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0 21: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读后感10篇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奥]斯台芬·茨威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读后感而已,要啥标题啊

  读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很喜欢,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本书时毫不犹豫的带回来了,不能说是失望,但是艺术成就远不如前者。茨威格是善于讲故事的,他也长于描写女性心理,这依然是一个女人的故事。C太太本来是只是想拯救一下那个年轻人的,却不曾想爱上了他,想抛弃自己的一切去追随他,然而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回家去,而是再次返回赌场,并当众羞辱了她。晚上十点钟,她坐上火车,打算离开这个城市,而此时,距她那次“可怕”的邂逅正好二十四小时。 我读这本书没有太多感想,只是明确了两件事,或者说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如C太太在前一晚绝不会想到自己会爱上那个年轻人,并跟他私奔(可惜没能实现),所以,千万不要信誓旦旦承诺些什么,今天爱的人,明天不一定爱;第二,遵从自己的内心,要知道,“一个女人倘若自由自在地、激情满怀地顺从自己的本能,要比通常所见的那样,依偎在自己丈夫的怀抱里闭着眼睛欺骗丈夫,要诚实记得多”,遵从自己的内心,你可能会受到伤害,周围人的,甚至是你爱的人的。但是,假若刻意压抑自己最内心的想法,恐怕这辈子心里都不会轻松。C太太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即使后来的事情并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但最起码不会在多年以后想起来后悔。所以,当我们有爱的人以后,勇敢去爱就好,人生得意须尽欢!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了,这本书是我在豆瓣上打分最低的一本,但不代表这不是一本差劲的书,茨威格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很到位,可以一看。

最后我要放一张哥哥的美图镇楼,虽然与文章并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没人看我的书评,也没多大关系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时光

  知道茨威格是在很早以前,真正开始读却是从大学开始,闲暇的时候,总想给自己找些可以让内心保持宁静的因子,读书看报总是我休闲娱乐的常客。

  很意外的看了一篇关于茨威格的介绍,进而买到了《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从不经意的开始到后来的如痴如醉,让我像中毒一样的沉迷于茨威格的文字中不可自拔。随后一气呵成这本《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才发现,对于茨威格,我才刚刚开始!

  不知道是张玉书先生的文学功底了得还是茨威格文字本来就有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如此细腻而触及灵魂,仿佛眼前这个人真实生活在你的周围,而使你无不从生活中寻找到原型。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齐名,都是茨威格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其实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女主人公是一位白发苍苍,举止高雅的英国贵族老妇人,原本平静的生活的她,在旅途中与“我”相遇,在相遇期间,我们身边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件,而对这件事件的态度,决定了“我”后来能有幸聆听到她的故事:她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到头来却发现,这样的救赎并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失落忏悔伴随了余生,却因为“我”的态度而获得救赎,淋漓尽致地表了不自觉的冲动理智之间的搏斗,感性与理性的碰撞后的宁静。

  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晃眼大学时光步入黄昏暮景,浑浑噩噩过的日子,貌似也就这个时候过的最宁静,没了刚开始的焦躁和轻浮,更多了些务实与祥和,锐气被磨圆滑了大半,剩下的还在苦苦挣扎悲伤过后,留下的是一条更清晰的路线,焕然大悟,你的生活别人左右不了,你的路也只能你一个人走!规划与理想还在,现实与生活也将继续,只是,脚步需要更加坚实,动作需更加谨慎,步调需更新与环境同步,越来越开始无所畏惧,那些曾经的,以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高地,原来也如此的不堪入目,只是,当我仰望时,看到的永远是浮于表面的幻境,内里的真实肌理,只有身处才能发现如此的不堪而已。

  时光白驹掠过,猛然发现生活的真实存在,时光的美好只是让你更清晰的看到了生活本来的面貌,日子还继续,大好的春光也依旧如期而至,是时候该好好享受了,分享这份时光沉淀的累积,一个女人,一生中,仅有的这二十四小时!

  突然想到了五月天的《时光机》,附上歌词,开始步入南京的盛夏时光!

  五月天 - 时光机

  作词:阿信 作曲:阿信 编曲:五月天

  那阳光 碎裂在熟悉场景 好安静

  一个人 能背多少的往事 真不轻

  谁的笑 谁的温暖的手心 我著迷

  伤痕好像都变成 了曾经

  全剧终 看见满场空座椅 灯亮起

  这故事 好像真实又象虚幻的情境

  只是那 好不容易被说服 的自己

  藉口又顶不住懊恼的侵袭

  好后悔 好伤心 想重来 行不行

  再一次 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好后悔 好伤心 谁把我 放回去

  我愿意 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

  对不起 独自回荡在空气 没人听

  最后又是孤单 到天明

  (最后又是孤单 到天明)

  :生活就是这样 爱情不是想象

  真的痛 总是来的很轻盈 没声音

  从背后 慢慢缓缓抱著我 就像你

  你和我 还有很多的地方 还没去

  为何留我荒唐的坐在这里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一气呵成地看完这本书,花费的时间那并不多,对文章的细腻、文学的韵味体会并不深刻,只是单纯地被故事吸引着,被C太太二十四小时中表现出的人性的本质震撼着,同时也被作者茨威格人格中高贵的品质所折服。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理解别人远比审判别人更为快乐”。

  一个四十岁的女人,正直中年,社会地位优越,经济背景殷实,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与丈夫过着无忧的生活,不难想象,C太太此时的安逸。然而,人生有无数的转折,每一个转折都是无可预料的。就在C太太最舒适的时候,丈夫病重,并在不到半月的时间离开人世,丝毫没有给她适应的时间,立刻孑然一身......

  此时的C太太,对生活失去热情感觉生命从此没有意义,就好比一潭死水,如此过了两年。然而,对于一潭死水,任何一点动静也可能带来一些变化,也正是因为水本身太死,任何一点风吹、虫动,都会让死水有一缕涟漪,而此时,C太太在赌场遇到的那个年轻男人,就是一条赌虫,不经意让一潭死水有了流动的欲念。

  然而,对于一潭死水来水,一只小虫、一缕清风总归是力量太弱小,或者说小虫总归是一个匆匆的过客,风总归是要吹走的,涟漪总归要散,死水总归要恢复平静。这样说并不是要去定论或猜测昂里哀特太太与年轻的法国人私奔后会有什么样的境况,更不敢假设C太太赶上火车之后,故事会出有什么不一样的结局,只是觉得人这一辈子,偶有冲动是难能可贵,偶尔不顾一切的遵从自己的本性是好过一辈子自欺欺人的过活,就如茨威格所说,那样至少“要诚实得多”。但人活一辈子,理智时时刻刻都在与感性斗争,而理智常常是胜者,也正是因为理智常胜,才显得感性至美。C太太赌场遇见那个年轻的男人,处于救赎去帮助他,然后爱上他,这本身就是一件件偶然事件的碰巧,是本性的释放,因此才有了一生不能忘却的二十四小时。

  人生的“二十四小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懦弱的、胆小的人不可能拥有,敢于冒险、遵从本性的人也不一定会拥有,世界之大,人之渺小,时间无限,生命短暂,只能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用“幸”与“不幸”来定论,也是不恰当的。爱情,不分名族、国家、年龄、高矮、贫富。两个人相爱,何为幸,何为不幸,更不是局外人能评价的。何况,幸与不幸,其本身都没有分界线... ...

  C太太中年丧偶,处于高尚的情感,挽救一个素未平生的赌徒。随后发现自己爱上这个男人,并想抛弃一切随之天涯海角。然而,由于这个男人的欺骗,而将瞬间的激情熄灭,而后开始了几十年的逃避、自责、羞愧,直到老,才慢慢地摆脱这种心理。

  对于C太太的经历,可以说之是幸,也可称其不幸。对一个中年丧偶的女人来说,遇见一个人,使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可谓是有幸的,哪怕这个人穷途末路、嗜赌如命。然而,一瞬的激情过后,是将近半辈子的自责、羞愧、恐惧,这样看来,C太太的偶遇又是极大的不幸。

  “幸”与“不幸”掺杂在一起,就如沙子融入大海,如一颗星落在银河。我们不能妄下定论,说人有幸,或哀叹别人的不幸,同样,人们往往也无法用“幸”与“不幸”来作行动的标准,或者说自己也不能判断。

  人生,拥有一个“二十四小时”,是不易的。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四):一刹那便是永恒

  很多时候,一刹那的决定和行为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妇人一念间的好奇、友善衍生出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人生的颠覆。C太太想要帮助这个陌生而脆弱的生命,甚至为之而献身,而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和彷徨。可当她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貌似给了这个年轻人重生的机会之时,她似乎爱上了这种感觉,并开始以欣赏和爱慕的眼光去看待他,她甚至决定要为了这份心动而不顾世人的眼光放弃一切去追随这个年轻人,只要他要她。然而,一切似乎并不如童话般那么完美,年轻人天真如孩童般的眼神下面隐藏着的是一个嗜赌成性的恶魔,他背弃了一切,而C太太也因此当众受辱,这成了她隐藏在心底近二十年的伤,她为自己曾经的不理智痛苦。所幸后来出现了一个人,他能全然理解太太的经历,于是多年之后,这一份沉甸甸的包袱才得以放下。

  生命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然“千金易买,知己难求”,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在不经意之间做出来了,却成了你一生的坎。很多人以“活在当下”为理由纵情声色、放任自己,然到头来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就像那个贪婪的年轻人最终也是吃下了自己的枪子、死于异国他乡。活在当下,不应该成为任意放肆的借口,更多的应该是要抓住时间去努力奋斗,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为你承担一切。

  一刹那便是永恒,你历经的岁月,是流芳还是遗臭,就看你当下是否勇于改变,抓住时间的尾巴了。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五):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Zweig,是树枝的意思,是他的姓。终其一生,不过是妖娆地缠绕,孤独地生长。

  对这个男人我有着细腻又绵长的迷恋。记得以前和罗米说,自己并不喜欢那样有着大段大段环境和细节描写的小说,而更喜欢情节的平铺直叙,波澜与动荡。可无疑Stefan Zweig是令我矛盾的前者。他会一页一页地用笔墨去描绘一双充满了生命力的,贪婪又凶猛的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个小时》),他亦然会用甜腻又苦涩的语言大段大段地念叨着一段执拗的,缠绵的爱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他的词,他的句,有着令人在波澜不惊中恍恍惚惚,陷入迷惘的魔力。

  第一句令我着迷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的,无疑是那一句,Nur dich, der du mich nie gekannt und den ich immer geliebt. 最喜欢的翻译版本是“我现在只有你,只有同我素昧平生的你,我始终爱着的你。”我不知这是否是女性特有的情感,只知每一次,每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会氤氲起一片敏感的疼痛感。

  第一次看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似乎还是个了无忧愁的年代。我却已经猜到,这本薄薄的小说,恐怕是压根儿触不到雄性生物的点。因为他们永远无法了解,怎么样的勇气无畏才能让一个女性 ,如泣如诉地织一辈子的毛衣,献上自己所有美好的年华,青春和生命。其实我也诧异Zweig怎么可以,怎么可以把女性的心理描写得如此到位,直到不久之前翻八卦的时候才看到很多学者推测,认为Zweig可能有着同性爱恋倾向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地懂了。再后来,在给Sara的信中提及了对这本书的挚爱,于是意外地收到了她的礼物——德语原版的Brief einen Unbekannten,一字字摩挲,沉浸其中。其实在我看来,把Zweig的书变成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吧。因为最迷人的地方,其实是那些静止的情感和细腻的心,即使情节平淡无奇,爱却在那里猛烈地燃烧,从未停息。于是尽管徐静蕾的版本一片骂声我还是坚定地膜拜她,对于细节的处理和故事性的转换,她已经做得近乎完美了。

  我习惯了迅速地把一本书结束,却总是在自己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发呆的时候,回想起零零散散的片段。《一个女人一生中24个小时》亦是如此。窗外漫天的飞雪和自习室中醉人的暖风陪伴着我遥望了这样一个沧桑的爱情故事——其实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它是一段欲念之光。那强烈的,瞬间喷薄而出的情感更像是欲望的写照,而那萦萦绕绕的保护欲,母性一般的占有和拯救,也并非爱情两字可以概括的。

  无疑这一次,如同往常一样,女性依然是Zweig小说中最闪亮和温暖的光芒。我想起他的另一本书,昨日之旅。Die Reise in die Vergangenheit,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名字的爱。有多少惊心动魄的爱情,澎湃的阴谋,无限的恨意都是在时光中缄默了诉说,最终成为了生命旅程中一段不忍回望的过去。而我们的人生,其实是因为这样一段段被遗忘的时光,才愈发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情节,毫无疑问是那几页几页的,对于那双诱惑的手的描写。C太太最先爱上的,也只是那双被激情和战斗力填满了的,魔力无穷的双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当时我趴在自习室的桌子上盯着某人的手出神良久。而他并不自知。本着求是的精神和矛盾辩证分析法的基本原则我认真研读了我眼前这双匀称的,漂亮的,在键盘上跳跃的双手(~啊~让我们一起来祈祷~不要被他花现不要被他花现!)Zweig所描述的,并不是去观察手的外部形态,而是去看它动态的表情。有的残暴,有的羞怯,有的高贵,有的低下,每双手都表现了一个独特又完整的人生。而他的手,干净,清晰,充满年轻的气息,感性,不矫揉造作,只是自然地停顿,或者跃动,弹奏一曲舒缓而暖人心房的生命旋律。我是有多喜欢Zweig的说法啊,人们或许习惯了集中注意力来控制面部表情——控制他们品质最明显的部分,于是就忘记了双手,而这时,手已经把他埋得最深的秘密泄露无疑。

  女人,爱情,生命。这就是Zweig作品的全部主题。每一部似乎都是相似的情节,却又以细微的差别区分着彼此。其实《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个小时》所探讨的,仅以书中的一个词语,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我眼里的,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儿,Coup de fordre. 一见钟情,或是Liebe auf den ersten Blick.在Zweig的故事里她们似乎都是这样掉入了爱情的漩涡。只一眼,只是那短短的一个瞬间,就让她们疯狂地沉溺,她们可以抛下道德,名誉,家庭,甚至是放弃自己的生命,只为那一个电光石火,抑或是安静却暗流涌动的时刻。(所以说丫的女主都是水瓶座的吧,对吧对吧~!)而这样的猛烈爆发,看似不道德的情感在Zweig看来,却是可以被原谅的,甚至是最纯粹的爱情。有多少光影,文字,都在描述着这一言难尽的感情。《西雅图夜未眠》,《烈火情人》,《天鹅绒金矿》,《冷山》...以及说不尽的种种。而我想说的是,我深信不疑,这才是最美好的爱情。当你只为邂逅时那第一眼的心动,为了他不顾一切,失控,发疯,抛弃这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抛弃,你才能看得到爱情的真谛。

  “那个你愿意寻找的人,如果你们变成动物,会不会本能的为对方发情,血液奔腾,烧的炙热,不顾一切。感受到心里为这种冲动付出的每一丝疼痛,却觉得那是幸福,为之上瘾。”

  我想起之前很喜欢的这句话,羡慕嫉妒恨,为这样来之不易的爱情。

  一段被遗忘的时光,埋藏了人间的光明和温暖,埋藏了曾经的不顾一切,飞蛾扑火一般扑向爱情的旅程。

  最后,用原文的最后一段为这篇伪文艺的伪读后感画上句点。

  “她站在那里活像一个少女,往事的回忆使她像新娘一样慌乱,自己的坦白使她羞怯。我不由自主地深受感动。我迫切想要用一句话向她表示我的敬畏之情,可是我的咽喉梗塞,说不出话。于是我低下头,恭恭敬敬地吻了吻她那枯萎地像秋叶似的微微颤抖的手。”

  .s 囧囧地发现这本书的译者,又是德语界大神张玉书先生,这位被我在论文中优雅含蓄吐槽说人家翻译得不咋地的老先生。哎。悲伤的是我刚把论文交到老师手里,他老人家就在上课的时候说起他和张玉书先生的友谊。哎。人生是有多么悲怆...不过这本书翻译得好美。致敬。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六):一天,24h,用一生来缅怀 的爱情。

  几年前,看过此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完早已是泪流满面。从未有这样一种感情能如此震撼摄人心。作者把女性心理描写的很细腻,仿佛是一位妇人娓娓道来,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喜怒哀乐,一点一滴的倾诉于你。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也是描写了一位优雅,高贵的英国老妇人,把压抑自己多年的秘密,倾诉于故事中的我。谁会想到一天,24小时,人的感情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从开始的仅仅想帮助人,到怜惜,再到一个女人对赌徒的爱恋,到对自己付出的满足,再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从一开始对少年双手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失去感情寄托的中年妇女,发现了青年魔力般的激情,可惜这种感情仅仅是赌徒对赌博的热情。所有的光彩熠熠都是因为金钱的诱惑,输和赢的较量。一开始,她只是不忍看到一个少年自暴自弃,她想挽救他的生活。那一夜,两个陌生人在旅店,她违背了道德,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后,看到少年熟睡如孩童般的脸庞,安详宁静。她有种圣母奉献后的满足感,尽管被人不齿,她母性的本能驱使她继续挽救这个少年。或许,一般人很难理解这种情感,可是对于一个丧失丈夫,生活过的如死水般没有激情的女人来说。某天,生活发生了改变,她遇上了这位需要她拯救的孩子。也许,一开始,她是把他当做做错事的少年,没有男女之情的参合。可是,后来,当她发现他仅仅把她当做恩人的时候,那种失落感让她窒息。一个女人最大的屈辱是自身的魅力完全被忽视。她决定和他失奔。

  故事看到这里,我以为是普通老少恋的故事,无非是厌倦生活的老女人,发现了生活中的激情,决定抛弃身份,地位的老套故事。可是看到后面,当她从火车站失望的想去赌场回忆和他的点点滴滴,居然看到了他还在那里赌博。那种羞辱感,失落,失望所带来的冲击淹没了她。原来她所付出的一切,无非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她以为能拯救他,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所有的情感希望他会因此感恩而改变自己。

  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可是却映射出了一个女人付诸的错误感情。一段荒诞不羁的激情。

  女人是感性的,特别是在爱情面前。打着追逐理想浪漫的爱情的名义,追求一时的激情。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念头。某个阶段,压抑已久的感情,找不到宣泄的缺口,遇到了自以为可以改变生活的那个人,热情澎湃的付出一切,才发现美好的背后漂浮不过是一层白沫。一天,仅仅24个小时,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忏悔,去缅怀。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七):关于逃离与救赎

  首先,这是一个关于fugitive的故事,我实在不想说成是elope。是逃离一种固定的stereotype,对于一成不变的生活,每个人都会厌倦,但是真正地出逃,跟随一个陌生人,这种最极端的不负责任的背后是需要极端的勇气,并且,能够坦诚地承认是眼前的单调而非新鲜的刺激让自己执迷不悟,是出逃者中80%都做不到的。当然,这里我说着风凉话似乎很不负责任,你怎么知道年轻的鲜活的迷人的变幻莫测的那只“手”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呢?或许人性中有种东西就叫做放纵。就像宁xuan追随余Jie,霎那间的“一见钟情”姑且算作能够永恒吧。可是我宁愿相信主人公那时候脑袋被雷劈了。一切借口都不能掩盖赤裸裸的不负责任。放纵的代价不能让曾同舟共济的家人去买单。(——为什么说这些话的时候自己像个封建卫道者满口的仁义道德,不过假设没有了道德,每个人都随心所欲,见到动心的,皆随之而去,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个男人追求新鲜感,女人追求安全感的世界。倘若都追求新鲜感,那么女人的魅力也就消失殆尽了吧,男人们也便没有让人留恋的可能了吧。事实上,我更加相信,男女都是追求安全感的,惟其如此,生命才得以继续)。

  但是,上面的一切应该不是茨威格的本意。他要说的或许是救赎吧。这本就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有些时候,不是伸出橄榄枝就可以平息一场战争,也不是十字架就能挽救堕落的灵魂,当泰坦尼克已经在下沉,能做的也只是多年后打捞残骸。老女人做得就是让这艘船沉得慢一些,再慢一些,沉默的力量太强大因为那是魔鬼的手,人类的力量可以么?(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都不认为赌博的魅力如此之大,即使在活着里余华让富贵输的倾家荡产的时候,我顶多认为那是一种daily dally。人活着总得找点乐子。)可是,这里我真正地觉得赌博的背后就是一个魔鬼在操纵人们的贪婪,人们的欲望,赌场里到处飘着的都是赤裸裸的贪欲。这里有一个恶性循环。在魔鬼面前,只有欲念,然后是冷漠、伤害、暴力。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不幸的婚姻,不幸的家庭背后都有只叫做赌的手。欲壑难填,赌桌上下的最后一注只有一个名字就是良心,以生命为代价。

  当然,我相信许多人可以跳出来,毕竟比吸毒还稍稍容易一些。比如活着里的龙二。但是,这里面的孩子还太年轻,内心不坚定。而由于尚未泯灭的责任感和羞耻心,让他最终走向了死路。他和龙二不同,中国农村的地主和外国城市的优雅贵族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那或许叫做“弹性”,前者给自己的定位是卑微而后者始终是骄傲的,一念之差,生死相隔。这里面的最多24岁的孩子远远敌不过背后的魔鬼。

  上面是救赎失败的故事。然后是老女人被救赎的故事。当一个人能够,或者似乎能够理解和接受自己曾经的“荒唐”的时候,自己终于能够得以解脱。一直觉得JD教徒们真的会投机取巧,不管做了多少坏事,只要去祷告,只要去向一个所谓的confessor告解便能高枕无忧了,省心省力,免去了后半辈子良心的谴责。这个老女人最后的解脱也是“说出来”,即使中途手也会微微颤抖。不过终究是可以继续“坦然地”面对那些过去了。但真的可以坦然么?为什么人总要寻求被别人理解,自己做的事情如果自己能够承担,能够接受,那么别人理解不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终究还是太幼稚了。可能人人都需要一个出口,自己承担一切接受一切是需要太大的勇气,单靠自己的力量恐怕支撑不起来。

  我想到晚秋里的Anna和勋。没有太多理解,只有倾诉和倾听,也会有深沉的感情。当然,两个人都太聪明也太细心,从眉毛的角度里也能够猜得到大概。其实是挺装逼的一句话 “那个你愿意寻找的人,如果你们变成动物,会不会本能的为对方发情,血液奔腾,烧的炙热,不顾一切。感受到心里为这种冲动付出的每一丝疼痛,却觉得那是幸福,为之上瘾。” 太猛烈了,我不太喜欢,但很多人喜欢。我想,每个人都是来这个世界上寻找那一个能够听自己喋喋不休的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能够真正让自己摘下面具的那个人吧。以此来看,很多人的婚姻很多人的爱情都是所谓的契合,都是不太幸福的。但是,子非鱼。继续但是,为了几个小时的缘分为了一时冲动而抛弃一切,到底是道德还是不道德的?我应该站在哪边?——这前提是真正的缘分来到了错误的时间或者错误的地点。既然错误,那么何以叫做真正的缘分。

  我还是喜欢这句话,尤其在刚刚看完《活着》之后,“一切痛苦毕竟是懦弱的表现,在坚强有力的生活感召下自会悄悄隐退,我们肉体里面留存着的生活感召似乎远比我们精神里面所有的求死之意更为强烈。”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我想我上辈子一定是块石头,这辈子支离破碎但仍伪装坚强。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八):像勒内追随萨德

  这二十四个小时就是她的一生。没有恨,没有道德的囹圄,没有善恶成规的顾虑。这只是她为了爱而奔走的二十四小时,成全了她一生最为瑰丽的回忆。尼采曾说过:女人的爱情多少存在着些母爱的成分。那么,她的爱便是出于拯救的目的,多少也可以归结入母爱中去?这样的想法太成规、太乏味了。纵然她真的是出于道义上拯救的目的才去救他,我也宁愿将其看作是上帝惊世骇俗的一笔。女人觉得肮脏、卑鄙、下流——不,其实他从来不觉得,她一生都在感恩主之于她的恩赐;女人觉得可恨、无耻——不,其实她从来都没有忘却那双茨威格用五页纸描写过的那双手,当初她爱上的先是这手,再是这人——这并不重要。然而这双手,以及这双手的主人眼睛里发出的光芒,她永远会铭记着的。他们先前都把这一夜晚看成一场交易,一个以死换生,一个以生换死。两个灼热的灵魂燃烧,交合,毁灭,他们的光芒亮得连造物主都睁不开眼。肮脏粗鄙的小旅馆中,伟大的拯救在进行。女人就像勒内追随萨德一般,为一幕荒唐的爱浇灌自己所有的贞淑。对错已无意义,爱情乃为真理。

  我已然忘记后面那段男人再现赌场的情节了,我宁愿忘记它。

  2011.4.5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九):一生能有一个这样的24小时都应该算幸运了

  书很薄,再加上我对情节的渴望多过对文笔的赏析,所以读的很快,差不多两个小时就读完了。也许跟自己的性格有关,在读此书之前,那种跟才认识了一天的人私奔这种事对我来说,就是不需要专门去理解的,撇开责任、义务和弱智不说,作为一个IQ、EQ还算正常的人,如果你遇到了可以让你做一些惊世骇俗的决定的人,我会想要恭喜你。世界之大,人之渺小,历史之长,生命之短暂,不觉得每一个遇见的人、发生的事都因为它的偶然性而显得那么特殊和宝贵吗?更何况是一个能在你内心掀起波澜的人!

  然而,珍惜是一回事,纠结却总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一个人很难不考虑其他人而活,不过根源在于思想深处,一个笑话“一女孩日记里写道—我爱我的妈妈,她一生结了八次婚有四次是和我的爸爸”,基于很深的中国传统观念,我不知该把它描述成混乱亦或是自由。。。不过它有些扰乱我的价值观了。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十):懂女人的茨威格

  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很多细节并没有细细品。

  读了茨威格的很多书,这本书也不例外给我的印象是:茨威格懂女人。

  这本书包含了两个事件。

  一个是亨**夫人因对一个极具魅力的男人抛弃家庭,被同住酒店的夫妇们非议,而“我”为亨夫人辩解,引起了公愤。这时一个有威信的四十多岁的妇人,以她对“我”的发问平息了众怒,让我表达了充分不退让的立场。

  后来,这位妇人告诉了我让她一生反思的24个小时……

  这个故事,我复述给我妈听的时候,她说:坚决不要学这样一个傻女人。

  可是我觉得这并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

  女人的心思,有多细腻,有多繁杂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女人在述说时,很多次提到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连自己都感到奇怪,对这个男子并没有任何情愫,却会做出想牺牲自己的想法。我简单的总结是想当个救世主,做个善良的天使。

  然而茨威格他并没有给这份心意一个满意的结果,相反,是跌宕起伏且深深的教训。

  这不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因为联想到我自己的经验的时候,我也常常是这样的,只是没有遇到过要自杀的赌徒罢了。因此我想所有夏娃都遇到过某个路西法,这个路西法教会了她什么是智慧的果实,但是要晓得这种教训必须牺牲什么。牺牲了,才能够看清什么是现实吧,对吗?

  还有结合第一个故事,茨威格还透露,人们可以做出任何在他前一秒还认为绝对不会做出的决定和事情。有些人称之为失去了理智,但可能这种称谓是指一种短暂的现象。由于之前一段时间,有接触到一篇关于《路西法效应》的文章,所以对这种现象可能就能称作“路西法效应”了。

  总而言之,读茨威格的文章,可以更懂得我们自身的人性还有一些现实中不一定成全我们心意的结果。而通常这种结果发生的几率往往比人人能理解你,懂你,回报你的几率大很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