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篇

2017-11-14 22:04: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篇

  《南京大屠杀》是一本由[美]张纯如(Iris Chang)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一):历史课本的教条与历史的不容磨灭

作者以举证和批量数据来表达爱国和痛失的愤慨、强调杀戮和摧残的不容遗忘,相对少了当下我们要珍惜生活感悟,读书时历史课本上日本人残暴的杀戮游戏似乎深深刻入脑海、虽然可恨所有死记硬背的年代大事、但真心对祖国慢慢走来的强大历史自豪曾经怒看每一部爱过史剧中不反抗不自强的国人,但慢慢成长才发现畏惧以及割舍如同男人膝下有黄金一样。望我们真心的可以珍惜当下的生活、国家在发展、不能记仇但更不要忘记复仇、经济的强大、民族的独立,是对失败者最好的回击。值得看的书。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二):无法被遗忘的大浩劫

以日本士兵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视角层层渗透,极其冷静地剖析了这场人类史上惨无人道的屠杀。 日本士兵战后与纳粹党士兵不同,受日本政府的保护,毫无悔过且大放厥词,拜鬼行为屡屡发生,这是精神层面的又一大屠杀,教科书受文部省擅自更改,连基本的史实都无法还原,你日本民族害怕失败,害怕给青少年造成心理阴影,难道我中国人民的血就白留了吗?更有甚者,慰安妇竟然是职业妓女,被强奸竟然是中彩票,如可耻者,未曾有也。 美国因冷战限制限制亚洲共产主义发展,不仅向日本投资发展军工产业,让日本发战争财,而且帮助日本隐瞒历史真相,对侵略战犯予以保护和豁免,一句话,大国博弈,老百姓受伤。 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不会遗忘这场带给中国人民的大浩劫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三):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但可能会麻木。反思自己,提到南京大屠杀,是不是只是仇恨,看到照片只是觉得太残忍。甚至,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历史事件,每年刷屏转发点赞,内心却是波澜不惊。 这本书,不仅向西方人讲述被遗忘的大浩劫,也是对我们,麻木了的受害者,一次警醒。

从书里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能感到作者深深地责任感,为那些被遗忘的不能发声的人发言的使命感,几乎是竭尽全力的呐喊。对每个资料的辛苦搜寻,对历史事实的真实再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讲述,是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份历史,也是想要让更多人去发现,去正视这份历史。她始终坚信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个世界。通过这本书,她想影响更多的人,进而去改变这个世界。

同样可贵的是,作者不仅仅讲述历史,还更多地剖析历史发生的原因,让我们了解很多背后的东西,有国家民族的,也有人类自身的。我们感受到,作者写作这本书,不只是单纯地揭露罪行,更是想通过洞悉事件本身,从而吸取教训,以警世人。作者有深深的对人的关怀,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四):悲恸的历史

     这是一本让世界正视中国二战历史的书,从日本人的角度、中国人的角度以及欧美国家目击者的角度描述了当年发生的事件,客观且深刻。日本士兵对南京城内军民、妇女、儿童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屠杀与虐待,手段之残忍、心态之畸形是很难以想象的,仅仅只是看到文字的描述就已经能引起身体的反应,更别说如果看到图片、视频或者亲眼看到现场的那种情绪。本书作者在2004年因为精神方面的原因饮弹自尽了,虽然战争、暴行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但对于人类情绪与情感上的冲击是无形的、持续的!在书的尾声部分,张纯如的爱人有解释纯如的死亡疑团。
     这本书很详尽客观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经过,也解释了当年日本军人作出残酷恶行的原因,归结为三点:第一,压迫性转移。日军对其官民施加独断专行和残酷虐待,国家呈现社会等级特性,当权力小的日本士兵一旦掌握更低阶层(中国人)的生杀大权,极具虐待狂倾向。第二,日军中许多人对中国充满仇恨的蔑视。第三,日本宗教的影响。日军对天皇的崇拜甚至超过上帝,他们不会去怀疑他们在中国的使命是否正当。
     权力导致杀戮,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杀戮,只有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才会使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暴行成为了可能。这段悲恸的历史,真真实实地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看得义愤填膺泪流满面、沉痛压抑,但是我想要了解它,想要正确地认识它。我甚至认为,在如今快速变化日趋浮躁的时代,大家更是要花时间来看看历史,来反思一下人性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五):「南京大屠杀」勇敢者之书

花了十来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略显沉重的书,心里突然有很多想要说的话,为写书评在豆瓣搜到这本书看到封面的一瞬间,居然湿了眼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那段历史还算了解,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发黄的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书,里面写了很多关于日本做细菌战拿人体作实验的残忍暴行。但是真正长大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只是基于历史书。

这两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去了非常多次的南京,一直住在离大屠杀馆非常近的莫愁湖公园附近,那么爱玩儿的我也一次没有去过那里。心里面总是觉得太过沉重与黑暗,就像是逃避痛苦一样潜意识的对这段历史进行回避。很巧的是去年大屠杀纪念日的时候我刚好在南京,当时公众号里推荐这本书,就买了下来,一直到今年五月份才拆了塑封纸开始看。

书从日本人1937年开始从上海一路打到南京,对他们在南京的所行所为做了比较客观而有理有据的描述,但是能想象到的是日本人做的残忍之事肯定远比书里还要更多,痛心那些屠杀期间侥幸逃脱日本人屠杀之手的南京人在后来所遭受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更是对日本人对这段历史的篡改和否认感到愤慨万分而又有心无力。而这本书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对日本人这种残忍的行径背后的动因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不管是军国主义教育还是变态的军队管理与社会等级制度,又或者是深入骨髓的尚武的宗教文化,他们在南京的所作所为永远无法被原谅,而现在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更是让人不耻。

还没有拿到这本书之前,对于张纯如为什么后来会自杀,我感到很困惑,直到看到张纯如老公在书后为她写的尾声我好像明白了些。布雷特在书里没有明确说后来让张纯如患上精神问题的原因,但我突然想到尼采的一句话: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不管是研究南京大屠杀还是巴丹死亡行军,张纯如接触了大量有关日本人各种残忍屠杀的行径,并且她也不断吸引来这些屠杀受害者本人或者家属朋友,告诉她他们真实经历的一幕幕一遭遭。通过布雷特的描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肯定的是张纯如患上了被害妄想症「当然得排除她真的被美国政府下毒等迫害行为真实存在」,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最后在小布什大选成功连任之后的第二天,张纯如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之所以会觉得感动是因为对比了自己的逃避懦弱佩服张纯如的这种勇气,佩服她作为从未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一刻的华人也能够有这样的勇气。面对历史的勇气,凝望人性之恶的勇气。而最后想说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必须被铭记,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铭记绝不是为了去仇恨,是为了去缅怀,去记住这段历史,让他永远不要再发生,因为只要活着的人还记着,那死去的人永远还未真正死去。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六):《关于这本书》

书中所描述的暴行令人发指,难以与今天的日本人联想到一起,可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恶魔潜质,到了某些时刻便会爆发,那些令人发指,锥心刺骨的痛,即使是到了现在也难以平息,三十万亡魂,甚至更多。我们的国家当时可能腐朽落后,但儒家,或者说一种善良的传统美德并未丢失,只是在自己的领土上安居乐业。日本人狼子野心,这是几十年的阴谋,南京大屠杀并非偶然,日本军国主义的教育让人从小树立一种习惯,一种思维,即便没有南京,也会有西京,中京……有日本官兵在一开始不愿意,可所有人都这么做,不残忍就是被耻笑,而且军国主义的教育是把效忠天皇作为最高的信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向外国人披露了被掩盖的南京大屠杀,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七):不可忘却的历史

这是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刻在骨髓里,却不敢翻开。光明是人人所向往的,黑暗的照耀使人感到恐惧,这是种心颤之感。《南京大屠杀》究竟是怎样的?在大部分人眼中,看到的是死亡的数字,也可以想象的到屠杀的残忍,但是翻开这个历史需要勇气,同样的,研究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也是,如果没有坚毅的心态的去研究战争历史,那么迟早会被黑暗所吞噬。
我知道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张纯如,毫无疑问,华裔作家张纯如的名字将永远与“南京大屠杀”联系在了一起。外界舆论一度将张纯如的死与《南京大屠杀》所接触的残忍、阴暗的史料联系在一起,而张纯如的母亲所撰写的回忆录《张纯如:无法忘却的女子》一书中表示,张纯如的死因与舆论所传相去甚远。我个人认为,研究这么一段黑暗的书,有非常大的可能得了抑郁症,而自杀可能算不上,《南京大屠杀》创作年代于1997年,张纯如却在2004年11月9日,开枪结束自己36岁的生命,不管如何,这是一个让人敬畏的女子,也是受历史与战争所拖累的女子。
或许这就是她内心中认定的使命,黑暗的缭绕,始终折磨着她的内心。如果记忆能够忘却,那该有多好。
战争是令人恐惧的,子弹在飞,死神时刻站在身侧,准备挥动手中的镰刀,然而真正的恐怖在于人性。世界上最美的是人性,最丑的也是人性。在乱世的黑暗中,面具的脱落释放出了内心的魔鬼,淫乱、屠杀、虐杀、活埋、杀人游戏,这些都不足以形容这段黑暗。在日本攻入南京的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死亡的总人数。
张纯如从三个视角来讲述南京大屠杀,分别是日本人的视角、中国人的视角、还有一群不肯抛弃南京的西方人视角,这个视角也是历史书籍的特殊之处,一般的书籍所论述的视角,主要从中国角度出来论述,张纯如的笔下,没有狭义的从单方面来述说,这三个角度,让读者看到更全面的南京大屠杀。
人道一词是人类所发明的,然而打破人道一词的同样是人类。这本书的出版有许多的争议,在享受热销榜的同时,质疑同样不可避免,但历史就是历史,南京大屠杀的残忍与黑暗是无法更变的。刻于骨髓,无法忘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并时刻谨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千古名言。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八):不能被遗忘的过去——《南京大屠杀》有感

Blue编辑
          南京,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说是一个中外闻名的大都市。但是提起南京还有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愤怒悲痛,对于那些右翼日本人来说则是极力逃避的名词——“南京大屠杀”,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及整个世界发展进程中,各种各样的大屠杀都发生贵哦,甚至二战期间德国纳粹证券对于犹太人等的大屠杀的人数都比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中国战俘和老百姓的数量都多。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德国政府能够重新站立起来,重塑与被伤害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却做不到这一点,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民太记仇(日本人的单方面说法,我严重不赞同),还是日本人的‘健忘’?
        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由于从出生就处于现在难能可贵的和平年代,可以说对于中国曾经在八年的抗战里面所遭受的那些苦难以及南京大屠杀等惨案都只停留在教科书的层次上。虽然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些痛苦的历史中汲取教训,而且直到现在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国内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于南京大屠杀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才是让中国民众难以接受的地方。每一年国内都有几年“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可以说这也是为了让国人不要忘却。前几年还出了一部《南京!南京!》的电影,电影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很多都没有做详细的解说,那些非常残忍血腥的镜头也仅仅是通过部分尺度较大的镜头或者文字叙述来进行解说。但是这部电影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这些都仅仅是作为国人的角度出发的,想要说服西方人是很有难度的。
       而这本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美国作家张纯如编写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则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进行解说。虽然作者是美籍华人,但是接受的教育可以说都是西方教育,本书中的很多描写基本上都是通过非常中立的视角来进行描述的,对于西方人来说可信度都是相当高的(我个人理解)。
          本书作者在描写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时,不仅仅是关注事件本身,还将目光投向了事件背后的根源,例如开头就简要的谈到了日军在攻打南京之前在上海的战况,可以说正式因为在上海日军损失惨重,在上海日军就已经有了滥杀无辜的迹象,例如:“上海民众袭击5名日本僧人,并造成其中1人死亡。日本立即进行报复,轰炸上海,造成数万民平民死亡”,虽然这一行径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但是日本政府的回应却是“自绝于国际社会,并于1933年退出国际联盟”。可以说日军在在占领上海的过程中遇到的激烈抵抗促使了日军在后续对待南京上面能够做出大屠杀等种种禽兽的行为买下了一个心里伏笔。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及了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整个发生历程,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六星期”和“安全区”,前一个关键词中包含了南京大屠杀里面的种种禽兽行为,例如杀人比赛,对于战俘以及中国老百姓的种种折磨,包括但不限于活埋,身体毁伤(将囚犯钉在木板上,挖掉鼻子等),烧死,冻死,狗咬等行为,这些还不是最惨的,对于中国妇女来说,尤其是那个年代十分重视妇女的在贞洁的年代,日军上下对于中国妇女的种种禽兽不如的强奸轮奸行为,可以说是让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愤懑于心,不由自表的。尤其是书中的插图,当我看到途中的妇女呗捆绑在座椅上为了方便日军进行轮奸,可以说心理的那种愤怒无法形容的。
           后面的关键词“安全区”指的就是当时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可以说当时的外国友人对于当时被困的南京民众给与了力所能及以及不能及的各种帮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铭记的。而且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这些珍贵的资料的来源,可以说这是其他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书籍比较少涉及到的,例如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最初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收到美国民众质疑时,乔治·菲奇为了能够将更有说服力的影片胶卷偷运出中国,猫了巨大的生命危险。
           从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南京大屠杀尤其是对于西方读者而言,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是相当清晰的。但是在第二部分钟,我们发现经历了这一事件之后,苦难的中国人民至今还是收到侮辱,如之后的远东审判(极度不成功),还有现在的靖国神社以及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等行为,可以说这一上海远远没有停止。
          透过这部书,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那一年,在南京的那六个恐怖的星期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就凭日本政府现在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不服责任的态度,中日基本上很难有真正谅解的一天。希望那些哈日一族的人们可以认真阅读一下本书,相信通过本书你会对日本的认识会更全面。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九):历史不会忘记的女子——评《南京大屠杀》

同样的一段情,历练了不同的经历,可能让你欢欣,可能让你悲恸。
同样的一叠纸,承载了不同的文字,可能让你愉悦,可能让你沉重。
现在,这本书就放在案头。
不用翻开,我也能感受其中的凝重。
封面上的女孩,她的容颜青春靓丽,她的目光坚沉刚毅,她消逝于美好的年华,但历史永远不会把她忘记。
她——就是张纯如。
这本书,与其他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不用翻看,只需看到书名,每个中国人都会清楚其中所言何事。作为中华近代史上最悲痛惨烈的一幕,那段历史让我们不堪回首,又不敢忘记。
1937年,战事暴起。之前一年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内最大两派间的合作,中国终于可以一心对敌。但是战端一起,我们才发现实力的差距。淞沪会战,精锐尽损,千年古都南京,已成禽兽口中之肉。
君不见,城墙头,兵戈尽落枪声休;
君不见,古街头,旌旗掩地尸骨留;
君不见,清溪旁,头颅入泥血染沟;
君不见,家门后,娘姑遇辱受禽囚。
惨案连街,已不能以桩计列;
屠城辱民,是实属古之罕有。
敌人的行为,已不能以人的作为来形容,只能称之以禽兽。
虽然,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们也确实看到,屠杀过后,诸般人等所为所言。
我们也惊讶地发现,粉饰下的敌人,现在竟然以“文明有礼”著称。
经历了相同的创伤,一生为沉默者呐喊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赛尔曾经说过: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我们也不讳言:从大屠杀结束开始,第二次南京大屠杀就一直延续了下去,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我们不能奢望敌人的幡然忏悔,他们粉饰罪恶还来不及。很不幸,我们面对了一个怪异的民族。将他踩在脚底,他会向你称爹;挺胸抬头站起,灵魂立刻变狗。怀柔,有用吗?
我们也不能奢望友邦的援手,所谓朋友,都建立在利益之上。结成朋友,笑脸相迎,只为当时需要。随时翻脸,狼狈为奸,莫怪他人无情。乞怜,有用吗?
我们只能以自强的心来面对,来争取,只是,我们做到了多少?
一页页的书,噙满了血泪。先人的苦难,让我们震颤。我们现在可以拿起书看一看,忍不住便放下平息一下心理;但是,你可曾想到,二十年前,那个文弱的女子,怎样用瘦弱的肩头,肩负起这个历史之责、民族之任!
纯如以悲天悯人之心、史学家之理智,于境外图书馆中穷究细理,为我们迤逦刻画了敌人民族本性之源、战争发端之变、战争演进之烈、兽行发作之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啊,让她来承受这份苦难,不是太残酷了吗!(写至此,泪盈满眶而搁笔)
唉,赞纯如,于民族居功至伟,“第二次南京大屠杀至此结束”!
叹纯如,承晦暗芳华早逝,唤民族觉醒发钟鸣大音!
感谢中信重新出版此书,再次提醒我们反思与追忆。
以此,纪念。
                                                                                      旋转抛物面于2017年春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十):第一部分感性客观,第二部分感性但不客观

    实际上这本书早就买了,但是一直没有认真去看,刚好十一放假有时间,就拿来细细品味一番,说实在向我们这种读书的人,大多数时候就是囫囵吞枣自我良好,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认真的再看看这本书吧。
     我手上拿的这本是中信出版社2015年再版的南京大屠杀,
      整体架构评定下吧,全书义工分三个部分,我前面想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框架进行细分,考虑到本书的框架本身较为松散,所以就直接用重点搭框架吧。
     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从明治维新讲到淞沪保卫战,在混沌的18世纪末,和中国一起沉睡的人一起一起被叫醒了,只可惜日本的改革更加彻底,中国的改革拖泥带水。一场改革成了资源匮乏的日本征战世界的”刚性需求“。淞沪保卫战的顽强抵抗也彻底的惹怒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他们时间不足了。
     第二章 六周暴行和第三章南京陷落,让我对国民党政府有了新的认识,没有领袖和将军的军队人再多也是徒劳无功的。
   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讲解外国友人的保护和黑暗下南京人的生存。
   第二部分 基本上再说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不重视亚洲侵略史 ,她说了很多感慨的话,说德国如何?美国人如何重视集中营黑暗历史的学习。可以他们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
     德国为什么道歉,因为德国离开欧洲无法生存,因为经济发展相当,欧洲国家的共融性很强。日本为什么不道歉,因为周边国家都比它落后,经济上不存在明显的依赖性。美国为什么包容日本,为什么对日本的罪行从轻发落,因为冷战开始了,美国一贯奉行实用主义,是最务实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是触及核心利益,他绝对不会这么快参战,日本是美国遏制苏联的重要东方据点,美国对日本的仇恨最多停留在珍珠港,更何况偷袭珍珠港死的多数是军人,如果美国本土被袭击,显然不会就此罢过。
      我们一直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认同,一直希望日本爱国人士的发声,这些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国家落后即便你占理,得到的也不过是谴责和经济制裁,同看乌克兰。国家强大即便你理亏,得到的也不过是上述,同看俄罗斯。
     我们牢记日本侵华历史,要的不是牢记过去的历史,而是要牢记过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强权出真理。我们要的加速国家和军队建设,对周边国家形成威慑,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把耻辱夺回来。
     世界本身就是弱肉强食的,现在我仍然信奉那句话“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以史为镜,可以让我们在现实的困难中越挫越勇。因为背后有30万南京无辜的军民在看着我们,有近千万的无辜中国百姓在看着我们,有无数惨遭凌辱杀害的中国妇女在含泪看着我们。他们的死的时候有些和我们母亲和姊妹相仿,正视历史强大自己,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