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9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精选10篇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是一本由钟文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一):祝愿钟先生安好

  前半生,钟先生被学问的广袤和神秘诱惑,拒绝了王石的邀请,认为学问远比商业有趣的多,情愿做一个“痴人”。

  因缘际会,商场驰骋半生后,被问及如果重来,会选择做一个教授,还是商人,他已经有了不同回答,大意是,我们这代人,不如老前辈对于传统治学有深厚积淀,也不如后学有国际化的资源视野,做教授,终其一生也无法大成,只能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而商人,考验的是综合的能力与智力,成功失败每天都在挑战着他们。

  这是登高望远后的一览众山小,但也毋宁说是命运的偶然推动了他从商,又幸而发现自己其实很有这方面兴趣和能力。

  所以看这本书,感触很深的是年轻时候理想可以很好很虔敬,但不翻到最后一页你永远无法知道今生会开启什么样的剧场模式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默念三遍,便会心情平复吧。

  一欧元买法国发电厂,却被国人讹诈两次、骗去六十万那两节看得很唏嘘,也不知这六十万,为我国众生消了多少业。

  惊险半生,祝愿钟先生,安好。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二):商场现形记

  对书籍的结尾,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感伤,好端端的一本书,却落得如此俗气的结尾。或许是作为一名未能够接触到金钱,未能接触到名气,远远未能够触碰到高层社会的底层挣扎中的蚂蚁人士,无法理解钟文在走上人生巅峰之后,获得金钱无数,名利双收之后透过高人和经文之后终于明白人与金钱的关系,才获得了人生的释然。这种想法,在我这种人生阅历浅薄,一无所有的人看来,有些矫情,有些做作,就像一个平时为了金钱不断加班,然后身体垮了之后才说身体是最重要的,但是又给一次机会他,还是消耗自己的身体来获得金钱。无疑,对于前者大部分人认为是一种觉悟,一种成功之后的大悟;而后者,轻描淡写的一句“生活所迫”也就能够解答一切了。

  因为生活并不全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近年来,鸡汤文蓬勃发展,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于丹都可以用看异国情侣看着月亮就是浪漫来谈论爱情,还有什么不能够鸡汤呢?然而,鸡汤有害的不在于这种浪漫无所不在,而在于鸡汤文告诉大家,自己的人生是可以掌握的,生活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佛家着实也是有”今生所受即是前世,今世所做即是来生“的轮回学说,二者却全然不同。一个强调自己无所不能,一个强调不作恶。之所以说到如此,并不是说钟文的《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是一部告诉别人生活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心灵鸡汤书籍,恰恰相反,它告诉别人,生活并不一定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有很多你所看不到看得到的手在搅局。

  钟文的《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一书,一本回顾钟文自己一生的书籍,里边却成为了一种中国官场,商场的丑剧电影院。大学年代遇到一个从商界走回教坛的,自己的解释是因为见不惯海关贿赂。而钟文先生从教坛走出,来到商界,则将这种被避之的场景一一经历了。在法国兜售中国的凤凰牌自行车产品质量不过硬,导致了要安排人手到商场重修修理;遇到了一位以为是得力助手的中国学生,却被骗了狠狠的一次;转卖服装,却又遇到供货质量问题;二手车以为找对了市场,终究还是让越南华人摆了一道;拆迁火电厂到中国,被以“关系户”的名义骗了一大笔钱;搞品牌特卖,却又遭遇同行的排挤和无理要求;办大学,搞不过行政力量校长;开饭店却连厨师都搞不掂;揣着梦想进入绿色能源行业,最终也是迎来了自己身体的奔溃。这样的一生,有不少的决定是在自己的手中结束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地被他人所打断,而打断自己的生命运势进程的很多则是自己认为的同胞。

  商场不是游戏场,而是赌城,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更是如此。听说过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同样也听过因为一纸行政命令而身败名裂真实。钟文的记述,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的拆迁过程,十足地是一出中国商场的现形记。行政力量并不是市场的守夜人,而是实打实的第三只手操纵着整个市场的走向。而活跃在市场内部的,更不止是如此不可抵抗的力量。更为细微的同行的排挤,员工莫名其妙地开业前要求加薪,自己信赖的下属摆了自己一道,都从一种最为细微的形态中勾勒出中国市场的法律空缺与道德缺失。商人在儒家传统之中一直是被贬低的,即便“文化革命”将这一切都已经摧毁,但是商人的地位依然是很低的。这种低社会地位,却占据大量资源的社会环境,迎来的就是个体的仇富心理,从而导致“看不惯别人好”的莫名其妙的反对和无理取闹,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然而,这样的人生的转变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然后规避风险,而是走进这个赌城必然要付出代价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三):顺天命,尽人事

  我喜欢看纪实文学,通过看别人如何生活来启发自己,就像看纪录片来领略不曾到过的地方一样有趣。

  这本钟文的“巴黎生意经”拿在手里会让你怀疑是书摊淘来的旧书,没有华丽的腰封,用的是泛黄的纸张,90年代书常用的书皮的样式,翻开就有穿越回旧时光感觉。读完,觉得这样的设计甚好,完全符合全书的内容还有基调。因为钟文写的主要经历就是八九十年代发生的事,很有代入感。而且精准的定位读者群,不用华丽的图片文字宣传,吸引的也主要是90前的人。

  如果你对北岛,顾城这样的名字还有印象,那么读这本书肯定会更理解其中的内容。从诗人到商人,诚如作者所说,他的经历就是无数个偶然构成的。

  他的经历也是特有的,那时,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那地,中国大陆和法国,那人,钟文,才能创造出来的。他的成功不能复制,但他的处世态度,以及对市场的分析方法是大可以学习一下的。

  全书不是自传体的模式来长篇大论,而是讲了他经商遇到一些人和事儿,每一段他都分享了学到的真理,细读都能体会到故事背后的含义。

  法国创业讲了时机,还有资本主义的运作。自行车讲了大财团对政府影响。零售那篇讲了地段对于商人的吸引力,而经营饭店以及能源计划的一波n多折,折射出利益冲突等等。多次提到不得不低头退让,那背后的无奈不言而喻的,但并没有因这种种的挫折放弃继续经商,此路不通,那就换一条,人要能变通才能一往无前。当然书中也有涉及人性的种种,携款消失的助手,狡诈的犹太人,还有空手套白狼的香港一家子等等。生意场上多次受骗的经历,一笔带过,写得云淡风轻,没有情绪渲染,真真是看开了。

  现在讲创新创业,其实钟先生是先行者,他讲得生意经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生意上的大决策,都会先调查行动,抓住时机,敢于尝试。这些正是现在脑热的创业者们要多看看的,什么叫了解市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创新也是要有目的的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作者的人生态度更是豁达,在他健康敲起警钟后,反思人与金钱的关系,还有人生之于自己的意义,“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偶然都是命运,顺天命,尽人事。“尽心尽力地去做,成与败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钟文不停地在尝试,才能不断看到新的风景。人生也如列车,不停靠,或急或缓,一站一站前行直到临近终点,再回望,不悔这一世的折腾就好。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四):前行的生命永不停息

  不得不说人的财运是不同的,作者钟文就是一个财运亨通的人。《那趟永不停靠的列车》是钟文讲述自己做生意的经历,从他当教授起,他似乎就不缺钱,讲课、评论文等,在我们都挣几十块前的时候,他已经拥有好几万,真实十几万了。真让人羡慕!王石曾经找他,让他做生意,但在大学里当教授的他当时并没有打算做生意,他拒绝了。后来时机成熟了,钟文开始从事生意经,果然,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做生意不可能吃亏关键看如何吃亏,吃亏后如何弥补。聪明是前提,财运更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老师,对做生意几乎一窍不通,看着作家钟文既能做生意,还有如此高的文学底蕴,自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自己懂得,生意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钟文能把自己做生意的心得跟读者分享,很是难得,不过在生意场上有一些规则,那绝对是不可示人的。除非你也进入生意场,否则永远禅不透里面的潜规则。

  作者能做什么像什么,很了不起。他可以跟犹太人做买卖,即使被骗了,也能力挽狂澜。他可以做国际大生意,将国外的电厂搬到中国来,他还可以做汽车生意……无论做什么,他始终本着诚挚在做,这是他生意一直兴隆的条件吧。是啊,无论做什么,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

  看别人的生意之路,看到他能赚那么多钱,不免羡慕。这里不存在嫉妒,因为他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看到他做生意越做越对环境有利,对他心生一份祝福,祝福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无论干什么都可以写书,这是当今社会的便利条件,只要勤于动笔,只要手中有钱,出书不再是问题。看到各大网站为写作爱好者提供的平台,看到很多普通的人,因为文笔的出色能在文学方面有所成绩,真为他们高兴

  记住,无论做什么,生命都要继续,前行的生命会永不停止,生生息息,轮回往复,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事,善待他人。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五):不停靠的人生方能多彩

  做旧的纸张,飘忽的文字,原来是因为它们一直没有停靠过。

  读久了微博、说说、微信等新媒体上的实录性文字,已经对实录性的一切文字失去了感觉。但是有一天,当你的眼前,突然出现一本纸张泛黄、版式老旧的书时,就算是实录性的内容,也懂得了封面背后必定是触动人心的文字。

  钟文从尼采的著名论断“人生是一场清醒的梦”中看到的是人生一切的偶然性,而这偶然性,也成就了钟文的一生,成就了他永远不停靠永远不停止的奋斗

  读钟文的文字,就像看一个年老的人,在回忆自己的过往,在他的笔下,有很多人从那个灰色的历史阶段迈出来,向我们讲述着他们曾经的人生,那段关于朦胧诗歌的争辩,老木的感情,钟文的第一台电视……似乎幼稚,却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一切。而这真实,促成了钟文一次次思考自己的选择,思考钱和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人生需要一些经历,但是更需要懂得舍得之间的关系,不舍不得,但舍弃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钟文作为一个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能够收入几十万的大学教授,前途一片光明,1990年之后,他不得不毅然舍弃了自己的所有,在法国开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商业王国。这之间的转折,怕是常人难以做到!

  文人去经商,总是难以摆脱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经商的时候,钟文是独特的也是纠结的,从纯净的诗歌世界、高雅的象牙塔转身投入国外的商场,哪怕这个商场是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与其说钟文用自己的实录自己的成功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追求兢兢业业、毫不退缩的行为,不如说他在用自己的实录在警醒沉迷于快餐文化不知所措的我们。尽然人生是一场不能够清醒的梦,那就是梦里梦中都是一样的,如此,何不做一辆永不停靠的列车,一直朝着自己梦的方向前进!最终,才能够织就一幅属于自己的梦图!

  钟文的文字就像一把解剖刀,毫不留情地一点一点搜寻到我思想中、行动中的一些懦弱懒惰因素!而这把解剖刀,能否将它们彻底去掉,我想若我能去掉所谓专业的隔阂,若能走出家门,多看看这个世界,就一定可以去掉,然后以一种崭新的目光欣赏这世界!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六):缘起性空——一个文人的生意经

  这是一个令人略感陌生的名字,这是一本还没有看就已经泛黄的书。

  虽然钟文的名字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但是当翻开这本小书,看到北岛、顾城、乐黛云、余光中、王石,这些名字的时候,便可想而知,钟先生是怎样的角色。然而,钟先生的厉害之处并非是早在八十年代就结识如此多的名人名士,而是他做了许多开天辟地大事。比如:成立中国第一个大众传播系;第一次把上海自行车集团生产的山地车卖到法国家乐福超市;第一个在中国开设奥特莱斯,等等。

  这是急剧变化的三十年,这也是钟文人生起落转折的三十年。他从七十年代自己因为文化大革命被发配到四川自贡写起,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文人一步步转身为商人,进而在生意场上纵横四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1988年,钟文拒绝了王石请他出任万科公司高管的邀请,但是,仅仅过了一年,1989年之后,他便到了香港。去台湾做教授之路被台湾领悟部门阻断后,他又去了法国,放弃了做教授的追求,彻底成为了一名生意人。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样的转变?钟文所谓的“天命所归是人用什么力量也拗不过来的一种力量”和促使他冥冥中踏上这列没有停靠的火车的决定,其中是何缘由,不言自明。

  《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但却从来不曾听过“文而优则商”,钟先生本人也不认同“儒商”的说法。不管是何身份,扬帆商海,便是商人。然而,生意场如赌场,赌局、骗局十面埋伏,被房东欺骗,被最信任的下属卷走巨款,他从一开始便尝到苦头,明白了保持头脑清醒的重要。

  后来,他闯进巴黎的服装批发中心桑蒂埃,抓住法国女性的审美特点,设计受顾客欢迎的手勾衫,大赚一笔;与聪明狡诈的犹太人做生意,最终另被骗去的货物又转回了自己的仓库。丝绸销售大潮之中,他不忘对生意进行总结,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反省,抓住了最好的时机,积累了财富。

  从卖山地车、开餐馆、进行服装批发,到二手车贸易,火力发电厂生意,再到中国的第一个品牌特卖店(奥特莱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法国居家用品展览,与西方最大的建材居家用品商百添马特合作开发中国居家用品网站,以火电厂生意为契机诞生的绿色能源计划……钟先生的生意从来都是走在中国经济浪潮的最前沿。且不说他曾经是一个大学教师,即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眼光与魄力。是命,是运,有时很难说。或许正如梁高人对钟先生所言:“做你爱做的事,钱不会亏待你;太着眼于钱去做事,你要受伤。”

  虽然生意场上风生水起,得意纵横,但教师出身的钟先生,在内心一直期待着办一所大学。世上事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时的上海就有这么一所现成的学校等待着他的“画龙点睛”之笔。不到两年的时间,一所中法合资大学便应运而生。在中国,联合大学办得好,盈利多,于是契约作废,收归政府。契约精神?一纸空文!于是,钟先生只能向现实低头,转而与法国精英大学合作,在中国联合招生,为对方输送人才。

  其实,西湖边钟先生与方世华的一番问答,从商人的社会地位,谈到中国的社会结构问题,再到中国教授的生存现状,分析得深刻而透彻,道出了他的人生轨迹与命运跌宕,也值得每一位文人志士思索反省。

  身为商人,顺应经济潮流做出明智的判断,从而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不断反省自身,寻找新的机遇。钟先生从国内教学到国外经商,乃至最终与GE、BP、日立等世界性大企业合作,把项目做到了联合国,他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勇气着实令人无比钦佩。而在这样的个人经历之中,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及各级政府官员的办事作风,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个人的际遇,种种问题,也令人深思。

  钟先生的语言流畅自然,举重若轻,透露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个人修养,犹如聆听一位阅历丰富的老教授娓娓道来。这样的纪实文学,可以称为自传小说,也可以当作是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过,或许在钟先生看来,写这样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只是记录一段真实的人生,抒写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为自己留下一些印记,为来人送去一些启迪。仅此而已。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钟文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人生之中无论是巅峰还是低谷,都始终要尽心尽力去做,成败得失才不会成为伤害。人生短短数十载,想要做的事很多,最终能够做成的事很少。缘起性空,内心的方向与心智的澄明,或许才是我们最好的人生指引。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七):我们都只是在路上

  文/Grace Tang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知识分子的纠结在现代社会中被诸如选择恐惧症、拖延症之类的心理学术语裹挟着,仿佛要被铺天盖地的大众情绪所湮灭。整个社会中有这样一种吊诡的现象在蔓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拥有着诸多的可能,但几乎都仅仅止于可能。

  我们害怕决绝,所以我们宁愿选择整个森林,却不去深究自己究竟是需要这片森林中的哪一抹绿色。有太多的东西成为我们在外围徘徊的借口,想得到却又怕失去更多,我们信心百倍,唯一欠缺的是勇敢。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教授也好,生意人也罢;安然于车内也好,持车票等待也罢,这些都无所谓对错,只是选择而已。角色的更替不会改变前行的态势,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在高涨的信心迷雾中寻找到出属于自己的勇敢者之路。

  永不停靠是一种姿态、一种信念、一种生活哲学;有着知识分子的纠结,更有知识分子面临选择时的决绝。这个起因于选择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都只是在路上,不忘初心,出发就好!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读后感(八):从文学教授到巴黎商人:八十年代诗人知识分子的命运缩影

  钟文先生的前半生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他在中国深圳大学担任教职,圈子里是像北岛、顾城、杨炼、谢冕这样的至交、神交,一帮子人一道为了诗歌而论战、写作。1989年之后钟文不得已前往法国生活,从此开始了另一段与诗了无关系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已经决定做生意了,冥冥中,我觉得生意好像是一列没有停靠的火车。生意人可以在车上有吃有住,有很多乐事,也可能吃苦头。但是只要你执着于有德性的去做生意,你不准备去自杀,你就可以在这列火车上一直耽着,一直到死就好了……”钟文的生意做得很大,后来成为欧罗福国际集团远东区总裁、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后来因各种原因淡出生意圈。

  本书的故事,主要就是讲述钟文先生身在法国经商的那段经历。那时他的身份已经转化为商人,需为生存而奋斗,但骨子里还是一介文人,所以钟文的“做生意”带着对各种商品(文化、人种)的分析,讲述他打过交道的生意人与客户,书中有商战、有各色小人物的传奇,讲述了他所看到的商界及政界圈子状况,还有他从商半生后的文人“生意经”。

  这是一本典型的“实录文学”,笔调冷静,无多余之话,钟文自言“想把用我全部生命,全部感官体验过的生活部分实录让年轻人在前行中有启发,如此而己,实录文学是时代的化石,如果有一百年后的中国人的子孙,凭无数无数的这些化石,他们将寻回历史”。

  可以说,钟文的经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他们那一批人的命运,在前言中,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文人心态转而去做生意的故事,这里面有他们一代人的命运的折射:如何向往着更自由的世界?如何去做种种尝试与努力想要活得不一样?又是如何去国怀乡,选择另一种生存?可以说,这本书勾勒了钟文那个时代很有典型性的知识分子所走过的一种道路,“他”和“他们”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让读者心为所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