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10篇
《你须寻得所爱》是一本由李小丢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一):爱是有立场的
李小丢,在我初上豆瓣时就注意到她的名字。豆瓣书评作者我关注到的,已经有好几位出书了,终于也看到李小丢的新书。很喜欢他的序《你须寻得所爱,并为之守望》我感觉这话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李小丢是从写书评开始的写作。同样作为一个爱阅读的人,能够体会她对阅读的热爱,看到她所写到的关于写诗的那段经历,也会有所感触,说到写作,自己也有过一段热衷。最终也是看清了自己才华不济,幽幽搁置下来。每次看到书评人出新书的消息,还是会不免兴奋,替作者感到高兴,也好像给自己内心多一点希望。
说到出书,其实小时候我也有过所谓的作家梦,并且还有段时间真的非常执念,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笔触并不见经传的现实,越来越明朗了作家梦的遥远,心中还是为它留了一块角落。也为了抚慰自己,才把读书的习惯还是坚持下来。之前读书不写书评,自己写书评成为习惯,发现写书评对读书的帮助远远大于我所认识的意义。作者李小丢就是从写书评的过程里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长短版,有了这样清楚的认识,便不再做梦想的执着着。相反,发挥长处,坚持评论性的文章,逐渐被读者熟知,慢慢的,从写评论中挖掘出自己独有的思考,和看问题的视角,李小丢在关于独立自主女性的话题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你须寻得所爱》这本书里所有的文章都与女性话题相关。书中内容被分为成长、情感、她们、时尚四方面,当时我就被她们所吸引,我想这部分内容里必是选定有这个是时代里有争议的人物。果不其然,我看到了十年一觉演员梦,写的是赵丽颖,关于赵丽颖,我了解甚少,但每次登陆QQ都能看到关于她的不同方面的报道,我甚至连她的一部戏也没看过,也没有点开过任何一条关于她的报道,但就是这瞟过一眼的新闻页面,还是对她有了印象,只见报道,毫无辩解,一个演员,新片不断,我想这就是尽演员的本分吧!不管怎么议论,她只做着她该做的事,她毫无背景,能获得众多关注,我想必是深有缘由的。
借着李小丢的文字,我才知道她已出道十年,且不是表演科班出身。在文中也看到她所演到的部分作品,也是有所耳闻的。文中引用了赵丽颖的部分语句,透出她个性中的坚持和倔强。我想表演如果不是她所钟爱的,她必不能做到如此坚持,且坚持有道!
了另一篇《婚姻从来不是保护弱者的城堡》中,除了名人夫妻的婚姻,作者站在女方角度阐明自己的婚姻观,我还看到了脑瘫诗人余秀华,余秀华选择离婚就是坚决第拜托婚姻中弱者的的角色。因为对她而言,婚姻并不是保护她的城堡,成名之后的余秀华立刻感受到她平生第一次有了掌握命运的底气,她要抓住。
的确,如作者所言,生活里的难题,不会通过遇到一个人,并和他结婚,就全部解决掉,从而获得你所憧憬的幸福。若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便不要放弃自己的独立,尤其是女性。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并不主旨女性示弱,而是有智慧地处理婚姻中的矛盾。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多余房子车子挂了钩,其实这也是女性主动示弱的一种举动。
有思想性的文字,毕竟值得一读,就算不至于膜拜,但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学会独立思考,才是学会独立生活的第一步。有了独立意识,女人便不会被随意估价,便有了尊严,不管是处于婚姻内外。尤其对于注定要做母亲的女人,你的独立意识不仅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对整个民族也是有所影响的。李小丢的思考在这个频曝新闻的时代里,有着自己的冷静。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二):求知若渴 虚怀若愚
读《你须寻得所爱》
作者:姽婳小术
“求知若渴,虚怀若愚。”这句话是乔布斯说过,李小丢也说过。
书名叫《你须寻得所爱》,里面没有一个劲的跟你说该怎么提升自己,然后等待爱情。很多人看见书名可能就主观意识的觉得这类书就是给你讲一些其实你自己都懂的道理,反复絮说,老生常谈。不用说其他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
爱,并不只有爱情。
如果生活并没有给予你更多的爱,那就学会发现爱。很多人听见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爱情。但是生活并不只是爱情那么简单。当你觉得喜欢一样事物,比如鲜艳的花、漂亮的笔记本、也可能是路边一棵顽强的小草。这些都是爱。
我不希望读者看见“爱”这个字眼就开始有种老生常谈的即视感,尽管“爱”这个主题真的是太常见了。
比如这本书的名字里就带着“爱”字,但是我希望读者不要客观的觉得这里的“所爱”就是爱情。
坚持一个你力所能及的事情,且一直坚持到底。
看完作者的序言,我才发现,原来作者和我一样也是写书评的。我并不认识作者,但是通过作者的朋友的一些介绍,我大致知道作者目前不怎么写书评了。对于书评这个板块,我一直坚持着去写,并不是我的书评写的有多好,而是希望自己能养成一定的写作习惯。很多人说这一行赚不到钱,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写着写着就放弃了,如作者这般能出书的少之甚少。
如果说写书评只是为了养成一种习惯,那么我想作者已经有了很好的习惯。我逛了作者的豆瓣和微博,豆瓣上很多文章,竟然都是近期更新的,内容涉及范围也非常广。
当一个人坚持下来一件事情,那么就算是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你也是成功的。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我们不仅要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
这篇书评,我不想去说作者内容写得有多好,多精彩。可能就算我这样说了很多人也会反感。所以我写了一些我所想说的话,对于读者以及这本书。
书里的内容分了四块,都是作者所见所思所想。不能说完全不鸡汤(对于鸡汤每个人标准不同)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作者写了很多电视剧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力求让读者读者并不那么生硬,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作者非常细心。而且很多都是大家常见的电视或者电影,可能你在看的时候并没有在乎的一句话,却能在作者的回味中感受出另一番滋味。
比如书中作者介绍赵敏,用的是赵敏“抢亲”中范遥对赵敏说:“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然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却道:“我偏要勉强。”
看完上面一问一答,很多人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赵敏这样的性格真得让人恨得咬牙。爱情不勉强很多人都是懂得,放手即爱,也是很多人追崇的。但是作者却说:如果真是心中所爱,岂能因为一时的困境就轻言放弃?“我偏要勉强。”五个字,是一种不甘心,一种放手一搏。那么梦想呢?是不是也一样?为了我们心中所爱的一切,是不是应该也勉强一下呢?这个答案就要问读者的心了。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三):阳光的女性主义
原本想用《阳光的女权主义》作为题目,可是鉴于作者书中的语境下,女权主义并不是很喜欢的词汇,所以借用作者书中提及的“女性主义”来作为标题。定语后面的词汇虽然变了一个字,但是定语却无法改变,读这本《你须寻得所爱》,最大的感觉,就是沐浴在阳光中,或者说,沐浴在乐观的阳光中。时代确实不同了,作者是女人,但是此书确实一派晴空,几乎没有女性文学中常见的阴郁、多愁善感、弱者情怀,而是处处阳光,作者没有像女权主义者那样把男女两性悲愤的对立,而是以更自信、更阳光的态度,处理了两性之间的地位。处处超脱,处处乐观。
阳光的背后是独立。通篇的阳光,背后其实是女性的独立。首先是性观念的独立,犹记得十几年前BBS大兴的时候,网上关于娶不娶处女与非处女的帖子经常引来数目可观的讨论,甚至有人脑洞大开,认为破处后的精子会有残余,因此非处女不能娶,不然生的孩子不是纯种。这种好玩的讨论,其实折射了性观念对女性的束缚。不过社会之变化实在剧烈,大概在2010年前后,娶不娶非处女已经很少有人讨论。说明贞操枷锁已经被打破。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沈腾的被逼婚,谈到了《婚姻不是弱者的城堡》,我觉得这是每一位女性都应该读读的好文章,只有你成为独立个体之后,你才有资格和可能幸福。
独立的背后是见识。这种独立,我觉得应该归功于教育的普及,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很低,但是毕竟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并成为白领,教育是可以带来见识的。丁瑜在《她身之欲》中采访的特殊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所以在实现自我现代化的过程中,无法获得有层次的独立意识。但是受过教育的女性则不同,更体面的工作与知识,有助于女性获得独立。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四):寻得所爱的你,加油
和小丢相识是几年前,那个时候,她还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我们的小团队人还干什么的都有,闲来无事大家也都聊聊生活,但是是因为“读书”结的缘,聊得最多的可能还是读书和写作。
一晃几年过去了,很多当时活跃的人离开了,甚至有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除了组织者还在坚守,我很久不关注群聊,不知道还在坚持读书写作的人还有多少,尽管如此,小丢一定是其中的一个。
《你须寻得所爱》所收录的,有一部分我已经看过了。如果将所有的文字集结成集,的确能看出她的女性主义态度越来越浓厚。这几年,我读她的文字,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越写越好,越写越顺了。最初小丢的文字多集中在书影评论上,专职写作之后,可以看出,作文的路子越来越宽了,不囿于评论,也涉猎八卦,时尚娱乐文更是慢慢成为她的主业。小丢自己在书里坦言,她觉得自己写评论更顺手。评论的文字,当然不比天马行空的创造,在很多人看来,书影评、八卦文是有料可依,会更简单。实则并非如此,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三秒已数不易,如果不是有趣的文,如果不是有料的扒,自己生活和评论夹叙夹议,游刃游走,恐怕是积累不了多少粉丝,得不到多少阅读量的。当我阅读她近期的文,总是要不停地感慨:小丢实在是太努力了。作为一名写作者,我太知道,那每一字一句,都来之不易。比起那些所谓读出来的“女性主义”,我们难道不是应该更欣赏这样持之以恒的努力精神吗?
如果不是深爱,又怎么能忍受暗夜里踽踽独行的孤独?她也是个很勇气的女孩,能够适应改变,调整自己的生活,为的,不仅仅是“以文养己”,我想,一定有情怀在里面。
小丢还是个暖心的小女孩,我记得当年互寄明信片的时候。她还特意选择了一张草原上小羊吃草画面的给我,这么久过去,我再次重读自己从前读过的文字,质感依旧,老天总是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小孩的。
这不算一篇真正的书评,借地鼓励寻得所爱并为之守候的小丢,也想对她说,你也鼓励了我,为所爱,应有所坚守。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五):【书评人俱乐部】你须寻得所爱,才算不辜负这年华
《你须寻得所爱》的作者是李小丢,我不是她的忠实粉丝,不了解她所披露的有关书写文字的过往。在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会本能地惊讶于虽然我不识小丢的大名,但她的文字却是让我耳熟能详的亲切,很多文章竟是我在各种渠道曾经读到的。
我不了解她是如何走上写文这条路的,她在前言中交待得一清二楚,这是我觉得她让我倍感亲切的第二原因。原来她和我最初在开始懵懵懂懂踏上写字这条路的时候,想法是如此天真的相似。我们都绝望而不甘地承认,自己无法达到心目中所谓“好“的文字标准,也会无法忽视掉别人对自己的文字可能产生的一些拒绝,又想要去抒发自己的愿望。而且我们同样不擅长去写一个个打动人的故事,不论是什么题材的,于我而言,要写出他们实在有些难度。以上种种,我觉得第一次距离一本书的作者如此之近,是骨子里的亲切疏离在作祟。
从《你须寻得所爱》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小丢是个极其富有生活智慧的人,这一点从她如何有趣又深刻地诠释着塞利维亚的苦橙花香水的味道,还有其背后的爱情故事可以瞥见端倪,可以从她写自己坚持带着超大号行李箱,以保证自己的出差日程美好舒适的习惯当中窥其一二,从她涉猎内容不限的文字可见其全貌。小丢是我所羡慕的那种人,那种把生活和自己都打理得紧紧有条,又让别人觉得舒适体贴的,何况她的文字,也是个人这种感觉。
小丢的文字,就如他的粉丝所称呼的那样“三观正得掉渣“。在我看来,是她通透生活智慧之后,所呈现的多种包容性的展现,她的文字几乎没有偏执任性的情感迸发,或是强行扭曲的鸡汤安利,或是哗众取宠的尖锐。听她用朴实简约的文字,在《你须寻得所爱》中,讲述自己的周遭生活的方面。有情感路上的辨析与直白,如何才是成全自己的爱情,如何看透现实社会的爱情是一场强者互相砥砺,弱者难以自保的游戏,如何在现实场景中护得自己和爱情的两全。答案便是一条,亲手筑起自己外在坚固的防火墙,即是实现自己的成长。成全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总有些共同之处要学会,比如学会独处这门绝技,越是现代社会,人们似乎越多把独处和“孤单,寂寞 ”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可享受独处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呢。喜欢她用prada的案例,告诉我们平庸的意味,你可以从真心享受平庸,但勿将平庸当做保护自己的群体性的被迫手段。小丢的文字很坦然,就如他说“如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愿意承担所有后果”。小丢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了解透彻,墨镜,穆勒鞋,和丝巾的传奇解释得头头是道。我最喜欢她诠释的关于“卤蛋”牌的“柏林少女”的香水故事,那是令人沉醉的爱情故事。
看了小丢的这本《你须寻得所爱》,我想,文字是她找到的自己的归属之一,对比之下我尚在摸索之中,对于自己真正的爱好还并未寻得,但小丢的文字告诉我,沿着现在的喜欢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也能找到自己的天空,谢谢如此执著努力的小丢,谢谢我有机会读到她这本生活启示录。
你须寻得所爱,才算不辜负这年华,不辜负自己的一颗活着跳跃的心,哪怕不能拥有或成全,也是对过往疯狂的记忆和努力的过程。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六):人生,是自己的,请坚定不移走自己想走的正路。
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收入稳定且还不错,但并非死水一般的工作,我工作积极热情,我爱生活,我享受生活,与同事朋友们相片愉快!然而,我并没有让人羡慕嫉妒恨,只因为我在世俗人的眼里,我没有完成本应该完成的事情,比如结婚生子。
对于一个整天面对三姑六婆的“口水战”的我,28岁,不管有形无形都被贴上了所谓的大龄剩女的标签,标签内容还丰富多彩,什么剩女战斗士,单身狗……名字一个比一个奇葩,“那些人”想尽办法让单身人士明白婚姻的重要性,可贵性,必要性,长辈们,思想传统,我觉得非常理解。我无法理解的是身边差不多同龄的人,为何都上过学,读过书,有文化,有思想,有知识的人,还会觉得30岁左右不结婚是一种罪过呢?更让人疑惑的是,那些已婚,并不幸福美满的人士,又在那里掺和,叫嚣些什么?
《你须寻得你所爱》,我想说,找到知音了。作为新时代女性就应该独立,坚强,做事随自己的心。
作者李小丢,第一次接触,看她这本书《你须寻得所爱》,书中也引用了很多她自己的书评和影评,发现作者阅读广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而且作者是非常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比较独特,不随众。《你须寻得所爱》通过29篇关于女人的小故事告诉读者,我们不仅要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就算在全世界迷路也无所谓,别在自己心里迷路。
我特别喜欢文中提到的《永远不要做吃相难看的女人》,吃相,为人处世,都要做个优雅的女人,让自己活得漂亮,过得坦荡。幸福从来不会属于在面目狰狞的人,只会亲睐优雅大气,有格局的人。还有对穿PRADA人物的剖析,我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至今印象深刻,值得女性深思,你更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事业的成就,还是平淡生活?每个女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在这里,我也只想说,请追随你的心。
《你须寻得所爱》,挺给力量的一本书,让恋爱摇摆、婚姻失落、事业瓶颈、梦想搁置的女人重拾信心与力量。我想说,人生路上的声音太多,太杂,你无法判断到底谁对谁错,但你能清楚明白,路是自己走的,人生,是自己的,请坚定不移走自己想走的正路。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七):愿你所选,是你心之所向——《你须寻得所爱》
去实习的路上,在校车上听到电台在宣传音乐剧《月亮与六便士》近日在琴台剧院演出一事。流畅而优雅的女播音的声音猝不及防的缠绵在我耳侧:“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愿你所选,是你心之所向。”
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宣传语,却莫名的打动了我,让我产生了共鸣。
当即想到刚刚看完的李小丢的这本《你须寻得所爱》。虽然形式不一样,但其中思想,却是那么相同:人生那么长,不要总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要追寻自己真正喜欢真正热爱的事情啊!
大约是我孤陋寡闻,我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李小丢其人。但是看到她的心路历程,却觉得莫名的亲切与熟悉。大约每一个自诩为“文艺青年”,热爱文字热爱表达却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功力不够的人,都会有这种不甘心与绝望吧——我很努力的想写出好文字,却总是火候欠佳。
刻在骨子里的不自信最容易让人放弃。想要表达,却又害怕嘲笑。但好在作者已经回归到了她最热爱的文字一途,内心更为强大,也写出了让人惊艳的文字,祝福她。
初初看她的前几篇文字,总觉得她在掉书袋:这不就是在各种引用名人事迹、引用著名书籍电影来论证道理的高中作文思路吗?不过虽然内心这样吐槽,但还是欣然接受了作者的这些引用,毕竟作者文字中提到的一些书籍电影我都没看过,刚好可以通过作者的这些引用去拓展自己的思路。
好在后面的几篇就已经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考与逻辑架构了。作者的三观很正,能通过一个事件,抽丝剥茧的看出一些我平时不会注意的问题。而她的文字,也是在一环扣一环的讲理剖析,能把一个道理说的很透彻,且能让人觉得不枯燥。个人觉得,作者的说理能力不错。
回归到作者的文字本身。女性作者关注迷失在生活中的女性的问题,同理心让她更能戳中其中的点,让女性读者觉得,啊,这说的就是我啊!然后通过这些文字,破开生活中的迷雾,去看清自己的处境,然后得到力量,鼓起勇气去找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这大约就是这本书书封上的这句话的真谛——你须寻得所爱,并为之守望,疲惫生活里,那是一束光。
想到了在考研的室友。每天晚上我下班回来都会听到她质疑自己:我真的能考研成功吗?我真的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考研真的适合我吗?要是考不上研毕业又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她很绝望,也很悲观,一边努力却一边怀疑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不会有回报。偶尔熄灯睡觉之后还能听到她隐隐的啜泣声。
每当这时,我都会很难过,却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我不敢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告诉她,如果你自己不开心那就不要考了啊,大不了就去找工作。如果这样劝说,那她之前的诸般努力又算什么?更何况,她所向往的是一路读到博士好好做学问。
这是她的愿望,也是她真正热爱的东西。所以为了能成功读研读博做学问,她唯有努力考研。虽然考研过程中压力巨大,偶尔压得让她喘不过气来,甚至质疑自己怀疑人生,但哭过之后,她依旧会在第二天开始新一轮的复习。
因为这是她疲惫生活里的一束光啊。
书中有很多故事。普通人,大明星或者虚构出来的人物,她们也许早已迷失了自我,也许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每一天,庸庸碌碌行尸走肉......作者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讲述她们迷失了再重新开始,终于得以做喜欢的事,爱喜欢的人,决定了就不放弃,活得清澈澄明。
看完这些故事,觉得自己心境也通透起来。
人生道路,长且阻;偶尔迷失,只记住,不要忘记找回自己。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八):寻寻觅觅终见爱
我始终相信,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周国平
最早的双11被称为光棍节,原因就是数字1太多的组合在一起,就像是没有寻得爱情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寻得爱呢,该是等待,还是放弃呢,如果你苦恼于想要找寻答案,不妨来看看这本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你须寻得所爱》,或许它可以带我们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是李小丢,娱评人,以写作为梦想,寻寻觅觅,转来转去,终与文字与伍。
就像之前曾听闻,读故事,不过是在读自己。确实,在成长这一章节里,有一个小故事特别能触动人心。那个年代,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重男轻女,当然还存在家长当政,就是典型的不准小孩子说,当然家长也会不听,所以在舅舅家的弟弟外出,姥姥找不到人,怀疑是我扔掉弟弟,妈妈也不听我的解释,一通乱打。这些事情在大人眼里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孩子内心就会造成一个创伤,原谅不了当时的人,原谅不了当时的事,更加原谅不了当时的自己,那个小小的可怜的自我。
故事里还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说活,就是大的必须让着小的。想必现在终于好了,独生孩子那代,终于可以摆脱这个说法。似乎能理解文中的我那时的感觉,不过作者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不要纠结着原谅别人,真正的是原谅自己,或许就如佛里所说,放下了,成全的是自己。如果一直抓着不放,于自己也不是件好事。
读书是一件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事情。或许这个书名你熟悉,乔布斯曾经说过,或许文中关于某对明星的事情,你也熟悉,那么你知道达芬奇发明的给男人穿的鞋,你知道二战前画家GIL ELVGREN,曾经将穆勒鞋推广,你晓得口红和女人的关系是何种,作者只是以此为引,引出其他的话题,由此可见并不鸡汤的鸡汤文也是可以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拓展视野的。爱有很多种,最基本的,首先是要爱自己,学会爱,懂得爱,才能去爱。
封面的图非常有趣,一个女人的面部特写,用一双温柔的眼睛望着前方,而在旁边却有一个小小的人。一大一小,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一个是女孩,一个是女人,时间带来的,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增长,更是阅历上的提升;眼界宽了,看得也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如同马基雅维利所说,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等都不一样,所以感受和启迪也就不尽相同。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上来先吐槽李小丢同志,说好的签名本呢,作为你的第一批看官说好给签名的,满心欢喜的打开腰封,结果连翻好几页也没看到期待的签名,妄我受你文字的熏陶那么久,说好的福利最后也没给。
言归正题,《你须寻得所爱》是李小丢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文集,所以当得知出书后,忠实粉丝们都争相抢购,同时推荐自己的朋友去买。什么?你说你不认识李小丢。那你可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的读书爱好者(自创的词),互联网时代下的读书爱好者一般选择好书都会去豆瓣、知乎还有各种微信公众号里去寻找好书,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位三观极正的书评人,一个公众号里的清流——识装。李小丢同志的书评、影评遍布豆瓣,被许多知名报刊引用刊登。其实买书的人好多应该都是公众号里的粉丝吧,公众号的推文真是写的太好了。内容主要是谈论人生、情感、时尚、穿衣打扮之类的,不过总的来说,文章都是以李小丢自己的感受来指导新时代女性。
《你须寻得所爱》这个题目,取自史蒂夫·乔布斯于2005年6月12日在斯坦福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你须寻得所爱》,结尾的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相当深入人心。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乔布斯这篇演讲要传达的两层核心含义:一方面是关于始终保持对自己兴趣爱好的那种“饥饿感”,一方面是关于敢于无视外人的眼光执着寻求自己所爱事物的那种“傻劲”“痴气”。而李小丢就是这个主题的代表,换做小丢的话来讲就是:我们不仅要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就算在全世界迷路也无所谓,别在自己心里迷路。
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过你不想要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迷惑——它诱使你按照他人的思维定势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你的心灵和直觉。它们会知道你真正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如《小王子》里表述的一样:
如果有人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的、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那么,当他抬头仰望繁星时,便会心满意足。他会告诉自己:“我心爱的花在那里,在那颗遥远的星星上。”可是,如果有羊把花吃掉了。那么,对他来说,所有的星光变会在刹那间暗淡无光!这难道还不够严重吗?
有多少中国人知道自己爱什么?有多少人懂得爱、懂得生活呢?又有多少人又会去爱一朵花呢?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寻爱守爱无怨无悔
《你须寻得所爱》一书,是作者李小丢针对当今社会女性在恋爱、婚姻、事业、梦想面前出现迷茫、质疑、失望、放弃时,如何重新思考、摆脱困境、重拾梦想和坚持、增强信心与力量的方法指导。作者通过“成长——做一个暖心的人;情感——你才是自己的全世界;她们——心有沉香,不畏浮世;时尚——时间针脚里的美”四部分共29篇关于女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现代女性不仅要寻爱——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守爱——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既然选择了就不轻易放弃,迷失了再重新开始,就算在全世界迷路也无所谓,别在自己心里迷路就行,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喜欢的人。
在第一部分“成长——做一个暖心的人”中,作者对于如何重拾梦想有了很好的诠释。我们都是那种将希望寄托别处,以为换个环境就能重新开始过上崭新的梦寐以求的生活的人,然而这个社会不可能提供一份人人适用的希望给你。我们不能像村上龙《KTV》里的中年男人、《在机场》里的单亲妈妈、《便利店》里的哥哥,那样对生活的绝望与颓废,不能像邓超扮演的刘轩那样因为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而迷茫,而应该同作家保罗.奥斯特那样,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惜自苦,应该像“烈士遗孀”面对现实重新改变自己……
在第二部分“情感——你才是自己的全世界”中,作者通过泰勒、艾迪、黛比之间的婚姻中,黛比遵循着她的人生信条,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能会被破坏,你拥有的东西可能会被抢走,但是一个人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谁也抢不走。她选择了平静地分手,更出色地工作,更幸福地生活。作者还通过几对明星的婚姻故事,告诉我们婚姻从来不是保护弱者的城堡,当有些事情改变不了时,出现问题时放过自己,放过对方,明天会更好。
在第三部分“她们——心有沉香,不畏浮世”中,作者认为女人不管是25岁还是30岁女人年龄越长,面临的问题就越多,也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为此,作者通过戴安娜王妃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女人真正的优秀不是为了得到男人的认可,不是去交换婚姻或爱情的手段,而是她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勇气。通过赵丽颖从普通演员到大红十年的演员梦告诉人们付出永远和生活成正比。通过舒淇在生活的日子里,除了快乐,什么都不缺的实例,教育当下与她感同身受的女孩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于别人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虽然我们有时也羡慕别人的生活,悲悯自己的贫困,但是同时我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别人的风光无限,对于我们也只是电影中的一幕。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找到适合的鞋,才能轻松地走自己的路,她的人生才是快乐的。
在第四部分“时尚——时间针脚里的美”中,作者用戴墨镜提升颜值、涂口红增加性感、穆勒鞋从时髦到“日常化”等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时尚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方式。作者还借助女明星美颜秘笈的回答,强调“那些最容易被你忽视的,往往就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天赋,并花心力去维护。
总之,“你须寻得所爱”,人生的每一个当下才会快乐精彩;“你须寻得所爱”,并为之守望,这样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