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空军飞行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10篇

2018-01-12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10篇

  《空军飞行员》是一本由圣埃克苏佩里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8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一):要缄默,像种子

  书读起来像在暮色里航行,在充满雾气的海面上漂流。雾折射着灯塔的光,航船的光。看得不住得想哭,又不住得笑出来。

  读最后几章的时候一直在听 Satie 的Trois Gymnopédies,窗外是冬天一样的傍晚,试着哈了口气,并没有白雾。

  像在吐了泡泡的蓝色海洋上飞行,暖暖的气流,无所谓态度,爱。

  但是我怎么敢给这样一本书做书摘,怎么敢评论,怎么敢洋洋得意呢。它是一个整体句子套着句子,是一个完整的意向,微笑温暖事物,拆开了只是句子,合在一起成为思想

  不,不能损害它也不必要解读它。

  我相信这本书已经解答了很多很多(时至今日我们还在无聊地纷争着的)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在这些解答的途径上将会得到解释。

  对的,它给出答案,尽管我忘记答案

  要缄默,要斗争,要发芽。

  即使是漫长的冬天,或者夏天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二):沉思的种子

  如今一说起圣埃克苏佩里,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小王子,这个经典童话人物形象陪伴着多少人从少年到成年,慰藉了多少人不成熟心灵。但其实在成为“小王子”之前,圣埃克苏佩里就有着另一个更真实身份——空军飞行员,终其一生,他除了写作就是飞行,最后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飞行中失踪,让世人扼腕,也让他的人生成为传奇

  然而,“小王子”终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虽然带着淡淡的忧伤,但也让人看到美好和希望,而“空中飞行员”才是一个真正残酷现实世界,在枪林弹雨之间飞行,在爆炸和毁灭之间生存。大概因为经历战争,经历过生死,圣埃克苏佩里才会幻想着“小王子”那个困惑却又单纯的世界吧。

  在《空军飞行员》中,圣埃克苏佩里叙述了自己执行一次低空飞行侦查任务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所见的那个世界:被战火毁灭的田园和村庄敌人不断进攻的战机和炮火,流离失所的难民,负伤甚至牺牲的同伴……最后是由此而引发的对文明的探究,对战争的控诉,对生命思考

  读来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作为空军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太敏感,他更像是一个诗人,战斗并思考着。所以在他执行侦察任务过程中,他的人虽然是在空中飞行,但他的思维已经远远扩散到了战争之外,他的敏感让他焦虑不安,但他的信念又让他深信不疑。他为所有的生命祈祷,为自己活着而自豪。从最后三十页文字来看,他更像一个哲人,对于人类以及文明进行了一系列的剖析和探究。

  这本书里的语言充满了诗意,我尤其喜欢那一句:“谁进入沉思,会变成种子。”种子寓意着希望和未来,也激励着这个深陷黑暗中的民族。我想,圣埃克苏佩里一定是最会写诗的飞行员,也是最会开飞机的诗人。

  本书最初是于1942年2月20日在美国出版,据说当时的英文版里还有"希特勒是白痴"这样的句话,虽然同年在法国出版的时候已经将此删去,但当时仍被德国当局查禁,因为这本书被认为是对希特勒《我的奋斗》最有力的回击。

  圣埃克苏佩的战斗,不止是在空中,而且在更广阔的精神世界里。他就像一颗沉思的种子,零星的泥土就能破土而出,有阳光照射就能生根发芽,最终会结成爱的果实

  :世纪文睿的这套“成为小王子之路”系列丛书制作非常精美,让人爱不释手,译者马振骋先生是首届傅雷翻译奖得主,在法国文学翻译方面也可谓是专家级人物了,他的译作文字十分优美,我个人非常喜欢。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三):译序:黑色空中芭蕾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宣布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由此开始了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此前吞并一部分波兰领土,感到兵力准备不够充分,气候条件也不理想,并不急于进攻法国。法国军队也就躲在自以为是天堑的马其诺守线后面,采取守势。双方不进不退,不战不和,僵持到第二年5月,史称“可笑的战争”。

  名称虽然如此,但是对于圣埃克苏佩里的任务决不是可笑的。他由邮航班机飞行员,转为空军飞行员。作为后备役上尉军官,三十九岁,他早已超龄,不适宜驾驶军用飞机,但是他再三要求,被编入了侦察部门。德国空军虎视眈眈,法国空中侦察飞行也愈来愈危险,在短短三周内他们总共23个机组就损失了17个。

  5月17日,德国进行闪电战,机械化师长驱直入法国北部。6月17日,贝当政府向德国请求停战。22日在贡比涅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军队接触武器,法国五分之三领土移交给德国管理。圣埃克苏佩里复员。他说:“在希特勒统治的地方没有我的位子。”他觉得自己最好的报效祖国方法,就是写文章获得最大量的读者,争取美国的参战。

  他取道葡萄牙在1940年的最后一天,坐船到了美国纽约。却不料看到美国人的精神状态,一如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法国,绥靖主义思想浓重,舆论也相当混乱。纽约法国社团内也分为三派:维希派、戴高乐派和中间派,关系错综复杂,内斗激烈,是法国国内政治派系斗争的延伸。圣埃克苏佩里号召法国人团结一致对抗纳粹,反而受到各方的攻击与污蔑。

  那时,他的《人的大地》(在美国书名为《风沙星辰》)与美国本土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正在美国畅销,他也成为名人。当巴黎陷落,法国投降,全世界为之震惊,认为是欧洲伦理与文明的崩溃,报上赫然大字标题:法兰西已不再存在

  美国知识等待法国作家挺身而出,表明自己的态度,解释法国的沦亡。但是法国作家大多数保持沉默

  圣埃克苏佩里在纽约写文章,开讲座大声疾呼,毫无效果,过着痛苦无奈的流亡生活。他于是身居简出,写成《空军飞行员》,1942年1月在纽约出版(美国书名为《飞往阿拉斯》),叙述他1940年5月23日在北方阿拉斯上空的一次侦察飞行,从焦虑开始,最后接受牺牲而使人物升华,让世人明白敢于接受牺牲的失败孕育着日后取得胜利的种子。

  其实这与其他多次飞行侦察一样是个送死的任务,但是圣埃克苏佩里完全以一个中学生似的天真,用诙谐的比喻来描写,更增强了悲愤与无奈心情,这在美国非常打动人心

  《空军飞行员》的出版引起极大反响,因为美国读者已经等待很久,法国投降还是个热门的话题。一年多内在美国影响很大,连政界权威人士也纷纷发表评论,美国报刊一致赞扬是这场战争以来的第一部大作品,是毫无意义的杰作,“在失败与流亡的阴暗岁月中一部值得骄傲的法国书”。他们看到一个深层次的法国,不同于节节败退的参谋部留给世人的印象。法国人用刺刀对抗纳粹德国的坦克,“一位战士的信条,一位行动中飞行员的历史,这本书与丘吉尔的演说,是民主国家对希特勒《我的奋斗》做出最好的回答”。

  法国人对这部书的态度颇有讽刺意味。在纽约少数“超级爱国者”认为这部书是为贝当开脱。

  圣埃克苏佩里把法语稿子寄给伽利玛出版社,出版社将其送到德国当局宣传科审查,海勒(Heller)中尉删去一句“希特勒发动了这场疯狂的战争”后签字同意出版。维希政府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在法国被占领区,文人则对其提出最严厉的批评。

  法国的作者却向德国当局告密,因为书中一位犹太裔上校,又名以色列,有一只犹太人的鹰钩鼻,大受圣埃克苏佩里的赞扬,是明显的反对德国纳粹当局的灭犹太政策,为国际犹太财阀政治集团招魂。《空军飞行员》后来遭到禁止,在戴高乐派占统治地位的北非也把它视为禁书。

  但是《空军飞行员》却在法国本土私下流传,鼓励着法国抵抗战士、游击队员普通人的士气。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四):牺牲是一种奉献

  你或许不知道圣埃克苏佩里,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小王子》。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之间略带惆怅的故事想必已在许多读者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倘若这时你再翻开这本《空军飞行员》,书里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那在绝境中依然不服输的倔强,将会让你再一次折服于圣埃克苏佩里笔下,为它的牺牲主义精神赞叹。或许正是高空赋予了这特殊空间与众不同的视角,当从上空俯伏往下看时,才能尽看人世间变幻莫测

  种子得先在泥土里烂掉,才能使树木破土而出。尽管覆灭的景象惨不忍睹,却依旧没有压垮圣埃克苏佩里的心志,因为他相信“尽管种种失败的丑相,还是显出是走向新生的惟一途径”。这是一种转变,是一种升华。

  面对德国的军队,圣埃克苏佩里他们无论在军队还是物资上都显得那么不足。然而,是什么样的信念使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主动地扑向自动的屠宰场?在面对德国军队的攻击中,死亡似乎也被升华了,害怕停留在肉体里,唯有大无畏的精神脱颖而出

  每一次的爆炸声在圣埃克苏佩里看来都是一种磨练,不为下一秒可能的死亡担忧,而是欢喜于前一秒的重生。若是我们臣服于失败,我们也就感受不到活着的喜悦。在面对自己的国家、土地以及身边的亲友,圣埃克苏佩里明白牺牲是一种奉献,将自己预备给自己所爱的一切。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五):留白和前进

  留白和前进

  ——《空军飞行员》的 杂七杂八

  源起。

  9月14日,豆瓣申请《空中飞行员》。

  9月18日,收到书,@ 世纪文睿。

  10月,头三天去了青岛,像一场时间排好的相亲会,带着一堆遗憾回家。

  10月,中旬看了几场电影

  10月,收到萧敬腾歌友会的票,觉得太远,放弃

  11月,开始翻看《空中飞行员》。

  11月17日,参加了张晓舟的《死城漫游指南》的见面会,宣传语是“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默默退场,发现自己过了愤怒的年龄

  11月19日,低烧。

  11月20日,看到豆邮和微博私信。

  已经两个月过去了。

  整天忙忙碌碌,像一只没有灵魂的苍蝇,折腾着,喧闹着,躁动着。

  似乎很忙。

  当大部分的好友签名改成“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时候,我还在原地,不停的打转。

  壹

  我们都在感叹孤独

  数以千计孤独时光,圣埃克苏佩里独自坐在拥挤的小驾驶舱里,飞翔在低空。

  我们不想停下追求刺激的脚步

  刺激,圣埃克苏佩里看到人类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地球景观。

  然后我们就没有然后了,在安逸日子里,慢慢的消失了存在感。

  圣埃克苏佩里却给了我们一个《小王子》 。

  我们每天刷着微博,看着别人的纷纷扰扰。

  掉线就会不安,觉得自己要被这个世界遗弃。

  《小王子》开始就写着 “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落落寡合,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

  我们总喜欢翻来覆去的看一些《小王子》的经典台词,中文英文的都有。

  但是却忘记了他的作者敏感、不安和惶恐。

  贰

  看书的时候,想起初中,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主题是“面对自然,人的力量有限的”。

  我的老师把这篇文章贴在公告栏里面,说是“立意清新”。

  远离人烟的大漠,强调了一个事实“人在地球上占的位置很小。”

  圣埃克苏佩里把人总是过于强调自己是万物中心错误概念摆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但是这种认知在《小王子》里面没有任何的消极作用

  对话和沉思,这种顿悟是我们需要的温暖。

  叁

  再也没有办法像十几年前写下“成长疼痛”这种句子。

  每天在车水马龙中磨掉以前的光芒万丈

  矛盾和庸碌,是不受人待见的。

  偏偏弥漫在空气中。

  在想,这本书阅读的正好。

  如果去看《小王子》,调子是微凉,会叹息玫瑰的无理取闹

  并且我已经过了摇滚、刺青和行为艺术年纪。(这个是自认为,并且在张晓舟的沙龙中得到体现。)

  我已经不是那个愣头青了。

  最后

  看着这本书,对于他的消失,我没有太多的兴趣,我不是极客。

  看着这本书,对于他的发现,我很感激,并且要坚定的往前走去。

  Melissa

  2012/11/20

  《空军飞行员》读后感(六):不一样的《空军飞行员》

  在《空军飞行员》这本书中,圣埃克苏佩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叙述了他在1940年5月23号在北方阿拉斯上空的一次侦查飞行。这次的侦察飞行同前几次的一样,是“敢死队任务”,之前短短三周的侦查任务中,圣埃克苏佩里所属的侦查部分23个机组就损失了17个。失败的情绪弥漫,人们好似沉浸在一种“支离破碎、厌烦,尤其是徒劳无益气氛”中。

  无意义的侦查、习以为常的死亡、难以掌握的任务等,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最初侦查时的焦虑情绪。犹记得在第十六章中描写的村庄的景象,村民如同失去牧羊人的羊群一般,四处分散,没有方向。人们说最糟糕的情绪不是厌恶或是失望,而是没有感情。如同后来描写的村庄里出现的那些士兵,说着所谓“要去打仗”的信条,却最后接受困于和平表象下的混乱中。

  对于大部分的人们来说,飞行是一种过程。我们从此岸到往彼端,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情,去面对那等待着我们的未知;而在圣埃克苏佩里小说《空军飞行员》里面,飞行则是一次次对生命的体验。战争、文化、和平、牺牲,在圣埃克苏佩里笔下就像相互制约的齿轮,组成生命的秩序。

  同为飞行系列的小说,如果说《夜航》讲述的是用生命去进取的冒险故事,那么《空军飞行员》中圣埃克苏佩里则是身体力行地见证了敢于接受牺牲的精神培育了日后取得胜利的温床。

  不同于以往描写战争时哀恸沉重的语调,圣埃克苏佩里采用的诙谐比喻和描写反而更加打动人心。这本书不是小说,却尤甚小说;不是自传,却尤甚自传;不是散文,却尤甚散文。因为它是圣埃克苏佩里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是“一位战士的信条,一位行动中飞行员的历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