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意外的旅客》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10篇

2018-01-12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10篇

  《意外的旅客》是一本由[美] 安·泰勒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4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一):《意外的旅客》:人生的下一步,究竟会怎么走?

  文/吴情

  在美国当代作家中,安·泰勒(Anne Tyler)是一个特别存在。在犯罪小说、悬疑小说、科幻小说充斥美国文坛的背景下,她写的多是日常生活。看似絮絮叨叨,却永不重复自己。近几年来,国内出版了好几本她的小说译作:入围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文学奖三奖的《思家小馆的晚餐》(Dinner at the Homesick Restaurant)、《呼吸课》(Breathing Lessons)、摘得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大使图书奖《意外的旅客》(The Accidental Tourist),及改写莎翁名篇《驯悍记》的《凯特的选择》(Vinegar Girl)。

  以下主要解读《意外的旅客》。《意外的旅客》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改变和选择的故事。梅肯·利瑞是“商人出版社”的作家,他创作的书多面向经常在世界各地出差的商务人士,称为“意外的旅客”系列。梅肯已婚,和妻子莎拉的生活平淡却也幸福,他们还有个儿子。然而,夏令营期间,十二岁的儿子被歹徒杀死。梅肯和莎拉的生活卷入了旋涡。他们虽装作可以继续在一起,但莎拉最先建议两人分居。儿子死后,他生前养的小狗爱德华爱乱咬人,梅肯不得不花费时间精力照顾它,这时,一名训狗员,穆丽尔·普里切特走进了他的世界。

  穆丽尔走进梅肯的世界,同时,梅肯也被纳入穆丽尔的生活。他们是两种人:穆丽尔情绪化,性情多变,时而百倍热心,时而冷淡无比;梅肯则极其理性,中规中矩,不能忍受杂乱无章。以往的梅肯,似乎很难与穆丽尔这样的人打交道,何况他们之间还有十几岁的年龄差距在。但中年丧子、妻子提出分居的他,在不知不觉中被她吸引,欲罢不能;同时,他又期待能和妻子莎拉重归于好

  虽然是常见的三角恋爱结构,但在安·泰勒的笔下,却丝毫没有套路的嫌疑,而是百转千回,充满了微妙的情感和哲思。儿子死后,梅肯和莎拉之间似乎发生了什么,无法言语感觉。梅肯觉得自己无法跟儿子同龄男孩打交道,穆丽尔却和前夫生有一子,身体质弱的亚历山大。梅肯渐渐融入穆丽尔的生活,发现自己个性也改变了不少:更有同情心、不再面面俱到、对生活对他人更加随和放松……

  不过,在梅肯心中,仍有莎拉的角落,他始终希望能与妻子破镜重圆,即便他已搬到穆丽尔家生活,小说因而三次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一次是性格完全不同的梅肯和穆丽尔走到一起,第二次是梅肯与穆丽尔热恋时期,莎拉意外来访使得他重新燃起恢复往昔生活的幻想——他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一切都可回到轨道梅肯离开穆丽尔和亚历山大,回到妻子身边。第三次则是在莎拉与梅肯重归于好时,穆丽尔紧追不舍秘密跟着出差的梅肯来到法国巴黎。因为身体有恙,妻子莎拉来到巴黎,夜晚与妻子同处一室,他一夜无眠,都很少主动的他,决定重回穆丽尔身边——穆丽尔自然乐见,但是如何照顾她和亚历山大,也将考验着梅肯,这便交给读者尽情想象去了。

  安·泰勒有“当代的简·奥斯汀”之称,不过,在笔者看来,二者虽多写女性、情感、家庭,但着实存在着不少差别,奥斯汀的小说多大团圆结局,爱用讽刺笔法,安·泰勒的小说中,却有一种淡淡的感伤情绪,前一刻让人欢笑,后一秒让人啜泣。失去了爱子,或失去了至亲,都无疑是人生中无法挽回之痛,难以承受,使人感觉人生无以为继意义全被取消。但是,谁又能知晓下一步会如何呢?也许仍满天阴云,也许是柳暗花明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二):意外的旅客:最美丽的奇遇

  对于还未踏入婚姻“围城”的我来说,对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抱着敬而远之态度。几年的阅读经历时不时便会提醒我:讲述婚姻的文学作品,如果不到合适的年龄是不应该去阅读的,因为你与作者无法真正达到思想高度和情感深度的双重共鸣,你的阅读最终也只会演变为一场蜻蜓点水式的奇遇。

  “.......他想起他们初识的那一天,当时他们都还是稚气未脱少年。如今,这场相识看起来不过是他们离别的序曲。那个晚上,当少女莎拉抬头看着他,把纸杯里的冰块搅得咯吱咯吱响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向婚姻的最后一个年头走去,向那些剑拔弩张痛苦万分的日子走去.......”这是安.泰勒在《意外的旅客》中开篇的一段话:结婚二十年的梅肯和莎拉因为儿子的突然离世,婚姻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作为一家小型出版社的撰稿人,梅肯需要经常出外旅行,他的职责就是为出版社编写一本名为《意外的旅客》的旅行指南手册,这份工作紧凑忙碌,但收入不错;妻子莎拉是一名老师。正像安.泰勒之前的《思家小馆的晚餐》和《呼吸课》一样,《意外的旅客》故事的开篇就是一系列漫不经心的生活细微矛盾的展示:夫妇俩在旅行途中的密闭车厢中越发感到紧绷的气氛

  安.泰勒是这样一种女性作家:在描写婚姻的矛盾焦灼状态中,她也能很好的掌控语言的密度和情感的浓度,不会让读者感觉太过激烈,她通常在主人公尖锐的对话间隙中插入一些过渡的景物描写,缓冲因剑拔弩张的矛盾带来的失衡之感。可以说,《意外的旅客》读来令人觉得舒缓而安心,安.泰勒将笔墨聚焦于失去孩子的夫妇之间如何尝试着再次相互理解以及他们各自与周遭世界的相融过程。尽管丈夫梅肯因工作缘由需要飞往世界各地,用妻子莎拉的话来说,她的丈夫梅肯是一个“情感僵化的躯壳”,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安.泰勒笔下的男主人公总是一副一本正经吹毛求疵的绅士模样,而女主人公往往形态各异鲜嫩多汁但也常常混乱无序,这样错位的性格设置为安.泰勒的书写提供了广阔的张力空间

  丈夫梅肯在与妻子莎拉的分居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女驯狗师穆丽尔。这恰好暗合了小说的题目——《意外的旅客》,年轻貌美的穆丽尔像是突然闯入梅肯和莎拉的人生旅途中的意外的乘客。在情感的“空窗期”,梅肯逐渐和穆丽尔熟识并搬到了一起,穆丽尔还带着一个儿子,这对梅肯来说像是一个“甜蜜负担”,他从未想过和穆丽尔结婚,但与穆丽尔的儿子亚历山大的相处过程中,梅肯似乎又找回了当年与自己儿子相处的情景。而与此同时,梅肯的妻子莎拉也与一位牙医在频繁的约会。作者安.泰勒在全书中间的叙述过程中运用了平行叙述的手法,将穆丽尔与梅肯相处的细节和梅肯与家人相处的细节同时并置讲述,而对梅肯妻子莎拉分居之后的情感生活并未做过多交代,这是小说情节处理上的合理考量,作者想要读者明白的,其实是通过一段漫长的婚姻历程,来解析家庭之于人的意义,来透视人生无可奈何真相,探讨个人在周遭变动的世界里如何自处。

  《意外的旅客》在情节的剪裁上颇具匠心的另一点是将梅肯一方家族的家庭生活丰富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与妻子莎拉分居后,梅肯搬到老家妹妹和两位哥哥同住。当梅肯摔断腿以后他的第一反应是通知自己的妹妹而不是告诉莎拉,他以为莎拉不会在乎,因而这也成了莎拉诟病梅肯的一个原因:梅肯还是把她当外人。而一次突如其来的房顶漏水,又让梅肯和莎拉重新走到了一起。

  随着阅读的行进,读者似乎不再觉得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是那么不可理喻,而那些满含焦灼愤怒的对话也演变为枯燥生活的调味剂。安.泰勒的文笔就是具有那种魔力,她讲述的是人世间紧紧相依的情感状态,阅读《意外的旅客》似与《思家小馆的晚餐》和《呼吸课》同样令人感怀,但《意外的旅客》却比上述两本更具迷人魅力和更深远的格局。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家庭内部,而是将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外部世界。

  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本书的题目与梅肯为“商人出版社”撰写的一系列旅行指南手册的题目一样,都叫《意外的旅客》,这套旅行指南手册也有一个很有设计感的logo,是一个长着翅膀的扶手椅。我想这样的巧合一定也是安.泰勒精心设计的结果。每一个个体,对于这个世界,都是意外的旅客,尤其是对于习惯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梅肯来说,更是如此。他通过短途的商务旅行为成功人士撰写指南,借此完成他自己的环游世界的梦想,然而,梅肯未曾知晓的是,纵然他长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但他仍要扎根于他内心灵魂家园,那把长着翅膀的扶手椅,会带他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大地,回到最初的地方。所以,坦然接受生命中随时而来的意外的人和事,因为我们只能选择独自离去

  “人生历险的精华就在于时光流逝,这就是人们能经历的最了不起的奇遇。”我们无需担心和害怕失去的一切,当你想到你失去的人漂浮在时间的长河中,也许你会比较能够承受一切突如其来的意外。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三):你得到的自由就是你以为的自由吗

  文学小说的魅力,有时就在于它正着看、反着看都能说通,给人无限想象和思索的空间。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选择相信第一个真善美、彰显上帝信仰的故事,还是第二个血淋淋、似乎更接近现实的故事,或者其他的解读方式,都取决于读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外的旅客》也是这样一本书。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同时读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故事A温情而充满希望:梅肯从少年到成年,无论婚姻还是事业,都习惯了按步就班、顺水推舟,几乎活成了契诃夫式的套中人,直到儿子去世、妻子离家,中年危机终于找上门来。但正是这场危机,让他偶然结识了性情迥异的女训狗师,在她的穷追猛打之下开始了一段意外而新奇的关系。结果,生平最爱秩序、最恨变革的他,却被意外的邂逅所拯救,终于有了打破束缚的勇气——这个束缚就是过去的婚姻与过去的自己——获得自由与新生。

  故事B则是个黑色幽默:梅肯从少年到成年,无论婚姻还是事业,都习惯了按步就班、顺水推舟。直到儿子去世、妻子离家,中年危机来敲门,且一同找上门的还有急需金主的潦倒女子。他反思起过去种种,认为之前的婚姻与生活中,他一直都由外力牵着鼻子走,被塑造成了一个惯于自我设限、自我束缚的人。来回摇摆、挣扎再三后,在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情人和令他感到生活如死水的妻子之间,他决心做出改变、为自己而活,选择了主动而强势的情人,却没意识到这不过是又一次被人推着走,跳进一个“自由”的大坑罢了。

  当然,世界并不是这样非黑即白,这两个版本之间也有广阔而混沌的灰色地带。安·泰勒大师级细腻贴切的笔力,对人心、现实的洞察,不做道德评判的叙事风格,支撑起了这么一个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故事,而现实本身往往就是那么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层次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是这本小说的魅力之一。女训狗师的形象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她是落拓不羁有趣姑娘活力四射的热心天使,还是虚荣懒散的LOW女,为了改善儿子的生活拼命寻觅金主的单亲妈妈,如何看待都取决于你的角度

  男主角的形象也值得玩味。他的防线那么低,只要外力上涨一点点,就能漫过他的头脑。他简直像张无忌、何书桓,哪个女人稍微用力一点点,就能把他抢过去。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四):有一种最好的安排叫意外

  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接受命运的安排,是缺乏勇气的表现,有时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少人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制定详尽周密的计划。可是有一种安排叫意外,突然砸在头上,让人不得不妥协于命运。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往往就是这样,无法预知,也不能避免,既然如此,何不鼓足勇气坦然面对。

  最近在读的《意外的旅客》便围绕一个意外展开,作者安·泰勒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或许正是这样,让她格外关注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试图以平静的生活为切入点,透过完美的表象挖掘出潜藏的矛盾,从多角度诠释这门高深的学问。因此,她的笔下多是琐碎日常,看似啰嗦单调,却间接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于细腻中呈现普通人的常态。

  梅肯和莎拉的婚姻一直顺风顺水,在外人看来相当美满,却因儿子伊森的意外离世泛起波澜,不堪忍受的莎拉,主动提出离婚,避免激发过多的矛盾。而作为撰写商务旅行指南的编者,梅肯用商务旅行比喻现实生活的意外,“就算最周到的旅客,也无法面面俱到。” 哪怕结婚多年,梅肯始终以自我为中心,重复着套路生活,也许儿子的死、妻子的离去只是套路里的小插曲,并不会影响他的整个生活,然而接踵而至的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伊森生前喜爱的小狗,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情绪暴躁,害梅肯摔断腿不说,还让他意外邂逅女训狗师穆丽尔。男人似乎一向抗拒不了简单、直爽的女人,偏偏穆丽尔就是这种性格,她的出现搅动了梅肯死水般的内心世界。就在他俩擦出火花,梅肯逐渐融入穆丽尔生活、接受她的儿子时,莎拉又回来求复合,毫无疑问,梅肯会选择回到原来的婚姻中,甚至憧憬着再生一个孩子,重新找回过去的美好。

  可是裂缝一旦存在,便很难抹去,孩子是联系婚姻的纽带,伊森去世后,暴露出夫妻间太多问题,其中性格不合是致命伤。试问严谨刻板的梅肯,如何与优雅知性的莎拉搭配,重新生活的俩人不再有激情,沙拉受不了梅肯的冷漠对待,只会冲动的挑起事端,却没想过梅肯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缓冲期。所以梅肯开始想念穆丽尔,直爽的她事事主动,尽管被梅肯拒绝多次,但她从来都给梅肯留有余地,尤其是在某些关键问题上给予梅肯极大的空间。

  其实说来说去,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梅肯都是个计划周到的旅客,倾向于把自己包裹起来,过着中规中矩的理想生活。他的婚姻生活便像他希翼的那样,不过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拒人于千里之外,理性对待周遭事物,并与他人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这种类似自我放逐的心理模式,犹如梅肯笔下自律甚严的商务旅客,为了不耗费多余精力,必须提前计划、准备充分,才能尽量不麻烦别人,行程紧凑的穿梭于城市之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可是每当他们遇到手足无措的意外时,总会下意识的根据常识和直觉解决问题,但常识和直觉并不绝对,更何况是在需要维系的婚姻中。庆幸的是,在经历诸多意外之后,梅肯终于意识到“生活没法做计划,把它当成商务旅行来对待是个错误。”的确,人生没有指南,它是一段无法预知的旅程,下一步的方向往往取决于自身。世界上也没有意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五):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生活迷人的地方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什么味道。

  《意外的旅客》刚拿到书时,本以为此书是部悬疑小说,细细读来远比悬疑小说更耐人寻味。作者安.泰勒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旅行指南撰写作家,在意外丧子、妻子离家之后的单身汉生活。

  主人公梅肯.利瑞擅长于事无巨细的旅行指南,讲究章法,不喜交际,即使乘飞机也要带上一本书以免于跟陌生人的攀谈,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我一下想起了乐嘉色彩性格里的蓝色性格,理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十二岁的儿子伊森忽然被持枪劫匪杀害后,依然延续着自己的小规矩、自己的想法,从没有站在妻子莎拉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常年的委屈的积累、令人窒息的生活气氛让本来濒临崩溃的婚姻彻底瓦解。而讽刺的是生活没有指南,无法预先安排接下 来的旅程

  此同时,妻子莎拉则更像是性格色彩里的红色,她热情、开朗,敏感而脆弱,更重视情 感的给予和慰藉,而这恰恰是梅肯.瑞利所不能给予的。如果是以前,莎拉有更多的情感精力去包容这个男人,而现在因为儿子的去世,她俨然失去了这份热情——再也不喜欢人群,再也不去购物中心,再也不能忍受丈夫的冷漠,最终选择了离家。而另一个主人公——女驯狗师穆丽尔.普利切特因为狗狗爱德华进入了梅肯的生活,善良开朗的穆丽尔不仅使爱德华俯首帖耳,还捕获了梅肯的心。穆丽尔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年轻的莎拉,热情开朗。当然,故事怎会就此结束!贫民窟的穆丽尔曾经也有一段婚姻,还有一个七岁的病弱儿子,这一切让梅肯却步了。那个笑我又出现了,与此同时梅肯的妻子莎拉的回归,让这个男人迷惑了。。。

  有人说梅肯是个十足的渣男,只不过用了太多的知识分子气息包装。我也说不好,但我更愿意相信他只是个心里住着个孩子的中年男人。当然至于是还是坏,还是由每一读者去体会,我们没有资格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任何一个人。

  说完小说的内容,我想说一说译文本身,读这部小说没有生涩之感,很通俗易懂,有点像早期的译文,尤其让我想起最早早的《飘》。画面感极强,在阅读中你感觉像真实发生的一样,就好像你隔壁的邻居,可能不像余华《兄弟》代入感那么强但是细节处理相当好。差点忘了,我最爱的莫过于梅肯的妹妹——萝思,我认为,梅肯受伤回到老家和兄妹一起住,是全书最温情的部分,字里行间、哪怕是萝思刷洗盘子流下的水都带着点点温情。。。总的来说,我还蛮喜欢这“意外的旅客”。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六):人到中年,我的生活突然一团糟

  如果现在是20岁,那离大家通俗印象的中年大概还有20年,那时候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想象不到。但我衷心祈祷那个时候千万不要发生我没办法掌控的“意外事件”,因为人一旦用那么多年的人生去习惯一种生活,就很难跳脱出来,就像生活在大海中的很多鱼,在离开海面的那一瞬间,就会惊惧而亡。本书的男主人公梅肯,很不幸,就遇到了这个意外。

  梅肯心中的理想生活是一切中规中矩像裹在胶囊里那样过一辈子,确实,直到意外降临之前,他就过着梦想中重复机械的平稳生活。然而,十二岁的儿子伊森忽然被持枪劫匪杀害了,他的死摧毁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妻子莎拉搬离家中,梅肯成了单身汉。人到中年,对婚姻敷衍了事,失去激情,不去经营,那所谓的幸福也只不过是浮在水面的一层薄膜,不碰还好,一旦丢入一颗小石子,立刻破裂。

  经历了突发的一系列变故,儿子伊森养的小狗爱德华像疯了一样乱叫乱咬人。梅肯舍不得扔掉儿子的狗,只好求助于一位个性十足的女驯狗师,生活从此翻天覆地…看到这里,你会不会以为接下来会如《律政俏佳人》的情节,男女相遇,互相吸引,改变自我,开始新的生活。如果男主人公能够年轻个20岁,或许,这样的情节会上演。可现在他只是个如小孩子般无助的中年男人,刚刚失去老婆孩子,唯一能做想做的就是在生活酝酿的惊涛骇浪之中找到一根浮木。而另一方,也不是言情小说中的善良女主,都过了山盟海誓的年纪,梅肯于她来讲同样不过也是无望生活中的一根浮木而已。当然,人物的经历与人格如此真实,更因为他们是安·泰勒笔下的人物,虽然作者本人有一个幸福得不能再快乐的家庭,可是偏偏对潜藏在婚姻深处的荆棘坎坷颇感兴趣,可能作者也想借着自己的作品体验一把“问题婚姻”吧,再加上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观察与笔触,整个故事就像是发生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的纪实记录片,包括梅肯与兄弟姐妹间的相处,与妻子的纠缠责难,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摇摆挣扎,每个细节不多不少,刚刚好就是我们所经历的此时此刻。正因如此,整个故事读的时候才有了强烈的代入感。

  最后奔向新生活的梅肯真的收获幸福了吗?我想安·泰勒之所以被很多男女读者奉为大师,正是因为她做了一个真实的记录者,而从来不会去做一名评判家,她把结局后的剧情交给每个读者去体味。因为生活从来都不会如我们所愿的那般阳光总在风雨后,灰姑娘与王子会不会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争吵,我们只能想像。但我知道,梅肯如果不改变自己,只不过是又重新制造了一层水面上的薄膜,等待下一次意外破裂。

  不要成为温水中被煮的青蛙,婚姻还是需要好好经营,男女相处不是说结婚之后就不再需要学习了,相反,如何能走得长久远比谈恋爱要难得多,这对男方女方来说都是如此,大家都只是生活中不断前行的“意外旅客”,而且没有旅行手册。感谢泰勒大师的又一部佳作,读完获益匪浅。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七):意外的旅客

  意外的旅客

  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改变,人生也从没有一成不变。意外的闯入,或者意外的离开总时常发生,如何对待意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本书的男主梅肯•利瑞原本是一个中规中矩,恪尽职守的人,工作是撰写无微不至的旅行指南,给一些不擅长旅行的商务人士。梅肯•利瑞的人生跟他的指南一样,直到,自己的十二岁的儿子伊森忽然被持枪劫匪杀害了,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庭和平静的生活被打碎,妻子妻子莎拉搬离家中,梅肯却无能无力,任其离开,内心虽有不舍,嘴上却倔强的不开口挽留。有些人,一转身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有人事情,一开始不做,以后便可能后悔。

  经历了一系列突发的变故,梅肯依然默默地过自己的日子,虽然吃住行都由自己来操作,也未尝不是一种婚姻束缚外的自由。在妻子沙拉离去的日子里,伊森养的小狗爱德华像疯了一样乱叫乱咬人,还害得自己摔伤了腿,梅肯舍不得扔掉儿子生前养的狗,梅肯确实不了解狗,他更喜欢猫。自己工作出差又不能带,连宠物医院都被拒绝寄宿,只好求助于一位个性十足的女驯狗师。女驯狗师穆丽尔的意外闯入,从此便揭开了梅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本书作者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安•泰勒,她以机敏开放的笔调探讨婚姻、家庭关系,成功塑造众多典型的普通人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安•泰勒曾获得普利策奖,作品《思家小馆的晚餐》《呼吸课》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代表作《意外的旅客》中,我们在安•泰勒笔下看到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男人如何开启全新的人生,从失望或灰色的生活领域走出来,改变自我,拥抱阳光。

  在梅肯的独白和回忆中,我们了解到其与妻子结婚几年之中才好不容易等来的儿子伊森的降临,但当活泼可爱的儿子十二岁的时候,却被意外的夺走了生命。妻子沙拉似乎一下崩溃了,梅肯对待感情的隐忍和性格上的忍耐影响了夫妻的关系,妻子沙拉离他而去。单身的梅肯被个性直率的穆丽尔所吸引,她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生活的那么真实,一边教导梅肯训练爱德华,一边倾诉自己的生活。失败的婚姻,多病的儿子,数十份工作并没有打消穆丽尔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就在一次次的擦肩和唠叨中,梅肯终于将自己对儿子情感、思念和伤痛倾诉出来,“我们都受过伤,你并不孤独,你还有我”看起来最有利的抱团取暖也产生最深刻的情感。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意外的旅客会带来生活上另一种不同的改变,当梅肯和穆丽尔的感情在不断地升华中,前妻沙拉回来了,看起来最尴尬的境遇就要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上演,在这其中很难说清是非对错,感情和婚姻一惯是这样,好在梅肯反思自我,参透内心真实的想法。最终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逝去的可能再也不能回来,生活还是要继续。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八):关于陪伴

  很多人都说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不曾深切体会。如今,我理解了。虽然我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愿陪你经历风雨、经历困苦心酸,那你需要什么呢?不管心灵还是肉体,应该始终陪伴,你的付出才真正值得。

  我为你不值,但是无奈,总是你自己固执的掌握人生。

  今天,我出门一天,回来的时候,住所非常乱,乱得我以为又一次地漏反水,很庆幸,只有生生的铁锈味,只是水箱漏了。

  推开门的时候,被告知白色短袖、条纹衬衫被水箱淋的都是铁锈,接过衣服我只能深深的呼吸,我想洗洗可是水箱没有修好,还没有水。最后我只剩下无奈。没有怨言,只有沮丧。

  给远方朋友致电,讲讲这一天的遭遇和心情。我不愿把一个问题反复唠叨,也不愿诉说苦难。我只想安静的消化掉所有的不良。她说人在囧途是故事,我的生活囧事是真囧。

  总有太多想去的地方,可是旅途中最让人愉悦的往往不是人们眼中的目的地。偏偏是那角落的一隅,往往让我怀念不已。

  这次旅行,没有流连忘返,没有欣喜非常,最大的感觉就是路过。路过一些陌生人,穿越未知的巷弄,感觉生命不同的意义。

  走在古老的街道,小桥青瓦,烟雨朦胧,江南人家,身在画中,心在梦里。把自己当成路人甲,走走停停。独享宁静,偏爱未知。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一个人的旅程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单独旅行,从遥远来到陌生,从北方来到南方,时光流水一般,时间的印迹总是会留下记忆。它留在我的记忆中,我留在别人的记忆中。像不像那首断章?

  游荡的青春,如果青春是一株大树,如果还剩有枝桠,那曾经一定繁茂无比。不过是曾经。现在我总是在游荡,游荡在街角,游荡在湖边,游荡着发现。我不是不快乐,只是很冷漠。所有的快乐都是稍纵即逝,所有的痛苦都已痊愈。不太长情,不太留恋,再流泪不代表我在难过。岁月神偷,偷走的不是心,而是时光。

  出行的这几天,淅淅沥沥都是雨。我笑着想:“我到远方来看雨。”我并没有太多怨言,时节不同,总会区别对待。这一次的旅程,走了好几个地方,嘉兴乍浦—嘉善西塘—杭州西湖—安徽黄山。我并没有写成游记,旅途匆匆,浮光掠影,换个地方,换个心情。

  世界那么大,哪能全看到。 闭上双眼欣喜期待,寻找一个安放游荡青春的角落。 等一个晴天吧,再次与世界

  相见。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九):世界并不可怕,欢迎来到人间——《意外的旅客》书评

  刚开始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障碍,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这位作者的文风我尚未接触过,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这是我读过的小说里面对于人物的描写最为细致的,细致到让我感到厌烦。但是在读完整本小说后,你会发现,这些细节并没有白费,所有的人物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跃然而生,亲切的像是自己的合租室友。文章很少用直白的语言去说些什么,但是我们应当能在心里听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些话。

  小说用大约30万字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梅肯和他的妻子莎拉的孩子在一次意外中丧生。梅肯内心痛苦,表面上却保持着平静的生活好似不受丧子之痛。可这样无所谓的态度惹恼了他的妻子莎拉,气愤的莎拉决定分居离婚。分居后的梅肯没有很好的训练儿子养的小狗爱德华,它开始不断闯祸。无奈之下梅肯聘请了驯狗师穆丽尔。穆丽尔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轻离异妇女,直爽热情、个性鲜明,和儿子亚历山大一起生活。穆丽尔被梅肯吸引,借着训狗的机会不断示爱,最终梅肯被她打动和她生活在一起。穆丽尔随心所欲的性格改变了梅肯,而梅肯也填充了亚历山大没有父亲的空白。这时尚未与他离婚的莎拉突然决定继续他们的婚姻生活,梅肯在尝试与莎拉复合之后决定离婚继续和穆丽尔在一起。简单一句话:经历丧子之痛的梅肯被热情坚强不做作的穆丽尔吸引,在她的引领下走出阴影,共同创建美好生活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无疑是梅肯,他是将所有事情串连在一起的一根线。但是作者对书中其他人物的描写也颇为厚重。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选择无疑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

  梅肯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我想用一些褒义词来形容他,衬托一下他男主的地位,但可惜我没找到。看完全文,我对他产生的一点点好感是因为他在一段时间内很好的照顾了那个缺少父爱的孩子亚历山大。梅肯在感情中的优柔寡断,对待他人的刻薄淡漠,生活中的畏首畏尾都让我对他评价不高,即使最后明白了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于“意外”的恐惧。

  相信生活中有许多像梅肯这样的人,他们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和话语,觉得所有未知的人和事都会带给自己的伤害。为了免去意外的发生,他们永远选择最为中规中矩的穿着,谈论着最为通俗的话题,他们尽量不扩展自己的交友圈,即使和朋友结识也随记做好离别的准备,他们为自己穿上了防护罩,妄图避免一切意外和伤害发生。他们活的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他们的所有精力都用来维持生活的平静,使今日的生活原封不动,仿若是昨天的复制粘贴。

  他们害怕外在的人和事对于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做好了失去一切的准备。但等到意外真正来临时,他会发现这些准备一点用都没有,他只会希望挚爱能够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就像梅肯,儿子的去世和妻子的离去都使他大受打击,即使他拼命想要装作生活依旧美好也无济于事。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谁离不开谁;但是同样,也没有有谁能在这世界走一圈还能心无牵挂。

  梅肯是幸运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离开后,他遇到了穆丽尔。穆丽尔就像母亲一样,拉着梅肯的手,带着他一点一点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去路边的杂货店淘趁手的工具,认识那些热情的过头的邻居,倾听状况不断的朋友们的烦恼,不断地告诉他爱可以有多么的真诚,被深沉地毫无保留地爱着又是多么的幸福。这些体验对于梅肯来讲是第一次,但绝对是美好的第一次。他第一次意识到人和人之间可以是温暖的,亲密的。穆丽尔带给他的安全感使他能够放松下来,不再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像一只炸毛的刺猬。他终于安心的不带防备的,没有掩饰自我的,享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个世界其实是一分为二的,有些人过得小心谨慎,有些人却过得马马虎虎,这两类人之间的差异能解释世上的许多事情。”人生而不同,有些人看到房间收拾的一丝不苟才觉得心里痛快,有些人觉得房间杂乱无章才能体现家的温暖。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人将家里收拾的随意舒适或整齐干净都是觉得这样能够使自己快活,这是他们屈从于自己内心的愿望的结果。每个人都应当为了自己而活,为了别人的眼光而可以将自己变得马马虎虎或是小心谨慎都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做除了让你自己感到有些难受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作用。在人们想要从他人身上找到乐趣或是话题的时候,你是阻止不了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些人的谈资,无可避免,不如顺其自然,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放松一些自在一些,你会发现那些满怀善意拥抱你的人们。

  小说是封闭式结局,但是就像作者所说,“在电影里,假如人物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那么在转变完成后,一切便结束了。他们要么头也不回地离开,要么喜结良缘,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但在现实生活中事情从来都不会如此简单。”在这本书中也是如此,虽然最后梅肯决定和穆丽尔结婚,但是梅肯和穆丽尔的巨大差异会给他们的婚后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还是龌龊;家人同事看向穆丽尔的异样眼光会令梅肯感到羞愧还是平静;他们是否能够很好的走完这一生,这些我们都无从知晓。生活总是充满着未知的艰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事情足以令我们绞尽脑汁,做好自己就好,就不必再为故事中的他们费心担忧了。

  后记:其实这篇小说所要描写的主题应是婚姻与家庭。可是我的家庭并非模范家庭,我甚至不知道和睦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同样尚未恋爱,因为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多一个人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对于婚姻的看法也不持支持态度。在我看来,婚姻将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变成了互相牵制小心计算的法律关系,让单纯的感情掺杂了一些复杂的带有自我保护的意味。种种这些让我很难从作者的出发点去思考这篇小说。(书评也真的是憋了好久憋出来的)当然以上只是我现阶段的观点,可能有些偏激不成熟,也很有可能会再改变。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上文为我所观的《意外的旅客》。希望能够看到能够从家庭和婚姻角度描写的书评吧,我也很好奇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本书和书中的人物的呢。

  《意外的旅客》读后感(十):意外的相遇有点荒凉

  很美的封面,有点厚的一本书,一本因离开而后续的故事,一本因为离开遗留的宠物展开的故事,一本让似懂非懂的书籍。

  因伊森参加露营意外被杀害,让看似平静了一年的家最终走向了分道扬镳,莎拉觉得梅肯不懂她,不体谅她,一直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可不然,莎拉是因为在这间充满伊森欢声笑语的屋子感到窒息,决然的提出了离婚和搬离,梅肯的愕然到妻子的离开,让他明白,从开始做每件事都会想起妻子,也就明白了妻子要离开的真相。

  你能想象到不爱旅行的人,一心只想在家的人,居然会是一名写旅行攻略的作者,而梅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是一位不爱和人交流的人,过多的接触会让他感到窒息,一个出远门就想着回来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把爱德华寄放在宠物医院,认识了穆丽尔,从而知道生活有时候不用一成不变的,知道自己的成熟和自立,让大家觉得无形中有点压迫感,提醒他最好还是放松自己,不要一个人过分的捆锁在枷锁里。适当的合群,放开心扉,肆无忌惮的聊天,都是一个不错的提议。

  梅肯和妻子的会面也让他明白和妻子伊森的离开只是一个导火线,问题的隐患存在很久了,生活了20之久的夫妻,生活方式不一样,饮食习惯一面,让死灰复燃的故事又一次完美落幕。

  穆丽尔一个别人眼中的“荡妇”,但她这样做只是想让别人注意到她,说她是心灵治疗师也好,训狗师也罢,她确实把梅肯从“枷锁”里解救了出来,热爱生活,和邻居可以做朋友,参加聚会,关心他人,有时候一个人的魅力不是在于外貌的。

  伊森的离开,梅肯也伤心,他没有表现出忧伤,可从他做的事情就可以发现,爱儿子和心疼的他,只能把东西收起来,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才能最心安。

  一本让你突破自我,退出牢笼,让你在成功的在别的地方收获丰收的故事,爱情、亲情、友情都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敞开心扉的我们大声肆无忌惮地呐喊出声,告诉他们我们的心意。

  就像梅肯说朱利安适合萝思,而穆丽尔就是他的良药。

  问题还会有,就看你要怎么处理,期待不同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有点意外,却又不意外的旅客,让我们相遇在茫茫人海中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