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害羞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害羞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27 22:5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害羞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害羞心理学》是一本由菲利普·津巴多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一):害羞的男孩,如何挑战你的害羞

     我是个容易感到害羞的人,我想要去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以及我怎么能成为心中想要的我。所以看到这样一本书,我很有兴趣的就买下来看了。
     这本书试图向你说明害羞是什么、害羞的人在人群中会怎样表现以及如何克服害羞。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写的。菲利普•津巴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现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恐怖主义跨领域政策、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在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决定寻找利用心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于是他设立了害羞诊所,专门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害羞,他也因此走入大众的视野
      牛津词典上记载,“害羞”一词最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被使用,是出现在盎克鲁-撒克逊人的一首诗中,这首诗中该词的意思是“很容易害怕”。我们说一个人害羞就是指他“因为胆小、谨慎或是不信任而难以接近”。害羞的人通常很谨慎,不乐意遇见某些特定的人或事。他们谨言慎行,不妄下断言,胆小而又敏感。害羞的人可能生性孤僻、保守、不自信。韦氏词典则将“害羞”定义为“对别人的出现感到不自在”。
      根据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研究,他认为害羞具有普遍性∶害羞是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广泛性的特点。在接受访谈的人中∶超过80%的人表示,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人曾经经历过害羞,有人正在体验害羞,有人甚至经常感到害羞。在这些人中,超过40%的人认为他们现在是害羞的,这意味着我们每遇到10个人,就会有四个人正在体验与经历着害羞。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
     ●人格特质学派确信:害羞是一种遗传物质,就像人的智力和升高一样。
     ●行为主义者认为:害羞的人只是没有学会参与与人交往的社交技巧罢了。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害羞是个体潜意识下内心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社会学家和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交中害羞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社会环境会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害羞。
     ●社会心理学家则提出:害羞者是在社会中被贴上的标签-自认为自己害羞,或是别人认为自己是害羞者。
    害羞如何影响人?对一些人来说,害羞是他们选择和偏爱的生活方式;对另一些人来说,害羞则意味着难以言喻、不可解禁的终生痛楚。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当他们与书本、思想、客观事物或大自然相伴时,他们会感到无比惬意,对他们而言,与人交往没有吸引力,他们宁愿享受孤独
对于与人交往困难的害羞者来说,如何与人交谈、如何在众人面前演讲、如何从容举办一次正式晚宴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下、与特定的人相处时,会有一种被胁迫感和力不从心感觉。他们的不适足以扰乱他们的社会生活,阻碍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表达困难,不能说他们想说的话,做他们想做的事。
     克服害羞的第一步是重新认识自己:了解你自己、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环境以及你将要面对的生活。然后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害羞。在这两个前提之上,你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去成为那个心理想要的自己。
     当然,作为读者,你必须意识到。看完这样一本书,并不能马上让你变得不再害羞,你必须要通过实践生活的锻炼,按照书里面的方法去做,那样,或许不久之后,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那个自己。
是时候让左洛复广告中的这位年轻女子重新发现自己魅力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二):一些摘抄式总结

害羞的人,因为害怕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而给自己设置了一间堡垒,保护个人不受外界的伤害。而作为社会性的人,在害羞者的社会生活已经受到害羞的不良影响时,这堡垒就如同『监狱』。
这时害羞者想要越狱,却往往受到焦虑阻滞。因为越狱时,身体内的多种思绪就如越狱时需要帮忙的狱友,你可能告知他们后被告发受到更大伤害也可能从此逃离监狱。我们害怕离开自己堡垒遭受挫折而畏畏缩缩,那么在踟蹰中我们愈发痛苦勇敢迈出第一步挫折会逐步递减以致消失,而因胡思乱想缩回监狱只会继续安乐一阵痛苦一阵,害羞依然紧紧纠缠着你。
逃离这个监狱吧,从呵护你的自尊开始。首先通过自己认真并完美地完成每项任务来建立自信,任务一部分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奖励:一个称赞、一场电影、一杯咖啡、一本小说或杂志直到你逐步完成此项任务。另一方面,阻止你的低落情绪。仔细感受你的消极情绪,每当你又开始低落时,对自己说『停』。坚持这样做,做到可以自动控制自己。还有设想面对让你害羞的人,假象双方对话来挖掘你害羞和让你害羞原因的空椅子角色扮演,或是闭上眼睛想象让你害羞的人或情景,具体到每个动作每句话,然后再想如果我不害羞的话会怎么做怎么说会发生什么。最后,当你被紧张、疲惫和无法抑制的焦虑困扰时,想要敞开心扉去挖掘自身潜力,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消极情绪,首先要让全身都放松下来。
然后发展你的社交技能。行动第一,不必过多思考表现出来的自己与想象是否一致,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而暂时忘掉自我,克服自我意识和自身束缚。从习以为常的常规着装、仪容等礼仪开始,从打招呼开始。注意到赞美别人与接受赞美同样关键,多多发自内心地称赞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者拉近与他人的距离都需要不经意的习惯性的称赞。而接受称赞是对自我的肯定,也表现了对来者的善意,而不是蜷缩在自己的小贝壳,拒人千里。尝试去结识更多的人,多做储备让自己有话可说。选择可能友好交谈的人并在他不是那么忙时,主动开始一段对话。随后,注意可以让交谈顺利进行的提问回答技巧。主动倾听。至于进一步的交往这对我自己来说,问题就不大了。补充一些正确对待压力的技巧,提前准备,开始前有条件进行放松或沉思。也可以想象发生的各种情形,想象让你感觉最放松时的体验,例如河畔、浴室。把它带到紧张的脑海。
整体感觉比较零散,总结点对自己偏向社交焦虑一面的内容记录下来。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三):"害羞"是一种病,得治啊


文化的差异,看待害羞的观点也不一样,国人眼里,他们矜持,有教养,算是一种美德!但是犹太人却认为这是懦夫的表现。但是不管如何被他人看待,首先生活工作中,害羞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也是我们亟需对待的,为什么我们要客服害羞?因为害羞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生活上都会影响到想要追求的品质(追求爱人、职位晋升等)。
害羞者的内心是矛盾,他们渴望被他人接受 认可,但是同时他们的敏感让他们从环境中鼓励出来,害怕受伤,因为他们非常敏感,往往是关于消极方面的,就是他们是悲观派,相对安全的做法就是封闭自己。他们的做法和内心愿望相违背!
阅读此书,探查自己的渴望和压抑的原因,尝试打破羞涩的牢笼!作者认为羞涩不是性格的一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而不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可以通过提高社交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减少社交焦虑,从而缓解或客服害羞。
读此书的人 十之八九也有一定的害羞受害者 或间接受害者,如果你不是一名相关的心理医生,通过此书 你就会发现害羞病理,当然害羞一次太泛了,但是我们以此在生活 工作中解释种种现象,像 “生人面前不说话,熟人面前话不停”。
我是一名重度的害羞着,第一部分说的很多现象 都躺枪,第二部分的自我调查,那命中率搞得惨不忍睹!作者提到观点感同身受,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因此而烦恼,所以看到这本书后,立马读了起来,作者语言平实 ,没有那种专业书籍的晦涩,全书读起来很流畅。当然里面并不是全部适合自己,仅供大家思考-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超越自我
汤给你了 ,勺子也给你了 ,就看你怎么去喝了。
-------------------------------------------------------------------
本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阐述了什么是害羞(各种观点、文化)。
第二部分 提供了一些测试和改善方法。
全文概括讲
客服害羞三点:
1、减少焦虑
2、认知重建
3、培养社交技能
病理理清了,就要对症下药了!
PS:这是病得治,药不能停!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四):愿我们都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什么是害羞?没有定义,各种不自信、各种闷骚、各种不说话、各种放不开、各种紧张、各种脸红心跳、各种情绪低落、各种孤独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是害羞。
什么原因导致害羞?先天遗传,后天习得,都有可能。
害羞算是一种病吗?有些人很享受害羞,比如住在瓦尔登湖边的那位,但害羞的厉害就会出现病态行为、心理,甚至出现变态行为。
要不要克服害羞?克服害羞会提升成功的概率,会有更积极的人生。所以,你自己看着办。
如何克服害羞?积极心理学,自我激励。
读这种书,我心里就会很想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但理智总是战胜情感,我继续选择隐藏在心底。正向书里说的那样,读再多书而不去做,是无意义的。但我始终没有这个魄力、勇气或者说动力。
但不知道,这一次会如何,毕竟心理已经有想法了,而且有了行动的目标
加油吧,愿我们都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五):有些启发,有些异议

       本书是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本探讨害羞的书。读了两遍,感觉有启发,也有不满。
       先说启发。最大的启发就是书中所说的“转移注意力策略”,即把注意力的焦点从消极的结果转向其他积极方面。以前对此类策略重视不足。因为传统教育强调自省和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当然没错,但若同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消极的结果上,个体就会越发保守和害羞。所以,在不歪曲事实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此类策略。例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一定是酸的,那是歪曲事实,不可接受。若是百般尝试,仍然吃不到葡萄,自我安慰一下“这葡萄可能是酸的“,把注意力从令人沮丧的结果上引开,也不失为一个维护自尊的好方法。
       再说不满。本书的主题是探讨害羞,作者却不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其理由是“对于不同的人,害羞有不同定义”。那么,作者就应该直接列出不同的定义才是。否则读者会难以确定文中出现的那么多次“害羞”是采用哪种定义。对关键词的误导,将会产生严重的理解偏差。
      其实,作者在书中各处不断地解释“害羞”。我来归纳一下其一般意义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害羞是一种习得性心理状态(中文版序p15),即在特定场合、与特定人相处时的一种被胁迫感和无力感(第一章P18),可以通过提高社交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冥想练习来缓解和克服。个人以为这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了。
       另外,作者有时对害羞的解释太过随意。例如,作者有几次指出“害羞就是害怕人”。这种解释不能说错,但不严谨。害羞其实不是害怕他人本身,而是害怕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比如说,小明害怕路上遇到流氓抢劫,你不能说他看到流氓害羞吧?小明看到暗恋对象小美就脸红心跳,那就是害羞。你不能说他害怕其暗恋对象吧?害羞可算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害怕,但和一般意义上的害怕不是一回事。
      又如,作者指出“害羞……源于我们对基因、思想、身体和社会的错误反应。”P58.就这么简单地把害羞定义为错误反应,我也不敢苟同。如果害羞完全是错误反应,害羞的心理机制早就该在演化过程中被淘汰掉了才是,为何绝大多数人仍然会感觉害羞?害羞反应可能就像一个过分敏感的报警器,经常误报。但若因此认为这个报警器的存在就是个错误,把它砸掉,那会产生更严重的隐患。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六):Are you shy ?

 看到《害羞心理学》这本书时,我不禁问我自己:“Are you shy?”我想我的回答是:“Actually ,it depends.”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一系列的问题已经向我扑面而来,什么是害羞?害羞是好还是坏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以及别人的害羞呢?带着这些疑惑,我慢慢地走进菲利普.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学》。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带我们走进害羞者的世界,阐述了什么是害羞,并且探讨人们害羞的原因。紧接着第二部分,作者教我们如何去克服害羞,通过重新认识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害羞、发展社交技能等措施使我们成为一个快乐的“社会动物”。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不同的人,害羞有着不同的定义。我个人对害羞的理解就是,“不好意思说话、尽量保持沉默、行动不自在、重度害羞的话还会脸红等一系列不自然的行为表现。”其实害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即使是非常活泼外向的人在某种情境下也会感到害羞,因此,我们很难给害羞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人采取自己所理解的定义即可。作者认为害羞是具有普遍性的,只是害羞程度不同而已。研究表明害羞也会随着年纪、环境等一些列因素而发生改变,这是为什么呢?害羞的根源是什么,它会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作者在第一部分第三章里给我们阐述了人们害羞的原因,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先天的害羞者是源于家族遗传,他们通常是出生于有精神病的家族,而有些行为主义者认为害羞是通过后天习得的,根据行为学家的理论,因为孩子想在成人掌控的世界里受到关注,他们会因此而变得害羞。给自己贴上“害羞”标签,过度的自我意识,用放大镜将自己的缺点不断放大,从而导致害羞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导致害羞的外部因素有社会迁移,频繁的搬家,周围人际关系不断地变迁,在一个充满孤独感的陌生环境里使人极力不愿与人交流。
     那么害羞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呢?不同程度的害羞对人们有着不一样的影响,轻度害羞对人们有着积极的影响,害羞使人显得更为矜持、谦逊和隐忍,它还使人们在选择朋友时更具有选择性,轻度害羞者通常会冷静观察,行事小心谨慎。然而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物极必反,说的就是凡是得有个度,如果过度害羞的话则会对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属于一个轻度的害羞者,只有私下里在陌生人特别是异性面前才会觉得害羞不自在,然而在课堂上我却非常活跃,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即使在全校面前发表演讲也不会显得特别紧张。但是上了大学,随着环境的改变,我觉得自己的害羞程度逐渐加深,大学四年我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次数屈指可数,大一第一个学期参加的学生社团在第二学期我就表现出厌烦,然后退社。这对我的大学有弊无利,不积极听课学习回答问题,我大学四年一直成绩平平,没有足够的社团活动组织和领导经验,到毕业找工作时我根本没有任何凭证去和面试官说我是一个有想法、有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的人。可想而知,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我,心里是多么的追悔莫及,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大学四年里慢慢去改变,也许今天的工作生活不会是如今这番场景。更为重度的害羞者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大,不仅使自己悲伤痛苦,还可能引发破坏性的个体和社会问题。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情商决定一人的一生,也许有些夸张,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情商高的人,左右逢源,工作事业也更容易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害羞,成为高情商的人?作者提出首先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坦然面对自己的害羞,不要过度地关注自我,同时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多看书看报看新闻,做到与人有话可聊。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有时候也不是真的与人无话可说,只是懒得与人交谈,不喜欢搭讪或者被搭讪,也许这也是社会的一个通病吧,人情冷漠。这样的毛病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有不好的影响,知道症结所在就要改,克服害羞,克服冷漠,做一个温暖的女子吧。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七):自我害羞程度的认知与行动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自己是极度害羞和自卑的人。看完这本书,发现自己病得还不算重,至少已经走上可以自医的程度。在下文列举自己之前判定自己的深度害羞患者的事实以及后续行动。
1要面对别人表扬的时候,总说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事实上总觉着自己不够好。
最近有些改善,前一段时间见了三个月不见的朋友,他们说你变好看了,我微笑眨了眨眼睛。因为,我也是这么觉着。
所以,面对别人赞扬,说明你有闪光之处,勉励自己吧。可以加问一句,哇,被你发现了,侦探找到了那些蛛丝马迹?
2无法自如地运动语言技巧,不知道如何温柔,不知道怎样面对别人的调侃。
最近有了一些改变吧,逐渐遵循“语气要软,立场明确”的原则。
但对如何回应别人的调侃还是做得不好,经常无语,或者以“额”结尾。
所以,进一步明确语言的功能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说话是综合性的艺术,利用生活中各种场景聆听与实践吧。
3公众说话紧张,脸红、心跳,最尴尬的是脚抖,然后说话中缀词很多,比如那个,额之列。
最近没有公众说话过。
以设置合理预期开始、讲话关键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完整、可以从录音给自己开始一步步练吧。
4找别人帮忙总是很不好意思,被说过太客气。
最近也没有照人帮过忙。
认识举手之劳和赴汤蹈火中间的区隔、不要以完全市场价值交换看待人与人尤其是朋友之间的交往。
试着求助,也去帮助别人。
5遇到难过的事情,想哭,但是总觉着当众哭会扰乱身边人的情绪,所以会憋着。
最近,有在街上边走边哭,并没有关注别人。但对于在认识的人面前哭还是有障碍。
或许,下次,可以在哭之前说一句:让我好好哭一场,先什么都别问,我只是想哭了。
6赞扬别人这件事做的很少,其实内心有时候赞扬很多次了,但当着面却说不出口。
最近,没有当面赞扬过他人。只有在人后对别人说过。
我应该告诉别人,我欣赏他们的特点,他们改变了我什么。赞扬别人也不是泛泛的,也是需要研究的。激发被称赞人的积极情绪还是目标,不是针对道德责任的。
7和男孩子第一次出去,完全没有像在微信上那样自如地交谈,总觉着尴尬,然后不看他。
最近,也没有和男孩子出去。在图书馆见着一个男孩子,我居然被他侧颜杀击中了,犹豫着就再也没见到了。
不要怂啊。
8聚餐的时候,经常不知道聊什么,不喜欢成为话题中心,然后低头吃菜。
最近,就是这样。
以后,聊聊菜也好啊,女孩子就聊聊化妆,男孩子聊聊政治历史。
本书对克服害羞的方法主要两类:
认知:重新认识那些你认为“害羞”的表现,原因,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我印象”。
行为:培养社交技能,不断为自己创造机会练习。
两类方法我得综合运用吧。行动。因为,不想害羞扭捏,自如才是自由。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八):害羞害死你

现代行为学家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这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1.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负面体验,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
2.没有学会正确的社会技能;
3.期望完成不恰当的任务,对自己的表现经常焦虑;
4.因为“不恰当”的自我表现而自我贬低:“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我没有价值”、“我做不到”。
由于多数容易害羞的人自我认同感较低,他们一般不会运用转移注意力的策略以保住面子。甚至,他们会试图避免任何一种可能让他们觉得困窘的场合,从而进一步地将自己从人群中孤立出来,然后沉溺于自己的缺点之中。
对于害羞,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低姿态。所以,害羞着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护面子。只有在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害羞着才做真正的自己。在公众面前,害羞着看上去十分镇定,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是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路上混乱不堪,到处堆满了感情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
害羞者的伪装最明显的表现是极端的自我认知。过于沉溺于自我认知之中,就预示着心理紊乱。害羞者通常都过分关注自我。一些害羞的人同时具有做一件事的愿望以及怎样做好这件事的打算,但因为过于关注自我感觉,让他们看不见或者听不到当下正发生的情况;而正因为总会陷入强迫性的自我剖析而不能自拔,这使得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将其想法付之行动。
这样说来,害羞其实是我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害羞可以为我们提供保护措施。害羞本身就是一个让害羞者不被注意、不在众人中凸显的面具。在匿名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从“应当”做某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的行为可以逃开社会规则强加的限制。
但其实害羞是一种很被动的防御策略。害羞的人一般生性孤僻、保守、不自信,从另一角度来说,他们甚至被认为是可疑、声名狼藉、内心阴暗的。如果社交场合你很害羞很拘谨,别人会误认为你“冷漠、故意谦卑或拒绝”,从而对他们态度不好。反过来,害羞者遭到的对待则形成了他们对陌生人的敌意,形成恶性循环。
害羞者通常不具备将陌生人变为朋友,将朋友变成爱人的能力,许多人的生活遵循“镀金原则”: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指望、也没把握从别人那里得到分享、承诺、责任、义务和快乐的回馈,自己也吝于付出。
这样一来,如何跟害羞者建立信任关系呢?心理学家Sidney Jourard 对自我表露这一矛盾过程有过深刻地描述,他写道:“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拒绝、嘲讽和伤害,在了解别人之前我们会自我掩饰。”这样一来,在看似成功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接触真实自我的机会,并产生更多的误解。
有时候,害羞者可能会发出双重信息:“走开,我需要你”。正如一位害羞者所言:“我对稳定的爱有强烈的需求,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我偶尔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来确定我自己在朋友心里是重要的。”
害羞者往往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他们内心渴望交往却表现出漫不经心。他们宁愿选择孤立,也不愿承担被拒绝的风险。事实上,人们必须承担交往的风险,才能有可能建立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袁岳有句话说的在理:有的时候陌生人容易让你上当受骗,原因是什么?你的贪欲。假定你与人们交往的时候并不是想从中得利的话,不管他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你都不会那么容易受伤害的。
害羞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在亲密关系上想要追求的品质。因为,“所有的亲密感都是从自我表露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害羞,说起来是羞于表露情感,换个角度看,就是压抑了自己自发、自然、自由的情感。我想这才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真正的根源。那拘谨的男人尚未打破自身的羁绊,却又如何能越过女人的矜持,将她内里喷薄的情爱之火诱导出来?他们彼此都貌似无动于衷,实则咀嚼着内心中渴望与羞涩形成的纠结与冲撞,何其痛苦。而那厚脸皮、无视规矩的“坏”男人,却像是上帝的宠儿,总是轻松地就突破了女人筑起的防线,带领着她自在地在亲密关系的花园里释放她的激情。
其实简而言之,害羞就是太过于关注自我,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至于有点作茧自缚的意味。
我是一个情境性害羞者,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反而不会感到害羞,因为我知道,这里基本没什么人认识我,就算我出了一点丑也不会有人在意。说到底我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因为我被人狠狠地取笑过,这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让我不自觉地觉得很多人专门就是要取笑你的。
所以,要学会去忽略那些不在乎我的人。如果我们对自身的认同感取决于他人的认可——他们了解真正的我们,或者他们对我们一无所知——那么我们的真是存在感也会被他人彻底毁灭。
书中给出了害羞的三个治疗策略是:
1、 减少焦虑:运用冥想练习、放松练习和机能反馈疗法;
2、 认知重建:纠正害羞的人给自己的消极信息,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并愿意获得支持;
3、 培养社交技能:通过示范、在小组中公开表演、建设性反馈等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九):随便翻翻就算了,不要太较真

       前1/4的部分还是比较值得看的,它让我知道可这个世界上害羞的人并不少,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害羞的体验,而很多人是归因错误,就是把外在的表现(例如脸红、心跳等)归因为自己害羞,其实可能不过是自己有点紧张而已。
        由于我看了书之后比较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所以与人交往时感到紧张,从而才错误归因为害羞的。书前面的内容对我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作者也太扯了,说得什么都跟害羞有关联,精神病可能与害羞有关,犯罪与害羞有关,什么都拿来讲一下。而且就拿几个例子来说明,没有什么科学的数据和长期的研究成果。加上害羞这种词语太模糊了,害羞这个概念作者也没有很好地说明,只是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害羞就是害羞了”。那是不是我觉得自己有病就一定是有病啊?可能我只是吃太饱不舒服而已啊!
        后面的如何解决就太坑爹了,什么都讲一下,建立自信啦,社交技巧啦,打扮啦!什么都有,没什么针对性的东西。我认为这个大家还是因人而异吧,不要给自己贴上害羞的标签,可能只是我们哪里做得不熟练有点紧张而已,也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害羞更多是一种表征而已,问题在更深的内在,要治标治本啊。
这本书随便翻翻就好,不要太较真了。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十):害羞的辩证法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如书中所说,初中和大学阶段的女生比男生害羞,而害羞这个特征和个人的智力、能力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释义什么的害羞,害羞的体现,害羞的发展和分类等等。第二部分则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正视它,如何克服它从而拥有健全的性格。
本书的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害羞归因于遗传和个人,他在详细切入——在一个人变得害羞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同时,你将看到害羞怎样使得亲密关系变得困难,使愉快的异性关系变得不可能。
害羞具有普遍性。害羞者总会陷入强迫性的自我剖析而不能自拔,这使得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将其想法付之行动。因此害羞者敏感,像处女座。
对于一些极度害羞的人来说,最深刻最可怕的恐惧感不是来自于现实事情,而恰恰来自于内心那些“象征符号”。这也说明了害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找到症结的往事,练习落落大方,也可以开朗自信走入人群。
2014-4-1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