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10篇

2017-11-23 22:5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10篇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是一本由曹政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一):如何迈出第一步

互联网思维,在古代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关于“完美城邦”的设想,即完成“哲人王的统治”,而在近代则可以从由施密特的民族主义与康德的世界主义而组成的爱国主义中获寻。在这些哲学溯源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一方面,我们只能通过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才能学会关心他人。为了追求伟大我们也必须接受有根的、特殊的东西;而另一面,我们内在选择力也本来就超然于周围环境,以决定自己怎么活和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可以说互联网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与我们的思维紧密结合,不论是谁只要接触到它就很难与之分离。
本书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加以总结,可以说这些知识都是他自己误打误撞悟出来的,所以本书的实用性才很高。但是本书有一个争议点,就是它设计的知识面十分广,但是都介绍得不是那么详细,可能对于新手来说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它却能为新人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且能把互联网道路上的障碍尽量扫清,使前方的那几条路更加清晰。
读完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1 要有好的业务,业务为王。有技术没市场那是浮云,作为兴趣可以,但不能作为开公司的理由。公司不能成为追求技术的托身之处,我有一个同事,就想自己搞游戏开发技术,凭着自己的兴趣搞个公司,千辛万苦最后app store上架了,投入了很多,程序没卖出多少,公司也结束了。业务不能只自己喜欢,要考虑市场。
2 要懂技术,对不做技术的人来说这里的懂并不是会,而是了解,不要被别人忽悠,适当的能忽悠别人。
3 不要有偏见,把别人看傻,把自己看高都不可取,可以说,但不能信,信了你就完了,在偏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谁也救不了你。典型的例子,把自己看成天才,把天使投资,风投看成白痴,一错再错。或者搞技术的人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是没什么能力
4 不要怕失败,这本书好像没怎么提这个。总起来讲,世界上失败的人多,但另一方面,失败10次,总结经验总会成功一次,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多虑才有得,这本书总结了不少你可能想不到的地方。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不是靠投机取巧就能成功的,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与实践得来的教训。互联网作为人类未来的最大交流工具,可以说是一条光明大道摆在人们的面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迈出你的第一步。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二):做好互联网

我现在正在读大学,一直对互联网这块感兴趣,在很多写互联网的书中挑中了这一本《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因为作者从事互联网行业已经二十多年了,我觉得他会很有经验。果真看完整本书的感觉就是一个过来人向你讲述他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惊讶于原来互联网中有这么多自己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书,枯燥乏味、浮躁空洞。这是作者经过摸索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语言风格也是让人好接受的那种,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读起来让我觉得很实在。
作者一共从六个大方面来论述,每一章节又分了很多个故事,教授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比如如何认知自己,如何丰富自己,如何调节自己,当然更多的是关于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不能说读完了这本书自己便能够成为互联网的大咖,但是读完这本书至少让我们对互联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们对以后走的路更加坚定一点,更加努力一点。
如果你想对互联网有所了解,你想创好业,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不同,也许你可以尝试着读一下这本书,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三):互联网经验之谈

自己本身就是做网络这行的看了技术大牛曹政20多年互联网经验总结,还是对自己日后有许多帮助的,从书中看到了自己好多的不足,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进步,觉得遇到能力瓶颈的时候,想一下“舒适区”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做熟练了,一旦做熟练了就不要停留马上进入学习区。工作经验其实并不是我们工作能力谈资的资本,那么相反,作为职场新人也可以成为这个岗位或者行业的标杆。在这个年代为什么特殊了,在过去,也就是互联网还没有发展的时候,每个个体之间的联系是极度疲乏的,也就意味着信息是少量低下的,那时候的人们在工厂里面好好努力工作,便有机会可以成为优秀的企业家。那么在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爆炸,其实本质就是互联网的无边界性,信息透明,每个人都知道谁谁谁在做什么,造成这个时代所有的事物迭代非常快,所以我们应该跳出舒适区,留在学习区。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四):SEO部分摘要

首先我上aizhan.com,点击关键词挖掘链接,输入我所知道的医疗行业的词根,比如“医”,或者“药”,我最喜欢用aizhan.com的原因就是关键词挖掘,可以基于词根搜索出一批指数词,而百度指数是不提供这种查询的。基于这些词根,我看到了很多热门的指数词,并能够体会到用户需求的强烈度。此外,还看到了这些词是哪个网站排在了前面,比如三九健康,比如寻医问药。
      然后再回到关键词挖掘的页面,进行挖掘,如此重复。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就可以了解这个行业在网络上,用户的需求分布在哪里,哪些网站解决了哪些主要的搜索目标,而丁香园在里面排在大概怎样的位置。
  题外话,我前些年访问最频繁的网站大概就是爱站了,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上去,主要就两件事,一个关键词挖掘,一个百度排名分析,来回反复,能够短时间了解一个领域或一个产品的用户诉求,以及领域内网站的流量和价值排名。如果你善于使用爱站,其实你对用户需求、对竞争分析就会上一个台阶。当然,如果对其中的数据不放心,也可以同时用百度指数、360的爱搜指数做对比。
        爱站是一个好工具,此外,Alexa以前被中国人“玩坏了”,但其实这也是个好工具。很多人说Alexa数据不准,但你要明白所有采样的数据都存在不准的情况,但是依然有可以借鉴的价值,比如你可以对比Alexa和ChinaRank的数据,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对比起来,有些偏差就可以理解。另外,Alexa的数据不只是排名而已,很多人以为看Alexa就看排名,我最关心的是访问的频道分布,以及访问的上下游,而这个上下游,其实很多时候很关键。你不想知道你的竞品网站流量从哪里来的吗?但是有几个互联网行业的人知道去Alexa看网站的流量上下游呢?
  用爱站,用百度指数,在看数据之余,要理解指数背后的逻辑。所谓的关联词,所谓的长尾词,所谓的词根扩展词,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我们做需求分析和竞品分析有怎样的帮助。如果你只是去看,而不去思考,这个数据毫无价值。此外,一个非常好的调研工具,是百度知道,在知道上,有大量的提问和大量的答复,如果你善于搜索,这些提问和答复,就是你调研的目标。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五):40元学20年互联网精华

很久没看到这么多干货满满的一本书!捧起了书,都不忍放下。
这不是一本技术书,它不会具体教你怎样做好一个产品、优化一门技术。它就像一个老师傅,在你身边循循善诱,教你安身立命做人道理,在你的产品、技术关键处,点拨了一把,使你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做事事半功倍
很多人都爱刷朋友圈,一天中很多时间都费在这上面,有的人因此找到好的机会,进步很大,有的人却只知道那篇文章写得好,那篇文章要分享给谁谁。差别在哪?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领导,你知道如何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以及发挥人才的作用吗?如果你知道自己优秀,以身作则,那你一定不合格!知道为何吗?
互联网时代,会正确提问才是才能价值体现,你知道为何吗?
商业分析思维养成是职场高升的加速器,你知道是如何养成的吗?
书中一半内容是作者的职场经验分享,我认为最出彩也是这部分。上面答案也都在书上。
最后,感谢作者用心之作。说真的,书中内容,按现在有偿知识分享红利期,分分钟钟收你几十元一节线上课程,现在折后不用40元读一本书,就可以学到作者二十多年的互联网职场经验,绝对赚大!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六):实践是检验想法是否正确

正是标题里说的一样,你有什么信心和实力来做好互联网,对于从业者来说估计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如果不细细解剖其中的细节和故事,也许就真的想成我们眼中的看到的光芒万丈的高台一样。并不是每个层次上都做到极致就可以做好的,表皮上说的创业是个技术活,这个活包含了多多少少东西呢,充满了多少不确定性,多少挂的几率并不知道唯有尝试着不断前行着并且深深的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说了很多心得,说了很多方法,点到为止,其他的就放开自己实践吧。

慢慢做,慢慢思考吧,就已经上路了,恭喜。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七):这应该是一本从事互联网必读的一本书

这本书主要是关于互联网的,但是又不仅仅是互联网,更是涉及到人生的很多方面:工作准备、品德修养等。作者不仅谈做事,也谈做人:关于人生各个方面:职业规划、人生选择、思维拓展、能力技能的培养等都有所涉及。但是由于作者是互联网方面的专家——二十年的资历,这么长的时间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对于侵淫如此长时间的专业领域,作者自然是具有非常高的话语权。许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名人轶事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对于想要学习或者从事互联网的人来说是一本必不可少的佳作。所以才说,这应该是一本从事互联网必读的一本书。
      当然,作者并不是要写自己从事互联网的传记,他谈的更多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总结,以及互联网方面的能力培养,以及经营与管理。可以说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作者都有涉猎:从一开始的就业准备、思维和能力培养,到后来的创业投资、产品技术、经营与管理,作者分章节都仔细进行了详细论述。针对他所遇到的问题他都一一做了分析和解答,作者承认世界的不完美,但是仍然鼓励我们每个人一点点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从事互联网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善于表现自己……还有很多类似具体场景具体工作中的建议书中比比皆是,无不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八):做好互联网——2017索引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每次拿起来又放下,陆陆续续读了几天,一直处于思考,都是近两年来互联网行业思考的常见问题啊。曹政,互联网行业从业近二十年,先后从事产品、研发、数据分析、架构管理等诸多岗位,任职于绿盟科技、百度在线、四三九九网络。江湖绰号“互联网百晓生”。 刚看到“百晓生”我想到的是“消息灵通,心术不正”。一点点阅读“互联网百晓生”因为作者曹政具有超大量和超广的知识面得名,和贬义无关。《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盘点整个互联网发展历程,书籍涉及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从行业来说:从收索引擎、电商等不同角度切入。从人员定位来说:自我定位、如何和人交流等娓娓道来。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定位、如何管理等。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九):互联网创业的经验

该书是作者从事互联网工作多年经验的积累。21世纪时互联网的时代,虚拟经济日新月异,作者在书中提出思维方式也是生产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在头脑里做思想实验发现的,而后才被科学实验证实的。每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来源于人类伟大的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和创造。作者在书中提出培育互联网创业能力。这使得技术与商业紧密结合,增强产品的转化。作者认为大道理再多,不如提出一个好问题。通过问题思维,发现商机。要有结构化思维,使用排除法、层层递进去提出问题,要对市场有敏感度,能够区分差异性,做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业者,而不死理想主义的创业者,要接地气、脚踏实地去摸索。
互联网创业不受地域限制,无时间束缚,随时随地可以展开网络创业活动,互联网给每一个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在创业中,作者总结了经营与管理的经验,对客户体验、品牌意识的锻造,数据考核方式的革新,来激发员工的能力。互联网一开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者介绍了投资观念与职场理念的不同,对创业项目的启动问题提出了冷启动的方案。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读后感(十):很萌的作者,很牛的书

最近我萌上一个作者,曹政,很牛,很懒。
编辑找到曹政,要他出书。他懒得折腾,说好吧你从我公众号里挑吧;挑完了懒得改,直接编成书;也懒得宣传,直接就那么卖。很庆幸我竟然偶然看到,脑抽买了,花两晚上跪着看完了。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曹政20多年互联网从业经验谈,大部分内容是讲怎么做互联网。但是作者从头到尾贯穿的态度和思维,通用于任何领域。曹政打通的是底层逻辑,他的思路清晰得让人惊喜。这种“明明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对我帮助好大”的感觉,真是让人赞叹啊。
抓一些我觉得很牛的地方。
一、你觉得烂的东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年轻人进入互联网巨头公司,没多久就发现,为什么巨头的技术也这么烂?这稀烂的代码是什么鬼?
曹政给了很多种解释。比如说需求迭代的产物,“一个产品,最初设计的目标是A,但开发过程中突然发现B才是真正的目标,而好不容易把开发一半的目标A的系统转为目标B,上线之后又发现需要兼容C和D的目标,所以,新人不了解这个背景,这个迭代的历史,就会觉得,这系统谁设计的,逻辑怎么都是拧着的?没办法,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就是这样过来的。”
又比如说,技术演进中的印记,“一个多年运营的系统,在演进过程中,会存在大量不同的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会有自己的逻辑、想法,以及处理的方式。那么在代码迭代中,技术的迭代往往是优先考虑最紧迫的任务,优化最耗费资源的模块,在不断迭代中,代码的一致性和结构的一致性可能就无法维持,导致一些本来架构优美的结构可能只剩下两三个模块,新的迭代代码替换了其他模块,但是新人就觉得,这模块做得好复杂,好啰嗦,很多没有意义的东西塞在里面。请相信我,再优美的技术结构,经过几茬这样的迭代,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杂乱无章。”
所以,新人应该“尽可能完整的了解系统,查看一套代码的时候,了解所谓的不好的起因是什么,历史演进的过程是什么,了解其在业务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什么,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后,再来思考所谓好和不好的问题。”
这个思维方式,曹政是用来解释代码的,但是拿来理解制度、法律、政治、历史、习俗,都是非常好的切入角度。我们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看似很蠢的现行制度,如果你了解它是在一个怎样的架构中,因为什么背景,一步步演进成这样,或许就会极大的改观。
另外,这个思维方式,也很适合用于与人相处。你看见一个人,做了你觉得很恶劣的事情,不妨多想一下,背后是什么原因,他经历过什么,大概也就会宽容许多了。
二、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互联网最早是在美国开始流行的,发展到中国时,很多模式是复制过来的。比如校内网抄facebook,微博抄推特,淘宝抄ebay,这些公司发展得怎么样,大家也都看到了。
“那时候,从美国回来看中国互联网,其实就是开了上帝视角,你知道什么会流行,你知道互联网的下一步会走向哪里,你也许不擅长具体的运营和操作,但很简单,投资下一个爆发领域的领头羊的项目,成功率就会高得吓人。上帝视角在中国,并不是万试万灵,但你其实不需要真的算无遗策,只要比那些视野狭窄的人多看到一些就可以了。”
现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领先了,那我们再去看落后的国家,又是什么样子呢?
“东南亚很多国家,文化习俗与中国相近,互联网发展水平远逊于中国,而发展速度却不慢。这些国家有中国资金背景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而这时候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呢?当地的企业和当地的资金,对市场的反应太迟钝了!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太保守了!”
“第一个阶段是工具类。你有台电脑,有个手机,不知道干嘛,装东西玩。2000年左右最火的是什么网站,是下载站、破解站。然后就是娱乐类,如听歌、玩游戏、看小说,几乎同时社交类就起来了。再往下生活类,各种电商、折扣、团购、订票订房、健康、理财等等。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都是这个顺序。你看其他国家的榜单,就知道他们处于什么阶段,然后下一步紧跟着会流行什么,这时候你去投资、去决策,不就是开了上帝视角?”
曹政讲的,只是互联网这一个方面。但用已经发生过的趋势判断未来,这比瞎蒙真的靠谱太多了,毕竟人性深处是共通的。
除去不同国家的相同行业可以这么用,在发展程度不同的行业之间,也存在借鉴这种思维的可能性。如果能从前沿行业找到技能迁移回落后行业,准确的卡住点,应该也是机会。
三、用户提出的问题就是你要找的答案
很多人做产品,不知道市场需求是什么,在另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增长黑客》中有数据,创业公司死掉的原因,其中40%是产品没有市场需求。
不是好产品就会有市场需求。用户的需求之所在,往往是其关切的问题之所在。
怎么找用户关心的问题呢?曹政给了个实例。
“我说你做什么的?他说做91助手用户分析的,我说你怎么做,他说发调查问卷,最近问卷还没回收,所以没事情做。我就说这个做得太累了,为啥要等调查问卷呢?你去‘知道’上搜91助手,一大堆人问关于91助手的问题,你去看看别人问了什么,这不就是用户需求吗?你再搜‘91助手 垃圾’,肯定有无数人骂你们产品,你去整理一下都是因为什么原因骂你们,列一个excel表格,把骂你们最多的原因列出来,发给程序员,这不就是最好的用户调研吗?再搜‘91助手 豌豆荚’,肯东有无数人在里面做对比,看看哪些人推荐用你们的产品,哪些人推荐用竞品,都是基于什么理由,竞争分析不就出来了?再搜‘豌豆荚垃圾’、‘同步推 垃圾’,看看竞品都有哪些问题被用户骂。”
曹政的这个方法,就是基于我们自己日常的行为方式。这个方法真的比调查问卷靠谱很多,大家填出来的未必是真正的需求,但是上网去搜的,基本是需求,去骂的,基本是痛点。能解决好这些,产品就能踏实很多了。
同样,这个方法也不只是适用于软件,适用于一切你想做的产品,适用于你想调查的真正需求。
也适用于人。别去问别人你要什么,去看对方花时间换什么,去看对方因为什么跳脚。
这本书被我折了很多页,打了很多五角星。但是曹政在讲分享时讲过一条,“适当进补,不要贪求”,所以这篇读书笔记就摘录这么多吧。
最后摘录一段文中我手抄过的话。三观很正,我很喜欢。
“不要以为可以走捷径,不要以为可以靠小聪明出头,不要看不起最基础最平庸的事情,不要觉得自己的便宜不能给别人赚。做生意,做事业,以及做人,都是长远的事情,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出卖自己,切记,切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