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尾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尾狗读后感10篇

2022-03-11 12:25: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尾狗读后感10篇

  《无尾狗》是一本由阿丁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尾狗》读后感(一):无尾狗的世界

  小说最后一段故事很有趣,似懂非懂的状态。

  其实整片小说都有些跟不上节奏,跳跃的思维,是不是因为不是那个年代所以不懂,还是因为经历的还不够丰富所以不懂,又或者是因为作者是男士所以不懂。

  尖锐的笔锋描写这那个年代才会发生的人、事、物。

  是历史的车轮引导了事件的发展,还是事件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行。

  无论是丁冬的戏谑人生,刘老头的诡异经历,冯臭子的激烈壮举,还是夏雯的悲剧,刘满月的单蠢,雷春晓的...关于雷春晓的故事,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么听起来好笑却又活生生的生活,他们的身上都似乎影射着些什么,却又无法直接表达出来。

  正如无尾狗的故事,要不就被同化,虽然过程会有疼痛,会付出代价,但是就结局来说至少还不错,有生命、有朋友、有认同。否则,就被当做神经病,当成异类,被抛弃、被流放、被遗忘。

  《无尾狗》读后感(二):你的尾巴还在吗?

  《无尾狗》一书,还未展读前,就已经以其书名和封面上那排面无表情的人像所吸引,不禁暗暗思忖,这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而当我一气读完这个故事,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要给本书一个简短评价的话,那就是:带劲!

  全书以主角丁冬的舅舅之死为发端,牵出了一个华北农村几代人的恩怨故事。叙述不以时间轴为顺序,叙述角度也并非仅有丁冬一人,而是如同开篇楔子所引发的万端思绪一般纷纭交错,难怪王小山以“文字迷宫”喻之。不过,架构虽迷,却并不乱。只要抓住两条贯穿始终的脉络,就能在这迷宫中穿行自如:一条是从舅舅的去世引出的上辈人乃至上上辈人的往事,一条则是丁冬自己的“奋斗”历程。一条是家族记忆,一条是个人经历;一条是过往,一条是当下。两条线从开始一幕中发散,最终又归并到这一幕,其间有交汇,有游离,有冲突,有高潮,在阿丁游刃有余的笔锋下一一呈现,读来酣畅淋漓。

  在细腻的架构把控之中,隐藏的却是犀利的刀锋。阿丁用冷峻乃至残酷的笔调,摹写这个颠倒的现实世界。自我嘲讽和黑色幽默之下,是对现实的无情批判。说起此类风格,我总是会想起王小波,大概是出于对其的喜爱吧。先前读晓航的《所有的猪都到齐了》是如此,读《无尾狗》也是如此。尤其是刘满月那个跳楼自杀,“脑浆厚得刷不掉”的父亲,实在像极《似水流年》里的贺先生。也正如王小波作品中不断出现的阴茎意象一样,本书中的“海绵体”也是同一喻指。然而两者毕竟不同。如果说相比王小波的豁达和不羁,晓航就有些迷茫和无奈,而阿丁,则多了几分愤懑,以及深深的绝望。

  书名“无尾狗”,究竟是指什么?直到全书最后,阿丁才借疯子之口,说出了这个寓言。我不知道是否每个读懂这个喻指的读者,都会感到一股彻骨的寒冷,至少我是如此。“无尾狗”是谁?其实就是我的舅舅、父亲、母亲,是医院的主任、刘满月的母亲、苏卫东,是故事中那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甚至包括丁冬自己。他们也都曾有自己的尾巴,为了保有这条尾巴而上演过努力、奋斗与挣扎,然而最终却都被无情地截去那节尾巴,成为一个麻木的躯壳。“截去尾巴”和“阉割”只是不同的谜面而已,而谜底其实并无差别。阉割的也不仅仅是一截尾巴、一条尘根,而是身为人的自我与尊严。当村子已经被无尾狗所占据,意欲保留尾巴的“狗”们会是什么遭遇?书中也给出了答案:要不就是如冯臭子、刘满月的爹或丁冬的表姐那样从肉体上彻底消灭,要不就是如刘老头那样以非人的面目苟活,或是如夏雯那样,只能寄身于精神病院之中。弗洛姆曾经说过“在病态社会中,相比所谓正常人,精神病人其实更加健全,因为他们至少是在保留自我的斗争中不肯彻底放弃的人”,本书的最后一幕,大概是对这一论断的最好注解。

  至于主角丁冬,则始终是一个矛盾的角色。他似乎早已抛弃了自己的尾巴,如此才可以为了毕业文凭而背叛自己的恋人,为了仕途发达而委身刘满月。然而他又仿佛始终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以冷峻的目光俯视这群狗的挣扎、苟延、覆灭……如同俯视一群难逃悲剧命运的蝼蚁。也许这正是对作家乃至所有思考现实者的写照:他们的眼已看透一切,心已超脱在上,唯独身却依然深陷泥沼,与常人无异。最后,当丁冬离开疯人院,他将何去何从?他的尾巴是否还在?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也无法给出答案。也许他只是借此最后拷问读者的内心而已:

  你的尾巴还在吗?

  刊于2012年9月2日《珠江商报》

  《无尾狗》读后感(三):一个疯子的救赎

  无尾狗,一群没有尾巴的狗。

  现实还是一如既往的粗俗,丑陋,满嘴流着油脂,腐烂的口臭令人作呕,但它同时充满诱惑,摆动着腰肢,忸怩作态,妍媸毕露。他无时无刻不吸引你去选择顺从它,成为它忠实的奴仆,然后把你变的一样粗俗,丑陋。

  但还是有人选择拒绝,接受粉身碎骨,接受痛苦,接受研磨,在理想脱下裤子,等着现实圈圈叉叉屁股的当下,我们称之为感动,伟大和不朽。

  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谁是傻子,谁是疯子,界线也变的不再那么泾渭分明。

  但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道,每个人沿着这个道路,或走向生,或走向死。

  与世无争的疯人院,也许算是现在的世外桃源,它面朝大海,它与世无争。

  希望夏雯和阿丁那个疯子能一直看着海,直到那一天疯子再次看到爸爸,姥姥,姥爷,马爱民••••••

  《无尾狗》读后感(四):从《腐食动物》到《无尾狗》

  出处:http://book.yzdsb.com.cn/system/2012/08/23/011950771.shtml

  再不写就老了

  2007年夏天的某个凌晨,阿丁终于写完了这部小说的最后一个字。他推开椅子,拉开冰箱,打开一瓶啤酒。但他的兄弟阿乙后来确凿地回忆说,阿丁哭了。在写的时候,因为信心不足,他曾想过放弃,但还是爬起床来,因为感觉自己太老了,没时间了。

  这部小说,一开始的名字叫《腐食动物》,在阿丁的博客和天涯进行过连载,追看的读者颇多。亨利·米勒在《性爱之旅》中说,“下辈子我要托生为专食腐肉的秃鹫,我要栖息在大厦的顶层,一嗅到死亡的气息,就俯冲而下。”腐食动物,是阿丁的一个意象:“人类是些秃鹫、鬣狗和大肠杆菌的形状,他们端着那些东西,向旁人无声或有声地炫耀,炫耀食物的新鲜、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获取来源的光明正大。那不过是一些腐烂变质的蛋白质,和他人遗矢中的残渣。”吃尸体,最后自己也成了尸体。在这个腐食之徒存在的世界中,活得好或者不好取决于谁能把脏东西吃得甘之如饴。确实没有更好的喻体,能象征人这个苟活于大地的物种了。阿乙这么说。阿丁和阿乙,很容易弄混的两个名字是吧。他们都是“中间代”的中坚。

  5年间,六易其稿。这部小说辗转在不同的出版商和文学期刊,却最终未能出版。有人说他写得乱七八糟,有人说它所叙述的人世太过肮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曾经的先锋作家马原眼里,“《无尾狗》有杀气,带劲!那种泥沙俱下的气象在当下小说中难得一见。”土家野夫说,“本书是对吾族阴暗历史和心性的一个诅咒。”慕容雪村则说,“这是一部肮脏的家史,但每个肮脏的人都有其艰辛和悲伤。怎样才能在颠倒的世界如鱼得水?先颠倒了自己。”

  5年后,当曾经的《腐食动物》终于出版,它的名字已改为《无尾狗》。从“腐食”的意象,到“无尾狗”的意象,阿丁所要说的“生活经验、情欲经验、政治经验、生存经验”却依旧未变。在这部充满了欺骗、欲望、背叛、苦痛、挣扎的小说中,有一个农村和一个城镇居民几十年的生存。阿丁说,书中的有些人,在他的生命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他们让他到现在还感觉到疼。

  这种“疼”是不是“苦难”的后遗症?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它终将愈合,终将在人体上留下瘢痕。而所谓苦难,就是一道醒目的瘢痕,而所谓瘢痕,就是苦难给人类的遗赠,阴天下雨的疼痛和潮湿带来的酸楚,是一种神谕,它时刻提醒人们,苦难之不可消解。而记忆,也是苦难的遗赠一种”。

  “尾巴”是让你混同同类的工具

  记者:书的封面图挺有意思,一模一样的人脸,红、绿、黄、蓝四种颜色分别从他们的眉峰流出来。谁给你画的图?有什么含义没有?

  阿丁:图是我一美编同事画的,创意出自我这本书的策划人兼编辑王二若雅。说实话含义我也不知道,但你可以尽管往深里想。

  记者:以前这书叫《腐食动物》吧,后来为啥改名《无尾狗》?

  阿丁:我原来写过一本历史随笔,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的,叫《软体动物》。所以这本书再叫《腐食动物》的话,很容易让人以为我是个搞动物研究的。至于为什么叫《无尾狗》,书的结尾有答案。

  再不写就老了

  记者:关于无尾狗的寓意,你书上有这么一句:“当一条街被所有砍掉尾巴的狗占有,突然有一只长尾巴的狗闯入他们的街区时,它们就扑上去,把后者的尾巴咬下来,于是,新的无尾狗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一起奔跑、吠叫、嬉戏,狗的世界从此和谐,再无纷争。”你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尾巴”是什么东西?是同类传递善意的器官,还是什么东西?

  阿丁:咱们人类的祖先最初是有尾巴的,除了在奔跑时保持平衡之外,或许也有传递善意的功能,我想跟狗没什么不同。但演变、退化之后,尾巴的功能就被眼神、微笑和手势乃至语言替代了,我所说的“尾巴”也许就有这些含义。但不仅仅是这些,“尾巴”在我脑子里,更是一种能让你混同同类的工具。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某些人类是多么仇恨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记者:你最开始怎么动了写小说的念头?技痒难耐,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阿丁:是因为我突然有了用文字表达的欲望。我厌倦了写那些八股专栏,而恰恰小说这种文体是最适合表达内心的东西,再加上那时对活着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内心分泌又太蓬勃,就开始写了。其实没那么高蹈,跟“精满则溢”一个道理。

  记者:从2007年写到现在,阿乙说你写到最后都哭了。写成了该像冠军孙杨那样尖叫兴奋才对呢,哭是因为写作过程的不容易吗?

  阿丁:写完那一刻是凌晨,我要尖叫的话邻居会骂街。而且那时候一点儿也不兴奋,只觉得心里苦,某些郁结的东西释放出来之后的那种难以言说的苦,当然也有少许的幸福感。写作过程确实不容易,我是写完这个长篇之后才知道写作这种事真不是人干的活儿。不过也欣慰,这世上总得有些不拿自己当人的人,干点儿不是人干的事。

  记者:之前有出版商和文学杂志给你退稿,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是不是书写的人世太“肮脏”?

  阿丁:主题灰色、不阳光,还有你说的脏,也有说我写得乱七八糟的。看这个人世脏不脏每个人标准都不同,假如你自小到大都生活富足优裕,没有任何人和机构敢欺负你,而且你相信你在学校学到的所有东西,那我这书里呈现的东西是挺脏的,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凭空编造的,甚至居心叵测。

  记者:这部小说中,充满了那么多的苦难、背叛、欺骗。真的就像你小说中说的那句,谁更能把脏东西吃得甘之如饴,才能活得好。肮脏和残酷是生活的真实,还是温暖以及真善美是真实?这话问得好没逻辑,真实之上才谈得上美。

  阿丁:温暖和真善美是存在的。但有人无意或有意对同样存在的苦难、背叛、欺骗以及钻营忽略或干脆视而不见。我从事了多年新闻行业,所以我对美的定义就是真实。连假牙都假冒伪劣的世界肯定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记者:你怎么评价你书中的这些主人公,丁冬、舅舅、姥爷、刘满月……

  阿丁:丁冬是条被开除狗籍的狗,但我觉得他最后醒了,虽然他去向不明,但我想他会去找那个麻风病老头一起流浪;舅舅、姥爷、刘满月就不说了,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这些人中我个人最爱的,是冯臭子,他是书里唯一的人类,几乎没有任何生存智慧,所以他死了,也必须死。

  现实远远比文学作品更残酷

  记者:当医生的经历对你的文学写作有什么帮助?看到太多的生死是不是让你的这本小说更多残酷色调的一个原因?

  阿丁:帮助出乎意料的大。很多从事写作的前辈都当过医生,中国的有鲁迅、余华,国外的有契诃夫、柯南道尔、渡边淳一,能举出一大串。我想共通之处就是医生的职业给了他们对人生和苦难的生命体验。作家是一个需要在内心永远保持痛感的职业,从医的经历无疑会提供这些“必需品”。

  残酷吗?我不认为有多残酷。现实远远比文学作品更残酷。一场下在城市里的雨都比雨果的《悲惨世界》更残酷。

  记者:作家的第一部小说都有自己的影子在内,这部小说有你的什么生命经验?

  阿丁:书中的有些人是在我生命中真实存在过的,但现在他们都是死人。他们的死把我弄疼了,到现在想起来还疼。

  记者:你的Q签,是“顺从得令人发指”,你小说的宣传文案中也用了这句话。为啥偏爱这句?

  阿丁:这句的出处是前苏联作家巴别尔在某次苏联作协会议上说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一下。当年读到这句话,像是挨了一拳,才意识到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亲人朋友,以及我自己,都是一群“顺从得令人发指”的人,顺从已经成了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哲学。

  记者:你心中的好的文学是什么?冯唐用过金线,你肯定也有自己的标准,说说看。尤其是你现在还在主编一本文学杂志(《坚果》),标准就更加重要了。

  阿丁:我的标准很模糊,不是一条线的具体形态。读完能让我心里一动的文字,读完让我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的文字。

  记者:中间代那本书中也包含了你,身为中间代作家,你怎么看这个概念,这一拨作家中,你比较看好的是谁?

  阿丁:我很乐意被归入中间代。可能有些作家反对给自己贴标签,其实有什么呀,真正的作家都是独立的,什么标签也不能把你归类。而且我觉得中间代这个概念很精准,我觉得自己就是夹缝里的一代,但活在夹缝里我想也是大幸,比如你可以不被早先的文学标准所左右,又能规避商业写作的喧嚣,挺好。其实阿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中间代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每个人都不同。”

  我斗胆说一句我看好我自己行吗?

  记者:写专栏累还是写小说累?除了体育专栏,你都还写过什么?那本《软体动物》也是你专栏的集子吧?软体动物,又是一个“动物”,这是什么动物?

  阿丁:写小说累。套用福克纳一句话,写专栏是“卖淫”(他原话是写短篇和剧本是卖淫),能赚钱但毫无快感。我在南方都市报写过一年历史随笔,结集后就是那本《软体动物》。把中国古代文人写了写,写完发现他们比今人有操守多了。

  记者:从一个记者编辑到现在做图书,跟王小山同学一起混,你们这拨人总是在一块,一起捣鼓着做事,你们有什么野心?

  阿丁:现在离开王小山了。他是我一辈子的兄长,对我的好简直罄竹难书。野心什么的其实没有,如果有那就是等我们都老了还都活着,还能时不时地凑一块儿喝酒聊天。

  记者:还有写小说的计划吗?会不会仍旧是如此残酷的色调?

  阿丁:有啊。第二部长篇已经写完,正在打磨。间或写些短篇。新长篇色调是雾蒙蒙的,不像《无尾狗》这么残酷或者说凌厉了,我正在收敛自己。

  《无尾狗》读后感(五):无尾狗——不是一个人的异化史!

  在看阿丁的长篇小说“老年作”《无尾狗》之前,有幸先看了《代表作·中间代》收录的他的短篇《你进化得太快了》。合上《代表作·中间代》,给我印象最深的就三篇小说,一部是苗伟的《星期天早上的远足》,一篇是阿乙的《先知》,再就是阿丁的这篇《你进化得太快了》。

  如果说阿乙的文字质地像冷静的显微镜,那么阿丁的文字质地则是一柄冷漠的手术刀。这是《你进化得太快了》给我的文字印象,而意象则是青年艺术家李格林从工业社会退化成猩猩的过程以及他向往的植物性思维。我不清楚《你进化得太快了》与《无尾狗》创作时间的先后,但不论谁在前,植物性思维这一意象都在他的文字中体现了。这可能会成为阿丁重要的创作母体。

  这部小说原名《腐食动物》,相对《无尾狗》更直白,缺少了寓意,不如“无尾狗”这么用带劲儿,这么有想象的空间。无尾狗是在小说结尾处,一个疯子讲的故事。既是结束,也是开始。说是结束,一是因为到了小说的结尾,而另一层意思是对小说本身做了一个抽象的总结;这里的开始包括文本的开始,也包括思考的开始。

  《无尾狗》开篇就以卡夫卡式的笔法,描述了主人公我即丁冬变成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腐食动物——身上散发着“动物尸体腐败进程中发出的恶臭和植物腐殖质的芳香”的混合味道。这是一个异化的结果,因此小说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倒叙的结构。而在名为“翻过去”的后记中,作者再次回到开头,承接了植物性思维并点明。这种结构颇有点中小学作文“凤头、猪肚、豹尾”三段论的写法。凤头给了结果,豹尾回顾了开头,猪肚部分就是主人公的异化史过程和原因。

  三代男人

  虽然总体上是小学生式的三段论结构,但阿丁这个有着手术刀一样冷漠的作者还是选用了一套相对复杂的叙述方式,倒叙中嵌着倒叙,正叙中加入了插叙。开头就是舅舅死了,揭开了母亲、父亲以及姥爷两代人与舅舅之间的恩怨,也对丁冬结束舅舅的苟延残喘给出了原因。三代男人——姥爷与舅舅、父亲(包括有实无名的继父)与舅舅和丁冬与舅舅——之间的爱恨纠缠。

  舅舅与父亲之间的恩怨起始点在于嫉妒——农村人对城市人的嫉妒。因为父亲的父亲是有名的中医,但因为给日本女人看过病,建国后被当做汉奸处决。因此父亲就成了黑五类子女——最后一批知青返城无望后,与母亲结婚,留在农村做起了赤脚医生。舅舅与父亲(包括母亲)的胶葛,起源于另一个农村女干部冯爱兰。在舅舅的仕途风生水起时,被刚毕业知识女性冯爱兰迅速超过。冯爱兰对谁都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唯独对父亲青眼有加,舅舅对冯爱兰的仇恨就转移到了父亲身上。先是从中作梗不让父亲及哥哥和丁冬落户农村,再就是策划了一起捉奸在床事件。前者伤透了姥姥的心,泯灭了最后一点良知;后者则被冯爱兰借用更高一层的权力,差点葬送了他的仕途。父亲这个爱干净的人最终死得很肮脏,被屠夫的收猪车拦腰压断,肠子淌了一地,屎尿崩流。母亲伤心但对父亲更多的是仇恨,恨他背叛自己,用与“仇人”上床的方式报复了父亲。但他与林屠夫的结婚申请,始终没有得到答复——舅舅认为这是通奸!林屠夫是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而最精彩的段落莫过于得绝症的林屠夫生前与舅舅的那段针尖对麦芒的睿智对话。可惜死得太早,落了个被舅舅气死的名声。

  丁冬与舅舅之间的仇恨,更多的是来自于上辈人。他因为对父亲和冯爱兰抓通奸反感舅舅,因为阻挠母亲再婚记恨舅舅,更因为姥爷的死因不明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打小的经历(包括这仇恨)促进了丁冬的异化,以至于做出害了夏雯、上了雷春晓、骗了刘明月的事情来。

  三个女人

  如果说上面三代男人之间的仇恨是促使丁冬异化的外因的话,回城之后的他与冯爱民之间的友谊、大学中与夏雯的恋爱以及狮子脸老刘头的故事,这些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经历,则是促进其异化的内因。而这些经历已经变得让自己的母亲都无法相信。

  在母亲和哥哥把濒死的舅舅送进丁冬就要辞职的医院时,母亲说她不相信她的儿子会毒到害死舅舅。但丁冬还是用镀镍的针头不留痕迹地杀死了这个仇人!

  如果说农村的仇恨启动了丁冬的异化进程,那么放养的城镇生活,尤其是看到父亲救活的冯臭子——冯爱民为了个女人砍死工头被判死刑这件事,加速并完成了异化。未成年的他就毫无羞耻之心滴上了冯爱民的女朋友。在带着她打胎的时候,充分表现出他已经撒谎成性的本质。这也为后面他害了夏雯、上了雷春晓、骗了刘明月做了充分的铺垫。

  丁冬和夏雯的开始,可以说是一个孤傲的城市少女与一个带着深深农村烙印的不善交际的少男因为好奇和孤独走在了一起,是甜美的恋爱。而夏雯帮丁冬偷试卷则是悲剧的开始。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明确说丁冬是怎么害了夏雯。但从作者留下的蛛丝马迹,如丁冬考了96分,夏雯让丁冬好好照顾自己,夏雯留宿男生宿舍以及疯了之后的夏雯说“我不怪你”,我试着脑补出夏雯被害的前因后果应该是这样:考了高分的丁冬得意忘形,捅出他和夏雯的秘密,被垂涎夏雯已久的男生胁迫,以和夏雯上床为交换保守秘密的筹码,深爱丁冬的夏雯成了色狼们的妓女,在偿还之后,去见丁冬,第一次讲了蛔虫的笑话,从此疯掉,住进了绿岛疯人院。

  蛔虫的笑话再次证明丁冬的异化,因为他勾引雷春晓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笑话。而当时的他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问心无愧,把因为深爱他而发疯的女人给他讲的最后一个泪话,去勾引别的女人。夏雯的遭遇已经在丁冬心里完全没有了分量,他给自己找的理由是他要完成学业!如果说刘满月是个笨姑娘,那么夏雯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痴姑娘,她的付出没有得到丁冬的任何回报和愧疚。无论是笨与痴,都被丁冬利用以达成个人目的。如果说刘满月对丁冬还是有所求的话,那么夏雯就是一个只懂得傻傻付出的痴情姑娘。相对来说,雷春晓只是纯粹为了性,甚至不惜以关爱的名誉交换丁冬在她双腿之间的片刻填充感。

  在李彦宏(与百度无关)把他俩捉奸在床时,丁冬在与雷春晓商人丈夫的交锋中,完成了异化过程。面对李彦宏他没有丝毫的畏惧、羞耻,还堂而皇之以为对方考虑的姿态,用商人的谈判用语跟对方讨价还价。这次堪称完美的表演,成为丁冬完成异化的标志。而他辞职去绿岛看夏雯,听了疯子的无尾狗寓言离开,则是他反思的开始。

  合上书本之后,读者就不能不思考,是神马导致了舅舅这个基层官僚的六亲不认唯利是图,是神马导致了丁冬异化成了一只无尾狗?!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只无尾狗呢?

  所以,《无尾狗》不是一个人的异化,而是作为一个社会的切片,是阿丁这个前麻醉师用冷漠的手术刀解剖、展示,刺痛整个社会的神经。

  《无尾狗》读后感(六):真心不错的小说。还想看

  名字很奇怪的小说,是吧?“当一条街被所有砍掉了尾巴的狗占有,偶然有一条长尾巴的狗闯入它们的街区时,它们就扑上去,把后者的尾巴咬下来。于是,新的无尾狗也成了它们中的一员,一起奔跑、嬉戏。狗的世界就此和谐,再无纷争。”

  这是我这段时间来,看的途中叹气最多,笑得最多的一本书。本来只是捎带着买的,没想到却是四本书里让我最喜欢的一本。野夫说这本书是对吾族阴暗历史和心性的一个诅咒。我倒没有看出这么深的含义。只是单纯喜欢这些直愣愣,带点颜色,却那么真实的文字。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些故事。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点也不温和,那么暴力,那么生硬,看不到什么柔情,满纸都是粗粝的文字。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我一直想知道,这是纪实还是故事。我希望它们只是故事。不然太真实,太残忍,太讽刺。让我感觉不到美好,却知道这就是人生。唉,不写了,我很喜欢,就对了。对真正喜欢的书,什么也说不出来。

  《无尾狗》读后感(七):有尾无尾不都是狗嘛

  黑猫白猫逮的耗子就是好猫,有尾无尾其实不都只是一条狗。

  前半句说的是统摄人类并仍在抬头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后半句是看完了这本书的一句超脱的装逼。

  与其说《无尾狗》是一部小说,它更像是人在当下社会的生活寓言,闪烁着强烈的先锋色彩,字里行间都流溢着存在主义的汁水,探讨着人的处境问题。

  本来嘛,狗就是狗而已啊,黄狗黑狗,公狗母狗,老狗小狗,有尾狗无为尾狗,都是这一族群的多样性的表现。但工业时代对于标准和统一性的推崇和追求,作为一种心理基因密码给一直传到了当代,西方有着“后现代主义”高举着“个性”的旗帜强有力的反拨,而相对保守的东方,骨子里一代代积淀的都是对于一致的高度认同。

  相同是东方的美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在东方的具体语境下,这尾巴可不止是尾巴的问题了。尾巴的有无是你是否“生而为狗”的标志,是群体性认同的道具,是排他性的理由。

  但讽刺的是,究竟应该有尾还是无尾呢?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可靠的理性的标准。

  中国的标准是活的,是站成两队,掌握在人多的那一队的。

  这种现象,孔子叫“乡愿”,民间叫“随大流”,建国后叫“集体主义”。

  处在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建立一种群体默契,并绘制了个体发展的理想图纸,照着做就行。

  所以丁冬为了毕业证出卖夏雯。为了仕途和满月交往。做着不道德的事,却在大面上享受多数人的认可。中国的“大面儿”文化真是暧昧的很。

  而群体的——根据勒庞的原理,又自恋,又暴力,还效率低下。所以如果它们没有尾巴,它们会咬掉唯一的尾巴。他们剪除了他们认可以外的发展可能。用粗暴地干涉,或者口水和舆论压力。

  所以往往我们别无选择。

  服从命令,循规蹈矩是维系两千年宗法社会的共同默契。

  所以那帮人把提倡个性的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拿到中国就傻了眼,说你们怎么这样啊。

  橘生南为橘,生北为枳。不是一块地上长出来的东西。北方人吃芒果,最多尝尝鲜,要想当饭吃,准保天天上火拉稀。

  就这么的吧。

  不想这么的,就把眼睛抬高点。

  有尾无尾不都就只是狗嘛。狗咬狗两嘴毛,就让他们咬去呗,咬到最后,弄出了适者生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上帝抠着脚丫子,看你们咬。

  《无尾狗》读后感(八):hey你尾巴还在不

  最后几个字是在断电后就着手机的冷光看完的,合上书不禁就感概了,这大学孤独的感觉也出来了,怎么就没个像夏雯样的人出来呢。

  翻开书之前不知道写书的这个阿丁是何人,合上书的最后一刻觉得知不知道他已经无所谓了,就像不必知道书里的故事是真的假的,感觉出来了,这本书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王小山给这本书的评价真可谓是一个精髓——“阿丁的文字迷宫”,想不出能比迷宫更好形容这本书的词了。书名的又来也是在最后一刻知道的,听过之前的书名,腐食动物,跟无尾狗一比,顿时逊色了几分。这故事从疯人院的疯子嘴里说出来别有一番感觉,说有一条狗不小心被主人剪了尾巴,受到同一区域的别的狗的排挤,主人便剪了这一片所有狗的尾巴,从此以后外来的有尾巴的狗来这只能挨打了。(脑海中响起了宋祖英歌颂老师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刚读的时候,感觉不啻于灵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诛仙没有中心没有思想的三无小说,也应了王小山的迷宫说。读了小半思绪大致就出来了。小说主要有两个主线,一是上一代人的恩恩怨怨,以舅舅为中心人物,穿插着一生有洁癖死时却屎尿一地的爸爸,耿直的姥姥姥爷,不被我认可的对爸爸充满恨意的母亲,杀猪的林四海以及书记冯爱兰等人;二是丁冬的成长历程,客串演出的有冯爱兰的弟弟冯臭子,护士姐姐雷春晓,仕途上的女朋友刘满月,烧水的入殓师刘老头,同事苏卫东等人。这么多人构成了书的整体,一个从有尾慢慢麻木成无尾的历程。

  书中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经历过一个从有尾到无尾的过程,有挣扎过的,有反抗过的,更多的则是麻木的跟随着社会的节奏,也不乏想要把无尾拥入怀抱的。这个异化的结果跟社会的种种潜规则分不开关系,读的时候很容易沉浸进书营造的那种氛围中,因为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桌子上摆空烟盒的医生,没交钱不看病的主任,种种现象你都曾见过或者听过,也就不难理解书中的无尾,只是没有更深入的品味这。阿丁的嗅觉无疑高出一等,就像丁冬说他能像《香水》里的格雷诺耶般嗅出少女的芳香,阿丁嗅出了社会无尾的那一面。

  没有多说夏雯,但真的爱上了那个出现在绿岛精神病院的人。http://www.douban.com/note/231468284/

  这有些阿丁写的书中没交代清楚的丁冬与夏雯。

  还有,客观的说,这书黑了李彦宏。=。=

  最后来句带韵味的话,这世界顺得令人发中指。

  2012.11.3

  《无尾狗》读后感(九):阿丁超验的故事蕴含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文字细腻,有力度。

  20万文字沉落5年。阿丁甘愿藏在隐秘的黑暗中逐字琢磨。深邃暗淡的悠长过程让这本书在不断修改中熠熠生辉。5年后,我们看不到一丝废话。每一个字都与你的生活保持生存意义上的紧密联系。在你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有那么一段故事,说的就是你的操蛋人生!

  文字锋利如刀。他曾无比亲切手术刀,弃医从文后也没改掉此“恶心”。只不过,之前是解剖肉体,之后解剖整体意义上的人!刀在你身上逐层深入,让你遍体鳞伤,但与此同时却能让你看清自己,让我们知道我们他妈的过着什么日子!

  《无尾狗》读后感(十):写的不错,主题无法苟同。

  1、书的结构类似《穆斯林的葬礼》,采用两个时间层面来分叙,一面说上一代,一面说自己,交叉分错,相互照应。

  2、客观上,这本书还是很好看的,情节连贯,有伏笔有转折。作者的文笔也不错,像手术刀一样锋利冷峻。

  3、主观上,我不会给这本书太高评价,因为书的主题不成立,书里的主人公,“我”选择向恶的道路没有充分理由,慕容雪村书里的主人公是恶人,我不反感,是因为其身在泥沼无法自清。而《无尾狗》里的女性角色,善良,单纯,对“我”充满了关爱和包容,而“我”陷害,抛弃了她们,还要找个“无尾狗”的借口,实在为人不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无尾狗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