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3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经典读后感10篇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是一本由[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一):异乡的梦,故乡的人,马孔多的故事

  加西亚·马奎斯的短篇小说集《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中收录了十八年间写就的十二个故事。马奎斯在自序中说:写作这种“恶习”是多么贪婪和熬人。他还说这本小说集缘于一个醍醐灌顶的梦,他梦见参加自己葬礼。并在欢快的气氛中明白:死亡就是再也不能跟朋友们在一起。马奎斯将这个典型的梦解释为自己身份认同感的觉醒,他由此开始书写发生在那些旅居欧洲的拉丁美洲人身上的奇闻逸事。那时候他刚刚冒险写完《族长的秋天》(1975年)。

  其实仔细阅读马奎斯的创作年表,就会发现他在1975年前后已渐进创作高峰期,在《族长的秋天》之前,他已经创作了《枯枝败叶》(1955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年),《礼拜二午睡时刻》(1962年),恶时辰》(1962年),《百年孤独》(1967年),《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1972年),《蓝宝石般的眼睛》(1974年)。在这本小说集中的十二个故事写作完成后,他又先后创作并出版了《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等优秀长篇小说

  他说他用十八年的时间写这十二个故事,是一场令人神往的探险。而这场探险过程中,马奎斯干得最漂亮的一个举动是把这些故事遗忘了。遍寻不得之后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恢复被他遗忘的故事。通过努力,他重建了曾被遗忘的故事中的三十个故事的笔记,并经过精挑细选留下其中的十八个。如果是个普通人或普通作家在经历过这么多坎坷辗转后,应该会抓紧时间出版这本小说集吧?然而马奎斯并不是一般人。他经过一番挣扎,一度丧失写作热情,几番改主意跳槽去写作新闻报道和影视剧本。经过很多年,终于写完了那十几个故事。在临近付梓前,又固执地将六个故事丢进了废纸篓,只留下十二篇幸存的故事,于1992年出版,名为《异乡人》。

  出版前,马奎斯借口印证记忆是否忠实,开始了一趟短暂的追寻之旅。他跑去巴塞罗那、日内瓦、罗马和巴黎旅行。他最终从时光的流淌中找到了答案(也可能是最有可能为人信服的借口):一种置身于时间之中的视角。这是时光的流逝所赋予他的最重要的东西,幻灭与怀旧无需分辨了,因为真实的记忆早已沦作记忆中的幻影,而虚假的记忆最终取代了现实。记忆也好,现实也罢,最终呈现在书页上的更像是从马孔多飞来的故事。

  23年后,南海出版公司引进出版时将小说集命名为《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因为依据版权页上的信息看:Doce Cuentos Peregrinos,应该还是异乡人的意思吧?(诚挚地欢迎懂西班牙语的友邻指点一下迷津)。腹黑地猜想一下,出版社可能是为了赶那一年突然流行的长标题的时髦吧?

  这本短篇小说集中我最喜欢的篇目有《总统先生,一路走好!》《睡美人航班》《我只是来打个电话》《八月惊魂》《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和《光恰似水》。

  《总统先生,一路走好!》中我最喜欢那些细致精美的细节描写。比如:“裙裾的褶皱薄如蝉翼”,“微微发蓝的浓密卷发泛起浪漫的涟漪”,“沉醉在歌声和令人难忘的风信子的味道中”……

  《睡美人航班》让我读到一个异乡青年古怪荒唐而又闷骚的偷窥经历,这份龌龊的经历被马奎斯娓娓道来,如同一首小情歌,虽然带着一点暗恋的骚气,但却可爱得很,特别是结尾的那一句“就这样消失在纽约亚马孙雨林一样密集的高楼大厦间的阳光之中”令人随着青年“我”的心绪一道意犹未尽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八月惊魂》两篇则是让电影爱好者情不自已也想起好莱坞经典恐怖片,比如《我唾弃你的坟墓》系列、《致命弯道》系列,属于平静的开篇走向致命的逆转,大概是万万没想到鼻祖。而且有一种细思恐极的感觉。特别是读到《八月惊魂》的结尾真的会忍不住喊一句脏话。

  《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则是温情脉脉的故事,讲述七十六岁老妓女在梦中看见自己的死亡预兆,开始无比耐心地准备身后事,甚至教会了一只狗狗长途跋涉地到她预订的墓地前哭泣。也许就像知默说的那样,大概爱情与死亡是同一种神迹。神仙姐姐也说过,人是很可怜的,遇到爱情,首先不是开心,而是害怕。玛利亚在故事的结尾心都要跳出来了,她恍然大悟。我也恍然了悟到这大约是我读过的最隐晦又珍贵爱情故事

  《光恰似水》那一篇立意则神奇得不得了。“世代生活在坚实的陆地上的人们不擅长在光中航行”。通篇闪烁着孩童式的天真光芒,好像稍不留心就会呛到人一般。马奎斯写下这一篇的时间是1978年12月,他当时51岁。这个年纪的男人写出这样的故事,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的开篇引用过的一句保尔·艾吕雅在《公共的玫瑰》中的话: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

  我喜欢《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这样的小书。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二):来自异乡的马尔克斯式死亡

  死亡,来自不同城市,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死亡。在《梦中欢乐的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里,过目难忘的是烙上城市印记的远方美景,和来自异乡无处不在的死亡。那些死亡有顺其自然,有倏忽而至,有突如其来,有平静安详,有残忍致命······但都无疑是马尔克斯式死亡。

  意图不明的穷迫夫妇遇到比自己更落魄的前任总统,想要大捞一笔的预谋一一落空后,没有恼羞成怒而是选择默默地帮助被死亡逼迫的可怜老人。在日内瓦夏日漫长的日落下,无论是前任总统还是普通夫妻,都成了辛苦活在世上的小人物。活着,就如黑咖啡味道,在舌尖停留,苦涩而后微甜。

  透过岁月的扭曲和欺骗,遇到一个久别重逢的故人,他一遍一遍地等待,将墙等成一扇窗,将一扇窗等成一张门。当不朽的罗马都开始显露颓败的征兆,他不知道真正的圣人其实是独自等待多年的自己。

  来自古老的卡尔达斯,戴着蛇形戒指的占梦人,她什么也不做,她只做梦。最后一个人静静地承受大海的袭击,粉身碎骨

  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界限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只要人生的巨变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的念头。被关在巴塞罗那的玛利亚最终对精神病院的平静生活感到满足,他们的过往,只有那只被抛弃的猫还记得。

  惶恐地等待死亡的老妓女,最终等来的不是一场痛苦的死亡,而是久等不至的艳遇。黑暗中越来越清晰的呼吸声,是一如死水般寂寞的终结。

  淑女与小混混的爱情,好似看网络小说。当她娇嫩的手指被玫瑰花瓣扎破,雪地上残留的血迹,暗示着她们悄然而至的分别。他们如此亲密,却在仅隔一街之遥的地方,天人永隔。

  从小学课本里开始有小说课文开始,老师们便一遍一遍地强调,小说里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可能是最开始的自序作祟,在《梦中欢乐的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这本由十二个异乡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里,总是让人将时而出没的“我”想象成马尔克斯。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从开始的日内瓦到罗马然后维也纳、巴塞罗那、意大利、卡达克斯、潘泰莱里亚岛、西班牙马德里到最后的巴黎。在马尔克斯的一生里,从落魄的前任总统到等待圣女封号的父亲、以做梦为生的女巫、被关入疯人院的正常人、闹鬼的古老城堡、等待死亡的老妓女、中毒的英国人、逃避魔山而跳入深渊的年轻男孩、激烈性爱快乐死去的女教师、溺亡在光芒中的小学生到平静死于巴黎的高贵淑女。

  这些人从他或是他的朋友身边匆匆经过走向不知名的远方,却有幸被他捉住留在马尔克斯式的文字里。

  故事里出现的“我”,让故事蒙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真实感。诚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神出鬼没,是一种时光的流逝能赋予他的,一种置身于时间之中的视角。而死亡总是来得缓慢而匆忙,在马尔克斯不咸不淡的语气里,幡然醒悟

  于是,“我”会在二十二年后,再次与还在那里等待的马格里多·杜阿尔特重逢。“我”会在听闻一个戴着蛇形戒指的女人死去之后,想起很久以前预言自己人生走向的占梦人。“我”会在短暂航班里遇见难得一见的美人······

  有意思的是,马尔克斯为了印证自己记忆里的城市是否依旧,开始了一段短暂的追寻之旅。那些城市没有一个与他记忆有丝毫的相似,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吃惊不已。马尔克斯在自序里说,曾经的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真实的记忆就像记忆中的幻影,而虚假的记忆是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取代了现实,因此我无法分辨幻灭与怀旧的界限。

  不管巴塞罗那、日内瓦、巴黎如今是什么光景,而我也可能永远无法到达那座城市,却早已体会到来自异乡的死亡。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三):故事

  梦中的欢快葬礼 序言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梦。 总统先生,一路走好 和《迷宫中的将军》很像,一个疾病缠身,穷困潦倒的总统。老人似乎都是相似的,肉体的衰老不仅给生理带来不适,更造成了心理的不安。疾病像一个计时器,滴答滴答,提醒着你所剩时间不多了。寻找上天的指示,咖啡渣的卦象却是未知,生活像是一潭死水生命仿佛从此停止,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救护车司机打破了这种平静,一个人久了,孤独会成为一种疾病。这是一个关于解救孤独的故事。 圣女 关于追求坚持的故事。小女儿的尸体与其他人都不同,为了给她加封圣女的称号,他不断地到处奔走。什么可称得上是“圣”?和普通人不一样,从这个角度,他已经成为圣人了。 睡美人航班 关于爱情一见钟情的悸动。 占梦人 神奇的故事,只做梦,以此谋生,那么她做的梦到底是真的有警示作用还是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我认为这是真的。这就上升到哲学问题,人如果能预知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她是否会梦到她将死于海啸——我把它理解为一种局限性,即未来无法避免。所以,她只做梦。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 惊悚故事。一个正常人被当成疯子,最终成了疯子。到底谁疯了? 八月惊魂 醒来躺在另一张床上,染血的床单还是温热的。短小的恐怖故事。 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 除了序言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故事,马尔克斯很擅长写死亡,孤独,衰老。老去的妓女教狗流泪,让它养成周日到她坟前哭泣的习惯,她安排好了一切,却没有想到命运给她的暗示不是死亡,而是爱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 十七个中毒的英国人 朝圣者发现自己一直追求的东西并不是她理想中的东西。对人命的轻视,对忏悔无所谓,让她颤颤发抖。 山魔 用死亡逃避无可避免的死亡。山魔指什么呢,看不大懂。 福尔贝斯太太的快乐夏日 一个家庭女教师的悲惨下场。是说言行不一的故事?不明白最后怎么会被捅数刀,是她自己捅的吗?不过还是个很好的故事。无所谓对错。 光恰似水 沉溺在光里,想象奇特。可能并没有什么深意吧。 雪地上你的血迹 美丽而凄凉。讲的不仅是爱情。我觉得这是出于灵光一闪的故事。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四):《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的个人解析

  纯手工输入,转载请告知

  同时由于属于个人理解,可能有理解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谅解和指出

  欢迎交流

  总统先生,一路走好

  这个故事读到后面很感人

  总统先生,被推翻,来到了异地

  和比他大14岁的妻子生活,后来他的妻子记忆不好了(预测是得了痴呆!),最后死了。于是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

  后来总统也病了,经常身体痛,医生还查不出原因,几经检测,最终决定要动手术!

  一天他离开了医院,并喝了咖啡后,感觉有人跟踪,原来是一个叫荷马的爱慕追随者,不是一个暗杀者!2人去了咖啡厅,荷马还拿出照片,说他是曾经的支持他选举的学生长

  荷马后来还邀请总统去他家吃饭,他的妻子之前受雇于反对党,对总统有诸多的偏见。

  而实际上,两个人知道总统不久于人世,以为这个总统很有钱,好间接收取他的安葬费等

  但是通过总统到家吃饭和总统想荷马帮忙卖手势,渐渐荷马的妻子也改编了对总统的看法。甚至还想用支付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的钱来帮助老人,而这笔钱早就被荷马用作老人的医疗费——“就当是收了个大儿子”——实实在在的兑现了这一点。

  最终老人乘坐火车回马赛。上火车时,总统的手杖在荷马手上,荷马把手杖扔给总统,但是没有接到,在铁轨上还摔坏了。到了艾梅塞泽尔又送了他一根新的!——象征着总统洗的生活的开始。同时总统在一次投身革命奋斗!

  这个讲述一个人在逆境遇到好心人,重燃斗志的一个故事,也是一个讲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故事

  如果荷马和他妻子,如果没有请总统吃饭,他们对总统的认识会改变?故事里面对别人星座的估测就像对人的人品估测一样是不准的!——间接暗示/也是加强了,妻子拉萨拉对总统的看法就像星座一样不准!

  不同于其他的故事,马尔克斯似乎是想告诉所有人:孤独其实是可以治愈的!对别人的不公正偏见的消失,对别人的认同,对别人的予以帮助,是可以帮助别人走出孤独的救药!

  ;前面总统和荷马相识,可以说是马尔克斯对医院对病患资料的不保密的揭露和批判!

  圣女

  这是讲述一个坚持而徒劳的故事:马格里多的女儿和妻子都死了。由于一次搬迁,结果发现他的女儿尸体没有腐烂,也不是木乃伊那样的干瘪瘪,好像是刚死一样!更为神奇的是,她还没有重量!

  觉察到自己的女儿这个状态是个圣迹,马格里多决定到罗马给自己的女儿申请圣女,但是辛苦了22年一无所获,但是他仍旧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在作者“我”的见证下,马格里多经历了五次教皇的变更,最有可能的一次,却因为教皇的突然驾崩而戛然而止!

  期间还有一些人知道了他的情况后,希望能拍成电影。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最后却因为“世人不相信”而付诸于实际!

  期间“我”们的公寓室友席尔瓦还曾试图帮助他放弃这个念头/在繁忙中休息一下——请一个妓女过来,让马格里多享受一个小时,但是马格里多却和妓女聊了起来,最后因为看到女孩的尸体而惊跑,还是得公寓女主的姐姐以为闹鬼了!

  里面还有个故事很有趣:席尔瓦,是个高音歌唱家,每早都要高歌一曲,练习嗓子,和对面的博尔盖塞别墅的狮子相呼应。一天带马格里尔去见识狮子,结果这个狮子对马格里尔同情的吼叫。 狮子在西方是动物之王。动物界的大王都能狗洞察到马格里尔的惨痛的遭遇,为什么拥有世俗权的一国之主的教皇却无法洞悉?

  这篇文章,又一次看到马尔克斯对基督教以及教皇的讽刺。同时赞扬了这个父亲的坚持不懈

  睡美人航班

  通过文中的《睡美人》的注释,可见川端康成的作品对马尔克斯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算是一篇致敬的作品把!文章不外写了一个男的对一个女的“单相思”——在飞机场遇到美女,爱慕,一夜陪伴美女身边,幻想已是老夫老妻——到下飞机也没有去示爱!

  占梦人

  一场大浪,席卷过来,威力之大,破坏力之强。后来发现,有个车嵌入墙内,里面有个女人的尸体——带着让“我”熟悉的绿宝石眼睛蛇形金戒指。

  原来这个女人是“我”30年期在维也纳遇到的一个占梦人。他在维也纳也一家人 每天占梦,获得了这家人的赞赏!后来一天,她叫我离开维也纳,五年不可以回来!

  之后一次在巴塞罗那遇见,当时还有诗人巴勃罗 聂鲁达——很能吃。

  午休的时候,聂鲁达和这个女人做了一个梦,彼此梦到彼此在自己的梦中做梦!

  再后来,我去找了死的时候他的雇主葡萄牙大使,大使对她很敬仰。“我”问他到底是做什么的?大使回答“做梦”

  后来查了一下,这个聂鲁达真有其人!所有这个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感觉让我想起了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迪亚诺的手法!都是对过去的回忆,都有真真实实存在的人。唯一不同的是,马尔克斯在这个短文里,多了魔幻的色彩,Modiano没有魔幻色彩,更多的是不确定感和现实感!

  所以真有这么一个占梦人!到底她是真的可以占梦还是只是以此为生?他只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泛泛之交,在生命的某个时段,出现在我们身边。之后可能由于某个原因,这人离开了我们。等我们在去追忆过去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对他不甚了解。想要再去了解时候,他或许已经死了。问及别人——可能是和他经常接触的人——对他的印象,和我们对他的了解相差无几!

  :博尔赫斯,确实写了一首诗:我梦见,“在梦里我梦见了我自己”——具体不知道是在哪本作品里面。没有找到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

  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玛丽亚回家路上车子抛锚,结果阴差阳错的去了一家精神病院,又阴差阳错的被以为和认定是位精神病患者!他的老公萨图尔诺曾经被玛丽亚抛弃,以为这次也是如此,甚至最后还接收了现实——玛丽亚又抛弃了他。

  玛丽亚在精神病院的生活可谓是生不如死,睡不好,吃不好,还被虐待,最可怕的是女看护人员是个女同性恋,对她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一天,乘乱玛丽亚得到了打电话的机会,可是她老公萨图尔诺回了她一句“婊子”,感觉绝望,她同意了看守的要求,条件是看守给他的老公电话。

  他老公来了,但是他的老公居然接收了她是精神病的事实,这让本以为是来救她的玛丽亚深深绝望了。从此他老公萨图尔诺来表演节目,玛丽亚都不与参加。渐渐的他老公放弃了,离开了,据说后来结婚了!而玛丽亚继续待在那个精神病院,他老公的露水情人继续照顾他们的猫,并时不时给玛丽亚送去烟!!最后送去的那次,露水情人带上了猫,因为萨图尔诺给的钱用完了,在一次去的时候,精神病院变成了废墟!

  这个一个因为不信任个背叛而导致的不幸

  如果玛丽亚没有抛弃过他老公,如果他老公信任玛丽亚,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结局留给人很大的悬念——精神病院为什么变成了废墟?

  我想,当玛丽亚收到猫的时候,知道老公萨图尔诺已经走了,不会再来了。玛丽亚要的不是萨图尔诺的表演,她要的是老公的救赎!但是萨图尔诺却没有意识到!所有去看节目的都是精神病,这不是玛丽亚在告诉他丈夫,他没有病啊!正如文中所写的,丈夫等不来玛丽亚,一个人出演,在咖啡馆,理智的人“拒绝相信魔法”。

  我想最终精神病院的生活已经让玛丽亚变成了疯子,或许她一把火,毁掉了毁了她一生的地狱!

  生活的荒诞,世间的无常,疯子不疯,这恐怕是这个短篇小说的主题!

  八月惊魂

  一家人去席尔瓦家参观“卢多维科”的城堡。前往找不到路,询问得知,这个城堡闹鬼!但是他们一家人参观感觉普普通通,结果第二天醒来后发现,没有谁在昨天底楼的卧室而是在卢多维科的卧室

  所以这是个闹鬼的房子,有人来了就希望对方来自己卧室陪自己的鬼!——死了都是孤独的想要人陪着

  玛丽亚 多斯普拉泽雷斯

  玛丽亚是个妓女,到了晚年了。三个月前她做了一个梦,自己行将就木。于是一天,(她联系的)一个殡葬公司的业务员登门拜访,安排选址和其他的安排

  之后玛丽亚教导他的狗诺伊路线和她以后墓碑的位置,以便她死后,至少还有狗为她哭泣

  玛丽亚生命晚期一直有个男人卡多纳伯爵每月最后一个周五都会登门拜访,吃过饭,缠绵完后,就走了。可是有一次在伯爵听到有三个无政府主义者要被处死,而玛丽亚表示支持后,伯爵再也没有来过

  玛丽亚考虑到死后没有人照顾小狗,于是一天和邻居家小女孩一起出去,小女孩同意了,如果玛丽亚死后继续照顾小狗,同时每周日让狗自由活动以便狗可以去坟头哭泣。结果这事情没有达成——因为一天玛丽亚去了坟头,下起了大雨,一个开豪华车的男人搭她回家,短短的邂逅,成就了爱情——原来之前的梦是这个意思

  这个故事很简单,不过有几点有很意思:

  1 狗诺伊会哭!一方面这是魔幻主义手法,另一方面第一次见到殡葬业务员的哭泣,暗示玛丽亚一个人在这个房子里,孤苦伶仃 ,只有狗和玛丽亚相依为伴!后面的哭泣,是玛丽亚对死后,希望有人为她哭泣,既反映狗和玛丽亚的感情,也衬托出玛丽亚不仅仅在家是孤独,在这个城市里面也是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孤独是什么造成?一是无人陪伴,二是举目无亲,三是邻里之间的不沟通 而结尾作者给了一剂药方——爱情 文中的卡多纳伯爵的小插曲和玛丽亚妓女的生涯似乎实在反衬出“性”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化解孤独——精神上的比身体上的幸福持久

  3 文中说小女孩后来没有照顾成小狗诺伊,说明最后玛丽亚是按个豪华车的男人在一起了,小狗后来应该是这个男人照料。尽管这是个小偷,但是作者似乎在说,小偷也有权利爱

  十七个中毒的英国人

  开始看这个名字,还以为写的是这17个人的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被一个接一个毒死的。结果不是

  利内罗在家照看他的丈夫,推测是植物人,死前回光返照,醒过来,让人拍照留作纪念,之后就死了。为了一个承诺,利内罗出发前往意大利罗马,希望能在教皇面前忏悔

  船开了到港口前,有人发现海上飘着一具尸体,但是无人处理。由于自己的孩子给自己说联系了领事,所以利内罗在船上等待,最后船上的大幅预测领事不会到来,好心提醒利内罗,先安顿一晚,第二天再联系领事

  于是利内罗,坐出租车前往旅馆。到三楼的时候,利内罗看到17个英国人对称的躺在一起,感觉过不去,就改换了五楼的旅馆。由于是第一次离开家乡里奥阿查,她痛苦的哭了

  晚上吃饭,早早去了,结果一个蹭饭的修道士过来讨饭。她向修道士反映,觉得这样让尸体浮在海上不管实在是不妥,不文明的表现,在这个问题上和修道士意见不合,后来修道士觉得讨不到好处就去别桌了!再后来整个餐厅都有人了,闹哄哄的。利内罗就走了,由于不知归路,利内罗东走西撞又回到港口,然后终于找到了旅馆,可是这时,旅馆被警察和看客包围——那十七个英国人被毒死了。五楼的老板对利内罗说,他们吃了三楼那家有餐厅的旅馆的八月的牡蛎!

  最后利内罗回到旅馆的屋子为17个英国人念经

  这个故事

  第一,利内罗的经历可以看出她是个很善良淳朴(为17个死人念经)的女人,对宗教执着而虔诚(去罗马忏悔)!

  第二,马尔克斯再一次对宗教的讽刺——修道士的唯利是图以及教皇的难以接近

  第三,读完对意大利真心也没有好感了啊!这会不会是马尔克斯的真实想法?文章还简介反映了原因:1,男人放肆 2,吃山上的小鸟 3,无人处理海上溺水者的尸体 4,混乱不堪,治安混乱

  第四,两次锁旅馆房门,第一次关闭是为了哭泣,不让人知道;第二次是为了将外界(意大利)和自己虔诚的为死去的17人念经隔开。反衬出外界——罗马所在地,宗教的中心——信仰的丧失,世态炎凉

  第五,五楼的旅馆老板对三楼的事件的评论真是幸灾乐祸!——这个意大利真是自私,功利到了极致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当利内罗回到被警察包围的旅馆时,警察正在将尸体一具移居的运上车上,出来一具尸体,“四周的看客”就报数“1,2,3,4……”这简直荒唐到了极致!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宗教圣地的虚伪

  第六,这真的是因为一场战争导致的?

  复制的:在这两类具有较浓厚的社会背景的故事中,爱憎分明的马尔克斯揭示了政治的冷漠,宗教的虚伪,大人物的无情。而完全处于弱势、也有着种种弱点的小人物,却呈现出善良和执着的本质,愿意去相信,敢于去付出。他在写这些小人物时,笔端自然流露出深挚的同情和温润的赞美。

  山魔

  这个故事感觉是《八月惊魂》和《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的结合体,同时再一次让我联想到莫迪亚诺的手笔!

  在一个酒吧,“我”看到一个加勒比小伙儿被一群瑞典人要求去卡达克斯。小伙儿坚决不去,惧怕山魔——当地的一种陆地风!

  于是“我”回忆起之前自己去卡达克斯的经历!当时的旅馆老板兢兢业业,有一天他告诉我们山魔来了,我们还不信,独自出去,后只能被旅馆的救援回去!在旅馆带了3天后,深夜安静了下来,这时我们才发现老板自杀了!从此再也没来过

  回到现实,加勒比小伙儿最终被强迫坐上了车,在对“山魔”的恐惧下,乘机夺门而出,跳下悬崖!

  这是因为自然的因素导致的孤独,几乎憋疯了众人,甚至常年在此的老板最后都忍受不了自杀了!面对自然人们无能为力!

  文中瑞典人和加勒比青年,似乎代表了欧洲和拉美,隐喻了当时亚洲受到欧洲的迫害!个人理解

  另外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他们带着北欧人的自负,想要下猛药治愈那非洲人的迷信!

  讽刺了那些不惧自然力量的人

  福尔贝斯太太的快乐夏日

  这个故事读起来可谓是情绪大逆转,这是一篇以小孩儿的视角写的故事

  开始读的时候,前面80%的文字让人可谓捧腹大笑!可是看到结尾时候,一下就神伤了

  故事讲述在福尔贝斯太太来当家教后,我和弟弟失去了自由!有一天我们回来门上定了一只海鳗,我和弟弟吓坏了,原来是教我们游泳的奥雷斯特放的,我们都被训斥了一顿,晚上吃的海鳗肉,弟弟不喜欢,终于让弟弟爆发了!

  福尔贝斯太太喜欢夜生活,于是我们把爸爸从海里找到的古代残存的毒药放进了酒瓶里。福尔贝斯太太一晚上喝了一半没事,第二天还变得很活泼。弟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说再也不吃这个面条了!福尔贝斯太太奔溃了,饭桌上哭了。当晚我们听到福尔贝斯太太的呻吟声比以往都厉害!第二天福尔贝斯太太没有来叫我们起床,我们快乐的玩了一天。回来的时候警察包围了房子,我们看到福尔贝斯太太全身刀伤,倒在血泊中惨死!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知道福尔贝斯太太白天自律,严格,可谓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师的形象。但是一到夜晚,她便脱下了这身束缚的衣着。从后面的情况可以知道,她晚上大声念席勒的诗歌,或者唱着歌都是为了掩盖她啪啦啪啦的声音。

  事发那天早上她收到一贴着德国邮票的信,看完后表情阴晴不定

  “在读信的过程中,她在脸色随着上面的自己,阴晴不定,接着她撕下信封上的邮票,把它们跟剩下的面包一起放在篮子里,富尔维娅 弗拉米内亚的丈夫收集邮票。”

  这是解开故事谜底的一个关键 为什么要撕掉邮票?在把他们放在篮子里?如果原封不动的放回去不适更好?

  文中结尾提到福尔贝斯太太死的时候全身都是刀伤,这让我想起来全文开头

  “教我们潜水的当地男孩奥雷斯特突然从一大丛刺山柑后面冒了出来。他把潜水面具扣在额头上,穿一条紧身泳裤,腰间系了根皮带,上面挂着六把形状大小各异的匕首”

  在看这段后面一句

  “第一次见到他时,福尔贝斯太太对我父母说,她想象不出还有比他更俊美的人”

  根据这两个细节,我猜测,奥雷斯特就是那个晚上福尔贝斯太太出去一起游泳的男人,晚上在家激情的男人,当然也是杀死她的那个人——他有匕首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那个信可能大有内容!

  这样一来,全文开头的那个被钉在门上的海鳗恐怕是不是“子弹信”的作用——警告威胁“我要杀了你”

  福尔贝斯太太是德国人,自然有德国邮票,所以会不会是奥雷斯特拿了邮票要寄给富尔维娅 弗拉米内亚家的某个人?富尔维娅还是他们的女儿?

  所以除掉福尔贝斯太太,是不是奥雷斯特为了除去一个自身把柄?而且通过结尾我们知道太太是没有反抗自愿去死的

  除了这个以外,文中有两点很值得注意:

  1,“我”和弟弟策划了毒死福尔贝斯太太的事件。一是夸张说明,这个太太教师身份确实做得不咋地,基本的道德没有教给孩子,反倒是学会了杀人。二是,说明孩子即便很小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这值得大家深思。近年来不乏这样的孩子杀人的事件!三是,孩子都要置她于死地,说明福尔贝斯太太注定要死,以及现实的残酷

  2,福尔贝斯太太不适天主教,但是为了家教还是和我们一起一天六次祈祷——再一次讽刺了宗教的虚伪

  3,结尾,福尔贝斯太太的代价就是死亡

  光恰似水

  这篇文章真心没有看懂!

  主人翁主要有9岁托托和7岁的雷埃尔

  一次在研讨会上,托托问“我”为什么一按开关灯就会亮。我不假思索的说“光就像水,打开水龙头,他就出来”

  于是两个人,以获得“桂冠将”和“金栀子花奖”和父母做条件,换来了一艘划艇和潜水的装备。由于成绩优异,父母这次主动询问他们要什么。他们说他们要和全班同学聚会。结果这次玩大了,兄弟二人用完氧气死了,其他同学也全部淹死在光里!

  这篇文章是目前看到的短文中,最具魔幻色彩的文字。

  我猜测,文章是想告诉我们:孩子对大人的话是很认真的,通常大人总觉得孩子不会相信自己的话。如果“我”没有说光如水,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所以大人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不管什么问题一定要仔细认真对待!

  另外一点儿,我们读到,父亲看到孩子成熟了,不再奢求其他奖品,父亲觉得孩子成熟了。其实不然!现实中很多时候确实如此,父母觉得自己最了解孩子,最关心孩子,其实不然。如果托托的父母真的关心了解孩子,他们一定会问孩子在这种没有使用地方,甚至没有存放地方的前提下,为什么非要划艇?划艇的目的是什么?划艇都无法使用,为什么要潜水服?

  有的父母只要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缘由,不了解孩子,最终父母的“爱”变成了一剂毒药

  雪地上你的血迹

  马尔克斯的故事里面的爱情少有喜剧的结局。

  故事讲述了,一个比利-桑切斯之前是个混混,一天闯进一女性更衣室,遇到了处女妮娜-达肯德,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通过文段可以知道,妮娜性欲很强,不过还好比例能够完美的满足她

  两个人结婚的时候,妮娜已经怀孕了。之后两个人准备去法国度蜜月!在到达马德里的时候,外交官接待了他们,但是比利明显是个不通事理的孩子的形象。整个过程两个人炫富,也很开心。当时大使送的玫瑰扎伤妮娜的手指。在宴会上所有人都关注着她手上的钻戒,所以到第二天离开马德里,妮娜才发现手指上的血继续流着

  之后两个人开始过边境,边境的人没有药物,最近的药店要在远处的巴约纳。但是比利对新车很是著迷,一直开车都很兴奋,而且没有吃饭!最后当到达巴黎,伤口血如泉喷,比利意识到严重性。妮娜还开玩笑,根据雪上的血迹,其他人可以找到他们。妮娜还念念不忘当天他们没有做爱,比利提议在雪地上做,被妮娜拒绝了!经过跋涉,最后在巴黎找到了医院,一个亚裔医生接待。当时巴黎下着没有成雪的雨。

  由于不同语言,以及稚嫩的生活经历,最后连妮娜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他住在了对面的旅馆,曾闯过一次医院,得到消息是周二才可以探视,后来出去找大使帮忙,之后逛街后还迷了路,经不知道裤子里面的卡片背后有旅馆的名字和地址,经过这个事情,比利一直待在旅馆!周二到了,当天去的时候,找到了之前接待他们的亚裔医生,这才得知,到了医院,医生奋斗了70小时后,无能为力,妮娜死了。不过好在妮娜清醒给了医院自己家人的地址,还联系了外交大使,家人知道后,记事赶往,发现比利不在,还发起了寻人启事!最后周日的时候,妮娜家人放弃了寻找比利,带妮娜的遗体回国举行了葬礼!而比利的父母收到消息阴差阳错的没有成行!

  比利知道后懊恼不已!想找个人痛打一顿,以泄心头之恨。当他离开医院的时候,巴黎下起了第一场雪!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1,讽刺了那些有钱有势的自大。他们的有钱有势在他们眼中是无限的,其实只是在当地,出了国,他们什么都不是。比利给大使馆告知了自己和妮娜的姓名,但是大使馆的人都不知道。前去的时候,大使馆的人还以为是个渔村小子!

  2,讽刺那些贪财逐利的大使们。妮娜流血不止,可见应该是被扎之后就一直如此,可是在晚宴上,所有人注意的是钻戒,而不是妮娜流着的血!最有趣的是法国的奇数日和偶数日的停车规则,真是荒唐!可见贪财到什么地步

  3,讽刺了有钱人的无知。从比利毫无不通他国语言,无生活经验,甚至惊奇于小旅馆的节俭设施,可谓是一无是处。而妮娜似乎没有无知的表现,特别是看到后面快死前安排对象联系家人和大使馆可以看出,妮娜有生活的经验,但是妮娜也是无知的,如果她被扎伤时,不是炫耀钻戒,而是及时处理伤口,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事情!

  4,讽刺了所谓西方文明社会的冷淡,以及外来的如北美的人在“文明”熏陶下的人性的漠视。两边边境的人的态度的对比就可以知道!另外医生去急症的时候,如果热情的给这个异乡人以帮助,留下联系方式,那么比利就不会成为丢失人口!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行医之人,毫无同情之心,这个医生还是个亚洲人,同样是备受屈辱的国家/民族,但是来到这个文明之国之后,也变得冷漠。当比利告诉他妻子生怀六甲的时候,医生的态度令人失望!总之这篇文章对希望文明的虚伪进行了批判

  5,展现了世事无常。a.极微的伤口却血如泉喷!魔幻的色彩 b.比利的一周错了很多很多,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阴差阳错”的无奈。他出了大使馆没有多久,大使就接到电话了!

  6,如果在医院比利和妮娜分开的时候,比利要到医生的联系方式,事情的结局又不一样了。同时这也是马尔克斯对富家子弟的无能的讽刺。间接的提醒世人,还是多掌握人生活的经验!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五):我读过的最好的书

  昨天还在微信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运动后懒得拉伸,阿嘟ki,小瓜跑步就是为了之后的拉伸,拉伸的时候所有汗都飙出来了,整个人像是水做的,那感觉,人生赢家阿,你还犯懒。 拉伸的过程中,你腰对每一块即将被伸展到的肌肉和它在心里交流,四头肌啊小四头,接下...

  昨天还在微信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运动后懒得拉伸,阿嘟ki,小瓜跑步就是为了之后的拉伸,拉伸的时候所有汗都飙出来了,整个人像是水做的,那感觉,人生赢家阿,你还犯懒。 拉伸的过程中,你腰对每一块即将被伸展到的肌肉和它在心里交流,四头肌啊小四头,接下...

  昨天还在微信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运动后懒得拉伸,阿嘟ki,小瓜跑步就是为了之后的拉伸,拉伸的时候所有汗都飙出来了,整个人像是水做的,那感觉,人生赢家阿,你还犯懒。 拉伸的过程中,你腰对每一块即将被伸展到的肌肉和它在心里交流,四头肌啊小四头,接下...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六):梦中随笔

  第一次看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的作品,不是《百年孤独》,不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甚至不是《苦妓回忆录》。梦中的欢乐葬礼,和十二异乡故事,使我第一次接近这位久有耳闻的魔幻主义文豪。十二篇短篇小说,极具情节,让读者目睹了有着时代大背景亦或是漫长平凡岁月里的一位位充满个性特征的小人物。他们可能是褪下光环的总统,靠梦赚钱的女人,被命运作弄的富二代亦或是老去的妓女。他们平凡得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又鲜明地得让人感觉未曾见到过。

  这是一本少数被我翻阅之后,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从候车室读到火车上。而后下车,迎面撞上车站的人生人海,觉得熙熙攘攘人群中的每一个人,可能都像书里的每一个角色一样,曾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活与饱满。两者间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缺少了一个像马尔克斯先生一般的叙述者。

  平凡、鲜活只是这十二篇短篇小说的一面,魔幻主义和超现实手法是它的另一面。有了里子才有面子,两者的相互契合,成就了这部伟大而又有趣的作品。1992年此书面世,而里面的场景搬到如今的美剧与话剧里也毫不过时。《我只是来打个电话》的欧亨利式情节,女子监狱的生活如现代美剧的节奏,都能时刻抓住读者的心。

  世界之大,给每一个人拼搏与冲破界限的机会,但又给他生活的牢笼,无形的钳制着他直到磨光他所有的棱角,直到他放弃冲出原来的界限。一批批奔赴在与世界和命运挑战的人们中,一批下来,又一批上去。长此以往,永不间断。路过的石碑与坟墓,土地里长眠的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也都有过各自的爱恨与奇遇。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就像书里的每一个短篇,或许有光鲜的背后,或许有悲苦的曾经,剥开如与芸芸众生相同的外囊,内在却繁复绚烂到让人惊讶。他是总统,她是妓女,她是骗子,他是教徒。当传记为每一个生命书写时,不在乎它是否不朽,只因他们都曾经活过。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七):一无所求,一无所惧。

  我觉得有一天,总统先生会拄着一根简单造型的藤木拐杖,在罗马的一个略显寒酸的咖啡馆里与马格里多·杜阿尔特相遇,他会被那个头发同样稀疏花白,眼神里带着神秘的男人吸引,凑过去与他聊一会天。说不好马格里多还会让他看看圣女。

  而飞机上的那个睡美人也会在巴黎的某处偶然听到妮娜·达肯德与比利的故事。从而立在那家医院门口楞一会子神。一扫冷漠的表情,带着些许感伤和枉然的缓步走开。虽然几个小时以后她就会忘记这一切,搭乘一班飞往西班牙的航班,继续陷入沉睡。

  玛利亚在一个下过雨湿漉漉的午后,在疯人院密不透风的围墙中醒来,却意外的发现了一封破旧的手写信札。那是属于那个右手食指上戴着镶绿宝石眼睛的蛇形戒指的占梦人的。信上记录了她预言到自己会在那天魂归汐潮。而她依然打扮的美丽去欣然赴死。因为她认为,凡事都该有个体面像样的终结。而上天给她安排的这个终结,她本人还挺满意。在信札的最后,占梦人还预言了不久后的某一天,在卡斯特利亚纳步行街四十七号五楼的一套公寓里,会有三十九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溺亡在光的浪潮里。

  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在自己的墓地前,为她的小狗讲述卢多维科的恐怖故事。小狗因听的懂个大概而吓得颤抖着缩在她怀里。哀怨的眼神仿佛在埋怨女主人为什么在墓地讲述这么让狗害怕的故事。加勒比的英俊男孩的灵魂漂浮在一人一狗的上空,津津有味的听着。他也很想给他们讲一讲他当初是如何纵深跃入悬崖以避免预感中无法逃脱的死亡的。然而他们听不到。

  普鲁登西亚依然没有如愿见到主教。却认识了福尔贝斯太太,她被这个表情严厉嘴唇总是抿成一种刚毅弧度的女人产生了好奇。在几次不愉快的对话之后,两个人莫名其妙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普鲁登西亚静静的聆听着福尔贝斯太太面具后脆弱即将崩溃的内心。虽然她还搞不懂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有这么多的潜意识里的悲伤,但她作为她的朋友,似乎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绝望的气息似乎把福尔贝斯太太缠的更紧了。好像下一秒就会吞噬她。她无能为力。

  我之所以爱这本书,是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里,都有让我可以爱的人。即使我很不喜欢那个航班上的睡美人,但即使这样,也会在读过其他故事以后回头想,又有谁是永远可以一副面孔走天下的呢?睡美人在睡梦中又梦到了什么呢?

  每一个故事都没有结束。在想象里,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有着你想要的结局。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八):短片写的如此美的人,怎么可能写不好长篇呢

  “光就像水,拧开水龙头,它就出来了”——《光恰似水》

  “那时他正因为对妮娜的爱守着孤独的煎熬”,

  “他只想找个人用铁链暴打一顿,以报复自己遭遇的不幸”,

  “他离开医院的时候,甚至没有注意到雪片正从空中落下,没有血迹,柔软洁白,像是鸽子的羽毛”

  ——《雪地上你的血迹》

  以上。

  迄今我见过最美的故事。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九):一半的故事好看

  圣女

  “每天早上,他很早就带着装圣女的箱子出门,有时候晚上很晚才回来,精疲力尽,垂头丧气,但心里总是存着一线希望,这希望使他第二天能鼓足勇气再次出发。”

  用一句话总结:圣人们活在他们自己的时间。。。其实这样的人生观也不错,世界本来很简单,人与人之间却太复杂。能够幸福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错。

  “他清晨六点起床,用冷水洗个药浴,修剪一番他梅菲斯特似的胡子和眉毛,穿戴好苏格兰格子长袍和中国丝绸围巾,喷上古龙水,这才全心全意地投入歌唱练习。即使冬日星辰还在天上门砾,他也把房间的窗户全部打开,先用爱情大咏叹调逐渐升高的音符预热嗓子,直到声音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睡美人航班

  这个故事让我见识到作者的脑洞可以开到多大,当她遇见一个美女的时候。

  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

  这是个妓女的故事。

  “晚餐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边吃一边聊天。饭后他们会凭着记忆做爱,毫无激情。”凭着记忆做爱。。。我x,这就是中老年人的性生活悲哀吗?

  雪地上的血迹

  这是本书最后一个故事,作者又开始恢复迷幻的飞天色彩了,我就不分享这个故事的迷幻了。想知道的自己读吧。我在最后引用一段这个故事性感的描写。

  ”他只穿了一条豹纹内裤,身材匀称,肌肤富有弹性,泛着海边居民特有的金色光泽。右手戴着一个罗马角斗士的金属手环,手上缠着一根铁链,这是他的致命武器。脖子上挂着一个没镶圣象的小牌子,随着他的心脏的跳动静静起伏。两人都出身于地方上的名门望族,这些家庭从殖民时期就肆意操纵者这座城市的命运。他们俩曾在一起上过小学,也曾在生日聚会上一起戳破过很多糖果袋。但因为多年不见,第一眼并没有认出彼此。妮娜达肯德一动不动站着,没有做任何动作来遮蔽自己的身体。然后比利桑切斯开始了他幼稚的仪式:脱下豹纹内裤,向他展示自己惊人的坚挺武器。她只是他,没有标出丝毫惊讶。

  “我见过更大更坚硬的。”她压制内心的恐惧,“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你要想清楚。想要和我在一起,你必须表现得比黑人更好。”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十):好长的名字的短篇

  最近工作比较忙,最适合在空闲之余读短篇.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古怪.加上看到作者吓了一跳.因为这本书放在新书一栏,打算去拿苦妓回忆录,无意看到这本,再看作者,这不是写百年孤寂的作者吗?这本百年孤寂我永远都只读到前面几章,而在我印象中他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人了.

  于是我拿起这本书加深了下对作者的认识.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生,1967年百年孤寂问世.2014年病逝.

  既然不是上个世纪的作者,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还是有古老的感觉.大概是受百年孤寂的影响.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特别喜欢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典型的你无法在精神病院证明你是个正常人.而当你有一个蠢cry了的丈夫时,在别人眼里,你更加是一个精神病人了.

  加西亚总能在很短的篇幅来个意料的结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