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九故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九故事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2:44: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九故事读后感10篇

  《九故事》是一本由J.D.塞林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故事》读后感(一):看不懂的故事,sigh

一个故事: 不知道西摩格拉斯,所以在打电话的母女中,家长里短的谈话里,知道西摩是个精神不稳定,随时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男人。让人没有好感。
云里雾里,对于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这么个名字,无法预知内容究竟是讲什么。
    然后到了小女孩西比尔那句,见到更多的玻璃(see more glass),即使译者在页底做了标记,我依然没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以为这又是一位头脑有点问题的小孩子
    西比尔和西摩在海滩上的谈话,让我知道,西摩是个相当讨人喜欢的家伙。纯真的对待小孩子,并不教条迂腐,并且耐心尊重。
    在海里的对话,香蕉鱼终于从西摩的口中说出,而我和西比尔一样疑惑,香蕉鱼是什么?
    “它们过着一种非常悲催的生活”, 他说,“你知道它们干什么吗,西比尔?”。小姑娘摇了摇头。
    “嗯,它们游到一个洞里去,那儿有许多香蕉。它们游进去时还是样子很普通的鱼。可是它们一进了洞,就馋得跟猪一样了。嘿,我就知道有那么一些香蕉鱼,它们游进一个香蕉洞,居然吃了足足78根香蕉”
    “自然,它们吃的太胖了,就再也没法从洞里出来了。连挤都挤不出洞口了。”
    当小女孩报告说看到一条香蕉鱼后,西摩突然亲了亲西比尔弓起的脚心,然后上岸。
    最后就是突兀的结局,西摩回到房间,找出手枪,看了几眼熟睡的穆里尔,然后对准自己的太阳穴。西摩自杀了。
    也许西摩觉得,西比尔看到的香蕉鱼是他,而我简单理解是,香蕉是婚姻

  《九故事》读后感(二):浅看九故事

       我很抱歉我读不懂,但是比起《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更喜欢九故事。
       香蕉鱼,小女孩的see more glass是什么意思?小女孩看到bananafish了为什么他那么开心还回去自杀?好奇怪,或许只是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理由地。这只是第一篇。
       感觉他只是站在某些角度上叙述一些故事,结尾总让人意犹未尽又惊叹,就这样完了?总希望他再写一点,告诉我们为什么故事是这样的,结局是这样的。
       最好且最有启迪的一篇应该是特迪吧。特迪是一个有思想男孩,不,应该说是有自己的思想的男孩,他会思考,而且他思考的时候不会局限于现有的逻辑,理论或结论,而是跳出思维,就像他说的,亚当在伊甸园里吃的那只苹果代表逻辑和智慧,而为了看问题有新的突破必须把苹果吐出来,就是把你所知道的东西忘掉,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它。或许以后我们某件事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下特迪的思维模式呢!
       最后很悲伤,没有水的游泳池,小女孩的尖叫声,暗示了小特迪就如他预言地那样死在四堵砖墙之内。I feel so bad.
      
       Salinger为人比较孤僻,经历过战争,这对他创伤很大,他曾自己主动接受治疗。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文笔和其他人都比较不一样的原因吧。

  《九故事》读后感(三):每一个结尾都是暴风眼

读完整本小说集时,看了后面的书评,有一句说塞林格短篇小说有一个特点——结尾之处总有暴风眼的感觉。
以香蕉鱼为例,男人掏出手枪的时候,如果是杀了女人则印证了女人母亲关于他会发疯的猜测,可最终男人选择了自杀,仿若平底起惊雷,前面一切的一切看似平淡的对话和描述,都被赋予了一种不一样的意义。尤其是那段著名的关于香蕉鱼的故事。我更倾向于把洞外的香蕉鱼看做孩子或者纯真的人,而游入的洞穴则是世俗的世界,香蕉便是世俗的各种诱惑,孩子一旦沾染了现实,那么再回不到纯真了。与《麦田守望者》相反,香蕉鱼没有站在孩子的视角看成人世界,而是以成人的角度打量着孩子的世界,所以才会被女孩说“看到了香蕉鱼”所刺激,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比于此篇,更感兴趣的反而是《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篇名很美而且富于诗意,却隐藏着一个让人伤心的故事。外遇的妻子和第三者,接到了丈夫寻找老婆的歇斯底里的电话,伤心者语无伦次的表述配上第三者冷静有条理的安抚,觉得世间嘲讽的事情莫过于此。而等到第二个电话铃声响起,丈夫说看到妻子回来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丈夫一直都知道妻子在第三者那里,应该是他去找另一对夫妻询问时了解到的,打这通电话的意思,他是在崩溃边缘,但是还是不愿意去揭破此事,我更愿意相信他深爱妻子,宁可独自承受,这又与第一个电话中他提到那么多妻子的细节所印证。而嘴唇美丽的是妻子,那个双眸澄碧的是不是丈夫呢?
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没有读到结尾都显平淡,而结尾让所有的一切充满着深意。
塞林格最后成为神秘主义或者不可知论的痴迷者,在此也透出了端倪。

  《九故事》读后感(四):我才不要做香蕉鱼

这应该是我读过,除了《时间女儿》之外最糟糕的翻译了。也可能是因为这九个故事本身单词上就添了很多玄机,翻译过来信达雅总不能兼顾。(那时间的女儿翻译成这样我就真不理解了)

这是我第一次读塞林格的作品。小时候妈妈说麦田守望者适合长大以后再读,于是我到现在还没读过。

这九个故事应该写于他对禅宗略有见解的时候。十分钟就能读完的故事,真正读明白却需要足够的钻研与品味。比如第一个故事,出现的六个女人对应六根香蕉,自杀的男人是回不去的香蕉鱼,以及“see glass”这样的谐音梗,的确只有看了原版才能更好理解。

所以书没读完,读了五个故事,翻译实在太难堪。准备等明天英文版到了再读,书封面太好看,明天要翻下扉页看是1970年还是1990年出版的。

  《九故事》读后感(五):我们在成为大人的路上丢掉了什么呢?

一个十四岁的小孩问我作家,为什么总写不高兴的事?我竟一时无言以对,又好像举不出什么例子来反驳。没有什么严肃作家写出来的东西是令人高兴的,包括对于儿童世界的刻画,甚至可以说,越严肃的的作家,笔下的未成年人的视角越是复杂不安。最近重看了塞林格的短篇集《九故事》,重温了《伴我同行》,对比两者,这样的感觉越发深了。
“冒险”一词在少年的世界里本应充满了浪漫的英雄主义,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初次进发。少年人的冒险是有保护气垫的高空坠落,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是因为没有受过伤害,这世界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个游乐场,所有的冒险都受纯然的好奇心驱使,一切未知都裹着糖衣。也正是《伴我同行》的核心故事,四个男孩儿为了“成名”走上了寻找“尸体”的道路,最后他们找到了,一路的经历让他们天真不再,长大成人
《九故事》中《笑面人》也是关于冒险的,只不过这里的孩子和大人世界的遭逢是更加出其不意的。孩子们最最崇拜的崇拜的“酋长”是大人世界的代表,是孩子们眼中的英雄。《笑面人》的题目实际来自“酋长”给孩子们讲的一个故事,酋长口中笑面人虽然相貌丑陋但是无所不能,这个信口开河讲出来的故事随着酋长的心情起起落落,孩子们虽然对成年人的世界懵懵懂懂,却借着虚构故事对现实的残忍有了最初的体会,它就像“挂在路灯柱上”广告纸一样发出令人打颤的沙沙声,代表某种可怕的未知。
《伴我同行》里的主人公高蒂也给大家讲了故事,那个荒唐的吃派故事以集体呕吐告终,实际上是少年对成人世界的巨大胜利——一场恶作剧式的狂欢。史蒂芬·金笔下的成人世界,是“尸体”所代表的死亡与危险,还有镇上的盲流青年所代表暴力和压迫。未成年与成年人,在《伴我同行》当中是硬碰硬的短兵相接,而结局告诉我们,只要带上一把枪,和少年人初生牛犊的勇气,就可以和对死亡的恐惧、和成人世界的伤害和解,然后走进去,并最终成为了他们。
然而塞林格要说的是更复杂的事,他是拒绝和解的。《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郡》中那个生活在幻想世界里的拉蒙娜,与她的想象朋友一同建立起自己的臆想世界,形成了阻挡现实的铜墙铁壁,将她脆弱的妈妈拒于心门之外。《逮香蕉鱼的好日子》里那个一无所知但颇具个性的西尔比,快乐得近乎残忍,将处在绝望边缘的西摩尔逼向了死路。
塞林格的少年不仅不与成人世界和解,并且反过来宽容安慰在“污秽与凄苦”的现实里被碾压得支离破碎的成人,比如《为埃斯美而作》中的埃斯美,比如《就在跟爱斯基摩人开战前》中的吉尼。他的这种拒绝和解在末篇《特迪》中变现得最为明显,早慧的八岁少年特迪,有预知命运能力,庸碌的父母认为他缺少情感,但是他仍然深爱他们,他知道自己恶童一般的妹妹将会失手将自己杀死,仍然非常平静地迎接了命运,仿佛这愚蠢的生命不值得一过。
《九故事》开头有段禅宗公案,“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掌击拍之音又若何”,“独掌相击”这样的表达有显然的悖谬,然而看完《九故事》再来品味这句话,就觉得精妙极了:成为大人的过程是不断去适应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也不断地“二掌相击”的过程,然而在这碰撞的过程中丢失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是那个曾经独立完整的骄傲笃定的未成年的自己,因为无所挂碍自得其乐,是儿童才具有的能力。塞林格多追问了这一句,于是塞林格成了塞林格,史蒂芬·金是史蒂芬·金。
因此好的作家大概是写不出纯然快乐的事情来的,因为越聪明的人,看得越清楚,快乐也越稀少。

  《九故事》读后感(六):玫瑰般我的肤色而且雪白,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

2、《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
埃洛伊斯抽噎着问玛丽·简说:“我那会儿是个好姑娘,我那会儿是的,对吗?”她怀念她怀念“可怜的威格利大叔”。拉蒙娜幻想的男友吉米死掉正映射了她的母亲失去了沃尔特,而失去沃尔特使她也失去了孩童才能拥有的天真与朴质,变成了一个刻薄挑剔、冷漠的人。所以埃洛伊斯哭了。
4、《笑面人》
“酋长”这次没让“笑面人”绝处逢生,而是让他经历痛苦后,笑扯下了面罩最终凄惨的死去了。“酋长”与成熟美丽的玛丽分手,“科曼切人俱乐部”也走到了尽头,孩子们美丽使人迷醉却又易碎的幻想破碎了,其中两次提到婴儿车,是否寓意着“酋长”使玛丽未婚先孕?
6、《为埃斯米而作——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
埃斯米把他父亲的遗物,一块手表寄给“他”,但运输过程中表壳玻璃破了……
战后的“他”即是一个极其污秽凄苦,却又极其动人的故事,“他”在战争中负伤,留下诸多后遗症,处事冷漠,精神接近崩溃边缘。而这块表带着埃斯米天真又衷心的祝愿“希望经历了战争后,你身心都健康如初”。而“他”把它拿在手里,又坐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有了睡意。“只有一个人真正有了睡意,埃斯米啊,那么他总有希望能重新成为一个——一个身心如初的人。”
7、《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
玫瑰般我的肤色而且雪白,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曾经多么美好的事物啊...热恋中的阿瑟献给琼安妮的这首诗。婚后5年,时过境迁,阿瑟怀疑琼安妮出轨,那双纯洁的绿宝石般的眸子也变成了“湛蓝湛蓝的,几乎成了紫色”。阿瑟说:“她的眼睛甚至都不是绿色的——她那双眼睛像他妈的海贝壳。”太痛苦了...
阿瑟喝了酒打电话给同事李倾诉,李不慌不忙,左手接过情人为他燃的烟,右手轻巧的握着话筒。“情真意切”的安慰开导着阿瑟,为琼安妮开脱找借口、时不时还透露出他对琼安妮的欣赏和赞美。多得心应手啊。而依偎在他身旁的姑娘当然是琼安妮了。
挂完第一通电话后,情人不断重复着“你方才真了不起。绝对了不起”情人注视着李“天哪,我觉得自己真像是条狗”。她身子又靠了回去感叹着“你方才真了不起,上帝啊,我觉得自己纯粹是条狗”
琼安妮多么迷恋臣服的感觉啊...
戏剧化的是第二通电话,阿瑟撒谎琼安妮已经回到家中,语气欢快。李却被击倒了,究竟是阿瑟为了挽回面子撒谎,体现其仍然十分在乎琼安妮。还是阿瑟已经崩溃了幻想出琼安妮已回到家中呢...
玫瑰般我的肤色而且雪白,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多美好,就有多痛苦...
8、《德·杜米埃-史密斯的蓝色时期》
情欲 躁动 谎言
9、《特迪》
肉身怎能禁锢天才的灵魂?

  《九故事》读后感(七):极简主义的塞林格

前几年雷蒙德·卡佛正火的时候,听不少人谈极简主义。卡佛的确是极简主义的重要代表,但卡佛并非孤峰奇崛,在他之前,已有不少人的作品可归入极简主义的范畴。比如海明威,比如塞林格。
 
我不太喜欢用某种主义描述一个作者,也无意把海明威、卡佛和塞林格放在一起讨论。每一个出色的作者都是独特的,只有庸才面目模糊,可以放到固定规则里称斤论两。
 
很多年前,有人在胡同里随意扔着一大堆书,准备卖废品,我从里面捡回一本纸张已经发霉的国外短篇小说选,在那本书里,我第一次读到塞林格写的《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瞬间折服。又过了几年,我才开始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后,几年又过去了,如一部长篇小说般绵长,直到今年,我才读完《九故事》。
 
《九故事》是塞林格九部短篇小说的合集,比起《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九个故事的格局都不大,描述更加简约,但分量不可小觑。塞林格在小说中给出了大量的留白,在传统小说中这些留白大可加以铺陈,甚至成为一部长篇小说,但塞林格故意不去讲述,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填满,甚至不担心读者得出不同的结论。
 
《嘴唇美丽而我的双眸澄碧》是两个男人间的一次电话通话,一个带点歇斯底里的男人,使人厌倦的絮叨,然而随着一次次似乎要停止又延续下去的谈话,疑云慢慢氤氲,我们开始怀疑主人公李的身份,那个在身边的女人究竟是谁,她是不是正是电话那一头阿瑟的妻子?《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两个女人漫无边际的聊天,看不出话题要走向何方,有什么意义,一个怪怪的小孩,总是和幻想中的朋友在一起的,好像是一个无意中闯入故事的陌生人,不知为何而来。《笑面人》是故事中的故事,一个人在讲述一个故事,又引出另一个故事,讲述者的故事尽管是一个传奇,却在讲述者的思绪中与现实的故事有着深刻对应。《德·杜米埃-史密斯的蓝色时期》,一个有点荒诞意味的故事,一个刚出道的年轻画家,写信冒充法国画家杜米埃的曾侄孙,自称叫让·德·杜米埃-史密斯,已经二十九岁,妻子亡故,应聘“古典大师之友”绘画学校教师一份职务。他竟然收到了学校的回信,并同意接收他为教员,如此低劣的骗术,读者似乎都在期待当他终于和校方见面时的情节突变。但是,当他们见面之后,却出乎意料的平静。然后,一封封来信中,一个远方的艾尔玛修女走入故事,又迅速因为史密斯的冒失而被修道院禁止学习绘画。一个年轻人朦胧的爱意,和一个带着沉闷压抑气息的学校,忽然间一切像未曾发生,学校解散,史密斯又回到起点。《特迪》的故事神秘,一个有着超凡早熟的孩子,有着对世界透彻的看法,又在预言着的未来。故事最后,随着一声妹妹的一声尖叫,究竟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是否真如寓言中一样?但塞林格却在这里断然终至了故事。这一切似乎都是卡佛故事中常见的手法,但塞林格故事远比卡佛的故事出现的早。
 
很多故事里仍可见到塞林格笔下常见的正面角色——孩子。《下到小船里》是一个有着怪癖的小孩,他似乎在躲避什么。《为埃斯米而作——既有爱也有污秽痛苦》,以一个小女孩埃斯米来救拔饱受战争创伤的主人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换,不但显示着不同的视角,也对照心态的改变。《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只有那个小女孩能和主人公西塞真正对话。九个故事中,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脉相通。塞林格的绝望不是写在文章中,堆在脸上,表演给读者看的。他用一生和全部作品诠释了这种绝望,孩子也许是唯一的希望,但最后,塞林格连书写绝望的努力也放弃了。他与世隔绝,长期无人陪伴,那些带来惟一一丝希望的孩子们,永远只能活在故事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九故事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