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些路上的恋人哪》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1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经典读后感10篇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是一本由洛艺嘉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19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一):风景这边独好

  美丽风景令人向往,美妙的爱情令人神往。如果可以在旅途中同时欣赏到美妙的风景和美妙的爱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想起诗人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意境啊!《那些路上的恋人啊》是一本别具一格的风景大画卷,而其作者洛艺嘉作为中国大陆真正意义上周游世界的第一人,则是个幸运儿,也是个可爱人儿。

  这本书似游记,又似爱情故事书,而我则更愿意将它当作一套袖珍百科全书之中的一本别册。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是多方面的。这让知识面极其狭窄,知识贫乏的我很是受用。首先,洛洛写的游记是不描写旅行过程的,基本上是直接描述某个地方的景色啊,人文啊,所见啊。这种直接切入正题的写法很干脆,也很让人措手不及。她书中描绘的哪些地方,有的我连听都没听过。于是我要先百度这个地方的简介,才能更好的阅读一个故事。在这种查找的过程中,我一边阅读,一边增长了对这个地方的了解,这何尝不是一笔意外的收获呢。另外,洛洛的文字绝对是有分量,虽然这种书并不算是什么名家正统。她会在描写风土人情的过程中让我们学到很多我们之前没能了解的异域风俗。这种深层次的旅行与深入挖掘的写法也是新颖且独具特色的。洛洛写的文字别想一目十行的读,那样你可能啥也没读出来。一句一句的读还不能速度太快,因为文字的重量使得阅读的速度提不上来。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迫使读者去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对锻炼大脑极有好处。洛洛在此书中所看到的别人的爱情故事也很不一般,与我们常读的那些完全不同。是在特定背景下,特定的景色中被描绘出来的。就算是听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自己的爱情故事,在此情此景下,平凡的变得不平凡了。而且,在这爱的12城记里我们读到的绝对不只是或温馨或神秘或悲伤的爱情故事,还有在特定的国家特定的时期发生的悲惨故事。真实的悲惨,让人心酸,深深感到我们对人生或许不该有太多不满太多奢求,我们能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已经是幸运,幸福。别人的悲哀我们都无法承受得住,而当事人却是那么的坚强。不得不坚强,不得不面对。从洛洛的爱情旅行书中我们还可以学会坚强,反省自己,寻找生命的平衡点,放弃抱怨,积极生活。最后,洛洛的摄影水平也绝对是专业级的。那些夹杂在书中的彩色照片,无论从拍摄角度还是从选景看来,都是那么的完美。看着洛洛途中所见的美景,就似我们也身在其中一版。照片很典型,很靓,与故事浑然成为一体。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有的人愿意描绘自己的爱情故事,洛洛却愿意欣赏别人爱情的风景。原来离开自我这个东西,可以看到更多的美妙。而这种有距离有高度的欣赏,又可以反过来对自己的爱情和人生皆有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洛洛,我愿意跟随她一起去旅行,在旅行中欣赏别人的爱情。在赏爱的旅途中给自己的大脑给养,给自己的心一个宁静下来的机会,让自己可以用一双心灵的明眸去看这个世界。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二):旅游的不同味道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全书共计二百一十九页,九个印张,十万字。从字数上看,并不算多,但是篇幅不少,究其原因,是照片的缘故,这也是旅游类图书的特点。本书的上架建议正是旅游随笔,讲述了从伦敦到卡萨布兰卡这些城市的人文风情,十分吸引人。

  本书作者洛艺嘉,原名解燕喃,70年代出生,90年代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家信息产业报工作。 洛艺嘉从小爱好文学,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大学三年级开始写散文,其散文多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其文章入选《当代名家小说快递》《当代名家散文快递》等多种选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给数十家时尚杂志撰稿。在《广州日报》等媒体开文化、旅游专栏。1999年开始著书,出版《同居的男人要离开》《中国病人》《资本爱情现在时》《别跟猪打架》、《满目春光》后,突然放弃优裕舒闲的生活,开始一个人的世界游。9年时间,游遍五大洲101国。是国内以自助游身份走遍非洲的第一人。是中国大陆真正意义上周游世界的第一人。

  从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这本《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中的内容全是实实在在的,绝对没有丝毫的敷衍。翻开这本《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你会立刻被书中的文字吸引。就算那些对文字相当不敏感的人也会喜欢上本书,因为作者还有许多张华丽的照片来吸引你。《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中照片拍摄的风景相当地漂亮,到处都充满了异国情调。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布城,也就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的首都。

  看过许多本旅游类的书籍了,很喜欢那些书。这本《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也着实令人喜欢,不仅喜欢作者的文字,也喜欢作者的照片,更被作者文中那几个精彩的故事吸引。这也是这本《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与别的旅游类书籍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旅游类书籍虽然受人喜爱,但是描述却往往缺少活力,过于刻板。这本《那些路上的恋人哪》恰恰克服了这个缺点,让你就像在看小说一样,一边感受着故事的跌沓,一边就领略了十二城的美丽风光。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三):最好的爱都在人生的路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旅人书》

  洛艺嘉是我喜欢的女子。从读她的《漫游地中海》开始,我便迷上了这个用行走诠释人生的女人。她是个幸福的旅行者,身体和灵魂合二为一。她的行走故事像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通往各自心灵世界的一道秘密之门,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度量爱。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里的故事,有许多是我流着眼泪读完的,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受躲藏在纸页的各个角落。从伦敦到卡萨布兰卡,十二座城里的十二种爱,如果没有洛艺嘉的娓娓记叙,我们关于爱的图腾会被“月亮代表我的心”或是“爱你一万年”这样的歌谣爬满。谁会知爱过之后还有恨,恨过之后才懂痛。这不是简单的本美食美景的游记,而是一幅世态炎凉的众生百爱图。故事中的恋人啊,身体离我们那么远,心却走得这么近。

  有人说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文艺女青年,就看她是否把“旅游”称为“旅行”。我从来不说自己去旅游,感觉那样的话,仿佛成了“豪华游”或是“夕阳红”的注脚。我觉得旅游的重点是在“游”上,就像坐着全封闭的高铁,一站接着一站,甚至你都无法下车抽根儿烟。要是能有机会在旅游景点拍张全身照,那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旅行意味着要停下来,汇入未知的人群,不分种族、国度、性别与熟悉程度,将自己融化在他们的生活里,不仅要倾听他们的事,还得懂他们的心。如此你才可以从自我的世界里突围,这样的旅行会诞生出新的意义。

  洛嘉艺非洲之行的漫长足够在世界地图上连成一条曲折的长线。这条线恰恰给我们以陌生感。我对于非洲的认知仅仅限于贫穷、饥饿、疾病,还有战火。对于炽热阳光下和广阔沙漠里的爱情,我一无所知。本哈都的寂寞男孩,让人想起了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岁》。男孩失爱之后还有青春来祭奠,可像拉森这样整日行走在沙漠里的男人,终究是遇不上女人的,更别谈爱情。这便是沙漠男人的宿命。从塞内加尔的梦想女孩,到卡萨布兰卡的心碎爱情,再到图西少年布特拉的爱恨纠缠……洛嘉艺写下了一部非洲的失乐园。我终于没能管住自己的眼泪。

  世界像个天平,有些人失去爱,有些人就会得到,便有了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微小而又确定的幸福。阿联酋的皇宫侍者,来自乡野的贝隆夫人,荷兰花田间稚嫩的孩童,还有生活在黎巴嫩的我们的神医小赵,不论是高贵还是平凡,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爱。《北伦敦之夜》写的是洛嘉艺自己的情逝,她说“我们改变了彼此,却没有互相得到”。最好的爱都在人生的路上,但愿我们不要放弃寻找。

  这本书我拿到很久才读,是因为舍不得。怕一旦翻开书页,那些美好的风景与语句都会飞快地逃脱我的视线。书里的故事都不长,很快就读完了。故事完了,可心里还要惦念很久,心驰遥远而神奇的国度,想遇上可亲又可爱的人。爱的路上千万里,不远行,怎知道世间有多少爱!

  已发《台州晚报》2013/05/12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四):蓝色星球上,那些活着、曾经活过的人们真实的故事

  “相恋,是孤独星球上最美的事;恋人,是行者路上最美的风景”。这是一本讲述爱情的书,更是一本讲述在这个蓝色星球上,12个国家里,活着、或者曾经活过的人们真实故事的书。那些故事,让我逃离了枯燥的动辄几万字的银行授信调查报告,让我沉闷的心灵慢慢苏醒,感受到来自我们熟悉的“世界”以外的世界:

  1937年,中国南京大屠杀,6周死去30万国人;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100天死去100万图西人。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只占地球65亿人口的万分之二,但通过作者逼真的情景式再现,通过叙述一个当时仅7岁的图西少年布拉特的离奇逃亡经历,使得那场10年前发生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大屠杀画卷般的慢慢铺开在我面前,少年布拉特目睹全家人惨死,从小的玩伴为了救自己而被同族人砍头,只能不断奔跑逃亡,被恐惧包围着逃亡,被仇恨包围着逃亡,直到逃到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失去家人和爱,依旧要活着。种族冲突就这样残忍且毫无征兆的加在了一个7岁少年的身上,我手上握着的,似乎已经不再是一本书、几页纸,或是一个故事,它像一段厚重却突然苏醒过来的历史,令我在昆明温暖的午后阳光下感到窒息、透不过气

  说不清历史的残暴和现代的冷漠,哪个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影响更糟。如果我微笑时,你看到的是我的心,那该多好。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五):沿途爱情风景线

  一路皆是景,处处皆不同。只要有一份独特的情怀,你我注定可以收获到别有味道的异国风情,是景,还或者是人,又或者是路上观摩或者聆听到的恋人故事-----只要有心,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异常地迷人和独特!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便是一本很是有特色的旅游随笔。这里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各个不同国度的自然风光,这里更记录下了从伦敦到卡萨布兰卡一路上关于爱的12城记。当别人在旅途之中书写自我的爱情浪漫之时,作者却醉心于挖掘和揭开着他人的爱情篇章。手写爱情事,融汇旅途中,看似随性请,实则敏锐捕获力。乍然着迷于此书的不仅仅是那些动人的旅途风景,更是那些个关于爱情的告白和雪雁。“相恋,是孤独星球上最美的事;恋人,是行者路上最好的风景。”徐徐拉开关于路上恋人的爱情故事。

  阅读这本作品,我觉得读者其实可以收获到很多与众不同的全新视野。因为建立于旅游的基础之上,本书之中的爱情故事更多地融汇了世界各地不同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异国恋人----谱写下了与众不同的爱情篇章。在讲述爱情故事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可以在文字的叙述中,进入作者很是有心布置的风景图片之内。色彩斑斓的画面更是衬托着随笔之中爱情故事的唯美。两情相悦,擦肩而过,生死相许,心动,思念离别,痴守---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些路上的恋人谱写下了情感故事中的某个独特部分。世界很大,但是我只爱心中的那个她/他----一路行来,书外的你我看着那些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在收获着沿途的美丽风景线。尤其在我读到有关于阿拉伯国家的女子和美国小伙那段伤感的爱情故事,我很是为他们那段爱情感伤不已。心有所动,奈何国家和政治的因素让那爱情以死亡而告终。但是他们留个我们世人的实则是莫大的对于真情真感的祭奠乐章。

  行进在异国的旅途之上,我们情不自禁地感悟着人生,感叹着爱情。一路走来一路赏,赏不尽的美景,品不完的恋人故事。其实,在旅途之中品读这样的爱情故事真的别有一番风情。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六):lover's on the road (英文名比中文名要诗意)

  尽管是认真读了简介,然约书前却未曾想过会是这样一本书。此处的讶异不在于书的好坏,的确是未能满足自己在某方面的期待,但却也给了许多额外的风景和感悟。

  ◇关于装帧

  认真评一本书的话,还是喜欢从装帧说起。不知这是否算是肤浅,但向来是觉得,一本好书,不管是里子还是面子都应当是恰到好处的,好的装帧可以为文字锦上添花。在这一点上我十分赞同三联的范用老先生的见解。爱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装帧情怀吧。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上架建议为旅游随笔,书封明媚亮丽,如同许多游记类图书一般,零碎拼凑了诸多美景美照,让人对旅行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背起行囊上路。这本都是十分合适的。然而认真读罢书之后我却觉得,这样的书封,是随了大众游记的老路子,那么这句『在路上,有人书写自己的浪漫,她则醉心于别人的爱情』,本书不同于其他之特色,又体现在了哪里呢。

  与一般介绍沿途景色,风土人情,所历人事的旅行随笔不同,《那些路上的恋人哪》在想以旅行为载体,主打情感牌的吧,旅行+恋人,单单是听起来就十分让人心动了吧。所以这装帧,与内容联系起来,略显单薄了些。当然也都是一家之见,或许过于偏执了也未可知。

  ◇关于文字

  简洁清丽,不拖泥带水,在必要时候又能适当煽情出现几句触动人心的点睛之笔。这是我第一次读洛艺嘉的文字的感受,却是一个山水走遍之人能有的沉稳与闲适,同时又不失作为一个旅人和一个女人内心所固有的浪漫情怀。

  此前也读过许多游记或旅行随笔之类的书(这两年这种书几乎都快泛滥成灾了真是让人吐槽无力),其中不乏许多号召年轻人辞职或休学去旅行的,坚持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旅行而旅行。旅行归来写上一两本毫无美感的纯流水账形式的旅行随笔,在出版社夸张的宣传中成为所谓的畅销书。这种热哄哄的场面,让真正的旅行逐渐褪色和淡化,也让真正热爱旅行的人啼笑皆非。

  其实对旅行相关文字来说,旅行攻略就是旅行攻略没什么不好的,就不要扣上文艺的帽子了,文艺什么的没什么高人一等。整成四不像的文字简直就是浪费那么好的印刷和漂亮的彩页。

  额,扯的有点远了。回到本书这里来。

  我还是比较喜欢作者洛艺嘉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的。也被其中的几个故事所打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渲染,但我想,也许就是不经渲染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吧。洗尽铅华的讲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此外,很喜欢偶尔会被提起作者的妈妈,私以为那是一个有大智慧的母亲。(我的关注点还真是容易跑偏。。。)

  ◇关于其他

  虽然是来自当当网的约评赠书没花自己银子,但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负责任的读者,有一点我必须要吐槽好么!

  最后那三四张彩页的广告是要闹哪样啊喂!

  就算是宣传本社其他图书也不能这样明目张胆耗彩页坑读者的银子好么!

  附彩照的旅行随笔本来定价都是不低的,为了文字和照片本身也便无可厚非了,但让读者花钱买广告是要怎样我说!

  嗯,三颗星,两颗星给书中美照和作者的文字,一颗星给打动了我的几个故事。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七):致青春,致爱情,致生命

  书中没有太多的说青春的事情,只是偶尔会说,趁年轻,多去外面走走,之类的几句话。虽然不多,但是可以隐约感受到作者对于青春还是有着执着的定义,尤其是得知她于1985年已经开始出版书籍,经历过平稳安泰的生活忽然间卸下所有祥和去过自己想要的另外一种生活。尽管她出书的时候我还未出生,尽管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青春将过,仍旧呆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写那取悦老总的文案。

  与现在许多裸辞在路上的八零后不同,她对于路途上的人和事观察得细腻且有人情味,文字深处总有一种人文关怀。这不是所有旅行者都能做到的一件事,便是生活阅历的积累。并非如同许多旅行作家那样,写自己的见闻,写自己的冒险。她说的是别人的故事,用自己的文字感情去升华,才可以得出一种不同的人文视角。好比开篇的中国男孩,沉默寡言不如同在外的旅者一样平易近人热情奔放,甚至对旅馆店家有着苛刻的要求,一旦了解后才发现个中缘由。于是乎,她写的那句“自己准备的安宁,有时候是怕别人惊扰的”深得我心。独自一人旅行的时候,是为了在陌生人眼中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他是真实的,是纯粹的,即使是对着陌生人大声哭泣,也可以是毫无保留的。其实,每个人都想看到这样真实的自己。或者,才有了这么多年轻人通过旅行来找到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吧。

  因为爱情出走。因为爱情相遇。因为爱情分离。生死之间,都是爱情在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可以为爱情牺牲自由,牺牲自己,目的是成全爱情,也是成全自己。可人便总是因为感情蒙蔽内心,这样就演就了一桩桩的人间悲剧。如那个美国小伙与卡萨布兰卡女孩的悲剧。

  最美不过是你画给我的那些风信子。雀斑小男孩为喜欢的女生长久画下风信子的画面是最为纯真的爱恋。爱你并不是一定要拥有你,在我的世界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爱情伟大吗?伟大,是无条件的付出。爱情自私吗?自私,我爱你是我的自由,你不爱我,也是你的自由。于是乎,又是一个在我看来是悲剧的一出喜剧。

  北伦敦之夜。没有大笨钟,也没有摩天轮,有的是现在的你,昨日的我。写的是他,可能说的是我。最细腻的情都在这夜里一览无遗。看完后便很想听杨宗纬在我是歌手半决赛唱的那首最爱。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只有感动的是我,只有感动的是你。

  对于卢旺达的大屠杀,其实只是听闻过,具体时间和事情始终是没有深究过。因为在1994年的时候,我活在一片幸福中的童年里。图西少年布特拉却开始了一段此生也不能忘却的岁月。以一般人的角度来看,不变疯子也会变傻子。但他挺了过来并积极做一个不能忘记过去但必须向前活下去的孤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最痛苦的,便是活着了吧。

  书中的照片美得让我动容。书中的许多内容也可做出行指南,简单有效,也可做为旅行目的地的知识普及之用。

  如果要开始一场旅行,我想是以“致青春,致爱情,致生命”为名,即使在我老去的时候想起,不仅是那曾看过的风景,而是曾遇见过的人,听闻过的事。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八):旁观着并醉心地书写爱

  曾在某小说里看过这样的桥段,一大龄女青年在阅读了各种旅游书之后,开始花大手笔改头换面,包装自己为成功的白富美,以期望在旅行中结束一直单着的无奈状态。结果一个多月旅行归来,尘归尘土归土,扫荡了疲惫之后,还是那个原原本本的孤单一个人。在路上,她试图书写自己的爱情,却没有找到爱情的模样。在《那些路上的恋人那》一书中,作者洛艺嘉并不以一个寻找爱情的探寻者身份出现,而是旁观着并醉心着沿途所见的爱情故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以说洛艺嘉替我们发掘着所有爱情的可能面目----这些怕也是每日候鸟般朝日朝落的平淡日子里最难得的发现。

  十二座城市,十二段爱情,十二般生活的模样,十二种本真的色彩。作者的旅途跨度也很大,有非洲的本哈都,卡萨布兰卡,塞内加尔,桑吉巴尔,有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欧洲的北伦敦,荷兰,亚洲的阿联酋等等。作者最爱的还是非洲,而且因为个人兴趣,不喜欢走寻常路,不喜欢随大流挤旅游人海,于是去的都属于一些比较偏僻冷门的地方。比如本哈都,本是座典型的阿拉伯小城,因为比邻撒哈拉沙漠,自然景观上常有让人惊为神祉之感。但从图中的照片看来,土房子,废墟, 有点类似《大话西游月光宝盒》篇中那座沙漠里的城楼模样。满眼褐色低矮小楼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这样的景色是影片制作人眼中的宝地,奥斯卡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就在此地取景。1987年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林林总总各式旅途的书写中,洛艺嘉集中精力写城、写人、也写人与城的关系。----这样的视点也非常好,算是介于走马观花与人文深度游之间,既轻松又有收获。我挺喜欢看这些洛艺嘉描绘的城,还有这些不同城市里不同肤色性情人物的故事,因为这些平凡人的动人之情,这些原本存在于纸面的城立刻生动许多。像卡萨布兰卡之类,更是让人心心向往。

  《那些路上的恋人哪》读后感(九):什么是真正的旅行

  什么是真正的旅行《那些路上的恋人那》

  我喜欢旅行,说起旅行现在中国人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旅行热,各个景点在假期都严重爆满,城市中到处都是各种旅行社,不仅走出了家乡,甚至走出了中国,在地球上只要是知名的景点,就都可以看到中国旅行团的身影。

  可是到底什么是旅行,旅行就是跟团吗?在我的心里跟团怎么能叫做真正的旅行?虽然都叫做旅行社,但是叫定点购物旅游更合适一些,即便是非要算做是一种旅行,那也是旅行中最低的那个层次了,更高一点的呢,当然是自驾游或者是背包客,我就一直是背包客,从来都不跟团,那么背包客就是旅行的终极状态吗?不是,还有更高的层次,那就是探险游和深度游,探险游我们都知道,什么是深度游呢?就是在一个地方住很长一段时间,和当地人一起吃一起住,体验当地的生活,悠闲的安排行程,甚至重复去一些地方,或者和当地人交朋友,学习当地的语言和风土人情,这样才是真正的旅行吧!

  去年秋天我在苏州住了十多天,每当经过那些一日游的著名景点,看到一群群人在导游的指挥下,按照路线排着队去参观,就感觉很可笑。因为那个景点我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去一次没看够,过两天还可以再去,很有当地人的感觉。我去的地方都是很多苏州本地人都没去过,甚至不知道的地方,里面几乎没有游客,并且几乎都不收门票,一个人慢慢的看细心的去体悟,这样才能够看到苏州的真正的味道。

  这本书的作者洛艺嘉就是环游世界深度游,简直让人羡慕死了。作者走遍了整个非洲,用了九年去了一百多个国家,而且不是到一个国家画一个对号就走,而是真的在哪里生活一段时间,去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这个年月讲出国旅行一点都不稀奇,稀奇的是竟然能讲自己在各个国家遇到的爱情故事,这就不是一般的牛了。书里面除了文字还有漂亮的图片,铜版纸印刷得好漂亮啊!让你看了也想去体验一下深度出境游,去国外住上半个月,顺便也来一次浪漫的爱情之旅,当然这爱情不仅仅是别人的故事,最好是自己成为爱情故事的主角,如果是那样真是太让人羡慕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算是真正的旅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