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幻爱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幻爱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8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幻爱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幻爱书》是一本由(美)阿纳托利•托斯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4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爱书》读后感(一):三个男人互相传递雅克琳,有种将一个优质萝莉教育改造成绝世尤物使命感

  quot; 从斯蒂文到意大利情人迪诺,他们占有雅克琳的方式都是主动式的,侵略式,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换句话说是在公共窥视视角之内的个体行为。

  而斯蒂文放养雅克琳去欧洲,对美国人而言,老欧洲历来有文化优越感,Grand Tour计划,意大利又是那么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于是雅克琳与斯蒂文的隔天高密度的鱼雁传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写作业和思想汇报,斯蒂文享受的是古典意大利式的情人帮助他将雅克琳塑造成他跟渴望看到的样子。这是一个男人女人养成类计划的一部分,再想起在大洋中,他对雅克琳的所作所为便不难理解了,甚至我怀疑他也看出了鲍勃对雅克琳的企图心,只是他忍而不发而已。情欲可以改变许多,从体态开始,生活习惯等等一切,继而思想观念,这一切都源于情欲的改变。

  quot;

  《幻爱书》读后感(二):从未有一个女人,被男人爱得如此热烈

  从未有一个女人,被男人爱得如此热烈。

  作者在告诉所有读者,生活比人所有能想象的还充满幻想。由于其对情爱的自然主义优美描写加上书中书极具悬念的情节与出乎意料结局,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失乐园》巧妙结合起来的独特性。

  这本异常令人激动的书,奇妙之处在于:风格和体裁的融合,叙事难以置信的细腻和坦诚。我暗自想:男人不可能如此准确地描写女人的状况和心态,这一思想更加燃旺了我的好奇心。一位男作家怎么能够如此细腻地体会女人的感受并描写得真真切切,完全生活中那样,轻而易举地攫取了人的心, 一些情节竟然那么幻想。

  女主人公在地下室发现了一本没有书名的书,书中一些故事深刻地讲述了关于生存的意义。重又出现一个层面又一个层面------每个思想都使人着魔,都好像是自己的,是从意识的最深角落被挖掘出来的。让人感觉也许真的是这样!爱女人爱到何等热烈的程度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有的时候我很多女人想处在女主人公的地位,因为她们极少有她的那种机缘。可这位文坛鬼才,这个男作家托斯,是如此地精确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他的创作风格特别奇妙,独树一帜,很有意思。如评论所说,他很像罗曼•罗兰。他们同样赞美女人,歌颂女人善于爱他人和博得他人的爱,歌颂她们在精神层面达到高峰的能力和天才。

  第一次对有情爱描写的书总是有点不好接受,然而随着成长看惯外国文学名著,看过《洛丽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恋爱中的女人》后渐渐习惯了,这种情节对于高雅文学的内在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据说《幻爱书》中文版删减了少部分细节描写,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刚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感觉这样更加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也能充分理解故事曲折的情节,并对很多艺术的情节更加充满想象空间。有个评价说得好,书中毫不矫饰地保留了情爱意境,读起来很轻松,很愜意,我觉得自己被一种暖乎乎,毛茸茸的东西裹着,陶醉在心爱的人的真爱之中,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书中的情境,就在大洋岸边,浪涛拍打着我,太阳高照……

  不过呢,台湾版更让我期待了,确实没出呢,大陆版还挺快。不知道删节内容好不好看,嘿嘿。

  真诚地建议每个18岁以上的人都读一读《幻爱书》,它会让你陶醉,使你沉迷,可以让男人更懂得女人,让女人更加了解自己,很多熟悉的情感和心态将激起我们自己的回忆。生活比我们所有能想象的还充满幻想,读完后你将会说:“谢谢!”

  最后说,结局……让我马上重新又读了一遍。

  《幻爱书》读后感(三):女人的内心

  男人无法知道的是,所有的女性内心深处都有一名性别模糊的小人,始终自卑与清醒着。也许他们也是一样,但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互相摸索到对方那微妙的沟壑。

  《幻爱书》读后感(四):心灵的触动

  所有对这本书的介绍都在强调女主角得到的爱多么无与伦比、情节如何悬疑曲折,这些意指模糊的话却令我有好感。在渴求结论的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文学的职责不在于喊口号与指导生活,而在心灵的倾诉与梳理。

  《幻爱书》读后感(五):一个中年男子的幻想

  所有对这本书的介绍都在强调女主角得到的爱多么无与伦比、情节如何悬疑曲折,这些意指模糊的话却令我有好感。在渴求结论的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文学的职责不在于喊口号与指导生活,而在心灵的倾诉与梳理。

  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它当然是一本很棒的悬疑爱情故事,而它更大的价值是:一面通过女性第一人称叙述投射男性的爱情幻想之镜。

  男性作家描写性爱,要么流于粗俗兽性,要么耽于意识流——仿佛为了掩盖兽性,拼命寻找尽量远且高洁的,结果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而这两种又共有一个同样的毛病:冗长。这恰好与他们相矛盾的情怀对应:流于粗俗象征着他们对雄性力量的自恋,而回避兽性则暗示他们对俄狄浦斯情节的忌惮。

  可贵的是,《幻爱书》的性爱内容超越了这种矛盾。就像书中对爱情和女性的理解,它挣脱了情结与虚妄的自恋,显示出恰当的自信与充分的理解——人们在阅读书前半部分的女性第一人称内容时,甚至都意识不到作者是个男性。

  作者AnatolijToss曾供职于莫斯科科学院,这解释了他自信的来源。他拥有足够的智商与逻辑思维在这么长的篇幅里埋线索、穿插对应的书中书,并在结尾将所有隐喻一则不漏地解释掉,他更自信的是自己对女性的了解。

  当揭秘来临,所有人都为自己被“骗”之深感到惊讶,并为他折服。而我另有一个体会,便是对前半部分不适感的恍然大悟

  作者在“扮演”女性心理上达到了男性作家所难有的水准,然而依然无法挣脱男性心理的限制:他的解读就如他对所爱女性的认识,任性、自恋、感性与理性难以统一,因为他其实无法理解女性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导致他描述的女性显得缺乏自省,沉溺于一连串重复且显而易见的错误关系中无法自拔。

  男人无法知道的是,所有的女性内心深处都有一名性别模糊的小人,始终自卑与清醒着。也许他们也是一样,但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互相摸索到对方那微妙的沟壑。

  或者可以说《幻爱书》是一枚经典的寓言,它演示着两性之间永恒精彩的对峙与隔阂。

  《幻爱书》读后感(六):无名书稿与大洋的镜像

  quot;从断片文字切入正如人在彼岸望向无边无际的大洋,都构成了某种意向上的误读:作者试图引导出一种书本的终极隐喻:博尔赫斯最擅长这个不是么?作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他在内心始终有一个愿望:有朝一日将所有书本的书脊连串起来成为一片汪洋,作为神秘主义者对书籍最终隐喻那是一个圆形的世界,那是一个阅读没有终点的所在,全世界所有书本的书脊相连,这本书本身就是上帝。一个很书斋乌托邦式的想象,不是么?本雅明也试图写作一本蛇咬蛇尾全由引文组成的大书。从表面上看大洋是不可分的,连贯的。与之相反:无名书稿是碎片式的,裂片信息的,重组式的。从岸边望向一望无际的大洋构成了认知上的错觉和障碍那是无差别的,此处的水珠与彼岸的水滴,100米深的水与300米深的水是同质的,同样断片式的文字看起来是异质,可是事实上他们是一体的。

  但事实上组成大洋本身的水和组成书稿的文字本身都是同质的。水流暗涌之下与潜伏在文字之下的信息本身又构成了同质。这里,作者托斯又提出了一个对理想书籍的新隐喻:大洋。

  可是随着文本的行进,作者并不满意这么一个静态的隐喻,雅克琳在一场甲板上酣畅淋漓角色扮演的性爱中遭遇了风暴,此时大洋又变化了另外一个隐喻,变成了欲望本身。

  quot;

  《幻爱书》读后感(七):性与沉默

  quot;演奏小提琴让一个样貌普通拘谨的女子神采焕发,在演奏同时,进入某种“鱼水之欢”的境界。与阅读文本对应的是很快作者扔出一个经典场景: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陌生情侣男性对女大学生的“情感征服”,也许说“征服”并不贴切。更像某种情感教育,关于灵肉之间徘徊游弋。

  当男人将另一只手穿越情人的黑发伸向女大学生的微颤的手肘,来自陌生异性的抚摸,与男友疲劳的性义务不同,这次女生第一次到感受触摸中的爱意。相触对于彼此都带有双重冒险的情感体验。男人游弋在公然偷情的边缘,而女生第一次体验被她人男友爱抚的感觉。

  在性的快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禁忌”,违背禁忌所带来的快感往往超越了“性”本身。

  感谢译者柏利老师,这一场景的文笔有默片时代黑白胶片般的诗意与庄重。

  quot;

  《幻爱书》读后感(八):幻爱书:与爱情无关

  如果不是最后50页的情节突转,《幻爱书》可能只是一部冗长沉闷、胡编乱造、充斥着大量情色描写的末流爱情小说:故事女主人公雅克琳先后在美国、意大利和法国与三名男子经历了一见钟情的热烈爱情,但是最终三人在短时间内全部死亡,雅克琳伤心欲绝来到海边独自神伤。但是阿纳托利·托斯像变戏法一样,让这个爱情故事在最后50页里先是变成了惊悚悬疑剧:雅克琳怀疑三人都是被人谋杀,而自己的生命也面临威胁。但最终谜底揭开是又成了一段绝世惊情:原来先后与她相恋的三个人其实是一个人——一名真实姓名始终没有披露的作家,这个作家先是以大学教师斯蒂夫的身份与她相恋,后来为了挽救与两人逐渐平淡的爱情,先后整容成了意大利演员和法国赛车手,以期与雅克琳再续情缘

  由此书卷首所列互联网上读者的反应来看,这个看起来凄绝无望的爱情故事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心。但是,这个爱情却未免太过离奇,其中有太多不合情理的内容。例如,斯蒂夫仅仅是一名美国作家,却何以能对欧洲的大学和顶级建筑公司产生巨大影响?雅克琳在欧洲学习结束后为什么没有回美国去找斯蒂夫?斯蒂夫的容貌、声音可以改变,但是生活习惯却往往很难改变,雅克琳从头至尾怎会毫无觉察? 雅克琳为何从来没有突然上门找过她之前的恋人?……

  上述这些不合情理的内容不禁让人猜疑:阿纳托利·托斯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部隐含漏洞经不起推敲的小说?除非他写的根本就不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确实,如果从比较学术化的角度来看,在爱情故事的表象之下,《幻爱书》更像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小说。

  小说的主题看似是爱情,但实际书中上处处都是对爱情的反讽和消解。雅克琳看似很专情,但实际上是非常滥情;与此相成鲜明对比的是,“作家”专情的又走向了偏执甚至变态。雅克琳和她的恋人们似乎更多地忙于交媾而不是交流,雅克琳和“作家”的叙述充满了自怜、自恋和自虐的色彩。“作家”将其与雅克琳的感情逐渐稀薄归结于雅克琳的智力成长超过了他,这无疑非常牵强和可笑。从故事最终的真相来看,他们之间的表白和誓言更多是矫情和谎言。从故事的情节来看,《幻爱书》对很多爱情小说中那些巧遇、坚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桥段的嘲讽。“作家”试图要精密地安排他和雅克琳的爱情,但是无论他准备得多么充分、多么努力,最终都是徒劳,最后的结果都超出了他的掌控能力,最终他的分身恋爱法只能以假死来草草收场,并直接导致了雅克琳的精神崩溃。这倒应了佛教的话:“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从作者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对理性思维和传统小说中的必然性、确定性的否定。当然也可以看作是阿纳托利·托斯对作家创作的反思:作家总是试图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理想作品,但最终创作的作品,甚至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走向,都可能和作者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从小说的结构上来说,雅克琳在海边读到的书,“作家”送给雅克琳的关于他们两人爱情的两本书,以及“作家”将要创作的下一本书——《幻爱书》,形成了俄罗斯套娃式的小说结构,带有强烈的互文性和元小说色彩,而这种元小说的手法又正是对小说内容真实性、可靠性的消解。

  正如这本书的英文名“Fantasies of a middle-aged woman”所显示的,《幻爱书》更多的是消解、反讽爱情的荒诞狂想。不过由于作者的巧妙结构安排和出色的戏仿能力,弥合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鸿沟,从而吸引了很多喜欢爱情故事的读者。

  《幻爱书》读后感(九):男性的爱情幻想

  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它当然是一本很棒的悬疑爱情故事,而它更大的价值是:一面通过女性第一人称叙述投射男性的爱情幻想之镜。

  《幻爱书》读后感(十):镜像

  迪诺和阿尔弗雷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雅克琳和他们几乎同时认识,而且还在同一场合,青年迪诺代表了肉体之爱,而暮年后者则是情感心灵之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