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条女孩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发条女孩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07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条女孩读后感精选10篇

  《发条女孩》是一本由[美] 保罗·巴奇加卢皮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5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条女孩》读后感(一):她是个发条怪物,也是个美丽的女孩。

发条女孩
她是人造人。只是工具和玩物。她不能生育。她被视为没有灵魂。她的存在即是原罪。社会地位或许不如一种泛滥的人造猫。她的价值不如一张能源枯竭时代的机票。
她是残缺的。不完美的设计让她可笑的身体动作像上了发条般一停一顿。她的毛孔过小所以运动量大的时候,会导致身体过热甚至死亡。在东南亚的潮热气候下,降温是她随时随地的需求。
她是肮脏的。她是个妓女,人人可羞辱和XX。
她是奴性的。因为某种犬类基因和后天的训练,让她服从,下跪。服务主人是她精神的支柱。
她是人造人,是新人类。
她是美丽的。她被设计为拥有完美的外貌与身材。毛孔过小所以皮肤如瓷器般光滑。训练让她拥有动人的气质和无尽的诱惑力
她是智慧的。她智商极高,拥有超常的语言能力,掌握有熟练的秘书技能。
她是健壮的。人造人不受肆虐世界的瘟疫和疾病的影响。她一拳可以打死一个普通人,如猛兽般撕碎他们。人类的短跑冠军在她眼里,也许是个笑话吧。她真正地动起来,常人眼里只有残影。
她是人性的。一点尊重,一点关爱,一点希望,会让她散发人性的光芒。她也渴望爱情。她会悲伤,会颓废,会关爱,会同情,会尊重。
她是革命的。无尽的屈辱,重演的抛弃,终会激起她内心熊熊的火焰。反抗和杀戮,顺理成章。服务主人?不,她最终会觉醒,她只为自己内心的自由所活下去。她自称为新人类,而不是发条人,人造人。
她是人造人,所以她可以被改造,她的基因后代也许会取代所有的旧人类!
她是个发条怪物,也是个美丽的女孩。噢,我心都要碎了。
虽然是小说,但是关于某些东南亚对华人的屠杀,不管作者哪种出发点,这样的政治因素让我不舒服。小说虽然刻意回避了中国大陆。但作者在中国生活多年,应该是个亲华人士吧。为啥在未来,华人在东南亚仍要被屠杀?不爽这种设定。所以这书在中国始终火不起来。
另外,主角美惠子我还想起了云图里面的星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云图。

  《发条女孩》读后感(二):我想来谈谈科幻读物的女性审美问题

这本封面丑丑的发条女孩我是在图书馆借的,但是看起来也是非常之慢,甚至一开始的两章根本无法继续读下去。
然后看到这些殊荣我还是打算看下去:
2009 年《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小说
2009 年《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 年《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 年《轨迹杂志》(Locus)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 年 Barnes & Noble 书店年度最佳科奇幻小说第二名
2009 年星云奖(Nebula Award)最佳科奇幻小说得主
2010 年雨果奖(Hugo Award)最佳科奇幻小说得主
2010 年轨迹奖(Locus Award)最佳新人科幻小说得主
2010 年约翰.坎贝尔纪念奖(John W. Campbell Memorial Award)得主
2010 年康普顿.库克奖(Compton Crook Award)得主
2010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参考及读者服务学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书单推荐最佳科幻小说
2010 年科奇幻评论网站 SF Site年度读者票选第二名
2011 年英国科幻协会奖(BSFA Award)最佳科幻小说入围
2012 年日本星云奖海外最佳长篇小说得主
不得不说,一旦读下去,就有种豁然开朗感觉,也许是习惯了作者他创造的末日东方世界,这个架空的泰国曼谷,亦或者是习惯了这种平白直叙的写作风格和毫无文笔可言的遣词造句。抛开来这一切的外壳,这个故事还是惊人的美艳的。
前提是要彻底进入到故事中去。
这里,我不是要谈论这个故事是多牛逼,这个作者是多富有想象力,这些都不是我的重点,因为一,我还没有读完。二,这个作者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亚洲,所以相比其他欧美科幻作者来说,描写的架空世界在背景方面,优势可见一斑。三,比这个优秀的科幻小说太多了,我不想浪费时间去讨论这样一个表面上想明白就可以的小说。
忍不住要说的是,除去经典三杰和菲利普迪克之外,特别是近年来的科幻作家,对于女性的审美简直下三滥到不行,这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层级。
写太空漫游的克拉克,因为是个基佬,所以基本不存在女性角色,就算有,好吧,也可以忽略。写机器人和银河帝国出名的阿西莫夫,他对女性有着极高的审美,一个个都是古典或者未来系的美人,在我脑海中,一直都是反乌托邦系列电影中那些金发尤物,但是又恰到好处不会进行物化(相信我,不物化尤物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这就是水平了)。至于菲利普迪克,他笔下的女性不是正规意义上的美艳,而是一种病态的黑暗美学,但是不可否认,他对于女性的心理和弱点把握的十分精准,那些暗黑的女性角色,散发出致命的美艳之光,当然啦,他结过五次婚,阅女无数的他,可能特别爱好自我毁灭倾向的黑暗少女。
然后,我们来谈谈所谓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原谅我看的不多,但是就我看到的,不是粗制滥造的故事,就是毫无存在感的人物角色。当然,你上帝视角全开当然也就看不到个人了,只有全人类,但是就是这个全人类,也显得黯淡无光,让人搞不清拼了命去救他们干嘛?这种丑陋的生物,或者毫无个性的生物,不是灭绝了更好么?于是,纠结于这个傻问题的我,对故事丝毫感动不了。
这里还要说一下《三体》的大刘,你好,你真的是圣母+直男癌晚期了,好走不送。当然,对于你的故事,还是请收下我的膝盖。只是我想和你谈谈审美问题。
再比如写《神经漫游者》的赛博大神梅尔基布森,他是个日本控,当他的女性和日本有关系的时候,是妖娆危险性感的,但是和日本没关系的角色,就毫无性格可言,仿佛只是为了一个过场。另外,这位大神,你每次都有能力把一个牛逼坏了的故事叨叨叨成一个三等城市通俗小传说的能力,也是挺牛逼,这注水能力,简直了!(然后出现了日本自己拍的装逼神剧《攻克机动队》哈哈哈)
另外的一些,七七八八的,我还在补齐。
真心希望能遇到一部牛逼的科幻作品,推翻“近50年来,好科幻已死”的理论。也希望科幻作家能自强,不要沦为下三滥的通俗读物而努力。先把审美搞上去吧,你看最近科幻电影这热门劲,加油加油阿!

  《发条女孩》读后感(三):当发条拧紧时,也是其松懈时,一切无可避免地向下

      《发条女孩》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基因公司着控制全世界。这个世界能源紧张,机械力靠拧紧的弹簧释放动能、燃料主要依靠沼气池产生的甲烷,转基因破坏了生态结构,全世界的自然生产链遭到破坏,人们不得不依靠种子公司提供粮食。而种子公司的基因改造技术则面临瓶颈——病毒、细菌越来越强大,而与之抵抗的生物则越来越少。因此基因巨头公司盯上了偏安一隅的泰国,这里因为实行闭关政策抵挡了转基因植物,因此还保存着纯自然生态系统。
     而这个被佛祖庇护的国家,如正在涨潮的大海,表面似乎平静,但暗潮涌动。外国公司的各类商业间谍、游说团体、自私团伙已经渗入整个国家;政府分裂为环境保护派VS开关贸易派;社会中下层被严格管制,以防疫病为由头的各类税负、管制和贿赂如缠绕在人们脖子上的铰链难以挣脱;华裔等少数族群被排斥在社会边缘,剥夺工作的机会,只能打黑工;总之,对于普通人世道艰辛
                                           发条拧紧时
   从宏观社会层面看,这是一本反乌托邦小说。政治是各种利益制衡的谎言牌;革命是复杂人性中的一块儿暗礁,掩藏在社会的洪流中,等待诺亚的触礁之船。
   当全球面临生态崩溃,粮食危机时,偏安一隅的泰国此时被誉为“天使之城”,这里由于封闭,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存。也正因如此,泰国国内政治分裂为开关贸易派和闭关保守派。两派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发动了多次流血事变,闭关已然不可能,走私农产品已经渗入市场,但是泰国政府依然掩耳盗铃,自设关卡,试图垄断农业市场。实际上只是提高了税负、滋生了贿赂。
   小说中的斋迪是最彻底的革命者,笃信佛教,心底纯净。环境部大小官员都收受贿赂,他最看不起。他以维护国家的农作物纯天然,保护人民免受瘟疫为己任,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他被环保部、媒体尊称为“泰国之虎”,但是小摊小贩都讨厌他,痛恨他。因为他不收贿赂,别人也没法做生意;他焚烧过无数村庄,填埋过无数鱼塘,拆毁过无数家庭,他似乎以与国内的贸易派对抗为乐趣,他的革命理想固然纯洁,但实施路径血腥暴力,充满了牺牲。最后他的家人都死在他的对手手中。斋迪的灵魂无法安宁转世,只能在世间飘荡,纠缠他的搭档继续他未尽的革命事业。最终造成跨国公司毁掉保卫曼谷的海坝,曼谷被大海所吞噬。
   斋迪的搭档坎雅,她的家乡由于有人得了瘟疫而被全部焚烧,她从小被贸易派收养,培养成了一名安插在对方阵营中的间谍。坎雅,一方面内心深处反对跨国种子公司进入泰国,另一方面,她又无法原谅环境部对她家人的伤害。双重身份,双重矛盾导致了双重背叛。最终坎雅,迷失在自己的角色扮演中。
   跨国公司纷纷通过贿赂扶植各自势力。日本的发条人工厂、安德森的弹簧厂,卡莱尔的走私贸易已经大行其道。而国内自己的问题日益严峻,毒品、卖淫、黑市……底层人日益艰辛。作者说,泰国是个微笑的国家,笃信佛教,大家比较心平气和,但是糟糕的时代,谁都无法幸免。艰难的世道败坏了人心,越往下坠落,人与人之间就越残酷。执法者欺侮小摊贩,生意人欺侮工人,本地人欺侮外地人,自然人欺侮克隆人,嫖客欺侮妓女。整个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互害的锁链,如一个上紧的发条,再加一点儿邪恶,整个系统就会崩塌。
 
                                            也是其松懈时
   发条一旦上紧,弹性势能就会逐步转化为动能。从微观个人层面看,这又是一本反英雄之书。书中有六位主要人物:环境部队长斋迪,其搭档坎雅,华人陈福生,法郎人也是跨国公司商业间谍安德森,科学狂人吉布森,克隆人也即发条人惠美子。
   斋迪的心理已经分析过了。
   陈福生是马来西亚华裔,马来西亚政变后,他失去了家人和工厂,逃到泰国为安德森的弹簧厂打黑工。他时刻寻觅东山再起的机会,重视储蓄,把贪污工厂的钱藏在地下。他最大的愿望恢复祖上家业,但运气不好。似乎机关算尽,还是找不到活路。这个陈福生真有点《活着》里面徐福贵的影子。他对主人谈不上忠心,因为他本是被别人开暗枪重伤之人,对工作只是相机行事,能多揩油就多揩点。缺乏责任感,只求朝夕,最终酿成大祸——瞒报工厂污染事件,瘟疫爆发。
    安德森,表面经营扭力弹簧,实际是寻求泰国种子的商业间谍。为此,费尽心机攀岩泰国政府高层,扶持自己势力,希望取得进入种子库的权限。对于要达成的目标,像狗追猎物一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善于博弈,为了主要目的,也会妥协。
   吉布森,既不爱才也不敬神。唯一的乐趣就是挑战智力,发明更狂野的人造生命体。
   惠美子,人造人,为了标记其人造特性,其动作不连贯,像扯线木偶,尽管如此,行动非常敏捷。本是某日本富人的秘书,可惜主人为了省一张机票,把她留在泰国,沦落风尘。在底层受尽屈辱。最后也是惠美子成了压紧发条的最后一股力。
   书中,除了惠美子这类人造人和小孩子,其他人各有各的鬼胎,各有各的龌龊。似乎我们的基因中被蚀刻了这样邪恶的片段,它根植于生命深处。人性也如上紧的发条,心智只要稍一松懈,从善向恶地转化就会自然发生。
                                       无可避免地向下
   看完这本书,有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些不那么困扰了:如果人是自然进化的,为什么会进化出情感呢?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不是更自然么?如果自然是纯法则的,为什么会进化出非理性的情感呢?决定论不是最符合法则么?小说给出了一个理性极致发展,人与人之间纯利益链接的情景。很多科幻迷把这样的社会称之为朋克。暗黑且酷。这类所谓朋克社会没有了情感的位置,孤独暗黑是主基调,生存即目的。如果真是这样,看起来不那么美好。如果人没有情感的滋养,就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没有英雄主义地自我牺牲,没有成全他人的勇气,那么以人的智商层次,整个社会恐怕就变成了一个互害互戕的部落。最理性最发达的大脑缺失了情感,世界可能都会岌岌可危,就像那位科学狂人吉普森一样,偏执地追求智力发展,拉低人性,最后也会毁于这样的偏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书提到了几次这句话。接近末尾处,斋迪终于领悟到人生苦难的根源:人停留在过去,又为未来担忧。作者通过“因缘”把书中主要人物命运串联起来。人们各自的所作所为造成的果由个人承受。这果是苦涩的,但究其因缘,也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有恐惧忧虑不足之心,这些妄念遮蔽了本心,使人做出各种恶行,因果链条环环相扣,没有谁是孤立的,最终造成了个人难以承受的命运。而且如果人耽溺于仇恨恐惧贪恋,无法打破因果链条,就无法超脱,最后堕入轮回。就像陈福生的命运,他每一次更加小心,每一次他都认为吸取了教训,却每一次被命运狠狠地掴耳光。书中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完蛋的,但是幸存的国家还是难以吸取教训,汲取经验。因此金刚经希望人能看破心中的妄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即使虚妄,依然要建立意义
   我不知道佛教中的实相本质是什么。读过心经,感觉在佛教里人的情感,理智都是空。但佛家又说,忌空执。也就是如果把什么都当成空,也是妄念。那么实相究竟为何?这也是看这本书,重新另我想起来的问题。书到最后,还是给了一点点亮色。正是安德森曾经温柔地照顾过惠美子,在安德森临终时,正是发条人惠美子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最人性的照顾。陈福生在生死瞬间,放弃独自逃生的机会,决定寻找到那个小女孩。无论多么暗黑,人性中还是有求真求善的意志。善恶都是我们基因中的一部分,人还是有选择的自由。故事里,虽然在发条人惠美子的DNA中蚀刻上了服从的基因,以至于她一听到“起立”就会哆嗦着条件反射般站起来。即使她的DNA 令她对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暴力顺从、忍耐,但是外界的一丝善意就能唤醒她内心对自由、公正、美好的渴望。当她能够压抑住内心的恐惧、羞耻、隐忍时,另一个果断、有生命力的惠美子浮现出来。当她与命运搏击时,也是她的灵魂苏醒时。故事中,所有人物最后只有惠美子这个发条人最具有人性的光辉——善良、自尊、勇敢。惠美子也许是自然人的镜像:如果人造人可以克服他们DNA中像狗一样的懦弱、卑微感;那么我们人也一样可以克服深埋在人性中的冷酷自私、偏狭。也许我们人在克服自身弱点的道路上,更加惊心动魄。
    从这个层面,科学家吉布森说的有几分道理:人应该顺应环境,无论是纯自然还有人造的自然。发生的一切都是环境的一部分,人唯有适应才能向前。如果在危机到来时,人能够克服恐慌,放下偏见,相互扶持,也许我们可以渡过危机。

  《发条女孩》读后感(四):科幻应该很有趣才对

不管得了多少奖,反正我是完全不喜欢这本书,看的过程很难熬,就好像中学的时候硬挺着上无聊的课一样。
首先,这本书怎么归类定义呢,弹力朋克吗,哈,看书中出现的各种什么弹簧,发条之类的总是冒起一种无厘头的感觉,也是从根子上没有和书里的架空世界契合吧。
然后,故事就是无间道的威力加强版,附带上没来由的军事政变和反政变,还有一个马来华人过街老鼠的莫名插曲。
再次,人物,各种费力不讨好,泰国人、黄卡人、法朗、再就是发条人,西方人喜欢写东方人是好事,但是总是写成脸谱化就很没意思了,和这一堆脸谱对应的法朗自然也迈不开笔了。
最后,中心思想,听说是环保,要不就是大公司威胁论,不过不论是发条女孩本身还是书里自封为“神”的吉布森,好像都没有拒绝基因改造的意思,反而是倡导的吧,至于超级跨国公司这类的阴谋论市场总是很大的,罗斯柴尔德嘛,所以我想说压根就没有什么中心思想这种东西的吧,只是一个架空世界的故事而已。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美国畅销可能是刚好契合老美对东方世界文化的好奇&基因技术争议&大公司阴谋黑幕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吧,但是,仅仅从科幻小说的角度看,我觉得是味同嚼蜡,看的好辛苦不会再看了。

  《发条女孩》读后感(五):世界末日的希望

 
想象一下世界末日是什么情景:食物匮乏、洪水滔天、漫天黄沙、星球大战……人类哀鸿遍野,易子而食,虽然在历史上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濒临灭绝,但善于忘记、愿被诱惑的本性总会再一次触犯告诫,让自己的子孙经历痛苦。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发条女孩》的故事发生在泰国,一个地狱般的现实世界。在这里,人类还是行走在地面上,日日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冷气房,也没有高科技的穿梭云端的飞行器,有的是无止境的炎热、不断筑高的拦海堤坝、染了锈病的食物、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黄卡人、喜欢疯狂做贸易的法郎(外国人)、权利争斗处于白热化的两位将军、一个未成年的女王……还有一个发条女孩,她有光滑细致的皮肤,姣好的容颜,完美的身材,超出常人的听力和视力,她是被基因改造过人造人,泰国人眼中违背自然的怪物。
很难想象人类已经在离开自然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似乎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还是人类是否可以造出和人类一样的生物,而在小说中却已经实现了。那么实现了又如何呢?即使我们在离开自然的道路上走了那么远,却也终归是被自然法则掌控的。基因改造和破解的商业化让这个未来世界被几个寡头基因公司控制,然而正如当今的计算世界中存在病毒一样,黑客也在破解食物的密码并植入病毒,锈病、二代结核病让一个个的国家倒下了。基因和科技一样,都是双刃剑。那么人类呢?
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从来都是傲慢的。但傲慢是生存的障碍。在贪婪和自私的怂恿下,没有人会考虑整个生态链,基因破解仿佛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里面全都是致人类于死地的瘟疫和虫子,然而希望却被留在箱底。在人类的基因中,存在着无数的潜能,却也有无数的缺憾,在改造其他生物基因的同时,也让自己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人类从来不会团结在一起,从来都是以能控制同类感到优越,这使得在最后的关头,同样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有些人有着豪华的车、飞艇、帆船,有些人有发条女孩做秘书、翻译,有些人只能看着自己的家园被烧毁,有些人被莫名其妙的导弹击中。他们还不知道命运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仍在继续自相残杀,为了权利,为了利益。
留在盒子里的希望,是经过基因改造的发条女孩。她们可以抵抗基因变异的病毒,不用担心衰老,虽然不能繁殖,但可以复制自己的基因。可以想象在瘟疫的灾难之后,新人类可以大范围的出现,在满目疮痍的地球上,建立起新的世界。她们是更好的人类,更适应自然。不论有没有北边的发条人村庄,我们都将看到新人类的世界不可阻挡。
虽然是人类创造了发条女孩,但我认为他们也是自然的孩子,毕竟组成他们的基因是来源于人类。吉布森拥有过人的聪慧与才智,想要通过所谓的受难成为新人类的神灵,但仍不过是不能抵抗病毒的身躯,和难以修改的习性,与神灵相距太远。被人膜拜的向来不是智慧,而是超越智慧的爱。
正是有了这种爱,才有了温顺可爱,却又天真无辜的发条女孩。故事让我想起一部叫做《银翼杀手》的电影,发生在充满颓废的末日的日本,一个人造人杀死了他们的创造者,还有一个拥有了另一个人童年记忆的人造女孩。但电影的结局更消极。弗洛伊德说:人们所有的不幸都源于童年。那么没有童年的发条女孩,应该是人类未来的样子吧。所以虽然是末日,却也看到希望,即使这种希望不属于我们人类,但能容忍新的生物替代我们,也是我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收获到的开阔的胸襟。

  《发条女孩》读后感(六):曾经弃之,回过头来却意味悠然。

        美国当代科幻界引人瞩目的70后新秀作家。从2005年开始,巴奇加卢皮在科幻界崭露头角,至今已获得五次雨果奖提名、四次星云奖提名。2009年,巴奇加卢皮的长篇处女作《发条女孩》一经面世,就迅速囊括了包括星云奖、雨果奖在内的几乎所有幻想文学大奖,并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说”,作者本人也成为美国最耀眼的科幻新星。
       得知这本书是因为科幻世界姚海军在微博上的推广,看到本书所获的各种大奖,不由得心动买了一本,然后花了前前后后大概一天的时间闷在家里阅读了一遍。 由于大多数时间是躺着,导致看完后一段时间内本已近视的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发散的。
       言归正传,本书采用了POV的写作手法,分别从几个主线人物的视角描写了一个距离我们不太遥远可以预见的充满现实感的基因改造的时代,展现了大时代下在全球基因寡头们的夹缝中保持独立的泰王国的众生像,尤其表现了比日本人更像日本人的新人类惠美子的基因觉醒的历程。本书的缺点,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前面部分的异域风情、不断变换的人物视角、生涩的外国名字以及一些没有交代清楚的时代背景让我起初读起来很吃力,几欲放弃,不由得对此书所获的殊荣产生了怀疑。另外,我觉得结局是否有些仓促,总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难道作者故意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能是支线太多,最后收不过来了。或许很多人对此书评价很高,但我不想人云亦云,我的感受就是略感失望,本书给我带来的“快感”不如《三体》或《球状闪电》。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一类型的小说,作为科幻小说读者的时间太短、 阅读面太窄,抑或是我欣赏水平不行,我个人还是喜欢太空星际类型的科幻小说多一点。一家之言,浅薄之见。
     看完自己上面以前做的评论,顿觉当时的自己好傻,上面的评论部分都是shit。

  《发条女孩》读后感(七):我的《发条女孩》读书笔记

本身并非是科幻迷。最多只读过一本三体1。对于科幻的理解还停留在类似宇宙啊星际啊外星人啊未知生物啊这些似乎还是比较肤浅的理解上面,但最起码科幻小说里的世界观应该是足够宏大的?然而此书似乎并不是这样。一开始第一章写到的神秘水果倒是挺吸引人的,嗯,原来是跟基因有关的。接着是对强力弹簧工厂的一段描述,很奇特的设定,出发点是能源危机?

慢慢读下去,才发觉作者要讲的故事其实是非常现实的。法朗,黄卡人,发条女孩,白衬衫,作者以这四个阶层的视觉去讲诉泰国社会里的关于各种争夺的故事。有利益的争夺,有权利的争夺,有对自由的争夺,也有对于信念的争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企图心,这些企图因为各种因缘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一个天使之城的毁灭。

这确实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他们都在为自己的企图心而努力,去谋划去行动,但他们或者她们常常是被压抑着的,或者可以说他们总是在绝望当中谋求出路。温情的地方少之又少。也是,在乱世中挣扎求活本就很难,何况他们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活着而已呢。没有人是想认命的,即便是基因改造生物惠美子,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里,她是最底层最低等的,生来就是要为他人服务的,她甚至连属于自己的灵魂都没有,却也比像我这样得过且过活一天的人勇敢多了。

小说前三分之一的剧情略慢,后来从曼谷之虎被毁灭开始慢慢引人入胜,到惠美子的反抗引发各方势力的战争则渐入佳境,然而到结局的时候坎雅引领白衬衫们的报复出人意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可惜缺乏足够的爆发力。小说名为发条女孩,但发条女孩并不是作为主线来为故事的剧情发展作服务的,不过故事的尾声,却只有发条女孩似乎是没有因为这些种种纷争而受改变。最后她甚至在基因改造者那里获得了希望。这是作者的一种讽刺吗?

整本书并不能说很完美,支线略多但兼顾到位,只是有些小细节方面并没有解释好,比如最开头的神秘水果Ngaw最后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法朗五人组当中除了安德森跟卡莱尔之外,其他人原来只是打个酱油罢了?还有些小遗憾就是安德森心心念念要见到吉布森,结果等到有机会的时候他已经病毒感染快不行了。作为科幻小说来说,它甚至还融入了宗教思想,鬼魂啊转世啊什么的,也是很特别。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以泰国为背景的小说,居然还是美国人带着科幻的角度去写的,不得不说,作者对于东南亚文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对我来说就是当作一个简单的充满各种冲突的故事来理解了。也许我以为科幻这两个字的定义应该是比较高级的,所以作为科幻小说来说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引起特别大的震撼,三观方面也没有受到波动。也可能我比较赶时间,只通读了一遍,很多内容还没有来的及发散思维。但毋庸置疑,这确实是个还不错的故事,值得读一读。也许我还得多读几遍,才能产生更深刻的见解吧。

  《发条女孩》读后感(八):一本书两篇读感

有个最经典的、属于科幻小说的问题:“像这样发展下去,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
这个问题从凡尔纳式的古典科幻小说开始就在叩问,随着斗转星移、社会发展来比对或验证小说里曾经的奇巧设想和设定。不举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这类的大栗子,只想想三体的世界和折叠的北京这种国产的国际大奖栗子,未来会不会真成书中描绘的那样?
未来到底会怎么?没人说得清。但像《北京折叠》一样,在科幻里现实着,这已足够。《发条女孩》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发条人、发条枪、柴郡猫、转基因橡皮虫.....这些设定子虚乌有,可书中的众多人物在各自的支线上演绎的故事却很有现实感。
正如作者所言:它给身处这个现实世界的人提供了一扇不同的窗户。
———————————————————————————————————————————
天空有乌云,慢慢遮住了天上G20的蓝。书在早上花了2个钟头读完,书里的天使之城已彻彻底底完蛋,身处的这座魔都仍在好好运转。
尽管结局不那么好,甚至算得上糟糕,但就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这么不近人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般泡影”。有时想想,什么才是真实的所谓正能量?只有白天没有黑夜或者只看到白天偶尔见黑夜,甚至白天霸占了黑夜,这种是鸵鸟式的正能量,经不起捶打拷问的。
《发条女孩》就是那么现实。黄卡人、白衬衫、法朗人、发条人,四条支线最后在曼谷被大海吞噬之前交汇。其间各支线上的各种阅读情绪百般纠缠,恐怖下的安宁、安宁里的恐怖,忠诚下的背叛、背叛后的忠诚......这些诸多的情绪就像诸多的柴郡猫看得到、摸得着、打的死,就是成群结队、没完没了。
这是也读过的巴奇加卢皮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残酷和精彩,都可置信和可思议,没有像封底介绍得那么夸张。
译文很通畅,32个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