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02 21: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经典读后感10篇

  《遇到百分之百女孩》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7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一):游离于想象和现实间的即兴创作

有雨的日子捧读村上的书大概是最妙的,丝丝凉意从地板砖往上窜时,也全不在意。只要手握咖啡,回忆一会刚翻阅的书中小故事的趣味,便也觉着这样的凉意似乎来得恰到好处
在我读来,每篇故事都极具画面感,又都有意犹未尽之感。舒缓到让人不禁慵懒的行文,片刻就会让人陶醉。文字里还是村上以第一人称自居的角色,“她”也依旧在故事里拌着嘴,逗着笑,陪着哭。
这种画面感该怎么去把握呢!也挺叫我为难的,仿若进了某位艺术家的画展,白墙上挂满了画家的新近作品,千奇百怪风景的,亲情的,抽象的,玄乎的,爱的……总之,会让作为常人的我摸不着头脑。
反而让我进入了另一个假想中的封闭场所——进入封闭,展开思绪,而后又重新敞开,让人释放。
若给里头的文章要强加硬拽个共同点。封闭性,抑或是那种潜在的“井”的模式,大概可以作为某种共通性加以概括。从开篇的袋鼠栏,及至末篇的图书馆地下监狱,无不是这种“封闭性”的体现。
而我所理解的“封闭性”,大概便是村上一直想通过文字给人们传递的,一些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人们无所不在孤独感,以及自我的居室代表的封闭空间,让人缺少了交流,从而,仅仅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
插一句。村上之于我,好似一位亲切的大哥。比如今日若未跑步,就会被其训斥怎么不去跑步,赶紧去,别偷懒。接着又会催我赶紧找女友,而后,沉默了片刻,感觉嘴中生津,便径自到餐馆去喝啤酒了。读他的文字,对于我而言,大概就是这个味道。
……
——————
说回看完书的感受。
我重新大致描画一下对每篇文字的个人理解:
《袋鼠佳日》,平静舒缓的叙述,质朴真实的对话,首篇的末句是点睛之笔。封闭的围栏,滞塞的世界。而最深的感受大概便是,作为袋鼠这个身份的认同,只是像宠物般受人类戏弄而已。让人感慨。
——封闭元素在于袋鼠围栏。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到百分百的女孩》,选其做短篇集的标题倒是颇具视觉效果。
像人这样的存在,双方均能百分百被需求,实属不易。这跟天上掉一台电视机砸在自己脑门一样的感觉。更多的是无奈。为了所谓的百分百女孩/男孩,独自一人守着,可世间无真正的完满。我们只是在远处看圆月,而未近处看其身上的瑕疵——想着对方显得完美,由于我们并不熟知。
或许,主动搭话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但未搭话,而把美好留在脑中的方式,也并非不可取。或许更显得弥足珍贵
《困》通过“困”这一行为,反馈某些排场和仪式的繁琐,空洞,无聊。极具反讽意味。但其中身不由己人生,又有某种被世俗牵绊的无奈感。
《出租车上的吸血鬼》,通过与出租车吸血鬼的奇遇,来比照人生的际遇。虽有出格之处,且不可思议,却实实在在存在着。吃惊的同时,脸上总要摆出一副镇定的神态,其实内心已不平静。可是人生的路,哪怕遇见更为离奇的事情,不都得自己去应付么!
《她的镇、她的绵羊》,来到她的镇意味着失去现有的安逸,人生来是矛盾体,在做决定时,不免要与内心的对立观点打起架来,着仅仅是她的生活,无人能够做主。
《海驴节》,用动物拟化人类,好似这个社会无处不在的推销员,费尽口舌,无非让你买下其产品。作为平常人,也只是叹息一声,对此却无能为力
《镜子》,自己把自己吓着。有时人的恐惧并非外在环境使然,而是自己内心设定的圈套,幽灵也罢,预感也罢,归根结底是心灵的写照。
《一九六三/一九八二年的伊帕内玛少女》,触摸时间,会让人回忆起许多片段,某个人不经意的微笑,莴苣,西红柿,……,好比文字所言“人的本质在于复合性。”记忆的片段便是这种复合性的具体表现。
喜欢巴特•巴拉切克吗?》,连是否喜欢巴特•巴拉切克都不确定的年纪,无知与不确定实在太多。还会有其他一系列疑问:喜欢元葱么?喜欢汉堡牛肉饼吗?喜欢萨冈吗?喜欢同她睡觉吗?……人生便是踩在这些疑问的路上前行的。
《五月的海岸线》,通过自我的经历反思现时社会的某些畸形之处。毁坏大自然,必定吃苦头的是人类自己。还有对于时间的不可预测性,仿佛一觉醒来,几十年便过去,而往事却又让人感觉历历在目,到最后,我们都会不复存在,和那消失在过去的海岸线并无不同。
《完蛋了的王国》,优秀的Q的深层次痛苦是常人无法清楚的。一旦“王国”崩溃,维系其表面风光的体系也将被摧毁。或许,你不够优秀,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喝着喜欢的冰镇啤酒,吃冻鲑鱼片,反而来得幸福
《三十二岁的Day Tripper》,匆匆流逝的时间,我也曾有过十八岁,可毕竟未曾读懂,匆匆即过。
《尖角酥盛衰记》,吃自己喜欢,做自己喜好,管不得他人如何假想与评判。说来容易,毕竟让许多人为难。
《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状的贫穷》,有味道的往事,虽贫穷,却是实在且有质感的生活,反倒因此而变得让人无法忘怀。虽贫穷,但可以快乐着
《意大利面条年》,空想一物有时也可以填饱肚子,但即使是填饱肚子这件事本身也是空想出来的。
《䴙䴘》,去见未知之物,去探索好奇的人生,那无限的可能,让自己明白一些道理,淡淡的,没有结局的物语。
《绍斯贝险情》,文中末句道出实情,这个环境下,人命在当权者及政治游戏中,总是不值一提的,我们往往是他们手中的工具。
《图书馆奇谈》,封闭的“井”,是本篇的主题,也是村上的主题,由井衍生出的无数可能性,正是村上小说的有趣之处。即便在地牢中,也能淡然面对困难心态好时一方面,对人生为了的笃定也颇为关键,类似于梦一般的故事,即使从未发生也让人看着快慰
——————————————
正是小说本身梦幻的色彩,让作者关于“井”的概念也显得梦幻——游离于想象和现实间的即兴创作。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十八篇短篇,都被设定在封闭性这个前提下,大概并不是村上自己刻意为之的,但却是其不自然的情感流露。
@qz住处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二):遇见百分百女孩是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有一回在图书馆,坐那复习。旁边空位,突然间坐下一位女孩,一头长发,清丽娇容,眸如清泉,视之,令人忘俗。带着两本书,《古文观止》和《红楼梦》,简直就是第一眼就肯定的百分百女孩!
她笔直地坐在我身边看书,纤长的手指翻看着《红楼梦》,专注,凝神,我几次想搭讪问话,却见书桌旁人和她看书的眼神而却步,不足够勇敢。不久,她同伴喊走了她,留我在那里傻乎乎地回味,这样一份无凭无据、短暂无奈的爱意,让一个不认识的女孩成了自己脑海中最完美的情人,这份经验我想男孩都会有。
村上春树在这里处理的问题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的那一瞬间,那百分百的美好记忆。
而对于现实人生的前提就是:再美丽的短暂邂逅也面对不了冗长琐碎的生活本身。我个人觉得,这只是份纯然的美,是求不得的,一碰多少肯定会失望,不再会是那“百分之百的女孩”了。
求不得苦,所以不求,观止而已。
友情提示:但这种经验不可多得!有过经历进行了。不然,那就是从没有勇气面对过真实生活的本身面目,能找个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女孩就很好了。而我们还是要读这本书的理由,就是文学会有更多的自由,带领我们玩味生活中的多种可能。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三):《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遇见孤独的出口

村上这个短篇读完之后,心里不由自主的流过一股暖流,跟平时看完一些感人的广告后感觉颇为相似,仿佛冬天一杯热茶突然被注射到了心脏里面。或者说像是遇见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
这个短篇没有村上以往的小说,充斥着孤独的荫翳,而是有了阳光照射,如果说是春天的太阳可能比较贴切,虽然说“我”仍然孤独,但是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至少说明我的空虚能被填满,没有“被需要”的感觉,和需要别人的感觉,或许可以说是接除孤独的一把钥匙。
我看完之后,会想到情侣相拥交换温度的情景。这是多么的美妙的感觉,即使是冬天形单影只的走在路上时,也会有一缕阳光斜照在脸上的感觉。
虽说错过了她,但我遇见的,或许是孤独的出口,一种百分之百的解决方案,那正是灌满我内心空虚的暖流的真的形态吧。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四):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村上春树。整本书里的文章都比较琐碎,主题也不统一,但是整本书的阅读感受特别好,年轻时候的村上就是这么让人着迷……如果村上没有变得那么出名,这些文章应该永远不会出版成书吧。最出名的应该也是那篇《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用来做书名很不错,不过我最喜欢的是《1963/1982的依帕内玛少女》和《喜欢巴特·巴恰拉克吗?》。

本书好句:

1.在札幌,雪并非那么罗曼蒂克的东西,总的说来像名声不怎么好的坏亲戚。

2.所谓人生便是这么个东西,一如植物种子被不期而至的风吹走,我们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

3.时间简直就像租来的西装,无法同身体正相吻合。

4.即使上了年纪,不知道的事也很多很多。

5.出色王国的黯然失色,远比二流共和国崩溃的时候令人悲伤

6.事实上,年轻女孩十个里面甚至九个都是无聊的俗物。不过,她们当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她们年轻、漂亮,且充满好奇心,认为无聊什么的根本无缘与自己沾边。

7.一无所有。我们就是穷到这个地步。所以,虽说是搬家,三十分钟都没花上。没钱也好,人生简洁至极。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五):要是能作为门口的蹭鞋垫什么的躺着度过一生该有何等美妙。

  其实是因为看图书馆推荐,然后名字,没想到居然是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
最喜欢的当然是四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作者的思维好奇葩,很奇妙!可是他们还是错过了。还很喜欢汉堡牛肉饼那篇,看到“香辣恰到好处,表面焦得可以听见一声脆响,内侧又挂满了肉桂,调味汁也正合适”,简直没有比这时候更想吃牛肉汉堡!感同身受的是三角形的房子,呼啸而过的火车旁边的小房子,他们住了两年,我想这不只是资金匮乏的下策,也是梦想盛开的地方。忍得住苦难,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后的一篇很难读下去,图书馆的可怕奇遇..不太懂。
总是在考试前看小说也是醉了,祝下周三财政学考试顺利通过!!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六):有内容的标题党书

  之前在有读过《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袋鼠佳日》,讲述了一件恋爱男女的小事,女生的“无理取闹”但又热切真挚的一连串发问令人感觉可爱,而且,有些问题不无哲理——“有无”的关系,男生的回答也是可爱。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到百分百的女孩》,遇到百分百的对方之时,假如不幸因各种莫名的原因而错失心爱之人时,以后就只能是遇上百分之七十五和百分之八十五的恋爱了
  
  《困》,被人的社会性所束缚而发生的困,只有和自己所爱之人做所爱之事,方可解困!
  
  《出租车上的吸血鬼》,"信念跟实证没有关系“,”信就是信“。
  
  《她的镇、她的绵羊》,跟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原委,或许相互之间会交织而产生想去探究他的生活。
  
  《海驴节》,海馿是上个世纪日本人比喻中国人所用的象征,或者比喻一些令人心烦的人。”那种徽章粘性甚是厉害,揭掉恐怕不易。“
  
  《镜子》,一个本不存在的事物而引发一篇本不存在的文章,不存在引发的不存在却又存在。
  
  《一九六三/一九八二年的伊帕内玛少女》,总有一个形而上学的异性存在于你的脑海里。
  
  《喜欢巴特•巴拉切克吗?》,连是否喜欢巴特•巴拉切克都不确定的年纪,无知与不确定实在太多。还会有其他一系列疑问:喜欢元葱么?喜欢汉堡牛肉饼吗?喜欢萨冈吗?喜欢同她睡觉吗?……人生便是踩在这些疑问的路上前行的。
  
  《五月的海岸线》,多年之后重回故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虽然我们的记忆向导带领我们重新踏上儿时玩耍之地,但是我们所见所听所闻所触,已然不同。
  
  《完蛋了的王国》,优秀的Q即使是再优秀,也会有过犹不及或者外力使然而崩塌。
  
  《三十二岁的Day Tripper》,重回十八岁?随便咯。
  
  《尖角酥盛衰记》,自己所喜欢要受别人,而且是受操控的别人而打分干扰,没门!
  
  《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状的贫穷》,”我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意大利面条年》,除了《百分百》外最喜欢的一篇。美食可以一人享用,可以勾引馋食之心,也可被当做借口加以推脱烦心之事——“我往锅里放进空想的水,用空想的火柴点燃空想的火。“
       ”我往沸腾的汤里滑进一束空想的意面,撒上空想的盐末,把空想的定时钟定为十五分钟。“
   ......
        ”一束没有煮便永远结束了的意面,想起来令人伤感。”
  《䴙䴘》,依照我的所想,是可以达到所想的境界的!
  
  《绍斯贝险情》,《这个杀手不太冷》 式的阴谋与反阴谋。
  
  《图书馆奇谈》,把书背完就会被吸尽脑浆的恐惧、照顾三餐的”羊男”之爱,舍身助友而“变身”美女,都是勾人心弦的亮点。
  ——————————————
  
  
  
  林少华老师的翻译还是如本人谈话一样,有条不紊,悠长意深。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七):散落一地的意识拼图

老实说,这本书里的大部分篇章我都不是太能理解,无法感受村上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那种,可能是我的文学修养和人生阅历都还不够吧!
        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是《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因为我是信奉爱情的,虽然没有经历过一见倾心,但总是向往那种状态,也总是会幻想如果第一眼确认后就表白的话,故事会走向何方......村上将初遇的那种美好感觉写出来了,写得很美很动人,也是因为这,现在特别喜欢“百分百”这个形容了。
       还有两篇印象也较为深刻,就是《尖角酥盛衰记》和《图书馆奇谈》,总觉得里面有深深的讽刺,但还不能完全吃透,算是非常荒诞的却又极具个性的故事了,还挺喜欢的。
        这里面有村上特别温暖治愈的一面,也有荒诞怪异的一面,更有暗黑讽刺的一面,大多数篇章有些杂乱,有些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只像是截取了一小段感受加以发挥后的产物,看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感觉从这本书里可以对村上本人有更多了解,这是看长篇小说得不到的。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八):其实还是更喜欢村上的长篇一点

    一直想看这本书,看名字以为是一本短篇小说,内容是关于村上对百分百女孩的定义。看了之后才发现被坑大了,看到第4章左右云里雾里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看了看书评,猛的发现原来是散文集,当时心里狠狠鄙视了自己,也默默白了这本书一眼,继续看。
   回想起来大部分都读的云里雾里,理不出一点头绪。说白了就是完全不知道在写些什么,有篇连名字都不认识,待我今天心情好的时候再努力研究研究吧。现在想起来的就是最后一篇关于图书馆的,至今还很担心羊男,不知道它怎么样了,而且不相信它里面说的图书馆地下有很大的迷宫囚牢还有吸脑浆的人,也摸索不出来它的意义,果然还是给我一个不寻常超乎常识之外的经验吗。那倒是着实美妙的很。
      百分百女孩那一章倒是着实另我难以忘却,没有完美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了。(对比一下,还是更喜欢村上的长篇)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九):你抓得住稍纵即逝的心跳吗

      遗憾,遗憾不可怕,可怕的是会把自己往日所爱都变成遗憾!
      有些人总是习惯幻想,把自己融入幻象之中。幻想过去改变、幻想控制未来、幻想相爱、幻想被爱、幻想奇景、幻想奇遇……
       某天,正在幻想着的他走在一个路口,转弯之后,幻想中的百分百爱人迎面走来,相貌、打扮、甚至走路的姿态都与想象中一模一样,于是!被震慑到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我片面的这样理解,但村上从来不会狭隘,你翻开书便知。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读后感(十):世上没有两个人的经历完全相同

     村上春树成名前在杂志上连载的小说集,其中我最喜欢《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和《我的呈奶酷蛋糕形状的贫穷》,其他的,或许是没看懂,或许不符合我25岁时的心境,真的喜欢不起来。
     是呀,我的25岁,贫穷,而且错过了一个那么完美的姑娘,如果不是在25岁最不堪的时候遇见那个完美的女孩,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或许当下我规划的人生中就有她,不,往后的生活都是为我们两人所做的规划。想想25岁,真是可怕的一年。读研的巨大压力、身体的各种不适、情绪上的崩溃,所有的一切相继而来,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可怕的战争。我像丧失了战斗意志的土八路一样,没有像样的装备,却要面对武装到牙齿且来势汹汹的敌军——抑郁症。有一段日子瞒着所有人,包括父母,一个月一千块钱的研究生补助,一千五百块当兼职老师的酬劳,五百块的家教,在加上家里给的一千块生活费共四千块根本不够花,除了吃饭外(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食欲,食物对我来说吃起来味同爵蜡),几乎全部贡献给了医院。还忘记算八千块的奖学金,这样算起来那时候真的缺钱。
所以在生命中,我经历了一贫如洗的阶段,对《我的呈奶酪蛋糕状的贫穷》描写的物质匮乏状态很熟悉,我觉得未来如果要自己在外边住,恐怕还是要经历如此的贫穷。
     看这两个短篇时,将自己带入了,村上描述的主人公仿佛就是我一般,只是,我比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了绝望。真的希望这两个短篇是作者的散文,但只是小说,算了,不应强求,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
    “冬去春来。春天美妙无比。春天一到,我也好她也
     好猫也好无不如释重负。四月间铁路有几天罢工。一有
     罢工,我们真是欢欣鼓舞。一整天一列车都没有。我和
     她抱着猫到路轨上晒太阳。安静得简直像坐在湖底。我
     们年轻,新婚不久,阳光免费。 ”
     以后还会遇见百分百女孩吧,但那时不要求她与我分享贫穷,希望我给她带来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