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18 10:36: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精选10篇

  《直到我们相遇》是一本由蔻蔻梁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96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一):美好本身

亲爱的蔻蔻,
人与人的相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如你在书里描写的那些遇见。
忘了哪一年,我疯狂迷上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小说。这个情结应该源于大学时候一个美国的外教某个周五放给我们看的《初恋的回忆》,我认为英文名字更美, A Walk to Remember.那部电影我看了八遍,每次都在女主人翁说我不怕死,我怕不能和你在一起时忍不住眼泪潸然,于是在某一个周末学校的书展会上买了作者的所有书。微博会有只言片语,于是神奇地收到陈禺舟先生的私信说能否写一份《避风港》的书评,当时我受宠若惊,一个刚出大学没有多久,在自由阅读的世界里初游甚欢。结局是我收到了盛大文学的斯帕克斯先生的《避风港》,我回复了一篇非常感性的书评,而且也从此认识了陈禺舟先生,虽然只是虚拟世界的一种相识。2012年,我在他的微博里被《如果你在就好了》这本书名所吸引,买来一读,读罢,我又一连买了几本给同学。而那一年,是我回归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读英美文学博士的第一年,整个世界都是玫瑰色的,包括让我眼前和世界一亮的你和你的书。从不曾如此近距离认识一个如此真挚,有血有肉,不矫情又活泼聪慧的作家,而且还是很美丽的女作家。对于我来说,在一个频繁鸡皮疙瘩的阅读时代,这种遇见,实属珍贵,。这个交代实在是太过繁琐,尤其是放在《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的前面,请见谅。
而与这本书的遇见,又被不可控的因素足足推迟了近一年的时间。一年的英国留学生活特别快乐,但同时汉语表达能力也大大下降,但我研究的诗人华兹华斯先生教会了我情感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我相信,读书时的感受不会在意我用什么风格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一切应该是自然的。
我必须承认书名是我的一个梦,感觉你总是那么善于捕捉内心那细微、持久又不渝的念想,无论是《辞职,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了》还是刚刚读完的这本《直到我们相遇》。
“从此不和自己打架”是多么可爱又真实的剖析呵,纠结的是我们,而一直都懂的是你,所以看到那句“是的,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好的。”我的眼睛有点点湿润。“为难自己的,原来一直是自己呀。”走了那么多国家,见了那么多人,码了那么多字,你遇见一个又一个你,不再疑惑,满是坦然,而我们的纠结在这篇真挚的自百里也得以终结,或者终将得以终结。
读你的书,发出的笑声也是暖的,真是这样呢。如果每一章的感受我都写在这里,我怕长微博也会抗议了,所以只说不得不说的吧。
你在回复我的留言中说道这是一部奇慢的书,是喔,当我读到第十二页你对东方小嬉皮士裤子颜色的描写时我就感觉到了。难怪那个第十九章琅勃拉邦那里的店主一眼便能感觉你是个作家,你那让人赞叹的观察力,绝不是一时的事情,需要时间,也需要心。天赋也好,习惯也罢,用久了总会留痕迹的。那么慢步调的国家里徜徉着一个以“无所事事”为目的的作家及各种或者让人捧腹或者让人深思的遇见,应该不会有比这更和谐美丽的画面了。看小船靠岸,看天色渐变,不消说,这心也是极静的。阅读第十六章时,你在河边的所见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在英国布里斯托avon河畔慢慢走,看夕阳余辉散落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那种静美。那忽然而至的雨并没有让我急着奔波去寻找避雨处,也不须打伞,就那样走着,直到阳光再次出来,彩虹在不期中横跨河面上空,我被美到哑然落泪。你不是也在书中写了么,雨来时的不慌不忙。
如果文字一直这样慢慢流淌,读者或许会处于像你千辛万苦征服吊床之后在那里躺着阅读接近睡着的节奏与状态的,让我又安静又快乐地读完的是你时不时的状况及幽默诙谐的语言。第五章中趁Keo转身抓两条牛腩放在嘴里的你,不得不说,这让我想起了,《如果你在就好了》你在风中想着烤乳猪流口水的画面,可爱惨了;那个骑着小绵羊探险的你,那个勇斗飞虫的你,那个一万基普之后迅速赶回去的事情像是一个极佳的掉尾句,那个想着在瀑布下裸身阅读的你,那个忘却所有一心想得木碗的你,那个在织物博物馆什么都问价格的你,还有那个用尽浑身解数来对付苹果卡槽的你,等等。
就如河边唤起的回忆一样,你智取卡槽的故事也让我想起在英国时我是如何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英国的小卡成功放进国内手机的大卡槽中的故事,你剪,拼接,我也是剪,拼接,当lycamobile画面出现的时候,我顺畅呼了一口气,yeah, I made it.看到那里,我必须得说,那种共鸣让我幸福惨了,这世界上不止我一个女孩一不小心做着technician的工作啊,呵呵。
自从读了《如果你在就好了》,每当我在飞机上,火车上,公交车上把脸或鼻尖贴在车玻璃上的时候我永远无法不想起你和那本书。 虽然这些都是极小的事情,但都是阅读中的极大乐趣,原来当生活中的小细节变成了铅字那么有力量。这种阅读,共鸣,回忆的节奏几乎穿插在《直到我们相遇》的每一章,那种妙不可言的共鸣让我很难不喜欢这个如此真实的作家你。第五章中提到的米凉粉总让我想起某年夏天和好朋友在凤凰古城的近一周内每天都去那家带着毛爷爷画像的简陋到不能再简陋游客绝对不会去的小店去吃粉,那种美味足可以让我们原谅那个夏天的炎热。你遇到如此生活化的小和尚来去让我再在人大校园里看到穿着僧服玩着iphone 穿着New Balance的酷鞋的和尚时不觉得惊讶(他们应该是佛学院的学生,我想),你的勇斗飞虫让我想起凤凰某家青旅那个与飞虫战斗了一夜的经历,我记得,老板说这就是住在沱江边需要付出的代价,潮湿是很多小虫存在的理由。这本书是你的回忆,我知道虽然那一个一个的方块字是在电脑前辛苦敲出来的,甚至敲到手指受伤的程度,但我宁愿想象着那是你坐在你常提到的合欢树下,某个有风有阳光不太灼热的夏日午后,看着树影光影交织,一点点将这些感受慢慢诉说。你讲得悠然,我听得也自在。那是一个不需要时间的空间。好吧,我的想象力到此为止。记得初读《如果你在就好了》那本书时,对文中你所提到每隔五分钟爱上一个东方女孩的那些可爱的西方人深感诧异,直到我在英一年,也遇见了这样可爱的人,才知道这种情结是真真存在的。当大卫再次出现在新书中的时候,我的激动不亚于看到期盼已久的故事的续集时的兴奋。那个老嬉皮士,不关心山水,不关心人类,只关心他的村庄的人,他以婚姻和遗产来守护那个女孩,所以当你写到他说“他们不知道爱情到底可以跨越多少东西。”时,我又一次眼睛湿润呢。我对嬉皮士的了解多半是从书上读到的,包括你的书上,但是去年一年中认识的两个嬉皮士母子,母亲年轻时做的最经典的事情是去澳大利亚旅游,回程时发现机票的钱都没有了,她一直呆在那个国家,直到警察发现遣送她回国,当然机票是澳大利亚警察出的,她的儿子,90后,今年23岁,他叫luke, 他吸毒,读佛经,培植蘑菇,对各种科学感兴趣,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一身俄国海军的军大衣,一个非常嬉皮的外在加一颗非常柔软的心,虽然他居无定所,但是稍有落脚便会去帮助任何一个他能帮到的人,他母亲也是,虽然已近五旬,虽然仍然如大卫一样酒瓶不离手,但她对邻居从来都是随时伸出援助之手,无论谁需要她的帮助。你说你迷恋嬉皮士,他们从身体到灵魂的自由,我也是渐渐发现这一类人的存在与可爱,他们不需要一个什么时代背景,这样的人,哪个时代都会有,只要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不变。
你书中的孩子们真可爱,简单的生活与物质并没有让他们的童年缺少一点点童真和圣洁。但凡任何你与他们接触的地方,都让我很感动,那是你对他们爱的谨慎与体面。
蔻蔻,你不知道我多喜欢你在自己作品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告诉读者应该这样那样,你在那里,一点也没有高高在上,带着一颗作家的血肉之心,真情流露,浑然忘我。认为早晨的花香与傍晚的肉香一样美妙,活得脚踏实地却又不俗。这所有的所有皆因一个真字。作者的真,作者笔下世界的真,这总让我想到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说出的那句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矫情是你在书封上极力摈除的调调,但是有没有人告诉你你抒情起来,要命,邀泪啊。你在第二十一章中写到: 我捡起一些岩石上的翅荚,往崖壁外扔下去,至少这样它们可能会落在河岸上,会容易扎根一点。一旦真的活下来了,总有某部分树干记得我的指纹!
你说,旅游途中无论如何都会错过一些风景,那么作为一个读者,我无论如何都是会错过一些书中精彩之处的感触,但是我感受到了作者与作品的人情味儿,大一点来说,人文主义精神,我也想,当我最终完成了要命的博士论文之后,会带上伞去你的文字慢慢织就的那个国家,只为的是怕星斗太多,流星砸了脑袋。
祝好
竹小地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二):我是NCF

很少花钱买旅行书 多在书店翻翻 可我实在太爱蔻蔻了 怎能不为她的辛苦买个单 就像跑来这儿评论 我也不在乎会不会得到一张签名明信片 只是支持她 能给她多添一手掌微小的温暖就好了 我也没有要给其他人做参考的期望 因为如果你跟我一样 你一定也会第一时间拿到一本无需听我多说 如果你并没有很爱她 大概我也不会追着非要你买吧
这本书我还没看完 放在床头 睡前翻一两半个小篇章 从一开头就懂 她要说点什么 怎么说 虽然可以说她的三本书气味儿各不同 但都是她 不需要一点矫饰装扮 看两眼就知道她要在这字里行间以什么面孔朝向你 或坏笑邪邪的 或神经大条迷糊得一脸无辜 或有点深情却不愿露声色 或比如这一本 素面朝天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路上的故事 它是本旅行书 但没有非要表现树立些什么 没有指手画脚扮演什么师 没有去琢磨讨好你的心思 见书如见人 喜欢蔻蔻 喜欢从她嘴里出来的话
当然如果你没在网络上关注过她 没见识过她的现场歌迷见面会 也没读过她的书 你怎么会知道她是个这么好的偶像呐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三):直到我们相遇

前言:本人上学时语文成绩勉强及格,的地得都分不大清,标点符号一逗到底,除小时候被逼写作文就基本告别写作了。综上所述本文若有跑题,无厘头,病句,错别字……还请会看见这篇博文的蔻蔻大人海涵(此前言不占正文字数)
     与其说这是一篇书评,不如说是借书评之名对我最爱的作家蔻蔻梁的一篇自述,感谢盛大文学华文天下搞的这个小活动让我以这种方式与偶像邂逅,感谢蔻蔻的礼物即便它也许不会幸运的降临在我头上。
     《直到我们相遇》是继《辞职,去旅行》《如果你在就好了》我第三次与蔻蔻邂逅,又是典型的“蔻式旅行”我偶尔会替她担心这样的一本从不介绍旅游攻略,也从不讲著名景点的旅行类书籍会卖座吗?可当你遇见她,这次陪她一起在老挝停停走走,站在她身边感受老挝的疯狂迪斯科,看着她拿出考古学家一样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搞定一张差点被她毁掉的SIM卡,和她和小和尚来去来一次三人行,帮她一起死乞白赖地求人家要人家给她那只大木碗……便很容易和她一起开心地笑出来,也许这就是像她说的她的书是写给那些最明白快乐的人吧。那些拿旅行当成炫耀资本的人烦请绕道,那些把旅行当成斗地主的旅行者,一定有适合他们的制胜法宝,但一定不是蔻蔻。也许这是一本会让你失望的书,不过不要紧它有它的死忠粉,有真正懂得快乐的人陪她一起快乐,这对于蔻蔻来讲也许就够了吧!
     早在上两次相遇,就隐约觉得蔻蔻是个典型的矛盾结合体,但结合得相当完美。在这本书里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她hold住辣妹装,也穿得了老挝人民喜欢的被她称为泯灭性欲的“森林系”;住得了长颈鹿庄园,也能住老挝那个不常常有热水老板娘也不那么友善的小旅馆;本以为作家一定是极度安静一杯咖啡就能写一下午书的人可却也安静不过老挝那些织布的女人们;在老挝她颤巍巍地骑着“小绵羊”甚至还需要人帮助,却怎么也不服输偏要骑上那高高的大象微扬下巴迎上对面加拿大夫妇诧异的目光。就是这样一个偶尔聪明偶尔笨笨的行者,这样一个只平实地诉说相遇的作家, 她说的故事很少有大雨倾盆的酣畅,却像下着快乐的细雨打湿每个快乐的心。
    说说第一次与蔻蔻相遇吧,说来有些无厘头是在理发店陪朋友弄头发,无聊翻阅手机某读书帐号推荐了《辞职》,点击看看了书摘,不知怎的就觉得这个作者应该和我是一挂的,从来不曾看过任何旅游方面书籍的人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了,紧接着关注了微博,是因为有了蔻蔻才开始思考怎样让她的博不沉下去呢?才发现原来微博可以设置特别关注,OK就这样吧!
    可以说遇见蔻蔻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并不是因为遇见她以后我也要去旅行了,其实我很赞成蔻蔻所提过的“微距旅行”我是个没有出过国门的人,甚至国内的著名城市也去的很少,更别提新疆西藏了,但是心是快乐的即使走在我自己的城市里看那个我看过100次的大海还是觉得它有100钟样子。蔻蔻带给我的是有梦想要勇于坚持的心,是不必刻意强求的生活法则,是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必在意其他的态度。忘记了是采访还是微博的记得蔻蔻面对质疑“你不觉得辞职去旅行这件事很疯狂吗”蔻蔻的回答我记不全了大概是“每天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和不喜欢的人吃饭……那才叫疯狂。”是的就是遇见了你,让我更坚信我想要的就要去追求,我也想看到生命的奇迹,所以辞职去创业,也许这一路布满荆棘,但这是我这次想要的属于自己未来,我愿意为之奋斗哪怕失败后一无所有,但我想见证过程的美丽!当我足够好,我期待与你的相遇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四):致(直到我们相遇)

(1)这是我看的寇寇的第一本书、真是一点都没有失望、看到一开始晚上在汽车上睡觉那段、她说觉得每天晚上好像有另一个世界、男人或者女人从我们这具寄居的身体里跑出来、进行着他们的活动、我就觉得惊叹、觉得她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可以想的这样光怪陆离、可又偏偏让人觉得妙极了。(2)慢慢的她走进老挝、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一个贫穷的地方、看到了一群乐观的人、看到了一份真挚的爱情、看到了太多不一样的东西、这许多的不同让我们感到新奇、更多的是沉重、每当看到寇寇描写老挝时、那里的妇女、老人、孩子、大象莲花、都让我觉得有点心酸、这个和我们的生活差了太多、读着总让人觉得压抑。和这个形成反差的就是寇寇自己的经历了、看到她跟手机搏斗、我就觉得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可爱啊、想了下、若是换成自己、早就气急败坏的扔了手机了、可她就愣是不灰心、用了无数的折腾、终于把手机弄好了。看到她骑小绵阳、在危险面前还能那麼冷静的想到办法、最终磨着过去、那会我都替她捏把冷汗。看到她在翠鸟野生旅馆那个晚上、经历了大蜥蜴、一波又一波的飞虫、看着她和那些蜥蜴虫子做斗争、让人更加的没办法忽视她这个人了、好像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她都带着一种自然天成的幽默、无厘头,让人觉得无论怎样单调的事情、贫乏的环境、都可以让她变得蓬敝生辉起来。(3)可她带给我们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她带着我们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芒新的导游、那个腼腆的还俗青年人、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热情;那个纠结的湖南人,想卖当地特产、可是面对当地贫瘠的资源和人生地不熟的现实、愁眉苦展的男轻人;专注于自己手中的活计、平静的婆婆。那个全身赤裸、送她小黑狗的小女孩;妙和尚去来;意大利女人;太多太多不一样的人,使得这个旅途多了许多不同的滋味。(4)这本书读完,喜欢上了这样的一本书,喜欢上了这个把故事讲给我们的寇寇。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六):蔻蔻的新书,温暖出炉了,直到我们相遇,最深度的旅行,最安静的情感

评论者 漫步云端
旅行50个国家,看过300多个城市,繁华过后,依然在路上行走的蔻蔻带我们一起走进老挝——另外一个意义上的不丹,教会你原始而真实的幸福。
正如蔻蔻在序言中所说:" 在旅途中也罢,在自己的城市里也罢,每度过的一天都在我们身上打下一个小小的锻造印记,改变一点点形状。有些我们引以为荣,有些我们不怎么喜欢。有些勇敢的人敢于反叛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印记和形状,切除它们,割开它们,扭曲它们。我没有,我怕疼,我选择接受它们。
所以,旅途中点点滴滴,无论好与坏,无论喜与悲,只有你身在其中,方能体会其中滋味.跟着蔻蔻的脚步,从 辞职,去旅行,到"如果你在就好了,再到"直到我们相遇. 这似乎不是终点,而是另外一个起点,很期待,蔻蔻下本书,会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七):相遇的故事

相遇的故事
by陈禺舟
“你是带着多少人的眼睛和多少人的心去旅行啊!”
“你这么一说,让我觉得后面滴溜溜跟了一堆东西小跑。呵呵。”
于是,我们就认识了。
这就是我们相遇的故事,我和蔻蔻,一个有心的编辑,和一个满世界收集故事的人。
“相遇”是一个很美好的词语,预示新的开始,故事都将从相遇开始。于是有了《辞职,去旅行》。原本蔻蔻是讲“没有用的旅行冷知识”,却被加了一个“辞职”的概念,为此蔻蔻埋怨了我好久,好像后来读者朋友们也没有在意什么“辞职”或者“去旅行”什么的,只是在被文字逗笑之余,喜欢上了蔻蔻。
接下来就是一个朝九晚六上班下班被囚禁在城市空间里的编辑,对一个走南闯北爬山下海悠哉游哉的行者的艳羡,要求蔻蔻可以分享在路上的风景和故事。所以就有了“带着你的眼睛去旅行”的概念。可是到了最后,分享其实是一种不可能的事,传达出的也只是满满的情感——这些已经与那个可怜巴巴的编辑无关了,所有的文字变成了蔻蔻给所有读者、或者某个所有人都猜测是谁的那么一个人的“一封硕大的情书”——《如果你在就好了》。
这就是相遇的奇妙,就是这么一个被旅游大神眷顾的蔻蔻,遇到的是我这么一个总是七想八想的编辑,产生了这样不讲路线,不讲攻略,不看风景,不说奇遇的文字,逗你的笑,勾落几滴眼泪。这也是我所想象的书的样子,能体验文字阅读的趣味,而其他,则是文字与每一个不同的读者相遇,因此打开的一个新的窗口,显现出的世界。
相遇意味着行动。遇到一个地方,是因为你去了那里;遇到风雨,是因为风雨来了;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两个人不可能都等在原地;遇到一本书,是你在寻找而书刚好在这里。
相遇也意味着打开自己。一本翻不开的书,结果只能书还是书,你还是你。
蔻蔻在不停地走,对世界怀着善意的期待,所遇诸多欣喜与感恩。藉着与人、与故事、与城市、与自然的相遇,找到不同侧面的自己。每个人都这样,藉着不同的相遇,才有成长,才有完整的自己,摆脱作为独立个体的孤独,接纳人生的喜悦。
当你读到这个尾巴的尾巴,那么,就是你,与我,与蔻蔻,与书中故事的相遇。这也是《直到我们相遇》的意思吧。
再见。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八):相遇·惜缘

又一个秋天,最喜欢的季节,又一次和@蔻蔻梁 的文字相遇。记得去年读《HEY U,如果你在就好了》,也是这样的日子,在自己的生日前后——那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和日子,一切如同冥冥中注定。
从知道这本《直到我们相遇》开始,我近乎是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焦灼心情期待了很久。直到9月的某一天午后,我终于收到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看着蔻蔻亲手在扉页上写下的“壕金”色字迹,我真的欣喜万分。“为那些‘小女人’的心思,为那些‘女汉子”的精彩相遇。干杯!”我实在太喜欢这段文字了,不得不从心里大声呼喊,蔻蔻也太懂我了吧?
 
收到蔻蔻新书的时候,我正从北京出差回上海没多久,于是便感觉这书是带着北京初秋的气息的。而作为蔻蔻最忠实的粉丝,我也实在很想在秋天这样美好的时光里,与自己喜欢的偶像,坐在城市临街的咖啡馆里,畅聊一个下午。生命里总有一些奇迹,会在有些时候发生。
犹记得去年春夏之交,选了一堆旅行书回来。而唯独只有蔻蔻的《辞职,去旅行》让我读得酣畅淋漓,如同看到另一个平行时空里的自己。一切纯属然后,继而在微博上找到了蔻蔻,果断加了关注。往后的日子里,总是定期到蔻蔻微博上刷一遍近期的微博,留下一连串评论。这是第一次和蔻蔻的文字相遇。
有人说,有趣的灵魂终究会相遇。现代社交媒体的丰富和发达,也让我们喜欢的偶像(作家),从文字和书中真正“走”到了我们之中,让我们在那些文字之中读到了思维的灵动,随时分享的快乐,互相可以流动的幽默和智慧。如此,文字的相遇,便更促成了彼此“心的相遇”。正如此书的策划编辑陈禺舟在书最后所说的那样:“遇到一本书,是你在寻找,而书刚好在这里。”而人与人之间的奇妙相遇,也或许类似吧?文字,让我们彼此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心意相通”。
读蔻蔻的书,总能让人轻松而快乐,尽享着文字之下的智慧和小满足,充满着对世界和生活的爱。从《辞职》到《你在就好了》,又到如今的《直到我们相遇》,蔻蔻从来不会给我们任何的旅行建议和攻略,她只是用她擅长的方式,说着这一路里相遇的人,经历的事。听蔻蔻在书里淡淡说着故事,就如同自己亲身在此间游历了一回。
在这本书里一路描绘的老挝经历,也真仿佛真带着我走过了一整个老挝,经历了那么多……也许,我这辈子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在老挝,也不会有如此丰富的行走经历。而每个人对旅行的体会和体验,对快乐的理解都不同,而蔻蔻正好将这种也许我们也永远不会有的体会和经历,用充满吸引力的文字展示了出来。好的作者,便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平行时空,让我们近乎真实的在其中走了一遭。怪不得,有句话叫做:“读书或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于此,在我不旅行的时候,也尽可能让自己的灵魂在路上。
每一次读到一本好书,便是一场心灵的旅程。而我也总觉得,文字冥冥之中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也可以将一群有意思,有差不多思想的人汇聚在一起。世间的美好相遇,也应该源于我们彼此的心存美好和单纯理想吧?
我相信,这样的相遇,皆因彼此心中仍有的真善美。也愿这样的文字,温暖彼此,每个人心中都可以充满阳光与快乐。
相遇,是缘。让我们彼此,珍惜已有美好。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九):当我在阅读游记时,我该期待什么?

这是本月在上下班路上集中阅读的第三本蔻蔻梁的旅行文集,从《辞职,去旅行》的惊艳文风,到《如果你在就好了》的小小失望,再到这本《直到我们相遇》的成熟。那种柔中带刚的幽默,真是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阅读游记,就像是借助他人的眼睛,去窥探一个陌生的地方,蔻蔻梁是个好导游,把老挝描摹得栩栩如生,时不时冒出的那类不经意的笑点,让阅读变得很欢乐。
“书上说老挝的国民特性有两个:第一,老挝人总是要告诉别人和自己:Take it easy, it’s OK. (放轻松,一切都会好的。)所以什么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何必执著呢; 第二,老挝人实在无法理解一件事情如果不含有娱乐特质或者娱乐特性的话,还有什么必要去做它。所以所谓工作当然也不能严肃认真,否则多么失礼。”这段概述在合上书页还记忆犹新,也许,用“娱乐精神”不仅可以概括老挝的特征,也算是这本游记的主基调。
有次有个异性朋友让我推荐游记给他读,他的目的简单明了,想从中汲取养分,为泡妞打好基础。我想了想,不知所措,无从推荐,尽管出于自己也不知晓的神秘原因,掐指一算,今年读过的游记真心不少,光是出自与自己年龄相仿女青年们之手的,就大约有十本。有时候不禁愕然,原来当我在用心工作,专心迷惘的时候,很多我的同龄姑娘已经踏上了环游世界的征程。她们大多并不是女汉子,甚至一个个照片比文字更加出彩,而她们却抛却了安定的生活可能,把青春放在了路上,我不知道这两种选择孰优孰劣,只好选择继续阅读这些文字。
但我为什么要花时间来读这些游记呢?我并没有任何放弃现在生活投入浪迹天涯的计划,而这些游记对于有这些计划的人几乎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游记不是攻略,而且表现的主题简直和小说一样丰富。如果蔻蔻梁的书算是一本幽默故事集的话,那么《猫力乱步》里猫力小姐写的应该是爱情吧,因为读完全书,我记得最深的竟然是她因为她的现任男友当年尿出了彩虹而爱上了他。上段很喜欢的《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抒发的是一种情怀,也不完全与旅行相关,还有一些纯传奇小故事的比如《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世界》、《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常常感叹女主人公余勇可贾,自己大约一辈子都不曾想去尝试。然而,尽管常常面对与旅行无关的内容,甚至有时作者太过年轻思路跳跃颠倒,但我常常还是看得乐呵。是不是因为自知身体在路上太辛苦,于是作为懒惰的小孩,就用脑子意淫一下这些画面,也算是对生活的庸常尝试对抗罢了。
蔻蔻梁说:“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种人,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又有趣,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这话怎么想都有道理,这世界总是一板一眼,所以小传奇格外惹人喜爱,那些色彩缤纷的游记文字,能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好像灵魂在路上。

  《直到我们相遇》读后感(十):遇见你真好

和一个人相遇需要缘分,
和一本书相遇更加需要缘分。
品一个人需要耐心,
读一本书也一样。
相由心生,
字亦是如此。
初识蔻蔻,
我是从书开启的这段发现之旅,
走进她的世界,
透过一本书去认识这个爱旅行爱分享的女子。
《如果你在就好了》是一本自己翻过后又选了好几本送朋友的书,
它出现在我分享的100本好书书单里面,
就在期待新书的时候,
《直到我们相遇》如实来过了,
喜欢蔻蔻不矫情不做作的文字,
喜欢这样用心记录分享的真实。
祝福蔻蔻的每一本书都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心里,
也祝福蔻蔻的文字打动更多人的心,
让我们在行走中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