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2:4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0篇

  《高效的秘密》是一本由[美]查尔斯·都希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一):目标符合SMART就够了?NO!丨目标管理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呢?”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二):你与高效之间只隔着一本书的距离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注重效率。各种各样的探讨学习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著作充斥着我们的世界。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吊诡。这些本该提升我们的效率,促进我们更好的进行时间管理的著作到头来却让我们无从下手,难以抉择,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在你手足无措的时候或许可以看看这样一本书——《高效的秘密》。这是一本由美国的普利策奖获得者查尔斯·都希格撰写的一本解码高效的书。作者旨在通过这样的一本书解决困扰我们效率提升的难题,带我们走出困境直达高效。

  这本书与它的名字很是呼应,而且这本书的自身就比较的高效。作者开篇直抒胸臆,没有各种的拖沓,没有各种啰嗦的序言、自序、后记之类的东西。而且作者其实也为忙碌的你留有后门,如果你真的要更高效一点的话,其实大可以从书的后面开始读起;这一点也比较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先翻阅一下后面的内容。在这本书的后面,作者将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浓缩,对于作者所认为的那八个要义进行提要。如果你意犹未尽的话,可以按照这里所枚举的,对照着目录,然后对相应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读。反之就可以忽略了。因为我们阅读的时候同样也需要追逐高效。

  在作者查尔斯·都希格看来,影响高效的主要是八个方面:激发动力、团队合作、保持专注、设定目标、掌控力、做决定、创新和获取并应用数据。单纯的来看这几个方面并没有什么意义,简练的文字总是需要事实的支持与数据的支撑。所以作者在开头的时候用了一个很吸引热眼球的话题作为全书的开篇——为什么有人对所有事物失去了兴趣?进而开始全书的讨论。

  相对于全书的“高效”来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那些影响高效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却俯首可得。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如今到处充斥着各种信息,这种局面看似会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的答案,但是事实上反而只会让我们更难做出决定。“数据越来越充足,却无法有效地利用数据”。这也就是传说中的信息盲。当你辗转于几个阅读的app之间,流连于各种问答的app上,收藏了微信、知乎上的各种自认为有用的文章,建立了从a~z一大堆的笔记本,然而扪心自问,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你的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所以还是回过头来,再看看《高效的秘密》,参照书中提到的SMART的方法再改进一下吧。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三):事半功倍的秘诀

  《高效的秘密》一本书从8个章节中不同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高效。首先是激发动力,以猜数字游戏实验为第一章节~研究员德尔加多在匹兹堡大学做了一项实验,他不关心实验参与者能不能猜对数字,他只想了解当人的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个枯燥的游戏上时,大脑的哪部分区域会变得活跃。在猜数字的同时,核磁共振仪记录了实验参与者的大脑活动。德尔加多想要 找出兴奋和预测的神经感觉一一动力一一产生的根源。他提示实验参与者如果不想玩了,可以随时停下来。实验之后,德尔加多请实验参与者分享参与实验的感觉,他们表示很喜欢自己猜数字的游戏,也很在意游戏的结果,但当电脑替他们做选择时,游戏则变成了一项任务,枯燥无趣,只想赶快结束。

  第二章,团队合作。耶鲁大学组织了十几个案例竞赛团队,与研究小组不同的是,这个新团队中成员有着各不相同的背景:一名退伍军人,一位智库研究员,一位非营利性卫生教育机构的主管,一位难民计划的负责人。尽管如此,他们一见如故。每当有新的研究案例,团队成员就会在图书馆集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花几个小时进行头脑风暴,然后分配研究任务和写作任务。这样一来,他们需要不断地方面交流。团队提出的最终方案是,把小吃店改成健身房,提供一些健身课程和运动器械。他们又花了几周研究定价模式,并联系设备生产商他们最终赢得了比赛,那个小型健身房至今仍存在于耶鲁大学校园内。

  保持专注是实现高效的另一 因素,书中引用了航班机长在飞机迫降时的完美操作,采访了紧急情况下镇定自若的护士,专注成为了他们的核心,要想成为高效的人,必须懂得 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必须构建心智模型,从而获得主动权。给自己设定目标提高掌控力然后做决定,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激发创造力,整合起来获取并 应用数据让信息变得有意义。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思考方式,揭开效率的秘密。高效不仅仅关乎日常事务,更体现在我们生活中做出的一系列选择和思考世界的方式。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四):工作和生活的几个秘密——Leo鉴书250

  本书笔记很顺畅,应该得益于作者和译者的尽心尽力,值得一读,挺好。

  书里讲了8个点:激发动力、团队合作、保持专注、设定目标、掌控力、做决定、创新、获取并应用数据。逻辑结构很好,故事讲的也不错。

  掌控力是高效的关键

  现在90后进入职场,他们不在意钱、不在意位置、不在意公司大小,依我看他们在意的就是工作是否自己能做主——掌控力。本书算是给了我理论上的支持,讲了掌控力是人的基本需求,有它生活和工作才会变得有意义。这个以后上课可以用到。

  团队规范比文化更为重要

  在统计中,最团结的团队反而更多范错误,原因多半是规范不好。团队有没有可以自由发言,说错了不被追究的文化。刚好看到另一本书,针对中国的调研,超过60%的人在这方面不够宽容。所以,团队关系越紧密,大家越是不敢把问题说出来。房间里的大象再次出现,搞砸了项目。

  好团队有两个基本点,其一是发言机会均等;其二是团队成员社交敏感度都很高。

  关于接受哪些工作也有门道

  最高效的人只接受为数不多的工作,不让自己过于忙碌——这个好理解 ,但是他们更愿意在项目前期而不是成型之后进入团队,这意味着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团队成员,也有更多不确定性——其实这也对为什么接项目少给出了解答。

  设定目标方面有有SMART原则且主要目标、延伸目标相结合,第一个也许 你会说“这个我知道”,我读书之前这为么认为,看了书才发现其实并不了解。主要目标和延伸目标相结合也很关键,只有主要目标会形成隧道视野,再看不到远方了——很麻烦。

  举个例子,

  GE有次定目标要错误减少50%,这个可以,下面说让员工更认真些;延伸目标是错误减少70%,下面说:“这个不成,这不是认真能解决的,得大改。”CEO说,可以改,给三年时间。

  三年之后, 确实达到了目标!

  书里还讲了很多,比如:五种团队文化之中,奉献文化走的最远(在我看来要忽略外部竞争和市场因素才行);拥有概率思维的意义在于诚实面对自己,坦承有些事情 我们自己也不确定;创新很多时候就是把已有观点用新方式进行呈现;适度绝望和中度干扰有利于创新;要成为一个擅于学习的人。

  最后这点对我很有启发,摘抄如下做为本文结尾:

  善于学习的人,

  能够吸取身连朋友的经验,

  从个人经历史中领悟人生道理,

  充分 利用不断涌来的信息,

  知道如何跳出思维定式 ,

  他们会对生活给予自己的东西进行改造,

  而不是被动力接受,

  他们知道最好的经验是从行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获得的。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五):Everything about productivity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uluto(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93137/

  畅销书《The Power of Habit》的作者Charles Duhigg的一本新书,从研究高效人士的行为习惯出发,讲述高效的八大秘诀。

  毫不夸张地说,书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如何激发动力?如何保持专注?如何更好地设立目标?如何更好地做决定?如何在大量数据中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本书中涉及了大量的案例研究,作者在讲述每个领域的时候,都有细致的报告、精准的分析,更有独特的见解。

  而这一切集合在一切就是作者认为的“高效的秘密”,那就是— 效率就是意识到他人通常会忽视的机会,从而用某种方式更好地做出决定、设定目标、处理信息。

  不仅对个人,这本书对于团队建设也很有启发。书中专门谈到了什么样的团队是最高效的团队,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人,如何鼓励创新。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六):懂得高效,首先应该澄清高效的误区 ——读《高效的秘密》

  文/岸晓风

  说到我对高效的看法和体会,首先得从我的座右铭开始。可以说,座右铭是能体现一个人的状态的。当然,座右铭也会随之一个人的阅历、时间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说我,以前中学的时候,曾经确定自己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考上了大学,喜欢上了哲学和批判性的看问题,座右铭又变成了“我思故我在”。工作后,我一度没有了自己的座右铭,有一段迷茫的状态,工作千头万绪,经常加班加点,成效并不明显,成就感一度缺失。一直到后来,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顿时觉得找到自己的知音和方向。

  这其实是一个不知名的人说的话。具体来说就是——

  “有人说,看一个人有多爱自己,多热爱生活,就看他如何对待两件事:一是吃饭,一是睡觉。一个自律的、内心笃定的人,不会靠熬夜去透支时间,来填补空虚。”

  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我的心坎上去了。顿时,有一种羞愧、又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如同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同时又觉得老师的指引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感觉。要落到实际却又是很难的。直到,我读到了这本书。《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的新作《高效的秘密》。简单来说,这本书对于高效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首先,我们要让自己高效,首先必须要弄清楚“高效”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书中提出了几个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高效率的标准,比如以什么方式定义自己,并作出大大小小的决定;忽略了哪些容易实现的目标;在团队成员中建立起怎样的归属感;作为领导者,打造了什么样的创新文化等。这些标准,实际上对于高效的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而不是人云亦云,盲人摸象。

  在此基础上,书中分析了8个提高效率的秘诀。这8个秘诀凝练成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高效并不意味着超额工作或者拼命工作,也绝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甚至牺牲个人生活。这些通过大量采访杰出人士和分析提炼得出来的真知灼见,无疑是广大读者的一种“超级福利”。

  可以预见,这本书将会影响很多人。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七):有的人在职场中激情奋斗了365天,你却把同一天重复了365次

  其实,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在职场上奋斗的我们,能力是不一样的。

  你在一堆琐事中忙得焦头烂额、晕头转向,

  有的人却在那里优雅如常;

  可问题就是,同样的项目教给他,效率、结果就是不一样。

  你以为这只是时间问题,奋斗个1万小时你就是天才了,

  但最终,你惊恐地发现,

  有的人在职场中激情奋斗了365天,每一天都在进步;

  而你,却像是把同一天重复了365次。

  其实,要想改变,这都是小CASE!只要方法在手,你也能拿业绩说话!

  今天,我们就把“隔壁家的优秀员工”揪了出来,看看他们到底哪里不一样。

  不同点1:你希望成为“多任务处理器”,他却明白“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你以为让自己成为“多任务处理器”,你就所向披靡了吗?No!No!No!这样只可能让你陷入越忙越傻越穷的怪圈圈!职场中,完成事情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的这些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即使被迫同时处理不同任务,高效率员工也会将并行的任务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这是一个合理且不超额的工作量。

  传统观点认为,反复做相同类型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重复,使我们更加快速、高效。但是,与之相反,优秀员工更愿意参与新项目,这些新项目往往还需要习得新技能,这就是他们每次最多同时处理 5 项任务的原因:了解新同事和学习新技能会占用他们很多工作时间。恐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都是工作了一年,你是1天重复了365次,而对方是真正奋斗了365天。

  【TIPS】减少并行的任务量,同一时期最多处理5项任务。

  不同点2:你愿意接手正在顺利进行的项目,他却享受“从0到1”的成就感

  项目从一个IDEA到落地执行,再到完美收官,过程极其艰辛坎坷,这期间,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新想法如果不够成熟,那么不管多么明智或者妥善地执行,也容易夭折,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加入一个正在顺利进行的项目——换句话说,你只要不出差错地执行就好。

  但是,优秀员工却往往乐意加入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新项目。他们享受项目“从0到1”的成就感。提出一个IDEA,想办法落地执行,结果很棒固然完美,但即使是夭折或失败,优秀员工也会因其挑战性而乐在其中。同时,因为早期介入,优秀员工能掌握大量信息,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全貌,也能更好地积累案例经验。

  【TIPS】挑战自己,勇于加入尚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

  不同点3:一件事情,你做完就完了,他却愿意分析总结,和其他人交流经验

  如果你忙得焦头烂额,那么完成任务就是你最大的梦想,哪里还有时间管其他?更甭提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或者思考怎样做得更好。

  但是,优秀员工却不同,他们喜欢随时总结。例如,为什么有些业务进展顺利,而有些举步维艰;为什么有些客户很高兴,而有些客户感到不满;为什么自己不同的态度,会对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和其他人交流经验——他们会把来龙去脉向你解释一遍,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询问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对于自己刚刚看到的事情,他们也乐意给出一个又一个解释。是的,他们总是试图把一个个散点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刻地理解世界如何运转——天呐!这是所有人都想拥有的能力。

  【TIPS】随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与他人交流学习。

  不同点4:你在设定目标时选择SMART原则,他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提到设定目标,多数人脑海中都会蹦出SMART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现实的(Realistic)和有完成期限的(Timeline)。换言之,SMART原则帮助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保证计划切实可行,目标必须能够实现。

  然而,SMART原则虽然有用,但优秀员工也深知其害。SMART原则会使人的眼光受限,过分地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设定SMART目标的人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任务,沉迷于完成项目的快感,并形成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式:在每一项待办事项旁边打钩,远比思考这项任务是否有意义更重要。

  优秀员工怎么做?他们选择设定大胆的甚至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也成为延展目标,stretch goal),并以此实现创新和效率上的大跳跃。当然,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则会打击人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优秀员工都会将“延展目标”和SMART原则配合使用。

  【TIPS】设定一个大胆的目标,并配合SMART原则,将其转变成一系列现实的短期目标。

  不同点5:做决定时,你倾向于学习成功案例,他却花大量时间寻找失败案例的信息

  如何做出更好的决定?必然是了解事情的全貌,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但是,我们做决定时的依据,往往都存在偏差,因为我们更容易记住成功而非失败的经验。例如,推广产品时学习市场上的优秀竞品;写个软文也要拿10万+的文章再三模仿,就连吃个饭、看个电影,我们也要选择评分最高的餐馆、票房最高的热门电影……

  相反,优秀员工则会花大量时间寻找有关失败案例的信息。他们下班回家后会总结当天出现的失误,而不是忽略那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某次通话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顺利,或者自己在会议上的发言能不能再简洁一些。他们也愿意与得不到晋升的员工交流,寻找其中的原因。

  这是学习如何更好地做决定的最重要的秘诀之一:正确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准确的预测要求我们接触尽可能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我们只有分别坐在拥挤和冷清的剧院里,才能知道电影票房会怎样;我们只有花时间与儿童和老人相处,才能准确地预测出人的寿命;我们只有与表现优异和碌碌无为的同事交谈,才能培养敏锐的商业直觉。

  【TIPS】正确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准确的预测要求我们接触尽可能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是,多多对比自己的缺点,恰好是不同点5带给我们的启示。哈哈,期待你卧薪尝胆,早日成为别人眼中“隔壁家的优秀员工”!

  【推荐阅读】

  《高效的秘密》读后感(八):致懒癌晚期的你:如何激发做事动力,与拖延症说goodbye?

  大家好,我是超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有关于激发做事动力,片段来自于这本《高效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他是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得者,还是畅销书《习惯的力量》的作者。这是他上个月刚上市的新书,主要讲了提高效率的8个秘诀。说到提高效率,市面上很多书会告诉你提高效率之“术”,但这本书却把“道”和“术”结合到一起,通过对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以及怎样才能高效地工作和生活。如果你常常感觉缺乏工作的动力,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注意力涣散、不知该如何专注;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本书可以告诉你解决方法,让你高效地完成工作的挑战。

  刚刚提到,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是激发动力,完成自己不能不做又没有动力做的事情。在正式分享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些问题:请大家想一下最近这一段时候,有没有不得不做却毫无动力去做的事情,比如在工作中,领导让你写一份工作汇报,这个时候你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不想做的,但是却不得不做;又或者说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回到家就开始“葛优躺”,衣服袜子都没有时间洗,但是这事儿是你必须要做的。大家可以想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有这些情况吗?(现场:有啊,太多了……存在同学说:“我报了网课,有很多作业要写,这周五就要交了,我还有好多没有完成。”刘佳同学:“我由于工作需要,必须要学习财务知识,但是我却没有动力学。”)

  下面给大家一些时间,阅读下面的片段,读完了可以示意我一下:

  原文片段:“最能够让人产生动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确信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中;二是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意义。选择去海军陆战队可以成为一种对女儿表达爱的方式,选择在养老院发起“抗争”可以让人容光焕发。当我们养成一种心理习惯——把任务转化成有意义的选择,确信自己能够掌控人生时,内控点就会产生。“

  这个片段中提到让我们产生动力的方法有2个,1个是确认这件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另1个是你要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2个方法。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在美国有一个富商。每天日理万机,特别忙,最近正好赶上他和太太的结婚纪念日,两人决定要去南美玩一圈。在出发之前,富商内心很焦虑,觉得自己短暂的出门会影响自己的生意,甚至担心南美通讯不顺畅,影响他的生意。可是,到了目的地之后,他突然变得不一样了,他不再忙于接电话和打电话,甚至连他的秘书都联系不上他,只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甚至可以坐一个下午。回国之后,他对自己的生意,生活都失去了动力,可是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除了做事提不起动力之外,其他指标一切正常。后来,在经过核磁共振扫描之后,医生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位富商的纹状体出了问题。纹状体是我们大脑中传递信号的一个中心组织,它的功能是将大脑前额叶皮层等表皮组织的行动指令传达给下游神经元,促使人类做出行动。而这位富商的纹状体因为南美高原的气压,周围毛细血管受到了破坏,以至于失去了功能,这也就导致了富商的动力缺失。对于这一罕见病症,医学专家也没有找到治疗方法。然而,一段时间后,富商的太太告诉医生,她的老公变得有动力了。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太太每天都在让老公做选择题,每天会问老公今天想要喝粥还是喝牛奶;今天喜欢红色的桌布,还是喜欢白色的桌布……通过一次次地选择,富商变得对事物有越来越多的掌控感,慢慢地,他找到了做事的动力。

  后来就有研究者证明,当你对一件事情没有动力的时候,那你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让自己对这件事情有掌控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你要确定这件事情是你可以独立掌控的,如果再简单一点,那就是让自己做选择,当你做出最小的举动,就会发现自己有掌控感,继而有了做事的动力。

  另一种方法就是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动力。在我们看过的一些影视节目中,会有很多类似的场景,比如海军陆战队,在遇到危机关头,士兵没有前进的动力,带队的官员会一遍遍地问你做事的动力是什么?然后请大家大声地呼喊出来,这也就是给自己找做事的意义的过程。影视剧《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常常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为自己做事寻找意义,激发自己做事动力的过程。

  这就是片段中提到激发动力的2个方法,通过做选择,让自己掌控事情的发展,同时,给它赋予更大的意义,让我们由内而外地行动起来。如果不让自己做有意义的选择,我们面对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发力,不知道做事的意义是什么,那么必须要做的事情要不做不完,要不做不好,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下面,请大家就刚刚回忆的自己拖延了很久的,不得不做却没有动力的事情,小组讨论一下,如果再次面对这件事,用我分享的方法,该如何让自己变得动力十足呢?

  小伙伴的分享:

  小军同学:

  “因为工作需要,我一直想在文案写作方面有所提升,但是没有做事的动力。今天听了这个分享,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激发自己写文案的动力。一方面是赋予意义,我会想一下我学了文案写作有什么意义。我会赚更多的钱,会把工作做的更好……这些好处都会让我有动力写文案;另一方面是让自己有掌控感,我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练习,这样会觉得自己可以掌控这件事情,进而也就有动力做事了。”

  小刘同学:

  “我没有动力做的是锻炼身体。之前朋友喊我去打羽毛球,我都因为自己的不情愿最后拒绝了邀请。现在想一下,我可以多想想锻炼身体的好处,会给我强健的体魄;同时,我会在运动前提前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这样需要运动的时候,我会知道自己有所准备,只需要选择拿起东西出发就好了,这也就让我有动力运动了。”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关于激发做事的动力,今天给大家分享了这个方法,也就是让自己做选择,获得掌控力;同时多问为什么,明白做事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种激发动力的方法,希望大家在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可以有动力行动起来,高效地完成任务。本次分享的内容来自《高效的秘密》第一章——激发动力,书中提到激发动力是高效做事的先决条件,今天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