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10篇

2022-05-26 02:0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10篇

  《我所缄默的事》是一本由[美]阿扎尔•纳菲西著作,三辉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三):简短的想法。,与PERSEPOLIS的对比

之前看了PERSEPOLIS。
主角都是出身显贵之家,家庭西化,并且主角都是女性。
对比一下这本书更平和一点,并且说到了很多个人/家庭之外的因素。PERSEPOLIS相比之下更像是主角个人成长史。
之前一直觉得(其实也包括现在)巴列维治下伊朗那段时间是一段进步的历史,不过从这本书里反映出来的应该也是一个挺腐败(?)并且只关乎社会精英们福祉的政府(?)
不过再怎么样也比现在强制妇女套着黑色垃圾袋好→_→
十分想找一本从底层人民观点出发,讲述伊斯兰革命这段历史的书;
还有西方世界对当时的伊朗留学生、学生运动之类描述和看法的书。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四):那些我们沉默不语的事,才真正塑造了我们

很难说阅读《我所缄默的事》时究竟哪一样更让我震动:作者剖析自己及家人的坦诚勇气,还是一夜倒退的伊朗竟与当下有偌多相似。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是美国大学的文学教授,少年时离家在欧洲读书,后来回到伊朗任教,但因为拒绝佩戴头巾上课被赶出德黑兰大学。几年前国内出版了她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校园高音喇叭大喊着“美国去死”的极端环境里,纳菲西带着几个好奇的学生,定期在家里秘密聚会,阅读并讨论美国经典小说。文学扩大了她们的世界。现实越是残酷,文学中打破常规、颠覆传统的情节越为她们撑起一座可以避难的想象共和国。
新书《我所缄默的事》则不同,它突破了压制与反抗这个单向维度——尽管在这个维度上,纳菲西的写作已经足够好了——而是鼓起勇气直面自己的家庭与历史。从祖父母一辈的故事,写到自己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薄薄一册书,浓缩着三四代人的生活轨迹,处处惊心动魄。
书的缘起,是作者母亲的去世。“母亲希望我如何感受她呢?现在,我已经失去了她。惟一能让我坦然面对失去她的方式,就是问自己这个问题。有时候我想,我也曾拥有过她。但当她活着的时候,我因为忙着对抗她,而没有意识到这点。”
纳菲西一生都为母亲不断编织谎言、不断指责他人的个性所苦,直到母亲去世前几年,她才逐渐意识到母亲性格中的可爱之处,以及自己性格里与母亲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开始搜寻旧照片、旧故事,因为如果看不清楚母亲,也就无法真正看清楚自己。
母亲去世后,她写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多关心一点那些爱我们的人呢?为什么我们不去问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他们的童年,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梦想呢?如果他们累了不想说,为什么我们不坚持呢?为什么我们不好好保存每一张照片,记笔记呢?为什么我们不问其他的知情人,问那些比我们年纪大的人,比我们知道的更多的人呢?”
这一串串问题让人抬不起头。无法回答,甚至无法面对。
对父亲的态度更是复杂。也许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重新认知的过程。父亲从来是纳菲西热爱、同情、敬佩的角色,是他一直忍受妻子的挑剔,维持这个家庭的存在;是他教会女儿阅读与编故事,为女儿开辟了全新的天地;是他以喷薄的才华与深远的见地,成为德黑兰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也是他为正义和真理最终被捕坐牢,成为一家人最悲苦也最骄傲的经历。
父亲突然入狱的消息,是纳菲西在欧洲读书时在报纸上看到的,而不久前她刚看到父亲与戴高乐将军在巴黎的合影。在欧美媒体的解读中,这是一颗政治新星被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所构陷。这种不明原因、不知所终的牢狱之灾,为入狱者及其亲友带来的折磨,我读来也尤为感同身受。
“我们尽一切努力表现得像往常一样,以至于我们自己都差点信以为真,完全忘记了这个世界一切都不正常了。如果我们表现得更谦逊一点,那我们就是在撒谎,因为我们完全不相信他的罪状。然而,表现得好像这个情况完全没有影响我们一样,也是一个谎言。在公共场合,我们选择第二个谎言;但在私下里,我们两个谎言都试过,只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有一幕很感人的情节,是我在弗兰克·卡普兰的两部电影里都见到类似桥段并为之落泪的。在《生活多美好》与《浮生若梦》里,好人被法官判处高额罚款,自己无力缴纳,所有邻居、朋友、他帮助过的人、闻讯赶来的记者甚至路人都慷慨解囊,你一元我五角迅速凑齐。本以为这只是银幕世界里的一厢情愿,读此书才知道现实里真有此事发生。
被囚近三年后,纳菲西的父亲终获保释,但法官故意刁难,判处5550万图曼保释金(当时相当于650万美金)。好多人赶去司法部替他交保,这让父亲十分震撼。纳菲西后来看到他写的日记。“我觉得我要哭了。我不知道德黑兰人会这么热心。这个国家非常奇怪,它在暴政面前沉默不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会通过被动的抵制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证明自己的存在。今天来帮我交保的人来自不同的行业,信仰不同的宗教:街上的小摊贩,还有超市的大老板,后者是有数亿资产的犹太人。朋友、同事、亲戚,不论关系远近都来了。中午时分,他们已经筹集了1亿2千万图曼。”
读这本书很容易让人想到以色列作家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同样是从个体切入,在对自己家族命运的娓娓描述中,展现整个民族、国家在历史长程中的变迁与创痛。压制和反抗不再仅止于概括性的描述与道理上的理所当然,更具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而来的创伤,不仅仅止于对当事者的伤害;无辜入狱、失踪、死亡,也加诸于每一个旁观者、见证者身上——出于各种缘由,他们不得不沉默,但这沉默带来无尽的羞耻和忏悔,仿佛沉默让他们成了帮凶。更怕的是,沉默久了,会让人变得麻木,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不再触动,因为有太多的伤痛,因为无论怎样也无能为力。
缄默,沉默,秘密,这构成了这本书的关键词。作者不止一次说到,“那些我们沉默不语的事,才真正塑造了我们。”本书的书名也来自于此。回到伊朗后,作者曾开玩笑似的在纸上列举在德黑兰不能说的秘密:在德黑兰陷入爱河。在德黑兰聚会。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单子越开越长,甚至包括女性以裸露皮肤感受风的存在。政治全方位给人以禁锢,以迫使人沉默的方式实现。这一点,我们也深有体会。
更震动之处在于,作者描述的场景与心理常与当下惊人相似。人们不满现有政权的贪污、腐败、民主缺失,一次次失望之后决意与旧政权彻底割裂,在这种急切的渴望下,稳健主张改革的政客难以受人青睐,叫得最响、做法最激进的宗教人士被选上台来。仅仅很短的时间内,伊朗曾有的不完善的民主被全部推倒,代之以不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严苛统治,一夜回到极度保守的几十年前,而曾经所谓的民主成果被抹得一干二净,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即便经历过美好的时代,历史仍可以在瞬间倒退翻转,无数次,无数地点,它已自证了这一点。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但在现实中的选择关头不迭去想,又或者念头一闪而过,却以为这次会不同。事实上,这次不会不同。我们不会不同。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六):叛逆 黑暗时代里的自我保护

▪“她从来没有忘记第一支舞,就像她从未忘记塞非”

塞非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却深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深处。母亲从未忘记那个内心深处的假想的恋人。他真是一个完美的恋人,温柔,体贴,富有魅力,身世高贵。母亲的执着以至于折磨了我和父亲一辈子。那大概就是母亲理想的生活吧,或许这也是整个伊朗女人所渴望的生活,安定,自由,拥有爱与关怀。生活的动荡,处处不如人意的生活脱离了母亲内心渴望的剧本,将母亲逼得偏激,逼得她只能将怒火撒在自己爱的人的身上,在愤怒与自负中寻找平衡。而她不知道的是,其他人也有伤悲,也有痛苦,也有对生活无奈的妥协苟且偷生。这大概就是我与母亲冲突的来源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魂还活着,因为我无法相信她在经受那么多痛苦之后,上天只是以死亡作为她的回报。”

死亡从不是生活中最让人难以承受的事情,活着却迷茫如行尸走肉,灵魂犹在身体却被束缚的无法喘息才让人更加压抑。大概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吧,革命分起,权利的争夺战曲折而漫漫无期,而我心的斗争不也是如此么?因不满而叛逆,又在母亲没有节制的抱怨中,在无穷无尽的斗争中磨平了棱角,同情着父亲却对他的选择感到困惑。我的叛逆代表着伊朗弱小群众的叛逆,伊朗人民在革命的间隙里艰难喘息,一点一滴的反抗着不公平,为自己护卫这一丝一毫的权利。伊朗的文化历史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相信神也并不是只给它一个湮灭作为回报。

▪“他就像一条小溪,预示着更加宽广的河流就在前方。”

伊朗不会永远在动乱之中,所有曾经缄默过的事也终归有勇气说出。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七):短评栏写不下的短评

30/07/2017 Azar·Nafisi的《我所缄默的事》篇幅不算长,为了不再习惯性阅读中断,爆肝读完。作者的族裔性别使我先入为主判断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书,虽然我此前从未听说过纳菲西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曾常驻nyt的畅销书榜。 书本类似于家族传记,作者作为伊朗官员子女记录了父辈那一代一生的起起落落。全书娓娓道来,大家族、小家庭、动荡的社会使我心里发紧,有人说女性作家的文笔总是细腻,但我想这是因为女性天生困惑于类似的东西,关于自我实现关于爱关于生活平衡的艺术,困惑她所经历我亦深陷泥沼。文笔细腻的男性作者难以另我得有此感。 我曾认为1979R使伊朗一夜巨变,但阅读作者的痛苦与欢乐,这种改变似乎早就逐渐渗透着她的生活,而这种影响实在比不上作者的母亲娜扎特来得直接,历史总会于这种沉默先拐过几个角,然后突然豁然或是撞上Dead End。还好,作者沉迷阅读和想象。 最后给娜扎特和帕森博士留一声叹息。 同题材玛珍沙碧塔的漫画改编的《Perspolis》也能帮助了解那段历史。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八):卡罗德钢琴 评论我所缄默的事

卡罗德钢琴 评论我所缄默的事:
    在《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
卡罗德钢琴 评论我所缄默的事:
    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卡罗德钢琴 评论我所缄默的事:
    缄默有许多不同的形式:独裁政府强制民众保持缄默,偷走他们的记忆,重写他们的历史,将国家认同的身份强加给他们;见证者的缄默是选择忽视或者不说出真相;而受害者的缄默则使他们变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罪行的共犯。此外,还有我们对自己的沉默,对个人神话的缄默,对加诸现实生活之上的故事的缄默,我们放纵自己沉湎其中。——阿扎尔•纳菲西

  《我所缄默的事》读后感(十):具有理想的女人—阿扎尔•纳菲西


她是一位伊朗女作家,用她家族的变化展示着伊朗政权的转变。本书不仅讲述了伊朗近代的历史,还描写了阿扎尔的成长,和母亲、父亲以及朋友的关系。这也是一本阿扎尔的回忆录。
《我所缄默的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阿扎尔谈及祖母,父亲的家族;二是阿扎尔小时候的创伤,她父母都无法知道;三是伊朗的政权变化;四是父亲入狱以及出狱后生活的转变。
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具有理想的女人—阿扎尔。她和母亲的关系一直贯穿在书中,可能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有多爱她的母亲。尽管在大量的篇幅中埋怨、痛恨母亲,嫌弃她的控制欲,甚至造成她第一次婚姻的不幸,可是阿扎尔非常爱她,在离开的时候,她会想念她,她也承认是母亲的各种坚持,把她变成了幸福完美的女人。
另外,阿扎尔为父亲的教育影响比较大。她可以出国留学也是父亲的支持,即使父亲被迫入狱,也没有断送她的学习。她具有主见,具有理想,在伊朗三次内战中,她也付出自己的行动,为妇女权利战争。她自己选择了自己爱的人,组成了第二次完美婚姻。她的人生无论在事业还是生活都是完美的,她的女儿也完成了阿扎尔母亲的理想成为医生。
《我所缄默的事》其实正是阿扎尔给自己的书,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书,她表达了爱,展示着伊朗的历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