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读后感10篇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本由(美国)约瑟夫・海勒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5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一):Insane world

  这是我第二次拿起这本书了。上一次是高中时候,看了几页就弃了。但是这次还是一口气看完了。所以说还是高中的时候比较急躁吧,当时觉得首先,这本书太厚了,其次,看了几页觉得不是那么有意思样子

  说起这本《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大一的时候去上海书城,在福州路上那家肯德基里面看到一个高中生抱着一本原版的Catch-22,应该是从外文书店刚买的。不知道这位同学是不是看完了。

  作者,约瑟夫·海勒,美国人,二战时候他可是真的上过战场飞过六十个班次的大兵呢。这位海勒也是家里穷,从战场上回来他就进大学继续学习了。没准要是他家里情况好一点,就跟凯鲁亚克、金斯堡他们一块酗酒吸毒开车乱转,垮掉一代去了。我觉着吧,只有那帮公子哥儿们有这能力玩垮掉一代,家里穷的还是算了吧。二战后嘛,美帝作为世界老大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不够丰富的人才会垮掉的吧。

  海勒是个有才的人,《第二十二条军规》也赶上了好时候。1961年,肯尼迪那个“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自由做些什么”的著名演讲开始让美国陷入了越战的泥潭。而之后也几年,美国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的时候,二战后婴儿潮的孩子们也上高中上大学了。这帮开始享受富起来的福利的孩子们一听要打仗征兵,自然不同意,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战意义让这本书迅速流行了起来。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嘀咕,甚至有点儿反感,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让这位海勒先生这么讽刺真的没问题吗?阅读过程残忍的。海勒用了一种类似于POV的写法(不对的话请指正),几乎每一节都用一个人名字命名,几乎每一节都是以拥有这个名字的人为中心,写他的故事,写他荒谬的生活,或者写他的死。在不同的章节里,约塞连经历着战友一个又一个的死亡,我们阅读着同一个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只有死亡。

  当然我并不觉得海勒是一名反战人士,而《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讽刺的也不是战争本身。我觉得他在书中提到了那个意呆老头的那些意大利比美国伟大的言论就是在讽刺绥靖的和平吧,还有YY二战前的各国首脑会开开心心地瓜分苏联的事。海勒曾经说过,"peace on earth would mean the end of civilization as we know it",当然我不太清楚他说这段话的语境,你说这句也是讽刺我也没辙。

  不仅仅是在讽刺战争,也许——我是说也许,因为我并不知道——在我们的比较早的某本英美文学史教科书里,这本书的讽刺对象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尿性。司务长米洛,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了巨大企业,进行军用物资的买卖,还找到了德军为他运货,甚至作为战斗双方的导演打了一次攻防战。下面就是什么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泯灭人性我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呢?那就是官僚主义啦。军官们拼命想往上爬,士兵们无条件的听从军官的命令,一次次抱着飞完这次就回家的愿望,一次次失望或者死亡。不能上战场的军官为了自己的荣誉拼命地训练手下的士兵,昏头昏脑的士兵因为糊里糊涂当上的军官,主人公因为奇怪的理由获得了军功章。所谓《二十二条军规》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里吧。

  但是到这里我们好像还没提到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它的内容重要,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它是我们疯狂的世界的象征,它把我们所有人都卷入其中,捉弄我们,摧残我们,所有的主义其实也都是我们疯狂世界的一部分而已。海勒自己也说过:“Everyone in my book accuses everyone else of being crazy. Frankly, I think the whole society is nuts – and the question is: What does a sane man do in an insane society?”主人公约塞连恐怕就是故事里的那个Sane man了吧。他是这个疯狂世界的受害者,却只能以看似Insane的方式来抗争,赤身裸体参与授奖(说起来不穿衣服的话勋章是怎么挂上去的?)。当然除了约塞连,也许还有其他一些Sane man,他们却只能装作和别人一样(我觉得米洛司务长就是这样的人)的Insane,在这Insane world中获得认可

  胡适之先生告诉我们少谈主义,今天我果然还是说太多了。也许有人又该说我傻逼或者装逼了。嗯,装逼是不好的,说不定哪天跳起来的时候就被飞机螺旋桨切了,所以今天还是就到这里吧,嗯。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二):战争是什么?

  呃,不知从何落笔。怎么会有风格如此奇妙的书呢!读好书是一个不断刷新阅读体验,不断超越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所知甚少。这本书刚读的时候感觉很凌乱,但是一定要耐着性子读下去。事实证明,所有的好书一开始都不好读。 邓巴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作者赋予他一点聪明的知觉。在残酷的战争年月里,生命被视如蝼蚁,一文不值。死亡是如影随形的,也许就在即将迈出的下一步里,也许就在下一次的飞行中。死亡近在咫尺,活着就是最大的奢侈。时间不是用走的,它简直是在飞行,甚至来不及留住任何东西,径直飞向死亡。 在这样的情形下,邓巴有了一种奇妙而真实的时间观: 邓巴喜欢克莱文杰,原因是克莱文杰常惹他恼火,仿佛让时间走慢了些。 邓巴极喜欢射击双向飞蝶,是因为他极其讨厌这一运动,所以时间过起来就显得很慢。 他曾经算过,只要在双向飞碟射击物同哈弗迈和阿普尔比这样的人呆上一个小时,就像是熬过了一百八十七年。

  克莱文杰说他疯了,他大动肝火: “年月、年月、年月过得很快。一秒钟以前,你还是个年轻人朝气蓬勃地跨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如今,你却已是老态龙钟了。你每次执行飞行任务,死神与你便是近在咫尺。半分钟以前,你还在上中学,一只解了扣子的奶罩便是你心中的伊甸园。仅五分之一秒钟以前,你还是个小孩,过一个十星期的暑假,尽管似十万年一般长,却仍旧去得匆匆。嗖!飞逝而过。你究竟有什么其他高招让时间减速?” 亨格利·乔整日做恐怖的噩梦,并不断在噩梦中尖叫。 在约塞连眼里,亨格利·乔是最了不起的空军英雄。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六项作战飞行任务,也就是上百次的飞行。最初的规定要求每人完成二十五次飞行任务就能调防回美国。所以乔喜滋滋地给家里写信报喜讯,打点行装,每天在作战指挥室门口周围极有节奏地跳着曳步舞等待遣送回国的命令下达。然而贪功近利的卡思卡特上校专横地把飞行次数从二十五提高到三十、三十五、四十、五十、五十五……亨格利·乔在等待永远等不来的回国命令中,身心迅速崩溃。此后,一个个噩梦总会准时出现在他的梦里,每做一梦,必定歇斯底里地尖叫,闹得中队全体官兵无法入眠。 神经衰弱的弗卢姆上尉始终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起因是与他同住的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喝醉了酒烦闷地回来开玩笑说:“总有一天晚上,趁弗卢姆熟睡的时候,我会一刀割开他的咽喉!”弗卢姆吓得直冒冷汗,此后的每个晚上,他都尽量迫使自己不要睡着,生怕哈尔福特会悄悄走到他床前割开他的咽喉。然而大多数晚上,弗卢姆上尉睡得很沉,只是梦见自己醒着。结果,每天清晨他从睡梦中醒来时,已是筋疲力尽,又复睡去。 克莱文杰是个天才,聪明绝顶。他在哈弗上学时,差不多所有科目都拿过学术奖。同时克莱文杰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他的两只眼睛都长在一张脸的同一侧。因为他只死盯着问题的一面,一向忽视另一面。不过他是个极严肃认真且专一的傻子。 沙伊斯科普夫少尉发明了在阅兵仪式上不用动手的走法,令他立即晋升为中尉,自此,平步青云,差不多每个人都把他视为真正的军事天才…… 初读之下,觉得很荒谬,十分荒谬,不合逻辑。可渐渐地你会发现那些荒谬的东西越来越真实,最后和真实融为一体,并取代了真实。黑色幽默的背后是沉重思考。 讽刺和幽默是相携而生的。没有幽默的讽刺简直就是咒骂了。讽刺的效果离不开幽默。 当疯子横行其道时,更令人不寒而栗。把世界弄得一团糟。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对比着刚刚读完的贾平凹的《秦腔》,二者结构很不一样。《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像那种传统的情节性很强的小说。那种小说里,主导性人物,主导性情节、主导性情绪,一手遮天独霸了读者的视野。作者凭空虚构了一些人,自己赋予人物以性格和使命。作者本人像个高超的操纵手,谋篇布局,情节发展,都井然有序。而在海勒的这部小说里,纷繁复杂的人物在完全不知情的读者眼里显得很凌乱。他不考虑人物如何出场,一下子抛出来很多人,在做这样那样的事情,说这样那样的话。显然,这些人物之于作者本人是熟稔于心的。有时正在讲某一件事,中途提到了某个人,就突然岔开去大谈一通(刚开始看的时候真的非常不适应,令读者感到莫名其妙)绕了好久之后才终于又回到最初说的那件事。而这时,读者或许已不再关心前面的那件事而开始关注正在叙述的这个人物了。 但类似此类人物“旁逸斜出”的登场或闪现带给读者的迷惑并没有持续很久。就像我们去参加一个陌生聚会一样,一走进大厅,各式各样的人在交谈……实际生活中,不符合传统小说里这种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一个人常常处在两个、三个、四个乃至更多的因果线索交叉之中,每一线索因果之外还有大量其他的事和物相呈现。 这些人物不断出现,说独具特色的话,做别具特色的事,形象逐渐清晰印象深刻。读书的结构犹如一块石子扔进水里所激起的一连串涟漪。 以人牵引着事不断向前发展 二十二条军规:悖谬逻辑 布莱克上尉发起了宣誓效忠活动,在食堂里,一群军官手上托了饭菜,向国旗宣誓效忠为的是获准在餐桌旁就坐用餐,坐下来用餐的人呢,正合唱《星条旗》国歌,为的是可以享用桌上的盐、胡椒粉和番茄酱。所有参战官兵也只有一遍遍签字效忠后,才能从情报室领X囊,第二道签字关过后,从降落伞室领取防弹衣和降落伞……一旦他们表示反抗,布莱克上尉就说,只要是忠诚的人,是不会厌烦宣誓效忠的。 人制定的规则,只要套上了“二十二条军规”的悖谬逻辑,就变得似乎无坚不摧,难以挣脱了。谁在制定规则,并非制定规则的人是天才,相反他们大多都是无能的很卓越的人。厉害的(高明的)是这条逻辑本身,像一条绳索紧紧勒住。更为无奈的是这条高明的逻辑与权力绑缚在一起,更成为了无法逾越的权力。让权力变得无法逾越,为巩固权力竖起更高的藩篱。谁拥有权力,谁才有资格调度这条逻辑。普通人…… 卡吉尔上校说:“弟兄们,这当然全是自愿的。我这个上校是天底下最不愿意命令你们去观看劳军联合组织剧团这场演出的。不过,我要你们当中除有病非得住院不可的人无一例外地立刻去观看演出。这是军令! 疯狂的人物:哈弗迈耶是领队轰炸员,身强体壮精力旺盛,每次飞向轰炸目标时,从不采取规避动作。他从出发点一路沿直线飞往目标,他必须全神贯注地亲眼见到投下的炸弹落地开花。这期间飞机稳稳地停留在空中,无疑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而约塞连却毫不在乎自己是否命中目标。他每次上天执行飞行任务,唯一的使命就是活着返回地面。约塞连常自四面八方及各不同的高度,疾飞至目标上空,时而急上升,时而大角度俯冲,时而又大坡度盘旋,继而,仅用两三秒平飞,投下炸弹,就立即急跃升飞。他的驾驶员麦克沃特唯一的疑惑便是投下的炸弹不知落至了何方。(约塞连是飞行大队最出色的规避动作能手) 晚上,哈弗迈耶会拿枪打田鼠,每当田鼠毛茸茸的躯壳给击成肉酱飞溅得到处都是时,他便会纵声狂笑。 无聊的佩克姆将军和德里德尔将军因为”T ·S艾略特“而互相通电话猜疑。 真实的恐惧: 在对意大利博洛尼亚军火库的轰炸中,那种近在咫尺的死亡的恐惧,逼迫而来,非常真实。约塞连和他的战友们都知道飞往博洛尼亚意味着什么。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拖延,把肥皂粉掺入饭中集体腹泻,天不停地下雨,偷看战略图,最终飞往博洛尼亚执行任务的时候,约塞连借故对讲机出了故障要求返回去,他们是多少高兴。对讲员桑普森打个唿哨,高兴地对着对讲机喊“注意听着,我的小山雀们。这是海军上将基德·桑普森在讲话,这是皇家海军骄傲的基德·桑普森上将在叫喊。是,长官,我们正在返航,弟兄们,上帝啊,我们正在返航!”内特利兴奋异常,一下子拽下了帽子和耳机,仿佛一个漂亮的小孩坐在高脚椅里,快活地前后轻摇了起来。奈特中士纵身从顶屋炮塔跳了下来,欣喜若狂,重重地捶打起每个人的后背,基德·桑普森驾驶飞机,划了一个漂亮的大圆弧……直冲机场飞去……飞机后部的两个炮手竟一齐唱起了《库卡拉查舞曲》。 然而,最终也没躲过再次飞往博洛尼亚的任务。这次,到处都是密集的高射炮火,那些高射炮弹在他飞机的四周嘣嘣的爆炸,他不停地朝着对讲机尖叫:向右急转!……快爬高,你这个杂种!爬高,快爬高……向左拐!向左,你这该死的狗娘养的!赶快向左拐……在高射炮弹的密网里,指挥着飞机做一系列危险的飞行。最后,终于他们飞出了炮火的射程。火网没有了。而他们仍旧活着……这时,有人通过对讲机突然问了他一句“奥尔上哪去了?”约塞连一下子弹跳起来,嘴里大声喊奥尔!这一喊声里透着焦虑……顿时,约塞连的双眼泪水横流……最后,当约塞连发现了奥尔的飞机从一片苍翠的森林里飞出来时 ,约塞连不知不觉地低声祈祷起来,感谢上帝,可随后又对奥尔感到无比的恼火,不觉又破口大骂起来,不过这咒骂中既夹杂着怨恨,也夹杂着宽慰。 “这个杂种!”他骂道,“这个该死的长不高的红脸蛋、大脸盘、卷头发、一嘴龅牙的狗杂种!” “这个肮脏又该死的傻瓜侏儒,这个鼓腮帮、金鱼眼、矮冬瓜、大龅牙、整天就会嬉皮笑脸,疯子一样的狗娘养的杂种!”约塞连唾沫四溅地骂着。你会为这粗鲁的骂声而泪湿眼眶,因为这骂声里是约塞连对战友还活着的感激。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三):天才的逻辑

  这本书太他妈的长了,我竟然这么快就读完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是我最讨厌的小说,正因为我讨厌它,所以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这本书实在太有意思了,因为我实在没看懂。

  比王小波笑的轻松,比契科夫笑的聪明。

  看完这本书,只想像“星爷”一般,扬天长笑,“哈哈哈”。不想,有人流泪了 ,不是受压迫的人,不是侵略者自己,不是高高在上人,也不是猪狗不如的人,那是谁呢?其实这里没有人了。因为这里没有人,所以这里有人流泪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