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铜币读后感精选10篇
《两分铜币》是一本由(日)江户川乱步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分铜币》读后感(一):日本推理小说的起点
不愧是日本推理小说的大神级人物,寥寥万字的短篇推理小说,都能写得跌宕起伏,尤其是几个短篇中结尾时的强力逆转,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在二战前就能写出那么多优秀推理作品的神级人物。
在读这本短篇小说集时,最明显的感觉是,乱步在创作小说时,并不是把解密推理做为小说阅读的唯一目的,而是通过小说表达大正时代的人文风貌。例如《两分铜币》中穷困潦倒却乐观且思想天马行空的两个年轻人,《二废人》中经过日俄战争,满身伤痕的斋藤,《双生儿》中不惜杀害孪生哥哥的弟弟,《红色房间》中想出随机杀人且毫无嫌疑的“我”,展现出了二十世纪初,虽然日本赢得日俄战争,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但人们却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迷失自我,纲理伦常慢慢丢失。
第二个感觉就是强力的逆转,这里就不一一数了,总之,没到最后一个字,你都不要相信你前面看到的。
开放式的结尾,尤其是《百面演员》,直到小说的结束,都只能由读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自己应该相信的东西。
《两分铜币》读后感(二):侦探、推理小说的异化与滥情
大师就是大师,即使时过近百年,仍要为其想象力和构造故事的手法大为赞叹!
情节紧密、言简意赅。在看了大量拖沓冗长的欧美经典(阿婆、钱德勒是集中代表)和后劲乏力的新世纪日系推理(东野、乙一、伊坂幸太郎)后,回头接触此书顿觉心清气爽。
继承者们即使诡计再妙,然忙于凑字、拙劣的笔法使他们只能对前辈的成就望洋兴叹,更别提某些创意乏力却打着揭示人性幌子的可笑后生——你写的是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小说,才不要看“品德手册”中矫揉滥情的社会故事。
题外话:
评论标题写得很大,仿佛应该有纵贯侦探小说演化史的长篇大论,而且最好掺入文化研究、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甚至现象学、意识流、进化论等各种旁征博引。。。好吧,我觉得前面简短的评述已经很好地点题了,每个优秀的作者都应信任读者的脑补能力,冗余意味着犯罪!
《两分铜币》读后感(三):关于此书的密码
Francis Bacon‘s cipher
以A和B两个字母,用五个一组的形式,以二进制方法,依据字母表顺序,来依次替代原本的字母表达。
a AAAAA
AAAAB
c AAABA
d AAABB
e AABAA
f AABAB
g AABBA
h AABBB
i-j ABAAA
k ABAAB
l ABABA
m ABABB
ABBAA
o ABBAB
ABBBA
q ABBBB
r BAAAA
AAAB
t BAABA
u-v BAABB
w BABAA
x BABAB
y BABBA
z BABBB
《两分铜币》读后感(四):日本推理文学的起点
提及日本推理,有一个名字永远无法回避,那便是江户川乱步。他是先行者,是奠基人,是日本推理文学的精神领袖和中流砥柱。没有江户川乱步,日本推理难成文学,更不可能有今日“百花争艳”的局面。乱步先生远行已近半个世纪,却依旧被所有日本推理小说作家尊为“鼻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江户川乱步奖”,依旧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推理文学奖项之一。无论横沟正史还是松本清张,无论岛田庄司还是东野圭吾,无不受到江户川乱步的影响。
因此,阅读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并不在于讨论他的情节与构思,而是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体味他如何在黑暗的时期不断的摸索与努力。阅读他的小说,更可贵的是渗透到小说之外的那种探索精神。
今天看的这本《两分铜币》收录的是1923年至1925年乱步最早期的非系列推理短篇,共16篇,以准本格推理为主。文采布局虽然稍显稚嫩,但是在叙述风格和情节布置上可谓非常大胆,而且特色鲜明,阴暗潮湿的想象力有一股独特的吸引力。变装、一人N角、双胞胎、梦游……这些桥段已成为了乱步的另一张名片,并且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用通俗写法包装后获得了更多的受众。
并不仅仅是猎奇,在短短的篇幅中,乱步也用恶作剧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当时世界的好奇。手法可以被用烂,但是这种好奇本身,永远不会过时。下面将一一介绍。
《两分铜币》:里程碑意义的处女作,可视为向爱伦·坡《金甲虫》致敬的作品,但是在趣味性和游戏性上要强于前者。很完整的作品。★★★★★
《一张收据》:1923年,乱步用较短的篇幅展示推理桥段、意外反转和开放性结局的好教材。★★★★★
《致命的错误》:相对来说剧情比较单调,算犯罪小说吧。★★★☆
《二废人》:这篇的PLOT在之后的《石榴》中将会发扬光大,这篇明显小品了很多,也是从点到点,没有展开也没有分叉。★★★★
《双生儿》:我觉得这篇也可以叫《致命的错误》,但是比《致》多出了一个双胞胎设定,增加了剧情推动时的趣味性。★★★★
《红色房间》:乱步作品中难得的治愈结局!很多人的最爱。★★★★★★
《日记本》:篇幅不长,可算作日常推理。★★★☆
《算盘传情的故事》:将暗号的破解去掉了,诉求是整个剧情的发展。我称之为反日常推理。或者,悬念小说。★★★☆
《盗难》:篇幅不算短,但是只不过是《两分铜币》的一个梗的延伸和加工罢了。★★★
《白日梦》:没有任何推理,悬念也很淡。但是!这篇预示着乱步今后CULT风格的萌芽。在本格推理和意外性之外,乱步又发现了新的舞台。★★★★
《戒指》:也是一个爱伦·坡用过的梗,加工一下写成的。不过用对话推进的方式很好,乱步在讲故事方式上做的尝试真的每次都让人觉得很好玩。★★★☆
《梦游者之死》:梦游的桥段与《二废人》相互辉映,不同的是本篇多了点无奈与宿命,同时,心理描写仿佛盖过了剧情描写。★★★★
《百面演员》:我觉得这篇很有想法,乱步告诉我们他的好奇点,然后说我是骗你们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停止不住这份好奇了。★★★★★
《一人两角》:颇具有讽刺意义的一篇,以荒诞的方式抽了当时颓废的民风一个耳光。★★★★☆
《疑惑》:本格意味很浓的一篇,并且里面的理论很有趣。不管是水面上的故事,还是水面下的思维,我都很喜欢。★★★★★
《火绳枪》:作为练习作,确实缺点非常明显,犯了写作菜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写作束手束脚,模仿痕迹特别严重。谜底也只是一分钟探案而已。★★
《两分铜币》读后感(五):无法破案的侦探
有时觉得江户川乱步对线索和基于物证的演绎推理抱有消极态度。而他笔下的凶手也往往不大沉得住气,嘴巴特别痒。每当侦探或者推理作家洋洋自得地讲出好似浑然天成的完美推理,真正的凶手总是憋不住,非得得意地问:您难道不记得我了吗?请再仔细看看我是谁?
一枚指纹可以颠倒受害者和凶手的身份,反正把对比指纹换掉就好啦;一张收据掉落的位置可以改变凶案发生的时间,反正也只有“我”看到;还有鞋印,不过好像受害者先后换了两双鞋,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喜欢第一双,硌脚。
乱步的侦探破不了案,不是因为受害者不小心殒命烛台,也不会用手枪不小心摔走火之类的理由,一笔抹消凶手的存在。真的存在一个穷凶恶极的亡命之徒,犯下命案,然后消失不见,留下一个疑问。由零星物证演绎出的推理真的是无懈可击的吗?没有凶手亲口确认,又有谁知道事实究竟是怎样?
不过好在,有些侦探不知是背是幸,遇到的观众偏偏就是... ...
不过,江户川乱步的变格推理真的很棒!【强行结尾】
《两分铜币》读后感(六):早期的乱步
本书是乱步早期短篇集,每一篇都力求结局的反转,即意外性,但以现在的眼光看,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品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只是日常生活的谜团解答,看起来像故事会。
从本书来看,早期的乱步热衷于“一人分饰两角”和暗号解谜,但几篇暗号作品明显是想到了暗号再去拼凑、编写故事,太刻意,削弱了故事性。
个人喜欢的两篇分别是《红色房间》和《盗难》,前者展现的杀人方法(我称之为“故意过失杀人”)让人惊叹不可思议又觉得近在身边,如果不是结局反转,甚至要感叹人性深处的“恶”是如此可怕;后者提供了开放式结局,或者说罗生门式的解答,不拘一格。
从写作手法看,乱步也有探索,比如完全对话式写法的《戒指》和《疑惑》,还有让我联想到渡边信一郎的“混沌武士”那种嘻哈风格的《白日梦》,可惜这几篇内容都不算精彩。
《两分铜币》读后感(七):我是有多爱乱步的短篇【分解无责任乱语】
时过境迁,欣赏过那么多五彩缤纷的推理作品后,再次重温乱步的经典短篇,感觉已不如懵懂少年初见推理时那么惊鸿,但是多了一份感动,要说是怀旧心理作祟也行。
这本收录的是1923年至1925年乱步最早期的非系列推理短篇,文采布局虽有写稚嫩,但是在叙述风格和情节布置上可谓非常大胆并且有特色,阴暗潮湿的想象力有一股独特的吸引力。变装、一人N角、双胞胎、梦游……这些桥段已成为了乱步的另一张名片,并且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用通俗写法包装后获得了更多的受众。
并不仅仅是猎奇,在短短的篇幅中,乱步也用恶作剧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当时世界的好奇。手法可以被用烂,但是这种好奇本身,永远不会过时。
《二分铜币》:里程碑意义的处女作,可视为向爱伦坡《金甲虫》致敬的作品,但是在趣味性和游戏性上要强于前者。很完整的作品。★★★★★
《一张收据》:1923年,乱步用较短的篇幅展示推理桥段、意外反转和开放性结局的好教材。★★★★★
《致命的错误》:相对来说剧情比较单调,算犯罪小说吧。★★★☆
《二废人》:这篇的PLOT在之后的《石榴》中将会发扬光大,这篇明显小品了很多,也是从点到点,没有展开也没有分叉。★★★★
《双生儿》:我觉得这篇也可以叫《致命的错误》,但是比《致》多出了一个双胞胎设定,增加了剧情推动时的趣味性。★★★★
《红色房间》:乱步中难得的治愈结局!我最爱的乱步三短篇之一,如果排名有先后的话,这篇是第一。其他两篇你们猜,提示:没有收入本书。★★★★★★
《日记本》:篇幅不长,可算作日常推理。★★★☆
《算盘传情的故事》:将暗号的破解去掉了,诉求是整个剧情的发展。我称之为反日常推理。或者,悬念小说。★★★☆
《盗难》:篇幅不算短,但是只不过是《二分铜币》的一个梗的延伸和加工罢了。★★★
《白日梦》:没有任何推理,悬念也很淡。但是!这篇预示着乱步今后CULT风格的萌芽。在本格推理和意外性之外,乱步又发现了新的舞台。:★★★★
《戒指》:也是一个爱伦坡用过的梗,加工一下写成的。不过用对话推进的方式很好,乱步在讲故事方式上做的尝试真的每次都让人觉得很好玩。:★★★☆
《梦游者之死》:梦游的桥段与《二废人》相互辉映,不同的是本篇多了点无奈与宿命,同时,心理描写仿佛盖过了剧情描写。★★★★
《百面演员》:我觉得这篇很有想法,乱步告诉我们他的好奇点,然后说我是骗你们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停止不住这份好奇了。★★★★★
《一人两角》:颇具有讽刺意义的一篇,以荒诞的方式抽了当时颓废的民风一个耳光。★★★★☆
《疑惑》:本格意味很浓的一篇,并且里面的理论很有趣。不管是水面上的故事,还是水面下的思维,我都很喜欢。★★★★★
《火绳枪》:作为练习作,确实缺点非常明显,犯了写作菜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写作束手束脚,模仿痕迹特别严重。谜底也只是一分钟探案而已。★★
《两分铜币》读后感(八):庆江户川乱步补完~撒花
3月初入手KPW开始到今日,终于补完了几乎全部的乱步作品,随便写点感想以作纪念。
1923年至1926年期间,乱步发表了为数众多的短篇,其中许多故事比起推理更偏向怪奇惊悚一类。短篇中比较本格的推理小说是以后期大为活跃的明智侦探为主角进行解谜的几篇,但当时除了《D坡杀人事件》等少数几篇外,明智侦探仅是在故事结尾处出场进行解谜。
1926年乱步发表了第1部长篇小说《帕诺拉马岛奇谈》,明智侦探同样是在结尾露了个小脸。之后接连发表了一系列以明智侦探为主角的长篇小说,以及唯一的4篇中篇小说。
1936年开始乱步改变了行文的风格和故事的内容,改为小朋友们写故事,直至1951年写了多部明智侦探、小林少年、少年侦探团与怪人二十面相斗智斗勇的长篇小说。
乱步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其许多变态的癖好(正常的比如暗号之类请允许我忽略),下面以关键字罗列:
M:参见《D坡杀人事件》、《猎奇的后果》、《阴兽》。
人体、分尸、尸体雕塑、活体改造、美人鱼(这一系列关键字很明显是乱步最爱):《白日梦》、《跳舞的一寸法师》、《孤岛之鬼》、《地狱的滑稽大师》、《蜘蛛男》、《大暗室》、《帕诺拉马岛奇谈》。
偷窥:《顶阁上的散步者》、《猎奇的后果》、《人间椅子》、《湖畔亭杀人事件》、《虫》。
易容、分身、一人分饰二角:《猎奇的后果》、《百面演员》、《一人两角》、《恶魔》、怪人二十面相全系列、《幽灵塔》。
人偶:《非人之恋》、《恶魔》。
镜子:《镜地狱》、《目罗博士不可思议的犯罪》、《湖畔亭杀人事件》。
食尸:《白发鬼复仇记》、《在黑暗中蠕动》、《虫》。
同性爱:《孤岛之鬼》。
前方剧透慎入!
乱步绝对是坚定的博士一生黑,只要你看到博士这2个字,那这部小说的犯人一定就是这个博士没跑了。
看完乱步的作品以后,我感觉我的下限被刷新到一个人生新低度!
最后推荐个人最喜欢的几篇:《十字路口》、《阴兽》、《石榴》。
《两分铜币》读后感(九):病态怪诞的江户川乱步
作家迈克在一篇文章中说,喜欢不应该喜欢的东西,外国人生动地形容为“犯罪的乐趣”,理智不允许,感情往往罔顾警告。拿这五个字来形容读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小说的乐趣,实在也很贴切。
1954年为庆祝江户川乱步60寿辰而设立的“江户川乱步奖”,代表了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水准。江户川乱步虽然被称为“日本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但他并不是日本写推理小说的第一人,有论者推测,以《好色一代女》、《好色一代男》闻名于后世的井原西鹤,在1689年曾模仿中国的公案小说写出《本朝樱阴比事》,开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先河。这可能扯得有点远了。现代日本最早的推理小说,始作俑者是黑岩泪香,黑岩最初以翻译欧美的侦探推理小说起家,译得多了,不免手痒,也写了起来,他的《是人是鬼》模仿的是法国侦探作家埃米尔·加博里奥的《勒鲁菊事件》。《无惨》是他大受好评的作品,讲述两位侦探通过科学的逻辑推理,从尸体手里捏着的三根头发分析,最终找出犯人。作品营造出一种怪异恐怖的美感,这种恐怖的美感发展下去,就是在江户川乱步笔下蔚成大观的日本怪诞侦探推理小说。
黑岩泪香的侦探推理小说很畅销,乱步从小就受到他的影响。乱步幼时身体多病,性格也怪诞乖僻:自卑、心理承受力极差(成为名侦探推理小说家后,一听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恶评,还经常会有搁笔不写的念头)、情绪不稳定、不喜欢体育活动、喜欢一个人埋头读书、从不肯脱袜子光脚下地等。还有他曾失业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
1920年,森下雨森和日后的推理小说大家横沟正史创办了日本第一份推理小说杂志《新青年》。此时正为生计发愁的落魄青年乱步开始试写侦探推理小说,先写出《石头的秘密》投稿,但如石沉大海,他没有气馁,又鼓捣出两篇:《两个铜板》和《一张车票》,笔名首次用了“江户川乱步”,取的是侦探推理小说开山鼻祖埃德加·爱伦·坡的日文发音,乱步本人原名平井太郎。《新青年》主编森下雨森大为赏识。在森下这位伯乐的帮助之下,乱步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成为当时得令的侦探推理小说家。
乱步在文坛志得意满之日,正是大正时期,此时的日本正处于现代性和都市化发展时期。评论家川本三郎在《推理与东京》一书中指出,私人侦探作为一个职业出现是在关东大地震之后,那大概是因为东京开始都市社会化,连旁边的邻居是谁也不知道,匿名性开始产生。私人侦探出现的社会现实,也是侦探推理小说勃兴的社会基础。大正时期虽然短暂,但各种新思潮喷涌而出。在文艺方面,乱步的怪诞推理;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的耽美美学;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的新感觉派,正好从各个侧面构成了大正文化生动多姿的风貌。
乱步一生所写推理小说无数,风格多变,初期的作品走的是欧美侦探推理小说路线,可说是“本格推理”,偏重于科学的逻辑推理,中期则沉溺于以色欲、怪诞、猎奇、恐怖为特征的猎奇风格,后期他则致力于面向儿童的冒险侦探推理小说。三种风格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缠绕。
不过,乱步最为人推崇的作品,恰好是那些以色欲、怪诞、猎奇、恐怖为特征的作品。大正的浪漫自由为时很短,日本很快走向了军国主义,国内的政治形势渐渐变得严酷过来。由于对现实的失望,日本文艺界充斥着一种颓靡堕落的末日气象,在电影和出版界,出现了一股将怪诞和情色融合的放纵潮流,具体到侦探推理小说,则最淋漓尽致地体现于乱步、小栗虫太郎和梦野久作充满耽美和感官刺激色彩的诡异侦探推理小说中。由乱步所开启的怪诞侦探推理小说,是将纯粹日本特色的怪谈风格,和源自欧美的侦探推理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具日本特色的侦探推理,也可以说是融合了色情怪诞恐怖元素的侦探推理。
具体而言,色情、怪诞、恐怖元素最明显地体现于《人间椅子》、《一寸法师》、《恶灵》、《蜘蛛男》、《盲兽》等作品中。在1925年的《人间椅子》中,男主角藏身于自己钟情的女人心爱的椅子里,隔着一种皮革感受自己和她的肉体接触的变态快乐。在1926年出版的《一寸法师》的情节中,有马戏团表演者刀斩美女头颅的血淋淋描绘,营造出一种恐怖而妖艳的美感。同样发表于1926年的《帕诺拉马岛奇谈》也有富翁以大量裸女将自己的庄园打造成梦幻乐园的描绘,最后这个富翁的下场是被当成人体烟花,发射到半空,随着一声爆炸,被炸得粉身碎骨,血肉横飞落到地上。此外,《蜘蛛男》、《盲兽》和《孤岛之鬼》也充满这类恐怖、妖异、情色、血腥的描绘,体现出浓厚的残虐色彩。人们普遍认为,乱步的侦探侦探小说中呈现的那个怪诞、猎奇的感官世界,反映的恰好是大正末年那种疯狂、优雅、脆弱又暴虐的时代氛围。
乱步笔下的诡异世界,反映了他对黑暗的偏嗜,无论是自然的黑暗,还是人心的黑暗人性的黑暗。换言之,乱步是一个站在人性的边缘危危乎地凝视着地狱的作家。对于乱步写于1926年的《在黑暗中蠕动》,有论者声称,这部作品“简直如同对战时人间地狱的准确描绘,人们聚在防空洞中,不知道地上发生了什么。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力气。当终于从黑暗中出来后,发现熟悉的一切化为焦土。”在某种程度上,乱步已经预见了军国主义日本的命运,“二战”时,他选择以“封笔”的沉默方式来对抗军国主义思潮。因此,当我们纯粹将乱步视为一个追求感官刺激的畅销书作家的时候,我们可能忽略了他身上蕴含着深刻的复杂性。
当年珠海出版社一口气推出的乱步的十九部小说,成为国内乱步迷了解江户川乱步的侦探推理小说世界的最主要资源。这套书现在应该不容易找全了,此次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江户川乱步系列”推出乱步的七部重要作品,国内的乱步迷有福了。
《两分铜币》读后感(十):雾之旗——有感于新星即将出版江户川乱步作品集
一提到江户川乱步,想到的大多是这两点,一是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推理小说之父,另一是由他设立的江户川乱步奖来发掘推理新人,而江户川的功绩也正在这里。他为推理小说可以根植于日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正是由他的开拓,现在我们才可以读到更多的情节更复杂、更诡异、更异想天开、更加丰富多样的推理小说。
因此,阅读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并不在于讨论他的情节与构思,而是还原到当时的环境,体味他如何在黑暗的时期不断的摸索与努力。阅读他的小说,更可贵的是渗透到小说之外的那种探索精神。
忽然想到了国内的程小青同志,当时他也是这样摸索的,他创作了霍桑探案系列30余部,“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也就成为侦探小说的巨擘”。只是继他之后,虽有数位作家在努力,但国内仍呈现了一大段空白时期,直到最近几年,国内“重视”起来,这才呈现一派“虚假的繁荣”的景象。说是“虚假的繁荣”,是因为现在国内出的最多的还是欧美日本的推理小说,国内原创毕竟少得可怜。对于外来的推理小说大量流入,对国内的推理既是一个冲击,也是一个鼓励。国内的推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幸喜的是,国内也有若干原创推理问世。《推理》和其他一些推理杂志的原创书系,新星的两本原创,更有若干华文推理翻译成日文得以在日本出版,这些都是很好的开端。
阅读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可以让我知道,日本现如今推理的繁荣,也有其最初的萌芽时期。希望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在国内再次出版,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让我们不再迷信外国,也开拓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域。
(“雾之旗”是松本清张一部推理小说的书名,个人认为用在这里很恰当,以此借用为题。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