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10篇

2017-11-12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10篇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是一本由肉松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一):旅行路上的最美邂逅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要么是随性说说而已,要么就是成为永远梦想奢望。可对于肉松与骨干这对普通俩口子来说,就是“说走,咱就走”的实际行动。弄好签证,背起行囊,便开启了他们为期一个月、三国、十三个城市的欧洲行。
回来之后,肉松便将这段国外旅行所见、所闻、所尝用文字与图片纪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本《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的诞生。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对上述三国重要的建筑、绘画、雕像、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介绍,用观赏者的角度来欣赏解读,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字资料变得生动有趣。
有人旅行的目的是认知世界感悟生活,有的则是欣赏美景,品尝美食,而肉松夫妇出远门的动机源于工作、生活的不太顺心,想借助旅行散散心,想从熟悉枯燥的生活中暂时逃逸,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可去什么地方?俩人却产生了争议,于是,两张截然不同的旅游地图便产生了。肉松想去意大利看场意甲联赛,去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感受球迷欢呼声,尝一尝博洛尼亚肉酱千层面。而对于从小与绘画打交道的骨干则是惦念着心中的圣地——意大利。用肉松的话说则是“我的旅行是由球场和美味餐馆连接而成,而我的老婆期望的欧洲之旅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博物馆和大教堂。”最终,二人求同存异,选择了共同的交集,循着文艺复兴的印迹,在历史的沉淀与舌尖上的诱惑中邂逅一路的惊喜。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意大利,他们在“大理石头上写的诗”的米兰大教堂前伫立为绝美的建筑技艺肃然起敬;乘着小船慢游“威尼斯“,在钟楼上俯瞰水城,大喊:“君临城”;在佛罗伦萨的老桥上漫步,看海鸥翱翔,夕阳金黄;在庞贝古城城墙上涂鸦,听古角斗场里聆听那旷古久远的厮杀,回味曾经的生死较量,更来一场浪漫不关乎爱情的“罗马假日”。
马德里狂欢节上摆个Poss与美女来个合影,跳一段弗拉明戈舞;塞维利亚斗牛场里,凝望着那些“功勋斗牛”的牛头标本,觉得它们仍在愤怒中。瞻仰那个身穿巴塞罗那球衣的哥伦布雕像,你不会笑出声来,反而会涌起一丝感动,足球文化早就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里。
细雨中走在香榭丽舍大街是种朦胧美,卢浮宫一日跑,看不完、看不厌的雕塑、名画,其艺术之美、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让人赞叹,着实是一趟难得的艺术之旅。王尔德墓前的吻印,那是份虔诚尊重追思之心,怎么不让人动容!
很多人旅行忙于购物、拍照,却无暇领略表面之外内在的风景。其实,不妨静下心,用眼睛和耳朵去看去听,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知,才会发现,一路上处处有美景,有动人的画面。情侣在不知名的雕塑前,旁若无人地亲吻,那是爱的真情流露。罗马广场上年轻的民谣组合,怀抱吉它轻轻弹唱的女孩,你能真切感受文艺之都的艺术氛围。“意大利式”停车的神奇会让你惊叹不已。
品尝美食也是旅行中最惬意的事。在“胖子之城”品尝到梦寐以求的博洛尼亚肉酱面对肉松来说是人生一大幸福事。坐在地上吃意大利比萨,那是什么样的滋味?能一连吃三个,又是处在什么样的心境下?文字中散发出来的美食味道,已经能让读者垂涎欲滴
旅行其实也是在偶遇与错过中穿行。不期而遇缘分,而错过则是遗憾。旅行归来,错过的地方太多。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在米兰我们没有看到《最后的晚餐》,在威尼斯我们甚至没有走进一个博物馆,在佛罗伦萨我们已经走到碧提宫门口,却没有力气再走进去,在马德里我们没能去成由屠宰场改造成的现代艺术中心,在巴塞罗那我们几乎放弃了高迪之外的一切……”但人生本就没有完美事,明白这点,也就会淡然。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旅行归来,你会发现家变得更温暖,所居住的城市突然变得美好起来,愈发感到生活着的幸福。收获一份真挚的感动,沉淀足够的真知,这或许就是旅行带来的最大收获。
“身未动,心已远。”或许,读完这本书,看过他们的快乐之旅,此刻,内心已经驿动起来,那就准备打起背包上路吧!
`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二):《拉丁欧洲》—— 不浮夸的游记

      一对平凡的夫妇,在欧洲展开了他们看似平凡却又特别的旅行,并用一个更贴近生活、贴近大多数人的视角,完成了一部给人以旅行之梦和动力以及旅行攻略的见解独到的游记——《拉丁欧洲》。在这本书中,我仿佛跟随着他们来到了欧洲,品尝到了真正的美味,领略了欧洲的人文和艺术,同时也仿佛身临其境的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却又实际存在的“小插曲”。这本独特的欧洲游记,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借鉴,更给了我实施旅游梦想的极大动力。
        我一直认为生命不该是刻意的,太过刻意的生命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真正乐趣,因为生命就是在意想不到和由心而发中进行的。而这本游记可以说是真的像河流的流淌一样在叙述和发生,所以可以称之为真正有意义的游记。因为在这本书中你看不到高谈阔论、空洞乏味的评议,找不到刻板构图、严肃浮夸的摄影,读不到伪装高雅、挑三拣四的美食评价,更没有注重推销、不切实际的旅游攻略。你能看到的只是一对平凡的夫妇行走在欧洲的街道上,教堂里、博物馆中,有感而发的赞美或者介绍,客观评价来告诉你的利弊、对于喜欢的食物的赞美、偶尔有孩子气的辩驳和随手记录下的照片。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像老朋友在跟你讲述他的欧洲之行。
        作者从米兰开始出发,一路南下到罗马,然后飞到马德里,在西班牙由北至南转一圈后飞往巴黎。一路上,作者夫妇两人以非专业和学术的角度真切的感受了欧洲的美。作者在书中出于个人爱好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所知所学,对欧洲的艺术、历史、人文做了详细又贴心的简介,让我们沉浸在书中的同时也对欧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于美食的评价和介绍,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分外饥饿,对于体重的事情早已抛之脑后,满心想的就是披萨、意大利饺子、红酒等美食……同时作者也十分贴心细腻的对于欧洲旅行可能遇到的“小惊喜”给出了全套的提示,从签证到“劳动节”到出行等等,一直到返程都亲自为每位读者“探路”,不能不让人感到温暖。
        就这本书的作者来说,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妇。在此之前,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徘徊,有想法却没有梦想,有梦想有没有实现的动力,有了动力又早已过了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年龄,因此所有的想法都化为平凡生活中的一念而过,他们依然按照既定的轨迹生活着。就像肉松先生说的那样: “去不去都是会老的,说走就走,仅限国贸”。他们不是个例,这种想法早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太过安于现状失去探索生活的激情。可是值得让人庆幸的是,这对夫妇通过自己真正的欧洲之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并去学习的榜样。他们用亲身经历重新燃起了对旅行、对生活的热情和思考,这是多少人想做而不敢做的。肉松先生在游历了欧洲之后这样写道:虽然我们并不相信这世界上 有什么非做不可否则生命便不完整的事情,但拥有这些体验,的确能 够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盈饱满。 这句话能激励多少人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的确被感动了。谁也不想从出生开始到消亡一直作为一张白纸存在,生命的厚重感和精彩要求每个人努力描绘出自己生命的斑斓画卷。 肉松先生做到了,骨干女士也做到了,而我们多少人还要从少年迷茫白发苍苍,然后带着遗憾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 这本书恰恰能够给你不再迷茫的理由和忠告。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普通人的身份,所以才会给作为世界大多数的普通人更贴近的感触;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是普通人,所以我们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转变的可能: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是普通人,所以我们才能在这本书中读到真实和感动。
       同时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又不会让你感觉很乏燥,而是通过作者夫妇的视角,领略了普通人眼中欧洲的迷人。
        生命本就是一场旅行,而欧洲则是这场旅行中必要领略的风景。如果你至今仍对探索欧洲毫无头绪或者是缺乏信心,不妨静下心来仔细读一读《拉丁欧洲》,它能让你在在如沐春风中给你醍醐灌顶的感悟,给你旅行和生活的启示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三):喜欢书中威尼斯的味道!甜甜的芬芳+美丽的珠宝的光泽!!

那些没有遗忘的过往和章节,借着肉松悠闲地笔触又轻轻的浮现出来。有时光,有记忆,有往昔的美好!再重温下意大利—威尼斯!
 “可能是因为时差还没倒过来的缘故,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晚,上午吃完早餐在酒店附近逛了逛,在路边咖啡店休息了一会儿,喝了杯Espresso,正准备乘坐地铁前往达芬奇科技博物馆,却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封闭地铁入口,朝地铁外赶人,才刚过中午,这是出了什么事吗,难道是遭遇到了传说中的恐怖袭击?
一番搜寻之后,我终于找到一个略懂英语的地铁工作人员,至少他听得懂我说的“Why”。这位大叔攥着我手臂,指着我手表日历上的“1”字跟我比划了一阵,半天我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Labour Day”,今天是五一劳动节!
原来意大利人是过五一劳动节的,此前我在网络上看到的大量网上信息都说意大利人不过五一劳动节,但血淋淋的事实却告诉我们:意大利人是过五一劳动节的,至少他们下午开始过。我们无奈地从地铁走了出来,商店也一家家开始关门,看来达芬奇科技博物馆也泡汤了,没有了公共交通,出租车也几乎见不着,我们只能步行走回酒店。
走回到米兰大教堂附近时,我们碰上了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游客,他一看到我们就急切无比地迎了上来,脸上满是他乡遇故人的激动,我估摸着他是碰到了什么难处,果然,他开口就是一嘴字正腔圆的京片子:“哥们儿,你知道这地儿哪有中餐吃吗?可馋死我了”。
我告诉他,米兰有条叫做Paulo Sarpi的华人街,街上还有几家勉强能吃的中餐馆,但当时已经接近饭点,我看他一副已经撑不到那里的样子,于是给他指了指附近一个导游经常带着中国旅游团过去的华人餐馆,名字里大约有个“翠”或者“珍”。我本人对这些海外的华人餐馆没有好感,里面的菜都是一些你在中国几乎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中餐菜式,比如作为一个长沙人从来没见过的的著名湘菜“左宗棠鸡”,以及在北京多年也没尝过的“北京酸辣汤”,前菜干脆就是名字都不掩饰的越南春卷和日本寿司船。
为了拯救这有点失败的一天,我决定找到一顿足以弥补心灵创伤的意式大餐,下一站,我们将前往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的威尼斯。”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四):自由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此书是作者肉松及妻子骨干携手的拉丁欧洲之旅,从最开始有旅行的想法到签证的办理,再到后来的两人各不相同的欧洲路线图。最终选择从意大利米兰一路南下,然后再从罗马飞往马德里,在西班牙从北到南转一圈后最后直飞巴黎。这样的一个旅行轨迹,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旅行的视觉盛宴呢?
        自由行,自我做主。但这本书是以博物馆和教堂,建筑大师、绘画大师为主线的书籍,以及少量的美食及风土人情介绍。
        从如何去每个地方到参观那一地方的建筑,欧洲最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及拜占庭式建筑。米兰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米兰大教堂全部都由白色大理石建成,135个白色巨塔像密林一样刺向天空,其中最高的塔高达105米。马克.吐温比喻它是“大理石写成的诗”,但也有人觉得它像只刺猬,抽象艺术家则恰如其分将其外形简化为一组向上的箭头。它除了拥有最多的尖塔,也是拥有最多雕塑的教堂。作者肉松对教堂雕塑的描述详细生动,但却少了照片作为印证。
         对于学过美术史的我来说,也很难从肉松的描述中回忆起雕塑的样子。
         高迪的房子,是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章。使我回忆起我上大学时,美术史的老师专门给我们介绍的巴特罗之家,就像沉睡的巨龙,那没有直线的建筑真的让我赞叹!巴特罗公寓天台上宛如鳞片状的瓷砖,屋脊的瓷砖排列得就像巨龙的脊背与图片相契合。这种形式是让我最为赞赏的。
        对于没去过欧洲的我更喜欢图片多于文字的形式,呈现欧洲的每个角落。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两个地方,一是书籍的封面,二是那种类似手绘的旅行线路。
        没拿到书的时候我很是期待,但当把书拿到手里,认真的读起来时却有些失望。仿佛带我重温了美术史,肉松描述的细致到位,但却缺少图片。
        骨干是个插画师,我本以为会在书中体现她对拉丁欧洲建筑、雕塑、绘画看后的创作。结果令我有些失望。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五):错过了间隔年,还可以来个间隔月呀

“间隔年”(Gap year)是指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不急于踏入社会,而是停顿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间隔年”在国外很流行,但绝大部分中国人可能没有这好运气,年纪轻轻刚刚毕业,经济还没独立,哪里有钱四处去撒欢,爸妈还等着你赶紧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呢,“大好年华不奋斗,就想着出去玩,没出息!”
这当然是对间隔年的误解,旅行,并不仅仅是“玩”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对年轻人来说,在各个国家之间行走,遍历古迹与文化的传承,目睹现实世界的不同境况,是一种古老但有效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番经历所塑造的视野与心态,将受益终生。
在欧洲,“间隔年”的前身被称为“大旅行”(The Grand Tour),歌德、司汤达、拜伦、尼采这些大师级人物都曾有过这样的壮游。在中国这种传统就要弱多了,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上升,外出旅行已经成为了一种日趋流行的生活方式。对于已经有了闲钱,但没有时间的人来说,错过了“间隔年”,倒不妨挤出一个“间隔月”。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这本游记的作者肉松和他的妻子骨干就是这么做的。2013年4月,他们突然动念“去旅个游吧”,于是就去了,花了一个月时间,游荡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对于很多旅行团来说,一个月几乎可以走遍整个欧洲了,但肉松他们却只选择了三个国家,这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产物。
眼下,各种旅行书层出不穷,网上的旅行攻略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哪里都有人给你指南,但肉松的这本书不是攻略,而是游记,不为别人,更多的是为自己,一场旅行结束了,写下来,如此而已。实际上,这也真是一场普通的旅行,并没有什么惊险故事或动人事迹,但也正因为普通,而与人亲。
从书本的一开始,他们各自规划行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肉松喜欢足球,热爱美食,而作为插画师的骨干对艺术作品情有独钟,他们仔细挑选路线,在足球、美食和艺术馆之间来回斟酌,互相妥协,找到一条最适合两人的路线。这是它们旅行游记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像那句有名的文艺青年话语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谁陪你一起去”。显然,肉松和骨干,既去了想去的地方,又找到了值得一起去的人。
对于旅行,肉松和骨干并不想破脑壳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类大问题,也不想成为中国扫货达人中的一员或者穷游典范中的一个,肉松说,“我们只是希望能够享受一段正常的旅行,不快不慢,走走停停,能够把一些风光刻在心里,把一些艺术品印在脑海,而不只是留下一堆用Ps也能实现的经典景点合影。”
他们确实这样做了,在这一个月,他们经过了3个国家,13个城市,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博洛尼亚、佛罗伦萨、锡耶纳到那不勒斯,再从罗马到西班牙的马德里、科尔多瓦、塞维利亚和格兰纳尔,最后从巴萨罗那去到法国巴黎。整个旅行过程中,他们走过了无数的大街小巷,见过了数不清的古老建筑,吃过许许多多的各色美食,逛过了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拍下了许多美好的照片。
一个月的经历,都被记录在了这本书里,从办签证规划行程到飞起降落回到北京,肉松用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了一遍拉丁欧洲,合上书页,我也想策划一场自己的旅行了。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六):转:小河在“不止读书”里对这本书的推荐

“间隔年”(Gap year)是指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不急于踏入社会,而是停顿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
“间隔年”在国外很流行,但绝大部分中国人可能没有这好运气,年纪轻轻刚刚毕业,经济还没独立,哪里有钱四处去撒欢,爸妈还等着你赶紧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呢,“大好年华不奋斗,就想着出去玩,没出息!”
这当然是对间隔年的误解,旅行,并不仅仅是“玩”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对年轻人来说,在各个国家之间行走,遍历古迹与文化的传承,目睹现实世界的不同境况,是一种古老但有效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番经历所塑造的视野与心态,将受益终生。
在欧洲,“间隔年”的前身被称为“大旅行”(The Grand Tour),歌德、司汤达、拜伦、尼采这些大师级人物都曾有过这样的壮游。在中国这种传统就要弱多了,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上升,外出旅行已经成为了一种日趋流行的生活方式。
对于已经有了闲钱,但没有时间的人来说,错过了“间隔年”,倒不妨挤出一个“间隔月”。《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这本游记的作者肉松和他的妻子骨干就是这么做的。2013年4月,他们突然动念“去旅个游吧”,于是就去了,花了一个月时间,游荡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对于很多旅行团来说,一个月几乎可以走遍整个欧洲了,但肉松他们却只选择了三个国家,这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产物。
眼下,各种旅行书层出不穷,网上的旅行攻略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哪里都有人给你指南,但肉松的这本书不是攻略,而是游记,不为别人,更多的是为自己,一场旅行结束了,写下来,如此而已。
实际上,这也真是一场普通的旅行,并没有什么惊险故事或动人事迹,但也正因为普通,而与人亲。从书本的一开始,他们各自规划行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肉松喜欢足球,热爱美食,而作为插画师的骨干对艺术作品情有独钟,他们仔细挑选路线,在足球、美食和艺术馆之间来回斟酌,互相妥协,找到一条最适合两人的路线。
这是它们旅行游记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像那句有名的文艺青年话语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谁陪你一起去”。显然,肉松和骨干,既去了想去的地方,又找到了值得一起去的人。对于旅行,肉松和骨干并不想破脑壳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类大问题,也不想成为中国扫货达人中的一员或者穷游典范中的一个,肉松说,“我们只是希望能够享受一段正常的旅行,不快不慢,走走停停,能够把一些风光刻在心里,把一些艺术品印在脑海,而不只是留下一堆用Ps也能实现的经典景点合影。”
他们确实这样做了,在这一个月,他们经过了3个国家,13个城市,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博洛尼亚、佛罗伦萨、锡耶纳到那不勒斯,再从罗马到西班牙的马德里、科尔多瓦、塞维利亚和格兰纳尔,最后从巴萨罗那去到法国巴黎。整个旅行过程中,他们走过了无数的大街小巷,见过了数不清的古老建筑,吃过许许多多的各色美食,逛过了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拍下了许多美好的照片。
一个月的经历,都被记录在了这本书里,从办签证规划行程到飞起降落回到北京,肉松用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了一遍拉丁欧洲,合上书页,我也想策划一场自己的旅行了。
--------------------------------------------------------------------------------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 微信号:buzhidushu

  《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读后感(七):行走在拉丁欧洲,心在艺术馆飞翔

    在我们国内的同辈人中间,年纪轻轻就有过间隔年经历的人并不多见。这也难怪,绝大部分中国孩子直到大学毕业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经济独立,要长途旅行就离不开父母的支持,而中国大多数父母又很难放心让在他们眼中还是个孩子的子女们独自远行。但是这个念想还是在许多人心里埋下了种子,所以到了三十多岁时,我们中不少人开始心痒难熬地背起背包满世界转悠,甚至还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在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环球之旅。
    很羡慕肉松夫妇,走过了那些没有围墙的艺术馆
    在这本游记的开篇部分,作者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伯纳乌球场、诺坎普球场时,他的妻子也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圣地,卢浮宫,普拉多,奥塞,乌菲兹、博盖塞,当然还有圣母百花教堂,圣彼得教堂。夫妻两个制定各自的线路图,他们各有偏好,又不抗拒美食。这段轻松的开篇还展现游记所要求的另一种底蕴——幽默感。出门在外,总有种种不如意,有计划之外的突发事件,没有幽默感,旅行就会缺少润滑剂。
  旅行是我们认识世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而艺术、体育、美食这些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我们呆在家里的时候,依然会拓展,这些枝蔓在旅行中会得到最好的滋润,继而在心中继续延伸他的脉络。我们阅读旅行攻略,阅读游记,是给这些枝蔓浇水,缓解其饥渴,有一天,他们会忍不住提醒你,又该出去走走了。你就会收拾行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