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10篇

2017-12-06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10篇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是一本由晓航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一):人类的追求远不如猪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真是哲理。我开始思考了,上帝估计又开始嘲笑了,这二货,连自己都没弄明白是啥玩意儿,还有空研究人生人性研究社会,完全一傻叉!

  但是傻叉也有傻叉要思考的问题呀。有些人每天一上班就开始思考午餐吃什么,有些人睁眼就开始思考今天如何赚钱更多,有人每天思考的是如何让那个人多爱自己一点,有人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快速的功成名就红遍半边天……要说为什么人类是高级生物,大概就是因为人类有思想会思考。之所以有人说傻子才是最幸福的人,就因为傻子不会思考,不思考自然没烦恼。否则,你看那芸芸众生满大街到处愁眉苦脸面目模糊的人,哪个不是皱眉思考着未来

  所以说,人类觉得猪很可怜,养大了就是等待被屠宰的命运;没准在猪的眼里,人类也是很可悲的生物。从生下来开始,成天营营役役辛苦一生,到临了还不是双腿一伸去见佛祖了?生前苦心经营那么多,权钱名利,谁都想捞一票,到最后又能带走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就是无意义。因为一切到最后都将化为虚有。

  晓航在《所有的猪都到齐了》一书里塑造了几个特别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身为主角的“我”除了整日无所事事彻底的游手好闲以外一无是处。而我偏偏觉得书中这个“我”大概才是理想人生:活着就应该是这种状态,不愁吃喝,然后闲着没事思考人生的意义,而不是整天为了钱权等世俗东西,拼命出卖自己以换取一点可怜的立足空间。如此,只是在求生存,而没意义。你看过蚂蚁搬食吗?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是典型的山里娃,放牛的时候无聊,经常蹲在山上随便找一个洞口,看着蚂蚁是如何搬家的。蚂蚁们会集体抬着一颗小小的饭粒或者一块板栗碎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抬到洞里面作为粮食储存起来。然后,他们存储了很多粮食,他们吃了,他们死了。

  很多人大概也就是这样生存着,努力赚钱,辛苦的工作,存好多钱,看着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买了大房子,开了名贵跑车,风光无限的在别人的羡慕嫉妒恨里,早忘了自己最本真的快乐,一生营营役役,最后死了。而他们大概终其一生,也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近对一句话特别喜欢:承担你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的压力,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成为什么人的压力。只可叹,太多人都活在别人希望的生活里。

  当然,曾经有人这么批评过我:有钱不一定快乐,但没钱就一定不快乐。因为你的生命只是用来赚钱了。再说。谁告诉你有钱一定不快乐?你见过有几个有钱人不快乐?所谓有钱人都不快乐,那是穷人用来安慰自己的罢了。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倘若全世界的人都不愁吃穿,而且生活富裕,基本上不需要辛苦劳作,而仅仅只需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工作,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那么多罪恶的事情发生吗?比如像刘星那样的千方百计想要陷害别人从而捞一笔巨额财产的,比如那些贪官奸商想尽办法狼狈为奸……倘若他们什么都有了,不再需要思考用坏的方式去猎取,那么这个世界还会这么丑恶吗?诚然,我不反对人性里都有恶的因子,也许你会说人人都不缺钱的时候,但总有人想要更多钱。可如果生活在那么一个社会,根本就不需要钱这玩意儿,或者说你捞到一定数量也没有任何意义,人们的追求会不会更高级一些?会不会不止是为了吃饱穿暖而奋斗勾心斗角而营营役役?也许在别的星球上真有那样的生活也说不定。这可能只是个幻想的桃园世界,但是如果你看过《阿米星星的孩子》,你会和我一样,相信在别的星球上,有情商特别高的人类在过着那样的温暖生活。

  扯远了。其实我就是想说,书里的“我”如若不是有一间房子出租,足够主人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大概他也就没有闲心去经历感受这一切了,因为他的生命还在为最原始的求生而挣扎着。

  除了书中的主角,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罗。老罗此人,不知为何总让我想起西游记里的八戒。出场时老罗是一副牛逼轰轰的黑社会打扮,结果后来丫就是一个投机倒把的主,而且在刘星找到他试图拉拢他出卖朋友时,丫竟然还很义气的拒绝了,十分无耻但坦诚的说,这帮人曾经在我最落魄的时候,给过我温暖,我不能这么无耻的背弃他们。也许信义这些词语在很多人看来过时了,但是你不能否认,的确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仍然坚守并相信着。温暖这个词很低俗,但却是世俗里最平实的力量。总有一种温情会让人难忘,生命里也总有些温情,在你特别绝望的时候,给你新生的勇气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大概是今年以来我看过最短的小说了,但是毫无疑问,小说结构好玩,内容新奇,有深度,而且作者不装逼。这类通俗文学,很多人都端着,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别高的架子上,滔滔不绝的批评芸芸众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晓航没有,他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淡定的叙述着这个疯狂又变态的社会。晓航没有深刻挖掘人性,但人性自然会通过故事流露出来:贩卖大象给社会名人而赚钱,总有一些当官的需要,然后商人去购买,大家各取所需,如此荒诞不羁却又似乎合情合理;贩卖一段时间,让你能够看到未来,在这个迷惘的时代,纵使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信明知飘渺无期,但大家仍然迫切希望能够看到未来,至少给自己一个念想;出卖忘忧水,帮助人们忘记悲伤。最后,全民疯狂了,疯狂的结果是,故事里的一帮人又重新分散了,他们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迹……只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事情既然发生过,就再也没法忘记了。你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彻底改变了你,让你这个人的内核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要说的是,这个故事看起来像个玄幻故事,如此可笑,可是这恰恰是当今中国的现状。就连郭小四发表微博说他爱国,都能在短时间内引起疯狂转载,甚至有人反过来批评爱国论。诚然,我也不喜欢郭小四,我也不喜欢GCD,但是爱国是没错的吧?人们怎么会疯狂到连爱国都要被批评甚至不小心就被骂是五毛党了呢?这是个怎样疯狂而变态的社会,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书中那个圣者一般的人物林岚,冷静强大,自信聪明,却是所有人物中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当然,也谈不上讨厌。此人太过聪明,聪明的简直如同九天仙女画中人物,这样的人,不该存在于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即便是在虚拟的手中故事里,我还是觉得她的存在太过刺眼。相比之下,另一个侠女一般的江湖女人文秋凌大妈我倒是很喜欢,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感情,有小市民的聪明,也有大女人的豪气。她的角色设定也很意思,一个过气的唱戏的女人,唱起戏文来婉转婀娜,最后又飘然远去,说自己命中注定到处漂泊,怎么看都感觉像武侠小说里隐居世外的仙姑。

  最后说一句,我特别喜欢晓航个人的文学观,他说小说是“它必须创造一个迥别于庸常经验的崭新的世界,并努力探索形而上层面的解决之道。一个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要重新组织事实,重新建构世界,或者说给世界一个新的解释,就好比音乐,绘画、政治、科学都有不同的对世界的解释方式一样。”,你不能因为不让写现实,就整天写穿越啊写言情,这正是我想看到的青年作家。如此才对作家二字当之无愧

  顺便再说一句,其实好的穿越小说言情小说,有时候也是会讽刺现实和人性的,哈哈。

  做一个幸福的人,像猪那样生活,吃饱穿暖等待挨宰,思考让人变强大,思考也让人类更加痛苦。虽然思考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干嘛牺牲自己成全世界呢?再说,谁又知道文明发展到极致是好是坏?也许世界末日就是人类造了太多原子核。咳咳,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二):猪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晓航自言独创了一种“智性写作的模式”,即“用现实的元素搭建一个非现实的世界,进而拓展对于生命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对终极意义的寻找”。其实这无非是王小波风格的继承。王小波的幽默、荒诞、自由主义、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都可以在晓航的作品中见到。区别在于王小波的自由主义写作是那个年代现实主义大流中兀然独立的礁石,晓航的写作则是在自由主义泛滥的时代里放心大胆地对现代主义元素所进行的探索。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版)是晓航最新的中篇小说集,收录四种。前两篇现实性更强,而后两篇更像是预言。如果非要把这四部中篇拉到一起来说,勉强可以称之为四部理想主义者的挽歌,因为四部中篇里都不乏理想主义者。所谓理想主义者,正是晓航嘴里的“猪”。“猪”们可以反抗,可以逆袭,可以有梦想,可以憧憬自由,但却终究跑不出“猪圈”。既然连“猪圈”都跑不出去,那么猪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晓航这次“智性写作”的目的,恐怕正在于寻找“猪”们存在的意义。然而可惜的是,晓航虽然一直在歌颂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却没有给出关于其存在的答案。这也就解答了为什么这部书的名字是“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而不是像“所有的猪都应该有它的快乐”这样的名字。在《所有的猪都到齐了》的尾声,“我”、老罗、林岚、桂小佳即将分别,各自煽情,更多的是回忆过去的理想主义的时光,而非勇敢地寻找自身的价值。这是晓航的妥协,也是理想主义对现实社会的妥协。

  如果让我选择,前两部的叙事风格更让人喜欢。不过那部《灿烂的最烂的生活》过于追求文本和情节的趣味,反而丧失了“智性写作”的魅力。《所有的猪都到齐了》无疑是这四部小说里最为出色的一部。倒卖大象,出售时间,研发忘忧水,一群各有特点的小人物(几乎都是Loser)聚在一起,为了这些荒诞的理想而努力。更荒诞的在于,他们并不靠谱的“商业计划”竟然一次次的成功了。晓航借此是想表达只要你还活着,就可以“同样拥有梦想,同样渴望尊严与自由,同样渴望被拯救”。但比荒诞更荒诞的在于,这个荒诞的世界根本不可能让你真正的成功。树倒猢狲散,晓航给Loser们留下了极其现实性的结局

  比之那部获奖的《师兄的透镜》,该书毫无超越之处。不论从可读性上看,还是从思想性上看,晓航都完败于之前的自己。从可读性上看,《师兄的透镜》在“期待—消解—再期待—再消解”的文本张力中不断推进着情节,而该书一直采用单线叙事,没有起伏、没有出彩,甚至没有意外。从思想上看,“智性写作”的目的在于对终极意义的寻找,而非构建一个非现实的世界。晓航的确秉承了叙事的极度自主性,却拿不准自己真正应该寻找的是什么。就像王小波作品的意义绝不在于文本的有趣,而在于其对自由精神的赞颂和对批判精神的坚持

  所以翻到书的最后,我依然想问:猪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三):拿猪开涮

  一夜看完晓航的这部关于猪的小说,没觉得特别的好看,也没觉得特别的难看。一场几乎是荒诞生活的翻版闹剧,让人看着浑身不对劲:生活都如此荒诞了,连看个小说都不让人好过。

  撇开七扭八绕的巧合与精心炮制的意外,晓航这种剑走偏锋黑色大幽默式创作,仍有许多让人浮想联翩可圈可点之处。阅读中,我想到了《动物庄园》里的那个奇异动物庄园。农庄里的动物不堪农场主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反抗,建立起自己的家园。领头猪之间有矛盾,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一个赶走了另一个。猪成了新的统治者,教育并镇压抗议者,其他的动物各有职能,各行其道,动物自主的世界最终与先前的悲惨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动物庄园》讲极权,讲自由,影射欲望世界。《所有的猪到齐了》里面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些内容,但出租大象、寻找失落的时间、炒作忘忧水、无名悼念小岛的完形悼念世界。。。所有这些让人觉得离奇的怪事物的表象背后,似乎就有那么一张网,网罗着众人奔着这些异形而去。“物质世界里许多被认为是笑谈的东西,在主观世界里往往真实地存在着,因为只要生活在,那些关于欢乐忧伤情感一定会在,它们也许不可测量,但它们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植根于我们的内心生生不息,成为人类必将永恒的一种明证。”作者的出发点很好,这种现象的探索也很好,可惜也只留于此,并没有给出深刻或智慧的解答。

  不由让人问:谁是猪?谁不是猪?文中的主人公愤怒之时痛骂猪。猪都到齐了,晓川家的客厅确实到了许多了,他们是猪吗?微博上前几日传几句谐音笑话:“典型猪(电信局)?到!有点猪(邮电局)?到!叫肉猪(教育局)?到!人是猪(人事局)?到!娘是猪(粮食局)?到!斗地猪(土地局)?到!老斗猪(劳动局)?到!拐腿猪(国土局)?到!主持人:各个猪都到了,现在开飞!”在晓航的小说里,作者并没有给这两类“猪”下任何定义或给出过界的提示,甚至连微弱的自嘲都掩盖在平直的冷调陈述之中,是否可以把这种被他们自称为猪之灿烂生活的日子想象成那些被《动物庄园》里赶跑的猪们的生活呢。无解。小说探索的最后,甚至回归到理想与现实的层面,“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依然站在这里。我们扛着,宁可输给时间也不输给自己。”----这样处理,这些猪便只成了坚强猪。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四):所有的猪都到齐了(一)

  这是我最近看的一个非著名作家短篇小说的名字,就像当时推荐给朋友时她的反应一样,真是个奇怪的命题。

  开篇之前先来一首小说主角之一桂小佳的歌《灵魂深处的大象》:你是我灵魂深处的大象,你是我最孤独的自行车,永远不变的自行车。别人离开的时候,你一直围绕在我身边,总是默默不语……不用说我也知道大家会觉得这是首不着四六的歌,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但后来我喜欢上了它甚至开始按照自己想象的调儿开始瞎哼哼。

  故事开始在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主人公“我”赵晓川失去工作顺带也失去了老婆。他们最后的对话我觉得有必要呈现一下。“我说:‘我视金钱与权力如粪土’。我老婆听了马上说:‘事实上,是金钱与权力视你如粪土。’我听了她的反驳哑口无言,因为她说的的确是实话。”看到这句话我默默无语,这大概就是升斗小民的现实与理想吧。

  然后,赵晓川在失业两个月后真正开始思考自己能干什么,最后他决定把父母留给自己的两室一厅收拾一间出来租出去。他迎来的第一个租客叫桂小佳,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行李不多,就是一个大旅行箱,还有一把木吉他。这个南方小姑娘刚毕业就遇上金融危机没法找到固定工作,每天就呆在房间里弹琴听CD,说白了就一啃老族。

  一个月后在预约交房租的日子里,第二个租客闪亮登场了,桂小佳的母亲文秋凌,一个走南闯北的戏曲演员。在毫无来由的狂侃两个小时后赵晓川被打败了,被迫推迟缴纳房租的期限。这绝对是个奇女子,用赵晓川的话说他是碰上了一戏梦人生的艺术家。其实真正绝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她做的生意“卖大象”。按她的说法就是在这个不环保的城市里把一个不景气的公园里的大象租赁出去作为一些人的交通工具,这么做不仅环保而且标新立异。

  读到这里我的感觉和书中赵晓川一样,怀疑自己被谁打了一棍子,绝对的梦一场。这时桂小佳的解释恰到好处,她老妈一生最拿手的把戏就是给别人制造梦想,让他们永远不会醒来。这是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买卖,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不知真假的大象竟然真的一只一只被租赁了出去,赵晓川也难以置信的收到了全额房租。我被作者晓航的才华感动了,这么荒诞的小说他也能写下去,真牛人!

  然后有一天那个买大象的冤大头出现了,黑社会老罗,也就是文中的第三个租客。他刚从里面出来,碰上这么个经典的项目,一激动就把全部身家买了所有大象的租赁权,据说有一百多头。但事实上文秋凌也就卖了十几头大象,所以说这年头炒作的力量真强大。

  就在老罗既伤心欲绝又愤怒的时候,桂小佳唱了我文章开头那首《灵魂深处的大象》,然后给老罗推荐了一个比卖大象更加经典的项目——石舫时间。在一个残湖里有一只永远不曾出发的石舫,人们在石舫中可以拥有某种神秘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几乎可以透视未来。桂小佳可以利用音乐让人们在其中冥想,于思维共振中找到那段时间看到未来。如赵晓川所言,这是桩多么虚无缥缈的生意!但老罗却不分青红皂白毅然决然的加入了。

  读到这里我找到了小说题目里所说的第一只有名有姓的猪——老罗,真乃一奇葩也。这么不靠谱的两个项目,他愣是敢为人先不怕死的冲了上去,真心地叫人替他着急。但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有时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石舫时间的生意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客人,然后第二个第三个接踵而至。而房东赵晓川也和他这帮狐朋狗友的租客们相处甚欢,重新过上了年轻时啸聚山林般的生活。

  石舫时间的生意慢慢步入正轨,但中间也出现了一次小失误,也正是这个失误让房东赵晓川见到了这段生活里必将到来的一个人——于静,桂小佳最好的朋友,也是玛丽亚组合的另一位歌手。忘了说了桂小佳在大学时期和于静一起成立了玛丽亚组合,她们的第一首歌也是代表作就是《灵魂深处的大象》,石舫时间也是他们在创造这首歌时无意中发现的。她是个富家女,在博客上看到桂小佳写的生意中的小失误就来找她,想和她一起继续搞艺术。

  随着石舫时间的火爆,太多的人出于占便宜的心理拥挤在石舫里,石舫时间失去了意义,而于静游说家族企业投资的相关项目也终至流产。这时文秋凌坚持要去实施之前计划好的旅游,这个小团体第一次面临离别。那晚的送别众人以欢笑结尾,也产生了两句让我觉得相当经典的语录。在文秋凌为大象之事向老罗道歉时,老罗说,“没有人会在乎大象是否是真的,我们在乎的只是勇敢的梦想。”文秋凌则感激的回答,“如果一个人终生没有梦想,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不亦痛苦乎?”

  从一开始的荒诞到现在的真情实意,作者给了我太多惊喜。在看起来漫无边际地创业中,这一伙人,希望游手好闲的房东赵晓川,个性欢快爱好唱歌的桂小佳,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家文秋凌,爱动脑筋又仗义的老罗,为了艺术豁出去的于静,毫不相干的一帮人却因为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聚集在一起成为莫逆之交,欢快的生活在一起。读到这里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是荒诞小说,但这一段的描述却让我觉得这何尝不是一种现实,其实真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也如同小说般让人难以预料!

  未完待续……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五):所有的猪和所有的梦想 ——评给或是长篇或是中篇的《所有的猪都到齐了》

  所有的猪和所有的梦想

  ——评给或是长篇或是中篇的《所有的猪都到齐了》

  难得会有这样的情况——难定义一本书:它有一个可爱的绘本风格的封面,却讲述疯狂的幻想;它的版权页把它定义为长篇,但是读成中篇也可;它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却又满怀理想主义的天真烂漫;它用上了许许多多类似段子的好句子,却在最后的后记里,说这是懦弱者的勇敢……重复使用的带着不同背景的同个名字、多层的元素、好坏极端的评价、游走在疯狂和理智之间,这是一本关于猪与梦想的书,是一本告诉迷茫和不作为的人们理想主义者的坚守的宣言——“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依然站在这里。我们扛着,宁可输给时间也不输给自己。”

  小说的内容真的是太多了,四个部分,可以说是四个中篇,因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什么都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也可以看成是一个15万字的长篇,因为他们的人名相互重叠,像是一种象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否在别处是另一种另一个方式生活的人呢?名字的象征意义,把不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可是名字不过是个代号,那么这个世界,会是我们见到的世界么?

  因此,由于能力有限,只想谈谈与书同名的第一部分。

  在第一部分《所有的猪都到齐了》里,一个不求上进的希望通过出租单间谋生的青年,两个爱做梦的女孩子,一个装作黑社会的曾经的走私犯,一个戏如人生的中年失业戏剧演员(母亲),一个疯狂的女知识分子,一个骗子……他们聚合在一起,因为一群虚构的大象,他们聚合在一起,贩卖“石舫时间”,贩卖《灵魂深处的大象》,贩卖“忘忧水”,他们辉煌一时,但是最终却一无所有,他们卖给人们梦想和希望,却自己被现实所欺骗,他们遭受打击,却依然坚守。

  这是一群吹泡泡的心灵上的幼稚鬼,他们天真,他们依然相信未来,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他们敏感地看着另一群人,他们在现实里,自私、欺骗与自我欺骗、麻木——他们的泡泡那么美,怎么不被人嫉妒,他们依然有幸福感,他们依然在追寻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是别人再也找不回的东西。

  《约翰·克利斯朵夫》有这样一段话:“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而这群人,像是飞跃疯人院的那群疯子,面对“正常”的世界,不得不成为“痛苦的醒着的人”。小说快要结尾的时候,知识分子美女林岚对网络暴民的总结,也许是替作者发出的呐喊:“你们这些无知的现代义和团,你们永远被权利所利用,永远被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所裹挟,你们从不思考,就是一群没有脑子的猪。”小说夹杂在一起的东西太多了,让我们在头脑风暴的轰炸下变得有些不知所措:概念炒作、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小人物生存的艰难、骗局、网络论战、风投……许许多多元素被集合到一起,在五味杂陈和一言难尽里,小说却指向这样一个结局:曲终人散的时候,“我重新开始平静的生活”。那些原先的朋友们,如同来时一样,都散落在人海茫茫之中。“我”常常在没事的时候哼唱《灵魂深处的大象》——“我的大象/有一天/你丢失在街头/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如同消失在/我的灵魂之中/但是无论如何/你依然是我/灵魂最深处的大象/最深处的自行车”。“我”怀念和这些不着四六的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光,“宛如瓦岗寨般欢乐的日子,它是我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旅程”。

  我想,这个看上去没有梦想和目标的男主人公,是万千胆小、弱弱的小人物的影子,生活的洪流冲开了我们命运寻常的堤坝,我们内心的起伏、激情澎湃最终会归于平静,但是梦想和纯真还在,是心底深处的大象,铭刻在灵魂里面,如果麻木没有侵蚀我们的神经,那么我们即便是猪,也会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这是写给所有的猪和所有的梦想的疯狂的指南:在《灿烂的最烂的生活》里,AV摄影师在找寻真爱;《到悲伤世界玩一趟》中,二世祖建造的只有悲伤的世界终于倾覆;《桌子房子与未来》的乌托邦式的地产商,却变成了追寻未来却永远活在现在的未来学家……讽刺、隐喻、“悲伤的时候,跳快乐的舞蹈”的那种抽象又颇具表现性的反差,让我们在大笑之余,为那个自己的影子感到悲哀。

  后记中,作者写道:“一个懦弱的人将永远是懦弱的,他不会在某一天变得坚强起来,这不可耻,这只是一个事实。可是,作为一个怯懦的人,我在这个世界上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如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我将通过文字来寻找这种意义;如果生命是无意义的,那我将通过文字来挑战生命的无意义!”既然所有的猪都到齐了,那么,亲爱的,我们也应该去寻找属于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生命,不止活着,应该拥有意义,即便,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

  所有的猪和所有的梦想。

  y 林怿

  2012年7月28日

  10:20

  写于蓝牙小筑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六):荒诞的生活像诗篇

  这个时代,我们注定要经历许多事情。有些事情在意料之中,有些事情原本在千里之外却突然不期而至。生活于我们说来,越来越像没有目的、没有方位的海上漂泊——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随波逐流。生活的荒诞感就这样为小说的荒诞逻辑提供了无懈可击的依据。于是,小说既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荒诞,也在它的叙事中强化了我们的荒诞感受——荒诞是生活本质的一部分。晓航的《所有的猪都到齐了》,就是一部书写荒诞的小说。

  小说被设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中。金融危机“它说来就来。来的时候不像正面入侵,而像打闷棍,恰如一面目狰狞的画皮美女,悄没声从背后过来,恶狠狠一棍子从后脑楔下来,被打者当场倒地,不省人事。”这是晓航的《所有的猪都到齐了》的开头。这当然是个比喻。事实上,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没有“倒地”和“不省人事”,而是声情并茂眉飞色舞地集体上演了几折人间喜剧。金融危机中赵小川就业的公司迅速倒闭,赵小川失业,老婆离家出走。金融危机不仅是一个国际环境,它的后果在赵小川身上得到了全面的落实。金融危机在赵小川这里被转化为生存危机。只剩下父母两室一厅遗产的赵小川决定出租一间以解燃眉之急。一个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桂小佳成了赵哥的“室友”。桂小佳没有工作每天悠闲地弹琴听CD,月底交不出房租的她不急不躁,一句“大哥,我没钱。我真的没钱”就算打发了赵小川。没钱的桂小佳引来了她母亲文秋凌——一个走南闯北唱戏的。这个文秋凌不愧是个唱戏的,他不仅成功地化解了赵小川的房租焦虑,重要的是她用戏剧的想象做了一担生意:把动物园的大象租给富人,让他们上下班不再开车而是骑大象。

  “我明白了,你是打算把大象当作自行车来用。”我说。

  “没错,就是这个想法。”文秋凌坚决地说。

  文秋凌的这个想法荒诞不经却大行其道,“她那些不知是真是假的大象真的一只又一只地租了出去”。但好景不长,几天后文秋凌就犯了案,一个姓罗的大汉找到了文秋凌。老罗花光老本买了所有大象租赁权,却没有看见一个真实的大象,他只买到了一百多头大象的影象或符号。老罗怎能不愤怒。但灵牙利齿的文秋凌再次安抚住了老罗。

  此时的桂小佳突发奇想推荐了一个项目:

  “这是我和一个朋友在一个石舫练琴时偶然发现的,在那段时间里一个人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他未来的某个瞬间,因此他可以在此刻决定是否走现在的这条路。”

  这就是桂小佳的“石舫时间”,她要出售这个“石舫时间”。尽管赵小川对这个项目疑虑重重,但老罗发现了事物的本质:“现在的生意不看实不实,就看有没有可以炒作的概念,有的话就可以忽悠别人,只要把别人忽悠进来买了概念,其他的就和咱们没关系了”。“石舫时间”真的卖出去了,其麻烦的后果当然也就接踵而至了。

  这时,那个幽灵般的人物林岚终于出场了。林岚从文秋凌唱的《拾梦记》中的忘忧草得到了启发,开发生产了一种名为“无忧水”的饮料,并注册成立了“瓦岗”公司。“无忧水”一时热销。青年才俊刘星在评价这个产品时说:“其实,没有人真的关注这个产品到底效果怎么样,关键是中国人都渴望治疗那种一望无际的忧愁,他们现在有吃有喝但就是觉得没劲,无聊,外加忧愁。”这和老罗阐释“石舫时间”几乎如出一辙。“无忧水”因其没有任何忘忧功能的欺骗性最后也寿终正寝,“瓦岗”公司的命运是“集体逃跑,各自浪迹天涯”。

  这就是《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讲述的三个主要故事。这三个故事的荒诞性无须解释。我们关心的是当事人在这些故事或事件中的盎然兴致,他们内心的状态在这些事件中跃然纸上一览无余。他们生命的时间就在这样的荒诞中挥霍流失,荒诞不仅是他们的状态,糟糕的是他们的需要:这荒诞的生活他们过得竟然像诗篇。我不得不惊叹晓航奔涌无碍的想象力,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在他笔下时而抒情、奔放,时而奇异还略带感伤。但是,《所有的猪都到齐了》终究还是一部批判性的小说。每个人都想入非非,每个人都在欺骗和被欺骗,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最丑陋的价值观。这大体也是我们对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七):那些现实的与非现实的

  “智性写作,就是用现实的元素搭建一个非现实的世界,然后运用多学科的复杂震荡方式来完成创作。”这是晓航在其微博中,对于自己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所作出最简练的解释。这位理工科出身的,却对文学有着无限追求的作家,从1996年创作起,就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独创的智性写作手法法以及崇尚自由的精神赢得了文学界广泛的认可,并多次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多个文学奖项。

  在他的新作《所有的猪都到齐了》一书中,智性写作的手法再一次得以娴熟的展现,现实的元素是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失业率增高,而非现实的世界,则是靠一群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搭建的。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可以将动物园里的大象当做上下班的座驾卖给老百姓,可以将虚无缥缈的“石舫时间”转换成金钱,也可以将“忘忧草”包装上市热销海外。而这个世界也给予了他们表现的舞台,有人追捧,有人爱。可惜“阴险”的“现实”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展露着迷人的微笑,看着他们慢慢走向失败。当 “国画”大师出现在群众面前,高喊:“你们是多么可悲啊,当你们相信的时候,它就价值连城,当你们不相信的时候,它就一文不值,其实你们什么时候真正质问过你们自己,真的相信什么?有真的拥有什么?”“现实”正在其背后暗自得意,得意着理想主义的泡沫被捅破,也得意着功利主义的虚伪被揭穿。

  当然,除了冥冥之中的“现实”以外,故事中还有个特殊的角色——林岚,她这么评价这一拨世所罕见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拥有梦想,毫不畏惧生活的苦难,这正是我们这个颓丧的时代所需要的!”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理想主义者的大军,并俨然成为了引领者。当泡沫终于在世俗中逐渐膨大直至破裂的时候,众位理想主义者不得不选择逃离,他们在逃离前希望再一次用自我坚信的“石舫时间”测一次自己的未来,但这时,林岚却以理性的知识分子自称,做出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选择,她不仅拒绝了测算未来,还选择了坚守,并与质疑她的人展开了激烈的对战,“你们这些无知的现代义和团,你们永远被权力所利用,永远被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所要挟,你们从不思考,就是一群没有脑子的猪。”读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比起被现实打败、四散奔逃重拾生活的赵晓川、老罗、桂小佳、于静等人,林岚才是最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读完全书,你会发现,晓航笔下的四个故事似乎互相独立,但又彼此呼应,比如故事中总有个迷茫到失去目标,离开了所谓社会正轨的“我”,他们“早已暗暗渴望着重回所谓‘社会正轨’,却又本能地惧怕那种灿烂面具之下的压抑与虚伪,始终在这种矛盾中煎熬着”。故事中也总有一些以“忘忧草”或“悼念岛”为概念谋生甚至大赚特赚的人,他们精准的把握了世人的心理,并以此获得不菲的收益,但却也没有完全掌控“现实”的能力。当然,故事中还有一些类似林岚这样奇特的人物,他们总能清醒的看到一切,并敏捷的抓住其中的关键,在灾难来临前,他们总能全身而退,虽然代价可能是理想或原则的丧失。于是,这个“用现实元素搭建的非现实的世界”便以如此荒诞却颇具讽刺意味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却也引发了无限思考。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八):他的野心和勇气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晓航的新作。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汇集了这个年轻作家精心打造的四部中篇小说。在这四篇各自独立又仿佛隐隐脉络相连的小说里,晓航充满野心地构建起了魔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在《所有的猪都到齐了》中,赵晓川和朋友们经历了出租大象作为交通工具,出售石舫时间帮助人们认清未来,采摘忘忧草制成无忧水出售等一系列传奇经历。等他们来到《灿烂的最烂的生活》,赵晓川又和永远飞来飞去的空姐谈起了恋爱,和朋友们制作地下DV,寻找几张永不存在的碟片。随后赵晓川又《到悲伤的世界玩一趟》,他一边研究子虚乌有的秋波测试仪,一边冷眼旁观着以悲伤为主题的悼念世界的兴衰成败,从星星之火,到烈火烹油,复又回归火熄灰冷。在本书的最后,赵晓川成为了一个木匠,举起手中的刀斧,打造着《桌子房子和未来》,在一个充满未来与现实争斗的地方。

  面对这样魔幻的世界与哲学化的叙事,试图了解作者的表述诉求变得有些困难。幸而我们可以在后记中找到答案。“一个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要重新组织事实,重新建构世界,或者说给世界一个新的解释,就好比音乐、绘画、政治、科学都有不同的对世界的解释方式一样。”晓航这样表达他对文学的解读。他把自己的写作方式命名为“智性写作”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复杂震荡的多学科组合方式,以想象力为基础,运用现实元素搭建一个非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中回指或关照现实,进而拓展对于生命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对终极意义的寻找。”

  这是作者交予我们的钥匙。我们籍由它打开通往这个魔幻世界的大门。毫无疑问,晓航在建构这个世界时充满奇思妙想,以至于必须将之分裂成四个中篇,来承载他那源源不绝的灵感。但他又固执地保证人物的代码前后一致,用赵晓川、林岚这些不变的符号漫不经心地向我们传达着作者“吾道一以贯之”的信念。当我们手握智性的钥匙,推开魔幻世界的大门时,剥落所有斑驳陆离的幻象,回归本原,我们会发现,晓航与许多前辈毫无二致,他讲述的是人的生活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就像余华在《活着》中给出的答案,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在晓航的小说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对生命永远不停息的求索和追问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生命的意义不在求一个答案,而在于不停在追问中前行,不断在前行中追问。

  所以我并不赞同将林岚视为一个先知或者佛陀式的人物。学富五车,头脑永远清晰且冷静,意志永远坚决且强大到一往无前,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一个林岚,更像是作者的一个分身,却很难说成为她就是作者最终的目标。在向林岚投去欣赏的眼光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在生活的琐屑与神圣中苦苦挣扎的赵晓川,不要忘记永远在编织梦境的艺术家文秋凌,还有贩卖盗版光盘的老韩,真心爱上空姐的中年男人老董,欺人而自欺的未来学家谢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或卑微或高尚,或世俗或纯粹,或勇敢或怯懦,就像作者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一般,紧紧纠缠,难以分开。他们哪一个都有作者的影子,但细看,又都不是。

  就像在后记中提到的,这种哲学式的写作尝试令晓航饱受赞扬的同时也经受了众多的指责。诚然,在小说中肆无忌惮地加入如此复杂的哲学元素,是这本书鲜明的特色,最值得肯定的优点,同时也是最致命的败笔。无处不在的终极追问和思考,会吸引读者,也会将相当多的潜在读者拒之门外。从这个意义上看,作者编织别样精彩的奇幻世界,也有为自己的恣意妄为解套的成分——奇幻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解哲学思考带来的痛苦与无趣。

  不管读者是认可或抗拒,我们都看到晓航在他的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野心和勇气。无论如何,在写作的世界里,这两样都是最可宝贵的素质。晓航另辟蹊径,披荆斩棘,艰难地走着他自己选定的道路,并勇敢承载起如此沉重的使命。仅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不对这个年轻的作家充满赞叹,并送上由衷的祝福。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九):献给所有依旧怀揣理想的人们

  读完晓航的《所有的猪都到齐了》,心中泛起的是一种颇为奇怪的感觉:似乎读懂了,又似乎没读懂,似乎有所领悟,又似乎悟不出什么。只能随便记下一些阅读的感想,以为评论。

  本书由四个中篇故事组成,虽然晓航在后记中自诩“中篇不丢人,被我写得非常精致”,但是从文本构建的角度来看,我只能说这四个故事都谈不上非常精致。文字算不上精彩,叙事也是平平淡淡,即使是冲突,也给人不温不火的感觉。当然,故事的亮点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的荒诞感与现实感的奇妙结合。故事里情节,无论是出租大象、出售时间、炒作忘忧草,还是将悼念或是未来商品化,都是那么离奇不经,似乎只是作者在自己的写作世界里胡编乱造的故事。然而对经济学略有所知的读者,恐怕早就看出了第一个故事中那些念头,其实恰恰是现实生活中金融衍生投资品的写照,而从“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到“郁金香泡沫”,一次次的疯狂其实早已在现实中上演。郁金香比起“忘忧草”,也未必是个更高明的谎言。至于《到悲伤世界玩一趟》中那个将悲伤和悼念当做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人,也一样如此。既然现实中人们已经在消费欢乐,那么未必不会有一天,人们开始消费悲伤。这种“用现实元素搭建非现实世界,又在非现实世界中回指或关照现实”的写作手法,即是作者所谓“智性写作”,这种黑色幽默笔调下对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自然会令人想起另一位也以此著称的作家,王小波。不过细细品味,两者又颇有不同,从对书中主角的刻画,乃至“猪”的喻指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差异。

  正如王小波的作品中有许多个王二一样,本书的故事中也都有一个赵晓川,他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也是这个时代许许多多茫然失措,不知所为的普通人的缩影。相比总是玩世不恭嘲笑现实,对抗现实的王二,赵晓川们则有些浑浑噩噩,有些懦弱,更多是充当旁观者。作者在后记中也曾自称“懦弱”,与之互为映照。而相比王小波笔下“特立独行的猪”极其明显的对自由精神的象征,本书中的“猪”的指代也是含混的。一方面,“猪”似乎是对悲催的理想主义者的自嘲;另一方面,又似乎是对被裹挟的现实主义者的嘲笑,如同第一篇中林岚对于那些质问者的指责“你们这些无知的现代义和团,你们永远被权利所利用,永远被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所裹挟,你们从不思考,就是一群没有脑子的猪”。是啊,既然现实是个猪圈,那么寄身其中的,岂不都是猪?赵晓川们是理想主义者,但又囿于现实,如同题记中所说“虽然是个卑微的鄙俗的,有时还不知廉耻的烂人……但在生活中同样可以拥有梦想,同样渴望尊严与自由,同样渴望被拯救”。在现实中卑微地生存,同时不放弃心中的理想,这便是作者的寄托。他们不是没有反抗精神,正如第一个故事中的“瓦岗”,第二个故事中的“梁山”,都有其喻指。然而这种反抗却注定被现实击垮,如同“瓦岗”最后的鸟兽散,又或者如同第四个故事中,众人起而反抗偶像,却最终发现偶像也不过是有着相同苦恼的人而已。在这里,“反抗”的对象无复王小波时代的鲜明,而是趋于消解,成为一种匿名的存在,却令人更加迷茫。理想主义者是坚强的,是孤独的醒者,相比那些昏睡的大众,那些只知适应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依然在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如同故事中的人所说“不愿去过那种亦步亦趋的正常生活”。然而,生活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遗憾的是,这在书中找不到答案。作者在最后写道“如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我将通过文字来寻找这种意义;如果生命没有意义,那么我将通过文字来挑战生命的无意义。”也许,正因为还没有答案,所以才造就了本书中的这种隐隐的困惑感。

  但无论如何,本书还是可以推荐给那些心中依旧怀揣理想的人们读读。毕竟我们其实也会困惑,是应该追寻,还是应该挑战。

  《所有的猪都到齐了》读后感(十):越荒诞,越现实

  文Shirleysays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里有位惯常言语犀利的女嘉宾,在某期里讲了个“很二”的桥断。她说小时候,每当夜晚来临,她都走上阳台,竖起一只手指,去接受外星人发现的信号。我不敢笑话她,我也迷恋《飞碟探索》杂志多年。至今,我仍然执着地认为,有朝一日,外星人的飞行器会降落在我家阳台上。

  在常人眼里,我的荒唐,今非昔比。就像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句,“她们的头配错了躯干”。读过作家晓航的小说集《所有的猪都到齐了》,我居然找到了一种认同感。越荒诞,越现实,现实永远是荒诞的原点。所以,如果你是个不靠谱儿的人,一点也不用脸红害臊搞自卑,“不靠谱儿就是最靠谱儿”,晓航就是这个意思。

  晓航是专业作家里的过路人,十年才出五本书,三部中篇小说集,两部长篇。然而,他是读书人里的佼佼者,涉猎广泛,经济学、心理学、宗教、历史、哲学……他都读。读一位博学者写的小说,是天赐福气。他把人生思考浓缩成小说人物的一句对白,或是一句旁白。犹如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你思考很久的问题,被他轻松说破。所以,这本书里遍地金句,捡不捡得到,就要看读者的本领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些不靠谱儿的人和事。有时我们反抗,有时我们顺从。书中的四个故事简直就是不靠谱儿的人生大会战。在《所有的猪都到齐了》里, “我”、桂小佳、文秋凌、老罗、于静、林岚,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就像一帮“瓦岗”好汉,齐聚一堂,先是出租大象,再贩卖时间,接着研究可以“忘忧”的饮料。他们为理想、为爱情、为友谊而贩卖生活。在这个假亦真来,真亦假的现实社会,假的说一万次就变成了真的。所以,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最后的接力者,也就是谁是最后的那头傻猪?晓航说,“它的名字很多,比如兄弟、风投、散户、爱情什么的”。这个世界总有最傻的那头猪存在。在我们的身上总披着最后那头猪的阴影,炒股、传销、贷款、劈腿……晓航的故事就像个现代寓言,我们手持命运的号码牌,等待清醒之后,接受宿命。

  晓航是有写作理想的人,为希望而写,不管外界环境多恶劣,精神常胜。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最终要超过物质,他为读者普及这个常识,乐不思疲。所以,他不写悲天悯人,他写妥协和创新。他笔下的人物总有一种痛快的疼与愁。《灿烂的最烂的生活》是一张低层小人物生存的素描图。陈丹青说,中国老百姓只要吃饱饭就什么都不想了。而书中的“我”又重申了此种生存状态,“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生存两个字使我什么都干得出来而不会有什么道德顾忌”。就凭这句话,我们可以放弃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里纠结挣扎了。如果生活中有虾米的话,你不能做浮游生物,这是常识。晓航的书中有许多暗淡的东西,不够鲜亮。揭去灿烂的面具,勇敢地面对现实,去找寻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好过活在灿烂的虚伪里,李媛的死恰是此种勇敢的绝佳注脚。

  《到悲伤世界玩一趟》,充满哲思,是乌托邦与科学幻想的最佳结合。像艾拉.文莱的《这完美的一天》和卡萨雷斯的《莫雷尔的发明》的组合拳。可晓航在两者之外,又融入了荒诞元素,无论“秋波测试仪”,还是“悼念世界”。晓航将生与死的宿命感,与现实生活中欢乐与忧伤的自由度进行拼接,继而阐明我们应该关注的永远是能够证明存在的那些感觉,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生命的长短。

  晓航的文字犀利得能把我们的大脑撕开一道口子,将其中好的、坏的、悲伤的、快乐的思想重新整理排序。他像极米兰.昆德拉,运用讽刺、幽默的笔调叙述我们的生存境况,他将这个民族、国家、社会看得通体晶莹剔透。他是天生的理想者,以自我的勇敢去对抗人性懦弱的内核,“如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我将通过文学来寻找这种意义;如果生命是无意义的,那我将通过文字来挑战生命的无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