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游放荡》读后感10篇
2022-05-25 12:17: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漂游放荡》是一本由编号223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漂游放荡》读后感(一):读书的时光——继续【漂游放荡】
上一篇搁笔的时候感觉很累,不是劳累的那种,而是心里触发的思绪太多感觉喘不过气来。后来因为你的一句话,所以还是接着写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或许还是借用那句话吧,“有人问我你究竟是哪里好,这麽多年我还忘不了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你那些招惹的文字和图片,如何“鬼迷心窍”?【流年与甘南】:我很庆幸匆忙地离开城市,一路颠簸在夜里到达夏河,没有什么能破坏我的好心情。
上一顿晚餐和吖雅聊了很多,关于旅行的心情旅行的态度,确切说来,很喜欢很喜欢这样的交流,不管是学术专业上还是生活游玩种种。书本和课堂之外的知识会让你更加谦虚更加受用。关于M的首次旅行抱怨不止和Y的纯粹炫耀,无言之余更多的是感慨,为何好端端的另一种生活在她们的眼里如此肤浅或是不堪?当然,每个人对于出行的看法都不同也无可厚非更是勉强不来,却也为她们错失了那些独特的美好而惋惜。
从小到大有过很多梦想,希望长大能当什么什么做些什么什么一类,甚至已经记不详尽了。也从未说出口,却那么渴望可以像三毛一般,有个拿生命相爱的人,一路不同的站点不同的风光,随心而来的写写文字。青葱时代迫于无奈专心学业,流浪只剩一个个梦。终于有了真正的自由便迫不及待。虽然还不能谈得上流浪,却也尝得了自由出行的甜头。接二连三的来回之后,我懂了,原来在路上不只是个过程,更是一种诱惑,强烈的,无尽的,怎么也控制不住也停不下来的欲念。
知道吗?“我很庆幸匆忙地离开城市,一路颠簸在夜里到达夏河,没有什么能破坏我的好心情。”——读到这里,脑袋空白了好久,停顿了思维。223呐,不要让人过分的喜欢你好嘛?用一个字表达就是:“中”(哦,拜托请读第三声哟~)
【水鸟从草里飞出来的时候我脑海里想着梵高的那些画。】
是麦田群鸦吗?还是向日葵的疯狂?
【彩色的襟帆在光线下却是一种苍白,那些被遗落在草堆中废墟里的尸骨,无论完整还是残断的,我都不敢多看几眼。】
我猜,是出于对生命的考量?……你不是会害怕这些东西的人。
【我执意地认为,在落地回到城市的前一秒,都是旅途一段。】
如果,回到所在的城市也被归属到旅途中的一段呢,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境况?感觉像浮萍很凄楚?还是很幸福?
【我知道这些短暂的际遇很快开始很快结束,我在到达与离开之间试图让时光滞慢一些,而始终都要结束。】
到此,我想,所以诱发了数不清的下一次旅行?终于,你写下:Dafny说没什么可惜的因为长的短的旅途始终都会结束,而我们都会期待下一次旅程的开始。
【流年与甘南】是午后睡过头昏昏沉沉中读过来的,竟格外的细心体味,有些细节会让人感觉莫名的温暖以及亲近,有些话语会让人会心一笑。【当我这个陌生人侵入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好奇于我如同我好奇于他们一般。有时只是路过,我对他们说你好,他们便跑过来看我手上的相机或者背包上的徽章。】【叫阿旺的很痞的年轻男人开车送我去桑科。11公里的公路上他不停地跟我讨论泡妞和打炮的事。他问我最多一个晚上可以打几炮,我随口说四五次吧,他说太少了我们一次可以打七炮以上因为吃草原牛羊肉的远古。我笑着说是吗的时候已经走神在车窗外金黄的草原上。地平线的视界让我感到太多的安全感。】【很痞的阿旺刚结婚几个月,他喜欢说很色的话题,他说话的时候口中有大蒜味。不说话的时候,他看上去很忧伤。】【陌生寂地里的温暖相遇。哪怕我们彼此只是一两天三五小时的面对面和说话。有时根本连一句对白也没有,微笑已经很好。】【我们在漫长的车途中有时会沉默很久,我知道那都是安好的。】【趁记忆崭新的时候,我知道我并没有离开。】
【旅信】:当年你怀着一封手写的伤信去旅行,深夜在半山等不到光,于是哭。就像迷路的雏鸟,惶惑得厉害。后来旅行结束,所有就都结束。光在时间的漫长过渡中,逐渐地来。
那次执意说走就走非要在冬夜出门没有等上你们俩,执意要去看满目冰棱和飘扬纷飞的雪片儿,执意一直一路向北并非没有选择被迫之举。肆意乱逛也没担心迷路走不回去,落入眼里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和新奇的路标指向,却莫名的心安甚至愉悦,“喜欢不断的逃离熟悉环境是一种变态心理”,聊天窗口上一字一字的弹出你的话,隔着千里,我却知道你面容有多正经,又像是长辈对小孩的严肃训话。
期待落了空,最后让人难过的是清吧里放的《似水年华》。我决意借一段行程忘记那些放不下的事情,一脸落寞的坐在花布木桌前才知道自己多么可笑。其实后来,他给我唱《外面的世界》时,有忍不住哭了一下。不喜欢让人看见自己难过的表情,所以只能努力开着玩笑话,希望脸上不要面无表情希望不至于笑得太勉强。可我发现,我一直最喜欢的,是面无表情的平静状态,波澜不惊,不吵不闹,不笑也不哭。
直到后来,旅行结束,原来,所有和那一段情感的关联都结束了。其实,在多少反复中,原来是真的可以放下,也是放过自己了。正如《再见二丁目》,好想有个林夕,躲在心里描述。“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无论于什么角落/不假设你或会在旁/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原来我非不快乐/如能忘掉渴望/不假设你或会在旁/我也可畅游异国再找寄托~~~”以后都可以大声唱和了。
这些,都正如你在【卡斯卡德未曾见】所言
怕黑。于是需要光亮。
以坦荡来获取自由。
那些不见,不想见以及见不着的时间里,
所碰到的,是另一些陌生。
想着似乎可以重头来过似的,便非常释怀起来。
后来想想,并不是身边缺少风景,
而是缺少敏感的眼睛。
风景如人。
相爱的运气和能力,始终也不会只在曾经的某个人身上花光。
满心喜欢,即使翻过一页看见密集的蚂蚁堆继而想起广美画展上沾满虫蛹的油画也没觉得要起鸡皮疙瘩,感觉自己已经很变态了。好吧,223呐,你是会读心术的妖男吗?~
《漂游放荡》读后感(四):读书的时光——【漂游放荡】中
喜欢不慌不忙的过日子,很少催促自己提醒自己要记得做一件日常生活之外的事儿。~昨晚喝了大半杯甜葡萄酒后果然睡眠深度有增加哦,还做了梦,一个一个人在越南晃荡的梦。直至今日午后在画室和老师探讨水彩水韵方面的知识时,还记得那么真切,那几个场景,就如同你的旅途那般,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有种很虚幻的真实感。也难怪,你说,“脚步在阳光下行走,内心便一直在呈现某种安定的图注。”我说:很是喜欢,终有一日我也会这样走一遭。想去看1928年的火车站,想去逛范五老街穿梭在彩色的mini hotel之间,想去听穿巷的机车呼啸再坐上一程“露天”计程车,去发现内心最安宁的角落。于是,赶紧的网上搜索资料做攻略去【长岛之恤】:某国人与某国人在这座城市交汇,像蚁类一样,在一条直线上交遇,同行或者分道扬镳。在相异的路径中各自进入,又各自感同身受,萌生异样的定论,喜厌或是淡漠。
后来,我问自己,无论哪处,其实不都是一样吗?到最后,这样的来来去去,连我自己都弄不清楚意义到底何在了。是否还有人有同样的疑惑呢?
前些天收到吴娜给寄的明信片儿,很激动,是因为那8张明信片都不知所踪了!难过好久这样也算是有点安慰了,很感谢吴娜哦!~还有那些可爱的话语。我已不在彼处。却还是等着一个未至的邮戳。邮戳情结到底迷人,抑或有点悲情?喜欢大把的明信片上不变又各异的地址,毕竟记忆不牢靠,那就唯有抓住外部不会改变的事物来记忆一段又一段的路程。所幸的是,还有邮戳这玩意儿,以不至于若干年后,把曾经的感动和迷恋全成空白。嗯,是这样吗?~
我不懂,为何人生来就要被打上地域印记?不论去往何处,总会有问来自哪里?故乡呢?这本是个平常的问题,也不必要钻牛角尖儿,可223说:“不是路过,就是停留。”尽管去某处的时间长或短,尽管有多想深入当地民俗,却终归不是“本地人”。如果我们的一生都是漂流的过程,那么,我们属于哪里?不停的游走,到底因为什么?
微博上看过一句话,无来由的非功利性的关注一个人,不是因为自己与其某种特质很相像,就是它是你想要成为的某一类人。过着的是你向往的生活。223呐,那么喜欢你这话儿呢,“我总是无来由就想过多,实际并没有太多不妥。”诚然,正如我的沉默不语面无表情,其实只是惯性的放空状态,并没有不开心之类的种种啊拜托!~
【三旬朴素】在最尾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惊喜。去年入秋时候,忽然就爱上张悬,很强烈的持续性的喜欢一个人在我身上并不多见,所以连自己都甚感惊奇。特别是她用冷冷的态度压低声线唱出的句子,毫无抗拒力。终于,一语中的。我似乎多久为出门。这么说。每当旬空夜破,与音乐一起朴白浅吟,便多愿一直静静生活。
【青岛】:一路学习成长,而今因此明白了许多,谁都脱离不了俗世的干系,圈来圈去总是回到起点。其间盲目,莽撞,少不更事,自我教诲,虽说花费了一些时分。如今想想,倒不如放低姿态,把完美稍微剐出一点缺口。当做是不可亵渎。剩余的便是非常充足的世故了。
我为此改变了许多。对一些事情并不那么执着了。并不习惯一些旧方式了。只喜欢同一种东西,比如体温和味道。学着收放繁复,进入更多简易,并且把曾经追逐完满的脚步放慢一点。让自己可以不要太疲累。
【仲夏老夜曲】:
你或如我数次了仍是在初恋。
未尝不能天天真真。
你说我是自由的。其实我如此恋家。
【未遂】:于是我就发现。大眼镜,荧光袜,倒吊和露械,以及幸福的小猥亵和猥亵的小幸福,其实在我们面前都是平等。怎么样,都是表明了自己一场。
【那个梦大抵都是关于某个气息】:
多久没有像少年时蜗居在家听冷歌。
多久不再迎着阴天在马路上旁若无人地学着回忆。
多久没再嗜好一段书写带来的安慰。
多久没有像这时单独一人慌张淡定。
在所有官能耗尽之前,能怀念便不要怀恨,能说出口便不会错过。
于是,乖乖听信了你的话,能怀念便不要怀恨,能说出口便不会错过。
尽管有多么不想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说。可我还是告诉你了,说我并没有生气多久。
尽管事后我还是不想理你。
我只是不想在情感上折磨别人,任何人。
后来只是莫名的想发笑,犯神经了。
那天是十年前,我带着十年后的阳光站在你面前。
涩涩地笑了笑。
坦白说。希望一切都叫清澈。
暂且分享到此吧,其实还有很多都想贴出来的,但如果再摘录更多的话,恐怕223要告我侵犯版权了哟。~
虽然知道还可以无数次的翻阅,但是,这一刻,合上书便有缠绵的不舍。
《漂游放荡》读后感(六):【放荡】也可以是你的一程
“一个奇怪的男人”——明确说来,这就是我对223的第一印象,源自于他微博的胶片放荡系列。因为奇怪,所以更有吸引力。不羁,特立独行,自由,文艺,传统意义上有点坏,矛盾体,心底纯良,倔强,待人平和,率性,真实的小可爱……很复杂的综合体,嗯,就是他了。可是,我知道自己是那么喜欢这样的一类人的。那个谁曾经说过的很中听的一句话儿:每个人的另一半都总有那么一种模式,一个范围。当然,我这不是讨论另一半什么的,这无关爱情无关风月,只是借以表达说我喜欢这一类人的意思
考虑蛮久了的,直到看到这么一段话才决心买下来:【再往外走,走到大街上,穿过一条街,不到三分钟,印度洋就出现在眼前。这不都让人美死了吗?】【不要爱得这么丧失理性好不好?同行的他意图把我从过度迷恋中唤醒。】
简单的说,我喜欢他说话的口吻,会让人感觉有种莫名的可爱,会会心一笑,会傻傻的在心中默念并揣摩着到底哪种语气更合适。
拿到书后捧着慢慢读慢慢读,在充满阳光的画室,午后的课堂,有风的傍晚。我想把那些为数不多却迷人的章句都读到心里去。还有那些看似平常,生活中随手可得却渗透出某种炙热的照片。
于我而言,买书藏书的理由无非有三:实用有价值,单纯的很喜欢说不出理由或是无数种理由,出于必须的涵养需要
《漂游放荡》无疑是第二种,很喜欢,像《挪威的森林》和舒国治
有些书会让你有很多很多的共鸣,像是走过同样的路同样的历程,有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独特体会,会刺激你有不一样的感悟。嗯,就是这样。
【不了期】【很困难地终于找出一支。仅听前奏,后段声嘶力竭。演唱会。像2006年6月下雨后的中山路。过去的二十七八岁。
屋中的状况是,鱼安睡。鱼在一夜喧腾之后,偷偷食细碎鱼食,沉静下来。一趟旅行回来,偶然成奇数,单出来的那一只,与谁共对。输氧棒的迷你电机,已经响了几月。隐隐温温,墙角来的声音。深积出来的角落里的书、纸片、糖果、零件和味道,沾染了富有的记忆。】
这样的表达方式,像王家卫的电影,感觉故事冗长却画面跳跃。像精致的对角台词,为数不多,却可使形象立起来,且耐人寻味。像是在不断回放,怀念过去。我觉得,平素真实的说出使人产生共鸣的话儿,才是真正的文艺,而不是一味堆砌华丽辞藻,到头来却不知所云。这也算是在唾弃了年少时曾经很喜欢的某某人的文字之后的感悟吧。只是最近却愈发强烈的认同。
【此行以至中甸】【春假的旺季还没过去,街边的小杂货店和餐厅都不愿再开门,没有酒吧。晚上很快就无所事事。躺在被窝里发迟到的新年祝福。用手机下载想听的歌。而冷被也幸好还有电热毡来取暖。便显得自在许多了,哪怕十分无聊。】
“无聊”?这让我或多或少在某一瞬间触发了某些记忆。的确,那些远行在外的多少个夜晚,倘若静静的呆在青旅,不聊天便连上网也无趣,只一心向外,是因无趣。在那些地儿,没有广州的喧嚣和繁多节目,所以深感无聊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孩童时期,最原始的状态不也是在多少个这样寂寥的环境中度过麽?其实,若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过是一种回归罢了,可为何还会有这样的心理落差呢?
生命本就是个无聊的过程,单独而言的话,精彩是由外界带来的,如果乐得享受生命本身,是否还会感觉无聊呢?这……我也不知道
【流年期效】【【告别中甸,抵达丽江。没料到在丽江我找到了难堪不定的厌倦。我却因此窃喜起来,这是多么直接率性的一件事。我不用像对感情一样,抱着对一切都要理想到无与伦比的态度。这趟行程,对终到之地,我也终于没有了欢喜。】
关于旅途那些情绪,忽然间就有了新的看法。记得清楚暑期在杭州对头头无意的发火,愧疚好久,后来深刻反省了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纵容坏脾气的,真的很抱歉。
但是,转念一想,无所谓心情好坏,都是旅行中被赐予的事物或所遇之人的一种反馈。即使多讨厌自己控制不住的坏情绪,甚至摆着臭脸,不是也无关紧要?这本身就是生命的一个状态,喜怒哀乐也是常人的情绪阶段,为何我不能去接纳它呢?嗯,其实也可以像223一样坦然对待的吖!~不是吗?~
【这两年。束河。中甸。亚丁。西街。琅勃拉邦。北海。若尔盖。西贡。鼓浪屿。夏河。西江。边城。三江。以及被记忆暂时省略掉的行径。到底哪一个站点是最清楚?哪一个相遇的旅人是最合衬?】
到底“哪一个相遇的旅人是最合衬?”凤凰回来之后的小聚,曾与好友说遇见一个感觉很不错的男人。问:“为何不留联系方式?”哦,是啊,或许电话号码、QQ也可以,微博也行啊
这是个可爱却让人纠结的问题,通过无线电波的联络或是虚无网络维持一段意外的关系是否牢靠?诚如线牵风筝,线断何处寻?最美不过是相遇相识,最难却是相熟相持,所以,这就是我的答案了。路上遇见的每一人终归只是路人,所以,没有最合衬。那些给过我感动或占着很重要意义的人,不会忘;因为并不相互拥有,所以也不会固执惦记着久久不放。不管对错与否,我坚持的认为,放任自流下,记忆原本就有它本身的姿态,强记或使劲忘掉都是徒劳。
……还有那些我未来得及写出来的。谢谢你,会记得你告诉我的“因为要有热爱”
《漂游放荡》读后感(七):【漂流放荡】也可以是你的一程
“一个奇怪的男人”——明确说来,这就是我对223的第一印象,源自于他微博的胶片放荡系列。因为奇怪,所以更有吸引力。不羁,特立独行,自由,文艺,传统意义上有点坏,矛盾体,心底纯良,倔强,待人平和,率性,真实的小可爱……很复杂的综合体,嗯,就是他了。可是,我知道自己是那么喜欢这样的一类人的。那个谁曾经说过的很中听的一句话儿:每个人的另一半都总有那么一种模式,一个范围。当然,我这不是讨论另一半什么的,这无关爱情无关风月,只是借以表达说我喜欢这一类人的意思
考虑蛮久了的,直到看到这么一段话才决心买下来:【再往外走,走到大街上,穿过一条街,不到三分钟,印度洋就出现在眼前。这不都让人美死了吗?】【不要爱得这么丧失理性好不好?同行的他意图把我从过度迷恋中唤醒。】
简单的说,我喜欢他说话的口吻,会让人感觉有种莫名的可爱,会会心一笑,会傻傻的在心中默念并揣摩着到底哪种语气更合适。
拿到书后捧着慢慢读慢慢读,在充满阳光的画室,午后的课堂,有风的傍晚。我想把那些为数不多却迷人的章句都读到心里去。还有那些看似平常,生活中随手可得却渗透出某种炙热的照片。
于我而言,买书藏书的理由无非有三:实用有价值,单纯的很喜欢说不出理由或是无数种理由,出于必须的涵养需要
《漂游放荡》无疑是第二种,很喜欢,像《挪威的森林》和舒国治
有些书会让你有很多很多的共鸣,像是走过同样的路同样的历程,有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独特体会,会刺激你有不一样的感悟。嗯,就是这样。
【不了期】【很困难地终于找出一支。仅听前奏,后段声嘶力竭。演唱会。像2006年6月下雨后的中山路。过去的二十七八岁。】
【屋中的状况是,鱼安睡。鱼在一夜喧腾之后,偷偷食细碎鱼食,沉静下来。一趟旅行回来,偶然成奇数,单出来的那一只,与谁共对。输氧棒的迷你电机,已经响了几月。隐隐温温,墙角来的声音。深积出来的角落里的书、纸片、糖果、零件和味道,沾染了富有的记忆】
这样的表达方式,像王家卫的电影,感觉故事冗长却画面跳跃。像精致的对角台词,为数不多,却可使形象立起来,且耐人寻味。像是在不断回放,怀念过去。我觉得,平素真实的说出使人产生共鸣的话儿,才是真正的文艺,而不是一味堆砌华丽辞藻,到头来却不知所云。这也算是在唾弃了年少时曾经很喜欢的某某人的文字之后的感悟吧。只是最近却愈发强烈的认同。
【此行以至中甸】【春假的旺季还没过去,街边的小杂货店和餐厅都不愿再开门,没有酒吧。晚上很快就无所事事。躺在被窝里发迟到的新年祝福。用手机下载想听的歌。而冷被也幸好还有电热毡来取暖。便显得自在许多了,哪怕十分无聊。】
“无聊”?这让我或多或少在某一瞬间触发了某些记忆。的确,那些远行在外的多少个夜晚,倘若静静的呆在青旅,不聊天便连上网也无趣,只一心向外,是因无趣。在那些地儿,没有广州的喧嚣和繁多节目,所以深感无聊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孩童时期,最原始的状态不也是在多少个这样寂寥的环境中度过麽?其实,若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过是一种回归罢了,可为何还会有这样的心理落差呢?
生命本就是个无聊的过程,单独而言的话,精彩是由外界带来的,如果乐得享受生命本身,是否还会感觉无聊呢?这……我也不知道
【流年期效】【告别中甸,抵达丽江。没料到在丽江我找到了难堪不定的厌倦。我却因此窃喜起来,这是多么直接率性的一件事。我不用像对感情一样,抱着对一切都要理想到无与伦比的态度。这趟行程,对终到之地,我也终于没有了欢喜。】
关于旅途那些情绪,忽然间就有了新的看法。记得清楚暑期在杭州对头头无意的发火,愧疚好久,后来深刻反省了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纵容坏脾气的,真的很抱歉。
但是,转念一想,无所谓心情好坏,都是旅行中被赐予的事物或所遇之人的一种反馈。即使多讨厌自己控制不住的坏情绪,甚至摆着臭脸,不是也无关紧要?这本身就是生命的一个状态,喜怒哀乐也是常人的情绪阶段,为何我不能去接纳它呢?嗯,其实也可以像223一样坦然对待的吖!~不是吗?~
【这两年。束河。中甸。亚丁。西街。琅勃拉邦。北海。若尔盖。西贡。鼓浪屿。夏河。西江。边城。三江。以及被记忆暂时省略掉的行径。到底哪一个站点是最清楚?哪一个相遇的旅人是最合衬?】
到底“哪一个相遇的旅人是最合衬?”凤凰回来之后的小聚,曾与好友说遇见一个感觉很不错的男人。问:“为何不留联系方式?”哦,是啊,或许电话号码、QQ也可以,微博也行啊
这是个可爱却让人纠结的问题,通过无线电波的联络或是虚无网络维持一段意外的关系是否牢靠?诚如线牵风筝,线断何处寻?最美不过是相遇相识,最难却是相熟相持,所以,这就是我的答案了。路上遇见的每一人终归只是路人,所以,没有最合衬。那些给过我感动或占着很重要意义的人,不会忘;因为并不相互拥有,所以也不会固执惦记着久久不放。不管对错与否,我坚持的认为,放任自流下,记忆原本就有它本身的姿态,强记或使劲忘掉都是徒劳。
……还有那些我未来得及写出来的。谢谢你,会记得你告诉我的“因为要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