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手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手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2 22:58: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手卷读后感精选10篇

  《手卷》是一本由西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卷》读后感(一):思考

 思考
     我记得在蒂欧•欧布里安的《负荷》中曾写到:“因为过去要进入未来,所以有了故事。”故事作为一种传承,将思想价值传递,一直延绵不绝。本书的作者西西在八十年代末写下了本书的短篇小说,共11篇,获台湾第十一届时报文学奖之小说推荐奖。
     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文字的感染加上配图的烘托让人很容易便走进作者构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如同犹如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在仙境中体验着各种奇奇怪怪异现实,却折射着现实的景象。
       就如《浮沉志异》中,那个神奇的浮城,“头顶上是飘忽多变的云层,脚底下是波涛汹涌的海水,悬在半空中的浮城,既不上升,也不下沉。”,这样的文字缓缓道来,仿佛带着童话色彩,然而就如《格林童话》一般,这样的故事都是写给大人看的,这些奇幻有趣的东西都富含隐喻和对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思考。如《浮沉志异》中,众目睽睽如氢气球一般悬浮而起的浮岛,这个只有祖父母辈的祖父母们才是目击证人的事件,不由让我想起作者所在的香港,因为战争的突然脱离,不输于任何一方,犹如浮岛漂浮与空中,随时可能因为某些力的改变而轰然落入海里。作者对于浮岛,有着担忧,也有自豪。“这是一座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富庶城市,这里不愿说话的人享有缄默的绝对自由。”但是这里的镜子只能看到背面,风季里所以人都梦见漂浮在空中,如天下落下的骤雨。这些就宛如作者对香港的思考。
      西西的风格绝对是独特的,她把自己的思考与隐喻藏在每一段文字里,她用独特的视角在观察着这个世界,带着批判与认真。

  《手卷》读后感(二):《手卷》:城市心灵流绪的抒写者

《手卷》:城市心灵流绪的抒写者
《手卷》是西西发表在八十年代后期的小说合集,共计十一篇。它在写作时间上,与前一部小说合集《胡子有脸》有着前后衔接在关系。在这本书里,随着香港回归时间的确定,作者的作品里,一种今天看来也许应该称之为杞人忧天的担忧在字里行里显得越来越随处可见
最典型的作品,就是第一篇《浮城志异》。这几乎是一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吟成的香港史。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下,香港被想象成一个孤悬天际的浮城,上不能触天,下不能摸地,它实际上象征了香港脱离大陆之后孤悬海外的那种尴尬状态。这种悬浮态,也被作者寄予了对香港地位的暗示,它究竟该下沉还是上浮?作者对香港的现状是充满孤芳自赏情怀的,对于它的未来,则抱有某种忧思。整个小说没有人物,也没有故事情节,充满着令人费解的比如像钻入壁炉的火车、只能看到背景的镜子、形状像鸟的鸟草,如果深文周纳的话,应该能够看到作者对香港的生存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某种隐寓,而结尾的部分,它暗示了香港处于世界目光的注视之中,而这种注视“还担负监察的作用”,这也是作者对香港颇引以为豪的一份欣然自得情绪,好像在对前面的忧思作出某种自慰的解释,觉得处于世界眼光注视与监察之下的香港,可以让人们“探悉事态发展的过程”,不会遇到什么样的悲剧。作者的乐观情绪是基于洞开的窗子,才使得香港有了一份可靠的保障。可以说,用小说与诗联合起来的文体为一个城市作传,在这篇小说里得到了典型化的实践。而这样的宏观性的观看,辅以细腻的心理倾注,只有一名女性作家才能勾勒、点染成。因为我们很难想像一个男性作家,在对一个城市进行描摹的时候,能够沉迷在如此众多恬淡而深沉的意绪与流变中,只有一个女性作家,才能把城市的每一丝微妙的意境与感触,赋予一种朦胧诗一般的文字,袒露出城市的最隐秘的内心思绪与情怀。
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代言人,必定是一个女性作家,对城市最为了解的也在心灵上最为匹合的,也必定是一个女性作家。我以前在评述英国女性作家为什么扎堆儿出现的时候说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越古老、越长久,女性作家的力量就越强大。比如,上海影响力最大的作家王安忆就是一个女性。相应的是,西西在香港文学界的影响力,甚至在公众投票中要超过金庸,也显示出西西的文字与思绪,与这个城市有着某种内在的吻合与呼应。
在《手卷》中,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作者更多地是通过思绪的流动,来折射这个城市里的某种感伤、某种关怀、某种隐忧。在《手卷》这篇作品中,像西西许多作品一样,也在思考着大陆与香港的关系问题,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虚拟了一个叙述者,通过叙述者的讲述,我们看到的是大陆逃港人的各种状态与情态,你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篇非虚构作品,它的叙述视角无所不在,但人物的动机却没有在文字里加以一丁点的交待,但通篇里展现出的从大人到小孩迫不及待对香港的趋之若鹜式的“奔跑”,却把一个大大的疑问,投向到书本之外。而这种情结,正是写作这篇作品时的作者的忧思。这种淡淡的伤情,弥漫在作者的作品中,正浓缩与交织着中英谈判结束后的香港人的那种狐疑的心态。我们作为一个人非在其境中的外人,是难以体味到西西的作品是如何与港人的心态暗相呼应的,明白此,我们也就明白,西西为什么在港人的心目中占有着如此不可忽视的地位。
西西通过她的不受束缚的思绪,串起了一个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世界与情感。《这是毕罗索》里,小说采用了两个主观的叙述角色,分别展现了巴西球星济科的内心世界和父亲的足球裁判生涯,用两个极端对立的视角,囊括了世界杯足球赛这一“共时性时态”给予人物的心灵思绪的激发,实际上展现出的是对亲情的怀念与吟味。小说集里最长的一篇《雪发》同样体现了作者非常擅长与乐于选择的通过多个心绪的抒写,来表现内心灵魂的交融与触发。在这篇小说里,我们看到,一个是头上已经挂着霜花的老师,年龄基本就是作者自己的年龄,而小说人物代课老师的身份,也基本是作者现实身份的移植,在一句穿着“衣裙”的描写中,可以确定这位老师是一位女性。而另一名学生,则在其他老师眼里是一个典型的坏学生,调皮捣蛋,标心立异,但是在“雪发”老师的眼里,他却有着他的长处与可爱。老师与坏学生,都有着出于避乱而离开故乡经历,这里的设定,也可以看到西西心目中的大陆情怀是始终如一的。这位学生因为采摘树叶,爬到树上,在校园里引起轩然大波,但“雪发”老师却坚持用爱的教育,让他走上了正轨。正如所有的西西的小说那样,人们的好与坏、矛盾与冲突都无关重要,关键是通过两个人的相互观看过程,细腻地再现了各自眼光里感受到的自然、校园、光阴等等细枝末节,这种细腻思绪流动,令整个小说洋溢着一种令人咀嚼回味的诗情画意,这篇小说可以说在技法的求新求变上还是在语言的典雅诗韵上,都代表了一种西西的总体风格。可以说,中国当代白话文的传统,在西西这里,保存了另一支直接由民国白话文孓遗下来的文风,这种风格,包括文白相间,直接引诗入文,且在语词的选择上,偏向于音韵的柔美、和谐蕴藉喜欢梁实秋与徐志摩风格的读者,可以在西西的文字中,能够找到三四十年代的那种白话文的特有韵味。

  《手卷》读后感(三):天马星空的文字编织的人生渡船

文字与书之于人生,看似可有可无,但一旦接纳变不可舍弃。虽然读书是每个人从小都干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将书作为终身的伴侣呢?快节奏的生活里,读书似乎变得越来越奢侈,网络让文字有了距离,但在爱书人的眼中读书是不可舍弃的。
第一次读西西的文字,《手卷》一书共收录西西短篇小说十一篇,获台湾第十一届时报文学奖之小说推荐奖。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
作为一本短篇小说集,《手卷》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彩的,这里不仅有对故乡、童年的描写,也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集子的第一个小说《浮城志异》用玄幻的笔法描写了一个浮在天空的中的城市,人们从最初战战兢兢怕坠落的,慢慢变得习以为常。浮城中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只能照出背面的镜子,风季中的浮于梦,泥土里的鸟草,这些慢慢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份奇异的梦一般的场景最初看来让人摸不到头脑,但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会发现这也许是作者对于香港的一些美好幻想吧。如果说《浮城志异》是作者对于香港梦幻的描写,那么《手卷》这篇文字更多就是写实的手法。对于那个特殊年代想要留在香港的人们所付出的艰辛的夸张描写,也许有些不切实际,但他以描绘者的角度,记录了许许多多移民的迁徙路途中的艰难困苦确实真实且生动的。
作者的故事之所以看起来比较天马行空,还和她的叙事手法有很大关系吧。在《这是毕罗索》中,作者讲述了对于父亲的怀念。父亲是一名足球裁判,一生奔波于绿茵场,小时候的自己也常常追随父亲一路奔跑,却很少会和他一起看一场足球。作者在回忆里穿插了当时著名球星济科的一次失败,从这次失败中她获得是与父亲灵魂的沟通和对于足球更深刻的理解。关于回忆与纪念的文章,这篇交叉着两个第一人生叙述的方式,让她对于父亲的这份思念更为深刻。同样的方法在《雪发》中也有出现,这是一篇很美的故事,学生和老师的年少回忆,也许是作者当过老师的缘故,对于小孩子与教师间的关系她有着深入的了解。故事讲述了不被大多数教师理解的小孩儿,却独独得到了一个代课老师的关注,这份关注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但这份感情却留存在了两个人的心中。作者用小孩子和老师的视角交叉的叙述了这份感情,让这份师生情变得更加唯美和浪漫
书中天马行空的文字里是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正如序言《羊皮筏子》一文中所说的,书就是她的羊皮筏子,时时背负着带她进行人生的航行。这个小说集就是她用文字编织的美好渡船,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唯美、奇妙的探索。

  《手卷》读后感(四):欢迎来到西西的童话世界

这是一本很难看出写作年代的书和一位很难猜出年龄的作者。《手卷》共收录了包括代序《羊皮筏子》在内的12篇短篇小说,所有篇目的成文时间竟是比我的年龄都要大。西西这样一个少女心满满的名字背后是一位年逾古稀的婆婆,跳脱的文字和叙事风格看起来没有一点老派甚至过时,书中所有这些三十年前写下的故事和感慨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应情应景、发人深思
西西,原名张彦,香港作家,如果为其提炼几个关键词的话,我想应该是:香港、教师、足球和旅行。西西的名字很有趣,单单这个名字的来历就可以作为一个故事写进书里,她说:“‘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胶卷——引者)的两格,或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西西是跳格子。在地上跳格子的西西写文章时就是“爬格子”——在纸上跳格子。
西西的文字和故事像她的名字一样跳脱又有趣,翻看《手卷》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本书或许更适合给孩子或者老人看,他们和作者有共同的特点:纯真,而我大概已没有这个特质了。
《羊皮筏子》以书比喻羊皮筏子。羊皮筏子现今只在一些景区才能看到吧,有些人不要说见过或许根本听也没听过这个东西,可是它却是唯一一种永不沉没的水上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羊皮筏子而不是木筏或者轮船?因为它以柔克刚生命的洪流中,什么东西可以像羊皮筏子一样渡我们过河而无沉没之虞?或许只有书了。你是否听见远方黑鸟的哨鸣、看到对岸丰沃青翠的土地、闻到玫瑰的芳香,是时候翻开一本书去探索河之彼岸了。
《浮城志异》讲述了一个名为浮城和城市里的人和物,浮城如其名字是一个浮在空中的城市,与宫崎骏《天空之城》里充满宝藏和幻想的天空城市不同的是,浮城代表的是漂泊无根和浮躁虚幻,浮城里的人和物都充满荒诞的景象,只是这荒诞看起来又有些眼熟,爱好做梦、只看屁股不顾脸面……
《这是毕罗索》是一篇缅怀身为足球裁判员的父亲的文章,写作手法很特别,作者的视角放佛是赛事直播中的全景摄像头,细致入微的描述了场上和场下的每一处景象,对父亲的思念和理解绵绵渗透字里行间,即便不懂足球也能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雪发》用双重视角的写作手法写就教师和问题少年的故事,区别于传统双重视角明确区分叙事主角的是本文的双重视角均使用了第一人称“我”,乍看起来有些混乱,但是比第三人称更有种莫名自我代入的切身感受。少年是作者作为“教师”这一关键词经常关注的对象,在《肥土镇灰阑记》、《贵子弟》和同名短篇《手卷》中,都深深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环境的担忧和无奈,作者的赤子之心和拳拳盛意满溢而出。
看着西西的文字,我常常想起大陆的诗人蓝蓝,她们似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和同样深切的真诚童稚,不知她们是否认识彼此、能不能成为彼此的知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手卷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