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10篇

2018-01-12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10篇

  《单独中的洞见》是一本由张方宇著作,群言出版的32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一):神来之笔上帝不言

  和《单独中的洞见》有缘。说来此书有一段佳话:我在2013年去西藏徒步旅行时,碰到一位驴友,说话很投己于是我们就一起徒步走了一段时间,他是北京的一位朋友,是佛教徒(我也信仰佛教),在途中我们聊的不亦乐乎,当然聊的都是有关信仰、宗教、人生之类话题。《单独中的洞见》是他推荐给我看的,第一本看完后我就急着购买了第二本(单独中的洞见2)。我平时喜爱旅行和读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读了很多中西方的各种各类书籍,大多数的书我读过之后就不想再翻开看了,唯有《单独中的洞见》是我放在床头边、时常重新翻看的书,每一句都让人深思,其中充满了哲理。由于它的深度所以断然这是一本属于少数人的圣餐,我能感受到它不是出自作者之笔锋,它是上帝借由作者之手所写的文字,其文字句句震撼心灵。此书具有很大的收藏的价值

  这本书让我穿过众多的阻碍看清并揭示了生命真相,谢谢作者!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二):单独中的洞见——极品艺术的惊世之作 (云卷云舒)

  极品艺术的惊世之作 ——漫谈《单独中的洞见》两本书 ——云卷云舒

  最大和最不可测的风险,通常都是来自于人性的风险。

  人以一个欲望和一个自我活着。欲望一路乞讨,自我则沿街叫卖。

  人生的意义——从发现人生的无意义开始

  没有人能够通过模仿而获得真知,也没有人能够通过追随别人而抵达天堂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2》

  持续阅读《单独中的洞见》两本书已四个月有余,它带给我的那种如获至宝、胸襟震荡的感受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加浓烈。特别是此时,当我计划梳理一下这一段时间读书的心得,再次翻开它,仍然有那么多冲击心扉的金句映入眼帘,依然是令人窒息的狂喜与感动

  《单独中的洞见》两本书,没有浮夸的装桢,没有权威的推荐,没有畅销各大书市。可是,我相信,它就是茫茫大漠里的绿洲,它就是浩瀚夜空里的恒星,它的价值绝不亚于任何诸如梵高的绘画,巴赫的音乐等极品艺术,它就是一块艺术的瑰宝。

  通过四个月的持续阅读与思考,我把它定位于极品艺术,我想它符合极品艺术的本质特点,那就是它净化灵魂永恒魅力

  一、我感受到它的艺术之真!

  《单独中的洞见》两本书从形式内容,力求浓缩、凝练,它的格言体表达,没有纯文学作品的繁冗的描写与情节,除了简洁的象征、比喻,没有任何文学手法的赘言修饰。可以说,它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朴素真诚,不去浪费读者宝贵时间,让文字的能量瞬间释放,烧灼灵魂,振聋发聩

  它批判人性,批判那些呈现在关系社会婚姻里的种种虚假丑恶的人性,比鲁迅先生的杂文、莎士比亚的戏剧、曹雪芹的《经楼梦》更简洁,更鲜明,更彻底,主要原因在于它的表现手法避开了文学作品的情节化、含蓄化、铺陈化,可能这样的表现形式影响了它的流传度,却也给诸如我一般的读者带来了最大的福音。之前,我一向阅读少,对名著的阅读更少,对那些跌宕起伏的大题材有所畏惧,但喜欢探求人生哲理句子,指导我自己的人生。由于阅读通常流于碎片化,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思想构建,我带着犹疑生活,带着犹疑阅读,平静的表象下其实是难以平和内心。我想,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宗教,我再次寻找。这样的心理基础下遇到了两本书,速成了我对真理的本来漫长的探求之路。

  将《单独中的洞见》两本书与文学名著比较,并不想厚此薄彼,而是意识到《单独中的洞见》写作特点上的独特性。它不是常规文学作品,不属于狭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又具备了对文学作品阅读的终极意义——穿透时空,警戒大众。从形式到内容体现艺术之“真”,《单独中的洞见》做到了。

  二、我强烈感受到它带给我的人文关怀——慈悲

  这两本书所呈现的艺术的人文气息与人文关怀具有超纯度和超高度。两本书所表达的思想逻辑大致如下:社会的混乱根源于人性的低劣,人性的低劣根源于无所不在的意欲和自我。这种意欲和自我完全扭曲了人性,带来了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动荡不安,让人丢失了自我,又造成了社会的不平衡发展。作者为我们找到了另一种行为逻辑。由一个人的内在入手,去创造最大的个人价值,从而避免了人在社会中的碰撞与浪费。让“独特性在单独中开花”是本书的主旨,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潜质,单独是独特性的培育土壤,开花是真正的自我达成。难道这里体现的不是最慈悲的人文关怀吗?

  三、《单独中的洞见》所呈现的美学价值不可替代。

  《单独中的洞见》两本书中都有关于艺术的章节,它从艺术的本质入手,讲到“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纯粹性和持久性,它能够带给人以不带杂质的精神愉悦”。通过书中关于艺术的揭示,让我这个艺术的门外汉一跃成为艺术的痴迷者。如今,不论对于文学、绘画、还是西方古典音乐,我都具备了比较好的感受力,我似乎被投放到了艺术的海洋里。

  四、关于《单独中的洞见》的艺术个性与共性。

  任何艺术,离不开它的艺术个性与共性。《单独中的洞见》亦是如此。如同梵高的绘画,打破了古典自然主义画派的技法,以表现心灵为主,却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朴拙的美学风格。《单独中的洞见》不以纯文学的情节设定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见长,却能够以它的格言体句子创造了文字能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者张方宇先生不是文学创作者,他痴迷西方古典音乐,又喜欢静心灵修,结果有了这两本书的问世,他是文学的局外人,却创作了令文学作家们也要叹为观止的文字艺术的极品。

  两本《单独中的洞见》成了我的人生导师,汲取两本书的营养,让我对社会、对文化、对现实,都具备了根本的鉴别力,用不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浪费我宝贵的生命去关注任何肤浅浮华的事物,我可以独自穿过滚滚红尘,走上我自己的朝圣之路……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三):单独中的洞见~~~犹如黑暗深处划过的一道光

  12月27日 12:33

  由于自小就莫名孤僻敏感,不善也无法表达出内心所想,在人群中经常被曲解,甚至排斥倾轧,也是这样,对人群越来越不感兴趣,面对时总是逃避,而每当无处可逃总是倍感煎熬,恨不能找个地缝瞬间消失。工作后因此也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冲突不断,由于行为乖张异与常人,而被视为奇葩,也练就了无比强大的内心,不被流言恶语所困。久了也忍不住问自己,这样真的好吗?每当冲突发生时总是后悔自责,认为自己给周围的皆是戾气,为何就不能给予一些美好?从而陷入痛苦无法自拔,生活一直继续,问题循环往复

  现实中与社会格格不入网络尤其是腾讯空间便成了心灵后花园倾诉与休憩的地方。互动中经常会遇见一些灵修类的文字与书籍,了解到原来所有的问题都来自自心,皆是自心的投射,心里有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所有的发生都是为你而来,在当时都是最为美好的遇见和发生。遇事时学会观照觉察,接纳彼此所有的不堪和脆弱,允许彼此做最真实的自己,从而得以渐渐成长

  在所有这些背景的基础上,遇见了单独的洞见,瞬间酸泪上涌,无法抑制,这些年的痛苦终于有了最深刻的紓解和抚慰,犹如黑暗深处划过的一道光,刹时通透豁然。。。

  作者用格言的形式娓娓道出对人生各种境况的描述,只是客观的去表达,留待读者自己给予答案。因为个人经历,那些话就像一直蛰伏于心,经他的文字流淌出来,阅读过程更像是彼此无言的交流,不存在无法沟通,误解或不懂。言辞激烈只是表面的修辞方式,隐藏其中的是大爱不爱对世人的善意提醒,是纯净心灵对社会苦难的间接救赎,字里行间的缝隙处才是最美的醇酒,需要静心独酌才会潺潺流出的甘泉。

  就像我们越过悬崖,走过荆棘才能到达顶峰一样,此书需要你穿过让你难堪,不愿承认的种种欲望和脆弱,才能体会到深藏其中的悲悯,就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注定是写给少数人的,写给那些丰美干净的灵魂,愿你能有幸遇见,喜欢,祝好。。。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四):一本百读不厌的哲理语录集萃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的震撼性和穿透力,还有文字中所携带的巨大能量,书中的句子有着核弹般的冲击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看咀嚼的书,没有华丽的文字,却有着朴素深刻的哲理。作者似乎有着一个独特的灵魂,所以作者对各种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洞见是新颖的、独特的和叛逆的,凡俗之人很难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文字,但对于那些能够领悟这些文字内涵和高度的人,它又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书,而且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愉悦。虽然书中有少数句子稍嫌刺耳和偏激,但这都不会掩盖这本书的高度和光芒

  作者以语录和格言的形式写下了自己对人生各方面感悟以及对人性各片段的洞察。书中运用了大量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比喻,还有不少幽默和调侃的句子。这本书对孤独和单独有着非常清晰、深刻的见地,对死亡也有很深的感悟。此书的写作格式比较像《菜根谭》和《小窗幽记》这样的古代经典,但应该说这本书无论在丰富性和深刻性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的那两本经典。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五):文字的刺激正表明了作者灵魂的干净

  这些文字给人安静、真实 ,文字的刺激正表明了作者灵魂的干净。一个相对干净的人才可以比对出存在的问题 ,生活在种种问题中的人是难以自我察觉的,提不出问题的人是糟糕的。

  很多人不继续看这本书,或许也有这一个成分——那就是没有勇气面对那一句句话默默中对自己的比对。他们逃避 ,但还不知道怎样去痛下决心改变 。由这点也看出 我们自己有多低劣 ——低劣到自己不敢审视自己 。对了,此书会让每个人审视到自己的低劣。

  人总会遇到死角 ,那就是一本救人于水火中的书 ,尤其是现在人 矛盾多、焦虑多,非这类书不可,阅读别的作品可能更难 。阅读这样的小句子 ,我觉得不但是享受很轻松 ,而且又可以作用于内心 。

  这本书 ,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这就是生命的认识 。很多人以为就是钱所带来的富裕是幸福,其实生命走过需要更大的是如何面对生存之后的无聊空洞 ,而书的文字开辟了一条新视线 ,让人们在幽默诙谐的比喻或直击中开启心灵旅行。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六):浅析《单独中的洞见》与奥修精神

  天才是善于汲取的。天才又是卓然独立的。在善于学习和创造上,张方宇无疑是天才型的人。

  有网友攻击《单独中的洞见》作者张方宇的文字,对奥修的文字有抄袭或模仿之嫌。电子检索抄袭的定义,是三十个字雷同。若此,那些攻击张方宇抄袭的人,毫无根据,不负责任,昧着良心,完全是恶毒而阴险的。至于模仿,一切创造最初都带有一点模仿的痕迹,这是难免的,也是应该的。

  在另一方面,张方宇对奥修精神的透彻领悟,给我们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如果说,奥修是一座深山,张方宇就是一条进入大山幽深处的捷径;如果说,奥修是一片海洋,张方宇就是撷取它几朵浪花的小溪;如果说,奥修是一棵参天大树,张方宇就是立于它身旁的一棵小树;如果说,奥修是一座繁花似锦的大花园,张方宇就是摘取奇花异草的孩童;如果说,奥修是灵性与神性的百科全书,张方宇就是我们去检索它的简便目录。

  让我至为感动的,还是张方宇善于汲取后消化后丰富的创造力。不管他汲取了什么,他仍然是卓然独立的。他有着他自己的呼吸节奏,他有着他自己的血液流动,他有着他自己的骨骼构造,他有着他自己的凌厉风姿,他有着他自己的气质韵味。奥修是柔和的,又是极富穿透力的;而张方宇是鲜明的,又是极其清晰有力的。奥修是闲聊型的,闲聊之间,智慧渗透;而张方宇是格言体的,他集中自己的力量喷薄而出。《单独中的洞见》美就美在它是一朵独特的花。

  如果说,《单独中的洞见》是一条小径,这条小径照样曲径通幽风景如画;如果说,它是一条小溪,这条小溪照样清澈见底,神圣纯净;如果说,它是一棵小树,这棵小树照样玉树临风,挺拔伟岸;如果说,它是简约的目录,这种简约照样导向浩瀚无边;如果说,它是一朵花,这朵花照样是在单独中独特性的美好绽放。

  我们学习前人,如果不是学习他们的思想与思维,又学习什么呢?如果连这点继承都被说成是模仿,那没有什么不是模仿的了。而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模仿,需要这种继承。没有继承,哪来的创造。一切创造,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天外来物。如果加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个性气质,自己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活生生的创造。这是不应该受到他人的攻击与贬低的,反而得提倡与赞美。

  具体地说,在行文中,《单独中的洞见》有着它独特的风格。风格中蕴含着他独特的幽默,独特的比喻,独特的简洁,独特的清晰,独特的力量。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如论述到人要活在此时此刻,这也是奥修主张的观点。《单独中的洞见》却写道:“如果你能够时时活在此时此地,那么你就是一条在水中任意畅游的鱼,整个水域都是你的。如果你活在未来和希望当中,那么你就是一条从水里被钓上去的鱼,你的呼吸都成问题。”这里任意畅游的鱼,与被钓上来的鱼,完全就是张方宇型的比喻与幽默,是属于他个人思想与艺术的独创。他只是把从奥修花园里撷取来的花,吹进了自己的气息,赋予了自己的颜色,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全书中,对奥修那些与他心有戚戚焉的观点,反复进行精雕细刻,繁富而生动地描写,这样的句子多如春草。于是张方宇成就了另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风景

  《单独中的洞见》受奥修精神的深刻影响,但它又是卓然独立,极富创造性的。

  本文作者:贺征苏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七):我对作者说的话(上)——评《单独中的洞见》

  我在雅典娜的空间看到你的文章后,我就几乎天天看那短短的一些话,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找到这个作者的博客类的,后来果然找到,所以,就关注你写的。

  看你写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 你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吧,因为通常悲观主义者头脑更清醒,更了解世界,人心,人性,世俗是怎么回事。所以,相当的冷静客观,然后主观的表达出来,理性的梳理,感性的对待自己的心灵。

  你的书,我会反反复复地看。太有意思了,看了真是大快乐。太痛快、太过瘾了。从你的字里行间,我们每个人都找得到自己。没有人例外。就是愿不愿承认这件事。

  你是我第一个看到你写的如此激动的作家。你文字的表达能力强得要命。你行字写句,都有一种“放肆”的美。就是,特别不拘任何的一种胆。你有这本事,别人没有。

  你字里行间,简洁,有力,优美,又铿锵,又玫瑰。是的,我看到这样的文了表达,我激动得要死。我好陶醉。

  一个个真实的人性,都一个一个刹那暴露了。你写得虽然好象血淋淋的,但,又不乏深情和优雅。

  是的,你的那些比喻,太好太好了。你用感性在写,但你用逻辑的方式在说,说得有头有尾,有来头有去路,让人看得一目了然。还有美感。一点都不暴力。你的整个行文,正。

  一个没有一点积累和沉淀的人,是不可能看到你书的好来的。 一个相当肤浅的人,是断然不会悟出你书的精妙之处的。

  没有一定的对自己要求,没有一个爱静的心,没有一个对孤独真正享受的人,是不会意会你作品的深层意味。

  因为很大一部分人,其实是本身灵性的深处不够,或没灵性导致的。他说的也是真实的话,只不过因为肤浅没法领会你语言的深处所展览的人性的、灵性的更高层面的精髓。这是个局限问题。

  有的人,就字面来理解来发表他的观点,非常可笑。

  如果有一些负面回应,随它去吧,你不能让一个站在低处的人,回答你高空事。局限本身才是错,那些人,站在他的角落里,他说的也是对的,只不过。因为他只能这么多的见识。

  有的人,有知识,是学者,是专家,但没悟性,他还是看不懂的。没有悟性的人,看的只是字,没有看里的灵,魂。

  还有,你作品里有关佛道方面的表达,也是相当令人顿悟的。你的这种悟道这么讲究的书,中国人要看的多了,中国人整体素质也绝对是一个大飞跃。但目前不可能 。

  凡高端的高雅的东西,都精而少。你的作品,是文字里的贵族。是贵族里的贵族 。又绅士,又淑女。你的综合素质惊人。

  你是个高能量,高磁场的人,你心灵的纯净,不是争议的事,。一个心灵垃圾的主,是不可能呈现你作品所彰显的美。大美。大气。

  你的脸上根本没有那种来自人多热闹里的疯狂和喜悦,你整个人一定是游离在外的,也就是你活在你的本性里,活在你的单独里。你有自己的真正的向往和喜乐,但,绝不是在人群里。人和人真的不一样,你的活法,也是一大景观。

  怪不得你的眼睛,不同于常人,你所吸纳的本身就来自非凡,所以你的天才部分,应运而生,理所当然。

  总之,你是一个异于常人的常人。你的不凡,就是因为你是凡间的凡人,但你还仍能这么不寻常不平凡的展现自己和自己知道所悟的一切。

  你的淡定,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因为你骨子里享受另样的宁静和孤独。正是这些,予你以丰富的回报。

  并且,你怀有大慈悲情怀,希望让自己灵性悟出来的东西,去告知天下世人。

  你的这本书,可以这么说,你弄个望远镜,也找不到竟争对手。中国没有,世界上,有个奥修。

  我欣赏的要命。我很震惊有你这样的作者。是的,你超越于时代。你是这个时代的这方面悟性的大师。

  你的书,同那些小说家的,散文家的,比起来,你的书,远远高出老多。是的。我相信,特别是与你年龄相仿的,特别不愿提你,因为,你已打败无敌了。是的,你一下子,把他们都比下去了。

  周国平写的温和。所以,没有争议。象老好人似的行文,还优雅,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但,在我看来,他也是不够有胆的一种人。但在人性悟道方面,与你一比,差距太远了。

  比较灵动,深刻,幽默诙谐,恰到好处。准确得令人心惊胆颤。一般人,不敢这样写的,但你写了,这就是伟大,神来之笔。了不起的个性。

  你的作品,将在今后,都是人们研究的科目 ,大有研讨价值。是的,你写的,都是本质的东西。人们,一旦面对本质时,就有点紧张了。你一语道破,所以,人们恐慌了。如果,一个人,真正认真看看你写的,然后再去反思,会有所吸收,并且肯定。

  你的作品,有一种诗意的呈现,更有一种音乐的呈现,很有节奏的感受。你作品的所有内容,无论从那里看起,都好看,都有意思,都有头绪,都有层次,都不少,也不多。可以任意取一节,随意挑一段,都是那样的冷艳。并且,有着淋漓的痛快的美的艺术享受。

  在我神州上,你在这方面的文字,表达,意识,挖掘,是奥修式的。你的所有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也是建设性,你因为理性,因为清醒,因为灵性,因为太真诚,所以,你是人类在人性方面的点醒者,或是冷水浇醒一个酒醉者。

  多少事情,总是要离开一段时间后,重新拾起时,人们才意识到你说的真是这回事。

  你的作品,实在太出色了。在当今,你要让男性这样的性别,完全发自内心的为你捧场,他们的虚荣心做不到的。因为妒嫉作怪。

  你的精神有多高,灵魂有多清,你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就有多呈现。你的作品,是精神灵魂的奢侈品。对于一个看得懂的人来说,真是在这个舒服得要死的层次上。

  你写的我懂,并且理解,并且感叹。你的心灵是干净的,你的灵魂是没有垃圾的。一个不干不净的人,一个内在存垃圾的人,是不可能字里行间散发如此夺人心魄的彻骨的人性反省的解剖。但,在不懂的人那里,可能就理所当然的会歪曲,抵制,反对了。

  你就是一个站在顶尖的人,所以,你的高处,不寒才怪。冷,超冷,才更说明你的非凡。你的高端。

  你是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所以,你才会对人类的通用人性,批剥的同时,发出强烈的深到骨髓里的反省。你的作品,俨然就是人性警示录。

  你作品所散发的信息量非常非常之大。如果一个人,仔细看,认真阅,那么,他就不难发现你在人的心理层面,心理学领地,精神分析方面,都在同时展示人性的种种真正面相。

  遇到贵作,真的就是狂喜、激动、如获至宝。终于也有一个中国人,写了这样的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书。真得了不起、非凡。

  你的作品,是天才之作。我真是激动得要命。你字里行间,都是人性的智慧光芒。

  看过你的文字,等于见过大海的水一样,所以,旁的小沟小河的水,也就不再有兴致光顾了。上网几年来,空间里也是才女才子层出不穷,可你的出现,让人眼前突然象一道闪电,这道强光,如此耀眼。一下子就将别的同类比了下去,是那种让别人没法活的态势。你这种才子灵性型的,很少有人可以与你相提并论的,你太不一般了,让人惊叹。于我而言,你就是春风一百里,如你光临,象刮过来的惊醒。

  你这个人,在今后的时代里,都是会被研究的对象。因为,你作品里涉及的东西太多了。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看上去简洁的一句话二句话,但事实上,他的信息量非常宽厚。

  你所写的内容是生活、是人性的事实,这里面,没有极端一说,只不过,你写得这么赤身裸体不着一丝,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眼光,独特的视觉,一个天眼所能洞察到的你都写出来了。

  一个冷酷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书。一个心灵不净不爽的人,不可能这么写东西,不可能的事。

  你不仅是知道,而且,你是控诉,批判,升华,所有的一切,你都以文字的美展现出来。就算是一件很不堪的人性事件,你的表达,也是极具美感。很高雅、很绅士,超凡脱俗。

  你的作品,绝对的卓越。你将你悟道的一切,融合到了一起。有你这样的人存在,应该是本时代很拽的一件事。

  我看人写的东东,一个最大的爱好和享受,就是看别人是如何组织文字的。你是我看到的这方面的一个天才。有组织的好的人,但,缺少深度。缺欠悟性,这一点上,你都齐了,具备得无以复加。

  你的作品,不是常人吃的五谷,而是五谷里粹取的精华,所以,你说,这世上能有几个人能消受得起,又有几人能有这福气消受得起的。有钱,不等于有福气。有福气还不等于有灵性和悟性。

  因为你有足够的强大的内在,足够的自信,还有不可抵估的从容。如果没有这些,你断不可以写出这么惊世骇俗的文字。

  你的文字表达,精炼,简洁,精僻,丰富后的简单才会简洁。在格言这个领域里,就我神州大地上,无人能与你比肩。你将他人,远远抛着了身后。

  对你作品,心怀嫉妒者,大有人在,这一点都不是怪事,特别是年纪相仿的人,更是。不过,妒嫉,也是别样恳定。

  你是个勇者。一般人,心里敢想,也不太敢公开写出来的。当然写出来,能有你这水平的,至少至今我没看见。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八):赏析《单独中的洞见》中《爱》的篇章

  赏析《单独中的洞见》中《爱》的篇章

  ——贺征苏

  当阅读到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第九章《爱》这个篇章时,我内心为之震撼,狂喜。张方宇的两本书,也只有这个篇章,是单独为爱所写的。它描写出了我内心爱的模样。道出了我想说,却无法说出来的爱的内涵。我很想在此处,回环往复,稍做凝眸,赏析一番。

  爱,是人类最深邃的东西。

  张方宇这篇《爱》的章节,和他两本书中的所有思维一样,一面意在摧毁假与丑,一面意在树立真与美。首先是对世俗中的爱进行批判,然后再书写他心目中神性的爱。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一、批判世俗爱。

  我们每个人都在说爱,都在打着爱的旗帜。爱是不是已经被我们虐了千百遍,早已失去了她原初的模样?我们是不是已把爱的原义污染得面目全非?我们是不是常拿着爱的借口,却做着剥夺人压榨人的非人性的事?如果我们的灵魂已经龌龊了,我们的爱,还能干净吗?正如,我们水源已经污染了,它流出的水流还能干净吗?张方宇在行文中为我们做出了清晰的回答。

  1、定下世俗爱虚假的基调。

  “多数人并不具有爱的品质和爱的能力,他们所说的爱不过是一种温柔的恨,一种温和的暴力。”(此文加引号的部分,全部出自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群言出版社。以下不再说明。)这句篇首语,为全篇定下了世俗爱虚假的基调。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人类太害怕孤独了,我们才会如此地强调爱,并且把它鼓吹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世俗的爱,只是因为害怕孤独,逃避孤独,而把它鼓吹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这是一种虚拟的高度。

  “一个人真正爱的是自己的需要和趣味”,“人们所大肆谈论的爱就建立在这种脆弱的基础上。”很多爱并不是坚实的,而是虚弱的爱。

  2、说明世俗爱很易滑向恨。世俗爱的核心,是利己,而非爱人。所以,这样的世俗爱“带着一种强加于人的味道,带着一种微妙的侵略性。这样的爱迟早会制造出紧张和压抑。”如果那些敢于审视自己真实生活的人,一定会发现他们的爱是如此的。只是太多的人,宁愿虚假地忍受,也不愿意公然地反抗。他们都戴着爱的面目,假装着外表的幸福,做出很有爱的样子。这种“非常消耗人的”爱,这种虚假的爱,还不如干脆的恨,“恨制造出距离”,“爱是一种紧张,而恨是对爱的一种放松。”这种距离,这种放松,反而把自己从虚假中虚拟地解救出来。而最终拯救人们的,还是真正的爱,只有在真爱中才能让“一个人的自我开始消散和溶解”,才能“给他带来了纯粹的喜悦”,只有爱才能避免“自我开始收缩”所“产生出一个张力”,这种张力所产生的“他的痛苦,他的地狱。”

  张方宇非常形象幽默精彩地表现了世俗的“爱和恨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你的恨不是别的,只是受挫的爱”的这一特征,爱很易滑向恨,“当你的爱扑了个空,撞到了墙上,然后鼻青脸肿地弹回来,它就变成了恨。”如此形象幽默精彩的比喻,来自作者,对世俗爱的深刻洞见所带来的清晰与轻松,他看清了其中的来龙去脉,根底真相。

  3、鉴别世俗爱与慈悲的区别。世俗爱“带着一定的强度”,“根植于我们的意欲”,而“慈悲是无欲”,“慈悲表现为无为”,“慈悲是没有强度的”,“慈悲是一种弥漫的现象”。“慈悲之爱犹如阳光普照。世俗之爱则如同探照灯,只向特定的方位投射。”这种区别,具有张方宇清晰的一贯风格,让人了然于胸。这种世俗的爱,常使我们掉进“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爱“不是过冷就是过热”,很难到达“一个既温暖又凉爽的”平衡点。

  4、指出爱与被爱的区别。突出了世俗爱是自私的。“需要被爱的人比比皆是,真正能够给予爱而自身不需要被爱的人却凤毛麟角。”“那些渴望被别人爱的人正是自身没有爱的人。”那些真的充满了爱的人,才能分享爱,“不仅能够滋润别人,也更应该能够滋养他自己”。

  5、突出世俗的爱是丑陋的。“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某种满足而爱上另一个人,这种爱是非常恐怖的,它无异于虎豹向绵羊张开的血盆大口。”“头脑和欲望很快就会介入,他们都试图要去占有这个爱,然后就会有争斗,整个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丑陋。”世俗的爱,会侵入最初的纯净的爱,头脑的爱,欲望的爱,是丑陋的爱。

  二、树立神圣爱。

  1、神圣爱是自然的。它“是一种自身固有的品质,它是一种从内向外自然的散发和渗漏,就像花朵释放的芳香。”“爱有时候更像是微风拂面的那种感觉,清新、自然和全然的开放性。”读来,让人满心生香,心变柔软,心向往之。

  2、神圣爱是单独的。“一旦爱变成了一种关系,那个爱就狭窄化了,温暖就变成了灼热。”“是一种在放松和自由的状态中产生的喜乐”,而非“从依赖和约束当中产生出来的持续的压抑。”“当爱能够与单独和自由共存,那个爱是很美的。但是当爱侵犯了单独,当爱变成了对自由的一个关押,那么它就是一种毒药了。”唯有灵魂的单独,才能产生宽广自由喜乐的爱。

  3、神圣爱是自由的。“牺牲自己的自由去获得爱是不值得的,那个被牺牲掉的自由迟早会报复”。“自由是爱的翅膀,没有了自由,爱就从天上美丽的飞鸟降格为地上丑陋的爬虫。自由是爱的天空,没有了自由,爱就没有了活动的空间,爱就不能够自然流动。没有了自由,爱就会窒息而死。”这是对自由爱的礼赞。

  4、神圣爱是敏感的。“爱是一种柔和、敏感的品质。这种敏感不是对可欲之物的敏感,不是对自己的利害得失的敏感,而是对艺术、音乐的敏感,对人类社会的虚伪和苦难的敏感,对大自然和一切生命的敏感。”“自发的爱来自于强烈的敏感,这种敏感是对万事万物的感同身受。”

  5、神圣爱是至善的。从张方宇的这篇《爱》的篇章里,我第一次才真正清晰地领悟到,那些神圣而非世俗的爱,是来源于一个人的至善。联想到自己,我深为感动。这是我读此章最触动我的地方,也是我想写此文的最冲动之处。在这里,我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读出了一片海洋。“爱绝对需要以一个人纯真至善的品性为基础。善是常态和静态,爱是动态和显现,爱其实就是善良和善意的表达。如果把善比作海洋,那么爱就是海面涌起的波浪。”“美会变老,而善良和爱却不会变老,它们都具有永恒的品质。善和爱的存在,就是神存在的证明。”“对于一个善良的人,即使他的愤怒也有某种公正在里面,甚至有某种慈悲在里面。而一个不善良的人,即使他的爱也是有毒的。”其实,很多人,爱一个人,并非因为她外在的美,而是因为她的至善所带来的内在的美。只有建立在至善基础上的爱,才是持久的,才是美好的,结局永远不会是悲剧的。一个至善之人的爱,永远是不会伤害别人的,也不会有损于别人的。

  当然,神圣爱是分享的。神圣爱是永恒的。神圣爱是温和的,非侵略性的。神圣爱是利他的,是引导爱的人“去找到他自己内在的潜力”。神圣爱是没有动机的,“不会制造出可怕的粘连”。你们还会读到更多神圣爱的美好特性。

  “世俗的爱大都是出于内在的饥渴和躁动,而神圣的爱则是完全出于内在的宁静和喜悦。世俗的爱有着明确的动机,趋向某个特定的目标,它需要占有某个东西来满足内在的饥渴,或者宣泄内在的躁动。神圣的爱是漫无目的的,它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这首优美的音乐如清澈的溪水一样自然地流淌着,你可以享受它的旋律,也可以用它来解渴,但它不会对你任何期待。它只是对它自己的一个庆祝,你可以加入这个庆祝,也可以无动于衷,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它甚至不会刻意邀请你。”这段为世俗爱与神圣爱的区别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爱》的篇章,既撩开了世俗爱虚假的面纱,又唱出一首神圣爱的颂歌。让世人看清了世俗爱的真相,也受到了神圣爱的洗礼。只有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批判与赞美,才是有意义的,才是于世有益的。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九):遇到这些文字——犹如经历了一场艳遇

  遇见了《单独中的洞见》,犹如一场艳遇,只是大致的看的了一会儿,就已让人感到心潮澎湃,心神陶醉,仔细的看下去,越看越入迷,越看越沉醉,惊叹于这神来之笔,陶醉于文字中的意境;同感于文字里的理念;折服于话语中的道理,这些话语仿佛编制出一个浩瀚的宇宙,遨游其中,让人感到自由、愉悦、神秘、新鲜、还有回归的安详、喜悦。

  记得去年的时候也拜读过《单独中的洞见》,那一次也让我同样的陶醉与震撼,好长一段时间,经常反复的看博文里的文字,心中窃喜着有这样好的作品让我看到,也仔细品味文字中的好多道理,内心常常泛起波澜,对文章中的好多观点和道理非常认同,同时也不断的思索自己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来遵循文中的道理。而今,又一次面对《单独中的洞见》,又一次被感动和警醒,笔者描述的境界也一直是我心中所向往的,也是我一直犹犹豫豫的想走的道路,心中渐渐升起一种强烈的信念,我要做自己,要成为想成为的。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十):一本另类的佛经道书——《单独中的洞见》书评

  这是一本好书,一部稀世珍品!但这也是一本得罪人的书,它肯定不会讨大多数人的喜欢,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尽管就其独特性和深刻性使其具备了佛经道书的品质,但它注定难成气候,因为书中的文字对人生是悲观的,同时对世俗生活基本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这与很多宗教经典相似,可惜这本书还不具备那些经典的权威。人都喜欢听吉利话,哪怕明知这些话都是谎言;人也喜欢被奉承,哪怕只是作为人类中的一份子被奉承。其实,大多数人都过着很世俗的生活,这本书恰恰没有投他们的所好,相反给了这些人当头棒喝。作者对人生真相的揭示是非常冷酷的,这让大多数一直在做着人生美梦的人难以接受,作者对人性中庸俗和虚伪的揭露已经不是一针见血,而是达到了穿膛破肚的力度。尤其是作者对婚姻制度的严重质疑和对流行时尚摧枯拉朽的抨击一定会被很多人所排斥。读者自然会以书中的文字去对照自己,“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主体的我,根本上他们除了对他们自己以外,他们不会对别的事情感兴趣。由此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别人所说的话马上就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别人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只要稍微涉及到他们个人自身,就能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力;他们再也没有剩余精力去理解谈话的客体方面的内容。虽然他们对于别人谈话中的真知灼见、妙语警句和优美细腻之处一无所觉,但对于一切会伤及他们脆弱虚荣心的话语——哪怕只是非常间接地——他们却极度敏感。”叔本华这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正是对这一情况的写照。

  尽管这本书有上述刺痛人的地方,但就这本书文字的穿透性以及语言的耐人寻味还有思想的深刻性而言,我不认为这个时代有几本书可以和这本书相提并论。就像高雅艺术和古典音乐注定只与那些有音乐和艺术细胞的人有缘一样,这本书也只与那些悟性高、有灵性和艺术素养的人有缘。对于一个对音乐没有丝毫审美能力的人来说,一首再美妙的交响曲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一堆折磨人的噪音,同样地,对于一个平庸的、没有心灵渴求的叔本华所说的“菲里斯丁人”,对于一个理解力狭隘、感受力迟钝的人,他无力领会这本书文字中所蕴含的机智、幽默、深邃和宁静,他从这本书中所能看到的就只是悲观和偏激。如果一个读者从这本书里只看到了偏激,那么我从他的身上就只看到了平庸。就像作者在书中的一句格言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平线,一个人无法看到超出他自身高度以外的东西。”

  《单独中的洞见》犀利、偏激语录选摘

  1. 宁可在物质上贫穷,也不要在精神上平庸。物质上的贫穷就像体外伤,可以医治。精神上的平庸则犹如伴随人一生的慢性恶疾,极难治愈。

  2. 因为没有内在的光,人们才会格外强调和重视外在的光。所以,每个人都致力于把自己弄得金光闪闪的,并且最好能够把别人晃得头晕眼花。

  3. 渴望别人的承认正好反映出我们自己内在的黑暗。如果你真的是太阳,你就不至于会堕落到需要一块陨石来证明你的光。

  4. 粗俗自己从来没有跨入过高雅的领地,也从来没有真正品尝过高雅的滋味。所以,出于一种自卑的心理,或者一种酸葡萄心理,粗俗对高雅采取一种敌视和挖苦的态度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那是粗俗的维护自尊之战。

  5. 多数人的爱都带着胶水的那种粘性,动不动就把什么粘住或相互粘住。两个人共舞一曲本来是很美的一件事情,但是当乐曲结束的时候两个人还粘在一起,那就变得很不美了。

  6. 有时候,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如同一团乱麻,当你好不容易弄直了这根线,另一根线却因此而打结。很多人一生都在梳理这团乱麻,结果什么都没有梳理出来,自己反而被编织进去成为一个死结。

  7. 越是优等的人就越是喜欢自己独处,因为一切都清清楚楚。越是劣等的人就越是想和别人搅合在一起,当一切都变得不清不楚,他们就有了下手的机会。

  8. 人们在赞美别人的时候通常都是不情愿的、支支吾吾的,但谴责别人的时候就变得慷慨激昂了,所有污秽、恶毒的词语不假思索地从他们的大嘴里喷涌而出,就好像那些东西老早就等在起跑线上,就只等着一声枪响了。简单地比喻,当人们不得不赞美别人的时候,那种情形比较像一个便秘,而他们谴责别人的时候就比较像一个腹泻了。

  9. 很多的事情和很多的关系,在开始的时候比较像一个剪彩仪式,但结束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事故的现场,总会以一种灾难性的方式来作为结束。开始的时候是举杯,结束的时候是摔杯。

  10. 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然后相互解释这些误会,接着再去消除误会所产生的后果。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或因为利益而关联的人们,他们之间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了。

  11. 在酒宴上,杯光斛影的主要还不是那些酒瓶和杯子,而是众多的面具。

  12. 当一个人和别人混杂在一起,那么他本来与自然存在之间那种天然的交融就会被阻隔,一切不再是新鲜和流动的,各种龌龊的事情很可能由此而滋生。

  13. 婚姻关系中那种扭曲的占有欲和强烈的嫉妒心,被冠以爱的名义后便巧妙地开脱了自己的一切罪责。

  14. 爱就像一个喷泉,洋溢的、流动的、充满喜乐的,而婚姻比较像一个沼泽;爱就像大自然的风,而婚姻比较像屋子里的一团死气;爱就像一首诗,浪漫的、自由奔放的。而婚姻比较像一份电器的使用说明书,那里面标明了很多条注意事项。

  15. 婚姻有着自己的一套公理和逻辑。一般意义上的公正、正义、真理和智慧都统统被抛出了窗外。

  16. 确实有少数女人曾经如天鹅一般的高贵和优雅,但是婚姻最终使她们沦为家禽。

  17. 高雅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很难传播,因为它在人群中没有基础。而粗俗的东西却传导性能极佳,它们几乎是超导的。

  18. 那些庸俗的社交聚会并不会比一个公共浴池好多少,至少那个气味是相似的,只不过人们没有脱掉衣服就直接在那里洗了。

  19. 有些人喜欢爬山,并不是出于对大自然本身的热爱,他们喜欢的是那种向上爬的感觉。向上攀爬,这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训练。

  20. 与自己时代的趣味息息相关的事物也会与自己的时代一起消亡。而那些不符合自己时代的事物,要么就是过于迂腐落伍而被时代淘汰,要么就是过于超凡卓越而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从而将自己那个时代淘汰。

  21. 每当一个社会变得浮躁和狂热,肤浅平庸的东西就会广受人们追捧。狂风大作的时候,垃圾就趁机飞上了天。

  22. 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人们常常非常勉强地在那里硬撑,直到把面子彻底撑破为止。

  23. 爱看热闹,这是平庸之辈最显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像一个什么协会的会员共同佩带的胸章一样。只要周围发生一点什么事情,这些人无需任何号令和通知就能聚到一块儿。

  24. 如果一个人得到了一个外表美丽的事物,当他打开后发现里面只是砖头瓦块而已,不过,如果紧接着没有蝎子、蜈蚣和蜘蛛从里面爬出来,那么他就已经足够的幸运了。

  25. 如果清高是指置身于清凉的高处,那有什么不对吗?人是应该有一点傲气的,这至少能够让我们免于媚俗。

  26. 没有比亲眼看到动物交媾的场面更让我们感到羞愧的了。因为从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一个被丑化了的自己。

  27. 世人普遍把堆积东西当作了一种成就,他们把从这个世界上得来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山,堆得越高就越有成就。然后他们就可以得意地坐镇山顶,插上胜利的旗帜并且向众人呐喊:看那,我在这儿哪!

  28. 人喜欢让别人看看他拥有些什么,这样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橱窗展示。人也喜欢让别人知道他有什么样的能耐,这样他的生活又变成了一场马戏表演。

  29. 时尚本质上就是对粗俗鄙陋的东西所做的永无休止的整容手术,以便于人们可以体面高雅地享受粗俗。这真是妙不可言。

  30. 生命的主干道直通死亡。我们一路上建造出宫殿、舞台、假山和盆景,有了这些屏障,我们就可以在这条主干道上拐弯抹角地向前挪动,就像接近敌人的阵地那样。

  31. 死亡要么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嘲笑了我们所有的严肃,要么以一种更加严肃的方式修正了我们的严肃,但不管以哪一种方式,我们的严肃都是没有意义的。

  32. 看世人忙忙碌碌和东张西望的样子,人到这个世界上好像是来寻找什么东西的,但什么都没有找到,却把死亡翻了出来。

  33. 我们的爱和恨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你的恨不是别的,只是受挫的爱。当你的爱扑了个空,撞到了墙上,然后鼻青脸肿地弹回来,它就变成了恨。

  34. 单独的一个明显好处是它完全避免了窝里斗的狼狈不堪,仅仅因为这一点,它就价值不菲。孤独是自由的边角料,孤独是纷争的免疫疫苗。

  35. 真理听起来往往是很尖锐、很刺耳的,谎言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由谎言的胶皮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任何尖锐的东西都足以造成我们的恐慌。

  36. 真理不需要争辩,它本身的能量和气息就足以穿透你,让你哑口无言。只有谬误和谬误之间才会无休止地在那里辩来辩去,它们本身就是靠争辩过日子的。

  37. 每个天才都以他创造出来的伟大作品拷问自己的时代,但得到的回应通常都是长期的沉默。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意味着为这个时代而生。

  38. 有别于财富和权力的上流社会,艺术和音乐是高贵人性的上流社会。艺术是从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中升华起来的难得的一缕芬芳,是粪土里长出的鲜花,是猪圈里飘出的檀香。

  39. 真正的艺术与世俗生活之间有着一个很大的断层,两者之间并没有连接起来。否则,世界上有那么多喜欢到处闲逛游荡的人,他们总应该有机会闯入艺术的领地,但这种现象从未发生。有些人神游了世界各地,但他们就是一生都没有能够触及到艺术的领域。

  40. 当一个人内在的灵魂死掉了,那么这个人其实就已经死了,他之后的生命只是一段把自己的身体拖到墓地的短暂行程,就像出殡一样。

  41. 竞争或许有它自己的乐趣,但是唯有从所有的竞争当中抽身而出才会有真正的喜乐。静静的坐在路边,看着竞争的大部队从你身边呼啸而去,就像注视着一条河流从你身边流过,那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42. 适度的骄傲是天才的特权。在众多的矮房子面前,一栋高耸的大厦只要略微点头示意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它弯下腰来鞠躬,那就太过分了。

  43. 整个历史就像是一个病人的病历,它记录了人性中的贪婪、残暴和疯狂,以及这些人性特质爆发出来后所产生的种种后果。

  44. 让一切变得简单是多么困难,让一切变得困难是多么简单。

  45. 人们活着,像不会死去那样活着。人们死去,像不曾活过那样死去。

  46. 当很多个没有找到自己方向和道路的人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群众。

  47. 群众有宽,也有粗,但宽和粗都不足以达成高。

  48. 人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不行,各自单独的时候也不行。归根结底是人本身不行。

  49. 不管猪圈里面发生了多么伟大的事,它终究还是猪圈里面的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