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莎乐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莎乐美》读后感10篇

2017-12-07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莎乐美》读后感10篇

  《莎乐美》是一本由(英)王尔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7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莎乐美》读后感(一):莎乐美——不完美的完美

  故事简单,脱胎于圣经中一段不足二百字的记载。只是为了吻到他的唇,她为觊觎其美貌的国王倾城一舞从而换取到了他的头颅。原本女主角莎乐美在这段文字中是没有名字的,被称作希罗底的女儿,某人的谁谁,仿佛附属品,不足为道;在圣经千奇百怪的故事中,这则本也不该引起太多关注。是王尔德让“莎乐美”永恒、争议、一念不忘,有人标榜她对爱的执着,更多的人却给她贴上邪恶的标签。

  一切都不完美:

  这绝世之响首演时,王尔德正因风化罪身陷囹圄

  有太多爱而不得。凡是爱上的要么眼睁睁的看着所爱死,要么为所爱自杀,要么亲手夺了所爱的性命;唯有冷眼旁观的才得以保全。

  也有太多邪恶。乱伦、色欲、血腥、冷漠、荒唐,甚至有人认为莎乐美有恋尸癖。

  一切都太完美:

  莎乐美吻到了他的唇,国王看到了莎乐美的舞...他们都得到了最初想要的,不计代价。

  最完美的就是莎乐美的死。她若不死,后世只能认为她是占有欲太强的怪物;她的死成全了她的爱,让俗众可以容忍这份偏执。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最初爱的时候心中都住着一个莎乐美,恨不能得到;只是她有着七层面纱呢,我们所不同的是敢纵容自己揭开几层。越成长,这纱越沉重。

  《莎乐美》读后感(二):Dance for me

  Wilde 是擅长写喜剧的 从ideal husband的好结局到Nightingale and rose的悲 再到Herod 一声令下 Kill the woman. I am now king of feeling wired. To kiss the mouth from a dead man that once she loved, is this perfected the love or just a kind of revenge? Wilde 使用颜色的手法描绘令人钦佩 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 希律王比起杀了她 其实应该更想让她做自己的王后 据为己有 他要给她孔雀 给他比凯撒还要大的宝石 给她珠宝 给她一半的国土 试图劝她 然而看到这样一般亲吻尸体的场景 耳边的翅膀扇动的声音 他滑倒在血泊 种种恐惧与被逼无奈使他下令kill the woman

  alome 是如此固执的一个人 以至于她不断重复那句I demand the head of Iokanaan

  《莎乐美》读后感(三):约翰,我亲吻过你的嘴

  是否记得,十六岁那年,你虔心喜欢着一个白衣少年。他笑起来眼睛会弯成好看的形状,黑曜石般的眼珠,在初五的月牙里闪闪发亮。脸庞上笑意弥漫,瞬间点亮那引人瞩目的唇红齿白。他清朗地笑着,没有看你,浑然不觉有人拼了命在按捺胸腔里的小鹿乱撞。

  他叫约翰,或者其他名字。

  你很优秀,或者不。无论如何,在你心里,他是天边不可触碰的神。你日夜惦念他的名字,那三个原本互不相干的方块字,经你唇齿间无数次的吞吐,愈发变得暧昧。如同每一次呼唤,你们都在亲吻。

  然而你没有进一步靠近。你静默地爱着,付出澎湃情思及汹涌爱潮,直至升学分离,直至青春落幕,直至嫁作他人妇。

  某天在街角相遇。你拉着半大孩儿,他挽着娇妻。你一眼认出了他,他也还记得你,你们不忘寒暄,相互留了联系方式,挥手再见。再也不见。

  你终于觉得他遥远得像上世纪的旧报纸。曾经持久的爱慕之情,肆意地占据你年轻的心房,让你惊慌失措或彻夜难眠,如今只在回忆里微微发胀。你欣喜地发现,你不再爱着他,也不后悔爱过他,并且万分庆幸不曾把爱说出口。因为从一开始你已明了,他不爱你

  时今三十岁的你,感激十六岁那个自己,让爱隐忍,分寸不失。

  十六岁的莎乐美,爱上一位智者,一念成执。

  她是朱迪亚的公主,巴比伦的女儿。她纯洁如白鸽,皎洁如月光。年轻的将士致以无法转移的注目礼,国王继父投来乱伦的淫秽鼠光。

  她只爱约翰。

  约翰是谁?是上帝五指触碰过的圣人,是预见未来的先知。他叱呵莎乐美的淫思,责令她不得近身半步。

  莎乐美利用国王对她的非分之想,让国王割下约翰的头颅。

  莎乐美对银盘里的头颅说:

  “约翰,我亲吻了你的嘴。你的嘴唇上有股苦味。那是血液的味道吗?不是,但那恐怕是爱的味道。人们说爱是苦涩的。”

  用现今的价值观来判断,这是爱吗?恐怕不是。它更像是小孩霸占玩具的任性蛮不讲理。这种不惜一切代价满足自我欲望的行为,畸形、病态、备受谴责。

  王尔德却把它当作美来歌颂。

  该故事取材于《圣经.马太福音》,莎乐美母亲希罗底与小叔子希律王乱伦,合力把原国王(希律王的哥哥)囚禁杀害,希律王成功篡位,成为莎乐美的继父。在希律王的寿宴上,莎乐美通过舞蹈换取了先知约翰的头颅,因为他曾诅咒她的母亲。王尔德将其改写,在话剧《莎乐美》中,促使莎乐美杀死约翰的,不是母亲希罗底,而是她心中的爱欲。

  王尔德对病态爱恋推崇备至。在剧中将莎乐美塑造成情窦初开、为爱痴狂的绝色佳人,将她比作白月光、银镜里白玫瑰花的影子、风中摇曳的水仙花、花园之香、万鸽之王。她执着地追求心中所爱,不惜玉石俱焚。她同时又是美艳、性感、危险、颓废的,她为希律王跳起七层面纱舞,获得希律王的诺言,以割下约翰的头颅,只为亲吻约翰的嘴。

  她的爱欲通过极端的方式实现——

  “啊!就是你不让我亲吻你的嘴,约翰。好吧!我现在可以亲吻它了。我将会像咬熟透的果子那样用牙齿咬你的嘴。”

  她质问紧闭双眼的约翰——

  “你为什么不看着我?如果以前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我知道你会爱上我,爱的奥秘比死亡的奥秘更伟大。”

  她把过错推给失去生命的约翰——

  “洪水和海洋都不能浇灭我的热情。我是一个公主,而你却蔑视我。我是个处女,而你却拿走我的贞洁。我是贞洁的,而你却让我的血管里充满了火焰……”

  她大胆倾诉爱慕之情——

  “约翰约翰,所有男人之中我独爱你!其他男人对我来说都是可憎的。但你是英俊的!

  “我渴望你的英俊,我渴望你的身体,美酒和苹果都无法满足我的欲望。”

  莎乐美像被宠溺过度的孩子,肆意索取所需,不管伦理,不问因果。她的情思起了,便需对方即时回应;她的爱欲满了,便需立即倾泻出来。她追求瞬息的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早在一百多年前被王尔德完美演绎。

  但莎乐美这种追求是非理性的,她并未遵循两情相悦的幸福爱情准则,只一味强求个体的情感体验。所以这场炽热、疯狂、丧失理智的爱注定是悲剧。我们难以认同她的观点,却不能否认“莎乐美”已然成为爱欲的象征,话剧《莎乐美》成为唯美艺术主义的代表作。

  该剧处处体现出王尔德的唯美艺术。以月亮为例,他充分展现了极致的美学想象:

  侍从:她(月亮)像从坟墓里缓缓而来的女人,活像一具行尸走肉,在寻找死去的东西。

  莎乐美:看月亮是多么美的一件事啊!她就像是一小枚钱币、一小朵银花。

  希律王:今晚的月亮,像个疯女人。

  希罗底:月亮就是月亮。

  同一个月亮,一千个人会看到一千种意境。

  同样的十六岁,爱恋没有统一的参考公式。

  月有阴晴圆缺,十六岁的情思起伏跌宕坚持至老的,鲜少。

  对求而不得的爱人而言,最美不过:他如床前的白月光,亮堂堂地照在地上,不失为一景,却不再能在你心海掀起爱、恨、怨念。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夏初启(xiahuqi277)

  创建于 22: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莎乐美》读后感(四):Salome, Love Is Blind 当他们被爱情蒙上了双眼

  Love is blind, 爱情是盲目的,就像捧着约翰头颅的莎乐美说你只看到了上帝,却看不到眼前的我。而那位英俊的,眼神忧郁的叙利亚军官也只看到莎乐美,看不到周围的世界

  这部奥斯卡 王尔德唯一的悲剧作品,源于圣经不过两百字的片段,描述受洗者约翰之死。虽然王尔德将焦点放在公主莎乐美和约翰身上,但他的天才之处在于剧中每个角色都经得起推敲,比如那位用来暖场的为爱自刎的年轻军官。

  关于这位叙利亚军官的描写都是通过其他角色转述的,王尔德甚至没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字。

  他年轻,相貌英武,眼神忧郁,声音像笛声一样悠远,喜欢看河里自己的倒影。他原本也是一个王的儿子,在希律王征服了他的国家之后,将他收编并提拔为军官。

  虽然台词寥寥,并且大部分都在重复对莎乐美的爱恋,但如果没有这位痴情的军官,莎乐美见不到约翰,整个悲剧也不可能发生。

  爱情总是能冲昏人的头脑,尤其是单恋。性格乖张的莎乐美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男人有诱惑力而且善于使用这个天生优势。她想要见被囚禁在水牢里的约翰,央求仰慕自己的军官将约翰带来。她许诺会在路过市场的时候掀起面纱对他微笑,在地上给他留一朵小花。

  莎乐美见到了约翰之后,强烈地被他吸引,完全听不到军官急切的劝告。看到自己奉为女神的莎乐美如此大胆热情地向另一个男人表白,年轻的军官终于无法忍受,绝望地拔剑自刎。

  连希律王在看到尸体的时候都为这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惋惜,而莎乐美则表现的就像完全没有这个人存在一样,为了吻到约翰红宝石一样的嘴唇,她平静地军官倒下时形成的血泊中跳舞。

  瞧,爱情是多么愚蠢啊!

  在舞台剧中如此,在现实中更是如此。王尔德的妻子康斯坦丝Constance Lloyd 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例子。

  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虽然与父母亲关系疏远,但康斯坦丝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教育,擅长画画,弹钢琴,喜欢刺绣,独立有主见,相貌美丽端庄。如果没有遇到奥斯卡 王尔德,也许在文学史上她会以一个多才多艺的女作家的身份出现。英国作家Franny Moyle在康斯坦丝传记“Constance: The Tragic and Scandalous Life of Mrs Oscar Wilde”中提到,康斯坦丝不仅经常为王尔德的写作做翻译和校对,她自己也出版了一本童书(There was once)。研究王尔德的学者们曾收到过一本王尔德手稿,其中《自私的巨人》(The Selfish Giant)这篇童话完全是康斯坦丝的笔迹。在通过对两个人写作风格的对比之后,有人指出很有可能康斯坦丝才是这篇童话的作者。

  自从1881见到王尔德的第一面,康斯坦丝就知道自己会嫁给这个男人。在写给哥哥的信中,康斯坦丝说虽然别人都盯着他的长头发和奇怪的装束看,但我很喜欢他。之后的交往中,康斯坦丝也相对比较主动,直到三年之后才等到王尔德的求婚。

  不得不承认,在结婚最初的两年里,王尔德和康斯坦丝很幸福,被视为伦敦文艺圈里的金童玉女。但有了第二个儿子之后,两个人的爱情愈加疏远。虽然王尔德还是会尽到做丈夫父亲义务,但他开始频繁地与年轻俊美的男性朋友出现在大麻馆和旅店。尤其是与Lord Alfred Douglas(Bosie)的亲密交往。这些当时被法律禁止的行为开始引来负面的舆论并困扰王尔德的家庭和事业

  关于康斯坦丝在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于王尔德的同性恋倾向,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康斯坦丝始终都没有放弃王尔德。在王尔德因为act of indecency 官司缠身的时候,康斯坦丝甚至跟王尔德和Bosie比肩出现在王尔德舞台剧的首演式上,为了证明两人婚姻的和睦,给王尔德洗脱恶名。

  即使是在王尔德最后一次被判两年在狱中做苦工服刑的时候,康斯坦丝还想方设法以自己易名的身份去探望王尔德。为了让两个儿子能正常的学习成长,康斯坦丝把自己和孩子的姓改成了Holland,但在给王尔德的信中她写道“I will remain your wife”。

  经历了心灵苦闷和身体上的磨难,王尔德在出狱之后第一时间给康斯坦丝写信,提出要见面。但当时的康斯坦丝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从而延误了回信的时间。当她想要联系王尔德的时候,却发现Bosie,那个在王尔德入狱之后不曾有过只言片语关怀的罪魁祸首,又开始频繁地给王尔德写信。而自尊心濒临崩溃的王尔德没能经受住诱惑,再一次走上了毁灭之路。

  不久之后,康斯坦丝的第二次脊椎手术失败。没有任何家人和朋友在身边,康斯坦丝在意大利临时租的房间里去世,年仅39岁。她的墓碑上只写着 Constance Mary, daughter of Horace Lloyd.

  两年之后,王尔德病逝于法国巴黎的一家旅馆。

  现在文学评论中提到康斯坦丝都会形容她是a brave woman。Franny Moyle给她那本传记作品取名用的两个关键词也是tragic 和scandalous. 但如果让康斯坦丝再做一次选择,十有八九她还是会站在王尔德身边的吧,love is blind,像王尔德笔下的那位年轻军官一样,她被爱情蒙上了双眼。

  OTES

  这本上海译文出版社新出版的《莎乐美》收录了中英法三个语言的版本。原版是奥斯卡 王尔德的法语版本。英文由Lord Alfred Douglas(Bosie)翻译。中文译者是吴刚。书还包含了英国著名插画家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多幅插图。(这位画风独具一格的插画家去世的时候仅有26岁)。书的导读中非常深入详细,很受用。

  《莎乐美》读后感(五):【旧书重阅】凋零在风中的水仙花

  年少时,因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头衔而阅读《莎乐美》,记得那时候很喜欢同样有”唯美“头衔的梅里美的小说,于是就”想当然“以为都一样,但第一本《莎乐美》就让我觉得这不唯美。近日,看见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英法三语的《莎乐美》,基于对岁月的尊敬,又拿起来再读。

  阅读过的《圣经故事》早已不记得有”莎乐美“这样的名字,倒是后来发现德国女哲学家有这样的名字,不过,那是一个姓氏,这里的”莎乐美“就是一个名字,属于一个父亲被叔叔囚禁并杀害、母亲为叔叔占有、自己为叔叔所垂涎、任性、单纯的女孩子。据说《圣经》里是她母亲希罗底设计让希罗王杀死先知约翰的。而王尔德则用极其诗意的手法改变了《圣经》里故事,将一个任性肆意、冲动骄傲的少女凋零在青涩年华的凄美替代了原来的丑恶的阴谋。

  先知约翰关在水牢里吟咏的经句不仅让被小叔占有的希罗底因惧怕诋毁和羞辱而憎恶,也让恣意任性又为希罗王垂涎同时更为世人羡仰的莎乐美感到好奇,近而迷恋约翰的外貌。据说,先知约翰是个美少年,王尔德也通过莎乐美之口描述了他,甚至现在的《达芬奇密码》《秘密晚餐》等书都称约翰美如女子,甚至达芬奇画作也以女性为模特画约翰。青春年少的莎乐美,身边都是奴隶和军人,她虽然恣意妄为敢让所有人包括希罗王满足她的愿望,却无法让约翰也给她同样的仰慕,约翰甚至无端地指责她。任性的少女哪里能有希罗底那种承受力,她决意要满足自己不能得到的欲望,于是,她以满足为希罗王跳七层纱舞换取了约翰的死,然后,她得到了她要的,也因任性凋零在最美的年华里。

  记得当年是不喜欢这书的,觉得一个人去亲吻死人的嘴唇是很恶心的事情,岁月流逝,当知道世上还有各种更多变态心理之后,重新再读一次,反而愈发可怜这个恣意妄为的少女。在文中,莎乐美是”一只迷路的鸽子“、”一朵绽放在风中的水仙花“,孤寂中她渴望亲近他人,渴望得到爱情,但,事与愿违,希罗王的垂涎,周围人的虚伪,她珍视自己的”从未被人玷污过“的”处子的美“,却被先知约翰无端地苛责,这对一个养尊处优同时也有生杀资格的少女来说,的确难以已接受的。这世上,绝大多数人们是不懂得也没有心胸如何对待旁人无端不公的,王尔德给了渴望释放自己孤寂的莎乐美杀约翰的充分理由,也给了约翰因无端指责莎乐美而被杀的理由。于是,悲剧诞生了,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回味,引得追逐唯美的人们,不断去品味,甚至重复同样的恣意妄为。

  人生的孤寂和痛苦,从一出生便存在,而青少年时期,这样孤寂的感觉,总会让人一次次产生各种放肆或压抑的情绪,发泄和无可发泄的结果,行动和思想之间,各种各样的文字表达次第出现,直到觉悟到更深层次,方可解脱,但在未觉悟之前,便一定会认定这份眼前的孤寂痛苦就是极限。如年前读的《质数的孤独》一般,莎乐美的孤独和暴虐就是同样的青涩。西方人所指代的”Teenage“,便是如此。

  王尔德的此篇独幕悲剧非常经典,他不仅突破了《圣经》故事里简单的阴谋,而且顺理成章地既完成了原来希罗底憎恶约翰而令约翰死亡的旧故事,又增添了莎乐美这样美少女因爱杀戮的青涩暴烈。今日的年轻人读来,不知道是追逐莎乐美的任性呢?还是思考这样悲剧产生的原因。正因为王尔德这样的创作,也让他和他的《莎乐美》一直魅力常在,也因此颠覆了我当年对定义王尔德的”唯美“看法,今天,我承认此独幕悲剧的确是唯美主义的杰作。

  此外,对于译者,我早已忘记当年是谁,便已无法比较当年和现在,但对于附有英文的此书倒是比当年更容易接受了。不是语言的进步,是语言带来的感觉更容易接受。或许,经典名著就应该这样反复地读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版本收录了英国著名插画大师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多幅插图,这些被誉为“有史以来诗人和画家最成功的合作之一”的图画,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带来的视觉冲击的确别有深意,回味无穷,值得珍藏,以供重读。

  【原文地址】(略与上不同)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376897352&PostID=37481546&BlogID=150117

  《莎乐美》读后感(六):其实就是短评,无奈字数多

  (自己看的,各种语病和逻辑不清)

  alome:"Suffer me to kiss thy mouth." Love is blind,not to others but thyself. 意外的是在叙利亚士兵身上看到了王尔德的影子(自恋情节,对美的热爱),也真是只有他才能做出这样的事,算是他的一个小心机或小调侃。剧本语言需要激情,王尔德做的不错,但输于莎翁。配角的台词重复太多,可能是为了弱化他们,突出主角。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预言者,无数次充当剧透的角色。戏剧语言与其他文学语言不同,要是小说对月亮的隐喻意义剧透那么多我肯定给差评,就好像保罗奥斯特有时候也会说一些多余的话,这样文本的整体水平就下降了。但作为剧本,我觉得露骨的比喻对气氛的渲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比起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哎呀,其实我就是分析不出这是为什么)。莎乐美的转变还是有些突兀,转折阶段对她语的言描写不够充分。不太明白莎乐美在想什么,或许是因为固执,所以走极端。不太同意序言里的观点,认为她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渴望占有,从而有恋尸癖倾向。从蛛丝马迹里找出苗头继而深入挖掘,这个方法很有限也很牵强,并带有主观色彩。(但是文本材料就只有这么多,想到《莉莉周的一切》里的突变)。私以为此书有女权主义色彩:莎乐美体内的男权力量破茧而出,使她变得如此疯狂,为了占有不惜一切代价;希律王惧怕的不是她的疯狂,而是她的男权力量,所以最后下令杀死她;有名的插图上是兼具两性生殖器的女人,王尔德对此大家赞赏,可做佐证。因为是独幕剧,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真的像是从一个完整的剧目里抽出来的一个片段。最后,原版居然是法语,我看的是英译本。真可惜,那些妖艳华美的法语词汇所营造的氛围就这么从我身边溜走了。

  《莎乐美》读后感(七):美丽与罪恶并行

  “莎乐美”是《圣经》中的“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的一个角色形象,王尔德为其书写剧本,为莎乐美重又赋予了华丽孤寂的形象。

  华丽的词藻与莎乐美热切的追求配合,产生一种诡异、唯美的气氛。

  莎乐美是从暗黑中生长出的华美,她本身就象征着欲望;而圣徒约翰在简陋的外表下有颗对信仰执着追寻的心。两者是两个极端,也许是约翰的纯粹吸引了莎乐美,又或许莎乐美本身也厌倦了这贪欲纵生的世界,于是莎乐美爱上了圣徒约翰,但约翰却不愿接受莎乐美,这多像是磁石两极相吸与相斥。莎乐美对约翰的爱的简单、直接、粗暴、执着的追求,又像极了约翰对于自身信仰的守护。莎乐美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她是欲望的化身,另一方面,在追逐爱情上,又是纯洁无杂质的。当她跳着妖异魅惑的七层纱之舞,心中为的是不掺杂质的爱情,我顿时被这个女人迷住了。

  “人们应该只考虑爱情”,莎乐美对于美执着追求,不顾世俗的眼光,这是一种个人意识与社会观念的冲突,也让王尔德的作品弥漫着一股病态的颓唐的美。在王尔德的作品中,美向来不是单一性质的,而是由各种维度调和而成的。在王尔德的经历中,同性之爱让他本人备受社会的苛责,个人思想与作品之间达到了某种高度的契合。读《莎乐美》,读《道连·葛雷德画像》,仿佛也是在读着他本人。

  英国著名插画大师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了16幅插图,将文字的美转化为图画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充满着令人不安的华丽的美的插画,与王尔德的作品高度融合,虽然王尔德本人认为比亚兹莱强加了一种毫不相关的风格给《莎乐美》,“它们(指插图)太日本化了,而我的剧本是拜占庭风格的。”

  《莎乐美》读后感(八):恋尸癖独幕喜剧

  我才不会告诉你们这《莎乐美》让我大半夜在床上笑喷了呢XDD~~就算腰封上标榜着这是王尔德写的唯一悲剧,但他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吐糟魂嘛,把希律王编成个那么喜感的角色,我终于明白译者为毛要花上十几页来介绍这幕剧了,就是怕大家笑场,也怕汉语文明国度的读者们失望于王尔德唯美文学的传说,确实,我是失望了,不同于日本的三岛由纪夫,虽然都是号称唯美主义者,但日本毕竟属于东方文明,语言转译有东方人相通的地方,很容易就理解这种语境,所思所想,隐喻渲染。但一轮到腓尼基字母这就麻烦了,异文化的文字美翻译成方块字实在是美不起来呐。这个版本是中英法三国语言收录一起的《莎乐美》,好心是好心,但对于不精通英法两文的我来说,三分之二的纸张是用来摸的,尤其王尔德的文字号称精挑细选,绚丽无边,这翻译成方块字真的完全看不出来。

  剧本很短,一晚上就看完了,这改编自圣经的故事,估计基督徒看到施洗者约翰成了个这样的大叔是会吐血身亡的,里面极尽讽刺之能事,犹太人到底做错什么事总是被人拿来涮。我觉得王尔德擅长的还是喜剧,这货太会讽刺人了,在《莎乐美》里王尔德拼命铺垫希律王的好色胆小大叔形象,莎乐美就像一个任性的洛丽塔,他母亲则是一个神经衰弱、腻烦婚姻的二婚妻子,牢骚着希律王都不看自己一眼老是性骚扰莎乐美,一脸看不起希律王的样子,而约翰完全成了新兴宗教布道者,而且还是个蔑视女性洁癖成性的青年形象,尼玛这是多么狗血八点档的剧情呐,最后莎乐美越发的恋尸癖发作,从一开始对约翰整个身体的执着到最后只想亲吻约翰的嘴唇,人家禁欲者不干嘛,这就借希律王之手砍下约翰的脑袋来放在盘子里对着他的嘴唇吻个不停,还不断的说出超性感独占欲爆满的话语,这种台词用中文来说根本不带感,但我脑内出法语的华丽篇章,继而推倒出的语感,再添加想象润色后的王尔德词汇,莎乐美最后这段充满恋尸癖占有欲的独白出现了,啊!真的是好美好美!

  这个版本装帧质量上乘,内页硬黑皮,开页1/32,先前说过了是中英法三国语言汇集在一起的版本,插图是比亚兹莱的作品,他的画风相当奇特,个人觉得他用以分辨人物性别的方法是露X部+露咪咪,脸部根本看不出是男是女。还是经典的那幅莎乐美捧着约翰的头颅深情的看着这个怎么看怎么赞呐。

  奥斯卡.王尔德这名字一看就有金闪闪华丽丽的感觉,他的半躺坐姿像美死了,超会摆poss看镜头,有兴趣的可以自行google一下,另外再声明一次,《莎乐美》的故事本身确实是个悲剧,但对白发展实在是个喜剧,王尔德迷们快来吐糟我吧。

  另外,他写的童话故事可把我哭惨了TAT

  记于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17:12

  《莎乐美》读后感(九):Yet each men kills the thing he loves.

  Yet each men kills the thing he loves.

  The coward does it with a kiss,

  The brave men with a sword.

  国王一副昏庸好色的样子,十分有喜感。约翰冷冰冰硬邦邦。莎乐美,美丽的恋尸癖,火一样的燃烧和毁灭。王尔德是唯美主义,好吧,看不太出来。如果书是幅画,它设色浓丽又诡异,可是国王真是太有喜感了,冲淡了纠缠诡谲的气氛。2012.7

  时隔两年半,国王依旧胆小懦弱昏庸好色且傻"Hereafter let no king swear an oath. If he keep it not, it is terrible, and if he keep it, it is terrible also."国王也不是傻,色令智昏的最佳注解。他兴奋不已地发誓

  quot;I swear it"

  quot;By my life,by my crown,by my gods"

  quot;I have sworn an oath"

  quot;I am the slave of my word,and my word is the word of a king"

  拼命要把一半国家给她

  quot;Whatsoever thou shalt ask of me I will give it thee,even unto the half of my kingdom"

  quot;Even to the half of my kingdom. Thou wilt be passing fair as a queen"

  quot;whatsoever thou shalt desire I will give it thee,even to the half of my kingdom"

  战战兢兢历数自己的宝物。

  quot;a great emerald and round"

  quot;white peacocks"

  quot;a collar of pearls, set in four rows"

  quot;amethysts of two kinds; one that is black like wine, and one that is red like wine that one has colored with water"

  quot;topazes yellow as the eyes of tigers,and topazes that pink as the eyes of a wood-pigeon,and green topazes that are as the eyes of cats"

  quot;opals that burn always ,with a flame that is cold as ice"

  quot;onyxes like the eyeballs of a dead woman"

  quot;moonstones","sapphires"…

  多好玩。

  王后是适当吐槽的背景板。一句话颠三倒四说来说去。

  quot;You must not look at her"

  quot;I have told you not to look at her"

  quot;You are looking again at my daughter.You must not look at her."

  quot;No; there is no wind."

  quot;I hear nothing"

  quot;I tell you there is nothing"

  quot;Bid him be silent. I will not listen to his voice."

  quot;Make them be silent."

  quot;Command he to be silent!"

  quot;I will not have her dance."

  quot;Do not dance,my daughter"

  quot;My daughter, do not dance."

  莎乐美是个意志坚定的偏执狂

  quot;The head of Iokanaan"

  quot;I ask of you the head of Iokanaan"

  quot;I demand the head of Iokanaan"

  quot;Give me the head of Iokanaan"

  她知晓继父对她的觊觎,母亲的淫乱。

  quot;I know not what it means. Of a truth I know it too well"

  她见惯了残暴、野蛮和愚蠢。被文雅的先知吸引。可是先知又如何,断章取义地鄙视她,诅咒她。

  quot;Thine eyes that were so terrible,so full of rage and scorn"

  quot;And thy tongue, that was like a rad snake darting poison"

  她是个公主,是个处女,却被他当成荡妇、妓女。

  quot;I was a princess, and thou didst scorn me. I was a virgin,and thou didst take my virginity from me. I was chaste, and thou didst fill my veins with fire"

  为什么不看看我,要是你看看我,你一定会爱上我。

  他是她生命最初最至死不休的爱和占有欲。

  她终于吻到了他的嘴唇。

  英文版比中文版更好读,也更美。莎乐美不了解乔卡南的一丝一毫,他的信仰、他的上帝、他的坚持。仅凭外貌、声音,这就是爱了?王尔德不在乎这些,因为美才是最重要的。看了古斯塔夫•莫罗的画之后我也不在乎了,宗教外袍之下的妖异、色欲和淫邪又怎么样呢?感官的刺激果然太强烈了。不过我也知道,这种美流于媚俗。可是沉沦一下嘛。美总是有理由让人沉沦的。

  2015.1.31

  《莎乐美》读后感(十):阳光也救不了约翰

  莎乐美什么时候喜欢过约翰的? 像约翰那样的话痨,我想读过圣经,真是没有一个先知比约翰更话痨了。官方圣经甚至没有写出莎乐美的名字,整个故事一笔带过,不知道哪个地方第一次提出莎乐美喜欢约翰的事。颇野史的倾向,莎乐美会喜欢约翰让我觉得有点牵强。 回到故事,王尔德的高明就在于,把背景调到露天,夜晚月光如晶的情况下让约翰站在莎乐美的面前。莎乐美先听到约翰的声音,作为一个话痨先知,有那么多人信他,喜欢听他讲话,他的声音一定很好听的,连希律王也承认,希罗底也容易受到感染,所以莎乐美在听到声音之后受到触动。在见到约翰后,很明显,那么暗的光线根本看不清约翰的模样,但约翰还在继续话痨中,莎乐美这时已经在幻想约翰的模样,所以才会说他长得好看,但一触摸,她的幻想在渐渐破碎,但是她的高傲不相信她有犯错。在没完全占有约翰之前,莎乐美是不会死心的。她也不会承认自己的幻想犯错。所以,应该不是约翰的厌恶让莎乐美觉得新鲜,因为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为她神魂颠倒,那是蹩脚小说的情节。 如果当时烈日当头,一个话痨在蓄水池下又脏又臭又湿关了快一年(这个时间不是太确定,我已经忘记了),莎乐美在听到美妙的声音后本来有美好的幻想,但结果看到的是一个臭乞丐,而且通身是病是疮是疖是疥,再漂亮的中东帅哥都抵挡不住这样的摧残,可以想像约翰还得是比真实年龄老上十几二十岁(想想基督山伯爵才35岁左右,但一直被误会快50了)。莎乐美的幻想会在看到约翰时立即破灭,剩下的就是嫌恶。 但是这样也许也救不了约翰,因为照官方圣经,希罗底还是会想要约翰的人头。 王尔德把一桩野史爱情写得不太牵强,比较合理。可惜结局处理不太令我满意。由希律王突然间处死莎乐美,还不如就让她就此发疯。也许发疯貌似平庸,但至少是一个流线型的结局,因为莎乐美在拿到约翰的人头后已经有些神经失常了,希律王不必特意下达处死的命令。 近期买了《基督最后的诱惑》,还没看,里面也有莎乐美和约翰的故事,不知怎么写。自从开始看圣经之后,我真是爱上那个自称基督的耶稣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