要给结果打气。

  有大考有些知识掌握的还不熟,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虽然有些知识没背熟,但基本的概念,我都掌握了,只要细心,回答就可以把基本分都拿到!

  要面试不知道主考官要问什么,你可以这样给自己打气:至少我把自己的优势剖析得很清楚,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录用我,是我能够给出很好的回答!

  《心力》读后感(二):邓亚萍《心力》-听书

  【关于心力】心力决定上限,心决定你的出手,很佩服邓可以在一次次剖析关键至刻时,心态的变化,喜欢用优势心态,不服输的精神,始终在面对短板,情势失衡时,一次次“扳平”自己的心态。

  【关于放下】于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放下。一场比赛顺利不顺利,都需要处理好“每一分”的当下,忘掉前局,清零开始。一拍影响你一球,一球决定你一局。

  【关于劣势】面对身高的先天劣势,花费比常人更艰辛更难以想象的负重。所有核心创新,永远解决由于身高被别人调度的问题。球要快,要狠,要怪。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的独特打法。

  【关于不断突破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面对陌生,面对挑战,面对劣势,习惯于找到自己最优的一部分,而不是最差的一部分。仅凭一股不服输的力气,落实于行动,who knows?如果这辈子能干的事,为什么要等下辈子?面对陌生领域,善于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任务导向型,例如英语,发现自己核心优势是听,所以大量听力,从听到说,然后利用模仿优势,听好模仿。

  【关于体育】带给人的感悟,尊重规则,情绪自律,团队合作,提高生命质量, 提高生活品质。任何一件事必须通过自己努力才能成功。自制力是一种燃剂,最困难的部分放在早上。好的运动员不能找任何客观理由,输球就是输球。如果你输了,你可以有100个理由,但不能否认,你输了。永远要从自身主观去复盘,剖析,分析找寻深挖真正的原因,例如你那个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心力》读后感(三):这么多建议,只要实践了一条,就值了。

  今天有位小伙伴对我说,挺喜欢我写的书评,甚者还看了很久以前的一些书评。

  哇,惊喜吗?我特别的开心,这真是莫大的鼓励呀!

  然后我就想,就冲这一句话,也要把最近翻的几本书的书评补上。

  那么,今天就先来聊聊邓亚萍的这本《心力》

  知道这本书,其实是有一次随意的翻豆瓣,看到有人提到这本书,顺手就点进去看书籍介绍,没想到,很多人都说是从《圆桌派》中发现的。然后惊喜的发现,原来第五季的《圆桌派》就这样悄悄的更新了,真的是“终于等到你系列”,于是我逛豆瓣,不找书了,马上去看节目了。

  第五季第一期的嘉宾就是邓亚萍,再加常驻的马爷,许老师和窦文涛。如果你之前不了解邓亚萍,或者对她不感冒,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这一期《圆桌派》,特别的有趣。邓的表达能力非常好,说话有条理,语气很丰富,特别有画面感,还幽默,回忆过往比赛,细节都描述得特别清晰。普通的谈话节目做出了娱乐节目的效果,邓一个人拉高了节目的乐趣指数。

  看完这期节目,我发现虽然一直知道这个名字,知道她打球很厉害,知道她也是学霸,听说她做搜索亏了很多钱,但是这些都是零碎的新闻,对于邓亚萍这个人,我并不了解,于是,我决定把这本书找来看看。

  《心力》这本书是邓从自己的个人经验中提取出的,关于心态,效率,抗压和意志力这四大块的总结和提高方法,并把她的个人经验普适化,让每一个愿意尝试的读者,都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起来。

  全书分为四大章,共28小节。

  整本书都是这样的写作模式,文字也偏口语,非常易读,字数也不是特别多,读起来来非常快。

  但是要真正把这些方法用起来,不容易。

  比如,我很受震惊一节:“执行意图”,让大脑服从任务的“自动程序”。

  邓举了她背单词的例子。“只要坐在书桌前,就先背20个单词”,让自己的大脑像条件反射一样去执行这个“自动程序”。以至于后来,她坐在书桌前不背单词还会觉得难受。(不背单词会难受,有没有被震惊到?)

  其实这一节是讲,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去想太多,而是直接告诉它,就这么干就对了!到了X场景,就一定要做Y事。然后通过不断的执行不断加强这种条件反射,直到她成为真正的“条件反射”。

  这个方法你学会了吗?我呢,方法是清楚了,同时也清楚,我怕是做不到。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其余还有27小节,有许多小节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实操练习的。并且,我觉得,看完这本书,只要你决定尝试其中的一个小方法,就值了。

  所以,去翻翻这本书,万一其中的一个方法正好能解决你问题,改变了你的生活呢?

  《心力》读后感(四):想“赢”不对吗?

  想“赢”不对吗?

  练习写作时,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写文章上,话题选择,谋篇布局,尽随你心。随着文章阅读量和点赞量增加,你的思想活动越来越多,思想包袱越来越重:选题时多了“热点的盲从”少了“内心的遵循”,下笔时多了“辞藻的堆砌”少了“文字的斟酌”,交稿后多了“增粉的期待”少了“方法的总结”,结果你写的一篇不如一篇,你开始焦虑,迷茫,自我怀疑。恭喜你,你掉入了“目的性颤抖”的坑。

  世界冠军邓亚萍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写了一本心理学的工具书《心力》,里面每一节都会提到一种心理想象,并根据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邓亚萍的职业生涯经历给出读者实操办法,让读者掌控心态,提升效率,精准抗压。其中一节提到了一种心理现象让我印象深刻:“目的性颤抖”,即你越在意目的和结果,越难以取得成功。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古时,后羿射日的本领得到夏王的青睐,夏王特意将其请到宫中表演,并告诉后羿:“如果射中了就赏赐你万两黄金,如果射不中,就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后羿听完夏王得话,面色逐渐凝重,脚步也逐渐沉重,拉弓的手微微颤抖,“啪!”箭射在离靶心足有几寸的地方。后羿走后,夏王对后羿的表现很不解,他的手下解释道:“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的练习,保持了平和的心态,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箭的成绩直接关乎他的切身利益,他当然会心浮气躁了。”

  世界著名走钢索人卡尔·华伦达几乎每一次表演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市闹区表演时,却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因为那次有个重要人物到场,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表演,华伦在赛前不断地说:“一定不能失败,我一定要成功。”就在他“一定要成功”的念叨当中,他却失去了生命。

  然而,没有人不想成功。你可能会说,我们只要放平心态,不想赢,不就行了。但是,想赢不对吗?奥运赛场上,哪个运动员不想赢?你怎么可能不想拿金牌?一味的告诉自己“放平心态,不要想赢”你就越紧张,思绪越集中在结果上,就越掉进另一个“目的性颤抖”的坑中。

  想赢当然对,只不过我们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赢”这个结果上。就像书中说的:“赢家不思考,赢家靠直觉。”所谓“不思考”是我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是要专注过程,如同邓亚萍说‘把注意力放每一分、每一拍上。’”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赢”自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想到了自己的公考经历。我已经不记得自己考了多少次了,准考证收拾收拾得有一沓。虽然参加考试次数多,但是几乎每次选职位、报名时都像准备打仗一样,心情很紧张。想这次会有什么职位,得有多少人报名,再考不上估计退休前连个科长都当不上了。考试时几乎连去厕所的时间都要按照提前计划的时间来,一旦有任何一件事和原先计划的不一样我就有种失控感。结果呢,次次失利,有两次好不容易通过笔试也止步于面试。因为考试也一直拖着对象没有结婚。

  2019年,不知道是我自己想开了还是对公考已经不抱希望了,我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不能停在公考上,我决定结婚,开始我新的人生。蜜月后半个月,有一次事业单位考试,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报考这个职位,很随意的报名,轻松上考场。这是我第一次完全没复习就去考试。答题时没有任何包袱,会就会,不会就蒙,完全不纠结,结果是果然没考上,可能习惯了吧我也没有太在意,谁知过了几天用人单位给我打电话让我准备面试,因为第一名弃权了,我属于“替补队员”上场。

  面试的考场上我发挥自如,我并没有按照培训老师教的套路和流程来,作答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工作经验,不是因为我想另辟蹊径,是因为我根本不在乎能不能选上,一切顺其自然,正常发挥就好。

  面试是当场出结果,3选1,我顺利逆袭,从“替补队员”变成了唯一的“正式选手”。

  朱自清说“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地脚印。”愿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放平心态,专注脚下,未来,自会到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