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10篇
2017-11-16 21: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是一本由[法]约翰妮·贝纳德 文 / [巴西]阿拉甘姆·阿尔甘塔拉 摄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一):身处亚马逊森林,人类显得如此无趣且逊色
最初,我还担心我儿子还看不懂这种科普类型的书,书拆封后我放到桌子上就进厨房做晚饭了,一会儿,我听见我家小公子在客厅里问我:“这是谁呀?”,因为我含糊不清的回答,他索性拖着本大书找到厨房来,指着封面上的小猴子问:“妈妈,这是谁呀?”。小孩子的思维总是跟大人不太一样,比如说,他问的是这是“谁”,而不是这是“什么”,在他对世界的认识中,还未有高智慧灵长类通常所具有的高高在上区隔自己的阶级意识,他还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一部分,就和其他生物一样,是平等的自然的一部分。我想,任何一个成年人类置身于亚马逊丛林的时候,大概也会重拾孩童时的这种感觉:世界并不是人类来主宰的!在神秘的亚马逊丛林深处,自然才是主宰,是各种生物的家园,人类只是客人。
亚马逊森林已经有1亿多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森林,这里有6万种植物、2千种鸟类和鱼类、400种哺乳动物……这是个多么神奇和神秘的世界。如果你相信上帝造人说,那我想上帝造了这么美丽的一片土地一定藏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作为《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同主题书,《亚马逊森林的故事》就介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生物。
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热带雨林。
第二部分介绍了僧帽猴(即卷尾猴)的生活习性。这也是我们阅读期间停留最多的篇章,小朋友总是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嘛,作为电影的主角,僧帽猴更是成了明星,僧帽猴的一些习性和全世界的猴子都差不多,喜欢群居,有首领,首领享有第一个用餐的权利,也有优先选择伴侣的权利。小猴子在妈妈肚子里150天就出生了,它们黏在妈妈身上直到成年。图片上,一只萌到融化的小猴子趴在妈妈背上,非常可爱。除去午休时间,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忙着觅食,它们最爱吃熟透了的甜甜的果子,这点比人类总是吃蔬菜大棚的果实要幸福多了。它们还吃种子、植物、花蜜、昆虫和鸟蛋……居然还吃鸟蛋,其实从食物种类上来说,和人类也相差无几。有意思的是,僧帽猴从不和其他种类猴群混居,但是却对松鼠猴网开一面,它们可以相伴一起觅食。僧帽猴非常聪明,会利用工具帮助自己,比如说用树枝掏树洞,用树叶接雨水,甚至还懂得在毛上蹭上蜈蚣的分泌物来防止蚊虫叮咬,会使用天然的“花露水”。
在这本书中,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森林是分层的。森林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树木的下层,称为森林之基,第二层为中层,是林中之木,第三层为森林之冠,是森林的最顶层,这一层眼光普照,植物昆虫种类繁多,也有许多罕见的鸟类和猴子在此定居。
在最底层中,当然最多的是蘑菇和寄生植物类,还有甲虫、蜘蛛等,因为亚马逊森林中植物茂盛,遮挡了大部分阳光,所以其实最下这一层有点“暗无天日”,但是,大型捕食类动物也生活在这一层,比如说美洲豹、美洲狮、南美森蟒和凯门鳄。水中生活着著名的食人鱼和亚马逊海牛,还有著名的大王莲。
第二层林中之木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是棕榈树和橡胶树,与我们常规印象中浪漫的“棕榈树”不同,这里的棕榈树的树干上是长着长长的尖刺的。当然,这一层还长着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一些树木:桃花心木、紫檀木、绿乌木等。各种种类的猴子也生活在这一层。此外还生活着豪猪(是的,这种猪会爬树)、绿蟒、藤蛇和猫头鹰,还有各种伪装成树叶、枯枝的昆虫。
第三层森林之冠,离地35米-60米,阳光最充足的一层,从空中俯瞰,各种色彩斑斓的树冠异常美丽。在花季,这里到处可以听到蜜蜂、飞虫和鸟类的鸣叫声,对于昆虫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它们中的一些连下地走走这件事想都懒得想,一生都宁愿生活在高空中。这一层还有很多生活在空中的附生植物,他们把根扎在树木中,擅长收集雨水来汲取营养。让我惊讶的是,现在超流行的热带兰花在亚马逊森林中居然是生活在高空层的。也许是因为营养充足,这一层的动物都显得有点儿“贵族范儿”,比如说平生就喜欢挂在树上睡觉的树懒,喜欢吃花蜜睡大觉的蜜熊,连昆虫都高调的不行,比如会发蓝光的蓝色大闪蝶。这一层仍然有很多猴子,比如绒毛猴、吼猴和蛛猴。还有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鸟类,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南美大鹦鹉和巨嘴鸟、蜂鸟。
让人失望的是,地球上不管多么神奇的所在,最终都要牵扯到人类的破坏,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开辟耕地、过度捕捞、贩卖动物等行为,尤其近些年农药的使用更是雪上加霜破坏了自然原有的食物链,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曾经美丽的地方留下的是一片片枯败的伤疤,让人痛心。
人类自以为创造了无限的财富,创造了会跑的汽车、会飞的飞机、会说话的电脑,甚至梦想着人工智能。却不想,比这些东西神奇一万倍的生物、经过亿万年进化到完美的生灵都消失不见了,我们到底是在创造还是毁灭呢?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二):想,化为亚马逊丛林的一只鸟
想,化为亚马逊丛林的一只鸟,任务只为去寻找食物,水,休息,繁衍后代。每天在那片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一半的广袤森林中享受着作为一个动物最原始朴实的生活。可叹那些伪装成植物的虫子,只要它们稍有动作我就可以捉到它们;苦恼如何才能吸引那美丽的姑娘与它共结连理;或者想,翱翔在空中鸟瞰这700多平方公里,横跨8个国家的地球之肺,尽情恣情……看那亚马逊河在雨林中蜿蜒流过,绘出千回百转的线条,几十米高的树木遮天蔽日。在最黑暗的底层,有着浸入河流的腐叶和泥土的瘴气,看不到那鳄鱼爬行,蟒蛇潜行,各种昆虫窸窸窣窣,夜行昼伏,伺机出动;再向上,阳光倾洒,植物种类繁多,小卷尾猴趴在妈妈的背上在林间游来荡去,做出各种惹人爱的丰富表情;树懒却实在是还想再多睡一会儿;大闪蝶在阳光的照耀下舞动精彩;蜂鸟极速的拍打双翅,悬停在吊钟花前吸食花蜜……潮湿闷热的气候和神秘原始的野生动物是一副拒绝人类进入的姿态,却仍挡不住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和对大自然的掠夺。合上《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这本书,缓缓回到现实。可叹在我的世界里面,对于动物的词汇是如此的贫乏,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动植物,我都不得知晓他们的名字。而事实上这里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等待人类去发现和命名。我最接近热带雨林的一次是在旧金山的加州科学博物馆,本是带孩子去看,作为大人却被生生震撼了。那里完全模拟了热带雨林的环境制作空间,五彩斑斓的鸟类和蝴蝶无所顾忌的落在你的肩头,数量还不及亚马逊热带雨林生态圈的冰山一角,却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感叹连连了。而这本精美的摄影画册让我的眼睛过足了把瘾。让我感觉到了赤道强烈的阳光,这里终年高温多雨,卷尾猴毛茸茸的身体,大嘴鸟坚硬的喙,食人鱼不吃素的利齿和亚马逊热带雨林那一派油油的绿。美丽的粉红色的淡水海豚,有着漂亮的胸脯和优美的背鳍,难怪会流传着偷偷上岸跟姑娘暗生情愫的传奇故事。
这本书由巴西亚马逊森林摄影大师阿拉甘姆•阿尔甘塔拉倾情配图,是我看到过的一级棒的图册,每一张照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谓精工打造。书中的内容根据亚马逊丛林的植物海拔分类,又横向把生活在此的每一类动物和植物的代表照片和讲解放上去,只这每一类唯一的代表动物很多已经是我所陌生的了,这本书算是给我扫盲,帮我了解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基础知识了。也适合亲子阅读。
每天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顶礼膜拜其实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果行走其间必然会被这自然的奇迹所折服;只祈求亚马逊不要再被贪心的人类破坏了,否则以后我们只能从画册上读到它的神奇了。我们需要太多《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这样的书,唤回我们的自然之心,人类并没有比树木,鸟类或者是小昆虫更伟大,请珍惜我们的仅有一次的自然家园。
想,化为亚马逊丛林的一只鸟,用眼睛记录下那些蔚为壮观的景象。也不失为一个种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再一次向拍摄这些了不起的照片的摄影大师致敬!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三):曾经美丽的天堂,如今濒危的森林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上面一只萌猴,大大的圆眼睛直视着前方,正在树干上找寻果子吃,看起来可爱极了。翻开书本,看了看热爱雨林和卷尾猴的介绍后,才突然发现这是本讲述亚马逊森林里动植物的科普书,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热爱雨林,第二部分介绍卷尾猴的习性和特点,第三部分又分三部分介绍了森林的分层,最后一部分介绍了濒危的森林中消失的动物。翻开书你会被照片上重重叠叠的绿色以及萌萌的僧帽猴给吸引,仿佛自身置于鸟语花香的亚马逊森林当中,千奇百怪的植物,颜色不一的昆虫,品种繁多的动物共同构成了这美丽的天堂。
亚马逊森林包围了蜿蜒曲折呈波浪状流向的亚马逊河,由于降水量偏高,亚马逊森林形成了温暖潮湿的气候,普通人进入亚马逊森林,必然会遇上蜘蛛、甲虫还有蛇之类的,运气好点的可以碰见卷尾猴,把它们拍摄下来,运气不好的,碰上旱季,掉进河里,被食人鱼撕裂得只剩下泊泊血水。
日当正午,卷尾猴在上面带着小猴子觅食着,除了休息和活动,它们大部分时间是在觅食,它们一般用表情、手势以及呼喊来沟通。它们表情丰富,叫声高低起伏不一,手势也很繁多,沟通方式与人类颇有些相似呢。照片上一只蹲在树上的卷尾猴正在龇牙咧嘴的警告别的猴子,不许它们跨入自己的领地,被视为主角的卷尾猴表情也很丰富。比如闭上嘴好奇的盯着前方,瞪大眼睛怒视着对方,张大嘴巴表示欢迎,龇牙咧嘴警告别的猴子,大吼提醒同伴免受袭击等等,如此逼真的表情在镜头里更是显得栩栩如生。
在寒冷的冬季,亚马逊森林依旧温暖湿润,倾盆大雨落下,几乎淹没了全部的森林,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水面上,倒影在水中以水平面为界,与树木相重叠,仿佛第二个热带雨林。微风吹过,水面上起了阵阵涟漪,倒影层层叠叠的碎了,像被人用刀割开了镜面,又似另一个世界,“咔嚓”一声,把这美好的一幕拍下来,让它静静的留存。
森林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树木的下层,称为森林之基,第二层为中层,是林中之木,第三层为森林之冠,是森林的最顶层,这一层眼光普照,植物昆虫种类繁多,也有许多罕见的鸟类和猴子在此定居。
第二层最令人吃惊的是亚马逊王莲,直径3米,据说上面可以托起一个小孩。
而第三层的南美凤梨看起来形状颇似多肉植物,但它比多肉植物更美更大,而且叶子弯曲,能够蓄水多达8升,简直可以称得上一个微小的池塘,许多青蛙和昆虫都把卵产在这里,也有猴子来这里找水喝。南美大鹦鹉层次分明的颜色称得上美轮美奂,并且非常忠贞,只要结上伴侣就会相守一生,不离不弃,看来古往今来被国人视为忠贞代表的鸳鸯要把位子让给南美大鹦鹉了。
热带大雕深邃的眼睛直视着前方,它行动迅猛地抓住一条蛇,带回巢穴,横扫一切,吞吃一空。大闪蝶带着蓝色亮光穿梭于花丛间,流连忘返。
这些色彩斑斓、形态不一的生物构成了亚马逊森林这个美丽的天堂,然而由于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再加上滥砍滥伐、倒卖动物等曾经的天堂正变成濒临绝迹,再过五年,不,也许是三年,亚马逊森林可能就要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而这一切正是因为人类的无知和过度索取,看着道路旁那被燃烧殆尽的森林赤裸裸的横亘在那里,仿佛无法愈合的伤口,痛在谁的心上。而旁边逐渐褪去的绿色、消失的物种令人内心不由得发凉。
曾经美丽的天堂,如今濒危的森林,啊,亚马逊森林,何时才能恢复原本自然的模样?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四):想把亚马逊看了又看的贪心顿起
用纤毫毕现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这本画册,绝不为过。少有的一本色彩如此统一的科普摄影画册,翻开它,才会真正明白腰封上的宣传语“一本让大家真正读懂地球绿肺的教科书”,对的,的确是绿肺。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满目绿色。绿得让人仿佛触到了亚马逊滴下的深绿色的眼泪。一本涵盖了亚马逊森林、卷尾猴、森林的分层、濒危的森林等四个板块的画册,传达出的信息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这些。
开篇双目炯炯的卷尾猴和蜿蜒的亚马逊河瞬间将围绕一座森林休憩共存的生态圈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静静呼吸的广袤的原始植被、湿地,在无人打扰的天宇中安闲自得。可是,紧接着,下面的文字告诉我们:“如果不加以妥善保护,原始森林将在2020年左右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这一刻,你想把亚马逊看了又看的贪心顿起。
在亚马逊生活的卷尾猴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本书单列的篇章不难理解,当你看到它们在一棵大树上的自在跃动,当你看到趴在妈妈背上的小猴子的呆萌可爱,朋友相互之间的抚慰,还有为了配合每一种声音所做出的无比丰富的表情,都在摄影师的镜头里逼真呈现。
亚马逊的森林分层绝不仅仅是林木的分层,在森林之冠、林中之木、森林之基中,相关的动植物纷纷登场。如 “森林之基”中,镜头里就有昼行动物、河中动物、河边动物、夜行动物、河中植物、地面世界等等,每一种动物的形象大都采用了特写,好像近在眼前。美洲狮放大的瞳孔和尖锐的牙齿,似乎让人都能嗅到它炽热的呼吸。水豚、大水獭旁若无人秀恩爱,混不理看客围观。巨大的睡莲铺开3米的直径,大闪蝶炫出耀目的蓝光。热带大雕真是“刁”,吼猴卖力“吼”。
当你为一页页深绿色背景下鲜活的生物所深深打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正在消失的物种中,它们的名字就一个个赫然出现。这一刻,强大的震撼使你再舍不得合上书页。
想把亚马逊看了又看的贪心顿起。只是,这样的贪心是否能敌得过人们欲望膨胀的贪心,是否敌得过人们与大自然掠夺资源的贪心,是否敌得过人们与子孙后代争抢地球的贪心呢?!
只恨书太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五):有爱才会有保护
这本《亚马逊森林的故事》是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主题书,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里那只聪明可爱的僧帽猴,以其本色出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带我们走进入了这片神秘的亚马逊森林,感受到这片热带原始森林的神奇和活力。这本《亚马逊森林的故事》在荧屏之外,为我们揭开了更多关于亚马逊森林和生活其中的神奇生物的故事。亚马逊森林位于南美洲,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流过其中,亚马逊森林雨水充沛,全年温度始终维持在27摄氏度上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赋予造就了亚马逊繁茂的植被和繁杂的生物,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也使得亚马逊森林成为世界上最古老又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亚马逊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因此亚马逊森林为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拍摄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丰富的,不需打造装饰的摄影棚。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来展现亚马逊森林的图书。《亚马逊森林的故事》不但从全景上概括出了亚马逊森林的特点,还以清晰的逻辑从最丰富的动植物中梳理出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生动的呈现给读者亚马逊最神奇的魅力。茂密森林、参天古树,简单将亚马逊森林分为上中下三层顺序,每层配上的相应的代表动植物,强烈色彩的图片冲击,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能让读者迅速读懂亚马逊森林的故事。
作为一个没去过亚马逊森林的人,翻开这本全彩印的大版本《亚马逊森林的故事》,仿佛走进了神秘的原始森林。你可能被电影里的僧帽猴萌翻了,但是僧帽猴的知识你知多少呢?本书彩色配图附加简介的介绍,就让我们了解到了电影里那只可爱僧帽猴的习性、一天的生活、食谱和交流方式,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知识讲解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电影里僧帽猴的举动。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这本书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为这本书摄影师独特的拍摄视角和高超的拍摄技巧所折服,每幅图片都是高清真实的彩照。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上的冲击,亚马逊森林作为世界绿肺,提供给我们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世界生态平衡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书中呈现给我们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可爱生物,正在慢慢的减少,甚至走向灭绝,永远消失在这个地球上。
就像《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导演蒂埃里•拉格贝尔所说的:有爱才会有保护。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自我满足,自我愉悦,而在于了解后,让我们懂得拥有的时候,更加去珍惜这片宝贵的森林财富。也许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在还来得及的时刻,用我们的影像去记录下它健在时的最美影像,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片森林曾经是如此的美丽,呼唤起我们有爱去保护的心!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六):《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有我们
我第一次跟先生出去旅游的时候一路上经过大片的田地,我指着绿油油的麦子冲他高兴地卖弄:“看,水稻。”我家先生鄙视地看了我一眼:“那是小麦。”
“其实小麦跟水稻差不多嘛,”我死不认错,“不就是一个打成粉叫面粉,一个打成粉叫小麦粉,区别大吗?”
原谅我对这种农作物一无所知,在我看来我能不把小麦认成韭菜就已经很成功了。
我这两天在忙着找工作租房子,最后在一个比较偏的小区租到了相对满意的房子。出小区的时候弟弟显得很兴奋,他指着草坪里种的的几行蔬菜说:“你看,这才是过日子的地方。”路过小区旁边的一条湖,他又让我看湖边钓鱼的人:“你看这树,这庄稼,还有这些人,我觉得这才像是人住的地方。”
我诧异,这可怜的娃,平时过的是什么日子才会羡慕这种普通的生活。弟弟在市中心上班,IT行业,每天早上匆匆出发去公司,一整天忙下来又匆匆坐车回家,到家后已是黑夜。他住的小区也大都是类似的人,大家都是忙忙碌碌一整天,睡个好觉有时候都是奢侈,似乎生活已经变成了一成不变的起床-上班-下班-睡觉。为了提升自己,不上班的时候还得出门上课给自己充电,忙的不可开交。
不知道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人们有多久没接触过自然了,也许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过一些风景,也许过年回乡的时候路过一些田地。但是,这些片段的主角仍然只是人类。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只有人类才是主宰吗?只有人类才能当主角吗?
当然不是。
我也是看了《亚马逊森林的故事》才开始想要去了解热带雨林,去了解自然的。以前只是听说过亚马逊森林,那还是在很多年以前看《冲出亚马逊》的时候顺便瞄了一眼。书上说亚马逊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占世界热带雨林面积的50%。一页一页翻着书,我看到了卷尾猴、大森林、各种昼行动物、河边动物、河中植物……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奇臭无比的蘑菇、背上长着三层甲的大犰狳、可以借助鼻子进食的貘、像土著人打扮的麝雉…在亚马逊森林中,这些动物、植物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它们接受自然赐予的一切,也回报自然他们的所有。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是《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配图书,像一本画册一样,制作十分精美,尤其各种图片活灵活现,我甚至被那条藤蛇吓了一跳。书本很有分量但是内容不多,很容易就能看完。每个图片旁边都有文字介绍,十分贴心。
邻居家熊孩子来串门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破天荒地没有要求看电视或者玩ipad,静静地坐在我旁边。他看书,我写字,嗯,难得的和谐。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七):“走进”“领略”那片最原始的森林
“走进”“领略”那片最原始的森林-评【亚马逊森林的故事】文/信实的精灵
闲暇之余,给童年时代缺失一大部分读书机会的自己看看科普读物,这种感觉也是极好的。这是一本由巴西摄影师阿拉甘姆•阿尔甘塔拉进行摄影,法国作家约翰尼•贝纳德撰文,提供给我们关于最原始的亚马逊森林的科普读物,在摄影方面更胜一筹。
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本书,没必要非得给它一个很高的定位,觉得自己的书评一定要有一个多么高深的境界。在我拿到这本书时,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就把它当做一本科普性的读物来看,在有生一年无缘亲身走进亚马逊森林的时光里,我愿意手捧着这本书,看着曾经属于亚马逊森林的无限美好的时光。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动物是知之甚少的。虽然小时候生长于农村,见过很多城里孩子所没有见过的动物,但是看到这本书所给的馈赠时,我还是忍不住震撼。比如我们家乡的“水牛”,换一种皮肤和翅膀的颜色,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长髯甲虫”,还有“独角大兜虫”和“绿蜣螂”都在我平时的接触范围之外。
这本书的背景是2013年的法国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当然翻译出来有机会走进中国大陆已经是2015年的9月4日了,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很讨巧,这也算是一个卖点之一。这仅仅是借助于这部电影的宣传效应,甚至于书里面的很多插画都借鉴于电影当中的某些图片,并且在原来无声、没有对白的3D电影的基础上解读最真实的一些科学知识。自然纪录片剪成的剧情片。
每每翻到一页新的画面,我总是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曾经看过关于海洋的海底世界的纪录片,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生物在屏幕当中游来游去,尤其是慢镜头反复回放的时候,简直就是视觉的盛宴。我在电视的纪录片里面才可以看到的各种水生生物在这本书里面竟然有如此清晰的照片。
当然,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精彩,也充斥着敌意,甚至于被当地的亚马逊土著印第安人奉为圣树的棕榈树都因为要保护自己而选择在树干上甚至于树叶上面都长满倒锥形的尖刺,这当然也是进化的成果,为了配合保护自己的初衷。亚马逊地区生长有550多种棕榈树。
南美凤梨(生长于森林的最上面一层)作为很多动植物天然的栖息地和水源储存地,生命总是相伴相生的,缺了谁仿佛都是不完整的。这堪称空中的水族馆,在一棵树上,人们就能找到2000多种附生植物。
作者整本书按照四个部分展开自己的叙述。
首先是亚马逊森林的介绍。亚马逊森林位于南美洲,面积67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7000多千米)贯穿而过。亚马逊是一个热带的奇迹,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原始、最大、最好的热带雨林。远离都市的尘嚣和人类工业、商业的文明使得亚马逊热带丛林成为一座返璞归真的孤岛绿洲,它覆盖了南美洲2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积,占去了巴西的大片土地和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秘鲁和圭亚那的部分领土,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当然,也存在有至少60,000种植物、2000中鸟类和鱼类、400种各类哺乳动物等等最古老的生态系统。
第二部分就是卷尾猴。
卷尾猴,顾名思义,一种有一种很长卷尾巴的猴,他的尾巴灵活好用如同他的第五只手一样,总是可以给自己强有力的支持。
相比较书而言,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更像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给人更真实的触动感,尤其是里面的萌猴的丰富表情。在这本书里面尤其是对猴子的种类(绒毛猴、吼猴、蛛猴、松鼠猴、额猴、金狮绢毛猴、黑狐尾猴、僧帽猴等等)、卷尾猴的习性、生活习惯、卷尾猴的一天、卷尾猴的食谱、卷尾猴的交流方式、各种表情和不同的叫声所代表的含义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第三部分,就是森林的分层。森林之中,越靠近地面,越气象万千。
亚马逊森林分为三层:第一层,森林之基(10米以下,这一层昏暗无光),所以各种地表植物丛生(臭蘑、禾木蕨类、藤蔓、寄生植物等)、夜行动物(大犰狳、刺豚鼠、美洲狮、豹猫等)、昼行动物(南美浣熊、大食蚁兽、美洲野猪、美洲豹等)、河边动物(貘、大水獭、水豚、南美森蟒、黑色凯门鳄等)、河中动物(巨滑舌鱼—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食人鱼、亚马逊海牛、麝雉、亚马逊红河豚等)、河中植物(睡莲、浮游植物、水信子、亚马逊王莲-直径可达3米,可以托起一个小孩等)、地上的小世界(蜘蛛、长髯甲虫、绿蜣螂、独角大兜虫等。一公顷的森林就能养育多达42000种的昆虫。)
森林的层次划分,第一层,当然包括地上的苔藓植物等;第二层次,就是林中之木(10米到35米之间,这一层稍微可以接收点阳光,万物竟发),包括棕榈树(亚马逊地区生长有550种棕榈树)和橡胶树,当然包括栖息于上的各种动物(眼镜猫头鹰、绿蟒、豪猪、鬣蜥-由于肉质鲜美,难逃被捕杀作为盘中餐的命运等)和伪装的动物(蚱蜢、草棍蝗、藤蟒、螽斯等)等。猴子肯定也不例外,亚马逊森林中生活着30多种猴子。第三层次,永远向着阳光的,沐浴着阳光雨露的滋润,甚至于“害羞的树”(又名“木棉树”,我从教科书里面学到的,这种书,扎根于大地,心儿永远向着太阳,)
第三层就是森林之冠(35米到60米之间,这一层阳光普照),离地50米,那真是一个姹紫嫣红、多姿多彩的别样洞天。
“一方水木养育一方人” 当然,,可以这么说,一片特殊的森林养育着一群特殊的物种,不管是稀有的动物,亦或者千奇百怪的植物,这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在亚马逊地区,就有大约400种西番莲科植物。在一棵树上,人们就能找到2000多种附生植物。森林里面生活着多达7500种蝴蝶。亚马逊地区和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上的50%鸟类(热带大雕、南美大鹦鹉、巨嘴鸟、蜂鸟-又叫蝇鸟,世界上最小的鸟)。
在《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中,有一幕“水中树”之景。树是长在水里的。
而开阔的水面之上,萌猴揽在一棵树的树梢上。水里出现了翩跹的红影,那红影像水中舞动的精灵,又像恐怖的血色水怪,萌猴不知所措地紧抱着树枝窥视着水面。突然,那血色水怪跳了起来,张起长长的嘴巴,长嘴巴里是一排排白色的牙齿,发出一种奇怪的叫声。这水怪好生熟悉!有点像可爱的海豚,可是,又好像哪里不对劲——
当然,在这本《亚马逊森林的故事》里面有这种动物的高清图片和简介。原来,它就是传说中的“亚马逊红河豚”。美丽的传说是这样的:在节日的夜晚,一条亚马逊红河豚化身为一个英俊潇洒、魅力翩翩的男子,他锦衣冠帽,舞姿优雅,轻易就迷住了晚会上最美丽的姑娘,然后把她带到了河边。在那里,他们极尽缠绵。一番恩爱之后,他又跳入水中,变回了美丽的红河豚。最后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在这个传说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在他帽子底下其实藏着的是海豚的鼻子,类似于鲸鱼那样的鼻孔。所以后来每逢节日舞会时,都会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在场的男人们都要先脱下帽子检查一番,看看是不是红河豚变的!
原来,亚马逊红河豚的视力比较有限,它们是用一种回声定位的内部声纳系统在水中定位猎位的。它们会发出一种声波,当声波碰到周围的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波,借助这种方式它们就能测算出物体的方位了。
这本书读的时候,我也问过朋友,知道了“蟒”与“蛇”的区别。在我自己的印象中,蟒和蛇是不分家的,仅仅就是人们称呼的不同而已。这本科普书刷新了我的认知,“蟒”身形巨大,用自己强而有力的缠绕型身体勒死猎物,然后再用嘴进行第二步的消化。而蛇仅仅是用自己的嘴吞下食物,在肚子里面分泌特殊的液体进行消化吸收。甚至于这本书里面的“蟒”为了适应大森林中变幻多端的生存环境,将皮肤进化成与周围植物和谐的保护色-翠绿色(就是绿蟒),乍一眼看过去真的难辨真假啊。
第四部分,濒危的森林。亚马逊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态系统之一,存在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药房”。甚至于,在2011年亚马逊森林被认定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自1970年开始,已经约有18%的森林面积消失,继而引发动物的相应减少。
临近尾声,作者列举了一大堆正在消失的物种,比如:大食蚁兽、美洲豹、大犰狳、大水獭、亚马逊红河豚、绿蟒、额猴、双色獠狨、金狮绢毛猴、树懒、大闪蝶、绒毛猴、蛛猴、热带大雕等。甚至于有些即将永远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包括最最爱卖萌的水獭(它最喜欢用带有蹼的爪子捂住自己的眼睛,据说可以给自己保暖,哈哈)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不禁感叹。
开篇时,作者就埋下了一个伏笔,说,“根据植物学家推测,如果不加以妥善保护,原始森林将会在2020年彻底消失”我不知道这纯属耸人听闻,还是现实就是这么悲剧的现状;作者在结尾第四部分的时候反复强调,由于人为干扰破坏生物链,加上大量砍伐植物,森林大火、过度捕鱼、开垦耕地、随意放牧、贩卖动物、农药的使用等,我们梦想中的动植物天堂即将销声匿迹,这该是多么悲剧的一件事情!
看完如此多的美好画面,你是否愿意从自身做起,拒绝吃珍稀海产品,拒绝砍伐、烧毁森林,相信有我们的举手之劳,期待着可以为我们美丽的亚马逊留下一笔最美好的老年影像。
===========下面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1、 书的最后一页提到借鉴于蒂埃里•拉格贝尔电影中的某些画面,用的是P16(h,b),P18(h,,m,b)的字样,迄今没看懂到底什么意思。
2、 关于电影当中的主角之一-卷尾猴,在本书当中做了详尽的介绍,不论是生活习性,生存的环境,不同的叫声传达不同的含义,交配,生育,这都是作者要在这本书向我们展示的。有点儿过度讨好电影之嫌。
3、 译者在自认为读者不认识的动物名称的汉字右边标注拼音,我觉得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否则有一些动物即使我下次有机会见到,仍然不能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比如大犰狳(qiú yú),水獭(tǎ),貘(mò),树懒(lǎn,注意它跟考拉的区别),麝雉(Shè Zhì),鬣蜥(liè xī),螽(zhōng sī)斯等等。
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八):即使下一刻世界末日,这一刻依然选择读书
我曾经在上海郊区的户外教育基地工作过一年。除了在基地带领学生劳作,剩下的就是去上海各个景点闲逛。我去过海湾森林公园,参加过第一节梅花节;我去过奉贤区的碧海金沙,听过暑期的演唱会;我去过鲜花港,看过春天的郁金香花展。在我的眼里,上海的环境是非常好的。但是选择《亚马逊森林的故事》不是偶然,因为我知道我不会去到这样的地方。我胆小我晕车,如果有生之年我能把国内看遍了应该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热爱雨林,第二部分介绍卷尾猴的习性和特点,第三部分又分三部分介绍了森林的分层,最后一部分介绍了濒危的森林中消失的动物。
看过很多小说,特别是穿越小说,里面文武双全的男女主在现代的生活多在亚马逊森林里练过。而我百度才知道,亚马逊是一个这么大的森林,还横跨了八个国家。亚马逊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亚马逊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河里有2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第二部分为什么介绍卷尾猴呢。因为这本书是《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编剧之一约翰妮·贝纳德精心撰写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猴子算是人类的近亲,更何况是这么可爱的小猴子,所以它们占据了这么大一部分的书,当之无愧。卷尾猴的表情还被整理除了头像,原来动物也有这么明显的喜怒哀乐。我一直有一个奢望,希望多年后这些猴子黑猩猩什么的可以进化成人类这样的。这么想下去,简直停不下来了,很多动物都很聪明可以进化的。
第三部分的分层却是让我心惊的。原来这每一张图片都来之不易。看第一遍的时候简单翻过的,觉得这本书没什么特别的,而再次仔细看才领会到拍摄只辛苦,特别是面对那些可怕的生物。图片很逼真,那些小昆虫和蟒蛇豹类,让我隐隐为摄影师担心起来。
第四部分濒危的动物只是一笔带过,毕竟前面已介绍了很多,很多都是让人难忘的可爱生物。比如吃蚂蚁的大犰狳。对我来说,或者是很多人来说这些动物都是陌生的。但是从这些动物的经历,我们不难想到,已经消失了这么多动物,生物链正在慢慢被破坏。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人类也要从地球上消失呢?
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巴西的亚马逊雨林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58%,以致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个消息让人很是失望遗憾的。不过我也在想,这个世界的生机主要也是人类带来的,虽然人类并不是最早的生物。如果地球终有一天会毁灭,我不会觉得遗憾,因为我大概也等不到那天了。或者说有生之年,真的有地球毁灭的那一天,我会像封面上的小猴子一样,依然怀着希望去憧憬之后的生活。我总相信一切不会无缘无故存在,更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即使下一刻世界末日,这一刻我依然选择读书。很高兴来到这个世界,很高兴最近读了一本如此生动有趣的书。今晚我要把这本书介绍给我的表弟看,希望这个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小孩也能多了解些大自然。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九):神秘的“热带雨林”
看了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但是对书里的很多动物、植物都不太明白,读到这本《亚马逊森林的故事》时,才发现,原来影片里的很多细节是这个!亚马逊萌猴为了爬上树吃美味的果实,被刺痛了,掉了下来。我很好奇,树上怎么会长那么多刺呢?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热带雨林的棕榈树上就是长了很多刺,来保护它们的果实。这个世界真是奇妙!
热带雨林,是一个梦一样的地方。看见影片中树竟然是长在水中的!一翻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是热带雨林的气候造成的。
亚马逊森林分为三层:
第一层:森林之基(10米以下);
第二层:林中之木(10至35米之间);
第三层:森林之冠(35~60米之间。
在森林之基这一层,因为太阳几乎照不到这一层,这里的阳光还不到树冠处的1%。所以,这里的一切都是暗绿的。由于动植物的腐烂,又酸又臭。这一层,有一种寄生植物,它们攀爬到已经成形的树木上吸取养分,最后甚至还会让这些原本寄居的树木窒息而死。
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动物王国啊!
有一种“睡神”级别的动物,大食蚁兽!
他们长着小脑袋、长舌头,这种动物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土里吃进大量的昆虫和白蚁。在不觅食时,它们一天能睡多达16个小时!
真是太能睡了!
神秘的热带雨林里真是无奇不有!这里有传说中的“食人鱼”。
食人鱼,它们的牙齿又尖又利,名声不太好。食人鱼一般喜欢成群哺食,有时一群食人鱼甚至能将一整只哺乳动物吃掉。而它们也只不过是嗅到了一丝血腥而已。短短几分钟之内,整个猎物就会被吃得几乎连骨头渣都不剩了。
树懒,树懒真是名副其实,懒噢!
树懒是一种喜欢独处的动物,它们整天待在树木的最高处,行动极为缓慢。当它们累了的时候,干脆就倒悬挂在树枝上,头耷拉着,并且还能就这样挂着长达数月之久!它们一般80%的时间都在睡觉,其他的时间不是用来找配偶,就是找吃的。树懒是食草类动物,一般喜欢吃叶子、树枝和果子。它们一周只下到地面上一次,就是为了“方便”一下。
还有一种喜欢“唱歌”的动物,吼猴!
它们居住在森林的第三层,“森林之冠”。吼猴每天早上就开始叫,与同类发生争执时也叫。总之,森林里每天都少不了吼猴那清脆的叫声!
还有一种凶猛而可怕的动物,叫热带大雕。
还记得电影里叼走小猴子的那只大雕吗?《亚马逊森林的故事》里也有热带大雕的图片与解释。热带大雕是地球上最大的雕。其翼展可达2.3米,喜欢捕食猴子、浣熊、树懒,也猎取刺豚鼠和南美大鹦鹉。凭借粗壮的嘴和有力的爪子,它们可以从树冠上猛扑下来,抓起重达10千克的猎物,然后拖回树顶的巢穴,捣碎骨头,吞吃一空。
这里还是一个神奇的“植物王国”。
在亚马逊热带雨林,有一种植物长得飞快!一天甚至能长2至5米!这便是“水信子”!
有一种巨大的睡莲,它的叶子直径可达3米,据说上面可以托起一个小孩。这便是亚马逊王莲。
亚马逊的桃棕榈树能结出一种味道非常鲜美的果实。这种果子很受亚马逊当地人的喜爱,不论是烤还是炒都很美味。人们还经常用桃棕榈树上的刺制作狩猎时吹管里的飞镖。很多种类的棕榈树树干上长着刺,这些刺作用很大,会保护它们防止昆虫或其他食草动物的袭扰,所以有些棕榈树甚至连叶子长都长着刺。
在35至60米之间的森林之冠上,有一个“空中的水族馆”。有一些在树冠上的植物扎根在树上,它们或在树皮上生根,或在树枝或残土里发芽,人们把这些植物叫做附生植物。比如南美凤梨,它能够蓄存多达8升的水。许多生活在林冠的动物都能在它这儿找到水,它自然而然就成为许多昆虫幼虫和青蛙幼苗的家。甚至有一种螃蟹就只愿意待在附生凤梨上生活。对于鸟类和猴子们来说,找到一个既能解渴,又不用奔波的去处,岂不是一件美事嘛!
《亚马逊森林的故事》读后感(十):真彩高清下的地球之肺
真彩高清下的地球之肺
文/米雪
动物一直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在动物园,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各种小鸟,马,牛,羊,鳄鱼,黑熊,骆驼……当你身处亚马逊热带森林,你又会看到哪一些意想不到的动物呢?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编剧之一约翰妮•贝纳德精心撰写、巴西亚马逊森林摄影大师阿拉甘姆•阿尔甘塔拉倾情配图的《亚马逊森林的故事》,带你走进这一片神奇的世界,“一本真正让大家读懂地球“绿肺”的教科书!”
这是一本电影《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同主题书,所以书中精选的很多照片在电影中都出现过,像卷尾猴,绒毛猴,亚马逊森林的分层等等。而全书采用的是全彩图高清图片的形式的展现,对于读者来说,确实是一场视觉饕餮盛宴。在逼真的图片中,你能看的清腾蛇的图片是怎样排列的和尖尖嘴巴傍边的鼻子,甚至数的清西番莲花上每一根细细的花瓣,南美大鹦鹉身上色彩斑斓的羽毛,圆圆眼睛里的黑色而有神的眼珠……看的到更仿佛摸得到,看着穷形尽相的各种动物,臣服于这种美好的奇妙的感觉中。
书中第一章就是《亚马逊森林》,那是一蜿蜒向天际的绿色,那就是著名的亚马逊森林。“亚马逊森林位于南美洲,纵深670万平方千米。”,如此庞大的面积,涵盖了九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还有一条全世界最长的亚马逊河川流而过,这就是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图片采用的是全景式的天空视角,在照片中,如同一条巨蟒一般的亚马逊河时隐时现在绿色汪洋的森林中,还有河水映着森林的倒影。随后的图片则采用细节描写的形式,河边林立的树木,你分不清哪里才是真实的树木,哪里才是与河水的分界点,清澈的河水,枝干交错的树木,这才是森林的真实展现。从第二章开始,基本上是生活在亚马逊森林里的各种动物的图片结合。
亚马逊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如今我们地球的肺正以每分钟6个足球场的速度在毁灭,,“由于人为因素,从2003年8月到2010年的8月,巴西亚马逊地区的热带雨林减少了约20万平方公里,接近10个巴尔巴尼亚的国土面积,而与400年前相比,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整整减少了一半”。随着森林的毁灭,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也濒临这灭绝的危险。如此美妙的世界,亟待我们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