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21 22:36: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经典读后感10篇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4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一):始于此地,终于此地

忽略后面的机器人系列和帝国系列,总算可以打出下面的字:终于看完!有些疲倦有些累,所以银河帝国的旅程先告个段落,休整一段时间再出发。基地系列个人以为前传相对更吸引些,虽然时间短,仅仅是谢顿的一生,虽然空间小,仅仅是川陀的几寸。
跟谢顿没有了太大干系,第一、第二基地也可有可无,所以后传尤其这册读起来有点不搭调,新生的几个概念总觉得玄幻多点,盖娅思想有些马列主义痕迹、转换能量像甘道夫手里的杖......自力更生惯了要一下子接受世界大同的理念,一时半会儿难以消化。
跟着崔维斯一起寻找地球,途径的几个星球、星球的风貌特点、在星球的遭遇.......这些设定跟谢顿在川陀行政区间逃亡很类似,也像游戏练级闯关,一个接一个关卡:被困、搏斗、逃生,最后有个大boss等着面对,书到尾声也真有个曾经熟悉的老家伙在等着。
群星的尽头一片荒芜,基地始于此;生灵的源头也是一片荒芜,人类始于此,基地的故事终于此。
ps:在找地球时,特别是越来越靠近时,不建议去对照封面的星区图以确认地球坐标(包括地球的图列),否则会有剧透感。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二):无穷的终结

煌煌七大本读完了,还是很有感触,一个个的点先敲出来:
1,阿西莫夫的立意极其宏达,主旨设定也非常高远,讨论的是人类与宇宙的终极话题,而在最后一刻,又留出了一个极为有力的伏笔,便是另一种智慧生物的出现,这使得终极话题不再终极。
2,七大本的谋篇布局还是游刃有余,除了最后一本几乎脱节。
3,阿翁典型的苏联思维:迷信统计学的价值,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计量科学的根本心路。科学发展与心理控制(意识形态)也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两大擅长。
4,写作手法稍显无聊,整个7部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话。很多篇章也非常漫长无聊,但是往往在关键的几页能够突然依靠情节取胜,将这个情节一下子推向一个高潮。
5,文中有政治形态的大讨论,但显然阿翁是理工出身,所有中央集权式帝国与个人主义等讨论都是点到即止。
6,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三):一个悲剧结局

丹尼尔自己也说了,在两万年的岁月里,他受困于机器人定律,其实没帮上多少忙。那怎么知道他融合了菲龙之后就能更好的掌控银河的未来呢?又怎么能知道丹尼尔的大脑不会被菲龙的人类情感同化,从而走向集权统治呢?特别是盖亚星系建成后,他只需要控制盖亚一个意识,就可以轻易完成对银河的操纵。怎么能断定丹尼尔不受机器人定律的限制后,不做出危害人类的举动呢?所以,最后的开放结局更可能导向一个悲剧结局。
为什么我不喜欢盖亚,玩过星际争霸,或者看过星船伞兵的人都知道,虫族和所谓的盖亚之间有多么相似。唯一的差别在于盖亚更尊重生命,虫族更加嗜血。但是这也只是目前展示出来的盖亚,当更有侵略性的百兆亿人类的意识和盖亚同化之后,盖亚能是什么样呢? 谁都无法预料,但一点小的差错就可能在百万年的演化累计之后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不妨脑洞大开的认为星船伞兵就是银河帝国的续集,只不过行船里面的人类是以另一个银河的视角去写就的,星船里的虫族才是帝国里人类的未来!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四):个人评分:86.一部关于斗争的科幻史诗小说~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终于吧银河帝国1-7读完了,感觉像是看了一部史诗电影!!!

一部关于斗争的科幻小说~

其实关于这部小说,可以展开的点很多,关于斗争、无为而治人生目标自由、国家的分合。

个人的理解,只要自己能想得开,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说银河系,就说小小一个地球,绝大部分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惊不起一丝涟漪。

所以,整个基地故事,都是丹尼尔一手缔造的,最终整个人类的命运还是要交到一个无比复杂的机器人手中~

第一本,基地,铺垫整个故事剧情,谢顿,百科全书计划,通过行商,渗透全银河。

第二本,基地与帝国,展开基地与即将分崩离析的帝国之间的共存,异类:骡,严重影响了谢顿的计划。

第三本,第二基地,讲述第二基地的作用以及银河内部混乱不堪。

第四本,前传

第五本,前爪

第六本,基地边缘,盖娅登场,银河系大部分区域为基地所统治,然而依然存在神秘的星球,秘密也蕴藏于中。物质统治、精神统治、完美乌托邦,寻求一个完美的解决方式。

第七本,基地与地球,最终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找到了机器人丹尼尔,它是一切故事的源头~关于自由,世意义上的自由,其实是一个社会标准定义的建立,也非客观存在的,所以最终自由这个东西,还是要通过每个个体的思维得出自己的标准。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五):人类的发展方向

基地系列的最后一本,看着书中的各位绞尽脑汁上蹿下跳、动用一切资源、几乎搜遍整个银河系、冒着生命危险就为找到地球——这个我生于斯长于斯,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哪怕一秒钟的地方,心情实在有点复杂,不知道阿西莫夫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在窃笑,也许是惆怅,书中的世界疯狂真实,因为这本书有点像写给后代的信——为了未来,你们在几万年之后疯狂地寻找着我们,而我们在几万年前,就预见了家园的消亡,选择了你们作为未来。
书中描写的世界各有特色:康普隆寒冷单调,康普隆人坚韧而骄傲;奥罗拉有大气有植物,正在经历失去人类的星球“反改造”,星球上最危险的食肉动物也许是野狗;索拉利富饶美丽,但索拉利人将自己改造成双性人,拥有可以将热能转换成其他动能的转换叶突,住在地底,喜欢最大限度的自由,保有机器人;梅尔波美尼亚没有大气没有人类,相对完好地保存了人类未消亡时的建筑,但却有种只要有少量二氧化碳就疯狂生长的苔藓;阿尔法几乎都是海洋,只有一个岛屿“新地球”,阿尔法人能自由控制局部气候,生物改造技术也很擅长,阿尔法人习惯裸露上身——关于每个世界的描写都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但每个世界都不欢迎外星人士,崔维兹他们几乎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接近,最后屁滚尿流地逃走。
最后崔维兹终于找到了地球——那个传说中有个巨大的卫星,行星带中有颗带有硕大行星环的巨大气态行星,被刻意抹去踪迹的人类起源星球。只可惜传说全都是真的,地球真的带有放射性,没有生物留在那里,崔维兹要找的秘密也不在那里。
兜兜转转,原来一切机缘都在月球上——的确是个隐匿的好地方,毕竟没人会注意一颗卫星,而且是一颗充满放射性的行星的卫星。老朋友丹尼尔•奥利瓦又出现了,到了终极解谜时刻——原来是他推动了心理史学的发展壮大,是他帮助建造了盖娅行星,是他影响崔维兹选择盖娅星系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向,也是他召唤崔维兹一步步走向月球,为的是给快要死亡的人工智能丹尼尔带来一个索拉利小孩——拥有转换叶突、寿命长达三到四个世纪——菲龙,好让丹尼尔的正子脑与菲龙的大脑融合,继续为盖娅星系的建立做贡献。看到这里,深深地觉得丹尼尔才是基地系列的最终大Boss(从崔维兹的角度来看,不知道如果谢顿知道是丹尼尔最后破了他的计划时会怎么想),他竭尽全力地做每一次微小的调整、影响一代代杰出人类、为保护延续人类这个物种殚精竭虑,最终找到了盖娅星系这样一种确保内部和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生命方式——虽然阿西莫夫在结尾给了个危险的暗示,暗示也许菲龙就是那个入侵人类的智慧种族。
但是盖娅星系依然有弱点:首先她终究是被刻意计划的,虽然她的创造者只是远远地看着,没做太大的干涉,但被刻意计划的事物是否能长久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当然人类的出现是否完全是自然的选择也还是个未知数);其次孤立体之间的冲突、孤立体与环境的碰撞正是科技、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舒适幸福的盖娅却缺少这种刺激,所以盖娅行星上的科技并不特别发达,这在面对其他智慧种族或者向外扩张时并不有利(比如遇到二向箔)。
无论如何,崔维兹终于找到了谢顿计划的破绽——假设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种族。我们也许是唯一的,我们也许不是。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六):地狱之境

几乎是出于惯性看完了银河帝国系列的七部曲,我期待崔维兹找到地球之后认识到自己选择盖亚是错误的,然而他还是选择了盖亚,这个看似生机勃勃,实则是腐化的一潭死水的发展模式。盖亚扩展到银河级别,整个银河,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巨大的蠕虫,一个思想单一的怪物。而且,丹尼尔和菲力(?抱歉我不擅长记人名)一旦融合,就是一个几乎拥有超能力却不受机器人三大法则约束的机器人,那么他就可以伤害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银河发展方向而完全不用考虑人类这种生物,他甚至可以想办法摧毁盖亚,然后发展出无数像丹尼尔这样的机器人,殖民基地,殖民银河,甚至殖民全宇宙。虽然我并不认为人类是银河上理所当然的居住者,但是较之于机器人,我更希望是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
撇开这个危险的可能性,盖亚仍旧是个可怕的方向,一个听起来像天堂一样的地方,可是除非你死了,否则你无法领悟到天堂的美妙。盖亚正是这样一种选择,人类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被杀死,到达盖亚这样的极乐世界,一切井然有序,就像任何乌托邦所描述的那样,共同意志一片和谐,个人意识不复存在。虽然书中无数次争论和谐的共同意志和相互矛盾充满恶意的个人意志到底哪个更好,然而没有一次能够说服我。人类固然性本恶,人类世界充满了欺诈 嫉妒 憎恨这样的假恶丑,然而假恶丑的对立面一定是真善美,正是假恶丑,让我们领悟到朋友的真诚亲人的付出,路边陌生人的善意是多么可贵,人类保有第一基地或是第二基地,或许会面临无休止的争斗和杀戮,然而历史有其自身的运作轨迹,我们在丰富的世界里,互相拥抱着取暖。盖亚是个可怕的世界,像一个水晶球里面的永恒,她有其自身的运作机制,有其自身的物质循环,然而她是死的!死的!死的!如果你觉得索拉利是个可怕的世界,那么盖亚是个同样可怕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注重个体,一个极端忽略个体,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同样的不自由,却同样以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自由。自由是个太大的概念,很多人追求了一辈子,都不知自由为何,我当然不敢妄言,但我却可以排除掉,什么是不自由。
若阿西莫夫他老人家还在,大概会有宇宙级别的书系出现,大概在那里会证明盖亚是错误的,选择菲利?也是错误的。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七):巴别塔的诅咒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银河帝国》系列十五本刷了一遍,虽说这个系列是科幻小说,可是我觉得故事来来去去讲的都是人性
整个系列写作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但最近的距离现在也有四十年了,所以我并没有并其中关于科技的部分所折服,因为其中有些部分我们已经实现了,而另外一些部分是可以不怎么用力就可以想象出来的。而其中关于科技的部分也很少,我甚至觉得已经不能把这些书归类为科幻小说了。
好吧,闲话少叙,正式开始吧!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面对十五本书真的没有什么头绪,从基地系列的第一本看了十几页之后感觉这个开始显得有一点点突兀,所以在网上搜索了阅读顺序,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我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故事顺序来阅读。
从“机器人系列”开始,丹尼尔登场,关于他的戏份并不是很多而让我慢慢的喜欢上这个人,因为他几乎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是我们人类所以期望的品质的集合体。到《基地与地球》中,时隔两万年再次出现的时候我的心中顿时充满了各种喜悦,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哈哈,又跑偏了。
在这整个系列的小说中,我感触最多的还是对人性的讲述,虽然前面有科幻的外衣和故事的内衣遮挡,我却总是看到里面红果果的人性。而人与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中总是在相互妒忌、猜疑、竞争、攀比的死胡同中转圈子,就想巴别塔的传说一样,因为上帝害怕人类到达天国而在人之间设置的障碍,这种障碍成为一种诅咒深刻在人类的灵魂中,无时无刻牢不可破
我说我看到了红果果的人性,而作者终于在这一系列的冒险、嫌疑、爱情故事背后找到了解除诅咒的方法——让人类融为一体。也不仅仅是人类融为一体,而是整个银河各个部分都成为一个整体,共享资源、思想等等一切的一切,全部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境界,万事万物都遵循天道,都在天道的规则下运行,明确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再是人类制造法则,而是顺应天道。
嗯,在那个盖娅星系中,所有的不和谐都将消失无踪,而语言也也会消失,也真的从形式上解开巴别塔的诅咒啦!
关于这个世界的事物,我曾经一度陷入不可知论中,我曾经觉得人类所做的一起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类做的所以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的。曾经和朋友激烈的争论路旁的树是不是真的愿意生长在那里,会不会情愿让人类给它修剪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而在读完这一系列小说之后我发现原来阿西莫夫在上个世纪已经想到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啦,尽管实现还有无尽的困难,但终究是未来可期!
我心甚慰!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八):【摘录】+【感想:12本银河帝国的总结】

【感想】
这本在写作时间上不是最后一本(写作时间的最后一本是《5:迈向基地》,而是故事结构里的最后一幕:机器人学的建立和发展将人类推到了是开拓殖民、主宰宇宙,还是与机器人们在近地星系安宁享乐,阿西莫夫的选择是让人类迈向全宇宙,一如那个时代背景里的星球大战计划、阿婆罗计划,只有不断地开拓疆域才能让人类整体无愧于万物之灵,而守着机器人的一个个人类的个体则最终死于安乐:正如他们所说的追求极高生命质量,那种高质量一旦达到,是开始安宁再无纷争,也是停滞衰竭再无活力。
这本书里对没落世界的探访,某种程度上隐喻了技术的极大发展不是更加强韧了人类而是将人类从群体剥离为个人,人类在主宰机器人的同时却也成了机器人的寄生虫。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借助机器人技术或其他技术,变得几近于无所不能,享有两三百年的寿命,坐拥远超个人需求的星际领地,还需要将人类紧密相连的社会系统干什么呢?
选择机器人的人类世界没落了,而选择了核能与星际航行技术的人类遍布银河,建立了银河帝国。但是在整个故事架构里,作者似乎不仅没有刻画一个完人,甚至连一个完美的世界也不曾提供。银河帝国将疆域最终扩展到全银河后,同样盛极必衰,一万两千年的繁华也避不开荒芜衰落。哈利·谢顿在一个默默守护人类上万年的机器人的引导和帮助下,建立了预示人类整体发展的“心理史学”,如物理规律精准刻画实体世界一般预测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以此建立第一和第二基地,意图引领人类建立一个新的银河帝国。
但阿西莫夫似乎认为这种重走一遍帝国建立路径的方法,除了可以减少帝国建立过程中人类的错误和痛苦,但却不能改变同样银河疆域丰满、帝国盛极而衰的命运。
于是从技术追求、精神追求的帝国、基地切换到了万事万物共享一个心智的盖亚星系:如果全世界化而为一,从心智上不分彼此,共享经验智慧,不就可以长长久久美美满满了吗?
阿西莫夫给出的银河帝国科幻设定,很类似于欧式几何,给出几个公理设定,进而推导出衍生定理,据此为基础构造世界观、勾勒银河发展路径,再选取路径中的关键抉择节点,设置故事情景、埋伏故事暗线,因而整套小说基本上都是推理小说亦或探险游记,最后才是在具体的世界观、背景图、故事线里塑造人物。
【摘录】
一个孤立体 —— 孤立的个体 —— 可能会说谎,因为他是有限的,所以他会感到恐惧。
每个社会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塑造它的成员。所谓的风俗习惯,就是社会为了自身需要所发展出来的塑造工具,因此唯有在那个社会中合情合理的风俗习惯,才有机会自然而然发展出来。
一个全体同乐的世界,感受到的乐趣一定比孤立个体更为强烈。“大概是吧,可是,即使我的乐趣贫乏得可怜,我仍希望保有个人的悲喜。虽然这些感觉那么薄弱,我却心满意足。我宁可保持孤立,也不愿和身旁的岩石称兄道弟。”
只有充满疏离感的孤立体,因为找不到真正的伴侣,才必须以人为方式约定一个薄弱的代用品。
“凡是被外力强迫的,都是不好的。”
在知识不足的情况下,迷信总是会指导人们的行动。
一个完全倚赖机器人的社会,由于极度单调无趣,或者说得更玄一点,由于失去了生存的意志,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且奄奄一息。
“历史上也有许多人物,曾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那是很罕见的现象。历史上还有更多的人物,为了满足自己异想天开的蠢念头,不惜牺牲他人最深切的需要。”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九):当神一样的谢顿堕落为炮灰

什么心理史学,什么谢顿计划,到头来都是浮云。谢顿老爷子埋头苦干半个多世纪,朋友走了,老婆死了,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为了建设第二基地又被迫与自己唯一的亲人分离,耗尽毕生心血建立的成果从头至尾不过是丹尼尔的planB,最后成为了盖娅的垫脚石。基地三部曲把谢顿捧成了神,基地前传把谢顿变成了人,基地后传直接把谢顿弄成了炮灰。阿西莫夫不知道是填不上心理史学的坑,还是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往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弄潮儿有朝一日也会被拍在沙滩上的残酷现实。不过如果没有谢顿的端点星计划,没有塞弗·哈定、侯伯·马洛等基地人为了维护基地独立地位的努力,没有谢顿孙女一手发展起来的第二基地对骡的遏制,端点星不可能在银河帝国崩溃的混乱时代遗世独立地保存并发展科技,也就不可能有带者崔维兹等人满银河乱飞的重力太空船,也没有基地、第二基地和盖娅的三方会谈,更不会有丹尼尔与菲龙的相见。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十):注定没法成功的心理史学

 哈哈哈哈首先我想说的是原来真的有这么个词儿:“心理史学是一门结合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按现代西方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学说,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进而推断社会未来的发展。”
阿西莫夫对女性的描写总是让我生理不适——要么又美又圣母要么强硬的恐怖而且总是对男主角投怀送抱,刨除心灵影响这个科幻背景,总是带点后宫文的倾向。
从开头我就一直在等着丹尼尔这个终极boss的出现没想到篇幅这么短还锈的准备放弃永生与人类合体,结局还是蛮失望,从一开始我就看菲龙不顺眼,还没看完最后一句的我已经开始脑补了,这家伙还能单体繁殖隔空取物,加上摆脱三大法则过了两万年老油条丹尼尔的记忆岂不是要称霸全宇宙,也许成年之后的菲龙第一件事就是飞到端点星,找到崔然后为了惩罚所有肮脏的半性人杀鸡儆猴地心灵影响崔让他在全宇宙频道上自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