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10篇

2018-01-11 2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10篇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是一本由J调de华丽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84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1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一):【雨枫试读】追随寻求盛放的脚步の《途径你华丽的盛放》

  有句很出名的话,叫:身体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小小的我,拿着不多的薪水,有时间,可是却没有money,让我可以背上背包,随时上路,可是,我又那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与《途径你华丽的盛放》,就这么不期而遇啦,对我而言,实在是个小小的惊喜。。。

  书的封面,一个女子,坐在教堂的地面,略仰起头,似乎在欣赏着什么,巨大华丽的灯,发出柔和的光,很美。第一眼就被这美震撼了,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是哪里?然后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跟随作者,游历那些华丽的盛放。当然,后来我晓得了,那个教堂就是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之前,土耳其,印度,墨西哥,伊朗,这些国家名字对我就只是名字而已,可是在书里,这些名字丰富起来,变成文字照片,美食,建筑,和各种各样的异域风情。在土耳其,美轮美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让我赞叹不已,卡帕多西亚的热气球让我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马去体验一番,土耳其美丽宁静乡村精致绝伦的手工艺品,还有内姆鲁特山的冒险,希拉波利斯古迹的石棺,看得时候有种赏心悦目外加惊心动魄感觉,不过,也真的是佩服作者的勇气,也正因为如此,给我们呈现了更独特风景

  去年看过一本书,知道印度有个蓝色之城,叫焦特布尔,看这本书,作者又带我看了另外的三座色彩之城:粉色的斋普尔,金色的贾沙梅尔,白色的乌代普尔。其实我对印度的印象挺好的,不过很多人都说印度不安全脏乱差,可是,我觉得,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眼里,展现的风情是不一样的吧。

  在墨西哥,有个众神之城,特奥蒂瓦坎,看着照片就有一种震撼,这里的建筑彰显着这里最古老的文明;还有一个奇琴伊察,古老的玛雅文明最闪亮的一颗明珠。在伊朗,有个设拉子,被称之为“夜莺与玫瑰之城”,多么浪漫城市啊,还有一个波斯波利斯,“千年一叹”的城市。当然了,除却这些,当然就是各种各样的美食,各种各样的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啦~~

  很佩服作者对四个国家做的精心的攻略和准备,详细到出行信息,货币兑换,语言,宗教,甚至时差,也惊叹于作者对景点的介绍,每一处都详细介绍了历史背景,让我在那些磅礴的建筑里找寻他们当初的繁盛,让我真的佩服极了。

  很赞同作者的一句话:旅行并不仅仅是到了一个地方,在那儿拍照留念,当时的天气,当时空气中的味道,还有当时是不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这些都构成了旅行的一部分,这样整个身体是在参与的,旅行不仅仅是拍照。

  旅行,不仅享受美食,而且收获心灵感悟,或许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吧。。。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二):走遍世界,放眼宇宙

  喜欢旅游的人都喜欢看旅游方面的书,随着国门的开放,中国人走遍世界的例子不再是个别,而且可以这样说,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中国人的存在,各国的旅途中都有中国人留下的脚印。过去,人们常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现在则可以说:走遍世界,放眼宇宙了。   

  当然一般的旅行者写得最多的是游记基本上属于欧洲国家,以及理论上的西方世界,因为西方文明至今仍在发酵着,并且是以一种比较强势的姿态与其他文明进行着较量,并且一直企图占据其他文明的领地,其实各地的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有其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的,即使一些消失了,也有其各种原因,并不能说明其落后,所以认识了解一些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以及文明所留下的遗迹,有助于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世界文明的发展脉落和走向。  

  当看到J调de华丽所著的《途经你,华丽的盛放》一书,觉得眼睛一亮,这位女旅行者所行走的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她来到了土耳其,那里是东西文化的交汇地;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留下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融合了基督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两股强大的宗教力量汇集在一起,和谐共存,形成了独一无二信仰传奇。土耳其的旅行有邂逅的感动,也有冒险的意外收获,那常人没有有去过的内鲁特山上的石雕,不仅让人震撼,更看到了辉煌与衰落的时光交映。   

  印度之旅,却让人产生截然不同感受,有的人会恨这个地方,有的人会爱这个地方,其实恨的人看到的是印度的表面脏乱差的现象让人无法忍受,但爱的人同看到了印度的本质,它的文明的辉煌、它的历史的悠远、它的人民的淳朴。作者匆匆的行程,获得了太多的滋养,那泰姬陵的震撼,让她看到爱情的不朽;那瓦拉纳西,让她看到了信仰的虔诚;那湖上的皇宫,让她看到了豪贵的浪漫……   

  墨西哥的旅行值得珍藏在她的私人心记录本中,因为那里有着太过神圣的玛雅金字塔、还有首都大教堂、以及众神之城的特奥蒂瓦坎文明遗址。其实越是接近一种文明,越是能感到人类怀有的梦想,这种梦想是上帝,也是神,它根植于人的心灵之中,然后化为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因此欣赏建筑就是欣赏文明,欣赏民族的风范。   

  对于伊朗,她给予了许多的修正,一个被西方妖魔化的国家,其实有着太过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友善热情的人民,又有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更有璀璨的文化遗迹。旅游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一种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民间,去体验民情、民俗、民风,当深入其中时,便会感到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作者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她把旅游看作是一项心灵感知的过程,并且通过去了解、去融入,达到精神上的契合,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旅行的价值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三):心先行,身紧随,感知路上的绝色

  在节奏狂奔的城市中,工作生活的林林总总会麻痹了曾经活跃的心。以前,我也很喜欢到处走走,后来,工作排不开,闲暇有小约,加班身体累……种种借口把出行计划变成了床上一觉醒来的白日梦。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也常聊到,出去旅行,如果累得跟死狗一样,还不如躺在床上梦游。可大部分时候,我们出去,不过是身体在奔波,换个地方了解别人的生活,回来带着一相机的照片和当地的特色纪念,以证明自己出去过,旅游了。可出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早在疲惫中被遗忘了。

  拿到J调de华丽的《途经你,华丽的盛放》,一种心灵的释放陡然升起。看过太多旅行札记,忘了有多少出行指导,旅行经验,极力推荐等等内容充斥在字里行间,总之看完,总会有一种,shit,还去么,植入的都这么清晰了,估计去了感受也差不多

  但是这本《途》却有所不同,它告诉你的是身体在走,心想逗留,却又总是载满收获,奔赴下一场灵魂盛宴。作者不强求,不炫耀,只用简短的文字,把个人经验,写在出行前,你想看,就扫一眼,占不了太多时间,不想看,你就往下翻,揣上心,跟我一起走进每个角落,透过我的视角,自己用心去感受。

  如作者所说,如果在旅途中,没有得到心灵的自由,没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思考,没有对未来有所感悟,出行,只能算到此一游追求精神契合和灵魂的释放,是行者最本真,也是最重要的旅行目标。跟随作者的脚步,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感受她描述的风景、最真挚的对话、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及那些听过千百遍,看过上万次的名胜古迹

  美食,风土人情,特色地标建筑等,都是一个地方无法复制的特色。这就好比你及时搜罗了全天下的微缩,但不如它在它原来的地方,跟周围的一切琐碎在一起,味道最独特。单拎出来任何一个,带走了,都找不到当时,当地带给你的心灵触动。

  美好静谧得只想沉默,触动心灵就驻足片刻,闭眼合十感受周遭……作者不激动,却又句句引人入胜的分享方式,牵引着你拼命想说些什么,没错,就是分享,不是展示,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走过来,仿佛作者眼中的景色,你就站在它们旁边。

  也许是角度不同,喜好所向,“印度”瓦拉纳西那位沐浴在恒河里虔诚的教徒,在看着他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有什么需要奉献,我需要一场洗涤,让自己放空,得到心灵的洁净,即使夜幕降临,庄重又盛大的宗教仪式,透过画面,仿佛也能听到他们的祈祷声和心中的默念。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就是在这里感知的。“墨西哥”的部分,作者的概括,我只想说,再赞同不过了。可我知道,如果有机会,作者还是会来,带着加勒比海的记忆,坎昆的海滩,玛雅的咒语,把人变成饕餮的墨西哥美食……再附赠一句“去他的,墨西哥”……

  合上书,心还在走,身体还坐在桌子前,如果单凭一场札记就已经心潮澎湃了,身体为什么不赶紧跟上去呢。感知旅途的绝色,给现在的生活打一个分,看看,你是否早已麻木了。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四):慢慢走,请让心跟上你的脚步。

  每次看关于旅行记录的书都有一种跟随笔者回到那一段旅行时光的感觉,看着书中字字句句,体会城市之间的人文风情,名胜古迹,并以笔者的视角或平实或凝练的看到旅行带给我们的身心灵的体验。每当这时候,也都会有冲动,是不是自己也需要这样一场身心的放逐呢。

  这本书第一页有一句话,当时看到用手机拍下来发到INS上,后来给朋友写明信片的时候又加在上面:旅行就像一场做不完的梦,是让生活暂时脱离常态的华丽冒险。好像每个人都有跳脱当下状态渴望,而旅行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给你全然陌生的境地,给你全然放松又不能停留的脚步。

  笔者平铺直叙的语言,看着着实轻松,没有华丽辞藻,只有详尽的表达,对于所到之地的感受,以及实际经验的传授,很多提示可以作为攻略来看,很适合计划要去土耳其、印度、伊朗、墨西哥出行的朋友。

  书中配图是笔者旅行记录的另外一种方式,也许是除去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视觉冲击,看到土耳其的木棉堡,我惊呆了这样美妙大自然景观,不知道是不是要渐渐消失,又或者伊朗德兰黑的华丽建筑与内饰,这种美丽不可言说的景象也只有身临其中才可以体会当时的震撼和感叹吧。

  现代生活用声音、画面让人的思维形成了热闹的假象,假设关上了手机、关掉了电脑、没有的网络,这样突如而来的安静会让人不知所措。只有面对阅读,才能够沉寂内心。阅读与旅行,是让人适应和改变对于生活期望机遇,不要总是沉浸在永无期限的工作里,走出来才能全然丰盛自己的灵魂。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五):心往别处

  【我喜欢的旅行方式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感受。有时可以把一次旅行看作一次心灵感知的过程,越是内心丰富的的人对旅行的感受会越深刻,不是走过、看过,而是想要去了解、去融入,想要达到精神上的契合。因为我知道,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美丽的景色,都有可能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看到序言中的这段话,突然很想要旅行,去遥远的地方……依稀记得,在另一本旅行书上看到的段,正可与之相呼应的话,“旅行真是很奇妙的东西,比起时间,更能治愈一些东西。然后,从每一天的经历中,找到失去的勇气。 我的耳边回荡起一些旋律,从悲伤开始快乐蔓延。我开始享受着和未来的一个个邂逅,好的,坏的。”

  那年,第一次知道,原来按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的定义,只要是超过“离家55公里的距离”都算是旅行。第一次知道,原来旅行这种东西,就和K歌逛街一样的简单,都是属于自掏腰包的主动消费品。第一次知道,原来没必要做什么心理准备,带好钱锁好门,在路上,就是旅行了。虽然,【现在都把旅行吹成一件多崇高的事情,动不动就上升到灵魂的高度,不就是背个包出去玩嘛,摄影、旅游已经变成炫耀性的消费,不管是穷游还是奢侈游,这浮躁情绪就跟储存卡的容量似的以摩尔定律般的疯速增长,即使药不停也治不了。】但和作者抱着同样的人仍不在少数比如说我吧,或许就因为是现实主义者的关系,不太会将简单的行动付诸高大上的内涵。是同样认为,旅行就是旅行,同样认为,旅行不该是胸前用来展示的勋章的。

  事实上,我是一个“酒店游”的爱好者。于我而言,旅行应该是享受,而非刻意追寻什么心灵之旅的。私以为,在国内穷游可以,但是在国外是绝对不行的。毕竟,“穷家富路”,古人此言诚不欺我。当然,就算是国内游,如果不是心情太糟,想要暂时的放逐自己,我也是不会选择穷游这种自我折磨的方式的。相比跟团或和朋友一起搭伴儿出游,更喜欢一个人独自去旅行,因为可以更加随意。也喜欢看不同的人写出的游记,因为可以欣赏自己去不到的地方,并加以想象,想象中的风景,才是最动人的,不是吗?只是碍于经济与时间的关系,时下的自己只能在在城市的近处逛逛,在自家里做做沙发客而已。

  或许,是生活中的种种无奈,让我是如此的渴望逃离,也因之如此的钟爱此类的游记,写的国度越远越好,给予心灵以怀远畅想的自由空间。相对于那些以双脚丈量大地的背包客,我这类的宅游族也只能称为“沙发客”了,聊算是个让心灵和眼睛去旅行的间接旅行者。而【旅行的美妙,不在于到过多少名胜古迹,而是能有一段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旅程,随心所欲到处走走停停看看,心会慢慢沉淀下来,这样就有时间去思索自己的生活,确定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我想,即便是相同的人去看相同的风景,但每次的旅程总是新奇的,是因为总可以遇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故事。走一段路,然后分开,又也许遇到一个人,走很长一段路,直到把这一生走完,反正,人的一生也不过是更漫长一些的旅程罢了。

  土耳其、印度、墨西哥、伊朗,发现作者更偏爱那些有着浓重历史积淀的国度。当然,更是要有着华丽的异域气息。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沙漠的空灵,宫殿的奢华……这是土耳其的海,印度的河,墨西哥的遗迹,伊朗的波斯庭院…是肚皮舞的放诞,是驼铃的清脆,是五光十色的宝石,是集市上香料的芬芳,是手鼓旋舞的欢歌……充满着异域的风情。

  全书四篇背包游四国,不禁有美图,和独特的旅游路线。更提供给读者完备的各国旅行规划和攻略。很喜欢这本书,喜欢这个书名。感觉作者的文笔蛮好,语言幽默,富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留给人的印象,作者就是个敢说实话的人。之前,才看的另一本国内作者写的游记里,同样提到了土耳其棉花堡,但是不只是图片修的过分,行文居然也是把对该地的印象给吹的天上有地下无的╭(╯^╰)╮现在想来,就算是当地政府有规定,为了保护不变色必须打赤脚,但是从古罗马人的时候到现在都多少年了,怎么还可能雪白如新呢?

  而从本书里图片来看,曾经如琼楼玉宇般的梦幻般的白色世界,在现实的污染下已然迅速变色、变质成了难看的黄灰色;过度开发导致水量骤减严重缺水,一出出干涸的平台宛如一块块的伤疤,令人触目惊心。简直像是从柜底翻出来的去年忘了洗的白色内衣,黄呼呼脏兮兮的,不堪入目。后面的那篇印度游中作者对于德里的描述更是一针见血,让同为女性的我们看得是畅快淋漓,你再看看有些男性的游记作者写的德里,你还以为国内外对于印度德里这个针对女性的“强奸之都”是被夸大其词了呢。

  不只是文字,书中的图片拍的也很好,但是印刷一般,削减了不少美色。风景照就是风景照,人物只会是微小的点缀,不会让人误认为是人物照。更妙的是,作者并没有许多其他作者都会有的“炫颜”的臭毛病,如果那些个一个个都长得跟林志玲似的还好(﹁”﹁)明明他们长得很爱国,真奇怪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勇气,非得在本来很美好的风光中横插一杠,将本来优美的画面给破坏殆尽。莫不是那些人也都是从芙蓉姐姐身上学来的勇气变成*^o^*~

  .【】内摘自原书,非原创。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六):果真华丽至极

  我很喜欢作者对旅行的定义,她在书中精美的书签上这样写道:旅行是一场做不完的梦,是让你暂且脱离常态的华丽冒险。她说的对极了,旅行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就是一场怎么也做不玩的梦,旅行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它让你在行走中暂时脱离了你想脱离的常态。作者是游走过很多地方的人,她给旅行这样的定义当然能切中旅行的实质。

  近期内我都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打算,所以我读这本是并不是将它当成旅行攻略来读的,当然毫无疑问它是一本非常棒的攻略。从出行的理由,到大量搜索资料形成自己的完美路线,从办理签证,到预定机票和酒店,从兑换货币、到使用官方语言、乘坐最佳的交通工具,从最不能错过的美景、美食,到一般攻略上根本查不到的鲜为人知的胜境,从最佳的拍摄时间,到每一处古迹背后的幽邃文明,作者都无比详尽地进行了介绍,这当然是一本去土耳其、印度、墨西哥、伊朗的必备攻略。

  虽然我只想在自家门前随便走走,但我仍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场华丽的旅行,就像一个没有故事的人,也可以喜欢上别人的故事。这确实是一本华丽至极的书,彩色的书页、海量的图片、纯净得近乎艳丽的海水、浓妆艳抹般的建筑、集市上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物品、街头女子们妖娆的红唇和衣裙……,作者途径的每一处华丽的绽放,都不打折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也想去土耳其卡帕多细亚乘着五彩的热气球在“蘑菇丛林”中穿行,我也想到印度瓦拉纳西恒河之畔去感受宗教的庄严和生命的轮回,我还想徜徉在泰姬陵前,见证那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和不朽的爱情……。热爱旅行的你也会途径这样华丽的盛放,你就会感谢你想暂时脱离的常态,因为绚烂之极归于平静,平静之后你会期待下一次的出发。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七):非常实用的一本旅行攻略手记

  这样的游记读了好多好多,作者将她所去过的几个国家的旅行经历用文字和图片呈现给读者。因此初读此书,似曾相识。这本书是作者去土耳其、印度、墨西哥和伊朗四个国家的旅行的精华展示。其中的图片摄影水平较高,带给我们真实与美感,与文字形成般配的伴侣,在读者跟作者旅行的过程中,带给读者各种美妙的感知与感受。

  因为要去印度,所以看了很多关于印度的书,因此在读本书中印度这部分稍微认真了点。是作者在北印度行走半月的行程和见闻。在这一部分里我获得了一些在其它印度的游记里没有的东西,凸显了百花齐放的特点。作者很有个性,她会在书中强烈表达出她的不满,这让我觉得很是有趣。因为一般作者只会用大篇幅夸某个地方,而对不尽人意的地方习惯一带而过。

  本书作者的这种贬低带有了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虽然未必代表得了全部,至少说明她是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勇于展露自己的小性情。而她的小性情也很有感染力,譬如看完她写德里的那篇,我忽然不想去德里了,因为害怕。纵览全书,优点不少。譬如每一部分的开始都是作者在此国的行程图示、路线简图和关于住宿机票等的旅行贴士。这对想要自由行的新手很有好处。而至于作者的观点,读者应该还是会有选择的取舍的。这本书写的还不错,挺大气的,但是也没有腰封上宣传的那么过。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八):【雨枫试读】在异域华丽的盛放

  旅游类的书籍读了不少,这本《途经你华丽的盛放》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土耳其,印度,伊朗,墨西哥,这四个地方并不是中国游客经常去的地方,治安卫生条件一般甚至是不好,作者虽是位姑娘,却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承担。着实让人佩服。

  作为一个也爱旅游,也喜欢探索不同国家的古代和现代文明,深入当地生活的爱玩之人,却真心承认没有作者的胆量,去探索印度和伊朗这类不甚发达的国家,即使是和友人结伴,我也没有这种勇气。所以当生活中遇到敢于去那里旅游的筒子,都要真心点个赞。

  对于土耳其和墨西哥,这辈子我也是打算要去的,出发点源于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只是我是个对各种宗教都不慎感兴趣的人,只是愿意欣赏他们的建筑。土耳其的烤肉,墨西哥的辣椒薄饼。土耳其的棉花堡,墨西哥的艺术之都瓦哈卡。他们都在向我招手,作者的详细攻略对我是很棒的参考。

  书中所介绍的四个国家,各具特色,作者在每一个国家游记前都清楚的标出了路线图,这对于准备去的筒子来说是非常直观的路线指引,而后一页的作者总体感言,介绍了这个国家的换汇,饮食,主要特色以及选择旅行景点的大概原因,对于读者是个不错的行前介绍。而后面美轮美奂的经典照片和文字描写,很容易让读者脑海里浮现出现场的图画。

  当然,书中作者提到的几个观点,我也是非常赞同。1.是否穷游。现在很多旅游书籍都把穷游当成主要目标,或者觉得一个人出国去旅游,一路穷游是多么了不起的的事情。是的,的确了不起,但是如果你有条件,我还是觉得住安全有保证的旅馆,享受当地特色的美食,花点儿钱去当地市场买些纪念品,或者看一场演出。这样才能深入的了解当地文化,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穷游,会失去很多机会和乐趣。2. 旅游是要用心来体会的,而不是照片。最美的景色都是记在心里的。旅途中用心去掌控自己的旅程,随意的走走停停,让自己沉淀下来,把最美好的事物记在心底,才是旅行的完美境界。

  最后,谢谢作者的书,写出了一些我内心的感慨,也为我之后的旅行添加了很多资源。引用作者的话“旅行就像一场做不完的梦,是让生活暂时脱离常态的华丽冒险。”希望我今后的旅途也都是华丽的,虽然我没有作者有胆量~。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九):去那没去过的地方《途径你华丽的盛放》

  去那没去过的地方《途径你华丽的盛放》

  这几年旅行书越出越多,尤其是国外的自助行,让很多人开始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域的风情。去哪里最火呢?我感觉不是欧美,不是日本,而是土耳其,最近连着看了好几本关于土耳其的游记了,对棉花堡、以弗所、卡帕多西亚都充满了向往。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个旅行家,还是一位女性,多数都是独自旅行,每年去一个国家,这本书里写了她去过的四个国家,土耳其、印度、伊朗、墨西哥,除了土耳其外都不是旅游热点国家,尤其是伊朗和墨西哥,我还从未看过去这两个国家的游记呢。

  不过对比下来,我还是喜欢土耳其和印度,也许是距离比较近的原因,也许是对这两个国家比较了解,所以看了感觉很亲切。

  作者也提到了佩瑜,我这才想起来,当年的佩瑜就是一个人在土耳其旅行的,《手绘土耳其》至今有很深的印象,不过印象多是佩瑜自己的故事,对土耳其反而没留下什么感受,以至于现在才想起来当年佩瑜笔下的就是土耳其啊,有时间应该重读一遍。

  作者拍的照片很棒,很讲究构图和用光,感觉挺专业挺唯美的,不过作者和别的女孩不一样,在这本书中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照片,旅行中不爱为自己拍照的女孩可不多见,我想这也是独自旅行者的共同特点吧。

  看过很多次介绍在卡帕乘坐热气球,但是唯独这本书里面介绍得最详细,也是因为作者没少做功课,手机上下了不少要去国家的APP,选择热气球公司也很用心,结果她乘坐的那个热气球,竟然在驾驶员的操纵下,来到了峡谷当中,距离岩壁触手可及,原来热气球还可以这么惊险,可惜没有留下一张这样的照片。

  还有印度,在我的印象中印度没有公厕,火车上挂着的都是人,用手吃饭,大街小巷都是动物,这地方一般没有几个人敢去,可是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让那些旅行者们非常渴望。一个单身的女孩敢去印度,的确很了不起,不过看了介绍就感觉,也没想象的那么可怕,是啊,毕竟是安全回来了,如果遇到了风险,也就没有这本书了。

  印度很重视颜色,有蓝色之城、粉色之城、白色之城、金色之城,作者都去了,真是让人羡慕死了。旅行就是去那些没去过的地方,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地方,去金字塔,去卢浮宫,对旅行家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了,只有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才能够满足自己旅行的欲望。

  《途经你华丽的盛放》读后感(十):途经你华丽的盛放:心便无尘埃

  我是学中文的,向来对我们的中华文明抱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对西方文化有些隔膜,还不愿去了解。近几年来,就是这些轻松简洁的西方记行文字,才使我渐渐地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些好感。现在我才认识到,原来,我真的是孤陋寡闻,并且有些自大了。

  本书是J调de华丽为我们呈现的一场异域视觉盛宴。随着作者的脚步,土耳其、印度、墨西哥、伊朗这四个神秘的异域国度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每到一地,作者总能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融入、体验,努力达到人与异域环境精神上的契合。因此,作者便能真正抓住这一地的特色,通过自己的记行文字、图片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的同时,也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这样,就为读者与这些异域文明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作为一名资深旅行者,J调de华丽自然对旅行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体悟。像作者这样的行走者,无不是体验式的旅行,他们注重的是旅途过程中的惊喜和和过程中的享受。在他们眼中,心灵的感悟才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用心去旅行,眼中即使看到美景也不会留意,这样的旅行只能证明到此一游了。而如果带着心灵的渴望,即使在擦肩而过的路人身上、在乡村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也随时能找到令心灵震颤的美好。如此,不断的行走过程,就是心灵与人、事、物、景的交流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的是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意义认识的升华。这些,都通过记行文字传达给了读者。

  是的,有舍才有得,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要学会取舍,用有限的时间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后悔。

  虽然,我们不能亲历这些旅行,但通过行者们清新、轻灵的走心文字,对在这个浮躁社会中萌生的心灵尘埃,定会起到涤荡清洗的作用。

  文字指瑕:

  1.第010页,首段多次使用了“加拉塔塔”,愚以为用“加拉塔”即可。就像我们指称“大雁塔”、“雷峰塔”,完全没必要称之为“大雁塔塔”、“雷锋塔塔”。

  2.第014页,开头衍一空格,当删除。

  3.第016页,首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城区……”中,承前省略,此处当删除“土耳其”。

  第三行“因为该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中,“瓷器”当为“瓷砖”或“瓷片”。

  4.第070页第六行有“棕榈成荫”,第191页第二行、第232页倒数第四行有“绿树成荫”,第248页第二段首行有“林荫”,这些“荫”皆应为“阴”。 根据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5.第088页,倒数第三行“是超越古城特洛伊土耳其最具有观光价值的古城”中,“特洛伊”后宜加一“的”字。

  6.第114页,首段“……街道两旁的建筑似乎要倒塌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来气,在瓦拉纳西一秒钟可能就会让其窒息的反感程度上,他们是那类提到印度额头上会冒出一滴冷汗,提到恒河脸上会显现出3条黑线的人……”中,“在瓦拉纳西一秒钟可能就会让其窒息的反感程度上”句似不通。

  7.第225页,倒数第二行“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丝绸之路’高人往来的歇脚之处”中,“高人”当为“商人”。

  8.第234页,首段有:“关于这个花瓶的图案是有个故事的,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真寺,喷着圣火的花瓶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一个花瓶,波斯人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建造清真寺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被外族人灭绝,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会以花带火,把自己的信仰刻画在清真寺上,今天我们看到的花,其实在波斯人心中是熊熊不灭的圣火,圣火图案布满了清真寺的各个角落。”在书中这句话七行文字就末尾一个“。”,内部层次不清。另外,“建造清真寺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中,“建造清真寺时”与下句“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重复,当删除一处。

  本句话宜改为:“关于这个花瓶的图案是有个故事的。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真寺。喷着圣火的花瓶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一个花瓶。波斯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被外族人灭绝,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会以花带火,把自己的信仰刻画在清真寺上。今天我们看到的花,其实在波斯人心中是熊熊不灭的圣火,圣火图案布满了清真寺的各个角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