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精选

2022-03-03 00: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精选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是一本由[日]水岛广子著作,果麦文化 /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一):近看封面有感

  灵感源自封面

  世界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恐怖童谣:

  青蛙还是老鼠

  傻傻分不清楚

  耳朵是眼睛

  眼睛才是鼻孔

  看来又看去,青蛙老鼠应该是一家。

  褪去尾巴换上新皮蝌蚪终于长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蛤蟆,离开水塘本应该是快乐的一件事,实际上却是噩梦的开始……

  新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各种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而终止,工作也不是那么如意,加上生活中的琐碎糟心事,蛤蟆先生容易焦虑和生气。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还是很难改正。后来这些坏情绪开始波及到周围的动物。

  生气时的蛤蟆常常眯着眼睛,放大鼻孔吼道:“为什么总是这样!”这个时候的它就很像老鼠,所以大家开始叫它老鼠先生。

  蛤蟆先生不理解大家为什么这样子,不管怎么解释,对方还是会回复:“是的,老鼠先生;好的,老鼠先生。”蛤蟆先生更加生气了,也渐渐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真的是老鼠?”

  渐渐的,蛤蟆先生生病了,把自己关在家里……

  朋友很担心这样的它,于是建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二):我们不应该拿自己的情绪生气……

  我们不应该拿自己的情绪生气……

  我们是不是不可以有负面情绪,是不是产生负面情绪就说明我们的情绪不健康,是不是我们的情绪只有永远的快乐乐观正面我们才是成功的情绪管理者呢。

  水岛广子: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医学博士。曾任职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科,2000年6月至2005年8月担任众议院议员期间推动了《儿童虐待防止法》的彻底修订。1997年与他人合作翻译并出版《抑郁症人际关系疗法》,率先在日本引入人际关系疗法(IPT),并致力于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普及。目前担任人际关系疗法专科诊所所长,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科客座讲师,人际关系疗法研究会代表。

  在她的《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中,作者提出了,在人际关系视角下,学会情绪管理的主题,中心是希望人们不要再被情绪左右自己的人生,首先分析了人为什么会变得“情绪化”,这一章中突出的说明了人可以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出现并不是你的情绪管理失控的表现,但是出现负面情绪如何处理至关重要(基本上在这本书中“情绪化”就是“负面情绪”的代名词),随后作者分析了“情绪化”的人欠缺“自我肯定”,随后的几个章节中作者分别从了解彼此的“领域”收获畅快的心情,放弃对于“谁对谁错”的执念等方面就之前的论断进行了论述,第五章中作者具体的讲述了避免“情绪激动”的7个习惯,比如说:掌控自己的身体状态,转换视角看问题,写“好友笔记”,从“我”出发看问题,放下“应该”为“希望”而生活,远离让人“情绪激动”的现场,找到“自动快关”,关闭“心灵百叶窗”(以上都是该属性内容,书中对其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一章作者又阐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可以说,很多人都在寻找不生气的方法,比如压抑忍耐、积极乐观等。可是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那些都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情绪化”并不是情绪的错,而是想法的错!作为人际关系疗法(IPT)专家,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只是传递了心理的讯息,提醒我们寻求援助或保 护自己。其实,让愤怒不断膨胀的,是我们的“情绪化思考”——这种思考,基于我们内心的“受害者心态”,以及因自我肯定感低不足而过分追求“正确”的执念。

  本书旨在从本质层面解决情绪化的困扰。作者解析了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的小事”,让读者看清“情绪化思考”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明白在那样的情境下究竟该如何表达、如何沟通。除了解析“情绪化思考”的问题之外,作者还教我们如何养成避免情绪思考的7个习惯,以及当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的人时该如何应对。虽然是一本情绪管理书,但本书所谈论的并不仅仅是情绪的话题。作者从更深层次探讨了受害者心态、自我价值感低下、边界感匮乏、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正当权益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情绪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读完这本书,不仅能够明白如何善用情绪、拥有平和的幸福,还能撬动人生更大的、本质的改变。

  总的来说,就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中心观点值得我们去注意,那就是负面情绪不可怕,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才更加重要,但是书中作者也许是希望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并没有太过深入的阐述,几个概念来回反复的重申,其中提到的一些疏导控制情绪的方法也是比较宽泛的谈论,概念值得学习但是可操作性还是差一些,不过虽然读完这本书可能我们不可能一下子知道如何正面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至少我们不会因为负面情绪的出现而焦虑,我们也更加明白了情绪,不论好的坏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正确的去看待,积极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疏导,必要的时候向专业人士寻求意见和建议,全书篇幅不长,内容上并不是很深奥,如果希望对于情绪控制有个感性认识,这本书还是值得读一读的,个人评分7.9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三):在人际关系视角下,学会情绪管理

  文/张露佳( 临床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IPT人际关系疗法中国临床及培训中心负责人)

  这本书的作者水岛广子是一名人际关系疗法(Interpersonal Therapy,简称IPT)取向的精神科医生,她将人际关系疗法从西方引入了日本。巧的是,6年前我也将人际关系疗法从西方引入了中国大陆,并在临床推广使用。

  我是一名有着16年临床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曾经见到过许许多多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导致负面情绪积累,进而产生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来访者。人际关系无处不在,从我们和家人亲戚相处,到和朋友同学同事相处,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正是因为人际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所以当我了解到有一种心理疗法是从人际关系角度入手,便非常强烈地想要引入中国并在临床大力推广。

  人际关系疗法是一种从人际关系角度帮助来访者从心理痛苦和心理疾病中得到缓解的临床心理治疗方法,最初是一种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士来使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发展至今,人际关系疗法已不再局限于抑郁症的治疗,而是适用于各种不同精神/心理性疾病、不同的年龄层,以及各种社区或医疗环境。其有效性也已无数次在高、中、低不同收入国家的个体及团体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人际关系疗法(IPT)把人们常遇到的人际问题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最常见的是人际关系的冲突问题,比如和家人朋友因看法不同而吵架闹矛盾,和同学或同事有分歧、不开心;第二类是角色转换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比如产后的女性因照顾孩子和老公或者婆婆有分歧,也比如第一次住宿和室友作息不同而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在不同时期因角色转换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第三类是指人际关系的哀伤和丧失,比如亲人的去世让我们陷入极度悲伤当中,或因搬家远离好友而导致的人际丧失等等。如果以上三个类别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又没有及时处理好,导致情绪的变化,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本书谈论的是关于情绪(尤其是愤怒情绪)的问题,在我从事心理治疗的这些年里,也深深体会到,很多来访者在生活中在一些情景下特别容易生气,虽然事后能缓过神来,但在当下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很多人的情绪出现问题,往往也是在平常的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经意或不经意地被激发情绪反应。在帮助这些来访者从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恢复的过程中,协助他们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所谓七情六欲是我们接触外界的各种正常感受。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情绪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感受,但负面情绪也有其功能,它在提醒我们不开心、不满意。但如果不妥善对待和处理,负面情绪会使我们痛苦,甚至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认识和及时调节负面情绪,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这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手法,为读者阐释了人际关系疗法的观点。例如文中说到生气是因为“计划落空”,丈夫原本想在高级意大利餐厅庆祝结婚纪念日,可惜太太已经有了其它安排,导致丈夫大发雷霆——这就是典型的人际冲突,而且越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越容易生气:因为“计划落空”了,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不领情。文中还提到尊重彼此的“领域”才能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也是从角色期待的角度,帮助大家理解什么引发了情绪激动。

  本书以通俗简单的文字面向普通大众,帮助大家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情绪化”,“情绪化”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在人和人交往过程中,如何才能收获畅快心情,我们为什么那么希望被别人看到和被别人认可,养成什么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情绪激动”。书中举了特别多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和案例,虽然都是小事,但往往特别容易引发强烈的情绪。读完作者的剖析之后,我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在生活中也经历类似事件,也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通过此书,既能学习情绪管理,又能从人际关系疗法理论指导下了解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作为同是引入人际关系疗法的专业人士,我强烈推荐水岛广子的这本书,让我们在稳定的情绪中创建属于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四):情绪化是一种思考方式

  挺小的一本书,很快可以看完,每一节都很短,语言和直白易懂,但是却让我从“自我接受度”的角度对“情绪化”有了新的认识。情绪化是生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况,一方面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容易情绪化,另一方面是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他人的情绪化。

  1.什么是情绪化

  情绪化是人被情绪支配,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我们也许会对情绪化抱有非常负面的看法,既会在事后懊悔自己的情绪化,也会想要远离情绪化的人。但其实情绪化本身,情绪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2.计划落空是情绪化的来源之一

  我们总是想要按部就班以稳定的状态过生活,我们向前进但是希望以自己的步调迈向期待的方向,但是生活难免发生变动,我们会把这种波动看成是一种攻击。

  3.评价他人会演变为一种暴行

  评定-是客观的评价,臆断(judgement)是主观评价,取决于评价者在某一阶段的自身经验和感觉。

  为什么会演变成暴行——在评价他人时,我们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肆意进行主观评价,并固执认为自己的评价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绝对正确的,并将其广为散播

  4.如何避免将普通的愤怒发展成情绪化

  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愤怒了,二是接纳自己当时当刻的愤怒,反思我自己,会在意识到愤怒的当时一边怒不可竭一边排斥自己的愤怒,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应该愤怒不应该情绪化,结果在表意识里越来越愤怒。

  解释事情能比发脾气更好的保护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发火,他人无法知道你的诉求。

  5.情绪化的关键点在于思考方式

  一时的愤怒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会想太多,会联想很多莫须有的事情,最终演变为情绪化。

  不停的犯错也是这样——犯错之后惶惶不安,结果一错再错。原因是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避免再次犯错,导致无法集中精力,继续犯错,而且潜意识里很可能还充斥着“我真是一个容易犯错的人”、“再犯错别人会怎么看我”等等情绪化思考——这就是一种防卫偏离,心理希望能够避免再次遭受冲击,出现情绪化来保护自己,结果反而更加偏离了不再犯错的目的。——改变的方法是先冷静下来再开始做事

  6.情绪化是自我肯定度低的表现

  如果自我肯定程度高,犯错时会有一种“没关系,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安全感,如果自己肯定度低,我们会谴责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犯错或不平顺的事情发生,心也不会安宁。

  好友笔记——如果是我的朋友,她会如何安慰我,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7.对他人情绪化-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对某人产生不满,因为这个人没有达到你的期待。反思我们对对方寄予了怎样的期待,又向对方表达到了什么程度,还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一边在自我忍耐一边努力压迫自己达到他人的期待,最终形成压力和愤怒

  人际关系是需要培养的,不要觉得自己说了话不起作用或者我不说对方也能知道,这个起作用是需要过程的,要慢慢来,在互动模式中慢慢表达期待等对方达到期待

  7.过激情绪与受害者心态相关

  为什么只有自己XXXX

  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等导致情绪化,实际上是把“我是否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的决定权抛给了对方,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弱小又无依无靠的境地,一切都由对方摆布,这是一种不稳定且不自在的状态

  如何改善这一点——不要把思维聚焦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自己没有得到尊重等等,而是把目光投向对方,这人估计是没有意识到吧等等(为他人的行为作出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可能的解释)——把这个对问题的意识放在与自己无关的领域里,有助于摆脱受害者心态

  例如,别人挖苦我 转化为 他竟然在这种场合下挖苦别人,真没修养,然后一笑了之

  8.情绪化的目的是想要对方认同我们的正确

  为什么我们那么固执的希望对方认同我们的正确——因为一个人情绪化的时候自我认同度非常低,自己得不到自己的认可,就像用让对方明白我是正确的,来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9.如何面对情绪霸凌的他人

  把对方看作一个因情绪激动而头疼的普通人,大发雷霆的他看似非常激动和强势,但实际上是弱小无力的,当我们不得不与这类人相处时,要把他看作是一个不会处理自身情绪、心烦意乱的普通人。——推荐做法,在对方情绪化的时候首先说一句抱歉,缓解他的愤怒,但是我们心里知道,这个抱歉不是我们对不起他们,而是我很抱歉现在你这么的愤怒和情绪激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