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文字呐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1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精选10篇

  《用文字呐喊》是一本由邱晓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一):呐喊的不是声音,是人性

  呐喊的不是声音,是人性

  无论是《红高粱》中的“我奶奶”九儿,还是《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上官鲁氏,在莫言小说中的女性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在小说《丰乳肥臀》的自序中,莫言写道:

  “1995年初春,在故乡一间小屋里,当我在稿纸上写下‘此书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时,我的眼睛里已经饱含泪水。我知道这样写会被某些人耻笑甚至是辱骂,那就请吧。

  我心里想,此书不仅是献给我的母亲的,也是献给天下母亲的。我知道这样写更会被某些人耻笑甚至是辱骂,那就请吧。书中的母亲,因为封建道德的压迫做了很多违背封建道德的事,政治上也不正确,但她的爱犹如澎湃的大海与广阔的大地。尽管这样一个母亲与以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差别甚大,但我认为,这样的母亲依然是伟大的,甚至,是更具代表性的、超越了某些畛域的伟大母亲。”

  这是《用文字呐喊》中,主持人在和莫言对话前,说过的那样一段话。在这样的文字里,在《红高粱》中,我自己,也深刻地感觉到,莫言那种高呼的对女性的赞扬。充斥着灵魂所要闪耀出来的光。在这个饱含深情和意义世界里,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了的是,这种对女性精神的赞扬,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皮毛。这是我多欣赏的,就像莫言自己谈起的母亲,坚强,大气,忍耐,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充满着火一样的热情,也有着水一般的冷静。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二):喜欢贾平凹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贾平凹,买这本书也是因为有他。很喜欢主持人在播贾平凹的谈话是说的这一段旁白:

  “贾平凹笔下的女人很多,这些并不可能集中全部优点的女人,依然令作者一往情深。小说《秦腔》以疯子引生的视角展开。

  ‘喜欢白雪的男人在清风街很多,都是些狼,眼珠子发绿,我就一直在暗中监视着。谁一旦给白雪送了发卡,一个梨子,说太多的奉承,或者背过了白雪又说她的不是,我就会用刀子割掉他家柿树上的一圈儿皮,让树慢慢枯死。这些白雪都不知道。她还在村里的时候,常去苞谷地里给猪剜草,她一走,我光了脚就踩进她的脚窝子里,脚窝子一直到苞谷地深处,在那里有一泡尿,我会呆呆地站上多久,回头能发现脚窝子里都长满了蒲公英。’

  在书中,深爱白雪的引生还这样想过:“如果大家都是乞丐那多好,成乞丐了,夏风还会爱戴白雪吗?我会爱的,讨来一个馍馍了,我不吃,全让白雪吃。哎,白雪白雪,你为啥脸上不突然生出一个疤呢,瘸了一条腿呢,那就能看出夏风是真心待你好,还是我真心待你好。”

  事实上,不止是想象,面貌娇媚的女性,因为各种原因,被毁掉容颜的描述在贾平凹的《美穴地》《废都》等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

  贾平凹的笔下,总是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女性,他用自己的方式,用各种各样的笔调来描述她们,比如《废都》中的唐婉,比如《秦腔》中的白雪。她们都是很美好的女孩子,在起初,也许只是因为这时代的变迁,也许是因为生活境遇的改变,她们被生活化了,不再是纯洁和完美的象征了。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三):世界没死,还精神着呢

  开始着手编辑这本书之前,我决定先听歌,听的是王扶林版《三国演义》的插曲《卧龙吟》,听了一下午,什么都没做。

  诸葛武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古至今能与其相比的人不多。但歌中那句“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却可以看作历代文人的行为标准。

  世界,是通过三种人在表达着自己,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

  哲学家负责把这个世界扒光,然后说:看,这个赤裸裸的东西。他们是一群告诉你你是如此无知并且这种无知完全是你自己的错误的人。

  作家负责给世界修饰,青春或老成,轻浮或深刻,繁华或落寞,光明或阴暗,绝望或希望……他们是一群通过文字的声音,告诉你你所知道或不知道的世界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的人。

  科学家负责解读世界的秘密,剥离出感性和神秘,然后指出从逻辑的角度应往那边去。他们是一群告诉你人不过是碳、氧、钙以及其他若干元素的聚合体的人。

  这本书中所采访的作家,韩少功、贾平凹、张抗抗、张贤亮、阿来、莫言、迟子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在华语文坛中独树一帜。所以刚刚看到这个选题,我就决定:就是这本书了!

  因为作为一个编辑,或许今后还有机会能够参与贾平凹的作品,或韩少功的作品,或阿来的作品,但一次读到这么多作家的个人思想世界,我想,今后再有机会编辑或者阅读这样一本书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次历时两年的采访,也不仅仅是因为所采访的作家中有几位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同时也是因为这些访谈都是出自同一团队,这个访谈都有着同一主题——“作家与世界”这个主题,在同类访谈中,已经很难再外延了。

  作家的世界并不完美,但唯有作家的世界,才深刻触及百态,最绚丽多彩

  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说过: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其实,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翻开书的人,等于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么这本书,就是七个世界,七位华语文坛巅峰作家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世界,一个同属于华语文坛思想者们所构筑的多彩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对于他们所经历的时代的反思,有他们最得意作品诞生幕后的故事,有他们对自己的总结,有他们对于幸福的定义,甚至,有他们所期望的死亡方式。这是他们每个人的简明创作史和思想史,所勾勒出来的,过去50多年中国文人的进化轨迹。

  文人,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历代都担负着定位那个时代精神,并反应其韧性和张力的责任。作为时代的一分子,这些作家能否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代表,还有待于时间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这些作家以及其他许多“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的思想者存在,所以中国仍有文化,仍有精神。

  世界未死,还精神着呢。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四):挺好一书,有共鸣

  外面很冷,我窝在书桌前,看本书的最后两位作家的访谈。

  到现在可以说,这是本很不错的书。

  虽然访谈的人物都是当代著名作家,但7位作家中,我只完整读过莫言的一本书。——这还挺让我自己吃惊的——感觉读的书挺多,怎么忽然又觉差远了。。。

  一路看下来,恩,三字,有共鸣。——能引起思考的点很多,就不一一分析了。

  真想像编者一样跟他们来场对话,不是任务,是自由的交流。

  平时跟朋友们在一起,若忽然跟他们谈严肃的诸如“人生意义”的问题,要么是被认为疯了,要么是谈也谈不出啥结果来。

  那些暗自思考很久而不得的问题,目前只有从阅读中找寻答案吧。然而阅读本身是单向的,还是难以满足交流的需要啊……或许,自己写?

  《用文字呐喊》读后感(五):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现在才来认识你

  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两个女人,迟子建,还有邱小雨。

  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个文学青年,所以总是原谅自己的孤陋寡闻,安然的做一个文盲,看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却不曾静下来细细地去品味这样一本厚重的书。

  七个作家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迟子建,以前从未读过她的书,却从她的一个访谈中深深地被她吸引,善良、平和、还有淡淡的伤感,组成了她这个人,也许,也组成了她的作品。

  苏童曾经说过:“大约没有一个作家的故乡会比迟子建的故乡更加先声夺人了,太诗意了。”

  王安忆则说:“她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走出来,好像天生就知道什么东西应该写进小说。”

  迟子建自己说“在那样一个环境中,人特别容易爱幻想,也特别渴望着在寒冷之地得到温暖。在冬天里,人会觉得忧伤,冬天似乎无边无际,太漫长了;到了夏天呢,又有那么美的风景,那种四时的变幻,触目惊心!当你还没有看够美丽的风景,秋天来了,万物凋零,一片肃杀之气,你确实跟着大自然会伤感起来。但是这种伤感也是美好的,所有的生灵,在我眼里都是美好的。”

  我就是被这样一个人打动了,我要好好去找找她的那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有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去感受一下那七月飞雪的灾难,和那由温暖坠入彻骨的寒冷……

  这本书让我爱上了两个女人,迟子建,还有邱小雨,那个国际广播电台的年轻主持人,那个有着故事的女人,喜欢她的文字,也喜欢她淡淡的感觉,真的,真的好向往她的生活……

  总之,这本书,让我觉得舒服,从内而外的感动,珍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