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1 20: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精选10篇

  《幸而还有梅花糕》是一本由华明玥著作,华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一):历经岁月的扫荡而留存的,定是温暖

  “懂一个人要用头脑,有时也要用手腕,而爱一个人可以很笨——用心就可以。”

  这段话是出自散文集《幸而还有梅花糕》中一位女子之口,之所以极为深刻,并非是因为对她关于胡兰成与张爱玲之间爱情所阐述的这一观点,而是因为女子虽是位前台小姐,却因为多读书而显现出不俗的气质与涵养。因为作者美好事物敏感度,才让她也成为人海中一粒闪烁的钻石般弥足珍贵

  《幸而还有梅花糕》,拿起这本散文集的第一时间,我便在记忆里搜寻有关梅花糕的所有印象。可惜的是,我所有吃过的糕点里,没有一种叫做梅花糕的。那是什么样的味道,可以浸透出一整本书的厚度?

  全书分成了三个版块:旧食、旧识、旧时。每一个版块里,作者华明玥用平叙又流淌着暖暖诗意的语言,用一种近乎于清淡的味觉体验来完成着自己关于“旧”这个概念的诠释。旧食,乍一看以为尽是舌尖上的美味罢了,起篇为《垛田芋头》,在芋头还未入口之前,就已经可以感知到作者的用心,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乃是这些吃食背后饱满的人情之味,这不可名状的,才是最温暖人心的。中秋时节,游子纷纷回乡帮助家里去水田起芋头。这如同一场无声的呼唤一样,平实的语言,却勾勒出动人的景象。在一番付出后,尝到入口这蘸了白糖的软滑香甜的芋头,就像喉咙里滑过的情诗。

  我们总是为身边各种繁杂的事情包围,抽不开身,而许多精心萃选的地方吃食,却是缺不得一款闲适心境去体味。作者也因为自己的这一处境,才真切地知晓能剥离出一个完整时光,细细品味一道春天的腌笃鲜,着实如同一场漫长恋爱时光一般奢侈。此时此刻,春华落地,野鸟啼枝确是品味美食的必备条件。于是,仅仅揣着敏感的味蕾,想来也是远远不够的。

  跟着作者的笔尖游走,水田的农人,在拆迁热潮席卷中国之后,街道角落坚持摊着煎饼的老大爷,亲密的友人,一面之缘的路人,都能给她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这些真真切切的小角色,却能为这个社会注入最质朴的感动,从亲情友情,再到邻里之间的和睦友善,只需要一点点的温暖,就拥有足够建立一个宇宙能量。 如此,经历生命再多的裂变,只要能抓紧手心一丝的温暖,我们就不会被生命的裂变击溃。

  时间摧毁了彼时的街道,带走了从前的鸡汤香,但好歹,岁月将梅花糕留了下来。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何不如这一场岁月的扫荡。正是如此,她所有的旧梦和面对前路的勇气,亦都将同这一块幸存下来的梅花糕一般,因温暖而最终得到捍卫。

  因为我坚信这个世界,历经岁月的扫荡而留存的,定是温暖的。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二):剪不断的还是故乡

  生活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大多数人少了那份闲情逸致,和慢下脚步来细品生活的滋味。我见过很多人吃饭的时候忙不迭地往嘴里送食物心思却在别处,还没咽完上一口饭,筷子已经送到了嘴边。如此匆忙的吃饭,食物可口与否我想他们大抵是不知道的。洋快餐在街头的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人们早已习惯了麦当劳式的午餐。记忆里小时候的传统吃食现在只能在胡同口,巷子深处才能寻得。幸好还有这么一本《幸而还有梅花糕》,能让人在里面找到儿时的记忆,缓一缓匆忙的脚步。能让在外漂泊的游子的乡愁得到一些慰藉。

  那些传统的江南吃食,那些嫩白的糯米粉是怎么变成黄灰绿色的青团的。梅花糕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四嫂的鱼丸子是怎么上劲的。对,还有凉面。还记得我10岁的年纪,曾骑着自行车追着卖凉面的小贩的三轮车。夏天太阳很毒的,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只为吃那份一元钱的凉面。

  这本书说的大部分是江南吃食,作为四川人,很多我是没吃过的。在看到米酒、煎饼、粽子这些传统小吃的时候,还是会心一笑。文字的妙处在于能让读者想象。笔者文风淡雅,清新自然,就像她笔下的梅花糕一样,少了世俗之气。酿米酒这些看似简单做法,在她那里却像一曲春水,缓缓流淌。让我这个门外汉看了也有了自酿米酒的信心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和故乡的联系是剪断不了的。人们在外闯荡,在寒冷的冬夜窝在被窝里喝着热热的米酒,在赶着上班嘴里囫囵着街角买来的煎饼时候,吃的是家乡的特产,也是浓浓的乡愁。正如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个吃食背后都可能一段故事,有一个人物。人们在那片土地出生,也在那里长大,和周遭一切的联系也许能随着那些吃食保留下来。现在的我看着糖葫芦的时候,就能想起小时候和父母逛集市缠着要买的场景

  人们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缓一缓脚步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美丽。机械的生活让面目变得麻木,要寻得生活的一丝感动都很难。窃以为,不一定非要驱车数百里外看壮美山河,也不一定要在天台侍弄蔬菜棚,住宅后院挖养鱼池才能获得平静。有时候一壶好茶就能让人顿悟,一块浓香的煎饼也能让人满足。要怎么领悟这世间流离之美,关键在人心。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三):看得我饿

  读书总是会饿,所以总是要伴着茶和几块点心的,尤其是这书还讲着饮食。

  提起江南风味,大抵都脱不开精致和淡雅,细雨中小小的春小小的夏,细细眉眼的姑娘坐在细细的弄堂里绣着细细的花。江南的点心,也大多是印着细细的图案,五颜六色的,入口也是细细化开的甜味,吃一口,就仿佛体会到大厨一丝不苟地洗好了手,细细将材料打理成最终精致的模样

  作者是个江南女子,老派的那种。对,只存在于书中的老派的那种。

  总有些在浮躁的现世中还有着禅家的静心,和水乡的细心的人存在。而她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老派就是【旧】。

  烟雨也好食物也好都是旧。旧食也好旧识也好旧习俗也好都是旧。旧得朦朦胧若隐若现,旧得让回忆思念将看不清的部分填上喜欢颜色,旧得让人只记得起旧的好。

  说旧的东西容易引起共鸣,我想也是如此。

  特别喜欢叶倾城对这本书的形容。华明玥的文字能把酱油的酿造过程变成炼金术,而酱油端上来又极其平常,平常到筷子一动,便是禅意。

  点心已经吃完了。我还是饿,想吃梅花糕。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四):还一个儿时的梦----有感《幸而还有梅花糕》

  像我这样出生在北方,生活在北方的女子看到这本江南的《幸而还有梅花糕》着实有些惊叹,为里面那一篇篇看似平淡,实则精致,且带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风情所惊叹,为旧时的庭院、旧时的芦苇叶所惊叹,为娓娓道来的那份暖意所惊叹。忍不住想要静下心,走进作者的世界,去感受陌生南方带给我的那丝丝柔情暧意。

  梅花糕,一个陌生的词汇,只知道应该是一种点心,一种似梅花香气的小点心,当时正是被吃梅花糕的那份心情所吸引,即使没有了其他,幸而还有梅花糕。当我读到它时,就感觉自己也去过了南京,去过了那个祖传三代的蔡姓人家的作坊,也去品尝了蔡师傅亲手做的梅花糕,填上馅,再浇满面浆,在糕面上撒满小元宵。我肯定也会像那些外地客一样傻呵呵地问,为啥要加小元宵,“你有到梅花山上看到过梅花吗?这小元宵,是花蕊啊。”蔡师傅的回答让人心里忍不住荡起层层涟漪。

  江南的美景,江南的特色美食,无一不透露出这个地方的精致,与北方的粗旷截然不同。让人如置身江南水乡中,温婉静谧。作者分三个章节:旧食,旧识,旧时,有故乡的阿婆茶,有家乡的米酒,有大片的油菜花海,有旧时妈妈织的毛衣,有辛苦的送奶工,有白洋淀里的芦苇叶,再配上一副副的插图,文字清雅隽永,插图简单随意,让我也忍不住沉浸在儿时的记忆里。

  我的老家是在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记得小时候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要做家里的农活,农忙的时候,我和弟弟是放任不管的,随便找个地方“扔”在那儿,或姥姥家,或奶奶家。记忆最深的要数姥姥家那满园子的葡萄,等秋天葡萄熟透了,会小心翼翼的一串串的摘下来,放进竹筐里,自己都舍不得吃,而这些还不算什么,还要每天用竹竿绑上红色的布条去撵麻雀,记得姥爷说过麻雀是个可恶的鸟儿,它像强盗,专吃红透的葡萄,每天是撵了又来,来了再撵,到现在对麻雀都没什么好印象。等玩累了,会爬上高高的看台,其实就是简单的小木屋,里面有姥姥晾的暖暖的被褥,在里面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上一个下午都没人打扰。等夜幕降临的时候会被姥姥拖起来,起身喝她熬的甜甜的小米南瓜粥,到现在它仍是我的最爱。而姥姥家养的那只小黑狗俯在身旁伸着舌头,时不时地摇摇尾巴。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的出现在我的梦里,醒来的时候,眼角总是湿湿的。姥姥、姥爷已离世太久,记忆中的葡萄园也再不曾回去过。

  除了酸酸甜甜的葡萄,还有一大片的甘蔗林,在葡萄院的西南角,姥爷种了好大一片甘蔗林,儿时的甘蔗不像现在街上叫卖的那种那么粗大,而是有些黑红,比现在的小一圈。记得姥爷抡起斧头一棵一棵的砍倒,再一棵棵剥皮,露出里面鲜亮的黑红,特别漂亮。常常是,姥姥和姥爷要把一筐筐的葡萄放到车里,再把甘蔗放在车的角落,套上驴牲口,姥爷赶着驴车到附近的乡村集市去叫卖,时常是早早的出去要到傍晚才回来。这时姥爷手里会多出一些爱吃的东西,有时是几块糖,有时是几匹油条,为的是犒劳在家眼巴巴的等着的我,他的外甥女。记忆中的姥爷身体是那样的强壮,嘴角边常常挂着微笑,从来不曾见他有烦恼的时候。生活的重担结实的压在他的身上,都没有磨去他的棱角,他依然悠然自得的生活。

  说到这儿就忍不住要说记忆中的油条,小的时候看到集市的小贩,把炸油条的油锅搬到大街上,手里一会切出一个个油条模,轻轻一拉一拧,再轻轻向油锅里一放,吱吱啦啦的,一个个胖胖的小人就出现了,还有扑面而来的香气。小贩们一边炸着油条,一边在那儿吆喝”卖果子来,好吃的果子,路过别错过了啊!”家乡叫油条为果子,现在还有这种叫法,还会看到早晨的街头小巷,摆出来的油锅,旁边放着炸好的油条,只是没有了儿时的味道。或许从未改变过,只是吃的那份心情不同罢了。

  咽下口水,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还记得小时候放了暑假,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草丛中逮蚂蚱,去树底下粘知了,然后找一些木棍,点上火,用小树枝插起来,在上面烤,油吱吱的往外冒,吃起来那真叫一个香。留在嘴里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真叫人回味无穷。

  还有偷偷去玉米地摘玉米,拿回来照旧是烤着吃,每个人的嘴上全是黑黑的,一个个像小鬼。到地里偷偷摘毛豆,地瓜,每个人吃的肚子都是圆鼓鼓的。吃完,随便找个小伙伴的家就可以睡上半天。根本不用担心家里爸妈会找不到你,在谁家吃都可以,反正玩累了会自己回家。

  最让我们开心的是麦秋的时候。黄灿灿的小麦,被大人们早早的用镰刀抢割到场院里,这个时候会赶着牛,后面拉个很重的石头,可能是轱辘,现在记不清名字了,在麦子上面来回的压,记得叫碾场。而且一般牛或骡子的眼睛是用布蒙着的,我总以为是怕它们转的次数太多转晕了。碾场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的完的,碾完场会把麦子收起来,把麦秸垛成一个好高好大的麦垛。这是孩子们撒欢的地方,我们在上面跑啊,跳啊,躺在上面,藏起来,玩的忘了时间,玩的大人们忘了疲劳。等耍够了,大人们会在麦垛上面摸上一层厚厚的泥,可能是怕雨淋湿了吧。

  就这样任由自己的思绪飘远,钟表的滴答声告诉我已近凌晨,还是舍不得回来,还想回味那一幕幕,还有很多儿时的玩的,看的,吃的,还有旧时的露天电影,还有儿时玩的跳房子,还有去小树林采野蘑菇,还有……下次吧。

  记起那甜甜的梅花糕,带去我童年的回忆,看着身边女儿甜美的进入梦乡,不知道她的梦里面会有什么。梅花糕,还了我一个儿时的梦。希望长大以后的女儿记忆中也会有一块梅花糕的存在,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会留在她甜甜的记忆里。

  《幸而还有梅花糕》读后感(五):小葱拌豆腐:朴实,厚道,纯粹,管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如此,何况近十年呢?毕业后,我有回过校园,满园子遍开丁香,香馨味袭人,花那么盛,随落随开。我明白,再也不认识一个,确实孑然独立,上万人的园子,似乎荒了。记忆就此翻涌,我翻涌只能微博、微信吐槽,有人就能团出《幸而还有梅花糕》,旧食、旧识、旧时光,由己勾人。

  《幸而还有梅花糕》从名字就能晓得,这书是关乎江南风物的,北地只能油炸糕。书分三章:旧食、旧识、旧时,指向也十分明确,作者吃过的食物,结识的人,曾经的一段时光。

  于是有米酒、腌笃鲜、老徐煎饼、青团、豆瓣粽子、梅花糕……这么一堆名目,看了流馋涎,又有食物说到人事,一大群热爱生活的人,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作者在大多篇章里都是无我的,即便有我,说出的话,也是为所叙对象服务的,应该是作惯记者之故。看到老蔡、李婶……似有所指,又无所指,你我身边引车卖浆者,就这样子,所记对象都好似假托的名字,但即便这样,却不减一点耳濡目染的细腻,用字用词妥帖细致处,颇妙,非仔细观察、沉浸而又发酵是不能为的。小品文的写作看似短小,其实非常难,难就难在那一点老实态度,字词使用的老实、描述的老到,少夸饰,富平白,然后有隽永,气韵悠悠然。

  你我在深入生活时,如何能够仔细的描摹,就是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力量,不妨讲一点“望闻问切”:看到、听到、问到,再切身体会。这些都不是想象可以替代的,老实字眼击中生活,由此引起共鸣。这些不作引用,好处大家都看的到。

  书中也不全都是“胜笔”,且试举一例:

  “老蔡准备了两段切去头尾的黄瓜,在小碟子里倒入少许甘露一样的白酱油,让我蘸着尝尝。哦,我尝到的是饱满的大豆、鲜辣的太阳和夜间的露水互相作用后,发出的咸鲜甘醇的气息,与我这十多年吃到的酱油都不一样。”

  这段话摘引自《酱园子里的秘制白酱油》,我读了之前做酱的工序,颇引起些知音感,无他,我小时家里是制作过东北大酱的,工序大抵相仿,无论是酱块子、酱耙子都勾起了陈旧记忆。八九岁时我会图好玩,去帮母亲打上几耙,酱缸的发酵味道并不好闻,咸腥味,凑近去闻,时常会有熏倒感,生怕一头扎进缸去,那就真开了水陆道场。棕黄色的酱,翻动着,泛出杂质,由此自然产生许多额外联想。可生活就是这样,酱缸并不好闻,发酵好的酱,炸一碗辣酱,红油油的,麻酥酥你的生活,生活智慧就在于此,一缸黄酱,可调剂,有滋有味。好了,这样你明白,作者所谓“甘露”“鲜咸甘醇”只是夸饰,笔下想象,这都允许,只是一派生活图景突然杂上玫瑰色,是不够妥帖的,这只是我的求全,合适与否值得探讨。

  人生一世,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云,品尝过许多别样吃食,接触过百样人,可有些味道、有些人就是会在脑海中萦绕,吃上一口,每一个味蕾就都泛起满足,一席话,人就久久不能忘。即便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故地故交,“幸而还有梅花糕”,无论我们吃的着还是吃不着,说得着还是说不着,记忆深处总还寻摸得到。它可能只是故乡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朴实,厚道,纯粹,管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