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2-02-27 23:57:20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载入中…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教学主题: 新授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 赵艳娜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高段和七八年级的文言文学习和积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本文的字面意思不会存在什么障碍,但是因为本文特殊的文体特质和文化背景,绝大部分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和同类文章的阅读经验,所以未必能体会本文的写法和内涵。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作者明朝张岱,是明代山水小品的扛鼎之作,既有明代小品文的普遍特征,又有作者极其鲜明的个人情怀。它篇幅短小,语言洗练,在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有很多值得鉴赏、借鉴的地方,文中展现的古代士子眼中的独特山水和情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也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古文的方法,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以“雪”品意境,看作者眼中“痴景”,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

  3.以“看”赏情怀,感受作者孤高自赏的痴情。

  4.借“独”悟操守,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淡淡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

  感悟其“痴心”。

  评价任务:

  1.通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懂大意等形式学习古文朗读技巧。

  2.通过点拨、引导、联想、想象、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

  3.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和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

  解题并由朱熹的话引出本课学习思路:熟读 精思。

  环节二

  熟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纠错环节)

  2. 读准字音。(教师点拨:屏幕显示容易读错的字)

  3. 读好停顿。(教师点拨:屏幕显示容易断句出错的句子。)

  4. 读懂大意。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勾画出不太理解的词句。(教师补充,强调积累,处理难翻译的句子。)

  5.概括两段大意:赏雪;奇遇。

  6.代入情感,再读课文。

  通过自读、齐读点拨的方式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环节三

  精思

  一、以“雪”品意境。(痴景)

  1. 跳读课文,快速找出张岱写雪景的句子,吟诵并体会其美。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两句写绝了西湖雪景,以至于后来再无人能超越。到底美在哪呢?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

  (情感不仅仅是字面的,有时也有声音层面的,所以古文有一门学问叫吟诵,你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句子中出现的事物,字正腔圆,放慢节奏,把每一个字的每一个音节读饱满。)教师先抛砖引玉。

  2.删除、替换进行比较辩微。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老师觉得三个“与”字重复了,去掉后我们再读一读。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三个“与”字将天与地连为一体。)

  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这两句中,只有三个“与”吗?还有一个“与余舟一芥”中的“与”

  (“与”字不仅有上下相连,而且有远近相连,大小相连,不仅如此,“与”字还把作者与入了这茫茫的天地之间,与字的使用真可谓妙到了极致。”

  (2) 男生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女生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刚才女生读的是原文,男生读的是改文。同学们说一说,加黑的词能否替换,为什么?

  (原文中地几个词,将湖上影子写的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替换后的词则所写事物过于清晰,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意境全无。)

  (3)这两句中用了这么多的一,很单调,破坏了西湖雪景的美感,同学们觉得呢?

  (前一句中的一字,写出了天地之间的迷蒙苍茫,后一句中的一字写出了堤、亭、舟的微小;前句极大,后句极小,在极大与极小的对比中,人如沧海一粟。这样天与人就通过一合在了一起,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张岱“此句一出,无人超越”的原因。)

  现在,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接着读第二句。把天地茫茫、浑然一体的感觉读出来。

  板书 :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换字品读让我们感受到本文的用语之妙。)

  3.赏析“白描”手法。

  感受淡远自然之景。以淡远自然的之景初探淡远自然的心境。

  (1)我们遇到美景时一般都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去描述,这两句运用修辞手法了吗?这两句虽然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所写景物却依然美的得令人陶醉,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呢?

  (这种表现手法叫白描,大屏幕显示:这种文字不加渲染,不事雕琢,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叫作白描。

  (2)描写自然美景,同学们往往喜欢反复渲染,可作者为什么只用白描手法呢?

  材料链接:“无论山水,还是园林,张岱都崇尚清幽、淡远、自然、淳朴。这种审美意趣和追求,反应在他的山水小品文中。 ---《文学教育》

  别人看到美景是极尽渲染之词,张岱则是喜欢用淡远自然的心境看待美景,这正是他审美意趣异于常人的表现!

  师:板书 淡远自然 痴景

  (感受淡远自然之景。以淡远自然的之景初探淡远自然的心境。)

  二、以“看”赏情怀。(痴情)

  1.为什么是“看”,而不是“赏”?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这种审美意趣,可以看出张岱内心有怎样的情怀呢?

  再读题目 板书: “看”

  为什么是“看”,而不是“赏”?同学们跳读文章,找一找看雪的人有哪些?

  (张岱,舟子,童子,亭子中的两个人,舟中人两三粒)

  2.在张岱眼里真正看雪的人有哪些呢?

  (1)舟子、童子是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不管是童子还是舟子,舟子、童子只是做服务工作的人。都不是心甘情愿来看雪的,的确谁愿意在大雪后的寒夜半夜出门,躺在被窝里多舒服啊,由此可见,童子和舟子这些世俗之人都不入张岱的法眼,自然不懂深夜看雪这种文人雅趣。

  (2)亭中懂得雅趣,铺毡对坐的两人,张岱又是怎么看待的呢?大家讨论讨论。

  必备物品,装备齐全,不是看而是赏。

  (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受他人干扰。)

  三、借“独”悟操守。(痴心)

  1.材料补充:“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三外野人: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宋亡后隐居吴下,自称三外野人。)

  意思是:只得寻找三外野人郑思肖那样的隐士,才能知晓我难以吐露的情怀。

  这是张岱自己写的墓志铭,只有经历亡国之痛且坚守内心操守的人,才能懂张岱,

  2.张岱为什么会是这种心境呢?我们再来看一则材料: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两部书缅怀的是往昔风月繁华,追忆的是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这样说道:“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虽然湖心亭看雪 此事发生在明代,但此文却写于明亡之后。少年时的繁华靡丽,中年后的国破家亡,构筑了他生命的全部乐章。繁华靡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笔下的西湖也不能激起他满心的喜悦,却有着淡淡的忧伤的底色。亭中两人虽有雅趣,却也只是去湖心亭赏雪,根本不懂他看雪的孤独和惆怅。这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张岱——纵然对古国有万般眷恋,却无力扭转乾坤,唯有独隐深林,追忆前朝往事,重温故国的繁华与美丽。这又是一种何等痴情啊!)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他的“痴情”和所见到的“痴景”皆是源自那一份执着而坚守的痴心啊!

  本文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本文的思想感情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当然,文中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我们再次齐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380多年前张岱看到的天人合一的雪景,感受他的遗世独立和故国痴情!

  1.通过对写景句子的欣赏,品其意境;

  2.通过换字品读让我们感受到本文的用语之妙。

  3.以淡远自然的之景初探淡远自然的心境

  寄语: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放眼新时代,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线合龙,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顺利首飞,中国独创的深海利器“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叫响全球……这些超级工程正是无数大国工匠凭借“痴劲”创造的“中国奇迹”。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学习中秉持这股“痴劲”,矢志不渝、心无旁骛地攀登知识高峰,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作业

  布置

  1.熟读成诵

  2.试着从描写的手法和表达感情的角度,比较本文和柳宗元《江雪》的异同。

  板书设计

  雪:迷蒙苍茫 天人合一 痴景

  湖心亭看雪 看:遗世独立 孤高自赏 痴情

  独:冰雪操守 故国之念 痴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