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专注的快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04 21: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精选10篇

  《专注的快乐》是一本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作,中信出版的167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1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一):专注的快乐

  那时候是快要高考了,每天除了考试还是考试,不过我却很喜欢喜欢考语文,更为具体的是喜欢写作文。在写作文时我仿佛陷入一个纯白的空间里,没有时间的控制也没有压力可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写得太high了直到监考老师收我试卷才反应时间已经到了。这种绝妙的感觉让我想一次又一次去体验。

  《专注的快乐》这本书揭示了上述绝妙体验的原因——心流。““心流”隐含的含义,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份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处于巅峰”、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和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由于心流发生时,人必须投注全副精力,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协调合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或情绪,此刻自我意识已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时强烈,时间感也有所扭曲,只觉得时光飞逝,瞬间已过了数个小时。一旦整个人的身心都发挥到极致,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而且生活本身就会变成目的。在身心合一、专注的情况下,生命终将获得极致的发挥。”从这些对心流的阐述和解释中,可以依据心流的特点对计划中的步骤加以改善以期得到更多的心流体验和更有效率得完成。

  心流体验虽然是一种绝妙的体验,但在书中却运用ESM的调查结果证明是感官的快乐度是不高的。“在身体放松休息、享受暖阳或是人际关系和谐愉悦的情况下,人们也能由这类消极的休憩体验到快乐。这些时刻固然值得珍惜,但此类快乐却十分脆弱,而且需要借有利的外在环境方能产生。唯有继心流而来的快乐,是自己塑造的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才有助益。”也许外在环境所带来的快乐并不如内在产生的快乐恒定持久。

  《专注的快乐》这本书 的副标题是“我们如何投入地活”,书中作者提出好多观点以提高生活的品质:

  1、妥善规划日常生活,以从中获取最有助益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记日记和每晚睡前的回顾来清查影响情绪的事项,增加高分项,减少低分项。

  2、重视人际互动:从成长角度出发,努力习得忍耐孤寂,甚至享受孤寂是一种有用的技巧。

  3、环境的作用:偶尔换一个环境会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品质。

  4、建立属于自己特定生物时段:可以不断的尝试,找出自己偏好的时段。这个就像秋叶君所说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锚点,以此来培养出自己的时间节奏感。

  5、将休闲娱乐从被动转为主动

  6、拥有自得其乐的本领:以所做之事为目的。

  7、学会时间管理

  读完这本书对活着似乎有了更深更系统的认识,人生匆匆数十载,被浪费掉的太多,却不知。读书是为了提醒自己无知,催自己去实践。

  引用《骊歌》中的一句歌词“人生是一场错过,愿你别蹉跎”!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二):恋上专注的幸福

  ——阳宝

  其实我更喜欢将这本书的名字改为“专注的幸福”,快乐一词可能太过于自我,但幸福却是关系和围绕着很多人,而专注的力量并非只辐射到个人,更多的是会影响他人,让团队,让家庭更讲究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质。

  书不厚,只有百来页,却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的“事实”和“道理”;书不难读,但真正读懂还是需要一定的阅历和深度的,作者点到为止,该书首次提到“心流”的概念,解释的心流让我们顿时感觉很亲切,当人们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时,你会浑然忘我、心无旁鹜,全然忘却周遭其他事物和时间的存在,整个身心都发挥到极致。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我们在极端专注的情况下,不论是观察力,思维力和精神集中程度都是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身心合一、专注投入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效率百倍。

  其实我们不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都需要这种专注,这种心流,当心流划过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寻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和我们能够到达的终点,专注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幸福,来自于工作上的成就和满足,来自于生活中的和谐和圆满。我记得一位育儿大师讲过,孩子与生俱来都有“专注”这种能力,之所以我们至今仍旧在提及专注,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引导,但是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对于“专注”和“心流”并不陌生,哪怕是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家伙们,他们之所以对网络游戏陶醉,其专注力可见一斑。只不过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沉迷,我们需要正面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其他不正当娱乐、嗜好的人,如果能够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对社会,对家庭有积极面的地方,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因为专注而获得幸福

  记得读书的时候,经常都会因为做作业而忘记了时间,当将作业全部完成时,方才发现天已经很黑了;当我专注于一本小说,忘情于故事主角的悲欢离合时,突然发现一个晚上都过去了,黎明的拂晓都开始亮了……是啊,这些都是专注,我们不是陈景,没有达到为了攻克一道数学题或是哥德巴赫猜想而能连饭都忘记吃,也不是爱迪生,为了科学试验,可以试上千万遍,我们只是在普通的生活中不断上演着平凡的专注,但却不失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几分效率和真诚

  作者一直在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激励,这种积极心态是人人都需要的,不仅能让世界少了很多痛苦抑郁、疾病等,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因此而产生的精神病、伤害、自虐、轻生等,如果整个社会都能这样乐观而积极的活着,该是多么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恋上专注的幸福!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三):天人合一

  在人的意识中,欲望、意图及思绪很多时候都是相互抵触的,人们很难化解它们滴分歧,让它们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何为‘专注的快乐’?就像滑雪者从高级雪道疾驰而下,他滴全部精神都放在身体滴动作、滑雪板滴方位上,虽然疾风呼啸着刮过脸颊,雪道旁滴静物一闪而过,丝毫不能影响到滑雪者滴注意力,就这样,全神贯注滴滑雪者,陶醉于自身优雅、潇洒滴飞驰而下,在陡峭而蜿蜒坡道上,留下纵横捭阖优美飘逸滴身影。或者就像卡拉OK,歌者全身心滴投入,纵情演绎,歌由心生,心灵与歌声共鸣,歌唱者内心完全充满和谐、相容滴感受,欲望、意图与思绪协调一致,这样滴境界,这样滴时刻,作者称之为‘心流体验’。所谓‘心流’,就是人们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举重若轻不费吹灰之力滴感觉,也就是运动员所谓滴‘巅峰状态’,艺术家和音乐家所说滴‘灵感泉涌’这种状态。

  充实滴巅峰体验来自于成长滴过程,其中会涉及到自我与环境滴默契配合,这时,‘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之间一致,‘我想要’和‘我必须’之间协调。在这种境界中,人能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全心全意滴拥抱自己滴志向。人滴命运就是自己滴选择及意愿。不论是自我激励还是外部压力,热爱命运,就是接受自己滴行动主宰权,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祥和愉悦滴感受,我想就是那种我心飞翔滴美妙,和我要飞得更高、我会飞得更高滴快乐追求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四):《专注的快乐》

  《专注的快乐》

  以前看过《生命的心流》,里面介绍过心流的概念,不过这本书的作者才是心流概念的阐述者。看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然后不久就看到了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类似的书,原来中国人采用拿来主义的还是挺多的。

  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人生的意义,这都是困扰人类多少年的老问题了。也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让我们有了哲学,宗教,其实可能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想过这些问题,都曾经给出过自己的答案。不过很少有人会把这些问题列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当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来做。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别吧,中国人很务实,对这些虚幻的问题,并不太在意,而西方人一根筋,遇到问题非要想办法解决不可。

  如何研究人生呢?作者想出来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为那些参加试验的人员佩戴上一种计时装置,定时提醒,当提醒你的时候,你就要记录下来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数据积累到十万人的时候,从中你会得到很多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数据来。我们的时间最多的一部分用来工作,排第二的是生活,最后才是休闲和娱乐。那么我们做什么的时候才感觉到最开心最快乐呢?其实并不是休闲和娱乐的时候我们最高兴,而是想反,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作者叫做心流,一种心灵的兴奋与感动,好像什么东西流进了你的心里。凡是出现心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你专注的做着某些事情的时候。

  休闲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式休闲,一种是被动式休闲。看电视就是被动休闲,读书运动就是主动休闲。两种休闲的方式很不一样,而在主动休闲的时候才能够更容易的体验到心流。

  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都是热爱工作的人,都是专注于工作的人,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喜欢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并且在专注中得到了回报,这个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首先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心流,这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也就是说,当你热爱你的工作的时候,你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休闲。你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专注才能够产生心流,专注才能够创造出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奇迹。专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有质量。专注的工作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当然这个工作并非一定是我们想象中的工作,也可能是你喜欢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当做一种工作,当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项事业,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生命的心流,获得生命的意义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五):保持适度的专注可以让我们快乐—Leo鉴书178

  《专注的快乐》是《当下幸福》的后续作品,长短是后者的一半,可以理解成是种延伸,也值得一读(我买的还是电子书)。

  首先,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宁可待着,因为当做事的动机是因为没有其他事可做的时候,是最糟糕的时候。无论是出自内在动机(自愿)还是外在动机(被迫)都要比慢无目的的行动好的多的多。我个的情况是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真有这样的时间我多半会自愿地去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让心灵更充实,其实喜欢的书可不止一本。

  其次,如果要休闲,那么就主动式地休闲——这点儿对我启发尤其大,虽然以前也是这么做的,但这次补充了理由。主动式休闲是十分正面的体验。当人们从事爱好】运动、弹奏、看电影时,大多因专注 有动机而感觉不错,此时无论专注力还是心流都能达到一个高峰。以后我要多投入时间进行主动式休闲,电视坚决不看了。另外,想起十几年前一位同事,他是我见过的比较清醒的人之一,这哥们对我说:“不看电视,确实没什么用。”当时我虽然认同这个观点,但是还是戒不了电视,因为感觉有意思,最近五年左右,我已经用看书替代了看电视这事儿,一直感觉挺好。

  第三,热爱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行那就辞职换一份自己喜欢的。书中引用一位诺奖得主的话:“你可以说,我一生每分每秒都在工作,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从未工作过一天。”另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更有意思:“非常高兴今天是星期五。这样我就可以不受干扰地,连续工作两天。”心流经常出现在这些状态的人在的职业生涯中很幸福没什么可奇怪的。与此相对,如果工作沉闷、压力大、无意义,就是没有什么用——这实际上是有害无益 的,通常情况下遇到这种事儿就只能选择辞职,就算陷入财务困境也值得一试。

  第四,不能闲着。空闲时间如果无所事事,整个人就会变得懒散、感觉没劲儿,无所事事是一种绝境。我们需要将空间时间用于运动、艺术和爱好,这样就具备了感受心流的特征,包括:可对挑战、解决问题、不断发现新事物。

  第五,要学会自得苦乐,不要不断外求。我们在对生活和工作投入热忱,从而面对人生,这样人生才会变得有意思起来。如果把自我形象建立在权力和财富之上,那么努力是不会有止境的,我们会会赔上自己的健康在所不惜,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毒瘾。

  学会面对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适度保持专注,我们可能会变得更快乐。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六):读书笔记摘要

  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塑造异于平常的感受和体验。

  休闲的利弊

  改善生活品质的第一步:妥善规划日常活动。

  学会如何有效利用闲暇,远比想象中困难。

  主动式休闲可以带来更多的心流体验。

  要想让闲暇得到最妥善的运用,就得付出工作般的专注与才智。主动式休闲有助于个人成长,但过程却不轻松。

  人际关系与生活品质

  互动带来心流体验。

  人在群体中的专注力远低于独处时。一般友谊活动很少涉及心智运用。

  现代生活并不利于友谊的维系。

  就算资质聪颖,如果不敢面对孤寂、独处,能力自然也无从发挥。

  外向者的表征就是以积极乐观的口气描述事情;内向者在提及内心状态时则有所保留。两者尽管在体验品质上十分相近,但报告时却大相径庭。

  同时具备内向、外向两种性格才算得上是正常人类。灵活多变的人在生活中兼具内向、外向两种特质,但却不固定在其中一种。

  改变生活状态

  意大利政治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和诺贝尔化学奖、和平奖得主鲍林的例子表明,即使童年悲惨、生活困顿,仍然可以在长大成人之后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心流体验。

  心流频率增高的青少年,他们的时间大多花在课业上,较少用于被动式休闲,而且这些人专注、自尊、享受与感兴趣的程度也明显高于频率降低者。只要将精力投注在易于产生心流的活动中,便有可能改善生活品质。

  工作衍生的意义并不会凭空而降,你必须付出超过工作所需的思考及关注,即动用“专注力”。

  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当你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单一目标,便没有办法兼顾其他事物了。

  大多数人都视家庭为理所当然,不懂得将原本基于外在责任规范而凝聚的关系,转变为因家庭乐趣而凝聚的崭新关系。唯有亲人间的目标互不抵触,并将精力投注在共同的目标上, 相处才有乐趣可言。

  如何展开愉悦的对话?首先找出对方的目标:他当时对什么有兴趣?他参与了哪些事务?他有哪些成就?或者他正努力要完成什么成就?下一步就是:将自身的经验或专业知识应用在对方所提供的话题中,但切勿喧宾夺主,只需应和接话即可。

  自得其乐的性格

  能掌控注意力,便能掌握体验,进而控制生活品质。

  爱你的命运

  充实的巅峰体验来自于成长的过程,其中又牵涉到自我与环境的配合,即“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一致,或“我想要”及“我必须”之间的协调。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七):何不关注幸福指数呢

  有记者问前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不丹的DGP多少?这个年轻人回答:……为何不关注一下国家的幸福指数呢?好,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在整个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全球排名二十五位。中国呢?四十八位。循着不丹国王的倡议,我们似乎能理解我们这排在近五十位的“幸福”了——举国上下都关心GDP去了,没有给幸福留下多少的时间和多大的土地,又叫“幸福”她何以安身呢?

  《专注的快乐》大抵就是这样一本书,她尝试着告诉我们如何专注地投入生活,而不仅仅是工作和赚钱;她尝试着告诉我们如何专注地体验快乐,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快乐的造访。一切的悲伤和痛苦,乃至烦恼和痛恨,都源自一种忙碌下的无所顾及,而中国的“忙”字也造得相当有意思:忙,一个“心”加一个“亡”,太“忙”了,“心”就会死“亡”的。心都死亡了,还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

  所以,《专注的快乐》会告诉我们以下这些“快乐常识”:要在一生的时间里分出百分之四十用来休闲娱乐,用以专心地陪家人吃饭,随着孩子玩耍;应该尝试着参与各种不同的工作之外的活动,并专注用心地感受,须明白“日常生活”的不同感受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们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品质;当然,她也尝试着告诉我们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工作狂,如何善用休闲时光,正视家庭,享受孤独,收获友谊和爱情……

  再来说说亚洲最幸福的城市新加坡。有权威机构来到这个国家考察,惊呼这里是一个“不可以忘记游乐的游乐园”。“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游乐园,到处都是可以奔跑的草地,到处都是奔跑撒欢的大人和孩子……”最后,这家机构如此给新加坡的“幸福”下了结论:这个城市给幸福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土地,所以幸福愿意在这里徜徉……

  读过这本小小的《专注的快乐》,我最深的感受是:快乐终究是自己去感受和体会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还有——足够的专注。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的两句话来结束这篇文字:正因为没有投入(对生活的专注),生活才会背叛;正因为没有专注(专注地感受快乐),快乐才会原离开。嗨,活着不易,且让我们专注地活着。

  * * *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八):先专注,才快乐

  这本书让我想起我的好友向我描述的她童年的一件小事,她当时大概七岁,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玩,地上摆放着一个很大很重的东西,我现在忘了是什么,总之是对她的年纪和体型来说很难搬起的一件物品。她憋足了劲儿小心翼翼地搬起它,把它搬到一个地方,然后又搬回来,搬过去、又搬回来,反复了很多次,满头大汗,年幼的她不知道如果东西掉下来可能会砸到脚,她的精神全都集中在身体运动中,忘记了危险和时间,等她妈妈回来看她在做这事直笑她呆。这就是米哈伊所说的心流。好友讲起这事是告诉我她从小就会做这些在外人看来毫无价值,而她自己却觉得很有挑战的事,并且乐在其中。如今看来,她后来的选择,比如考最难考的研究生,还真是秉承了一贯的风格。

  心流的本质正是忘我,对我来说很难,在小孩子身上却很容易出现。比如我女儿总是重复玩一个游戏,按照游戏的分类叫机能游戏,就是练习某一动作技能,比如没完没了地玩水。比如我同事家的孩子喜欢看电梯,进了商场反反复复地坐扶梯、电梯,成人感觉都要吐了,他还饶有兴致。我在幼儿园实习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2岁半的小女孩坐在秋千上跟我玩一个游戏,她喊我“刘老师”,我喊“阳阳”(是她的名字),我们俩就这样一叫一答,我每答一次都引起她满意地笑,叫得我的嘴都干了,一看表已经玩了二十多分钟。对成人来说,这种经历,一般都是折磨,因为我们忍受不了重复,而孩子却可以忘却时间。

  在我和阳阳的问答游戏中,她体会到了被回应,这是一种情感上的确认,每一次她都确认自己是阳阳,知道老师爱着她。这种确认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评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我成年以后,在阳光和煦、绿草如茵的地方总想躺下来,但从来没有一次那样做,因为我总忘不了周围人的眼光,这同我八岁时的表现截然不同。我八岁时,家门前有一大堆建筑工地堆放的沙子,我有个小朋友教我唱四季歌,我们俩就把沙堆当作舞台,又跳又唱,不知不觉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但我们俩只看到对方欢喜的脸,忘了羞怯。这同本书中讲的友谊对心流的积极作用是一致的,当你有一个朋友时,你把注意力全投注在对方身上,教易获得心流,朋友、恋人皆是如此。

  所以我不禁想,成人限制孩子重复性的活动,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是不了解孩子从中获得的发展和乐趣。我呢,只要孩子能做下去,就绝不催促,因为凡是孩子能专注的,就有意义,至少发展了她的专注力,而专注力不但对于学习有极重要的影响,甚至在生活领域、在获得幸福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推荐每个小朋友的家长都看看本书。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九):不后悔的活法

  快乐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快乐是一个无底洞,很难一直满足。我不知道终极目标是什么,但是很明显,比追求快乐更好的方法是投入地活,忘我的活。

  作者把我们平常的活动分为三类——工作、维持、休闲。跟大家预想的不同的是,心流状态大多出现在工作中,当然还会出现在主动式的休闲中。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发现,只有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并且挑战和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才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这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的训练方法如出一辙。

  那么该怎么做,才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呢?

  首先,摆正心态;然后找寻挑战,设定合适的目标。

  就这么简单!

  《专注的快乐》读后感(十):注意力稀缺的时代 我并不快乐

  我的生活中很少有大块的专注时间。

  你总抑制不住要看看微信有何新消息,微博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最新有哪些新闻。你也总抗拒不了做个三头六臂的超人,能一边煮饭一边看电视一边逗猫一边玩手机,好像这是一种荣耀。吃到糊掉的食物才承认这一切都不对。

  你能不能与自己坦然相处,只有自己,我一直在问。

  找寻治疗病症的灵药时,我看到了这本书。

  作者提出的心流活动是,能力与挑战的平衡。尽全力接受挑战并达成目标,即有可能产生心流。最优体验来至于能力与机会之间的平衡。如果挑战太过容易,你的能力绰绰有余,继轻松之后,你就会感到无聊;若挑战难度高,你的能力不足,当事人的态度自会趋于冷漠。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戳发心流。

  心流即是自己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

  听上去很吸引人。

  作者在后面的篇章还有对工作、休闲,人际交往有详细的论述,皆在鼓励你做有意义的事实,换个角度转化我们对常事的固有印象。

  问题来了。

  决定增加生活中的心流互动,那么你了解的自己是怎样,你明确的目标是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