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颗心经典读后感10篇
《给我一颗心》是一本由(美)朱迪·皮考特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27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1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我一颗心》读后感(一):自体与客体
主人公佩琪和尼古拉斯是一对夫妻。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从两个人的角度交替进行第一人称叙述,一章佩琪,下一章就是尼古拉斯,再下章又是佩琪,这样交替下去直到结束。描述了身处恋爱关系中的两人,对这种关系的分别感受是什么样的。生了儿子之后,同样的事情,两个人各自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样子。原来,身处同一个时间、一个空间互动的两人,内心的感受差异却是如此之大,都有对对方的期待,而很难考虑对方的真正需要。
“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他人以及被他人所了解?”人常常活在自己的内在里,能难站在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好在,有爱,对彼此的爱是促成相互了解的动力。佩琪为了了解尼古拉斯,去医院当志愿者的一段,我很喜欢,因为她在努力走进他的世界里。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雏菊》也是如此,很喜欢。男主(杀手)喜欢上了女主(画家),也开始学习画画,看艺术方面的书,在女主画画的广场旁租了个房子,默默的看着她,会心的笑。“你喜欢吃什么?你有什么喜好?你的欢喜你的忧,你的一切,我都渴望去了解。”
《给我一颗心》读后感(二):给我一颗心
2014年,我读到的最喜欢的书是《小心,轻放》,来自美国作家朱迪·皮考特。聪明可爱的六岁女孩薇洛患有成骨不全症,她像瓷娃娃般脆弱,像肥皂泡般易碎,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薇洛的父母不堪重负。薇洛的母亲为女儿的长远考虑,决定控告最好的朋友、自己的妇产科医生派普,控告她在产检中没有检测出薇洛的异常,致使自己丧失了堕胎的机会,以此换回保险赔偿。也就是说,薇洛的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必须向世人宣告自己希望这个孩子不曾出生。
后来,我读《十九分钟》,朱迪·皮考特在作品中深刻剖析了一场长达十九分钟的校园枪击案。是什么让一名十七岁的高中生将枪口对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是什么样的父母将纯真无邪的婴儿培养成了一个冷血凶残的杀手?但她没有去痛斥批判,她笔下的凶手说:每个人都说我毁了他们的人生,可我的人生被毁时好像并没有人关心。
这就是朱迪·皮考特,她不断地在作品中探索着当今社会的尖锐话题,她以技巧高超的笔法,精妙真切的细节,灵巧地把握住人与人之间脆弱敏感、错综复杂的关系,不着痕迹地将人代入其中。
《给我一颗心》是我读过的朱迪·皮考特作品的第三本,她在作品中探寻着婚姻中女性如何在家庭的狭小空间和外在的广阔世界之间平衡自我。作为朱迪·皮考特的早期作品,《给我一颗心》的立意和表达远不如后期作品成熟,主人公佩琪在五岁时经历了母亲离家出走的打击,致使她在十八岁未婚先孕时认定自己无法成为一个母亲,她打掉孩子,离开恋人,逃离故乡,在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后陷入了一场漫长的产后抑郁,最后像她母亲一样,离家出走了……
我首先想到的是,佩琪的产后抑郁是怎样产生的呢?尽管她的童年经历是不可排除的因素,但她的丈夫尼古拉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佩琪是个有天赋的画家,她有能力用画笔勾勒出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如果没有遇见尼古拉斯,她在短暂休整后将前往艺术学校进修,但为了让尼古拉斯完成学业,她将自己的计划搁置了,她一天打两份工为尼古拉斯铺平哈佛之路,直到丈夫终于达成理想,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当佩琪终于有机会将艺术计划重启时,她怀孕了,生下儿子后,她的艺术梦想变得遥遥无期。佩琪发现,她无法触及自己的理想,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她身材变形,缺少睡眠,似乎整个人的存在价值就是作为生殖机器和食物源泉。尼古拉斯呢?他在医院里兢兢业业地忙碌着,不眠不休地一天进行三四场心脏搭桥手术。他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当上了父亲,在无法止住孩子哭闹的时候以工作为借口逃出家门,而佩琪,就这样被困在家庭的狭小空间里,寸步难行。面对妻子的抑郁和焦虑,尼古拉斯在想,她到底有什么不满足呢?我整天忙碌得要命,只要稍微失误就会闹出人命,而她所做的,只是在家带孩子而已。他说他有自己的世界,却以为佩琪的世界就在家里。我真的有好几次都愤怒得想摔书。
更重要的是,全职太太是做不得的,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必须寻求到适度的平衡,毕竟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整天呆在家里围着孩子团团转,要是有一天丈夫鬼迷心窍了那就真是悲剧了。就像佩琪离家出走后,尼古拉斯毫不犹豫地冻结了账户,撤销了信用卡,如果佩琪有自己的信用卡,还轮得到尼古拉斯去撤销吗?
《给我一颗心》中塑造了三个女性形象:佩琪、佩琪的母亲、尼古拉斯的母亲。她们都不甘心为家庭所困,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着属于自己的自由。佩琪的母亲抛夫弃女,成为一名驯马师,她对佩琪说:“这匹马让我赢得了荣誉,可丈夫让我什么也不是。”尼古拉斯的母亲四处游历,成为一名摄影家,她对尼古拉斯说:“我和你父亲差点儿就离婚了。我知道那些事,于是每次都和他争斗,让他难堪,把酒倒在他身上,让他出丑,我还不止一次威胁说带你走。后来细想,发现那是我做过的最愚蠢的事,因为那样他就会认为我很懦弱,他就可以轻易击败我。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如果我决定放弃的话,我将拥有大得多的力量。”然后佩琪居然就取长补短,既回归了家庭,又回归了艺术。
虽说向往自由天经地义,但是就这样拒绝承担家庭义务同样不可取吧。这本书里的每个人好像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但实在是没什么正面激励作用。而且佩琪那副唯唯诺诺无限崇拜尼古拉斯的样子,尼古拉斯那种高高在上觉得全世界只有他不会做错事的幼稚,看了就生气。
此书不推荐,对朱迪·皮考特有兴趣的话,暂时还是推荐《小心,轻放》。
一直很喜欢这类风格的小说。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视角,不会仅从男主或,女主的角度考虑。
小说中,涉及到很多现实。未婚先孕、堕胎、闪婚、伪装....种因,尝果。
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想要的?选择的这种人生,我们会后悔吗?会想要逃离吗?
佩奇和尼古拉斯,灰姑娘和王子,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最终走到一起。童话书的最后一页,并不是故事的结束。合上书以后,灰姑娘也得照顾王子。
王子的忙碌、沉稳、自信。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有自己的优势。你会知道你的下一次抵押贷款从哪儿来;你会知道谁是你的朋友;你根本不需要别人对你怎么看。
对第二点略有疑问,你真的会知道谁是你的朋友吗?还是说,此朋友非彼朋友。
不过,这种生活,也有劣势。有时,得带着面具生活。
尽量懂得取舍吧。
:别的不提,单论故事中涉及的现实问题,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给我一颗心》读后感(四):失足少女寻爱记
我是在失恋的正当头买了这本书回去看。
内容简言之如题。少女佩琪小时候被生母抛弃从此患上爱无能或者说恋爱恐惧症,18岁遇上第一任爱人杰克并怀孕,失爱症发作打掉孩子离开杰克远行,遇到第二任爱人医学生尼古拉斯,稀里糊涂结婚生子,失爱症又发作离开已经是主任医师的丈夫和儿子寻找生母解开心结,旅行回来向丈夫坦白过去求得原谅破镜重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没能治愈我,反而挺虐心的。
朱迪皮考特把这本书分成不一样的角度来写,想法很好可是每一章节时不时使用越肩视角,有的用第三人称,有的用第一人称叙述,在结构上比较凌乱。
也就是还行。
.S.英文版在读,比中文翻译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