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前世今生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前世今生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8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前世今生经典读后感10篇

  《前世今生》是一本由布莱恩•魏斯 (Brian L.Weiss)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世今生》读后感(一):一眼万年

  一眼万年 北岛说:“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从前的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力度,但不知道可行性在哪里 ,于是满不在乎了。《前世今生》打破我先前的认知,善恶到头终有报,恶念发生的时候也极力制止了。 在遇见之前,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人对我说:“你的死亡远远不止尘归尘,土归土那样简单。”我一定会当成无稽之谈,颠覆科学的忠贞,此乃危言耸听。轮回,只是编剧用来吸引眼球的噱头。 我带着怀疑的态度开始阅读。女主人公事业稳定,年轻貌美,名凯瑟琳。她一直存在莫名的焦虑痛苦恐惧作者利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解决凯瑟琳的症状。在一次次一无所获后,作者开始采用催眠疗法。第一次发现凯瑟琳的与众不同是她所说的故事中口口声声的女儿是她的侄女,并且所言皆是未发生的事。作者观察得出,她不是在幻想杜撰故事。一开始作者拒绝轮回这个想法,然而在“比较宗教”中发现《旧约》和《新约》都出现轮回,大量的的资料表示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随着治疗的深入,凯瑟琳越来越容易进去催眠状态,扮演各色各样的角色。作者还发现一个有意思地方,凯瑟琳在每一世遇见的人都得以延续,有些人存在千丝万缕的瓜葛。于是作者得出结论,“一群灵魂会一次又一次地降生在一起,以许多世的时间清偿彼此的相欠。”这是浪漫的事,同样残酷。前世的爱人有忘在下一世相见,时间不再是束缚人的枷锁。女儿对母亲说:“妈妈,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女儿。”男人女人说:“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这些似乎不再虚无缥缈,不再痴心妄想。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事态继续发展。凯瑟琳一直重复“灵魂,”“大师”这些不可思议的词汇。她说 同时,凯瑟琳肩负着某种使命,她成为了另一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使者,传递讯息。心理医生和病人必须保证没有私生活的交集,凯瑟琳却可以准确地说出作者夭折儿子的故事,并且为作者答疑解惑。作者多年来心里的郁闷也得以缓解。凯瑟琳有通灵能力,每一场马赛之前她都能准确无误得到获胜结果,百试不厌。凯瑟琳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的人都能通过催眠唤起前世的记忆。长期以来凯瑟琳的烦恼恰恰就是前世的纠缠,在凯瑟琳追寻回前世的记忆之后,她自然而然克服了烦闷的问题。 不可思议对不对,就是这样,每一次的颠覆都是不可思议。人类一次次的进步就是一次次的不可思议。很多东西只是没发现而不是不存在。在新事物被挖掘出来后,我们能做的是用心去接纳它。人类总是不愿意接受新观念。质疑是好事,但是固步自封是愚蠢。 接触到轮回这个观念后,无疑给人的影响是震撼的。震撼之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是放浪天际的追逐。感慨生命的奇妙,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怀抱梦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来世再聚了吧!美好思想伴随到生命结束的时候遗憾就少了许多,这一世的不满足下一世期望弥补。这一世的恩情下一世来偿还,这一生的罪孽下一世来赎罪。我们未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

  《前世今生》读后感(二):命中注定并不是偶然

  没想到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容易读,我今年在读的一本书是《西藏生死书》但是太难读下去了,读了几个月才读到一半不到。但是我发现我之所以觉得《前世今生》容易阅读,却是因为之前读的《西藏生死书》。同时我还惊讶的发现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两个作者记录是那么得相似!

  这两本书,不同的地方在于是《西藏》的作者索甲仁波切在描述轮回、因果等等我们 常人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现象时是那么的平静,自然,就像在跟你说关于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最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而Brian在述说关前世、轮回的超自然事件时候是用一种难以相信,但是又以科学家严谨的研究态度去描述。

  人的灵感是很奇怪的东西, 不是由我们正常世界观所能理解的。就像你问一个人,什么是他的灵魂伴侣一样。他会告诉你:是一种感觉。然后可能偏理性的人会追着问下去,什么一种感觉?然后通常他说:不知道,就是一种感觉,但是当我看到那个人的时候,我会知道就是她。

  在我人生经历中无数次无数次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局限于我们理性思维中。比方说:我曾经在梦里梦到一个很熟悉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曾去过的地方。然后遇到一些陌生人但是又有很熟悉的感觉。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我们的人生并不止一次。然后我在认识到的时候就开始留意有关于轮回的一些书籍和资讯。我看并不是为了去证明有轮回,而是想知道关于轮回内在的一些奥秘;最基本的是人——为什么会有轮回?还有我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我?为什么我今世会遇到这些事件?然而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一些启发。虽然轮回这回事太玄乎了,奇妙,而且不可能用一种公式去计算出来。

  如果你真是对轮回感兴趣的话就一定要先后看看这两书。以下是我所理解的相通之处。

  1、书中里面出现的关于人频临死亡时候出现的“中间状态”有点像《西藏生死书》上说过的”中阴身“。

  2、作者Brian L.Weiss在一次心理治疗中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人凯瑟琳。通过催眠,凯瑟琳回想到她之前的很多世。而凯瑟琳与Brian的前几世一直有很深的缘分;他们曾经是亲戚,也曾经是师生,而这一世他们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这说明,人这一世遇到的人其实也是前些辈子相遇过的人。这与西藏活佛也会经常转世在自己的家族里很相似。

  3、书中还有提过,每个人的心都是千面钻石,需要打磨才能发挥出原来的光亮。这跟佛学上说的“心性”很像。

  值得一提的是Brian L.Weiss与索甲仁波切撰写书本的意义都是在于让人更好的面对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有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

  最后感恩宇宙未知的某种善力。

  《前世今生》读后感(三):爱你一万年

  如果某天有个人对你说:爱你爱了一万年,大多数人会觉得这话不着边际。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正常的思维”会觉得人一生的“边际”是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的结束的。

  心理医生经常会用催眠的办法,使人回忆童年一些不愉快的记忆,以治疗一些心理问题。常规的做法是时间坐标从一出生开始。但布莱恩·魏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精神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在给一个叫凯瑟琳的女患者做催眠治疗时,试着把时间坐标的原点往后移了又移,却有了惊人的发现:凯瑟琳简述了她的前世。魏斯对之既惊讶又疑惑,却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客观地记录下治疗全过程,四年后整理成一本书:《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一个著名的学者,为何要冒毁掉自己学术声誉的风险,去写一本不“科学”的书?去讲述灵魂不死,转世轮回的故事?

  唯物主义已经横行了很久,精神和信念力量总是被科学的幌子挡在门外。主流文化总给在制造一种只要发展经济,一切都好;只要科技继续进步,所有问题都将解决的假象。但人类的物质进步和科技发展最多只能推迟而非消除人生的无常和危机,无论社会怎样繁荣,科技如何先进,我们还是要面对很多烦恼、痛苦和死亡,这些都不是金钱或科技能消除的。人们生活在出生和死亡之间的时限中,疲于奔命,常常会忘了活着的真正目的。

  如果我们知道并相信“生命是无尽的,所以我们不会死,我们也从未真正地出生”,知道自己以前曾活过无数次,将来也会再活无数次, 也许对人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以后的科学是否可以证实灵魂不死,转世轮回;凯瑟琳在催眠状态下的讲述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魏斯的方法是否科学,分析是否客观......? 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看到的是:凯瑟琳的心理症状消失了,心情变好了;魏斯在与家人分享了这次经历后,一家人的关系变得更融洽;千千万万个读者读了这本书,开始跨越生与死的时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魏斯收到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就是刚满三岁的女儿对他说:“爸爸,我爱你爱了四万年。”有女儿的这就话,做父亲的人生还有什么遗憾?一家人要是想着前世、或者是后世是否曾是或者会是一家人,还会去挑剔其他人的缺点和过失吗?

  读完这本书,回想起自己内心挣扎,还有失去至亲时的痛苦,如果相信灵魂是轮回的,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安慰治疗。

  人类已经把自己的空间拓展得很广阔,可以遨游太空,如果能把生命的时间坐标也延长一点,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应该会不一样,也许会更加珍惜跟周围的人能在一个时空里今生今世相遇、相处、相知的缘分,会少一些烦恼,会平静地面对痛苦和死亡。

  如果有天有人对我说:“我爱你一万年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

  《前世今生》读后感(四):无论你是否相信轮回,看完这本书都能让自己更加坦然更加快乐面对生活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个人认为现在世界上有两种迷信的人,一种是宗教迷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迷信,还有一种就是科学迷信,过分的相信科学,其实也是不可取的。其实我们的科学还在进步中有许多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的玄学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否定。世上有许许多多轮回的事例,其中有一部分就发生在没有轮回信仰的人身上。这本书虽一直在描写轮回,但看完整个一本书你却会觉得无比的舒畅。作者本着一个记叙者探索者讲述着凯瑟琳的一次次催眠过程,有时甚至可以和“大师”们交流。或许我们的一世世都是来尘世学习不同的东西而无论轮回存在与否,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学着去学习新的知识,感悟身边的生活,倾听别人的话语与取得自己心灵上的进步让生活更快了更阳光。书中的作者本来在遇到大堵车时可能会暴跳如雷,但是自从给凯瑟琳进行治疗,他也改变了自我,他知道自己这个下午是带儿子出来玩的,所以如果发火就毁了这次郊游,于是这两个小时的堵车过程中他转而和儿子聊天也过得很愉快。有时或许你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烦恼。但是看完这本书会觉得有许多东西看淡了,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转换思路。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么一世世便是我们的修行,我们或许真的不曾死去而是在修炼。就算轮回不存在,也大可不必担心死亡的到来,毕竟生命最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质量。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决定更阳光更积极地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前世今生》读后感(五):放下包袱,活在当下

  你相信人有灵魂吗?如果有,你觉得灵魂是不死的吗?你相信轮回转世说吗?你会去猜想自己的前世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或者你对这些问题很好奇,我想你会喜欢这本《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25年前,本书的作者布莱恩•魏斯博士在催眠治疗患者凯瑟琳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作为一个科学家与专业的心理医生从来都不屑与相信的生死轮回秘密,并将此治疗过程写成《前世今生》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即畅销全球,同时掀起数百万人对“轮回”话题的关注与议论。作者本人甚至做客嘉宾奥普拉的脱口秀、CNN 探索频道等节目。诚如魏斯博士坦言的那样,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从此这位曾经坚决的无神论者走上了探索“生死轮回,前世今生”之路,通过积极推广“前世回溯疗法”,他帮助病人回顾前世,探究因果,治愈病痛,活出更美好幸福的人生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中作者与我们分享了几百个“前世回溯”案例,以及从这些案例中可以学习到的经验、教训。有的人从小身体孱弱,患有饮食障碍,只能吃11种食物,通过“前世回溯”了解自己曾在上一世误食有毒的黄色小花而夭折;有的人总是重复“工作有起色就调换职业”的行为模式,通过“前世回溯”了解自己前世是个农庄寡妇,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与家庭的完整,非常辛勤的劳作,但还是因为战争失去了最珍爱的孩子;有的人沉溺在失去亲人的哀痛中无法自拔,通过“前世回溯”看到死去的亲人在前世也与自己有着亲密的关系,彼此是亲人或爱人、好友,在这一世即便肉身消亡,但是灵魂很好,一直还陪伴在自己身边……有的人前世是印度地方统治者,曾经参加过加冕礼;有的人前世是个小王国的王子;有的人前世是个遭受大屠杀的犹太人;有的人前世是个贫穷的乞丐,有的人前世参加过二次战争……可以说这本书是由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以及成百上千个经过“前世回溯疗法”的患者共同写成的。所有的这些故事是如此的神奇、有趣、独一无二包罗万象,有的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遭遇讶异、怀疑、惊叹等情绪,仿佛自己打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充满奇迹的魔法盒。

  如果这本书只是罗列一堆患者陈述的“回溯前世”时看到的前世生活的事实与细节,或者探究回溯经历历史的真实与准确性,那就显得非常单薄了,好在本书并非单单如此。前世的回忆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其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与感受,揭示出来的因果关系,以及当事人从中收获了对生活,对人生,甚至是对人类命运的认识、体会,这些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共鸣与思考,也正是这些起到了治愈患者的神奇作用。比如有个女人年轻时就非常讨厌被什么东西触碰到脖子,后来喉咙里长了一个瘤子,手术后常常患有失语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讲话。经过医学鉴定和治疗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前世回溯”治疗时,她看到自己是个奋勇杀敌的骑士,在战争中脖子被人刺了一剑,失血而亡。重温骑士的死亡过程后,她放下了内心的恐惧,恢复了清亮的嗓音。

  如果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永恒的,我们的本质是灵魂,每一世的身体、生活形态虽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携带着相同的灵魂继续生活,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恐惧呢?

  如果我们认识到相聚便是有缘,曾经被我们伤害的人将在另一个世代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有机会弥补过错;伤害我们的人也会回到我们身边,纠正他们曾经的过错,那么,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会不会更多一些珍惜与宽容?

  如果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降临人世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仁爱与宽恕,物质财富,名利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个充满爱与同情的优质灵魂才是永久存在的,那么,我们在衡量与追逐成功时会不会更加清醒与多元?

  了解前世经历的痛苦与欢笑,揭示生命的因果轮回不是为了背负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活在当下。放下你前世经历的痛苦、创伤、憎恨、恐惧,你才能治愈与活在当下,以更加开放和勇敢的姿态拥抱美好的未来。

  《前世今生》读后感(六):前世今生与细胞记忆

  在书店看到魏斯的这本《前世今生》我总觉得是胡兰成写的,后来想起来胡兰成写的叫今生今世。

  不管别人信不信,我是相信前世和轮回的。

  我相信这些,因为我是好奇心很重的人,比如有人给我推荐电视电视剧时我总会要求对方给我剧透。我喜欢把影评先研究了再去看电影。也可能是基于一种,担心看了白看的问题吧。

  书中提到一句话,“生命是无尽的,所以我们不会死,我们也从未真的出生”。最近大概至少在三本书里都看到了类似的话语。书中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叫中间地带,也就是死亡后与投胎前的过渡时期。这在佛教说法里叫中阴身。笃信佛教的人大概真的不会介意自己死了之后投胎成自己的子孙的吧。

  内容上,《前世今生》与《细胞记忆》所差不多,前者是写一个人的86次前世里重要的几次,包括中阴身时大师传授的智慧。 后者是一个灵媒写的为多个人催眠解决实际问题的各个实例。《前世今生》在大陆发行了几个版本,《细胞记忆》只在台湾发行。我看过台大校长李嗣涔关于手指识字的视频,感觉科学其实更应该是开放的,而非一味的去否定现在无法证明的事。

  《前世今生》读后感(七):我也爱你爱了四万年

  小时候就爱看世界各地的未解之谜,各种报道里的神秘事件也是看的不亦乐乎。但毋庸置疑有许多科学工作者,否认像前世这样神秘主义的存在。然而,我们对科学的迷信,是否会像某些人对宗教的迷信一样,掩盖了我们的视线?

  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心中一定要留足够空的位置,用以接纳各种态度。否则科学也成为一种迷信。过于严肃理智的人对于科学的信仰,反而变成了一种偏见,硬邦邦的,没有灵动性,缺乏浪漫。

  阅读《前世今生》途中一个很大的感觉是: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与自我进行一场好好的对话了?大脑中本身就带有对生命的深层意识,原来你一直与我同在,而我们是不是真的用心倾听。今生我需要做的学习是什么?是否已经找到?自己身上的一切坏毛病,一切的傲慢与偏见,并不是你标榜自我的工具,而是你真正需要修行的地方。但我庆幸在还未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开始在做这些修行了。

  所以,读完这本书,我已懒得去考证真实性了,因为它的的确确减轻了我对身边人死亡的恐惧。大概一个月前我还会因担心某一天至亲的离去而落泪,但现在,想到我们会以另一种形式永生永世的相爱,所以,我只想在这一世好好做爱你的人,不去担心未来。

  等人生经历再丰富些时,我一定会重读这本书的。

  《前世今生》读后感(八):消除恐惧,以爱与承受、接纳之心去度世

  一篇评论,分三次写完,多事之夏。

  因为与人的约定,写评论,虽有点带目的性的意思,但也是一种促进。其实看书应是更耐心些,凡事有利弊,随缘。前天有事昨天赶着将这本书看完,共看了一周,每天半小时,基本都在晚上11点左右。

  第一次发现这本书是在豆瓣上,不知如何找到,不过既然能入眼,并迫切想看,我想这就缘分吧,也许冥冥之中,有“前辈”指引。初看来,这是一本让多数人看着瞠目结舌,不敢相信的书,或许觉得作者神神叨叨的。作者的求学经历与科学求证,一系列逻辑紧密的叙述,仅来自病人记录材料的整理所得,让人又不得不去相信这一系列冲击传统观念的新见解和事实。

  看本书之前,我的人生观也在改变着。对于复杂的世界和人,我想总应抱着一颗接纳和包容的心去面对,不断相信不断质疑不断接受,这样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开阔自己的眼界。包容能让自己更好的接纳自己和身边的人、事,也许是后者在先。因此,对这本书中所讲,虽是半信半疑,但由于书中很多逻辑性较强和详尽细节的叙述,以及前辈们富有哲理又让我深以为然的话语,还有作者独特的视角与层次去对此进行的解读,我更多的愿意去相信他所述的“事实”。里面有很多“前辈们”的哲理与智慧语言需要我们富有耐心的去消化,并大量的时间去等待和检验。

  无论真与假,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大爱与开放心灵都值得我去学习。

  里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作者对于发现生命轮回之后的解读(又或是先哲们通过凯瑟琳告诉他的)了,“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一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也许这世为医生、那世为高官,这世为仆人经历艰难困苦,那世为贵人享受一切,不过每一世都是有意义的修为,都为灵魂的进修与升华而努力着。这样的观点,作者认为会让我们心安理得的去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困苦或贫穷,去磨砺我们的灵魂,不惧生死,即使是短暂的存活也是有非凡意义的,因为“我们从未死去,也未真的出生”,只是为着灵魂修行而来这一世。同样,我们也要珍惜时间,用心灵去感受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去找寻我们这世所需达成的目的,珍惜我们所遇,去完成我们的修为。每一世我们都不应恐惧,用爱去改变自己和面对世事。

  “灵魂的修行有7个层次”每一世有每一次的修行,本书中仅涉及了过渡状态和回忆状态,进入这个层次,需要对自己是否重回人间进行选择,如若为了某个人返回人间,则需等待这个人轮回,一同返回该去的地方。否则,则进入另一个灵修层次和状态,进行修行,直到我们所有人由生而不平等,达到最终的平等,最终的相同状态,只有光与爱。这是通过凯瑟琳这个管道传达的“大师”们的语言。可信可疑。

  灵修必须借助肉体,因为无肉身的灵魂没有七情六欲,无痛苦与快乐,只是能量状态。而“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人都为自己的修行而来”,凯瑟琳这个病人,也许初看来是魏斯帮了凯瑟琳解决了生活与精神的麻烦。从灵魂的角度和在先辈们的眼里,却是为帮魏斯而来,这与我们常说的感恩的观点不谋而合。又回到这点,理论达到最终状态,都是相通的,道与佛,佛理与现代物理。让我们抱着感恩之心,爱人之心去迎接自己的因缘。无论什么人,我们都应用爱对待。

  “我们的目标就是学习,通过知识成为像神一样的存在。我们知道的事这么少,你在此是我的老师。我们借由知识接近神,然后可以休息。接着我们回来,帮助其他人”。前辈们的话语总是透过人世,高于人世,用智慧与爱去看待这个世界。前辈们透过凯瑟琳这个“管道”,传达给魏斯的种种知识与忠告,也是对世人之爱。给予的建议——耐心与等待的价值;自然界的平衡所蕴含的智慧;消除恐惧,尤其是对于死亡的恐惧;需要学习信任与宽恕;不要去评判别人,或终止他人的生命;直觉能力的积累和应用;我们是永生的。这些都是我们应学习、死守和信任的。

  他们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也许是我们的前世或今世的亲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成为永恒,守护着我们。

  愿每个人找到自己应修之行,为世界谋福。书中大师们指出(或预测)人类的三个阶段,值得深思。

  《前世今生》读后感(九):前世今生

  如果说这世上真的存在灵魂,是否有违科学?

  如果更进一步证明轮回的存在,是否会让我们对生命有种新的认知?

  对于佛教近两年看的书比较多,最初看圣严法师、星云大师,初初了解一些粗浅的佛教入门知识。对于轮回很感兴趣,曾经在网上偶然看过一个用现代仪器来捕捉灵魂的视频,镜头里被遗弃的房舍中出现了隐约的孩童嬉笑声,当时是摄像机直接拍摄,晃动的镜头看的出没有经过后期制作,那声音在一群全是大人的研究人员中显得尤其突兀。

  科学无法证实的东西太多,只是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解决问题的阶段,悬而未决不代表以后不能解开这些谜团。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Many Lives Many Masters)是美国心理学家布莱恩•魏斯(Brian L. Weiss)很早以前的研究成果了,这套书总共有四本,这是第一部。

  魏斯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他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最初对于科学的信赖毋庸置疑,为何突然转为研究轮回,就是从这本书介绍的事例开始。

  他在为一位病人进行催眠治疗的过程中,女病人凯瑟琳回溯到了她在埃及的一世,所描述的场景与现实完全不符,当时的魏斯吃了一惊,他不晓得这是怎么了。在其后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凯瑟琳拥有通灵能力,能够知晓自己的前世,并在一次交流中知道总共转生86次。

  书中能够描述的轮回有二十多次,还有很多阶段凯瑟琳并没有回溯到。刚开始的每一次回溯,总会伴随着痛苦的濒死体验,感觉到灵魂浮起,能够看到围在身体周围的家人朋友,然后回到一种宁静、安和的灵魂境界中,等待下一场轮回。

  凯瑟琳还有一个特别的能力,能够作为灵媒,传递更高智慧的灵魂想要传递的思想。而魏斯在每回凯瑟琳前世死亡回到灵魂状态后,就会问一个问题,“这一世你学到了什么?”

  每一次凯瑟琳的答案都不同,她一直在修行的过程中,学会宽恕,学会如何对待仇恨等。举个例子,她在乌克兰转世的那一次,最后是这样总结的,“不能草率地审判一个人,得公平对待他,很多人命因为我们草率的判断而毁了。”

  作为灵媒,在催眠过程中,凯瑟琳能够传递更高智慧灵魂的箴言:

  “耐性和适当时机……每件事在该来的时候就回来。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一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但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人有许多阶段,时间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时间,而是一节节待学的课。”

  这些思想跟佛家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佛说:人人都能成佛。魏斯在书中提到更高智慧的灵魂说:人人都能成为神。

  我们在世间是为了修行,偿还一世世的缘与债,等到所有一切都能偿清,就会回到灵魂状态,进行更深度的修行。

  这本书读完,想了很多,不大不小的问题想了一大堆。不能说全然的相信,但也确实因为这些而心动。如果生命是一场场的试炼,这一世不能完成的任务,生生世世的修行都要完成,是不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得与失,早点学会处理内部情绪,珍惜生命,才有可能进行下一场修行。这样是不是自杀的人就会少一些?既然都是要过这一关,早过毕竟比晚过好,因为那是躲也躲不过的劫。

  按照佛家说法,六道轮回,我们谁都不知道身边的一条小狗或者小猫是不是曾经相处的朋友亲人,这样是不是就会少一些虐待,多几分关爱?

  名利是诱惑,也是生活其间追逐的对象,有当然是好,失去也并不可怕。生活的好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交代,作为平凡人,有义务照顾好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看过那么那么多的事例,都在讲这样的道理,并不是有了钱就能幸福。爱、宽容、信任、学习、快乐,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终生追求的东西。让自己生活的好,并找到一两个不论身为何人,居于何所,都能宁静坚持的事情,就是幸福。

  书中最温暖的一个观点讲到,每个人都有一两个守护天使。记得初三看一个客心画的短篇故事,故事中的女孩因为车祸丧生,她就变成天使,一直守护着心爱的男孩。

  当时带着小女孩的幻想,总爱在晚上害怕的时候期待一个守护天使,把年少时的烦恼统统都倒给他,一遍遍说些不厌其烦的话。带着这样的回忆,看到这样的说法,心里忽然有些傻傻的开心,真的如魏斯所说,那我的身边早就有一个倾听了很多心事的天使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玩儿过当年流行的笔仙游戏,初三跟好友一起在她的帮助下,我们曾经也玩儿过这个游戏,带着半真半假的期待心情,好奇的跟不知名的神灵沟通。玩儿过的人都知道,召唤笔仙由两人左右手的夹着笔,如果不齐心根本写不出文字,在不沟通的情况下,我没办法知晓朋友的心事,她也不知道我想写什么,在我们召唤笔仙的时候,真的就能够写出问出问题的答案。当年学业的原因,记得问出的大多都是成绩会不会及格,之类很现实的问题。

  还记得当年玩儿过几次,遇到过一个特别调皮的小神仙,当手被无形的力量带着不断在白纸上圈划,可以感觉到那种滞重感中的轻快,当问到他是谁,他说是我跟朋友中一个的守护天使。还有一次遇到一个非常成熟的大叔,总觉得他是和尚的形象,会说些很哲理的话。

  年纪小的时候也会觉得新奇害怕,可是总共也就玩儿三四次,时间一旧,害怕的感觉慢慢变淡。

  如今寝室里的丫头还有两个晚上怕黑,不敢自己睡。记得前年考研,晚上经常熬夜,一过十二点就吓得特别精神,有几次被莫名的恐惧感折磨的不敢关灯睡觉。总是害怕晚上黑咕隆咚里会钻出恐怖的东西,对鬼魂什么的也是将信将疑,直到一次又是开灯睡,心里一下子彻底被激怒,我不晓得这样的自己是怎么回事儿。然后恶狠狠地说:对的,就是有这些东西,你关灯的时候他们就在你旁边瞎转悠,就算你不关灯他们也还是透明地看着你,可你这二十多年不都好好的过来了。自此以后,情况急剧好转。到现在已经不怎么害怕。

  当全然接受曾经的恐惧,反而觉得没那么可怕了。

  很多年过去,已经不会召唤的咒语,而且以前都是朋友带着玩儿,跟她也已经失散多年。有感慨和回忆,看到这本书,想起以前,还是觉得开心。或许我们在不知情的时候,已经打通了一道关口,对那种手臂在召唤后沁凉冰冷的感觉还有印象。

  信或不信都有个人的选择,这些也并没有打乱曾经的生活,我们依旧安稳成长,一点点了解这个世界。

  《前世今生》读后感(十):前世今生,永垂不朽

  利用上班的午休时间,终于把这本《前世今生 生命轮回的启示》读完。文章以催眠的角度带领我们了解前世与轮回的奥秘,凯瑟琳在催眠状态下带领我们学习关于爱与希望、信心与善意、耐心与时机、新任与宽恕等实用的人生建议,敦促人类打开心灵,以坦然之心迎接广阔的未知:

  “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一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能强求。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

  读到或谈到爱、慈善、信心是容易的,但是去做、去感受它,几乎需要意识的改变。不是酒精、药物或一时情绪的短暂改变,恒久的改变是靠知识和了解、行动和实践来维持的,必须把它转化成日常生活的习惯。”

  凯瑟琳的催眠过程中的大师不断的提到,在轮回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每一世都需要学习一些知识,只有在这一世的肉体状态中学会了这些才会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就是无止境的重复。原来,灵魂也是需要进化的,或者说成是进阶。

  “有因必有果”。脑袋里忽然浮现出这几个字,似的,因为掉进过水里,所以怕水,因为喉咙被刺穿过,所以不敢吞咽,这并不是得了被害妄想症,而是因为在前世中的经历,到今生没有忘记,没有放下那个包袱,所以一直会害怕着。

  有一天,很幼稚的问年长的同事,死了后我们还会记得今生发生的事情么?是不是真的是永生的?当时同事呈现出一种看待神经病的表情,后来想想自己都觉得挺...那啥的,当我们从肉身过度到灵魂的时候没有人会知道,也不能确定过桥的时候有木有喝过孟婆汤。如果说未来对我们来说是飘渺的,那么,下一世是不是更未知呢?

  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过好这一世,无愧于心,做一个好人。

  也许是太年轻,经历的事情还少,对很多东西体会的不是那么深刻,我想等我经历的多一点,对于生命、生活、人生会有更多的体会吧。与20来岁的我们而言,谈论这些还是有点严肃,生活,要读书、历事、见人、行路,待到更成熟的时候,我想我会再一次读这本书的,那时候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心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